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叠问题练习题

重叠问题练习题

重叠问题练习题

重叠问题

1.甲、乙两班共有学生104人,乙、丙两班共有学生106人,丙、丁两班共有学生101人。甲、丁两班共有多少人?

2.某校举办画展。五、六年级共有55幅画参加展出。画展中不是五年级的有75幅,不是六年级的有80幅。其它年级共有多少幅参加画展?

3.某校五年级学生共有100人,爱好数学的有72人,爱好音乐的有53人。这两样都爱好的至少有几人?最多有几人?

5.100位旅客中,有75人懂法语,83人懂英语,65人懂日语,懂三种语言的有50人,三种语言都不懂的有10人,那么懂两种语言的有几人?

6.在一个有容剂刻度的瓶子里装水300毫升。把瓶倒放后,瓶里水的水平面在250毫升刻度线处,这瓶子的容积是多少毫升?

7.某班有32个学生,其中15个人有兄弟,14个人有姐妹,8个人是独生子女。

求:(1)该班中有兄弟又有姐妹的人数。

(2)该班中有兄弟无姐妹的人数。

4.某班有30人参加长跑和乒乓比赛。其中参加乒乓比赛的有16人,参加长跑的有23人,两种比赛都参加的有几人?

5.某班有学生40人,对数学有兴趣的有17人,对音乐有兴趣的有13人,两样都有兴趣的有8人。两样都没有兴趣的有几人?

6.某班42人都参加数学兴趣小组成音乐兴趣小组,其中参加数学兴趣小组的有32人,参加音乐兴趣小组的有27人。只参加音乐兴趣小组的有几人?

第一节阈限概念和理论的发展

第一节阈限概念和理论的发展 、阈限概念及其发展一)传统的阈限概念 传统的阈限概念起源于费希纳。波林在《实验心理学史》一书中指出,心理物理学的古典问题有五个:(1)绝对阈限:观察者对个别刺激的感受;( 2)差别阈限:观察者对刺激增量的感受性;( 3)等量:被判断为相等的刺激,一般指主观判断的强度方面;( 4)感觉距离:被判断为相等的两对刺激间的差别;(5)感觉比例:彼此判断为有特定比率的那些刺激。在有影响的“数学、测量和心理物理学”一章中又提到:史蒂文斯 ( Stevens ,1951)又补充了两个问题。( 1)刺激次序:观察者将某些组的刺激排成等级或次序的测定;( 2)刺激等级 评定:确定观察者评定刺激的真正物理值的准确性。由此可见,一百多年前,费希纳在创建心理物理学时,就把注意力集中在感觉阈限的测量上。经过长期来的研究,形成了许多阈限理论,包括柏拉克韦尔( Blackwell ,1953)的高阈限理论,路司(Luce, 1954)的低阈限理论,格林(Green)的高-低两种阈限理论,以及史蒂文斯的神经量子理论和斯韦茨等人( Swets et al. , 1953)的信号检测理论。 从测量上考虑传统阈限的概念,后经卡特尔( Cattell , 1893)、贾斯特罗 ( Jastrow , 1888)和乌尔班( Urban, 1910)发展,最后形成了费 - 伽马( Phi-gamma)假设的传统觉察理论基础。这种觉察论假设有三个连续量:刺激( stimulus ,简称S)、内部反应(response ,简称R)和判断(judgment,简称J)。从图5-1 中可见,刺激S2被定义为绝对阈限(T),因为它是引出“有”反应的一半次数。 图 5-1 上的三种连续量是相互联系的。假设实验与实验间刺激的物理变量是固定不变的,而内部反应则被认为是可变的,每个恒定的物理刺激所引起的反应可看作是常态分配。这样刺激的连续将引起一系列重叠的分布。在这些重叠的分布中,阈限T就是一个固定点(参见中间一条线)。通常,被试判断的连续是被假设准确地对应于它的反应连续,当刺激强度超过阈限T时,被试判断有刺激出现,低于阈限T时,则判断无信号出现(参见上面一条线)。 根据阈限的传统定义,刺激S是这个被试的绝对阈限。由于反应分布是常态的,所以阈值对应于S2所引起的反应平均值。常态分布的对称性,使得刺激S所引起的反应有一半次数是超过阈限。一半次数不超过阈限。S有时可以超过;S则一般会超过; S4 超过的概率就更高了 二)对传统阈限概念的异议 起源于费希纳的传统阈限概念,在 20 世纪 50 年代前,没有受到多大挑战。可是,近四十年来,关于阈限概念的理解上已成为古典的和现代的心理物理学争论的焦点。 50 年代以后,许多心理物理学家愈来愈感到,经典的阈限测量最大的问题在于没有能够把被试的辨别能力 (感受性)和他们做出判断时的倾向性 (反应标准)区别开来。也就是说,经

