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 “运动和力”单元复习
- 格式:doc
- 大小:36.09 KB
- 文档页数:2
中考物理复习提纲一、运动与力1.运动的基本概念:位移、速度、加速度、时间与位置的关系2.力的基本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表示方法、力的合成与分解3.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4.牛顿第二定律:作用力与结果的关系、质量与加速度的关系5.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相互作用二、功、能与机械能守恒1.功的定义与计算:功的简介、计算公式、功率2.动能与机械能:动能与速度的关系、机械能定义与计算、机械能守恒定律3.弹性势能:胡克定律、弹性势能与变形的关系4.重力势能:重力势能计算、重力势能转化与变化5.功和能的转化: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滑坡和自由落体的分析三、运动的描述1.速度与加速度:速度的单位、速度的平均与瞬时、加速度与速度的关系2.加速度与位移:位移和加速度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3.斜抛运动:斜抛运动的特点、斜抛运动的分析4.自由落体:自由落体的特点、自由落体的运动方程、自由落体的分析5.曲线运动:曲线运动基本要素、离心力、向心力四、静电与电流1.静电:静电现象与电荷的产生、同性电荷和异性电荷的相互作用、电场力2.电流和电阻:电流的定义与计算、电阻的定义与计算、串联和并联电阻3.电压和电功:电压的定义与计算、电功的定义与计算、欧姆定律4.环路定理和基尔霍夫定律:电路的基本要素、环路定理和基尔霍夫定律的应用5.电功率和电能:电功率的定义与计算、电能的定义和计算、电能的转化与传输五、光学与声学1.光的传播: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与折射、光的色散和漫反射2.光的成像:凸透镜的成像、凹透镜的成像、透镜组的成像3.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音的特征、声速的计算4.声音的反射和吸收:声音的反射、声音的吸收、声音的共振5.声音的利用:声音的保密通信、探测声源、利用声音控制机械以上是中考物理的复习提纲,涵盖了运动与力、功、能与机械能守恒、运动的描述、静电与电流、光学与声学等内容。
希望能帮助你进行高效的物理复习,取得好成绩。
初中物理力学《运动和力》复习指导(一)复习要点1.机械行为、参照物、行为和静止的相对性2.速度的界说,公式v=s/t,速度的单元及换算1m/s=3.6km/h变速行为的平均速度,会测量行为物体的平均速度v=s/t。
3.惯性、惯性定律(1)惯性:一切物体都有连结静止状况或匀速直线行为状况不变的性质,这种性质叫做惯性。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形下都具有惯性。
(2)惯性定律(即牛顿第必然律)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浸染的时辰,总连结静止状况或匀速直线行为状况,这叫做惯性定律。
4.二力的平衡(1)二力(或几个力)的平衡:物体受到两个力(或几个力)浸染时,如不美观连结静止状况或匀速直线行为状况,这两个力(或几个力)彼此平衡.(2)二力平衡的前提①前提:,巨细相等,标的目的相反,统一物体,统一向线。
②应用:物体受平衡力,必然处于平衡状况,按照一个已知力,求另一个力。
5、行为和力物体行为状况的改变:物体速度巨细和行为标的目的的改变,都叫做物体行为状况的改变.(二)复习指导1.有关速度、旅程、时刻的计较2.惯性和惯性现象例1关于惯性,下面说法正确的是()(d)a.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浸染时,总连结匀速直线行为状况或静止状况的性质,叫做惯性b.射出的枪弹分开枪口后,仍然继续高速前进,是因为枪弹受到惯性的浸染c.汽车封锁策念头后仍能继续前进是因为汽车的惯性大于它受到的阻力d.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形下都具有惯性3.关于平衡力、彼此浸染力的问题例2放在水平桌面上静止不动的墨水瓶,受到彼此平衡的两个力是()(a)a.墨水瓶受到的重力和桌面临墨水瓶的撑持力b.墨水瓶受到的重力与墨水瓶对桌面的压力c.桌面临墨水瓶的撑持力和墨水瓶对桌面的压力d.桌子只受到的重力和地面临桌子的撑持力。
初中物理总复习知识点大全一、力和压力1.力的概念和性质2.力的计算公式3.弹力和弹性变形4.重力和重力的计算公式5.摩擦力和摩擦系数6.压力的概念和计算公式7.大气压力和压强二、运动和力学1.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和计算公式2.速度和加速度图像的分析3.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4.瞬时速度和瞬时加速度的概念5.自由落体运动和加速度的计算6.斜抛运动和水平抛出动作7.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8.牛顿第二定律和力的平衡9.牛顿第三定律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三、能量与功1.功的概念和计算公式2.