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道路基层施工技术
- 格式:docx
- 大小:16.64 KB
- 文档页数:3
城镇道路路基工程施工规范一、总则城镇道路路基工程是指城市中的街道、小区内的道路以及城市周边的一些村镇道路等路基工程。
路基工程施工是整个道路建设的重要环节,其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道路使用的安全和舒适度。
因此,为了保障城镇道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制定本规范。
二、术语和定义1.城镇道路:指城市中的街道、小区内的道路以及城市周边的一些村镇道路等。
2.路基工程:指道路的基础工程,包括路面、路基、排水系统、路肩、边沟等。
3.施工单位:指承担城镇道路路基工程施工任务的单位。
4.监理单位:指对城镇道路路基工程施工过程进行监督检查的单位。
5.建设单位:指城镇道路路基工程的业主单位或者建设管理单位。
三、施工前准备1.施工图纸审核:施工单位在进行城镇道路路基工程施工前,应将施工图纸报监理单位进行审核,确保施工图纸符合规划和设计要求。
2.施工队伍组建:施工单位应根据工程规模和要求,组建符合要求的施工队伍,并保证施工人员具有相应的资质和技术水平。
3.施工设备准备:施工单位应根据城镇道路路基工程的要求,准备好相应的施工设备和机械。
四、施工工艺1.地面清理:在进行路基工程施工前,施工单位应对施工现场进行地面清理,清除残留的杂物和垃圾。
2.路基开挖:根据设计要求,施工单位应按照相应的标高和横断面要求进行路基开挖,同时应保证开挖边坡的稳定,防止发生坍塌事故。
3.路基填筑:施工单位应用合适的材料对路基进行填筑,填筑高度和路基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4.路基夯实:施工单位应对填筑的路基进行夯实,保证路基的密实度和承载能力。
5.路基平整:在路基夯实完成后,施工单位应进行路基的平整,使其符合设计要求的平整度。
五、施工质量控制1.施工材料:施工单位应使用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关规定的道路施工材料,确保施工质量。
2.施工技术: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工艺流程进行施工,不得擅自变更施工工艺。
3.验收标准:施工单位应根据相关标准对施工质量进行验收检查,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市道路路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44—91主编单位:西安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所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1992年2月1日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城市道路路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通知建标[1991]43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委(建设厅),计划单列市建委,国务院有关部、委:根据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83)城科字第224号文的要求,由西安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所主编的《城市道路路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业经审查,现批准为行业标准,编号CJJ44—91,自1992年2月1日起施行。
本标准由建设部城镇道路桥梁标准技术归口单位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归口管理,其具体解释工作由西安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所负责。
