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运动和力练习题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94.00 KB
- 文档页数:8
初三物理运动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关于运动和静止的描述,正确的是:A.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B. 静止是绝对的,运动是相对的C. 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D. 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答案:A2. 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所受的合力为零B. 物体所受的合力不为零C. 物体所受的合力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D. 物体所受的合力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答案:A3.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物体的运动状态将如何改变?A. 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B. 物体将改变运动状态C. 物体将加速运动D. 物体将减速运动答案:A4. 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下落,不计空气阻力,其下落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是:A. 与时间成正比B. 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C. 与时间的平方根成正比D. 与时间的倒数成反比答案:B5. 以下哪种情况会导致物体的动能增加?A. 物体质量增加,速度不变B. 物体质量不变,速度增加C. 物体质量减少,速度减少D. 物体质量增加,速度减少答案:B6. 一个物体在斜面上匀速下滑,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所受的合力为零B. 物体所受的合力不为零C. 物体所受的合力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D. 物体所受的合力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答案:A7.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的关系是:A. 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B. 与作用力成反比,与物体质量成正比C. 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正比D. 与作用力成反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答案:A8. 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一个恒定的拉力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将做匀速直线运动B. 物体将做匀加速直线运动C. 物体将做匀减速直线运动D. 物体的运动状态不会改变答案:B9.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能量可以在不同形式之间相互转换B. 能量可以在不同物体之间传递C. 能量的总量在任何物理过程中都是恒定的D. 所有以上说法都正确答案:D10. 一个物体从一定高度自由下落,其重力势能转化为:A. 动能B. 内能C. 电能D. 化学能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其______为零。
力考点一:力的作用效果与三要素1.在如图所示实验中,将小铁球从斜面顶端由静止释放,观察到它在水平桌面上运动的轨迹如图甲中虚线OA所示。
在OA方向的侧旁放一磁铁,再次将小铁球从斜面顶端由静止释放,观察到它在水平桌面上运动的轨迹如图6乙中虚线OB所示。
由上述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 小铁球在桌面上继续运动是由于受到向前的作用力B. 磁铁对小铁球没有作用力C. 力可以改变小铁球的运动方向D. 力可以使小铁球发生形变2.辽宁号航母的舰载机歼﹣15着舰时在拦阻索作用下停下来,这个过程中()A.拦阻索对战机的作用力使拦阻索发生形变B.拦阻索对战机的作用力使战机运动状态改变C.战机对拦阻索作用力与拦阻索对战机作用力的受力物体相同D.战机对拦阻索作用力与拦阻索对战机作用力的作用效果相同3.对一些生活常识的认知是科学素养的重要方面下列对一些科学量的估测中,比较贴近事实的是()A.一位中学生受到的重力约50牛B.食用油的密度约0.9千克/米3C.一间教室的体积约200米3D.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10米/秒4.