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科学上册 第3章 第4节 动物的行为教案 浙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32.52 KB
- 文档页数:4
八年级科学上册第3章生命活动的调节第4节动物的行为教案(新版)浙教版一、教材分析教材的前三节内容——环境因素对生物行为的影响、激素对生物行为的调节、神经对动物行为的调节,其实讲的都是动物的行为。
本节内容是对前面三节内容的一个总结,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类。
由于学生较缺乏感性知识,因此在判断和区分两类行为时,学生可能会碰到一定的困难,因此在这个方面教师应该要出示大量图片、录象等资料,让学生有感性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动物的行为,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热爱生物的情感2.通过讨论,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4.了解人的高级神经活动观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学习行为的分类。
难点: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学习行为的区别。
四、教学方法讨论法、比较法五、教学课时2课时六、教学设计:知识回顾——提出课题——出示两张图片,进行比较——引出动物的两种行为——展示图片和录像——归纳先天性行为的特点——展示图片和录像——归纳后天性学习行为的特点——练习学习辨别——讨论两种行为对生物生存的意义——讨论人和动物的行为的区别——讲述人的高级神经活动——出示材料:狼孩的故事,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行为观——布置探究课题七、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复习:2.通过神经系统对各种刺激做出应答性反应的过程叫_______,它要回顾,回答通过________才能实现。
(二)讲授新课:2.出示图片:举例回答观察,思考讨论总结:先天性行为的特点:(1)与生俱来、有固定模式的行为;讨论,总结(2)不需要经过后天的训练就能形成反射性活动;(3)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完成。
观察思考,回答讨论(3)家养的小猫可以在固定的地方吃东西。
(4)海豚表演节目。
学习行为:是动物不断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以便更好地生存和繁衍的重要保证。
讨论:答:动物只对具体的刺激作出反应,而人类还能对抽象的语言、思考,讨论,回答文字的刺激作出反应,人的学习行为更为复杂。
科学初二上浙教版3◆设计思路1、《新课标》建议:本节内容要紧是研究动物行为的特点及意义。
教师能够利用本节课的特点,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会和教师提供的素材,让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猎取动物行为方面的有关知识。
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到周围环境中去观看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培养学生的观看能力和学习爱好。
2、教材分析:动物的行为是目前生物学研究中的一个十分活跃的领域,动物行为的知识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关系紧密,动物生存必须获得食物,躲避敌害;动物繁育必须求偶、交配和培育。
行为的产生差不多上自然长期选择的结果,每种专门的行为都有其专门的生存意义。
3、学情分析:本节内容的学习是建立在前一节神经系统学习的基础上的,而且学生对动物行为的各种类型有一点的感性认识,加之学生课前收集了部分动物行为的图片资料,在此基础上学习动物行为的要紧类型及其区分要轻松得多。
4、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明白得动物先天行为和后天行为的特点及人的高级神经活动2.通过观看摸索猎取信息并交流的能力难点:1.明白得动物的后天学习和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的不同。
2.提出问题并进行探究的能力5、课前预备1、学生收集有关动物行为的图片及资料。
2、教师预备多媒体课件。
◆课堂教学实录:引入:让学生观看两幅图片:鸟的翱翔和飞机飞行的图片;蝙蝠和雷达的图片问:这两个事物有什么关系?生A:飞机的翱翔原理和鸟的飞行原理相似,生B:篇幅和雷达的原理也相似。
师:这说明了什么?生:人类的许多发明与制造是受到动物行为的启发,师:因此研究动物的行为具有专门重要的意义.那什么是动物的行为?动物有哪些行为呢?新授:一:动物的行为师:(观看动物世界录像)录象中包含了哪些动物的行为?(带着问题观看)生:有北极熊的走路,猎豹的奔驰,企鹅的游泳,大鹏展翅,猩猩照管幼崽。
生:还有蜜蜂跳舞,孔雀开屏。
师:一样说来,行为是指动物的动作,包括动物的爬行、奔驰、游水、飞行、以及其他的运动方式。
不仅如此,还包括动物的取食、繁育、攻击和防备的动作,甚至连动物竖起耳朵、发出声音、改变体色、静立不动、注目凝视,差不多上动物行为的一部分。
动物的行为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学会对动物行为进行分类。