本标准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出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1年6月27日目次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施工准备与施工测量第一节施工准备第二节施工测量第三章路基施工排水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二节排除地面水第三节排除地下水第四章路基的防护与加固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二节坡面防护第三节堤岸防护与加固第四节支挡工程第五章土质路基施工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二节路基挖土第三节路基填土第四节土质路基压实第五节路基整修第六章石质路基施工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二节石质路基开挖第三节石质路基填筑第四节石质路基爆破第七章特殊土路基施工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二节杂填土第三节盐渍土第四节膨胀土第五节湿陷性黄土第八章湿软土基的处理与雨季、冬期施工第一节湿软土基的处理第二节雨季施工第三节冬期施工第九章路基工程质量验收标准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二节土质路基第三节石质路基第四节路床第五节边坡和边沟第六节附属结构物附录一土的统一分类法与原路基土分类法对应关系附录二路基土按施工开挖难易程度分类附录三土的含水量及烧失量测定附录四土的击实试验附录五路基土压实度试验附录六岩石按开挖难易程度分类附录七盐渍土的分类附录八盐渍土路基高出长期地下水位最小高度附录九本规范用词说明附加说明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了统一全国城市道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标准,保证道路路基工程的质量,提高工程经济效益,特制定本规范。
1K411032 城镇道路基层施工技术一、石灰稳定土基层与水泥稳定土基层(一)材料与拌合(1)石灰、水泥、士、集料拌合用水等原材料应进行检验, 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并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材料配合比设计。
( 2 )城区施工应采用厂拌(异地集中拌合)方式,不得使用路拌方式,以保证配合比准确且达到文明施工要求。
(3)应根据原材料含水量变化、集料的颗粒组成变化、施工温度的变化、运输距离及时调整拌合用水量。
(4) 稳定土拌合前,应先筛除集料中不符合要求的粗颗粒。
( 5 )宜用强制式拌合机进行拌合, 拌合应均匀。
(二)运输与摊铺( 1 )拌成的稳定土类混合料应及时运送到铺筑现场。
水泥稳定土材料自搅拌至摊铺完成, 不应超过3h。
( 2 )运输中应采取防止水分蒸发和防扬尘措施。
( 3 )宜在春末和气温较高季节施工,施工气温应不低于5 0C 。
( 4 )厂拌石灰土类混合料摊铺时路床应润湿。
( 5 )雨期施工应防止石灰、水泥和混合料淋雨;降雨时应停止施工,已摊铺的应尽快碾压密实。
(三)压实与养护(1)压实系数应经试验确定。
( 2 )摊铺好的石灰稳定土应当天碾压成活, 碾压时的含水量宜在最佳含水量的允许偏差范围内。
水泥稳定土宜在水泥初凝前碾压成型。
(3)直线和不设超高的平曲线段,应由两侧向中心碾压; 设超高的平曲线段,应由内侧向外侧碾压。
纵、横接缝(槎)均应设直槎。
( 4 )纵向接缝宜设在路中线处横向接缝应尽量减少。
( 5 )石灰土压实成活后应立即洒水(或覆盖)养护,保持湿润,直至上部结构施工为止;水泥土分层摊铺时,应在下层养护7d 后方可摊铺上层材料。
( 6 )养护期应封闭交通。
二、石灰粉煤灰稳定砂砾(碎石)基层(也可称二灰混合料)( 一)材料与拌合( 1 )对石灰、粉煤灰等原材料应进行质量检验, 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