下列物体重力约为1N的是()A.一枚大头针B.两个鸡蛋 C.一头奶牛 D.一个篮球5.下列有关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产生力的两个物体一定发生了作用B.一个物体也能产生力的作用C.力能脱离物体而存在D.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一定产生力的作用6.拉弓射箭的过程中,弓被拉弯,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松手后箭飞出,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7.如图所示,跳板被跳水运动员压弯的过程中,施力物体是。
此现象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8. 2018年5月13日清晨,我国首艘国产航母离港海试,向作战舰艇迈出关键一步。
当舰载机在甲板上着陆时,由于会继续向前滑行,需要借助阻拦索的拉力才能尽快停止,说明力的作用效果是。
甲板上的工作人员要佩带有耳罩的头盔是为了在防治噪声。
9.2018年5月21日,我国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鹊桥号”中继星载入太空,为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等探月任务提供了保障。
第12章《运动和力》单元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30分)题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1、正常人平时步行的速度大约是A、1.2 m/sB、12 m/sC、1.2 cm/sD、1.2 km/s2、坐在顺水漂流的船中的乘客,我们说他静止是以哪个物体为参照物的:A.河岸上的树 B.河水 C.迎面驶来的船 D.河岸3.某学生在记录测量结果时忘记写单位,下列数据的单位是“厘米”的是:A.一支铅笔的直径是7.1 B.茶杯的高度是11.2C.物理书的长度是2.52 D.他自己的身高是16.754、第29届奥运会将于2008年8月8日在北京举行。
下图是福娃小健将参加比赛的场景,其中与惯性无关的是:5、一著名运动员在百米赛跑中,起跑时速度是9m/s,中途的速度是7m/s,最后冲刺的速度是11m/s,如果他的成绩是10s,则他全程的平均速度是:A、7 m/sB、9 m/sC、10 m/sD、11 m/s6. 关于物体的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足球射入球门时才具有惯性B.百米赛跑运动员到达终点不能立即停下来,是因为运动员具有惯性C.跳远运动员起跳前要助跑,是为了获得惯性D.赛车能很快停下来,说明赛车没有惯性7. 现代汽车除了前,后排座位都有安全带外,还安装有安全气囊系统,这主要是为了减轻下列哪种情况出现时,可能对人身造成的伤害:A.汽车速度太慢B.汽车转弯C.汽车突然启动D.汽车前端发生严重碰撞B、福娃迎迎击球后,网球继续飞行C、福娃欢欢冲过终点线后,很难停下来D.福娃妮妮停止蹬自行车,车继续前进A.福娃贝贝用力划浆,皮划艇前进8、甲、乙两同学沿相反的方向各用15 N的力水平拉一测力计,测力计静止不动,测力计的示数是A、0B、30 NC、20 ND、15 N9.某同学静止站在磅秤上,在下列几对力中,哪一对是平衡力A.人的重力与磅秤对人的支持力B.人对磅秤的压力与磅秤对人的支持力C.磅秤的重力与磅秤对人的支持力D.人的重力与人对磅秤的压力10、轮船尾部装有螺旋桨,它的作用是:A.给轮船施加向前的推力 B.给水施加向后的推力C.增加水对轮船的阻力 D.减小水对轮船的阻力11、扔出去的石块,在空中继续向前运动,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石块受到向前的冲力作用B、石块受到惯性作用C、石块具有惯性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12.当汽车刹车时,乘客向前倾倒;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乘客不发生倾倒,在这两种情况中A、前者有惯性,后者没有惯性B、后者有惯性,前者没有惯性C、两者都有惯性D、两者都没有惯性13、坐在车内的乘客发觉,原来静止在水平光滑桌面上的小球突然向车头方向运动,这说明:A、车速越来越大B、车速越来越小C、车速不变D、与车速的变化无关14.小明为了测自己步行的速度,他从400 m跑道的起点从8时10分0秒开始记时,沿着跑道走一圈到终点(即起点),表针指到8时18分20秒,则小明的平均速度是A.1.25 m/s B.0.73 m/s C.0.67 m/s D.0.8 m/s15.国庆50周年阅兵式上,展示的“飞龙7型”反舰导弹可由飞机或舰艇发射,在离海面很低的高度以超过音速的速度飞行,速度达500 m/s,其射程超过32 km,世界上只有我国和俄罗斯研制成功了超音反舰导弹,因为它接近敌舰的速度极快,很难拦截.若用它打击15 km处的来犯舰,则敌舰最多只有A.64 s防御准备时间B.30 s防御准备时间C.34 s防御准备时间D.94 s防御准备时间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2分)16、“地球同步卫星总是静止在地球某处的上空”,这是以_______为参照物的,若以太阳为参照物,这个卫星应是________的。