(2)学会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录象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从信息资料中得到正确结论的能力。
3.态度、情感与价值观(1)学习生活化,激起学生的学习信心,强调思想情感教育在生物学中的渗透。
(2)认同人类学习或自身学习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分类难点: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区别教学设计说明本节内容是八年级《科学》(浙教版)上册第三章“生命活动的调节”的第四节《动物的行为》。
在前面三节内容中,其实都是讲述生物的行为,这一节内容是在此基础上对动物的各种行为进行归纳分析。
基于文本的课堂教学,在解读教材的基础上,我采用的是与多媒体资料包括图片、录像相结合的方式。
面对繁多的媒体资料,我进行了精心删选,意图对材料进行充分挖掘和利用。
课件总共有三个视频,三个声音,40多张图片,丰富了教学,使学生源于生活。
教学方法:分组讨论、观察、讲解、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教师:首先我们来玩个挑战观察能力和记忆力的小游戏,同学们看一段猩猩的短片,在观看时仔细观察,猩猩在短片中做了什么?看完之后,请同学们汇报一下你所记下的猩猩的行为。
活动:“记录猩猩做了什么”,放录像,学生记录。
学生汇报记录结果,教师将结果记录在黑板上。
教师:这些都属于动物的行为。
每种动物都有自己独特的行为,行为是动物适应环境的结果,它在动物的学生存中起着很大的作用。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动物的行为。
(板书:标题)二、新课展开教师:一般说来,行为是指动物的动作,包括动物的爬行、奔跑、游水、飞行、以及其他的运动方式。
不仅如此,还包括动物的取食、繁殖、攻击和防御的动作,甚至连动物竖起耳朵、发出声音、改变体色、静立不动、注目凝视,都是动物行为的一部分。
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行为学生交流教师再通过多媒体展示动物先天性行为:1.求偶行为 2.繁殖行为 3.育雏行为4.防御行为 5.觅食行为 6.通讯行为 7.竞争行为 8.迁徙行为 9.储食行为 10、迁徙行为学生分组讨论:以上动物行为有哪些共同特点。
【引入】展示几个动物的行为什么是动物的行为?生:思考讨论,自由发言【正式授课】一、动物的行为定义:在自然界中,动物多种多样的活动,如豹的奔跑、鸟的飞翔、蛇的爬行、蛙的跳跃、鱼的游动等,以及身体的姿态、鸣叫、散发出来的气味和所有外部可以识别的变化,都是动物的行为。
动物的行为由什么来调控?回顾前节课的内容生:动物的行为是通过一系列神经系统的反射活动和激素分泌活动共同协调后完成的。
下列动物的行为是与生俱来的?还是后天学习获得的?生:与生俱来的二、先天性行为定义:自然界中,动物的有些行为是与生俱来的,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我们称之为先天性行为,也称为本能。
提醒:所有的动物都有先天性行为动物有哪些先天性行为?生:自由发言举例说明一些常见的先天性行为:求偶行为,哺育行为、摄食行为、攻击行为、迁徙行为、洄游行为、社会行为(动物的社会行为指群居性动物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一系列复杂行为。
它具有三个明显特征:形成一定的组织、组织内有明确分工、有明显的等级划分。
)你还能举出更多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吗?生:思考讨论防御行为、通讯行为、冬眠行为、趋性和向性人还有哪些先天性行为?生:婴儿啼哭、婴儿睡眠、眨眼等等思考与讨论:以上这些动物的行为有什么共同特点?生:小组讨论与生俱来、由遗传物质决定、不会消退。
总结: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本能)的特征:①与生俱来的、有固定模式的行为。
②不需要经过后天的训练就能形成的反射性活动。
③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即可完成反应。
④是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而由遗传固定下来的对个体和种族的生存有重要意义的行为。
播放猩猩刷的视频,请学生判断是否是先天性行为?生:观看判断不是那么猩猩的这种行为是怎么形成的呢?生:后天学习形成思考与讨论:你在平时学习过程中有过类似的行为吗?请举例说明。
生:学画画、学唱歌、学写字、做练习等三、后天学习行为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为后天学习行为。
《动物的行为》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动物的行为》选自浙教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的内容,本课有两个主要的任务,一是学生通过资料分析,学会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从本质上理解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二是学生运用实验的方法探究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进一步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教材图文并茂,容易吸引学生的兴趣,但并不都是学生所熟悉的,所以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补充一些分析材料。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
