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2020年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全册)
- 格式:doc
- 大小:287.77 KB
- 文档页数:46
冀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全册)冀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全册)享受童年的快乐春天,菜花丛中,追寻翻飞的蝴蝶是一种欢愉与惊喜;夏日,小溪岸边,剥食新鲜的莲蓬是一种闲适与安逸。
草地上,大家踢一会儿足球,是一种畅快与潇洒;河面上,放逐自己折叠的小船,则满载着憧憬和乐趣……本组的一篇篇课文,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饶有情趣的儿童生活图,并在其中折射着一种思想,那就是人类特别是少年儿童,要想活得快乐、充实,就必须“回归自然,尊重天性,热爱生活”。
因此,学习这一单元要注意两个层面:一是阅读过程中的理解内容、体会乐趣、感悟生活。
要通过阅读感受古代儿童、当代儿童还有外国儿童的不同生活情趣,丰富孩子的阅读感受,引发儿童对现实生活的思考。
二是面对现实生活,师生要积极创造快乐、记录快乐,实实在在提高孩子的生活质量。
可以组织孩子进行一些他们感兴趣的娱乐游戏活动,如跳绳、拔河、电脑益智闯关、踏春、调查访问等。
为了使“阅读链接”“我的小笔头”内容更充实,活动开展更丰富,关于“儿时的游戏”邀请家长、任课教师、有名玩家参加的交流座谈可以提前布置。
丰富了孩子的实践活动,也就丰富了孩子的对生活的体会、理解和感悟,从而促进孩子阅读和写作的能力以及人格素养的健康发展。
【教学要求】1、古诗词二首1、学会“篱、疏、蝶、吴、莲、徐、剥、锄、蓬、赖、媚、檐”十二个生字。
2、理解诗句意思,了解古代儿童的生活乐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能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教材分析】古时候儿童的生活情景是怎样的呢?我们通过阅读古人留给我们的诗文就会知道。
《宿新市徐公店》的作者是宋朝诗人杨万里,他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儿童追春图。
新市,古县名,在今湖南省攸县北。
徐公店,即姓徐的人开的店。
诗人留宿在新市的徐家客店,用他那善于观察的眼睛,发现了这样具有诗情画意的一幕。
“篱落疏疏一径深”。
篱落,篱笆。
疏疏,稀疏。
径,小路。
深,幽深。
这句的意思是:稀疏的篱笆下,一条小路伸向远方。
冀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享受童年的快乐春天,菜花丛中,追寻翻飞的蝴蝶是一种欢愉与惊喜;夏日,小溪岸边,剥食新鲜的莲蓬是一种闲适与安逸。
草地上,大家踢一会儿足球,是一种畅快与潇洒;河面上,放逐自己折叠的小船,则满载着憧憬和乐趣……本组的一篇篇课文,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饶有情趣的儿童生活图,并在其中折射着一种思想,那就是人类特别是少年儿童,要想活得快乐、充实,就必须“回归自然,尊重天性,热爱生活”。
因此,学习这一单元要注意两个层面:一是阅读过程中的理解内容、体会乐趣、感悟生活。
要通过阅读感受古代儿童、当代儿童还有外国儿童的不同生活情趣,丰富孩子的阅读感受,引发儿童对现实生活的思考。
二是面对现实生活,师生要积极创造快乐、记录快乐,实实在在提高孩子的生活质量。
可以组织孩子进行一些他们感兴趣的娱乐游戏活动,如跳绳、拔河、电脑益智闯关、踏春、调查访问等。
为了使“阅读链接”“我的小笔头”内容更充实,活动开展更丰富,关于“儿时的游戏”邀请家长、任课教师、有名玩家参加的交流座谈可以提前布置。
丰富了孩子的实践活动,也就丰富了孩子的对生活的体会、理解和感悟,从而促进孩子阅读和写作的能力以及人格素养的健康发展。
【教学要求】、学会“篱、疏、蝶、吴、莲、徐、剥、锄、蓬、赖、媚、檐”十二个生字。
2、理解诗句意思,了解古代儿童的生活乐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能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教材分析】古时候儿童的生活情景是怎样的呢?我们通过阅读古人留给我们的诗文就会知道。
《宿新市徐公店》的作者是宋朝诗人杨万里,他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儿童追春图。
新市,古县名,在今湖南省攸县北。
徐公店,即姓徐的人开的店。
诗人留宿在新市的徐家客店,用他那善于观察的眼睛,发现了这样具有诗情画意的一幕。
“篱落疏疏一径深”。
篱落,篱笆。
疏疏,稀疏。
径,小路。
深,幽深。
这句的意思是:稀疏的篱笆下,一条小路伸向远方。
“树头花落未成阴”。
未,没有。
阴,树阴。
冀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冀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享受童年的快乐春天,菜花丛中,追寻翻飞的蝴蝶是一种欢愉与惊喜;夏日,小溪岸边,剥食新鲜的莲蓬是一种闲适与安逸。