人工智能[第五章状态空间搜索策略]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第五章状态空间搜索策略 搜索是人工智能的一个基本问题,是推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搜索是求解问题的一种方法,是根据问题的实际情况,按照一定的策略或规则,从知识库中寻找可利用的知识,从而构造出一条使问题获得解决的推理路线的过程。搜索包含两层含义:一层含义是要找到从初始事实到问题最终答案的一条推理路线;另一层含义是找到的这条路线是时间和空间复杂度最小的求解路线。搜索可分为盲目搜索和启发式搜索两种。 1.1 盲目搜索策略 1.状态空间图的搜索策略 为了利用搜索的方法求解问题,首先必须将被求解的问题用某种形式表示出来。一般情况下,不同的知识表示对应着不同的求解方法。状态空间表示法是一种用 “状态”和“算符”表示问题的方法。状态空间可由一个三元组表示(S 0,F,S g )。 利用搜索方法求解问题的基本思想是:首先将问题的初始状态(即状态空间图中的初始节点)当作当前状态,选择一适当的算符作用于当前状态,生成一组后继状态(或称后继节点),然后检查这组后继状态中有没有目标状态。如果有,则说明搜索成功,从初始状态到目标状态的一系列算符即是问题的解;若没有,则按照某种控制策略从已生成的状态中再选一个状态作为当前状态,重复上述过程,直到目标状态出现或不再有可供操作的状态及算符时为止。 算法5.1 状态空间图的一般搜索算法 ①建立一个只含有初始节点S 0的搜索图G,把S 放入OPEN表中。 ②建立CLOSED表,且置为空表。 ③判断OPEN表是否为空表,若为空,则问题无解,退出。 ④选择OPEN表中的第一个节点,把它从OPEN表移出,并放入CLOSED表中,将此节点记为节点n。

⑤考察节点n是否为目标节点,若是,则问题有解,并成功退出。问题的解即可从图G中沿着指针从n到S 的这条路径得到。 ⑥扩展节点n生成一组不是n的祖先的后继节点,并将它们记作集合M,将M中的这些节点作为n的后继节点加入图G中。 ⑦对那些未曾在G中出现过的(即未曾在OPEN表上或CLOSED表上出现过的)M中的节点,设置一个指向父节点(即节点n)的指针,并把这些节点加入OPEN表中;对于已在G中出现过的M中的那些节点,确定是否需要修改指向父节点(n节点)的指针;对于那些先前已在G中出现并且已在COLSED表中的M中的节点,确定是否需要修改通向它们后继节点的指针。 ⑧按某一任意方式或按某种策略重排OPEN表中节点的顺序。 ⑨转第③步。 2.宽度优先搜索策略 宽度优先搜索是一种盲目搜索策略。其基本思想是,从初始节点开始,逐层对节点进行依次扩展,并考察它是否为目标节点,在对下层节点进行扩展(或搜索)之前,必须完成对当前层的所有节点的扩展(或搜索)。在搜索过程中,未扩展节点表OPEN中的节点排序准则是:先进入的节点排在前面,后进入的节点排在后面(即将扩展得到的后继节点放于OPEN表的末端)。 宽度优先搜索的盲目性较大,搜索效率低,这是它的缺点。但宽度优先搜索策略是完备的,即只要问题有解,用宽度优先搜索总可以找到它的解。 3.深度优先搜索 深度优先搜索也是一种盲目搜索策略,其基本思想是:首先扩展最新产生的(即 开始,在其后继节点中选择一个节点,对其进行最深的)节点,即从初始节点S 考察,若它不是目标节点,则对该节点进行扩展,并再从它的后继节点中选择一个节点进行考察。依此类推,一直搜索下去,当到达某个既非目标节点又无法继续扩展的节点时,才选择其兄弟节点进行考察。

