初中地理--中国的土地资源
- 格式:ppt
- 大小:6.22 MB
- 文档页数:40
第二节中国的土地资源壱、教学总体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运用图表数据,说明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
2、能指图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类型及分布状,初步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形成原因。
3、理解为什么要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过程与方法利用大量数据、地图、统计图表以及一些事例等资料和活动,对中国土地资源的特点采取合作探究、讨论、表演等参与性强的学习形式,在理解图形表达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用自己的方式表述出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的学习,能正确认识土地资源与人类的关系,以及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土地资源的意义,初步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重点与难点】重点: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及基本特点是本节内容的重点。
难点:如何合理利用与保护土地资源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教具】自做课件助学卡【教学方法】创设情景法探究式教学法图表、资料分析法讨论式教学法【学法指导】通过生活经验和地图、图表提取信息,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培养分析、归纳、创新等能力。
【设计说明】本节课教学内容按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旨在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针对“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理念,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各种类型土地资源分布图”,来分析处理教材中大量的图表资料,直观认识、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特点。
采用资料收集分析法理解“珍惜每一寸土地”。
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各种图文资源积极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利用多媒体现代化手段,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
本课为学生收集了大量的图片、资料、实例,以学生为主体,以人地关系为主线,引导学生围绕重点难点探究。
二、教学过程设计。
【初中地理】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之中国土地资源【—
第一天
地理总结之中国土地资源】,土地资源是指已经被人类所利用和可预见的未来能被人
类利用的土地。
① 土地资源。
中国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公里,占亚洲大陆土地面积的22.1%,占全世界陆地面积的6.4%,是世界上国土面积广阔的国家之一。
中国丰富的土地资源具有两个显著的地理特色:
一、海拔高、起伏大的山区(包括丘陵、山地和高原)面积超过平坦地区(平原和
高平原),比例为2/3:1/3;
二、在复杂多样的生态环境中,形成草原多、耕地少、林地比例小、难利用土地比例
大的特点。
目前,草原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37.4%,耕地占10.4%,林地约占12.7%,而沙漠、戈壁、高寒荒漠、石山、冰川和永久积雪等难以利用的土地则合计约占20.5%。
然而,中国土地资源进一步充分合理利用的潜力仍然很大。
除现有草地、耕地和林地外,估计还有约3300万公顷适合农业的荒地、6000多万公顷草山和草坡、9000多万公顷
荒山,开发利用适合中国林业发展的荒地和疏林地。
总结:土地资源既包括自然范畴,即土地的自然属性,也包括经济范畴,即土地的社
会属性,是人类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
初中地理中国的自然资源知识点模板一、自然资源的定义自然资源指的是人类所能利用的自然界的各种物质和能量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它包括了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动植物资源、矿产资源等多个方面。
二、中国的土地资源•中国土地资源丰富,境内包括耕地、林地、草地、水域等多种类型的土地•耕地是农业发展的基础,中国的主要农业区集中在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和东北地区•林地资源广泛分布,包括森林、灌木林、竹林等,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和内蒙古地区•草地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和内蒙古地区,是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水域资源包括江河湖泊和海洋,中国有丰富的内陆水资源和海洋资源三、中国的水资源•中国的水资源总量丰富,但分布不均衡•水资源主要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两种•中国的主要河流有长江、黄河、珠江等,是重要的水资源和运输通道•内陆湖泊包括青海湖、洞庭湖等,是重要的淡水资源•中国的地下水资源也很丰富,但面临着过度开发和水污染的问题四、中国的气候资源•中国气候多样,包括亚热带、温带、寒带等多种类型的气候区域•中国的气候资源对农业、能源开发、旅游等有重要影响•北方地区冬寒夏热,南方地区温暖湿润•高海拔地区气候寒冷,气温随海拔变化而下降五、中国的动植物资源•中国