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法水处理技术反渗透和纳滤工艺过程设计理论讲解
- 格式:ppt
- 大小:2.23 MB
- 文档页数:186
反渗透和纳滤系统的设计(二)---预处理的目的及LSI、SDSI指数2009-04-21 15:35一、反渗透和纳滤系统预处理的目的:为了保证反渗透和纳滤系统可以稳定运行,对给水的严格预处理就必不可少。
预处理的目的就是去除给水中会对反渗透和纳滤膜产生污染或导致劣化的物质。
一旦预处理系统不能发挥作用,有污染物进入反渗透和纳滤系统,这些物质可能会在膜表面堆积,若给水中含有微生物,它的繁殖会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正确把握原水的特性,设计并选择合适的预处理工艺是非常重要的。
预处理系统的目的不外乎以下几点:⑴保证 SDI15 最大不超过 5.0,争取低于 3.0;⑵保证浊度低于 1.0NTU,争取小于 0.2NTU;⑶保证没有余氯或类似氧化物,如:臭氧等;⑷保证没有其它可能导致膜污染或劣化的化学物质。
下面概括介绍一下不同指标的进水要求:反渗透进水的水质允许值检查表导致膜污染的指标允许值解决方法⒈浊度<1NTU 过滤、絮凝沉淀、微滤、超滤悬浮物等⒉SDI15 过滤、絮凝沉淀、微滤、超滤⒊颗粒物<100个/ml 过滤、絮凝沉淀、微滤、超滤⒋微生物<1个/ml 杀菌、微滤、超滤金属氧化物⒈ 铁,Fe3+ <50μg/L 氧化+沉淀或过滤⒉ 锰,Mn <50μg/L 使用分散剂⒈ CaCO3 LSI <0 回收率,pH值,阻垢剂⒉ CaSO4 <230% 回收率,阻垢剂⒊ BaSO4 <6000% 回收率,阻垢剂结垢物质⒋ SrSO4 <800% 回收率,阻垢剂⒌ CaF2 浓水侧浓度<1.7mg/L 回收率⒍ Ca3(PO4)2浓水侧浓度不能超过溶解度回收率⒎ SiO2<100% 回收率⒈油 0 气浮、吸附有机物⒉ TOC <10mg/L 活性炭,过滤,吸附树脂⒊ COD <10mg/L 活性炭,过滤,吸附树脂⒋ BOD <5mg/L 活性炭,过滤,吸附树脂导致膜劣化的指标允许值去除方法pH值 3—10 加入酸或碱调节温度 5—45℃ 换热器⒈ 余氯<0.1mg/L 还原剂,活性炭吸附氧化剂⒉ 臭氧 0 还原剂,活性炭吸附⒊ 其他 0 还原剂,活性炭吸附表面活性剂选择阳离子或两性表面活性剂时要注意酒精<10% N/A注:1、对 Fe2+ 可以允许的最高浓度为 3mg/L,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经常在反渗透的预处理中投加氧化剂,这会使 Fe2+ 被氧化为 Fe3+ ,因此在使用氧化剂时,同样需要控制给水中的 Fe2+ 含量。
膜法水处理实验(二)——纳滤与反渗透截留性能比较一、 实验目的(1) 掌握评价纳滤和反渗透除盐率的标准方法。
(2) 了解纳滤和反渗透除盐性能差异。
二、 实验原理反渗透(RO ,Reverse Osmosis )又称逆渗透,一种以压力差为推动力,从溶液中分离出溶剂的膜分离操作。
对膜一侧的料液施加压力,当压力超过它的渗透压时,溶剂会逆着自然渗透的方向作反向渗透。
从而在膜的低压侧得到透过的溶剂,即渗透液;高压侧得到浓缩的溶液,即浓缩液。
若用反渗透处理海水,在膜的低压侧得到淡水,在高压侧得到卤水。
反渗透时,溶剂的渗透速率即液流能量N 为:()h N K p π=∆-∆ (1)其中,K h 表示水力渗透系数,它随温度升高稍有增大;Δp 表示膜两侧的静压差;Δπ表示膜两侧溶液的渗透压差。
稀溶液的渗透压π可表示为:iCRT π= (2)其中,i 表示溶质分子电离生成的离子数;C 为溶质的摩尔浓度;R 为摩尔气体常数;T 为绝对温度。
反渗透膜反渗透膜外压渗透反渗透图1 反渗透原理反渗透通常使用非对称膜和复合膜。
反渗透所用的设备,主要是中空纤维式或卷式的膜分离设备。
反渗透膜能截留水中的各种无机离子、胶体物质和大分子溶质,从而取得净制的水。
也可用于大分子有机物溶液的预浓缩。
由于反渗透过程简单,能耗低,近20年来得到迅速发展。