图像分割方法综述matlab论文

图像分割方法综述 摘要:图像分割就是根据图像的某些特征或特征集合的相似性准则对图像进行分类,把图像空间分成若干个某些具有一致性属性的不重叠区域。它是图像分析和理解的基础,是计算机视觉领域中最困难的问题之一。图像分割的质量将直接影响着对图像的后续处理,所以图像分割被视为图像处理的瓶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人们很早就开始了对图像分割方法的研究,并且几十年来,这方面的研究从来没有间断过。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大量的关于图像分割的理论、技术、方法被人们相继提出并广泛应用。 关键字:图像分割;阈值;区域和边缘;交互式算法;纹理分割彩色图像分割 1.引言 图像分割是一项基于计算机技术的重要的图像分析和处理技术,从其产生至今,已经广泛的应用于各个领域,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图像处理的水平提高做出了重大贡献。 2.国内外发展的状况 人工生命是一个快速发展的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是计算机科学新的发展方向之一。目前,已经有科研人员尝试将人工生命应用到图像分割领域中。虽然目前使用人工生命进行图像分割的研究还比较少,但是这些相关研究成果表明将人工生命引入到图像分割中能获得有意义的成功,显示出了巨大的潜力。 在医学数据可视化方面,也有了许多硕果。如:医学图像如CT图像和MRI图像的三维重建、显示与分析处理;大脑生理形态分析,神经细胞中钙活性的可视化;计算机辅助外科手术模拟与计划等。其中值得一提的:如美国国家超级计算机应用中心利用远程的并列计算机资源,用体绘制技术实现了CT扫描三维数据的动态显示。其内容为显示一个狗心脏跳动周期的动态图像。 3.图像分割概述 人类感知外部世界的两大途径是听觉和视觉,尤其是视觉,因此图像信息是非常重要的一类信息。在一幅图像中,人们往往只对其中的某些目标感兴趣,这些目标通常占据一定的区域,并且在某些特性(如灰度、轮廓、颜色、纹理等)上和周围的图像有差别。这些特性差别可能非常明显,也可能很细微,以致人眼觉察不出来。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可以通过计算机来获取与处理图像信息。现在,图像处理技术已经成功应用于许多领域,其中,纸币识别、车牌识别、文字识别、指纹识别等已为大家所熟悉。 图像分割是指将一幅图像分解为若干互不交叠的、有意义的、具有相同性质的区域。好的图像分割应具有以下特征:(1)分割出来的各区域对某种性质(例如灰度、纹理)而言具有相似性,区域内部是连通的且没有过多小孔。(2)相邻区域对分割所依据的性质有明显的差异。(3)区域边界是明确的。 大多数图像分割方法只是部分满足上述特征。如果强调分割区域的同性质约束,则

西安交通大学理论力学小组大作业报告

西安交通大学理论力学小组大作业报告 组员:李鲁熙,钟锦涛,王瑞杰,靳宇栋,陈云翔,曾云豪,王涛 实验时间:2014-2015学期下 实验主要内容:搭建桁架,多点摩擦,柔性摩擦,三线摆测物体转动惯量 理论力学实验报告 ——桁架 (一)实验准备 小组成员:李鲁熙王瑞杰陈云翔曾云豪靳宇栋王涛钟锦涛 总计实验时间:26小时 实验器材:一次性筷子、大头针、手电钻、卷尺、锯子 (二)设计思路 为了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我们将桁架的顶端设计成成了三角形。这样一来底面只能是三角形或六边形。如果底面是三角形,桁架只有三个侧面,而如果底面是六边形,那么桁架会有六个侧面。为了增加桁架的载重量,我们选择了六边形地面。