功的单位和功率的概念3.功率的计算公式和单位4.动能和动能的转化5.势能和势能的转化6.机械能的守恒定律7.摩擦力对机械能的消耗8.功率与能源转化的关系四、电学基础1.带电物体和电荷的守恒2.电流和电流强度的概念3.电流和电流强度的大小与方向4.电阻和电阻的计算公式5.电压和电势差的概念和计算公式6.电阻、电流和电压的关系7.阻值和电阻的计算和测量方法8.并联电阻和串联电阻的计算9.电路的基本组成和电路图的表示五、电路和电能1.电功和电功率的概念和计算公式2.电功和电功率的单位3.电源的电能转化和电路中的能量转化4.灯泡、电热丝和电动机的工作原理5.电源的构造和使用注意事项6.电线材料的特性和选择7.电路中的电阻和电流的关系8.电流的分流和并联电路的作用9.电功率和电能的转化六、声学基础1.声波的概念和特性2.声音的音调和音量3.声速和声波的传播4.声音在不同媒质中的传播速度5.声音的音阶和频率6.声音的倍音和泛音7.声音的衰减和回音的原理8.声音的共鸣和噪声的产生9.声音对物体的影响和利用七、光学基础1.光线的传播和光的反射2.光的折射和折射定律3.光的色散和彩虹的形成4.镜面反射和反射角的测量5.平面镜和凹凸镜的使用和成像6.透镜和透镜的成像原理7.成像的位置和倍率的计算方法8.光的干涉和干涉的条件9.光的衍射和衍射的规律。
初中物理总复习知识点总结一、力和运动1.力的概念:力是使物体发生姿态变化、形状变化或速度变化的原因。
2.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3. 力的计算:力的大小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加速度,即F = ma。
4.力的叠加原理:当多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时,合力等于各个力的矢量和。
5.弹力:当弹性物体发生形变时,物体内部的分子间产生力,使物体恢复原状的力称为弹力。
6.摩擦力:是物体相互接触并相对运动时产生的力。
二、机械功和功率1.功的定义:当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使物体发生运动时,力所做的功等于力与物体移动距离乘积。
2. 功的计算:功 = 力× 路程× cos θ。
3.功的单位:焦耳(J),1焦耳=1N×1m。
4.功率的定义:功率是指单位时间做功的大小,功率等于做的功除以所用的时间。
5.功率的计算:功率=功/时间,即P=W/t。
6. 动能和势能: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所具有的能量,它等于1/2mv²;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或者状态所具有的能量。
三、压力和浮力1.压力的定义:在物体表面上,垂直于物体单位面积上的力称为压力。
2.压强的计算:压强=力/面积。
3.浮力的定义: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由于所受的浸没作用力而向上的力称为浮力。
4.浮力的计算:浮力等于体积乘以液体或气体的密度与重力加速度的乘积,即F=ρVg。
四、波动和声音1.波的概念:是由物质的振动或脉动引起的有规律的能量传递现象。
2.波动的分类:机械波和电磁波。
3.机械波的特征:机械波需要介质传播,包括横波和纵波。
4.纵波的特点:波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相同。
5.横波的特点:波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
6.声音的产生:物体的振动会使周围介质产生振动,通过对载波的振动产生声音。
7.声音的传播:声音是一种纵波,通过介质的分子之间的碰撞传播。
8.声音的特性:频率(音调)、振幅(音量)和波长(音速)。
五、光的基本概念1.光的概念:光是由一种电磁波产生的波动现象。
章末复习(第八章)01 知识框架)⎩⎪⎪⎪⎪⎨⎪⎪⎪⎪⎧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① 静止 状态或② 匀速直线运动 状态惯性⎩⎪⎨⎪⎧定义: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③ 运动状态 不变的性质特点:④ 任何 物体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⑤ 物体的质量 有关应用⎩⎪⎨⎪⎧利用:助跑、拍灰尘、套紧锤柄等防止:安全带、空气枪、公路限速等二力平衡⎩⎪⎨⎪⎧平衡状态:⑥ 静止 或⑦ 匀速直线 运动条件:等大、⑧ 反向 、同体、⑨ 共线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在它们做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会产生一种阻碍⑩ 相对运动 的影响因素:⑪ 压力 和⑫ 接触面粗糙程度 利用与防止⎩⎪⎨⎪⎧增大摩擦力⎩⎪⎨⎪⎧⑬ 增大 压力:刹车时用力捏闸⑭ 增大 接触面粗糙程度:鞋底凹凸不平的花纹减小摩擦力⎩⎪⎨⎪⎧⑮ 减小 压力⑯ 减小 接触面粗糙程度变滑动摩擦为⑰ 滚动摩擦 :行李箱使相互接触的摩擦面⑱ 分离 :加润滑油、磁悬浮列车 02 河北常考题型演练)考点1 牛顿第一定律1.(2019·石家庄藁城区月考)小樱在观看冰壶比赛时猜想:如果水平冰面足够光滑,冰壶会永远运动下去.她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她的猜想.