现已大规模应用于海水和苦咸水淡化、锅炉用水软化和废水处理,并与离子交换结合制取高纯水,目前其应用范围正在扩大,已开始用于乳品、果汁的浓缩以及生化和生物制剂的分离和浓缩方面。
纳滤(NF ,Nanofiltration )是一种介于反渗透和超滤之间的压力驱动膜分离过程,纳滤膜的孔径范围在几个纳米左右。
纳滤分离原理近似机械筛分,但由于纳滤膜本体带有电荷性使其在很低压力下仍具有较高脱盐性能。
纳滤具有以下两个特征:1、对于液体中分子量为数百的有机小分子具有分离性能;2、对于不同价态的阴离子存在道南效应。
反渗透膜技术与工艺流程说明1. 引言反渗透膜技术是一种通过力场作用,将溶液从低浓度到高浓度进行分离的方法。
它广泛应用于水处理、饮用水净化、海水淡化等领域。
本文将详细介绍反渗透膜技术的原理及其工艺流程。
2. 反渗透膜技术原理反渗透膜技术基于半透膜的原理,该膜具有选择性通透性。
在反渗透膜的作用下,将高浓度的溶液与低浓度的溶液通过半透膜分离开来。
半透膜只允许溶质分子和水分子通过,而阻挡溶剂分子和溶质离子的扩散。
反渗透膜通常由聚醚腈、聚酰胺、聚偏氟乙烯等材料制成,具有高通透性和较高的剔除率。
在反渗透膜的使用过程中,一侧施加较高的压力,使溶剂分子和溶解质得以逆向渗透,从而实现溶液的分离。
3. 反渗透膜技术工艺流程3.1 前处理反渗透膜工艺流程的前处理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溶剂预处理:通过活性炭过滤器去除溶液中的杂质和异味物质,以确保向反渗透膜供给的溶液质量。
•预过滤:使用粗滤网或粗滤器过滤溶液,除去较大的悬浮颗粒、泥沙和颗粒。
•调节PH值:通过添加酸碱或中和剂来调节溶液的PH值,以适应反渗透膜的工作条件。
3.2 反渗透过程反渗透膜技术的核心过程是反渗透过程,包括以下关键步骤:•进水:将待处理水或溶液通过进水管道引入反渗透系统。
•压力增加:在反渗透系统中,施加一定的压力,使溶液进入反渗透膜模块。
•分离与收集:通过反渗透膜的作用,将溶剂分子和溶质分子分离开来。
溶剂分子通过膜孔进入反渗透膜的另一侧,而溶质分子则被留在原始侧。
•浓缩与排放:收集通过反渗透膜的溶液,其中溶资分子浓缩。
浓缩液可以进一步处理或排放。
3.3 后处理反渗透膜技术的后处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清洗和保养:定期对反渗透膜进行清洗和保养,并更换损坏的膜元件,以保证膜的工作效果和寿命。
•冲洗废液处理:对反渗透膜产生的废液进行处理,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水质调节:根据需求对膜通道内的溶液进行水质调节,以获得所需的产品水质。
4. 反渗透膜技术的优势和应用领域反渗透膜技术具有以下优势:•高效:反渗透膜技术可以高效地去除溶质和杂质,产生高纯度的产品水。
反渗透工艺流程讲解
反渗透(RO)工艺流程是一种用于水处理的常见方法,旨在通过逆向渗透过滤来去除水中的溶解性固体和溶解性盐。
以下是反渗透工艺流程的一般步骤:
1. 预处理:在进行反渗透之前,通常需要对水进行预处理,以去除悬浮性颗粒、有机物和杂质。
这可以通过沉淀、过滤和/或活性炭吸附来完成。
2. 高压泵:在反渗透过程中需要使用高压泵,将水推动通过反渗透膜。
高压泵的作用是建立所需的压力差,以便水能够通过膜上的微小孔隙。
3. 膜组件:反渗透系统通常包括一个或多个膜组件,每个组件由大量反渗透膜组成。
这些膜由多个薄层细胞组成,其中每个细胞都包含一个反渗透膜。
4. RO膜:反渗透膜是反渗透工艺的核心组件。
膜上的孔隙大小可控,只允许水和小分子通过,而过滤掉盐类、病毒、重金属和细菌等较大分子。
5. 分离:在高压的作用下,水通过膜上的微孔隙进入膜内,而溶解的盐和其他溶质则留在膜外。
这样,经过反渗透处理的水被分离为一侧是淡水,另外一侧是高浓度的浓水(称为浓水冲洗)。
6. 回收:为了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反渗透系统通常会进行水回收。