初三物理力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物体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 地球绕太阳公转B. 汽车在公路上行驶C. 学生在操场上跑步D. 静止的桌子2. 力的三要素包括()A. 大小、方向、作用点B. 速度、方向、作用点C. 速度、大小、作用点D. 大小、方向、速度3. 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其运动状态()A. 一定改变B. 不一定改变C. 不会改变D. 无法确定4. 重力的方向总是()A. 向上B. 向下C. 垂直于地面D. 任意方向5. 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的推力和摩擦力是一对()A. 平衡力B. 非平衡力C.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D. 同一直线上的力6. 杠杆平衡的条件是()A. 动力乘以动力臂等于阻力乘以阻力臂B. 动力乘以动力臂大于阻力乘以阻力臂C. 动力乘以动力臂小于阻力乘以阻力臂D. 动力等于阻力乘以阻力臂7. 物体的惯性与其()A. 质量成正比B. 质量成反比C. 形状有关D. 温度有关8. 物体在斜面上下滑时,受到的摩擦力()A. 与斜面倾角无关B. 与斜面倾角成正比C. 与斜面倾角成反比D. 与斜面倾角无关,与物体质量有关9.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A. 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B. 等于物体本身的重力C. 与液体的密度无关D. 与物体的体积无关10. 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A. 等于重力B. 等于推力C. 等于支持力D. 等于推力减去重力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和________。
2. 物体所受的重力大小等于________乘以________。
3. 力的作用效果有: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改变物体的________。
4. 杠杆的分类有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________。
5. 力的合成遵循________原则。
6.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不受力时,总保持________状态或________状态。
初三物理力试题答案及解析1.(3分)弹簧测力计下挂着物体静止,画出该物体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答案】如下图【解析】重力的作用点在物体的几何中心,方向竖直向下【考点】力的示意图2.下列属于弹力的是A.重力B.磁极间作用力C.电荷间作用力D.压力【答案】D【解析】弹力是指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的挤压作用时产生的力;重力、磁极间的作用力、电荷间的作用力不需要接触也能产生,所以不是弹力;压力是弹力,符合弹力的条件,故应选D。
【考点】弹力3.如图所示,重10N的小球在空中飞行,用力的示意图画出它所受的重力.【答案】如下图所示【解析】重力的作用点在球心位置,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如上图所示。
【考点】力的示意图4.重10N的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如图,画出它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答案】如下图所示【解析】重力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对于规则物体来说,重心就是物体的几何中心,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力的示意图只要求作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不要求具画出力的具体的大小和标度。
【考点】力的示意图5.(2分)图是踢出去的足球的运动轨迹,请作出足球所受力的示意图(不计空气阻力)。
【答案】【解析】在空中飞行的足球,不计空气阻力,受重力的作用。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符号是G,作用点在球的中心。
【考点】重力的示意图6.关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弹簧测力计使用时必须竖直放置,不得倾斜B.使用时必须检查指针是否对准零刻度线C.使用中要使弹簧测力计的受力方向沿弹簧的轴线方向D.不能用来测量超过它的测量范围的力【答案】A【解析】弹簧测力计使用时不一定非要竖直放置,水平放置或倾斜放都可以,但一定要保证力沿弹簧的轴线方向就可以,故A错;测力计使用前必须调零,否则测出的数据误差较大,故B正确;如果使用时力不沿轴线方向,而让弹簧与测力计的面板有摩擦,此时测出的数据误差会很大,故C正确;被测力如果超过了测量范围,则测不出数据,甚至损坏测力计,故D正确;应选A。