草地上,大家踢一会儿足球,是一种畅快与潇洒;河面上,放逐自己折叠的小船,则满载着憧憬和乐趣本组的一篇篇文,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饶有情趣的儿童生活图,并在其中折射着一种思想,那就是人类特别是少年儿童,要想活得快乐、充实,就必须“回归自然,尊重天性,热爱生活”。
因此,学习这一单元要注意两个层面一是阅读过程中的理解内容、体会乐趣、感悟生活。
要通过阅读感受古代儿童、当代儿童还有外国儿童的不同生活情趣,丰富孩子的阅读感受,引发儿童对现实生活的思考。
二是面对现实生活,师生要积极创造快乐、记录快乐,实实在在提高孩子的生活质量。
可以组织孩子进行一些他们感兴趣的娱乐游戏活动,如跳绳、拔河、电脑益智闯关、踏春、调查访问等。
为了使“阅读链接”“我的小笔头”内容更充实,活动开展更丰富,关于“儿时的游戏”邀请家长、任教师、有名玩家参加的交流座谈可以提前布置。
丰富了孩子的实践活动,也就丰富了孩子的对生活的体会、理解和感悟,从而促进孩子阅读和写作的能力以及人格素养的健康发展。
【教学要求】、学会“篱、疏、蝶、吴、莲、徐、剥、锄、蓬、赖、媚、檐”十二个生字。
2、理解诗句意思,了解古代儿童的生活乐趣。
3、有感情地朗读文,背诵文。
能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教材分析】古时候儿童的生活情景是怎样的呢我们通过阅读古人留给我们的诗文就会知道。
宿新市徐公店的作者是宋朝诗人杨万里,他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儿童追春图。
新市,古县名,在今湖南省攸县北。
徐公店,即姓徐的人开的店。
诗人留宿在新市的徐家客店,用他那善于观察的眼睛,发现了这样具有诗情画意的一幕。
“篱落疏疏一径深”。
篱落,篱笆。
疏疏,稀疏。
径,小路。
深,幽深。
这句的意思是稀疏的篱笆下,一条小路伸向远方。
“树头花落未成阴”。
未,没有。
冀教版2020年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全册)课题1古诗二首编号1 授课时间2.26课型新授课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诗句意思,了解古代儿童的生活乐趣。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能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意思,了解古代儿童的生活乐趣。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意思,了解古代儿童的生活乐趣。
教学方法提问法、讨论法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侧记导入新课谁来说说,你最快乐事情?今天,我们来看看,古时候说说自己最快乐的事。
这样激学习《宿新市徐公店》出示游戏题,自学理解诗的内容。
小朋友在作什么?他们快乐吗?简介作者(1)围绕“诗人杨万里在新市徐公店看到了什么”这一问题展开讨论。
(2)宣布游戏规则:讨论分两组进行,自愿组合。
一组经过讨论后使诗的内容“胖”(扩句)起来;一组讨论后使诗的内容“瘦”(缩句)下去。
(3)开始计时,10分钟后,小组分别汇报讨论结果,同组成员可以补充。
(“瘦”的结果:篱疏径深,花落未阴。
儿童追蝶,入花无寻。
“胖”的结果:农家菜园边有一道稀稀疏疏的竹篱笆,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伸向很远的地方。
路边树上的花朵已经凋谢,了解作者。
分组讨论游戏题。
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用自己的快乐与古时候的儿童作比较。
用“胖”、“瘦”不同形式有感情地朗读《宿新市徐公店》。
拓展性练习,运用上述的方法学习新诗。
但是树叶长得还不茂密。
只见小路上奔跑着一个小男孩,咦!他在干什么呢?原来他在追逐黄色的蝴蝶。
呀!蝴蝶不见了,原来它飞入了黄色的菜花丛中。
)(4)交换各自的学习体会,并将不同的理解摘记在自己的笔记本上。
出示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交换各自的学习体会,并将不同的理解摘记在自己的笔记本上。
自学《清明》。
的诗告诉学生文章的不同写法。
作业设计1理解诗句的意思。
2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板书设计宿新市徐公店教学反思学生对诗意的理解正确,朗读有感情。
儿童追春图篱落----疏花落---未成阴儿童---追黄蝶--无处寻扩写后的诗与缩写后的诗练习少,准确率不高。
以后注意对诗的改写练习。
课题1古诗二首编号 2授课时间2.2 7课型新授课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诗句意思,了解古代儿童的生活乐趣。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意思,了解古代儿童的生活乐趣。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方法提问法、讨论法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侧记我们继续来读《清平乐村居》。
理解诗意这是怎样的村居呢?你能看到怎样的图画呢?自读两遍。
你看到什么样的图画?一条小溪两岸上长满了青草。
一对老夫妇坐在屋檐上,十分亲热,一边喝酒一边聊天。