浓水冲洗可以通过循环送回进行二次处理,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废水排放。
7. 控制:反渗透系统需要监控和控制系统的运行参数,如流量、压力、温度等。
这些参数需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效率。
总的来说,反渗透工艺流程是一种通过逆向渗透过滤进行水处理的方法。
它通过高压泵将水推动通过反渗透膜,将溶解的固体和盐分离出来,最终得到纯净的水。
这一工艺在饮用水处理、海水淡化、废水处理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反渗透水处理设备系统工艺流程培训资料一、概述反渗透水处理设备系统是一种通过半透膜对水进行过滤和净化的技术。
在水处理行业中,反渗透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饮用水处理、工业用水处理以及废水处理等领域。
本文档将介绍反渗透水处理设备系统的工艺流程,帮助读者了解其原理和操作流程。
二、反渗透水处理设备系统的原理反渗透技术是利用半透膜对水中的离子、颗粒和有机物进行分离的过程。
在反渗透水处理设备系统中,水首先被送入前处理系统进行预处理,然后通过高压泵被注入反渗透膜模块中。
在膜模块内部,水经过半透膜的过程中,较大的溶质和颗粒被截留在膜外,而水分子则通过膜孔穿过,形成净化后的水。
三、反渗透水处理设备系统的工艺流程1. 原水处理反渗透水处理系统的原水通常需要经过预处理,包括除铁、除锰、软化、消毒等工艺。
这些预处理措施有助于减少水中的悬浮物、杂质和微生物,保护反渗透膜免受污染。
2. 进料泵加压原水经过预处理后,被进料泵加压送入反渗透膜模块中。
高压泵的作用是产生足够的压力将水推过半透膜,使水分子透过膜孔,而溶质和颗粒则被截留在膜外形成浓缩液。
3. 膜分离在反渗透膜模块中,水通过半透膜的过程中,离子、微生物和其他杂质被截留在膜外,而净化后的水则通过膜孔穿过,形成脱盐水。
脱盐水经过管道输送至目标地点供应使用。
4. 浓缩液处理反渗透过程中产生的浓缩液含有高浓度的溶质和颗粒,需要进行处理,以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通常,浓缩液会经过浓缩液回收系统,将其中可利用的成分回收利用,而残余的废液则需要进行处理,以符合环境标准。
四、操作指南1.反渗透水处理设备系统在运行前需要进行系统检查,确保各部件正常运转。
2.定期对反渗透膜进行清洗和维护,以保证系统的高效运行。
3.运行过程中,要监控进出水水质和流量,确保系统运行稳定。
4.遵守操作规程,定期进行设备维护和检修,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五、总结反渗透水处理设备系统是一种高效、节能的水处理技术,广泛应用于各领域的水处理过程中。
反渗透膜技术与工艺流程说明技术文件一、反渗透膜技术简介二、设计基础三、工艺说明四、控制系统和仪表五、设备清单六、设备技术规范书附:工艺流程图;一、反渗透技术简介反渗透简称RO,是六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膜分离技术,其原理是原水在高压力的作用下通过反渗透膜,水中的溶剂由高浓度向底浓度扩散从而达到分离、提纯、浓缩的目的,由于它于自然界的渗透方向相反,因而称它位反渗透。
反渗透可以去除水中的细菌、病毒、胶体、有机物和98%以上的溶解性盐类。
该方法具有运行成本低,操作简单,自动化程度高,出水水质稳定等特点。
与其他传统的水处理方法相比具有明显的优胜,广泛运用于水处理相关行业。
反渗透水处理工艺基本上属于物理脱盐方法,它在诸多方面具有传统的水处理方法所没有的优异特点:1、反渗透是在室温条件下,采用无相变的物理方法将含盐水进行脱盐、纯化。
目前,超薄复合膜元件的脱盐率可达到99.5%以上,并可同时去除水中的胶体、有机物、细菌、病毒等。
2、水的处理仅依靠水的压力作为推动力,其能耗在许多处理中最低。
