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是根本法——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 格式:pptx
- 大小:5.12 MB
- 文档页数:6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2《宪法是根本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宪法是根本法》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宪法的基本概念、地位和作用,认识到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宪法对于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性,增强宪法意识,培养遵守宪法的良好习惯。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法律常识,对于宪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法,其抽象性和理论性较强,学生难以深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用生动形象的事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宪法的概念和作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宪法的基本概念、地位和作用,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宪法意识。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宪法,尊重宪法,自觉遵守宪法的良好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宪法的基本概念、地位和作用,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2.教学难点:宪法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的情景,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宪法的作用和地位。
2.案例教学法:分析具体的宪法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宪法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方法。
3.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宪法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2.课件:宪法的基本概念、地位和作用的相关内容。
3.案例:宪法案例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宪法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2.呈现(10分钟)呈现宪法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宪法的作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宪法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方法。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案例,谈谈自己对宪法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宪法意识。
4.巩固(5分钟)出示一些与宪法相关的名言警句,让学生选择合适的宪法知识进行解答,巩固所学内容。
5.拓展(5分钟)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宪法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提高学生运用宪法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2.宪法是根本法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感受并识记国家宪法日。
2.认识到宪法具有最高权威,神圣不可侵犯,依法治国首先要依宪治国。
3.认识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
4.认识到宪法具有最高权威,神圣不可侵犯。
能力目标1.了解宪法的主要内容。
了解国家宪法日的由来。
2.组织一些活动宣传国家宪法日。
3.了解宪法宣誓及其发展状况。
4.设计一些宣传宪法的标语。
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组织活动感受宪法日的重要意义,认识宪法的法律效力及权威。
课前准备:学生课前完成《课前预习案》。
准备课件、《课堂练习案》和《课后拓展训练案》。
教学过程:一、目标解读、预习反馈(一)猜谜游戏,导入话题1.师:首先进行一个猜谜游戏,谜语是:排行我老大,国法之根本;子由母产生,冲突我有效。
请问谜底是什么?(生齐答:宪法)2.教师问:到底谁在法律家族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呢?(学生可能回答:宪法)好,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宪法,了解宪法。
板书课题: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3.导出新课,解读《导学案》的学习目标:(1)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感受并识记宪法日。
(2)认识到宪法具有最高权威,神圣不可侵犯,依法治国首先要依宪治国。
(3)通过组织活动感受宪法日的重要意义,认识宪法的法律效力及权威。
(4)探究二十世纪以来中国发生的伟大历史变革。
4.检查《课前预习案》的“预习自测”部分,学生汇报。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疑难问题”合作探究,交流展示:1.宪法的地位和作用?宪法是国家的____________。
是制定其他法律的________ ,它规定了一个国家的根本_____ 和根本_____,规定了公民所享有的基本_____和必须履行的基本_____。
宪法也规定了行使国家权力的各个国家机关,具有最高的_____ 、_____、_____。
2.我国现行宪法颁布时间?哪天规定为国家宪法日?3.国家宪法日的设立,不仅是增加了一个纪念日,更是全民的宪法_____、_____ 、_____ ,有助于形成举国上下_____宪法,宪法至上,用宪法维护人民权益的_____。
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说课稿《2.宪法是根本法第一课时》人教(新版)一. 教材分析《宪法是根本法》是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一部分,本课时为第一课时。
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例,使学生了解宪法的地位、作用和基本内容,培养学生的宪法意识,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宪法知识,对本课时内容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但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法,其抽象性和理论性较强,学生理解起来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宪法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宪法的地位、作用和基本内容,提高宪法意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法治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自觉维护宪法权威。
四. 说教学重难点1.宪法的地位和作用。
2.宪法的基本内容。
3.培养学生的宪法意识和法治素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宪法的实际作用。
2.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法治观念。
3.情景模拟法:设置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宪法意识。
4.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宪法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宪法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宪法的地位和作用。
2.案例分析:讲述一个与宪法相关的真实案例,让学生了解宪法的实际作用。
3.宪法知识讲解:详细讲解宪法的基本内容,包括宪法的制定、修改过程,宪法的章节结构,以及宪法的基本原则等。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谈谈自己对宪法的认识和感受,以及如何在生活中践行宪法。