初三物理试题大全及答案一、选择题1. 以下关于光的传播说法正确的是:A. 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B. 光在所有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同C. 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3×10^8米/秒D. 光在所有介质中传播速度都比在真空中快答案:C2. 以下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B.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C. 声音在液体中传播速度最快D. 声音在气体中传播速度最快答案:A3. 以下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A.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B.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C. 物体运动不需要力的作用D. 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不需要力的作用答案:B二、填空题4. 牛顿第一定律表明,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将保持____状态或____状态。
答案:静止;匀速直线运动5. 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____和____有关。
答案:温度;质量6. 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平方、导体的电阻和通电时间成正比,这被称为____定律。
答案:焦耳三、计算题7. 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一个大小为10N的水平拉力作用,物体与水平面之间的摩擦系数为0.2,求物体的加速度。
解: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其中F为作用力,m为物体质量,a为加速度。
已知F=10N,m=2kg,摩擦力f=μN=0.2×10=2N。
则有:10N - 2N = 2kg × a8N = 2kg × aa = 4m/s²答案:物体的加速度为4m/s²。
8. 一个电阻为10Ω的电阻器,通过它的电流为2A,求电阻器两端的电压。
解:根据欧姆定律,U=IR,其中U为电压,I为电流,R为电阻。
已知I=2A,R=10Ω,则有:U = 2A × 10ΩU = 20V答案:电阻器两端的电压为20V。
四、实验题9.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处于一条直线上,且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实像时,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之间的距离关系是什么?答案: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凸透镜到光屏的距离,且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
初三物理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A. 3×10^3 km/sB. 3×10^5 km/sC. 3×10^8 m/sD. 3×10^8 km/s答案:C2.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力的作用效果?()A. 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B. 改变物体的形状C. 改变物体的颜色D. 改变物体的内能答案:C3. 一个物体的质量为2kg,受到的重力是()。
A. 19.6NB. 20NC. 20.4ND. 21.2N答案:A4. 根据欧姆定律,电压U、电流I和电阻R之间的关系是()。
A. U = IRB. U = I + RC. R = U + ID. I = R/U答案:A5.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能量守恒定律的表述?()A. 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B. 能量的总量是恒定的C. 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D. 能量的总量可以增加或减少答案:D二、填空题6. 物理学中,将物体位置的变化称为________。
答案:机械运动7. 光年是天文学中用来表示________的单位。
答案:距离8. 电流通过导体时,导体发热,这是电流的________效应。