3、不用大量的化学药剂和酸、碱再生处理,无化学费液排放,无环境污染。
4、反渗透可以连续运行制水,系统简单,操作方便,产品水质稳定。
5、反渗透装置自动化程度高,运行维护和设备维护工作量很少。
6、设备占地面积小,需要的空间也小。
7、适应于较大范围的原水水质,既适应于苦咸水、海水以至污水的处理,又适应于低含盐量的淡水处理。
我公司集多年工业水处理系统的工艺设计、设备制造、系统成套及膜应用技术的经验,选取合理的工艺设置和设计参数,确保设备长期稳定运行。
二、设计基础1、水源水质2、设计标准2.1设备制造和材料符合下列标准和规定的最新版本的要求。
a)GB150《钢制压力容器》b) JB2932《水处理设备制造技术条件》c) HGJ32《橡胶衬里化工设备》d)《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e) JB/T4715-92《固定式管板式换热器式与基本参数》f) JB/T4717-92《U形管式换热器型式与基本参数》2.2进口设备的制造工艺和材科符合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ASME)和美国材料试验学(ASTM)的工业法规中涉及的标准或相当标准。
医药用水处理中的五种膜法技术解析随着我国医药事业的快速发展,随之在医药用水处理的技术也已趋于成熟稳定。
而在医药用水处理中的膜法技术的应用已经很广泛,我国目前已经成熟和不断研发出来的微滤、超滤、反渗透、纳滤、无机膜等技术应用已产生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下文介绍了主要的五种膜法水处理技术。
1、反渗透膜反渗透技术已成为海水和苦咸水淡化、纯水和超纯水制备及物料预浓缩的最经济手段,而且随着性能优良的反渗透膜及膜组件的工业化,反渗透技术的应用范围从最初的脱盐放大到电子、化工、医药、食品、饮料、冶金和环保等领域。
随着该项技术的全面推广,反渗透技术将成为21世纪解决缺水地区饮用水的主要手段。
反渗透技术还可用于城市废水处理、半导体及医药用水、发电厂和公用事业及冷凝塔泄料再循环。
现正在开发反渗透技术在化工和石油化工工艺用水的生产和再利用,废液处理,水、有机液体的分离,电镀漂洗水再利用和金属回收。
食品工业正用反渗透技术开发奶品加工、糖液浓缩、果汁和乳品加工、废水处理、生产低度酒和啤酒。
2、超滤膜a.在医药和葡萄糖生产厂家用于从发酵液中分离和浓缩具有生物活性的组分,超滤具有能保持其生物活性及回收率高的优点,在这一领域的应用将随基因工程技术产业的增长而增长。
超滤技术已广泛用于浓缩葡萄糖氧化酶、胰蛋白酶、凝乳酶、果胶酶激素的提取,还用于浓缩以基因工程菌生产的新物质,如干扰素、生长激素、人血液中胰岛素提取血清白蛋白。
超滤用于屠宰动物血液成分回收将具有很大的市场,技术上也是可行。
另外,超滤已用于植物蛋白回收,将推广至海藻等浮游生物蛋白的回收。
b.城市污水处理超滤技术已用于城市及家庭污水处理。
在新建的500户以上大的住宅楼有可能实现小规模的水循环,即用超滤处理过的生活污水冲洗厕所等,可减少家庭用水的40%。
电子工业集成电路生产和医药工业用水过程已广泛应用超滤技术,其主要采用中空纤维组件,膜渗透梳率大,能耗低。
c.工业废水处理超滤技术可用于回收电泳涂漆废水中的涂料,现已广泛用于世界各地的电泳涂漆自动化流水线上。
反渗透基础原理及设计第一部分反渗透系统基本介绍一、反渗透基本原理1.1 渗透与反渗透1.1.1 渗透现象1.1.2 反渗透1.1.3 渗透压1.2 反渗透膜的种类及其结构特点1.2.1 反渗透膜的性能1.2.2 反渗透膜的分类1.3 反渗透膜元件的构型及特点1.3.1 膜元件的构型1.3.2 涡卷式膜元件1.3.3 中空纤维型膜元件二、反渗透系统的设计2.1 反渗透系统常用术语2.2 反渗透给水要求及预处理2.2.1 反渗透给水要求2.2.2 给水预处理2.3 反渗透本体系统2.3.1 反渗透系统组成2.3.2 反渗透系统的仪表设置三.反渗透系统的安装及运行3.1 反渗透膜元件的安装3.2 反渗透装置的运行3.2.1 反渗透装置初次启动前的检查3.2.2 反渗透装置的运行3.2.3 反渗透运行数据的记录及处理3.2.4 反渗透装置运行维护注意事项3.3 反渗透系统的一般故障原因分析四.