《清平乐》宋辛弃疾这首词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江南生活劳作的图景。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茅,茅屋。
溪,小溪。
这句的意思是:茅屋又小又低,小溪上长着绿油油的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醉,酒醉。
吴音,具有南方口音的话语。
媚,柔媚。
好,问好,闲谈。
这句的意思是:酒醉中,有人用柔媚的南方话语相互问好、闲谈。
“白发谁家翁媪?”翁,老翁。
自读两遍。
按诗句想图画。
自读诗句。
理解诗句。
这样练习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读时发现学生对词得了解是空白。
如果你到农村去旅游,你看到有人在锄豆子,有人在织鸡笼,你会感到有诗意吗?读古诗媪,老婆婆。
这是谁家的老翁、老婆婆呢?“大儿锄豆溪东”。
这句的意思是:大儿子在小溪的东边锄豆子。
“中儿正织鸡笼”。
这句的意思是: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无赖,无聊,无所事事。
这句的意思是:最可喜的是小儿子感到无聊,趴在小溪岸边剥着莲蓬。
我们从平淡琐碎的细节可以看出,是怀着平民的心态的去看,是因为心中有诗意,才能看到诗意,是对农民生活有美好的情感。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自己理解诗意,有助学生的理解能力的培养。
作业设计形近字1、赖()懒()2、蓬()篷()3、锄()助()4、蔬()疏()板书设计清平乐村居茅——醉?相媚——翁媪?溪上、溪东、溪头。
?最喜——无赖?教学反思学生喜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了解古代儿童的幸福生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需要提高。
课题2、天窗编号 3 授课时间 2.28 课型新授课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读写本课生字及10个词语,继续学习比喻句,能分清句子中的本体与喻体,并会用“像……似的”造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重点学习比喻句,能分清句子中的本体与喻体教学难点理清文章脉络教学方法提问法、讨论法教具准备课件、幻灯片教学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侧记一、引入新课。
二、初步阅读。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1、揭示课题。
出示投影片:这是什么?板书课题:天窗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课《天窗》。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音。
2、请同学们查字典理解词语“慰藉”、“一瞥”、“神奇”、“威力”。
1、想一想,每节各(天窗)同学们查字典理解词语“慰藉”、“一瞥”、“神奇”、“威力”。
(第一段1-3节,天窗的来历;第二段熟读课文有利于学生了解课文大意、。
抓住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认真品味精美的词句,学习描写的方法。
培养学生自学习惯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培养学章脉络。
四、讲读课文第一段。
讲什么?可以合并成几段?2、讨论交流1、谁来读一读第1段,其他同学思考一下,城里的房子和乡下的房子有什么不同?2、乡下人为什么要开天窗?请同学们找一找句子来读一读。
师小结:乡下人为了使关上木板窗的屋子里有光线,所以开了天窗,来,我们齐读课文第一段。
3、漆黑的屋子有了天窗,有了亮光,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这又是为什么4-7节,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第三段8-9节,天窗是神奇的。
)(乡下房子只有前面一排板窗)学生找出句子,读出来。
学生齐读课文第一段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及拓展知识面。
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作业设计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词。
板书设计2、天窗第一段1-3节,天窗的来历。
第二段4-7节,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
第三段8-9节,天窗是神奇的。
教学反思学生对分析文章的章节,锻炼少。
掌握不好。
生字的学习效果不好,还需找时间补一补。
朗读课文兴趣高。
课题2、天窗编号 4 授课时间 2.29 课型新授课课时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语句“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2、学习课文,理解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
激发学生通过“窗户”看世界的情趣。