( 2 )按规范要求进行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使其符合设计与检验标准的要求。
( 3 )采用厂拌(异地集中拌合)方式,强制式拌合机拌制,配料应准确,拌合应均匀。
城市道路工程基层施工方案1. 方案背景城市道路工程是城市建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施工方案的制定对于项目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基层施工是整个道路工程中的首要环节,对于道路质量的稳定和施工周期的控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城市道路工程基层施工方案的相关内容。
2. 方案目标•确保基层施工质量,满足设计要求;•控制工程施工周期,尽量减少施工时间;•保证施工过程的安全性,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提高施工效率,优化施工资源的利用;3. 方案内容3.1 道路基层材料选择城市道路工程基层所选择的材料应符合国家标准和设计要求,常见的材料有:•石子料:采用机械破碎的方式,成品石子遵循国家标准;•砂:选用合适粒径的天然砂或人造砂,符合国家标准;•水泥: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水泥,按照配比要求进行混合。
3.2 基层施工工艺基层施工应按照以下工艺进行:•清理:清理施工区域的杂物和积水,保持道路基层的干燥和平整;•浇筑:按照设计要求和勘察报告,进行基层过滤层、砼基层的浇筑;•复合:将基层过滤层与砼基层经过合理的处理复合,保证基层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养护:对基层进行适当的养护,保证其强度和稳定性。
3.3 设备与人力资源基层施工所需要的设备和人力资源如下:•机械设备:并排压路机、自卸车、挖掘机等;•人力资源:工地施工人员、监工、质检员等;•施工辅助设备:振动拍、切割机、搅拌机等。
4. 施工安全措施为确保基层施工的安全性,应采取以下措施:•施工现场应设立明确的安全警示标志,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所有作业人员必须佩戴符合国家标准的防护设备;•高处作业应配备安全带,并经过专业人员指导;•施工机械设备要经过合格检测,并符合操作规范。
5. 施工质量控制基层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施工质量。
以下是施工质量控制措施:•施工前应对基层材料进行清理和检查,确保其质量合格;•施工中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浇筑、复合等工艺步骤;•施工后应对基层施工质量进行检查和验收,确保达到要求。
浅谈城镇道路路基施工技术刘征阜阳市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局【摘要】城市道路路基工程施工处于露天作业,受自然条件影响大;在工程施工区域内的专业类型多、结构物多、各专业管线纵横交错;专业之间及社会之间配合工作多、干扰多,导致施工变化多。
本文结合自己的一些工作实践,对城镇道路路基施工作一些技术分析。
【关键词】城镇道路路基施工技术城市道路路基工程包括路基(路床)本身及有关的土(石)方、沿线的涵洞、挡土墙、路肩、边坡、排水管线等项目;路基施工以机械作业为主,人工配合为辅;人工配合土方作业时,必须设专人指挥,采用流水或分段平行作业方式。
路基施工主要包括以下基本流程:一、准备工作1.建立市政工程项目的项目管理机构,市政工程项目管理组织机构的建立应根据工程项目的规模、结构特点和复杂程度,确定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人员。
项目管理机构的建立应根据工程的难易程度,坚持合理分工与密切协作相结合原则,把有施工经验、有创新精神、有工作效率的人选入领导机构。
因事设职、因职选人。
2.熟悉、审核设计图纸的目的是为了在工程开工之前,使施工人员能够充分地了解和掌握图纸的设计意图、结构与构造特点和技术要求。
发现设计图纸中存在的问题和错误,使其在施工开始之前改正,为施工提供一份准确、齐全的设计图纸,以便能够顺利地生产出合格的产品。
