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古文重点整理-华佗传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3
华佗传
摘要:陈寿,字承祚,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人,西晋史学家。
在蜀汉和晋初担任过观阁令史和著作郎。
前四史:史记-司马迁、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三国志-陈寿
华佗,东汉末年杰出的医学家。
麻沸散,五禽戏
词语注释:
太尉黃琬辟.:征召
皆不就.:依从
每處不過七八壯.:量词,一灸为一壮
病亦應.除:立即
當引某許.:处所,此指部位
病亦行.差:即
共止.:居住
或難.其異:质问
昕卒.頭眩墮車:通“猝”,突然
中宿
..死:半夜
勿爲勞.事.:房劳之事
中間.三日發病:jiange
呻呼無賴
..:无奈,无可奈何
向.來.道邊有賣餅家:刚才
向來道邊有賣餅.家:面食的统称
縣.車邊:悬挂
逆.見:迎面
屬.使勿逐:同“嘱”,嘱咐
守瞋.恚.既甚:愤怒
又有一士大夫不快
..:有病
所患尋.差:随即
食.頃.:吃一顿饭的时间
此病後三期.當發:一周年,亦作“朞”傷.娠.而胎不去:小产,流产
案.脈:根据
婦稍.小差:逐渐,渐渐
故使多.脊痛:常常
長可.尺所:大约
數.乞期不反:多次
佗恃能厭食事
..:为事
若妻信.病:确实
便收.送之:拘捕
宜含宥
..之:宽恕
令此兒彊.死.也:同“强死”死于非命故.當死:必定
何忍無急去.藥:藏
人體欲得勞動
..:活动,运动
但不當使極.爾:疲惫
以是爲率.:比例
彭城及朝歌云.:文末语气词
背诵:
吾有一術,名五禽之戲: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猨,五曰鳥。
亦以除疾,並利蹄足,以當導引。
《后汉书·华佗传》释译张文娟(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社编辑部,北京100031)关键词:华佗传;《后汉书》;注释[原文] 華佗,字元化,沛國譙人也[1] ,一名旉[2] 。
遊學徐土[3] ,兼通數經[4] 。
曉養性之術[5] ,年且百歲,而猶有壯容,時人以為仙。
沛相陳珪舉孝廉[6] ,太尉黃琬辟[7] ,皆不就。
[注释][1] 谯(qiáo 桥):今安徽省亳(bó勃)县。
%[2] 旉(fū肤):同“敷”。
[3] 徐土:指东汉时徐州,包括今山东省东南部和江苏省长江以北。
郡治在郯(tán 谈)。
今山东郯城县。
[4] 经:指儒家经典。
兼通数经:同时通晓数种儒家经典。
[5] 养性:即养生。
[6] 沛相陈珪:沛国的相陈珪(规)。
沛(pèi 佩)国:东汉时封的诸侯国之一,在今安徽宿县。
举:推荐。
[7] 太尉:东汉的三公之一,是全国最高的军事长官。
黄琬(wǎn 碗):黄琼之孙,字子琰。
董卓掌权,征[为司徒,迁太尉。
辟:征召任用。
[译文] 华佗,字元化,是沛国谯县人,又名华敷。
曾经游学徐州,同时通晓数种儒家经典。
晓得养生的方法,年将百岁,还像年轻人的样子,当时人把他看成神仙。
沛国的相陈珪举荐他做孝廉,太尉黄琬也征召他,他都不依从。
[原文] 精于方藥,處劑[8] 不過數種;心識分銖[9] ,不假稱量[10] ,針灸不過數處[11] 。
若病發結於內,針藥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12] 。
既醉,無所覺,因刳破腹背[13] ,抽割積聚。
若在腸胃,則斷截湔洗[14] ,—除去疾穢[15] ,既而縫合,傅以神膏[16] 。
四五日創愈[17] ,一月之間皆平復。
[注释][8] 处剂:开药方。
[9] 铢:汉代计量单位,十黍为一铢,六铢为一分,四分为一钱。
分铢:言量的细小。
[10] 假:借助于。
[11] 灸:即艾灸。
中医的一种治疗方法,用燃烧的艾绒熏烧一定的穴位。
《后汉书·华佗传》释译张文娟(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社编辑部,北京100031)关键词:华佗传;《后汉书》;注释[原文] 華佗,字元化,沛國譙人也[1] ,一名旉[2] 。
遊學徐土[3] ,兼通數經[4] 。
曉養性之術[5] ,年且百歲,而猶有壯容,時人以為仙。
沛相陳珪舉孝廉[6] ,太尉黃琬辟[7] ,皆不就。
[注释][1] 谯(qiáo 桥):今安徽省亳(bó勃)县。
%[2] 旉(fū肤):同“敷”。
[3] 徐土:指东汉时徐州,包括今山东省东南部和江苏省长江以北。
郡治在郯(tán 谈)。
今山东郯城县。
[4] 经:指儒家经典。
兼通数经:同时通晓数种儒家经典。
[5] 养性:即养生。
[6] 沛相陈珪:沛国的相陈珪(规)。