教学重理解语句“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点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教学方法提问法、讨论法教具准备课件、幻灯片教学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侧记一、引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通过学习课文第一大段,知道了乡下人为了采光而在屋面开了一个小方洞,装块玻璃,成了天窗。
这小小的天窗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出示板书: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2、“慰藉”是什么意思?什么叫“唯一”、“唯一的慰藉”呢?3、为什么“小小的天安慰只有这个二、学习第二段。
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呢?这节课,我们围绕这个问题来学习课文第二段。
1、读第二段。
(1)找一找“唯一的慰藉”在第二段中出现了几次?(2)那么,我们可以把第二段分几层?2、学习第一层4、5小节。
(1)(出示学法1)初读,想一想4、5小节主要讲什么?小结:我们通过初读,知道了夏天阵雨来时,天窗成了孩子们的唯一慰藉。
(2)再读课文,了蟹在夏天阵雨天时,自由读第二段。
(二次)(分两层)自由读课文,找找划划文中语句,用“因为……所以……” 句式回答出来。
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为学生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为什么天窗会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1自由读课文,找找划划文中语句,用“因为……所以……”句式回答。
○2理解词语“顶,偏就不,许”这些词语体现孩子心情不愉快。
(3)(出示学法2)精读,了解为什么“天窗成为孩子们唯一的慰藉”?(4)夏天阵雨来时,孩子们跟着木板窗的关闭,也就被关在地洞似的屋子里了。
(出示比喻句)○1这是句什么句子?○2读一读。
○3把什么比作什(比喻句)(把屋子比作地洞)(写出了屋子的静和黑)这样对比喻句加深印象。
么? ○4这个比喻好不好,为什么?(5)请同学在这两节中找找,有没有这样的好句子?出示句子:“透过……闪电一瞥。
”(6)(出示学法3)细读,体会课文语言的精妙之处。
请同学们听着音乐,闭着眼睛,想象一下,当时的这风、这雨、 这雪、这雷、这闪电是怎样扫荡这世界的?板书:无穷无尽(7)总结:我们学习了第4、5节,运用了初读、精读、细读“三 读”课文的方法,知道学生找出句子,读出来。
学生交流。
孩子们的想象要比真实的大十倍百倍,真是无穷无尽啊!自学天窗成为孩子们唯一慰藉的原因,体会了文中比喻句的精妙之处,展开了想象。
用自学的方法锻炼学生的总结能力,口语表达能力。
夏天下雨时,天窗成为孩子们唯一慰藉的原因,体会了文中比喻句的精妙之处,展开了想象,深刻理解了天窗是孩子们了解外面世界的唯一慰藉。
3、我们现在用这种方法自己来学第二层6、7节。
(1) 初读。
课文讲什么?(2) 精读。
四人讨论:“为什么是唯一慰藉?”(3) 细读比喻句。
(4) 现在孩子们在屋中除看见的事物外,又想到了什么? (5) 有感情地读6、7小节。
(1) 初读。
课文讲什么? (2) 精读。
四人讨论:“为什么是唯一慰藉?” (3) 细读比喻句。
(4) 现在孩子们在屋中除看见的事物外,又想到了什么? (5) 有感情地读6、7小节三、总结全文:天窗给漆黑的屋子带来的仅有的光明,通过天窗看见了雨点、闪电、星星、云彩,这些都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另外,我们这堂课还学习运用了初读了解内容、精读解决问题、细读体会语言的“三读”读书方法。
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作业设计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3-5自然段。
2、找出文中比喻句,说出本体和喻体。
板书设计2、天窗第一段(1)什么是天窗第二段(2-5)天窗带给孩子们的慰藉。
第三段(6)作者的感受。
教学反思让学生认真品味精美的词句,学习描写的方法。
在培养学生自学习惯,口语表达能力及拓展知识面,再下工夫。
课题2、天窗编号 5 授课时间3月3日课型新授课课时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第三段,体会作者的感受。
2、进一步理解天窗对孩子来说是神奇的。
教学重点学习第三段,体会作者的感受教学难点进一步理解天窗对孩子来说是神奇的教学方法提问法、讨论法教具准备课件、幻灯片教学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侧记一、复习巩固下雨天,孩子们从窗外看到了什么?是怎样想的?学生根据自己理解回答,也可以加上自己的想象。
二、学习第三段1、自由读第三段,你有什么问题吗?为什么说“这小小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2、我们先来理解(出示句子)“它会使你看见了若不是有了它,你就会永远不会联想到的种种事物”这句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