反渗透膜的化学清洗与停用保护4.1 反渗透膜的化学清洗4.1.1 化学清洗的必要性4.1.2 化学清洗的条件4.1.3 反渗透膜元件常见的污染物4.1.4 反渗透系统的清洗步骤4.2 反渗透系统的停运保护第二部分某厂反渗透预脱盐系统操作说明一.反渗透系统工艺流程及设备规范1.1 反渗透预脱盐系统流程1.2 工艺说明1.3 仪表设置1.4 机务设备规范二.操作步骤2.1 #1双介质过滤器2.1.1 投运步骤2.1.2 反洗步骤2.2 #1活性炭过滤器2.2.1 投运步骤2.2.2 反洗步骤2.3 #1反渗透装置2.3.1 反渗透装置的启动第一部分反渗透系统基本介绍一.反渗透基本原理1.1渗透与反渗透1.1.1 渗透现象(Osmosis )当把两种不同浓度的溶液分别置于半透膜(只允许溶剂能过,而溶质不能透过的膜叫做半透膜)的两侧时,溶剂自动地从低浓度的一侧流向高浓度的一侧,这种自然现象叫做渗透。
渗透是自发进行的,无需外界的推动力。
水处理行业的核心技术反渗透膜技术了解一下膜分离是在20世纪初出现,20世纪60年代后迅速崛起的一门分离新技术。
膜分离技术由于兼有分离、浓缩、纯化和精制的功能,又有高效、节能、环保、分子级过滤及过滤过程简单、易于控制等特征。
膜分离是在20世纪初出现,20世纪60年代后迅速崛起的一门分离新技术。
膜分离技术由于兼有分离、浓缩、纯化和精制的功能,又有高效、节能、环保、分子级过滤及过滤过程简单、易于控制等特征。
反渗透的工作原理:当把相同体积的稀溶液和浓液分别置于一容器的两侧,中间用半透膜阻隔,稀溶液中的溶剂将自然的穿过半透膜,向浓溶液侧流动,浓溶液侧的液面会比稀溶液的液面高出一定高度,形成一个压力差,达到渗透平衡状态,此种压力差即为渗透压。
若在浓溶液侧施加一个大于渗透压的压力时,浓溶液中的溶剂会向稀溶液流动,此种溶剂的流动方向与原来渗透的方向相反,这一过程称为反渗透。
得益于反渗透膜的技术优势,其应用范围已从脱盐扩展到电子、化工、医药、食品、饮料、冶金和环保等领域的纯水超纯水制备、废水处理及物料的预浓缩等。
1、海水、苦咸水的淡化制取生活用水,硬水软化制备锅炉用水,高纯水的制备。
近年来,反渗透技术在家用饮水机及直饮水给水系统中的应用更体现了其优*性。
2、在医药、食品工业中用以浓缩药液、果汁、咖啡浸液等。
与常用的冷冻干燥和蒸发脱水浓缩等工艺比较,反渗透法脱水浓缩成本较低,而且产品的疗效、风味和营养等均不受影响。
3、在饮用水处理过程中,反渗透膜具有高效净水功能,为人们提供安全饮用水。
反渗透膜是用高分子材料经过特殊工艺制成的一种半透膜,它能够在外加压力的作用下,利用反渗透原理选择性地使水溶液中的水分子透过膜,而其余的成分被截留,从而达到使水体被淡化、净化的目的。
德兰梅尔反渗透膜广泛用于电力、石油化工、钢铁、电子、医药、食品饮料、市政及环保等领域,在海水及苦咸水淡化,锅炉给水、工业纯水及电子级超纯水制备,饮用纯净水生产,废水处理及特种分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反渗透和纳滤系统的设计首先,让我们先了解一下反渗透系统的工作原理。
反渗透系统通过半透膜过滤的原理来处理水源。
在这个过程中,水被施加压力,使其通过半透膜,而其中的溶解物质则被滞留在膜的一侧。
这个过程可以去除水中的多种物质,如溶解的盐分、有机物质和微生物等。
反渗透系统的设计有几个重要的方面。
首先是选择合适的半透膜。
半透膜的选择取决于水源中存在的物质类型和水的处理要求。
不同类型的膜有不同的孔径大小和分离效果。
其次是设计适当的膜组合和排列方式。
通过将多个膜组合在一起,可以提高系统的处理能力和效率。
此外,合理设计膜的排列方式还可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除了反渗透系统,纳滤系统也是常用的水处理技术之一、纳滤系统与反渗透系统的不同之处在于其膜的选择和处理范围。
纳滤系统通常使用比反渗透膜更粗的膜,可以过滤掉较大的分子和颗粒。