3.材料、构(配)件、制品、机具和设备是保证施工顺利进行的物资基础,这些物资的准备工作必须在工程开工之前完成。
根据各种物资的需要量计划,分别落实货源,安排运输和储备,使其满足连续施工的要求。
包括:材料的准备、构(配)件、制品的加工准备、机具的准备。
二、附属构筑物施工地下管线、涵洞等构筑物是城镇道路路基工程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涵洞可与路基(土方)同时进行,但新建的地下管线施工必须遵循“先地下,后地上”、“先深后浅”的原则。
为保证路基施工进度,地下工程应尽快开工。
三、路基施工要点1.填土路基。
当原地面标高低于设计路基标高时,需要填筑土方;路基填土不得使用生活垃圾土、淤泥、冻土或盐渍土。
城镇道路工程高填方路堤施工技术当今随着城市的发展,不断有山林、田野土地发展为新的城市区域。
许多新建城市主干道可属于山林重丘高速的级别,且大多存在巨大挖填方量、高边坡等情况,也就带来了高填方路段施工技术优化总结在路基质量控制中处于核心重点。
在公路路基设计规范中术语定义中,高路堤:路基填土边坡高度大于20m的路堤。
但在市政道路实际项目中的高填方路段,填料规格质量难做到一致性,施工压实工艺控制也会存在偏差,且基于城市主干道工期要求紧,很难留有自沉降时间。
经过多个项目的施工总结,在城镇道路实际的施工中,我们一般确定路基填方高度大于8米的路段,定为高填方路段,需编制专项施工方案,确定检测指标,确保填方段的施工质量。
路基为路面结构层以下路面的基础,承受由路面传来的行车荷载。
路基分为路床和路堤,这里着重讲述的路堤的施工工艺,也就是路面结构层以下0.8m 的路基部分质量标准有了质量标准要求,高填方路堤才能更清晰的确定采用什么施工方法、施工工艺,才能高效、优质、按时的完成。
根据回填料的不同,高填方路堤分填石路堤(含石率超过70%)和土石路堤(含石率30%-70%)。
高填方路堤的基底承受的荷载较大,施工前对路基进行稳定性检测和基底承载力检测,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一般路堤高度小于10m时,原地面承载力不应小于150KPa;路堤高度为10~20m时,原地面承载力不宜低于200KPa;路堤高度大于20m时,路基宜填筑在岩石地基上。
对于软弱地基如常规压实仍不能满足要求,应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措施。
1、材料要求,压实标准表1:岩石分类表2:填石路堤的松铺厚度及粒径要求表3:填石路堤压实质量标准分区路面底面以下深度(m)硬质石料孔隙率(%)中硬石料孔隙率(%)软质石料孔隙率(%)上路堤0.8~1.50≤23≤22≤20下路堤>l.50≤25≤24≤22表4:土石路堤压实质量标准:2、填筑过程中的质量标准高填路堤过程中每层测量控制的技术指标主要为中线高程、路基宽度、横坡。
水泥混凝土面层施工技术交底一、水泥混凝土面层施工技术1、施工工序施工准备→运输→摊铺与振捣、→刻纹、切缝→养护2、施工准备(1)基层的强度、宽度、平整度、横坡度、压实度和弯沉值均达到设计要求,并经验收达到合格标准,质保资料齐全。
(2)已完成水泥砼路面试验段的施作,施工设备及作业人员的配备已到位,已总结确定施工工艺参数。
(3)水泥砼拌合站已配备并经校核、审批,各种原材料质量经检测合格、砼配合比设计已完成并经监理单位复核、审批。
(4)水泥砼面层施工模板及配件已全部配备齐全,并完成进场验收。
(5)现场作业区域已完成测量放线,道路中线、路面边线已恢复并经复测检验,路面高程控制点已完成复核。
(6)施工现场基层顶面已完成清理,表面无碎屑、无杂物,并洒水湿润。
(7)水泥砼面层施工纵缝、横峰、角隅所需钢筋已进场且经验收合格,并且已按设计要求完成加工制作,各种接缝材料已配备到位。
3、施工方法(1)模板的安装采用钢模板进行施工,模板应当平直,拆、装方便,而且加载后挠度小,连接牢固、紧密、不漏浆,并按要求的坡度和线形安设。
同时,模板高度与混凝土板厚相同。
模板用厚钢板和角(槽)钢组合构成,接头处设置牢固的拼装配件,无错台。
在安装模板前,应根据设计图纸定出中心线和路面边缘线,模板顶面应与路面设计标高一致。
模板两侧用铁钎打入基层以固定位置,接头处牢固紧密,严禁在基层上挖槽嵌入模板。
安装完毕后,应检查模板相连接处的高差和模板内侧是否有错位和不平整等情况。
确认安装合格后,在模板内侧表面刷涂隔离剂,以利于拆模。
两侧模板安装就位后,应横跨路面拉线,并用直尺检测拉线至基层表面的距离是否满足混凝土板厚的要求,基层局部高出部分应予以凿除。