5.情景模拟:设置一个情景,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模拟宪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6.总结提升:对本课时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宪法的重要性和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
7.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撰写一篇关于宪法的认识和体会。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宪法是根本法》第2课时《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2课《宪法是根本法》第2课时《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八个方面来对本课作具体阐述。
一、说教材分析《宪法是根本法》编写的依据是《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我们的国家”第十三条“知道自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初步了解自己拥有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知道我国颁布的与少年儿童有关的法律、法规,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形成初步的民主与法制意识”。
本课由三个板块组成,第一个板块的话题是“感受宪法日”,目的是通过宪法日活动,让学生走进宪法,了解宪法的基本内容,明白宪法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从小树立宪法意识。
第二个板块的话题是“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宪法是制定其他法律的依据,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我国的根本法。
第三个板块的话题是“树立宪法权威”,旨在让些生知道如何树立宪法权威,让他们愿意学习、掌握宪法知识,尊重宪法权威,明白社会的各个主体必须以宪去为根本的活动准则,不做违反宪法的事。
本课内容有三个切入点:第一,通过初步地了解宪法日,了解宪法;第二,通过宪法与其他法律之间的关系,感知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并知道宪法赋予并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第三,通过了解宪法规定的每一个公民应该履行的义务,认同宪法的权威。
二、说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通过多年的学习实践,具备了基本的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并能尝试辩证地看待问题。
但他们正处于刚进入青春期或即将进入青春期的阶段,思想不成熟,做事易冲动,因此借助本课帮助他们树立法治意识,形成遵纪守法、依法办事的习惯非常必要。
三、说教学目标1.树立宪法至上的意识,遵守宪法。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2课《宪法是根本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2课《宪法是根本法》教材,主要让学生了解宪法的基本概念、地位和作用,认识到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图片和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宪法的重要性和日常生活中遵守宪法的必要性。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法律常识,对宪法有初步的认识。
但宪法作为一种抽象的法律概念,对于学生来说仍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用生动的案例和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宪法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宪法的基本概念、地位和作用。
2.培养学生尊重宪法、遵守宪法的良好习惯。
3.提高学生运用宪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宪法的基本概念、地位和作用。
2.学生如何在生活中践行宪法精神。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案例、图片等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宪法的重要性。
2.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在互动中理解宪法知识,培养合作精神。
3.实践教学法:学生进行宪法实践活动,提高宪法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宪法知识问答道具,如卡片、小奖品等。
3.布置宪法知识学习任务,提前让学生预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宪法相关的场景,引导学生关注宪法。
例如,展示我国宪法的封面,让学生说出对宪法的了解。
2.呈现(10分钟)简要介绍宪法的基本概念、地位和作用。
通过案例、图片等形式,让学生感受宪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例如,讲解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关系,让学生认识到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宪法知识问答,巩固所学内容。
让学生分组讨论,回答宪法相关问题。
对回答正确的小组给予表扬和奖励。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宪法的认识,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遵守宪法。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培养尊重宪法、遵守宪法的良好习惯。
第一单元我们的守护者2、宪法是根本法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这次班会活动,弘扬宪法精神,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同学们的自我保护意识。
2、了解各种法律法规,知道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权利和利益,让同学们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
3、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教学重点:弘扬宪法精神,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同学们的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难点:让同学们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学法指导:自学-归纳-巩固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明确学习内容各位同学,国家宪法日是每年的12月4日。
设立“国家宪法日”,是一个重要的仪式,传递的是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理念。
设立“国家宪法日”是法律界由来已久的呼声。
所以,为了更好地做到懂法守法,在12月4日即将来到的日子里,我们来学习一下我国的宪法。
二、宪法日介绍同学们,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现行宪法是对1954年制定的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继承和发展。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
设立国家宪法日有着深厚的意义。
关于“宪法”你们到底了解多少呢?让我们多掌握一些法律知识吧!(一)、宪法的地位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规定国家各项基本制度和根本任务,规定国家机关的组织与活动的基本原则,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国家根本大法。
它集中反映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的意志和根本利益,是维护和巩固统治阶级专政的重要工具。
它在国家的整个法律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具有最高的法律权威和最大的法律效力,既是国家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也是公民立身行事的总依据。
在本质上,它是国家的根本法,是阶级力量对比关系的集中体现,是民主制度的法律化,是实现阶级统治的重要工具。
(二)、宪法的作用1、宪法对统治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①确认维护和巩固国家权力;②规范国家权力有效运行,防止权力滥用,这正是宪法民主性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