(1)实验时要固定斜面,并让小车从斜面上__ __(填“相同”或“不同”)的位置由静止滑下.(2)实验中通过改变__ __来改变小车在水平面上受到的阻力大小.(3)从上述实验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同样条件下,水平面对小车的阻力越小,它的速度减小得越__ __(填“快”或“慢”),小车前进得越__ __(填“远”或“近”).(4)进一步推理可得:如果水平冰面绝对光滑,冰壶将做__ __运动.2.(2020·滨州)如图所示,小车从斜面上滑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小车在斜面上只受重力作用B .小车到达斜面底端不能立即停下来,是因为受到惯性力的作用C .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速度逐渐变小,是因为小车不受力D .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时,若所受外力突然消失,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考点2 惯性3.(2020·石家庄43中一模)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惯性现象应用的是( )A .用手拍打衣服上的灰尘B .运动员采用助跑跳远C .锤头松了,将锤柄在地上撞击几下D .荡秋千到最高点后向回运动4.(2020·石家庄41中三模)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汽车行驶时具有惯性,静止时惯性消失B .空中的石块是利用惯性加速竖直下落的C .汽车配备刹车系统的目的是减小惯性D .以3 m/s 的速度匀速行驶的大卡车比以5 m/s 的速度匀速行驶的自行车的惯性大5.(2020·保定期末)一氢气球吊着一重物以1 m/s 的速度匀速竖直上升,在上升过程中,吊物体的绳子突然断了,则在绳子断开后物体( )A .立即下落,且速度越来越快B .立即匀速下落C .由于惯性,物体以1 m/s 的速度匀速上升D .由于惯性,先上升一段距离再下落,下落时速度越来越快6.(2020·唐山古冶区期末)如图所示的实验中,在表面较粗糙的小车上竖放一木块.(1)当突然向右拉动小车时,看到木块__ __.(2)当向右匀速运动的小车突然停下时,看到木块__ __.(3)若小车的表面足够长且绝对光滑,则第(2)次实验中,当小车突然停下来时,请你猜想一个合理的现象是__ __.(4)上面你看到或猜想的现象都是由于__ __引起的.考点3二力平衡7.(2019·邯郸大名县期末)一本物理书静止在水平桌面上,下列各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A.书对地球的引力和地球对书的引力B.书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C.书对桌面的压力和书受到的重力D.书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8.(2020·西宁)如图是小杨同学参加西宁市中考体育测试投掷实心球的场景.下列情况中实心球受到平衡力作用的是( )A.实心球在空中上升B.实心球从空中下落C.实心球在地上越滚越慢D.实心球停在地面上9.(2020·六盘水)网传“2月11日这天地球引力最小,可以将扫把静立于地面”,如图所示,或许你也“成功”尝试过.其实只要细心操作,在任何时候你都能成功,扫把能静立于水平地面主要是利用了__ __原理,之所以细心操作是为了满足原理中__ __这一条件.这与地球引力大小并无关系.10.(2020·滨州)如图所示,一个足球静止在水平地面上,请画出它受力的示意图.:考点4摩擦力11.(2019·保定阜平县期末)下列实例中,目的是增大摩擦的是( )A.利用圆木滚动搬运巨石B.给门轴上的合页加润滑剂C.冬天,在结冰的马路上撒些细沙D.驾驶员开车时要系好安全带12.(2020·石家庄桥西区期末)如图甲所示是“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装置.小明在实验中用到了一个弹簧测力计、一个长方体木块、一个砝码、两个材料相同但表面粗糙程度不同的长木板.小明做第2次实验时没控制好力度,得到木块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第1次实验和第2次实验中的长木板粗糙程度不同B.实验中只要拉动木块运动,滑动摩擦力大小就等于拉力大小C.第2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在第1 s末的示数比第7 s末的要大D.第2次实验中,木块在第1 s末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比第7 s末的要小13.(多选)(2019·石家庄大联考)如图所示,叠放在一起的物体A和B,在水平恒力F的作用下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A受到水平向右的摩擦力B.物体B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C.若增大拉力F,则物体B与地面间的摩擦力不变D.若物体B遇到障碍物突然停止,则物体A向右倾14.(2019·唐山乐亭县期末)人在一般情况下步行前进时,若鞋底与地面没有打滑,地面对鞋底的摩擦力方向是向__ __(填“前”或“后”).仔细观察发现鞋底的表面制成凹凸不平的花纹,这是采用__ __的方法来增大摩擦的.15.