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系统为各种动植物提供了生存和繁衍的环境•中国的动物资源包括大熊猫、华南虎、金丝猴等珍稀物种•中国的植物资源包括松树、竹子、银杏等,在国际市场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六、中国的矿产资源•中国矿产资源丰富,是世界上重要的矿产资源大国之一•煤炭、石油、天然气是中国的主要能源资源•铁矿石、铜、铝、锌等金属矿产是重要的工业原材料•稀有金属如钨、锡、锂等也有很高的开采价值七、中国的能源资源•中国的能源资源主要包括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化石能源主要指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是中国主要的能源来源•可再生能源包括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能等,中国在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八、中国的海洋资源•中国拥有广阔的海洋领域,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中国的近海渔业资源丰富,包括各种鱼类、海产品等•中国的海洋油气资源也很丰富,沿海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油气勘探和开发•中国还拥有丰富的海洋矿产资源,如沙、石油、天然气等以上是初中地理中国的自然资源的知识点模板,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的自然资源情况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中国的土地资源》本节教材属于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 “中国的自然资源”一章中的内容。
课标要求旨在让学生通过对我国土地资源特点的学习,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不足及在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理解我国的土地国策,从而树立保护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并落实到具体行动中。
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说出土地的利用类型,能用图表和地图说出土地资源的特点。
2.能用地图分析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规律。
3.能分析我国土地利用过程中的问题,并能提出对策。
过程与方法目标1.小组合作交流,分析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规律2.通过对家乡土地资源的调查,了解家乡土地利用状况,分析问题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能认识土地资源与人类的关系,以及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土地资源的意义,从而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教学重点:我国土地资源构成特点和各类土地资源的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土地资源的分布与地形、气候的相互关系多媒体课件新课导入我国有哪些主要的自然资源?可更新的自然资源有哪些?我们脚下的土地属于什么资源?它可更新吗?(学生回答)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我国土地资源的状况如何!教师:中国的基本国情课件展示:课件出示山地、草原、平原、城市景观图引导学生得出一、我国的基本国情:人多地少(多媒体显示)过渡:那我们生活的这一片土地有哪些作用呢,给你一片土地,你会用它来做什么呢?(引导学生回答)问题:请根据左边的景观图说说土地的作用(学生回答)师总结:我们根据土地的用途及土地利用状况来划分的,耕地、林地、草地为农业用地,建设用地为非农业用地。
课件展示中国土地利用类型图,说明我们中国的土地利用类型多样(齐全)(课件出示板书)二、土地资源的特点1.土地类型齐全因地制宜,发展多样化农业。
中国的自然资源复习复习目标:考点一:自然资源的概况记住自然资源的概念及主要类型知道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并正确评价3.会利用图文资料分析一个区域某种资源的变化情况考点二:中国的土地资源1.知道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类型及其分布2.理解合理利用与保护土地资源的意义【教学过程】【引入新课】人类生存于地球上,人类的衣食住行和生产活动等所需要的物质、能量,都取之于自然界。
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认识自然界给人类提供了什么,也就是分析地球上主要有哪些资源。
第一节自然资源概况知识梳理:快速记忆课本内容,并进行归纳,说出本节的重点知识。
◆考点突破:考点1 自然资源的概念及主要类型、特点1.自然资源是存在于_______、能为人类提供福利的___________。
【跟踪训练】以下选项中,全部属于自然资源的一组是( )A.土地、淡水、铁矿石B.玻璃、石油、野生动物C.钢铁、闪电、阳光D.杂交水稻、森林、煤炭2.自然资源主要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海洋资源等。
考点2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1.按照自然资源能否再生或恢复的特性,可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2.有些土地、森林、水、水能等,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能够循环使用,属;对于这类资源如果利用合理,并且注意保护和培育,便能够实现永续利用。
例如矿产资源,总是用一些就少一些,是;对于这类资源,我们应该十分珍惜和节约使用。
【跟踪训练】下列属非可再生资源的是()A.太阳能B.水能C.矿产资源D.森林资源第二节中国的土地资源知识梳理:快速记忆课本内容,并进行归纳,说出本节的重点知识。