答案:热9. 一个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其运动状态将________。
答案:保持不变10.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其总量将________。
答案:保持不变三、简答题11. 请简述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答案: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指出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12. 什么是电路的串联和并联?答案:串联是指电路元件首尾相连,电流在电路中只有一条路径;并联是指电路元件两端并列连接,电流在电路中有多条路径。
四、计算题13. 一个质量为5kg的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10N的水平拉力,求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
答案: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 = ma,其中F是作用力,m是物体质量,a是加速度。
初三物理力学试题答案及解析1.古老而现代的力学是我们本学期物理学习的主要内容,它为我们解释了许多生活中的自然现象,以下是小明学习本部分知识后对一些生活现象的解释和看法,其中符合物理学原理的是A.使用筷子夹菜时,筷子可以看作是费力杠杆B.教室中空气的质量约240kg,将这些空气运到月球上去,质量还是240kgC.做化学实验时用吸管吸取试剂是利用大气压达到目的的D.手握钢笔,钢笔没有掉下去,是因为手对钢笔的摩擦力大于钢笔本身的重力【答案】ABC【解析】A、因为筷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故A正确;B、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只要物质的多少没有变,质量就不变,将空气运到月球上去,空气的多少没有变,所以质量不变,故B正确;C、用吸管吸取试剂,挤压吸管将里面的空气排出,吸管恢复原状时,里面气压小外面气压,大气压把试剂压入管内,故C正确;D、静止的物体受到的力是平衡力,手握钢笔,钢笔没有掉下去,是因为手对钢笔的摩擦力与钢笔本身的重力相平衡,大小相等,故D错误.故选ABC.2.张胜同学到楚王墓景区游玩,在景区他捡到一个形状不规则、不溶于水的物体,在实验室他进行了如下操作.(1)他将该物体放入装有适量水的透明玻璃杯中,发现物体下沉至杯底,如图(甲),说明该物体的密度水的密度,物体对杯底的压力物体的重力(以上两空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张胜往杯中逐渐加盐并搅拌,直至观察到待测到物体悬浮,随即停止加盐,如图(乙);(3)张胜取出待测物体,用调好的天平测杯子和盐水的总质量,如图(丙),天平的读数为 g;(4)将玻璃杯中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如图(丁),量筒内盐水的体积为 mL;(5)事先张胜用天平测出了空玻璃杯的质量为63.8 g ,通过以上实验,可以得到待测物体的密度为 kg/m3.【答案】(1)大于;小于;(3)121(4)55;(5)1.04×103【解析】(1)物体在水中下沉至杯底,根据物体沉浮条件,说明该物体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物体在杯底受到水向上的浮力,自身的重力,和杯底向上的支持力,物体对杯底的压力等于杯底对它的支持力,等于重力减去浮力。
初三物理第十五章练习题答案1. 选择题1. D2. B3. C4. A5. A6. C7. A8. B9. B10. C2. 填空题1. 一组力作用在物体上,如果合力为零,那么物体一定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 马路上的两辆反向行驶的汽车,它们之间的摩擦力是行驶摩擦力。
3. 牛顿第二定律改变了我们对力的理解,提出了力与物体的加速度和质量之间的关系。
4. 一个自由落体物体的自由下落加速度在地球上的近似值是9.8m/s²。
5. 物体的惯性系是指在该系中物体没有受到其他力的作用时的运动情况。
6. 一个物体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下行驶一段路程,速度会发生改变。
7. 牛顿第三定律指出了力的相互作用具有相等且相反的特性。
8. 物体所受合力越大,其运动的加速度就越大。
9. 弹簧的变形受到的弹力是与其伸长或压缩的长度成正比的。
10. 物体受到的拉力越大,其运动的加速度就越大。
3. 解答题1. 题目:一物体的质量为10kg,受到一个60N的作用力,请计算该物体的加速度。
答案: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公式 F = ma,我们可以将已知量代入计算。
由于已知力F为60N,物体质量m为10kg,所以加速度a可以通过公式重排得到 a = F/m。
代入已知量,得到 a = 60N / 10kg = 6m/s²。
因此,该物体的加速度为6m/s²。
2. 题目:一辆汽车质量为1000kg,初始速度为12m/s,受到一个1000N的阻力,请计算该汽车在受阻力作用下行驶100m所需要的时间。