(2019·唐山乐亭县期末)如图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拉着物体在水平面上向右匀速运动,该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__ __N,方向是__ __;现用4.2 N的拉力水平向右拉物体,该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__ __N.16.(2019·石家庄43中期末)如图所示,用手握住重5 N的瓶子,此时瓶子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_ __N,当手对瓶子的握力增大时,瓶子受到的摩擦力__ 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7.(2019·石家庄高邑县期中)物体在粗糙的斜面上由于惯性向上运动,请作出该物体受到滑动摩擦力和支持力的示意图.:18.(2019·唐山路南区一模)请利用长木板、长方体木块、弹簧测力计设计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积的关系.实验步骤:①把木块平放在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_ __拉动木块,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1;②__ __.实验现象及结论:(1)若____,则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积无关.(2)若____,则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积有关.考点5力与运动的关系19.(多选)(2020·石家庄桥西区期末)关于运动和力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平衡力不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B.物体不受力时,一定保持静止状态C.子弹射出后继续前进是因为其受到了惯性作用D.静止在水平桌面的茶杯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20.(2020·石家庄41中一模)关于运动和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跳远运动员起跳前要助跑,是为了增大惯性B.静止的物体受到推力的作用,它的运动状态可能不发生改变C.摩擦力是阻碍物体运动的力,所以一定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D.竖直向上抛出的篮球,上升到最高点时,篮球速度为零,处于平衡状态21.(2019·保定一模)在水平雪地上滑行的运动员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运动员弯着腰是通过降低重心来增大滑雪板对地面的压力B.运动员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运动员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C.滑雪板在地面滑行是因为人和滑雪板具有惯性,当惯性消失,滑雪板就停下来了D.停止蹬地,运动员就慢慢停下来,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22.(2019·石家庄裕华区二模)下列有关运动和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力推一个物体没能推动,是因为推力小于摩擦力B.秋千荡到最高点时,速度为零,秋千处于平衡状态C.用力沿斜面向上推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推力的大小等于摩擦力D.静止的物体可能会受静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也可能会受静摩擦力的作用23.(2020·石家庄43中一模)地铁已成为石家庄的主要绿色交通工具之一,如图是安检时传送带运行的示意图.某乘客把一行李箱放在水平传送带上,在行李箱随传送带一起匀速运动的过程中,行李箱__ __(填“受到”或“不受”)摩擦力的作用;当传送带突然停止运动,由于__ __行李箱继续向前运动,在停下来之前,行李箱所受摩擦力__ 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教材素材延伸(第八章)教材改编1.(多选)小明脚踏滑板车在水平路面运动,如图所示,他用脚蹬一下地,滑板车能向前运动一段距离;若他不再蹬地,滑板车最终会停下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滑板车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B.阻力是滑板车最终停下来的原因C.滑板车停下来是因为它不受力的作用D.滑板车能向前运动一段距离是因为它具有惯性2.如图,汽车在平直道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汽车所受的牵引力和重力是一对平衡力B.汽车所受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C.汽车所受的牵引力和阻力是一对平衡力D.