◆考点突破:考点1 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1.国情特点:_________ 。
2.构成特点:类型齐全,_____面积较广,占的比重大,_____、_____比重相对偏小,_______________(沙漠、戈壁、高寒荒漠、石山等)比重大,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跟踪训练】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A.耕地、林地比重大 B.荒地多,后备土地资源充足C.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 D.大力植树种草,土地沙漠化消失考点2 土地资源的分布土地利用类型主要分布地区耕地东部季风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区天然林地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的边远山区,林地人工林和次生林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草地_____、_____内陆地区【跟踪训练】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区域A表示_____,区域B表示_____(土地利用类型)。
《中国的土地资源》教学设计1.通过阅读地理资料,初步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和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
2.通过阅读地理资料和实际调查结果,初步分析、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原因。
3.结合生活、生产实例,认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性,认识中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理解我国的土地国策。
4.学生树立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资源观和资源保护意识。
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特点。
土地资源的区域差异与地形、气候的相互关系。
多媒体课件微视频一、创情境引新知师:课前播放并欣赏图片资料。
同学们,在刚才的场景中,我们不仅能体会到劳动人民的艰辛,更能感受到人们丰收的喜悦,而这所有的一切,均源自于——土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中国的土地资源。
二、知用途认土地生:看走遍中国各地拍摄到的照片,依据生活经验,辨认土地利用类型。
师:归纳土地资源的分类,你能说说三种农业用地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关系吗?可见这些土地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十分密切。
三、巧对比知国情数据:世界国土面积前6位国家在面积和人均上的比较生:1.读世界上面积位于前六位的国家图,你能读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什么信息?2.读中国人均土地面积与6个国家比较图,你又能看出什么信息?3.你能综合两幅图的信息,总结我国的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吗?点石成金:国情——总量丰富人均不足四、读数据识特点这是平均分配的土地利用类型构成图,你认为应该提高哪种土地利用类型的比例或降低哪种土地利用类型的比例更合理,说说理由。
教师总结:同学们出于不同的目的,改变了土地的构成比例,有的为了营造美好家园的环境,扩大了林地的比例;有的为了提高粮食产量,扩大耕地的比例;但是大家都有一个共同想法,就是尽量减少这些难以利用的土地比例。
那么,我们看一下我国土地构成比例的状况,是不是与大家的期望相同。
数据:中国各类土地利用类型所占百分比的比较1.三种农业用地的各自所占的百分比2.耕地和难利用的土地各自所占的百分比3. 我国的土地资源在类型和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呢?点石成金:特点之一:类型齐全,结构不合理(耕地少、难利用土地多)数据:中国和美国在耕地总量和人均上比较过渡:中国和美国都是世界大国,咱们下面比较一下两个国家的耕地情况,请阅读数据,对比差异。
瓷砖施工工艺流程瓷砖施工工艺流程主要包括准备工作、基层处理、瓷砖砌筑、瓷砖切割、填缝、清理等步骤,以下是一个700字左右的瓷砖施工工艺流程的详细描述:1. 准备工作:在开始施工前,首先要准备好所需的工具和材料,如瓷砖刀、勾缝刀、橡胶锤、墙面找平仪等。
同时还需要对施工区域进行彻底清理,将墙面或地面上的尘土、油渍等污垢清除干净,确保基层的光滑和干燥。
2. 基层处理:对于墙面,需要检查墙面的平整度和垂直度,如有不平整或偏斜的情况,需要进行找平处理。
对于地面,需要检查地面的平整度和水平度,如有不平整或倾斜的情况,需要进行找平处理。
找平处理可以使用水泥砂浆或者自流平砂浆进行修补,确保基层的平整度和强度。
3. 瓷砖砌筑:将瓷砖砌在基层表面时,首先要进行粘贴。
使用专用的瓷砖胶将瓷砖背面均匀涂抹,然后将瓷砖按照设计要求贴在基层上,并用橡胶锤轻轻敲击,使其与基层完全贴合。
贴砖时,要注意砖与砖之间的间隙要一致,确保整体的美观性。
4. 瓷砖切割:在瓷砖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需要调整瓷砖大小的情况,此时需要进行瓷砖切割。
使用瓷砖切割机或电动切割机,将要切割的瓷砖放在切割机上,根据需要的尺寸和形状进行切割,然后用砂纸打磨边缘,使其光滑,防止划伤人员。
5. 填缝:当所有瓷砖贴好之后,需要进行瓷砖的填缝。
使用专用的瓷砖填缝剂,将填缝剂均匀地铺在瓷砖之间的缝隙中,然后用勾缝刀将多余的填缝剂刮除,使填缝缝隙整齐、美观。
填缝后,要注意保持一段时间的干燥,以免填缝剂过早失去粘合力。
6. 清理:施工完毕后,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清理。
清理墙面或地面上的多余的瓷砖胶、填缝剂等材料,同时对瓷砖表面进行清洁,确保瓷砖的光洁度和整体的美观性。
以上就是瓷砖施工工艺流程的详细描述。
在进行瓷砖施工时,要注意施工的方式和技巧,确保施工质量和效果。