答案:根据物体的运动方程 v² = u² + 2as,其中v为末速度,u为初速度,a为加速度,s为位移。
我们可以通过该公式来计算汽车的加速度。
给定的初始速度u为12m/s,位移s为100m,于是公式变形为 a = (v² - u²) / (2s)。
阻力可以通过牛顿第二定律 F = ma 来计算,其中F为阻力,m为质量,a为加速度。
初三物理力学试题答案及解析1.在力学发展过程中,许多科学家做出了贡献。
通过实验表明: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物体受到了摩擦阻力。
最初得到该实验结论的科学家是A.亚里士多德B.伽利略C.牛顿D.阿基米德【答案】B【解析】最初得到该实验结论的科学家是伽利略2.母亲节,小雨和妈妈去看望奶奶。
在高速公路上,坐在客车车窗旁的小雨感觉道路两旁的树木在疾速后退。
当她推开车窗玻璃时,长长的披肩秀发被“吸”到了窗外。
请你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上述两种现象。
【答案】【解析】略3.(6分)某中学物理兴趣小组看到《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一节的作业4时,在老师的帮助下,实际测量了一元硬币的密度。
(1)小君同学选用10枚相同的硬币,设计实验步骤如下:A.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水面对应的刻度值V1;B.把10枚硬币浸没在量篱内的水中,记下水面对应的刻度值V2;C.用天平测出的10枚硬币的质量m:D.计算出硬币的密度你认为以上操作的合理顺序应是(填字母序号)。
步骤A中“适量的水”的含义是。
(2)左下图是小涛同学在称最过程中的…部分操作,图中错误盼操作是(写出一点即可)。
小涛纠正错误后继续实验。
当横梁重新平衡时,砝码及游码的位援如右上图所示;图乙是10枚硬币放入量筒前后的液面情况,所测一元硬币的密度是__kg/m3。
(3)若实验中有个别的硬币磨损,测得的密度将(填“偏大”,、“偏小”或“不受影响”)。
【答案】⑴ CABD;能使被测物体浸没且总体积不超出量程。
⑵物体与砝码位置放反了(或不应用手拿砝码);7.98×103 kg/m3(7.975×103 kg/m3)。
⑶不受影响。
【解析】(1)为了减小误差,应先测量质量,再测量体积。
所以,以上操作的合理顺序应是CABD;步骤A中“适量的水”的含义是能使被测物体浸没且总体积不超出量程,否则无法测量体积。
(2)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测量前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运动和力测试题知识与技能(共72分)(1~14题每题2分,15~20题每空1分,共42分) 1.骑自行车的人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他选的参照物是( )A .地面B .自行车C .树木D .房屋2.关于参照物,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参照物必须是静止的物体B .参照物必须是运动快慢不变的物体C .参照物可以是静止的物体,也可以是运动的物体D .同一物体,选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情况是相同的 3.关于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它的运动速度越大B .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它的运动速度越大C .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D .通过相等的路程,所用时间越长速度越大4.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位法国飞行员在飞行时用手抓住了一颗德国子弹,这个飞行员能很容易地抓住子弹的原因是( )A .飞行员飞行的速度不大B .子弹飞行的速度不大C .子弹相对于飞行员的速度不大D .以上都有可能5.一辆汽车正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则( )A .通过路程越长,速度就越大B .通过路程越短,速度就越大C .运动的时间越短,速度就越大D .速度与通过路程的长短和运动时间无关6.甲、乙、丙三个人的运动速度分别是v 甲=10.8km/h 、v 乙=0.2km/min 、v 丙=2.8m/s ,这三个人运动速度数值之间的关系是( )A .v 甲>v 乙>v 丙B .v 乙>v 甲>v 丙C .v 丙>v 甲>v 乙D .v 甲>v 丙>v 乙7.子弹从枪口射出后,还能在空中继续向前飞行,是因为( )A .子弹受到火药燃气的推力B.子弹受到了惯性的作用C.子弹有惯性D.子弹的惯性大于受到的阻力8.设想一下,当你骑车在公路上行驶时,在不受任何力的作用(包括重力、阻力和其他物体的作用力)下,将会()A.保持匀速直线运动,一直飞出地球B.马上停下C.运动一段距离后慢慢停下D.以上均不符合你的想象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B.