汽车遇到紧急情况时刹车,此时所受的牵引力小于阻力3.如图所示,房间里悬挂着的吊灯处于静止状态,吊灯所受重力的平衡力是( )A.悬绳对吊灯的拉力B.天花板对悬绳的拉力C.吊灯对悬绳的拉力D.悬绳对天花板的拉力3题图4题图4.如图,簧片把小球与支座间的木片打出去,小球却落在支座上,没有飞出去,原因是小球__ _ _ .5.如图所示,跳伞运动员在空中进行高空表演,他从飞机上跳下.开始时,背着伞包加速下落,这时人和伞的重力比空气阻力__ __;打开降落伞后空气阻力__ 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人和伞的重力,人和伞的下落速度随即变小;下落一段时间之后,人和伞开始匀速下落,此时人和伞的重力__ 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空气阻力.地面上的人看到跳伞员不断地向下降落,他们是以__ __为参照物.6.如图甲所示,自行车前后轮的轴上都安装了滚动轴承是为了__ __,如图乙所示,加润滑油,这样做是为了__ __.6题图7题图7.如图所示,气垫船的原理是利用压缩空气使船体与水面__ __,从而使船受到的摩擦力__ __.8.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的太阳能汽车(如图甲所示)受到__ __对平衡力的作用,在图乙上画出汽车受力的示意图.。
运动和力综合复习(一)知识结构图: 1. 力:(1) 定义: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单位:牛(N)(4)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弹簧测力计及原理(5) 力的测童[正确使用起点(或终点)一作用点 长度-大小箭头一•方向2.力的种类:(1)弹力:任何物体只要发生形变就一定会产生弹力。
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对支持面的压力、物体受到的支持力、绳的拉力等,其实质都是弹力。
(3)作用效果运动状态改变'速度大小改变运动方向改变 力的图示法(6)力的表不方法 力的示意图F=I5N力的示意图「概念:由于地球的吸引作用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大小:G = mg<重力的三要素,方向:总是竖直向下,作用点:重力的作用点叫物体的重心.(2)重力[找重心的方法:< 1 >支撑法;< 2 >悬挂法.(3)摩擦力:'概念: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①两个物体间必须相互接触。
产生条件,②发生摩擦的两物体间必须相互挤压..③发生摩瘵的两物体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
”大小:(初中阶段只是利用二力平衡计算滑动(静)摩擦力)三要素,方向:与物阵相对运动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作用点:在接触面上(可把作用点画在物体中心上)种类:静摩擦力;滑动摩膜力(决定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滚动摩擦力.,增大有益的摩擦,减小有害的摩擦.3.力的合成:合力(合力与分力是等效替代的关系)一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分同向和反向情况)力的合成同一的合成式舍=歹1 一耳方向与5-致4.二力平衡:平衡态一二力平衡条件(同体,等值,反向,共线)一应用八支樗力阻力―牵引力,上力止的电灯、书受到的力汽车在平直道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5.惯性及牛顿第一定律'惯性:惯性的利用和防止,(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是一切物体固有的属性)惯性定律(条件: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6.力和运动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二)重点题型:①第一类重点题目是:1.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解释有关现象;用力的图示表示物体受到的力;运用重力与质量的关系G=mg进行有关计算;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运动和力专题复习(2课时)一、知识考点1、力是作用。
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它们之间(填一定或不一定)产生力;两个不接触的物体,它们之间也(填可能或不可能)产生力。
2、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符号是。
3、力的、、,叫做力的三要素。
4、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一)、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二)、力可以改变。
运动状态指的是物体的和和的改变。
5、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弹力。
例如、、、都是弹力。