他们学习科学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具备了一定的科学基础。
在知识储备方面,学生能举例说出一些动物的行为,但有一定局限性,以捕食行为为主;对一些常见的行为能区分是生来就会的还是学习获得的,但缺乏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本质的认识和思考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这些通过学生独立的学习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有效地引导和学生间的合作探究学习。
就能力储备而言,学生具有良好的阅读能力、观察能力。
具备一定的分析、归纳等思维能力。
具有一定合作学习和探究的经验。
从情感态度上来看,学生对直观、有趣的视频、图片资料、探究实验尤其感兴趣,容易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①举例说出动物不同的行为,如取食行为、繁殖行为、防御行为、迁徙行为等。
②说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概念。
③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实例,知道这些行为对生物生存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①通过阅读资料,观看视频、图片等资源,锻炼观察能力、短时间内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资料分析的能力。
②通过制定并实施探究实验,锻炼实践能力及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三)情感目标通过分析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学生进一步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说明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难点:运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动物的学习行为。
第周上课时间月日(星期)本学期累计教案个3.4 动物的行为一、案例背景:《动物的行为》是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本节课教材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动物的后天学习行为。
在本章的前三节内容中,其实都是讲述动物的行为:环境因素对生物行为的影响;激素对生物行为的调节;神经对动物行为的调节。
而这一节内容是在此基础上对动物的各种行为进行归类分析。
因此,教师要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有效教学,防止“零起点”。
本节的重点是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分类,难点是分析这两者的区别。
而要分清这两类行为,最好的方法就是能在学生面前展示大量的不同动物的行为,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的思维在量变的积累过程中形成质变。
二、案例描述:【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
2、学会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并说明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1、熟悉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
2、培养学生的看图能力和对比分析能力。
3、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共同完成一定的任务。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同人类学习或自身学习的重要性。
2、通过学习,培养热爱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分类难点: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区别【教学准备】Powerpoint课件、网上收集动物行为的图片或视频、提前一周布置学生观察周围的动物行为。
【教学过程】创设情景,提出问题:闭上你的眼睛,任凭你的思绪遨游在辽阔的海洋;奔跑在美丽的草原;飞翔于蔚蓝的天空,你一定会被那千姿百态、奥妙无穷的动物行为所吸引。
请同学们举例说说你所观察或了解到的动物行为。
考虑到同学们会把动物行为片面理解为动物的行为动作,采取播放视频及图片的办法,引导同学们知道凡是有利于动物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的行为。
1、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多媒体展示图片并提示学生思考:你认为这些动物在干什么?它们的行为称作什么?(求偶行为、育雏行为、贮食行为、迁徙行为、防御行为、通讯行为、觅食行为等)思考并讨论:以上这些动物的行为有什么共同的特点?1、与生俱来、有固定模式的行为2、不需要经过后天的训练就能形成反射性活动3、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即可完成4、是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而由遗传固定下来的对个体和种族的生存有重要意义的行为。