沛(pèi 佩)国:东汉时封的诸侯国之一,在今安徽宿县。
举:推荐。
[7] 太尉:东汉的三公之一,是全国最高的军事长官。
黄琬(wǎn 碗):黄琼之孙,字子琰。
董卓掌权,征[为司徒,迁太尉。
辟:征召任用。
[译文] 华佗,字元化,是沛国谯县人,又名华敷。
曾经游学徐州,同时通晓数种儒家经典。
晓得养生的方法,年将百岁,还像年轻人的样子,当时人把他看成神仙。
沛国的相陈珪举荐他做孝廉,太尉黄琬也征召他,他都不依从。
[原文] 精于方藥,處劑[8] 不過數種;心識分銖[9] ,不假稱量[10] ,針灸不過數處[11] 。
若病發結於內,針藥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12] 。
既醉,無所覺,因刳破腹背[13] ,抽割積聚。
若在腸胃,則斷截湔洗[14] ,—除去疾穢[15] ,既而縫合,傅以神膏[16] 。
四五日創愈[17] ,一月之間皆平復。
[注释][8] 处剂:开药方。
[9] 铢:汉代计量单位,十黍为一铢,六铢为一分,四分为一钱。
分铢:言量的细小。
[10] 假:借助于。
[11] 灸:即艾灸。
中医的一种治疗方法,用燃烧的艾绒熏烧一定的穴位。
华佗传文言知识点总结第一部分:家世背景华佗出生于一个知识渊博的家庭,他的祖父华倪,曾任阳都县令,为人深明兵法、武技,是一位博学多才的文武全才。
而他的父亲华倦,也是一位有名望的医者,治疗疾病的技艺在当地有口皆碑。
因此,华佗自幼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学习医术、书法、文学等各种知识。
在家庭背景的熏陶下,华佗对医道和治病的追求也日益坚定,最终成为一位医学界的泰斗。
第二部分:求学经历华佗年轻时,师承何子雨学习医术,深得师傅真传,融会贯通。
后来又拜访名医董巩学习医术,董巩对华佗的医术颇为赞赏,认为他有医道才情,值得继续深造。
华佗在求学过程中,不仅学习了医术,也广泛涉猎典籍,涵养了博大的学识和丰富的人文情怀。
第三部分:医术造诣华佗医道渐臻高妙,他不仅通晓中医经典,还精通骨伤、外科、内科等多门医学,治病手法独到,对一些疑难杂症更是驾轻就熟,深受人民群众的爱戴和尊敬。
华佗治病严谨细致,不断探索医学新知识,不断深化自己的医术造诣。
他还研究了许多名贵药材,并发明了一些新的治疗方法,使得他的医术超群,名声远播。
第四部分:讲学医德华佗潜心研究医学,积极弘扬医道,同时也非常重视医德。
他常常向弟子们强调医者爱人如己,医德医术并举,把医者的使命看得非常重要。
在医者履行职责的过程中,必须兼顾医术和医德,不能只重视技术,更应注重患者的生死存亡,对待病人应当怜悯为怀,精心诊治,全力救治。
第五部分:医术传世华佗将他的医术不藏私,广泛传授给学徒和后人,他刻苦钻研医术,未雨绸缪,使得他的医术传世不衰。
华佗对医学的独到见解和治病的方法,在后人中引起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医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总结:华佗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大家,他的医术超群、医德医术并重,为后世医学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通过学习华佗的传记,不仅可以了解到他的传奇人生和卓越医术,还可以了解古代医学的风采和医者的伟大责任。
华佗是中华民族医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他的英名和医学成就永远闪耀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激励着后人不断探索医学之路。
文言文华佗传知识点总结一、医学贡献华佗擅长医术,以针灸、药石治疗为主。
他的医术治疗手法独特,甚至超越了当时其他医生的水平。
华佗心怀悲悯,对病患态度友善,以温和的语言和态度和他们交流,因此备受患者的尊敬和信赖。
1. 采用针灸治疗华佗精通针灸术,他能够利用针灸对疾病进行治疗,研究过针灸的腧穴和作用,因此在临床上取得了极大成绩。
他的针灸疗法具有切实可行的治疗效果,广受病患的认可。
2. 采用药石治疗华佗学识渊博,掌握了丰富的医药知识,他精通各种药石的性能和用法,能够根据患者的病情,精准使用药石进行治疗。
在药石方面,他的经验丰富,深受患者的信任和尊敬。
3. 创立外科手术技术华佗在医学上的成就还在于他创立了外科手术技术。
他擅长手术治疗各种外科疾病,有独到的医术和技巧。
据传,他曾为汉献帝治疗疝气,进行了成功的手术,广受赞誉。
二、治学之道在治学方面,华佗注重领悟医学规律和积累丰富的临床经验。