相对于增加载重量,我们在减轻桁架自身重量上下了更多的功夫。我们将桁架的六个侧面分为两个种类。一种侧面主要用于承载重量,因此这种侧面上的杆件是斜着的,这样就可以将施于桁架上的力分散到下面。另一种侧面主要用于防止桁架变形,因为桁架的侧面都是倾斜着的,所以在加上重物的时候可能会变形压向某一侧面。因此这种侧面上的杆件都是水平的,起着相当于固定每个竖直杆件的作用。

(三)搭建过程 在搭建桁架时首先要决定杆件之间如何连接,对于这个细节我们采用的方法是将两根杆件重叠一部分,然后再重叠的部分上加一块很短的杆件,再用手电钻打孔将大头针插入并固 定。

我们首先搭建三个杆件是倾斜的侧面,为了使最后的桁架有良好的载重性,我们在搭建时尽量保证这三个侧面尺寸相同。然后将这三个侧面组合起来便可以得到桁架的主体结构。但是我们经过尝试发现将这三个侧面整齐地组合起来很困难,因为这些侧面很大而且很难立起来钻孔。最后我们在地面上铺一张纸,纸上面画一个和设计桁架底面相同的正五边形。将三个侧面的一个底边分别对在五边形的三个对边上,再将它们立起来从上到下用大头针固定。在搭建好主体结构后,我们再在新形成的三个侧面上分别搭上相等数量的水平杆件便完 成了搭建。

心理学理论与方法期末

17周周二3-4节课综C404 名词解释4*10简答 2*15论述1*30 理论和例子的结合 一:亚里士多德(384—322 B.C.): 1、在他的知识大厦,他认为无论从经验论,还是从唯理论出发,灵魂都是与活机体的研究有关系的。(科学心理学的源头) 2、灵魂是活跃机体的一种表现,活跃生物又是灵魂的一种表现(根除灵魂与肉体的二元论) 3、专注于用具体词句来描述与阐释人类经验与行为 4、灵魂代表一种功能(通过形式,物质的内部潜力得以实现:形式—功能—灵魂) 5、灵魂是客体,代表整个活跃的有机体 6、灵魂是一个过程:有机体—事件—环境,相互作用 7、记忆的经验研究:临近性、相似性、对比性 二:、柏拉图(稍微看看) 1、灵魂因为是非物质的,便可以领悟一个理想的世界。在某种意义上说,它是永恒的。身心二元论) 2、在他那超越有形物体的具体直接性的明显力量中,灵魂有用抽象关系打交道的能力。数学的世界是比感觉的世界更高、更真实的世界。(人的灵魂是认识的主体) 3、《理想国》中,人的行为来源:欲望:在性质上主要是欲望;情绪:由血热而引起;知识:发源于头部。(对应三种灵魂角色论) 三、德谟克利特:了解他提出了原子论,物质层面 四、笛卡尔理论:(1596-1650 法) 1、第一原理:我思故我在; 2、思与在的二分:精神无广延,物质有广延; 3、肉体运动的机制:神经被视为管道; 4、动物行为与人类行为的二分; 5、灵魂的定位:认为松果腺是人类灵魂寄居的地方; 6、情绪的分类:惊奇、喜爱、欲望、快乐、悲哀、憎恶。 五、莱布尼兹理论:(1646-1716) 1、身心关系的二元论:肉体/机械,心理/精神,心理活动不影响肉体,先定和谐(没有相互影响,但彼此完全一致,身体和心的变化不存在因果关系),身心平行论 2、单一体概论:世界有无数单一体构成。单一体是某种灵魂、非物质。 意识三分,知觉与感觉的区分,影响了冯特的实验心理学。 六、构造主义的定义 构造派的心理学家是从心理化学的角度出发,主张研究分析各种心理复合体构造,也就是分析研究构成心理复合体的元素以及各种心理元素构成心理复合体的方法,因此构造主义心理学也被称为元素主义心理学。 冯特体系 1、对象:与间接经验相对应的直接经验; 2、研究方法:自我观察/内省法