《动物的行为》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课时学习主题为“动物的行为”。
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动物行为的基本概念、分类、特点和意义,以及通过观察和分析动物行为来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理解:掌握动物行为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理解动物行为与生存、繁衍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动物行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动物行为,增强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敬畏感和保护动物的责任感。
三、评价任务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发言积极性和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
2. 作业评价:布置相关作业,如让学生观察并记录某种动物的行为,评价其观察的准确性和记录的完整性。
3. 考试评价:通过期末考试的形式,评价学生对动物行为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动物行为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动物行为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新课讲解:讲解动物行为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以及动物行为与生存、繁衍的关系。
重点讲解不同类型动物行为的特征和意义。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两个具体的动物行为案例,让学生了解如何观察和分析动物行为。
4. 实践操作:布置观察任务,让学生选择一种动物进行观察,并记录其行为。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观察指导和建议。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观察记录和心得体会,互相交流学习。
6. 总结反馈:教师总结学生的观察和讨论情况,强调动物行为的重要性和意义,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检测:通过课堂小测验的形式,检测学生对动物行为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2. 作业布置:布置观察记录作业,让学生继续观察所选动物的行几天,并记录其行为变化。
同时,可以布置一些与动物行为相关的阅读材料或视频资料供学生自主学习。
3. 作业评价:教师批改学生的观察记录作业,评价其观察的准确性和记录的完整性。
《动物行为》简易教案教学目标:一、学会对动物行为分类。
1、从形成过程区分先天性行为与后天学习行为。
先天行为是()的,也称(),比如();后天学习行为是()的,比如()。
2、从反射神经中枢区分先天性行为与后天学习行为。
先天性行为的反射活动由()即可完成;后天学习行为需要在()的参与下完成。
3、从反射活动的持久性区分先天性行为与后天学习行为。
先天性行为的反射()退化,后天学习行为()。
4、能区分下列动物行为的类型:熊猫吃竹叶、蚯蚓爬离强光、膝跳反射、参加乒乓球赛、婴儿哭泣、痛得流泪、痛后伸手、令行禁止、嗷嗷待哺、闻鸡起舞、鹦鹉学舌、螳螂捕蝉、睡着被蚊子咬了动一动、小孩打针时哭、母鸡孵卵、鱼类洄游、脑垂体分泌激素、倾听他人说话、蜂的舞蹈语言、鸟类迁徒、谈虎色变、望梅止渴、狮子群居、小孩听到“医生来了”哭、听故事吓得抖、老马识途、“狼来了”,人们再也不来、蜘蛛编织丝网、小狗会骑车。
二、知道人的学习行为的复杂性。
人不仅能对光、声、味、触等具体刺激作出反应,还能运用()、()进行学习,并能以它们代替(),作出(),比如()。
教学重点:动物行为的分类。
教学难点:反射神经中枢的分析。
教学过程:一、分组举例,讨论分类,板书交流,小结评价,引入新课。
二、授新:1、从学生列举事例中,归纳出两种行为:先天性行为、后天学习行为。
学生讨论这两种行为的区别:前者与生俱来,后者是后天学习获得。
举例分析:老鼠进迷宫。
学生分析10个动物行为,初步了解分类。
2、在对以上行为了解基础上,引导学生得出先天性行为是刺激物直接刺激感受器而引起的反射,这种反射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以中枢即可完成,而后天学习行为是在大脑皮层神经中枢的参与下完成的。
举例分析:望梅止渴,得出人类学习行为的复杂性(高级性)——能运用语言、文字作为刺激物。
学生分析10个动物行为,进一步理解动物行为的分类。
3、学生分析狗分泌唾液的行为后总结出先天性行为不会退化,后天学习行为不强化易退化。
动物的行为创新设计初中生刚好进入青春期,受体内荷尔蒙的驱使,开始关注异性,关注两性关系。
但是现在学校、家庭均缺乏两性关系教育,因此孩子就从其他地方寻找相关信息。
现在网络、影视、不良书籍在大量的错误的两性关系观念,误导了很多孩子,使学生出现早恋、早孕现象,不仅影响学习,也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有必要在教学中加以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建立正确的两性观念。