他刻苦钻研,不断探索医学知识的深层次,深入研究医学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他提倡尊师重道,传承医学精神,注重吸取前人的医学经验,继承并发扬光大。
华佗还少私舍利,不怕困难,勇于担当,为医学的传承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1. 崇尚医德华佗注重医德,他认为医者应该以患者的生死为重,不图名利,以医者仁心,用医者仁智,特别强调医者的慈悲心态和对患者的关爱。
他言传身教,模范践行,成为后人学习医道的楷模。
2. 勤奋治学华佗勤学好问,不断探索医学规律。
他坚持不懈地进行临床实践和医学研究,积极吸取前人的经验,精研医学经典,不断开拓医学新知。
在学习过程中,他勤奋笃实、刻苦努力,最终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3. 传承医学精神华佗弘扬医学精神,他倡导尊敬师长,传承医德医术,强调医者的责任和使命,表现出高尚的医德情操和医学家的胸怀,为后人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三、立足医道华佗一生恪守医者仁心,以慈悲为怀,医患关系融洽,得到了病患的高度评价和社会的广泛尊重。
他关心民生,积极参与医学教育和医疗卫生工作,为人民健康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华佗传医古文
华佗字元化,沛国遽人也,游学徐士,兼通数经,晓养性之术,又精方药。
太祖闻而召佗,佗常在左右,太祖苦头风,每发,心乱目眩。
佗针隔,随手而差。
它之绝技,凡此类也。
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
后太祖亲理,得病笃重,使佗专视。
佗曰:“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
”佗久远家思归,因日: “当得家书,方欲暂还耳。
”到家,辞以妻病,数气期不反。
太祖累书呼,又敕郡县发遣,佗恃能厌食事,犹不上道。
太祖大怒,便人往检:“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若其虚诈,便收送之。
于是传付许狱,考验首服。
”或请日:“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宜含看之。
”太祖日:"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 ”遂考竟佗。
佗临死,出一卷书与狱吏,日:“此可以活人。
”更畏法不受,佗亦不疆,索火烧之。
佗死后,太祖头风未除。
太祖日:“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
”及后爱子仓舒病困,太祖叹日:“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围死也。
”。
华佗传
摘要:陈寿,字承祚,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人,西晋史学家。
在蜀汉和晋初担任过观阁令史和著作郎。
前四史:史记-司马迁、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三国志-陈寿
华佗,东汉末年杰出的医学家。
麻沸散,五禽戏
词语注释:
太尉黃琬辟.:征召
皆不就.:依从
每處不過七八壯.:量词,一灸为一壮
病亦應.除:立即
當引某許.:处所,此指部位
病亦行.差:即
共止.:居住
或難.其異:质问
昕卒.頭眩墮車:通“猝”,突然
中宿
..死:半夜
勿爲勞.事.:房劳之事
中間.三日發病:jiange
呻呼無賴
..:无奈,无可奈何
向.來.道邊有賣餅家:刚才
向來道邊有賣餅.家:面食的统称
縣.車邊:悬挂
逆.見:迎面
屬.使勿逐:同“嘱”,嘱咐
守瞋.恚.既甚:愤怒
又有一士大夫不快
..:有病
所患尋.差:随即
食.頃.:吃一顿饭的时间
此病後三期.當發:一周年,亦作“朞”傷.娠.而胎不去:小产,流产
案.脈:根据
婦稍.小差:逐渐,渐渐
故使多.脊痛:常常
長可.尺所:大约
數.乞期不反:多次
佗恃能厭食事
..:为事
若妻信.病:确实
便收.送之:拘捕
宜含宥
..之:宽恕
令此兒彊.死.也:同“强死”死于非命故.當死:必定
何忍無急去.藥:藏
人體欲得勞動
..:活动,运动
但不當使極.爾:疲惫
以是爲率.:比例
彭城及朝歌云.:文末语气词
背诵:
吾有一術,名五禽之戲: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猨,五曰鳥。
亦以除疾,並利蹄足,以當導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