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没有力的作用C.马拉车时,马对车有力的作用,车对马没有力的作用D.发生力的相互作用时可以没有施力物体,只有受力物体10.图11-16所列情形中,二力平衡的有()11.水平飞行的飞机在目标的正上方空投一个木箱(如图11-17),则木箱落地时的位置()A.在目标处B.在目标的前方C.在目标的后方D.无法确定12.起重机的钢丝绳吊着重物,比较在重物静止时、重物在匀速上升时、重物匀速下降时钢丝绳对重物的拉力大小,则()A.重物匀速上升时,拉力最大B.重物静止时,拉力最大C.重物匀速下降时,拉力最大D.上述三种情况,拉力一样大13.分析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的汽车所受的力,属于平衡力的是()A.汽车受到的重力与它对地面的压力B.汽车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它的支持力C.汽车受到的重力与汽车受到的牵引力D.汽车受到的牵引力与它受到的阻力14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静止在桌面上的杯子,不受力的作用B.用力将气球压扁,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C.手推门,手距离门轴近时比距离门轴远时省力D.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一定受到力的作用15.小红坐在行驶的客车中,看见前面有一辆卡车同她的距离不变,看见后面有一辆小轿车离她的距离越来越远,而小轿车与路旁的交通标志牌间的距离不变.如果以交通标志牌为参照物,客车是________的,小轿车是________的.如果以卡车为参照物,客车是________的,小轿车是________的.16.甲物体的速度是乙物体速度的2倍,若甲、乙两物体运动相同的路程,甲、乙运动的时间之比为________;若甲、乙两物体运动相同的时间,则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为________.17如图11-18所示,用铁锤拔钉子,手握在铁锤柄的末端比握在柄的中部所需的力要小,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________有关.18.公安部门要求小型客车的驾驶员和前排乘客必须使用安全带(或安全气囊),这主要是为了防止高速行驶的汽车在________时,乘车者由于________而撞伤,使用安全带(或安全气囊)可以起到保护安全的作用.19.在行驶的火车车厢中,挂在行李架上的小包突然向前摆动,说明火车正在________行驶;若小包突然向右摆动,说明火车正在________.20.列车从静止变为运动,并且速度逐渐增大,是由于受到________的作用.关闭了发动机的汽车还能继续行驶是由于________,但汽车速度逐渐减小,最后会停下来,是由于受到________的作用.21.作图题(每图2分,共6分)(1)画出下面各图中力的示意图.(2)如图11-21所示的跳伞运动员正在匀速下降,如果他受到的重力为800N ,请画出他受到的力的示意图.22.阅读简答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白日沦西河,素月出东岭.”这是陶渊明的两句诗,诗中用“沦”和“出”两个字对日、月的运动作了形象的描写.那么他所描写的这两个运动,分别以什么为参照物?(2)人走路时,被石头绊了一下会向前倒,这是为什么?下雨天,摔跟斗会向后倒,这又是为什么?(3)许多体育运动项目与物理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请举出一个利用惯性的体育项目,并试着说一说是如何利用惯性的.(4)用乒乓球拍托起乒乓球,使其能静止,球受重力和支持力,二力平衡.突然撤去球拍,球的运动状态改变了.因为撤去球拍,就是撤去了球所受的支持力,所以是支持力改变了球的运动状态.这样分析对吗?为什么?23.计算题(每小题6分,共12分)(1)暑假就要到了,北京育才小学的王强同学准备乘火车到住在济南的奶奶家去.他希望路上尽量快一些,还想在车上多看看沿途的风光.这里有一张列车时刻表,车次 2539 K51 T13 T35 北京 北京 北京 北京 始发 17∶11 22∶20 18∶08 13∶30 青岛 日照 上海 济南 自北京起 (千米)终到 6∶53 11∶52 08∶08 18∶00 0 北京 17∶11 22∶00 18∶08 13∶30 376 德州 23∶02 07 02∶32 38 ↓ ↓ 497 济南 00∶57 01∶20 04∶05 16 22∶39 47 18∶00653 兖州 青岛 07∶5606∶18 30 ↓ 1463 上海日照 12∶3008∶08(2)请根据如图11-22所示的情景编写一道计算题.过程与方法(共18分)24.(2分)对于牛顿第一定律的看法,下列各观点正确的是()A.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可以做出来,所以牛顿第一定律是正确的B.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做不出来,所以不能肯定牛顿第一定律是正确的C.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做不出来,但可以在实验事实的基础上,进一步科学推理得出牛顿第一定律D.