2教学目标八年级上册中,第三章中有部分内容是关于青春期的发育,激素分泌等知识,所以以此为切入点,对学生进行两性关系教育,把学生的思想引入正途,防止他们因为无知无畏乱做事、做错事,而引发严重后果。
3学情分析但本课程并不是着眼于,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进入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因为即使了解生理状况,但如果对由于生理引发的心理变化无知的话,并不能对学生的行为作出正确的引导。
同时,人的任何行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无法脱离社会、脱离自然规律,所以只有把两性关系放在更高的层面上去探讨,才更有指导意义,所谓“取法乎上,仅得其中;”。
因此两性关系课重点放在将男性和女性的自然本性作一些分析和介绍,根据对男女不同的自然本性的了解,应用到如何面对青春期的萌动上。
课程分成两部分,包括女生课程和男生课程。
本节男生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有,男性的特征是“自强不息”的精神,激发男生奋发向上,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对自己的个人提升和成长上。
当男生确定了向上的目标之后,对身体出现的变化会用坦然的态度觉知后放下,不会被纠缠其中。
4重点难点两性关系的本质、以及面对生理变化如何应对本专题有三部分内容,男生课程、女生课程、以及电影课。
本节是男生课程,因为在课堂上,男生还无法用很轻松、坦荡的态度来回答两性关系问题,因此本课程主要以老师讲授为主,属于专题课程。
5教学过程5.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男生课程课堂实录今天我们这堂课的内容是两性关系,两性是指男性和女性,不用我说,相信大家都明白为什么老师会给大家上这个课程了,因为各位都已经进入了青春期,因为生理的变化导致心理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开始关注异性,关注两性关系了。
请看下面这几个调查。
、你是否曾经或者正对某一身边异性同学或者朋友有种朦胧的好感?A、有过 77.3%B、没有 13.6%C、不清楚 9.1%(2)、你身边的同学早恋的多吗?A、有很多人 15.9%B、有一部分 50%C、很少 32.9%D、没有 1.2%(3)、你如何看待早恋这种现象?A、支持、早恋是青春期正常需求 13.6%B、反对,早恋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36.4%C、无所谓,早恋可以成为美好的回忆。
50%从这几个问题可以看出,我们初中生对两性关系的状况,有很多同学出现早恋或者对异性朦胧的好感,这些状况的出现,说明我们同学不了解自身,也不懂得如何处理和异性的关系,所以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既然两性关系是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所以我们还是得面对、了解它,并知道怎么正确的对待它。
两性关系的问题是人类社会最根本的问题《诗经》第一首,就是讲两性关系,“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可见古人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封建,对两性关系视若洪水猛兽,他们以自然而开放的心态来面对两性关系,而且他们认为两性关系问题是除了生死之外的最大问题,如果两性关系问题处理不好,家庭、父母、家族都要受到影响,所以他们非常重视两性关系,也有比较完善的两性关系教育。
那么这么重要的问题,我们有没有在学习呢?据我所知,没有,如果有也可能是大家看了网络、影视、书籍中的一些描写,但是这些大家接触到的信息往往是错误的,所以导致大家在根本不了解自己,也不了解异性,不知道如何正确处理两性关系的情况下,跟随生物本性,在荷尔蒙的驱动下,昏头昏脑的做事,导致了很多不该发生的悲剧。
刚才我调查问卷中的早恋问题,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大家知道早恋可能会影响学习,但仅仅如此吗?请看下面新闻。
新闻回顾:19岁男生与女友吵架,在酒店烧炭自杀。
这个男生是广州美院附属学校的学生,专业课和文化课都不错,考上清华问题不大,但是因为感情问题,他在高二时退学回家,之后又和女友发生矛盾,选择了自杀。
类似的新闻,你去百度一下,会看到很多。
那么从这里可以看到,男生如果不懂得处理两性关系,会带来极大的问题。
两性关系的源头:生命的终极意义是什么?要了解男性和女性存在的意义,就必须就必须先了解生命的意义:就是生命存在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因为我们所做的一切行为,就是为了实现自己生命的目标,我们自觉和不自觉地听从生命深处发出的呼唤,受它的影响,因此会做出一些我们自己也难以控制和难以理解的事情来。
如果我们能够了解这种控制力的来源,我们才可以主动地驾驭这种生命的能量,而不是被动地被驾驭。
生命的意义我认为有两层,第一是要自强不息。
为什么要自强不息呢?自强不息指的是生命的自我保护和自我完善。
我们看看生命,绝没有生下来就很消极,说我出生就是要自杀或者被人吃呢?没有!每个生命生下来,就拼命要保护自己,利用任何机会来成长自己。
一个羚羊每天醒来,它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寻找食物,要取得生命成长的基本支持。
第二就是要逃避敌害,要跑得足够的快,至少要跑得比最快的狮子还要快。