激光原理复习自整理详解

第一章 激光的特性:1.方向性好,最小发散角约等于衍射极限角2.单色性好3.亮度高4.相干性好 波尔兹曼定律:根据统计规律,大量粒子组成的系统,在热平衡条件下,原子数按能级分布服从波尔兹曼定律:kT E i i i e g -∞n 推论:假设gi=gj 1.当E2-E1很小,且12-E E E =?<< kT 时,11 2n =n , 2.当E2>E1时,n2E1,01 2n =n ,说明绝大多数粒子为基态 普朗克公式:1 1h 8hv 33v -=kT e c v πρ 爱因斯坦关系:自发辐射,受激辐射,受激吸收之间的关系 33 2121hv 8c B A π= 212121g B g B = 光子简并度g :处于同一光子态的光子数。含义:同态光子数、同一模式内的光子数、处于 相干体积内的光子数、处于同一相格内的光子数 自发辐射:处于高能级E2的一个原子自发的向E1跃迁,并产生一个能量为hv的光子 特点:1各粒子自发,独立的发射光子;2非相干光源 光功率密度:212)()t (q A t hvn =自 受及辐射:处于高能级E2的一个原子在频率为v的辐射场作用下,向E1跃迁,并产生一 个能量为hv的光子 特点:1只有外来光频率满足12hv E E -=; 2 受激辐射所发射的光子与外来光特征完全相同,相干光源 【频率,相位,偏振方向,传播方向】,光场中相同光子数量增加,光强增加,入射 光被放大,即光放大过程 光功率密度:v B t hvn t ρ212)()(q =激 光功率密度比:v v hv ρπλρπh 88c q q 333==自激 增益系数:光通过单位长度激活物质后光强增长的百分数 增益饱和:在抽运速率一定的条件下,当入射光的光强很弱时,增益系数是一个常数;当入 射光的光强增大到一定程度后,增益系数随光强的增大而减小。 谱线宽度:线型函数在ν0时有最大值,下降至最大值的一半,对应得宽度。 谱线加宽: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自发辐射并不是单色的,而是分布在中心频率附近一个很 小的频率范围内。 线性函数:把归一化的自发辐射光功率,描述为单色辐射功率随频率变化的规律,定义为分

心理学理论与方法

(了解)主体心理学:以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流派为代表,强调对于人作为人的主体性的尊重。 客体心理学:以冯特创立的实验心理学和后续理论发展为主,是将客体作为一个实验对象进行研究。 一、德谟克利特:万物的本源是原子与虚空。原子是一种最后的不可分的物质微粒。宇宙的一切事物都是由在虚空中运动着的原子构成。所为事物的产生就是原子的结合。原子处在永恒的运动之中,即运动为原子本身所固有。虚空是绝对的空无,是源于运动的场所。原子叫做存在,虚空叫做非存在,但非存在不等于不存在,只是相对于有充实的原子而言,虚空是没有充实性的。所以非存在与存在都是实在的。世界是由原子在虚空的漩涡运动中产生的。宇宙中有无数个世界在不断的生成与灭亡。人所存在的世界,无非是其中正在变化的一个。所以他声称:人是一个小宇宙(小世界)。 二、柏拉图(427—347 B.C.):认为灵魂和肉体是两种不同的事物(身心二元论) 1、灵魂是非物质的,因此可领悟一个理想的世界。 2、灵魂具有与抽象关系打交道的能力 3、《理想国》:建立一个理想社会要考虑人的三个行为来源:欲望、情绪、知识(对应三种灵魂角色论) 三、亚里士多德(384—322 B.C.): 1、灵魂研究与有机体研究是相联系的(科学心理学的源头) 2、灵魂是活跃机体的一种表现,活跃生物又是灵魂的一种表现(根除灵魂与肉体的二元论) 3、专注于用具体词句来描述与阐释人类经验与行为 4、灵魂是一种机能(通过形式,物质的内部潜力得以实现:形式—功能—灵魂) 5、灵魂是客体,代表整个活跃的有机体 6、灵魂是一个过程:有机体—事件—环境,相互作用 四、笛卡尔(1596—1650):目测是个简答=。= 1、力求寻找第一原理—我思故我在 2、思与在的二分,灵魂与肉体的相互作用(灵魂无广延不占空间,物质有广延占一定空间) 3、肉体运动的机制(肉体是机械运动的,神经则作为一种管道运送隐蔽的灵魂、思考) 4、动物行为与人类行为的二分