(2)钢筋安装(3)水泥砼的拌和为保证砼的质量,砼拌和采用具有进料自动计量装置的强制式砼拌和机,并从材料的选择、先进的检测手段、严密的操作工艺等方面进行严格把关,以保证水泥砼的质量。
首先对水泥、石子、黄砂、减水剂等原材料进行试验,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标号按设计抗折强度确定。
城镇道路基层施工技术(全)
本条介绍了石灰稳定土、水泥稳定土、石灰粉煤灰稳定砂砾等半刚性基层的施工技术,同时也介绍了级配碎石、级配砾石等柔性基层的施工技术要点。
一、石灰稳定土基层与水泥稳定土基层
(一)材料与拌合
(1)石灰、水泥、土、集料、拌合用水等原材料应进行检验,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并严格按照标准规定进行材料配合比设计。
(2)城区施工应采用厂拌(异地集中拌合)方式,不得使用路拌方式;以保证配合比准确,且达到文明施工要求。
(3)应根据原材料含水量变化、集料的颗粒组成变化,及时调整拌合用水量。
(4)稳定土拌合前,应先筛除集料中不符合要求的粗颗粒。
(5 )宜用强制式拌合机进行拌合,拌合应均匀。
(二)运输与摊铺
(1)拌成的稳定土类混合料应及时运送到铺筑现场。
(2)运输中应采取防止水分蒸发和防扬尘措施。
(3)宜在春末和气温较高季节施工,施工最低气温为5℃。
(4 )厂拌石灰土类混合料摊铺时路床应湿润。
(5)雨期施工应防止石灰、水泥和混合料淋雨;降雨时应停止施工,已摊铺的应尽快碾压密实。
(三)压实与养护
(1 )压实系数应经试验确定。
(2)摊铺好的稳定土类混合料应当天碾压成型,碾压时的含水量宜在最佳含水量的±2%范围内。
(3)直线和不设超高的平曲线段,应由两侧向中心碾压;设超高的平曲线段,应由内侧向外侧碾压。
纵、横接缝(槎)均应设直槎。
(4)纵向接缝宜设在路中线处,横向接缝应尽量减少。
(5)压实成型后应立即洒水(或覆盖)养护,保持湿润,直至上部结构施工为止。
(6)稳定土养护期应封闭交通。
二、石灰工业废渣(石灰粉煤灰)稳定砂砾(碎石)基层(也可称二灰混合料)
(一)材料与拌合
(1)对石灰、粉煤灰等原材料应进行质量检验,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
(2)按规范要求进行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使其符合设计与检验标准的要求。
(3)采用厂拌(异地集中拌合)方式,且宜采用强制式拌合机拌制,配料应准确,拌合应均匀。
(4)拌合时应先将石灰、粉煤灰拌合均匀,再加入砂砾(碎石)和水均匀拌合。
(5 )混合料含水量宜略大于最佳含水量。
混合料含水量应视气候条件适当调整,使运到施工现场的混合料含水量接近最佳含水量。
(二)运输与摊铺
(1)运输中应采取防止水分蒸发和防扬尘措施。
(2)应在春末和夏季组织施工,施工期的日最低气温应在5℃以上,并应在第一次重冰冻(-5-- -3℃)到来之前1 ~ 1.5个月完成。
(三)压实与养护
(1)混合料施工时由摊铺时根据试验确定的松铺系数控制虚铺厚度,混合料每层最大压实厚度为200mm,且不宜小于100mm。
(2)碾压时采用先轻型、后重型压路机碾压。
(3)禁止用薄层贴补法进行找平。
(4)混合料的养护采用湿养,始终保持表面潮湿,也可采用沥青乳液和沥青下封层进行养护,养护期为7 - 14d
o
三、级配碎石(碎砾石)、级配砾石(砂砾)基层
(一)材料与拌合
(1)级配砂砾、级配砾石基层、级配碎石、级配碎砾石基层所用原材料的压碎值、含泥量及细长扁平颗粒含量等技术指标应符合规范要求,大中小颗粒范围也应符合有关规范的规定。
(2)采用厂拌方式和强制式拌合机拌制,符合级配要求。
(二)运输与摊铺
(1)运输中应采取防止水分蒸发和防扬尘措施。
(2)宜采用机械摊铺,摊铺应均匀一致,发生粗、细集料离析(“梅花”“砂窝”)现象时,应及时翻拌均匀。
(3)两种基层材料的压实系数均应通过试验段确定,每层应按虚铺厚度一次铺齐,颗粒分布应均匀,厚度一致,不得多次找补。
(四)压实与养护
(1)碾压前和碾压中应先适量洒水。
(2)控制碾压速度,碾压至轮迹不大于5mm,表面平整、坚实。
(3)可采用沥青乳液和沥青下封层进行养护,养护期为7 ~ 14d。
(4)未铺装面层前不得开放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