纳滤系统主要用于去除浑浊物质、细菌和病毒等微小颗粒。
纳滤系统的设计也需要考虑几个因素。
首先是选择适当的纳滤膜。
纳滤膜的孔径大小和分离效果直接影响系统的处理能力和效果。
其次是确定合适的操作参数,如压力、温度和通量等。
这些参数的选择需要根据具体的水处理要求来确定。
此外,还需要考虑系统的排列方式和膜的清洁和维护等问题,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和长期稳定性。
无论是反渗透还是纳滤系统的设计都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首先是水源的质量和处理要求。
对于不同的水源,系统的设计和参数选择可能有所不同。
其次是处理能力和效率的要求。
如果需要处理大量的水或要求高效率的处理,系统的设计和组合方式可能需要相应调整。
此外,还需要考虑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和成本等因素。
总之,反渗透和纳滤系统是常用的水处理技术,通过过滤和分离水中的物质来提供清洁、纯净的水源。
系统的设计涉及多个方面,包括膜的选择、组合和排列方式,以及操作参数的确定和系统的维护等。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水源的质量和处理要求,系统的处理能力和效率,以及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和成本等因素。
反渗透膜,纳滤膜,超滤膜原理及应用解析反渗透膜,纳滤膜,超滤膜原理及应用反渗透过程:反渗透是利用反渗透膜选择性的只能通过溶剂(通常是水而截留离子物质的性质,以膜两侧静压差为推动力克服溶剂渗透压使溶剂通过反渗透膜而实现对液体混合物进行分离的膜过程。
反渗透同NF 、UF 一样均属于压力驱动型膜分离技术,其操作压差一般为15~105MPa ,截留组分为(110X10—10m 小分子物质。
除此之外还可以从液体混合物中去处全部悬浮物、溶解物和胶体,例如从水溶液中将水分离出来以达到分离、纯化等目的。
一.反渗透基本原理1随着超低压反渗透膜的开发已可在小于1MPa 压力下进行部分脱盐适用于水的软化和选择性分离。
2.分离机反渗透膜的选择透过性与组分在膜中的溶解、吸附和扩散有关因此除与膜孔的大小、结构有关外还与膜的化学、物理性质有密切关系即与组分和膜之间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
由此可见,反渗透分离过程中化学因素(膜及其表面特性起主导作用。
3.反渗透的应用反渗透技术的大规模应用主要是苦咸水和海水淡化此外被大量用于纯水制备及生活用水处理以及难于用其他方法分离混合物。
反渗透工业应用包括(1海水脱盐;(2饮用水生产(3纯水生产。
二.纳滤基本原理纳滤技术是反渗透膜过程为适应工业软化水的需求及降低成本的经济性不断发展的新膜品种,以适应在较低操作压力下运行,进而实现降低成本演变发展而来的。
我国于二十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研制纳滤膜.与国外相比,我国纳滤技术整体上只能说是刚刚开始膜的研制、组器技术和应用开发等都刚起步。
1.纳滤过程:纳滤(NF是介于反渗透很超滤之间的一种压力驱动型膜分离技术。
它具有两个特性:①对水中的分子量为数百的有机小分子成分具有分离性能;②对于不同价态的阴离子存在Donnan 效应。
物料的荷电性.离子价数荷浓度对膜的分离效应有很大影响。
(道(Donnan模型一道南(Donnan效应Donnan 模型以Donnan 平衡为基础用来描述荷电膜的脱盐过程一般纳滤膜多为荷电膜,所以该模型更多用来描述纳滤过程要用于饮用水和工业用水的纯化,废水净化处理,工艺流体中有价值成分的浓缩等方面,其操作压差为05~2OMPa(或0345~1035MPa 截留分子量界限为200~1000(或200~500 ,分子大小为1nm 的溶解组分的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