这样才能保持自己的生命,在这个过程当中它必须要自我完善。
如果在自然界当中无法自我完善和自我成长的生命,只剩下一条出路,就是死亡。
因此保存自我,使自身的生命得以完善,是生命的第一要义。
但是这个生命的第一要义,在面临生命的另外一个大问题的时候,就会发生极大的反差,出现神经错乱行为,这就是生育和繁殖!我们发现生命为了要使自身基因延续和强化的时候,甚至会牺牲自己的生命。
延续的意思就是让自己的生命可以复制,基因可以延递下去。
强化又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试图超越自己,让自己的后代具有更强的生命动力和生命适应力,这就是所谓的生物进化。
因此基因为了强化自我,一定会有一种选择机制,来让强势的基因得以保留,弱势的基因被淘汰。
这就是生命的延续和强化的原理,为了这个目的甚至愿意牺牲自己。
用世人的话来说就是“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用科学的话来说就是生生不息。
这是生命的两个“不息”,一个是自强不息,一个是生生不息。
我们从另外一个例子来看生命的这种动力:北美鲑鱼!成年后的雄鱼和雌鱼都拼命地从大海要回到自己的出生地,而回家的路上并不温馨,是艰险异常,天敌环视,非常的艰难。
很多体力差的,运气不好的鱼,都死在回家的路上,只剩下不多的身强力壮,运气也不错,没有被其他动物抓住吃掉的鱼才能够回到出生地;此时就算没死也掉层皮,因为一路艰辛,而且没有进食,路上也没有东西可吃,最后到目的地的时候已经精疲力竭。
它们生命的最后一件事情,就是交配,产卵之后通通死亡,尸体第二年春天就作为小鱼的饲料。
这就是生生不息的力量,生命在最强壮的顶峰凋谢,把机会留给下一代。
那么是不是因为生生不息是比自强不息更强大的本能,所以我们要听从本能的驱动,把繁衍当成是最重要的事情呢?雄性出现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如果你对前面的问题,回答“是”的话,那我要告诉你,其实你们(雄性)是不被需要的。
也就是说,繁衍不一定需要雄性的参与。
我们学了七年级科学,知道繁殖可以有很多方式,比如无性生殖,有性生殖、克隆等。
有些动物也用单性繁殖,比如鞭尾蜥,它们只有雌性,繁殖就由雌性完成,不需要雄性。
所以有人就总结说,女性是第一性,男性是第二性,也就是说,男性不如女性重要。
事实也是如此,比如,父亲在人生中真实的地位并没有想象中高。
关键的时候,都是母亲才最重要。
生是母亲生的,死的时候,人们脑子里也是只有母亲不想父亲的,临时之前都是叫“妈妈”的。
在男权社会,父亲们装得像一家之主,社会观念似乎认为男性比女性强,如我们的“重男轻女”观念,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自然史上面就是这样安排的。
如果生物繁衍不需要雄性参与,自身就可以完成繁殖任务的话,雄性似乎是多余的,那为何还会出现这样的性别呢?其实雄性是供选择的。
现在人类也可以进行无性繁殖(克隆),但是这种繁殖方式有重大的缺陷,复制出来的子代和亲代都是一模一样的。
一旦环境发生改变,有个体不适应,就会导致整个种群都灭绝。
而有性生殖的结果是生下来的后代都是不一样的,因为存在基因变异。
在产生变异的基因中,有些会变得更好,更强大,更能适应环境;有些会变得更差,会被淘汰。
那么根据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适者生存”,只有变得更好的基因才有能力更好的生存下去,因此有更多的机会被选中,能够繁衍后代。
所以男性因为存在优良的变异,往往会出现很优秀的人物。
现在社会的事实也证明的这点,在各行各业顶尖的人物是男性,包括女性很擅长的领域,如厨师、服装设计师、化妆师等,但是社会中最常的也是男性。
雌性通过对雄性变异参数进行充分的选择,使得后代可以达到更优越的状态,否则雄性对她来说没有价值。
引进雄性基因后,反而使后代变得恶劣,是他最大的失败。
所以女性往往无法接受比自己条件差的男性。
所以男性的价值在于提供优秀的基因。
男性和女性在基因需求配对上的严重失衡所以我们发现女性在繁殖过程中,处在优势地位,是拥有选择权的。
加上女性的资源有限,男性基因供应无限,而“物以稀为贵”,一个能够大量供应的物质总是没有价值的。
所以男性多余的基因其实并不太值钱,因此男性就必须证明自己是有价值的,证明自己是优秀的,是值得选中的基因。
我们看到动物界,有很多有趣的现象,雄性总是在雌性面前展现自己最好的一面,如孔雀要开屏;猴王要战胜他的对手;比如园丁鸟,需要把他的花园装扮得特别漂亮,才能被雌性选中。
那么在人类社会中,是否也是这样呢?答案是肯定的。
或许有些同学对此并不以为然,现在学校里好像有很多女生追男生的,比如我们学校七年级有个男生长得帅,就有很多女生追他。
但是现在追他和未来是否会选择他的基因是两回事,女性其实很现实,她们往往会从自己的追求者中选择相对优秀的,这是她的生物本性使然。
假如你们这些傻男生,以为现在女生对你好,未来就会对你好、选择你,所以在现在这个学习、成长自己的阶段忙着早恋,或者和女生暧昧,却没有好好利用学习的大好时光来提高自己,让自己变得更优秀的话,未来的社会中,你将会是被抛弃的那一个。
当你成年,进入社会后,要靠你的优秀来说话。
假如你能够了解两性关系的本质,在现阶段选择努力的学习,成长自己,未来成为一个各方面都表现优秀的人,那么你就成为了稀缺资源,相反的选择权就在你手上了。
所以男性必须证明自己的优秀和价值。
各位同学,男性可以成为社会上最优秀的一员,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也有可能成为社会上最堕落、最差劲的一员,面临被淘汰的命运。
你希望未来的自己是哪个群体中的一员呢?我希望大家都能选择成为强者,成为优秀的一员。
那么你在青春期面对身心的变化,是被荷尔蒙驱使还是能选择理性的面对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希望今天的课对你的选择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