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做不出来,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总有一天可以用实验来验证25.(4分)你能否用一把量程为30cm的刻度尺,测出一层教学楼的高度?与同学比一比,看谁想的办法更巧妙,然后动手测一测.(要注意安全!)26.(4分)要测量你跑步时的速度.(1)需要哪些器材?(2)写出实验步骤,说明要测量的物理量并设计出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27.(8分)小刚同学正在游乐场观察一位小朋友荡秋千,他注意到:小朋友在来回摆动时,每一次摆动的时间似乎相等.为了验证这个猜想是否正确,小刚同学用一个简单的实验模拟了小朋友荡秋千的过程,用秒表测量了每一次摆动所用的时间,发现确实相等.他感到非常好奇和惊喜,把这个实验过程和结论告诉了在同一物理学习小组的小明、小红.他们又查阅了有关的物理资料,了解到如图所示的装置叫单摆.单摆来回摆动一次,即A→B→C→B→A 所用的时间,叫做单摆的周期.他们所发现的每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相等的规律,伽利略300多年前已经发现了,叫做“摆的等时性原理”,人们还利用这个原理制造了摆钟.小明又提出:一个单摆每次摆动所用的时间相等,是不是所有的单摆周期都相等呢?于是,他们又制作了各种各样的单摆.摆球质量有大的,有小的;摆线有长的,有短的……通过多次测量他们发现,不同单摆的周期常常不相等.那么单摆的周期跟什么因素有关呢?他们根据各种单摆摆动的情况猜测:单摆的周期可能跟摆球的质量、摆线的长度及开始时摆球的高度有关.为了验证这些猜想是否正确,他们设计并进行了下面的三组实验:仔细观察图中给出的信息,你知道他们每一组实验的目的是什么吗?通过每一组实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第(1)组:研究目的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第(2)组:研究目的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第(3)组:研究目的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生活中常见利用摆的等时性制造的摆钟,摆的下端有一个可上下调动的螺母,调节它,可以调节钟表的快慢.如果钟表慢了,应怎样调节?请你说说其中的道理.科学探究(共10分)28.(5分)力作用在物体上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可以是运动快慢的改变,也可以是运动方向的改变,也可以是运动的快慢和方向同时改变.你能从日常生活中找到这样的例子吗?搜集一下,并分析使它们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力,自己设计一个表格,把你搜集和分析得到的信息记录下来.进一步分析它们运动状态改变的情况和受力的情况,你还能发现什么规律吗?运动和力参考答案知识与技能1.B 2.C 3.C 4.C 5.D 6.B 7.C 8.A 9.A 10.BD 11.B 12.D 13.BD 14.D15.运动静止静止运动16.1∶2 2∶1 17.作用点18.急刹车惯性继续向前 19.减速向左拐弯20.牵引力惯性阻力 21.略22.(1)“沦”是描述“白日”的运动,以“西河”为参照物;“出”是描述“素月”的运动,以“东岭”为参照物.(2)走路被绊倒,脚由于受到阻碍先停止运动,而上身由于惯性继续运动,所以向前倒;下雨天摔跟斗,是因为路滑,脚由于受到的摩擦力小,所以会向前滑,而上身不能及时跟上,所以向后倒.(3)略(4)撤去球拍后,球就不受球拍的支持力了,球是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而改变运动状态的.23.(1)选T35次,速度为110.4km/h (2)略.过程与方法24.C25.可以量一磴楼梯的高度,然后数数一层楼有多少磴楼梯,即可算出一层楼的高度.(当然,你完全可以采用其他方法测量,只要有道理就可以)26.(1)秒表,皮尺.(2)略.27.(1)单摆的周期跟摆球的质量是否有关单摆的周期跟摆球的质量无关(2)单摆的周期跟开始摆动时的高度是否有关单摆的周期跟开始摆动时的高度无关(3)单摆的周期跟摆线的长度是否有关单摆的周期跟摆线的长度有关,摆线越长,周期越大调节钟摆下端的螺母,就改变了摆线的长度,从而改变摆动的周期,起到调节摆动快慢的作用.如果钟表慢了,也就是摆动的周期偏大了,应将螺母向上调节.科学探究28.提示:记录表格可设计“物体”“运动状态的描述”“受到的力”等栏目.进一步的分析可以发现,如果受到的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同,则物体会加速;如果受到的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则物体会减速;如果受到的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物体就会改变运动方向(当然,你还可能发现其他的规律,只要有道理就行).(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