模糊集理论在图像分割中的应用综述_劳丽

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 2006年 第11卷 第3期 200 CH I NESE J OURNAL OF STEREO LOGY AND I M AGE ANALYS I S Vo.l 11No .3Sep.t 2006 收稿日期:2005-06-16 作者简介:劳丽(1970-),女,广西上思人,博士生,讲师,研究方向:模式识别及医学图像处理,E -m a i:l laoly22@si na .com 通讯作者:吴效明(1950-),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远程医疗及医学图像处理 文章编号:1007-1482(2006)03-0200-06 #综述# 模糊集理论在图像分割中的应用综述 劳 丽 1,2,3 , 吴效明1, 朱学峰 2 (1.华南理工大学生物力学研究所, 广州 510640; 2.华南理工大学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 广州 510640; 3.湛江师范学院信息科技学院, 湛江 524048) 摘 要:图像分割是许多图像分析和图像处理过程中的重要步骤。由于人的视觉特性和数字图像本身所具有的模糊性,使得图像分割问题是典型的结构不良问题,由Zadeh 提出的模糊集合论具有描述不良问题的能力,模糊集合论应用于图像分割是针对图像模糊性非常有效的方法。目前模糊 集理论在图像分割中的应用有许多成功的方法。本文就基于模糊理论的图像分割方法进行了综述,主要归纳了模糊阈值分割、模糊聚类分割以及模糊神经网络分割等方法并简要讨论了各种方法的特点。 关键词:模糊集理论;模糊逻辑;图像处理;图像分割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Survey on application of fuzzy set theory for i m age eg m entati on LAO L i 1,2,3 , WU X iao m i n g 1, Z HU Xuefeng 2 (1.B io m echanics I nstitute ,South Ch i n a Un i v ersity of Techno l o gy ,Guangzhou 510640,Ch i n a ; 2.Co llege ofAuto m ation Science and Eng i n eeri n g ,South Ch i n a Un i v ersity o fTechno l o gy ,Guangzhou 510640,Chi n a ; https://www.doczj.com/doc/0f4684417.html,r m ation Science and Techno l o gy Schoo,l Zhanjiang No r m al Co llege ,Zhan ji a ng 524048,Ch i n a)Abst ract :I m age seg m entati o n is an i m po rtant step i n i m age ana l y sis and pr ocessi n g .It is a d ifficult prob -le m because o f the i n herent vagueness of the hum an v isi o n and the dig ita l i m age .Fortunate l y ,fuzzy set theory ,w hich w as dev ised by Zadeh ,can dep ict the a mb i g uities and is an effective m ethod i n i m age seg -m entation.There are m any successful fuzzy set theory m ethods in i m age seg m entation .Th is paper rev ie w s the utiliza ti o n of fuzzy set theory i n i m age seg m entation,focusing on fuzzy thresho l d seg m en tation ,fuzzy clusteri n g seg m entati o n ,fuzzy neural net w orks and etc .K ey w ords :f u zzy set pri n ciple ;fuzzy log i c ;i m age processi n g ;i m age seg m entation 图像分割是图像分析和计算机视觉中非常重要的研究内容。它根据图像中一个或多个特征将图像分成某些感兴趣的区域,是图像分析、理解的关键[1] 。其研究的对象是各种利用计算机和其他电子设备产生的数字图像,分割结果的最后信宿则是人的视觉。所以,在研究图像分割算法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图像自身的特点和人的视觉特性。一般而言,图像在由三维目标映射为二维图像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有信息地丢失,成像设备受很多因素的干扰是不完备的,使得图像除了目标外还存在随机 噪声。而人的视觉对于图像从黑到白的灰度级别不是严格确定的。这就导致了图像边缘、区域、纹理等的定义以及对图像底层处理结果的解释存在不确定性[2] 。除此之外,图像处理本身的局限性也是图像分割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图像分割问题是典型的结构不良问题,而模糊集理论具有描述不良问题的能力,所以将模糊理论引入图像处理与分析领域,使基于模糊集理论的图像分割方法有更好的图像分割效果。 1965年Zadeh 提出了著名的模糊集理论,使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