重力不是(填是或不是)弹力。
6、重力是由于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方向。
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地面上的一切物体。
7、公式:G=mg , G的单位是牛顿,符号,m的单位,符号,g的单位N/kg 。
g= N/kg 。
物理意义。
8、摩擦力分为滚动摩擦、和。
9、滑动摩擦力跟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
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在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
10、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力是改变的原因。
1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时,总保持或。
12、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得出的,此定律不能用实验加以验证。
13、物体保持的性质叫做惯性。
一切物体、任何时候都有惯性;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和速度大小无关;因此牛顿第一定律也叫。
14、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受到的力是平衡力15、二力平衡的条件:①作用在物体上,②大小相等,③方向相反,④作用在。
二、解答方法1、要判断有没有力的作用,必需判断两物体间有没有产生(推、拉、挤、压、吸引等)作用,而不是看它有没有接触。
并且要能找到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要判断力的作用效果是否改变,首先看它运动状态(速度方向、大小、状态)或形状是否发生改变。
3、已知物体质量m可以求重力G,运用公式G=mg求重力。
4、已知物体重力G可以求质量m,运用m=G/g求质量。
5、要判断物体是否受到摩擦力,关键看物体是否发生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
《运动和力》
执教人:华东师范大学松江实验中学胡俊
一、背景和教学任务分析
运动和力是物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初二物理新教材第三章《运动和力》主要涉及到“运动”、“力”、“力的平衡”及“惯性和惯性定律”等内容。
本设计凸显“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学科特性,通过视屏与学生活动等形式,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在情景分析中由浅及深,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引导学生在本章知识的复习中,感受到物理知识广泛应用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运动和力学”的基本概念
(2)理解“运动和力学”的基本规律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110米栏、撑竿跳视频的观察,感受物理知识与生活联系的广泛性
(2)通过将情景信息转化为物理知识与模型的过程,认识物理基本规律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课堂活动与演示中,养成分享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通过参与竞争与合作,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形成“主动参与”、“人人参与”的基本品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运动和力”的基础规律
教学难点:在情景中观察物理现象,建立物理模型
四、学习资源和器材准备
多媒体设备、相关视频及图片、纸箱、PVC管等
五、教学设计思路与教学流程
本设计是八年级物理第三章《运动和力》的复习课。
本班级为公办普通初级中学的普通班级。
本设计的基本思路是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作为初三物理第一轮复习课,尝试改变传统教学中以“练习”为主的方式,发挥“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学科特性,通过自主参与、互助合作形成知识架构的意识,在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的转变中充分发挥学生解决问题的主观能动性,挖掘本章重点知识脉络,通过“情景导入——现象观察——问题提出——同伴合作——重点突破”等环节,逐步将“运动和力”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规律进行系统复习,提高学生观察情景和理解物理规律的能力,增强合作意识,树立信心,提高解决情景类问题的水平。
完成本设计的内容需要1课时。
教学流程
六、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