在施工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安全,使用正确的工具和材料,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通过合理的施工工艺流程,可以保证瓷砖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中国的土地资源教学设计知识与能力1.使学生初步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和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
2.初步分析并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原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形成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正确的资源观,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资源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及基本特点。
2.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耕地急剧减少等土地资源问题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意义。
难点: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带来的严重后果,对学生进行土地资源的国情国策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形成可持续发展意识。
教学准备学生:分组搜集有关土地的资料,收集土地资源遭受破坏并造成严重影响的资料和新闻报道的实例。
教师: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课时:l课时[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教师:人和土地的关系,就好像鱼和水的关系一样,土地抚育着人类,从古至今有多少人赞美土地,歌颂土地。
你能举例来说明吗?(或者直接利用课本中的小诗导入)学生:小组交流,组长汇报(诗歌、故事、图片等)教师:同学们,我们对土地的赞美真是说不尽、道不完,那么你对土地知道多少呢?学生:讨论、交流。
课堂活动一:知土地教师:多媒体出示山地林区、草原牧区、平原耕作区、城市的景观图学生:讨论、思考。
师生总结:土地,它给人类提供了山川、万物、衣食、财富;过去的一切得益于它,它更影响着人类的未来。
这就是土地,这就是土地资源。
教师:讨论四幅景观图中土地自然环境和条件的差异以及利用方式的不同。
学生:再仔细观察这四幅景观图并讨论土地自然环境和条件的差异及利用方式的不同。
山区──林地;高原──草地;平原──耕地;城市──建设用地。
教师:我们是根据土地的用途及土地利用状况来划分的,耕地、林地、草地为农业用地,建设用地为非农业用地。
学生小组讨论:假设你是“土地专家”。
联系已学过的中国地形、气候的有关知识,评价我国土地资源对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和不利条件并记好笔记(教师巡回指导)教师:再次展示多媒体山地林区、草原牧区、平原耕作区、城市建筑区的景观图教师:我国国土辽阔,土地资源总量丰富,而且土地利用类型齐全。
中国地理初中土地资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包括总量、人均占有量、类型及分布等。
2. 使学生掌握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如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等。
3. 培养学生对土地资源的保护意识,树立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观念。
二、教学内容1. 我国土地资源的总量及人均占有量。
2. 我国土地资源的类型及分布。
3. 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及保护。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利用类型及分布。
2. 教学难点:我国土地资源分布的不均匀性和耕地保护的重要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土地资源利用图,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状况,进而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总量及人均占有量,掌握各类土地资源的类型及分布。
3. 课堂讲解(1)讲解我国土地资源的总量及人均占有量,强调我国土地资源的稀缺性。
(2)讲解我国土地资源的类型,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等,并指出各类土地资源在总量中的比例。
(3)讲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特点,强调其不均匀性,引导学生关注耕地、林地、草地等主要土地资源的分布情况。
4.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了解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的问题,如土地荒漠化、耕地减少等,引导学生认识到土地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5.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土地资源保护问题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提出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建议。
6. 总结与布置作业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分布及保护。
布置作业:让学生绘制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类型的分布图,并撰写一篇关于土地资源保护的短文。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初中地理】八年级地理复习资料之中国土地资源特征【—八年级地理之中国土地资源特征】,中国国土辽阔,土地资源总量丰富,而且土地利用类型齐全,这为中国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中国土地资源的特点:1.绝对数量大、人均占有量少初中物理中国国土地面积144亿亩。
其中,耕地约20亿亩,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9%,林地18.7亿亩,占12.98%,草地43亿亩,占29.9%,城市、工矿、交通用地12亿亩,占8.3%,内陆水域4.3亿亩,占2.9%,宜农宜林荒地约19.3亿亩,占13.4%。
中国耕地面积居世界第四位,林地第八位,草地第二位,但人均占有率很低。
世界人均耕地0.37公顷,中国人均耕地0.1公顷,世界人均草地0.76公顷,中国人均耕地0.35公顷。
发达国家1公顷耕地可容纳1.8人,发展中国家4人,中国8人。
压力是显而易见的。
虽然中国已经解决了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温饱问题,但也应该看到,中国的非农业用地正在逐年增加,人均耕地将逐年减少,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将加大。
2.类型多样、区域差异显著中国地跨赤道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和寒温带,其中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合计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71.7%,温度条件比较优越。
从东到西又可分为湿润地区(占土地面积32.2%)、半湿润地区(占17.8%)、半干旱地区(占19.2%)、干旱地区(占30.8%)。
又由于地形条件复杂,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平原等各类地形交错分布,形成了复杂多样的土地资源类型,区域差异明显,为综合发展农、林、牧、副、渔业生产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3.土地开发利用难度大,质量低。
中国相当一部分土地难以开发利用。
在中国土地总面积中,沙漠占7.4%,戈壁占5.9%,裸石占4.8%,冰川和永久积雪占0.5%,加上居民区和道路占8.3%,不能用于农业、林业和畜牧业的土地占全国土地面积的26.9%。
此外,还有一部分土地质量较差。
在现有耕地中,涝洼地占4.0%,盐碱地占6.7%,水土流失地占6.7%,红壤低产地占12%,次生潜育性水稻土为6.7%,各类低产地合计5.4亿亩。
初中地理《中国的土地资源》教学反思下面为大家了一些关于初中地理《中国的土地资源》教学反思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反思大多是针对教学过程进展的,我们要对教学中重难点的处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确立,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否提高等情况进展反思,然后再回到实践中去探索,使教学与研究能力得到提高。
我们知道新课标所提倡的“探究式”模式能提供给学生更多获取知识的渠道和方式,在了解知识发生和形成的过程中,推动他们去关心现实,了解社会,体验人生并积累一定的感性知识和实践,使学生获得比较完整的学习经历。
同时,在学习中将培养学生一种探究性,开放性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模式。
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教学反思不仅仅是对地理教学活动一般性的回忆或重复,而应该是教师置身于整体的地理教学情境中,从更宽广的社会,伦理及教育层面激发自我意识的觉醒,更重要的它是一种面向未来的教学活动。
师生互动教学中师以情感人,以渊博的知识吸引学生,以精湛教育水品赢得学生的尊重并树立自己课堂教学威严性。
本节课我在与学生的交流中,以情感人,与学生打成一片,然而分寸把握的不是很好,以至于在开始中,失去了严肃性,今后我一定会加以改正。
此外,还要应尽可能多的参与各个小组讨论,了解学生与学生进展情感交流,鼓励学生动脑创新。
这样的互动教学活动既表达了教师对学生的亲近又维护了课堂的严肃性,从而使师生互动教学活动朝着良性方向循环开展,师生互动教学在平等友好的气氛中进展,同时教师又有效地监控课堂教学秩序。
源的分布,最重要的是他们明白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师生互动教学开展得好,才能真正表达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才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开展,才能共建新课程良好的师生互动教学气氛。
多一点教学反思的细胞,就多一些教研的智慧,经常进展教学反思,益处多多,我们的教学水平才能得到长足的进步。
我们知道新课标所提倡的“探究式学习”模式能提供给学生更多获取知识的渠道和方式,在了解知识发生和形成的过程中,推动他们去关心现实,了解社会,体验人生并积累一定的感性知识和实践经历,使学生获得比较完整的学习经历。
初中地理同步资源:3
内容标准和考试要求
宣城六中卢传明
【内容标准】
(1)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要紧特点,明白得我国的土地国策。
(2)收集资料,讨论“我国什么缘故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爱护制度”。
——摘自《初中地理课程标准》(2021年版)
【考试要求】
(1)运用相关资料,说明我国土地资源的要紧特点(B)
(2)明白得我国的土地国策(B)
——摘自《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纲要》(2021年版)
注:依据《地理课标》中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的具体要求,将地理核心素养中的人地观念、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四要素的考查目标分成A、B、C三个层次。
A为明白、了解、描述、识别等要求,B为分析、明白得、说明等要求,C为归纳、运用、评判等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