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3正弦型函数第一课时详细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601.25 KB
- 文档页数:10
第一章:正弦函数的定义与基本概念1.1 引入正弦函数讲解正弦函数的定义:在直角三角形中,正弦函数是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
强调正弦函数的单位:弧度制。
1.2 分析正弦函数的性质周期性:正弦函数周期为2π。
奇偶性:正弦函数是奇函数,即f(-x) = -f(x)。
1.3 举例说明正弦函数的应用利用正弦函数计算角度对应的弧度值。
应用正弦函数解决实际问题,如测量角度等。
第二章:正弦函数的图象2.1 绘制正弦函数的基本图象利用计算器或绘图软件,绘制y = sin(x)的图象。
观察并描述正弦函数的波形特点,如波动、振幅、周期等。
2.2 分析正弦函数图象的性质周期性:正弦函数图象每隔2π重复一次。
奇偶性:正弦函数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振幅:正弦函数图象的最大值为1,最小值为-1。
2.3 绘制正弦函数的相位图利用计算器或绘图软件,绘制不同相位角的正弦函数图象。
分析相位对正弦函数图象的影响。
3.1 分析正弦函数的单调性证明正弦函数在区间[0, π]上单调递增。
证明正弦函数在区间[π, 2π]上单调递减。
3.2 研究正弦函数的极值求解正弦函数的极大值和极小值。
分析极值出现的条件。
3.3 探讨正弦函数的奇偶性证明正弦函数是奇函数。
探讨正弦函数的偶函数性质。
第四章:正弦函数的应用4.1 正弦函数在物理中的应用介绍正弦函数在振动、波动等物理现象中的应用。
举例说明正弦函数在电磁学中的应用。
4.2 正弦函数在工程中的应用探讨正弦函数在信号处理、通信工程等领域的应用。
举例说明正弦函数在声学、光学等工程领域的应用。
4.3 正弦函数在其他领域的应用介绍正弦函数在音乐、艺术等领域的应用。
探讨正弦函数在其他科学领域的应用。
第五章:正弦函数的综合应用5.1 求解正弦函数的方程求解方程sin(x) = a,其中a为给定的数值。
介绍解正弦方程的方法和技巧。
5.2 利用正弦函数解决实际问题举例说明利用正弦函数解决测量、导航等实际问题。
介绍正弦函数在数据分析、图像处理等领域的应用。
(完整版)正弦函数教学设计正弦函数教学设计(完整版)目标本教学设计的目标是教授学生正弦函数的概念、特性和应用,使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正弦函数的知识。
教学内容1. 正弦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介绍正弦函数的基本概念和符号表示- 解释正弦函数的周期、振幅和相位差- 强调正弦函数在数学和物理中的应用2. 正弦函数的图像与变化规律- 示范绘制正弦函数的图像,说明与参数相关的变化规律- 讨论不同参数对图像的影响,如振幅的变化、相位差的变化等3. 正弦函数的求解和方程应用- 教授如何求解正弦函数的值和方程- 引导学生应用正弦函数解决实际问题,如求解三角形的边长或角度等教学方法1. 讲授与示范- 在讲解正弦函数的定义和性质时,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和具体例子,确保学生能够理解。
- 通过数据和图表的展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正弦函数图像的变化规律,帮助他们建立起对正弦函数的认识。
2. 互动和练- 设计一些互动和实践活动,如绘制正弦函数图像、解答与实际问题相关的正弦函数方程,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主动参与。
- 提供题和练册,巩固学生对正弦函数的掌握程度,鼓励他们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所学内容。
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 观察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
- 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和帮助。
2. 作业和测试- 布置作业和定期测试,检测学生对正弦函数知识的掌握情况。
- 根据学生的作业和测试结果,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弥补知识漏洞。
参考资料- 《高中数学教材》- 《正弦函数教学实用指南》- 数学在线教育平台资源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讲授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正弦函数的概念与应用。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教案授课章节名称§15.3正弦型函数知识目标1、分别通过对三角函数图像的各种变换的复习和动态演示进一步让学生了解三角函数图像各种变换的实质和内在规律。
2、通过对函数Y=Asin(ωx+ψ) (A>0,w>0)图象的探讨,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三角函数图像各种变换的内在联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函数Y=Asin(ωx+ψ) (A>0,w>0)图象与函数y=sinx图像的关系,以及对各种变换内在联系的揭示。
教学难点各种变换内在联系的揭示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一、引入新课;二、新课讲授;复习:1、正弦函数表达式。
2、正弦函数的主要性质。
一.正弦函数的概念)sin(ϕω+=xAy)0,0(>>ωA1、定义域2、周期公式3、最值、值域4、研究函数sin cosy a x b x=+(0,0a b>>)时,最值及其周期的求法。
例1 求函数)35sin(2π+=xy的振幅、角速度、初相位、周期、最大值和最小值。
例2 当x分别为何值时,函数)35sin(2π+=xy取得最大值和最小值。
例3:已知函数y=10sin(4x+ ),求函数取得最小值和最大值时x 的取值练习问题解决二、正弦型函数的图像例3用五点作图法作正弦型函数xy sin3=在一个周期内的简图。
例4用五点作图法作正弦型函数xy2sin=在一个周期内的简图。
例5 用五点作图法作正弦型函数⎪⎭⎫⎝⎛+=3sinπxy在一个周期内的简图。
三、正弦型函数的应用的图象、一)0(sin)(>=AxAy的图象、二)0(sin)(>=ωωxy的图象、三)sin()(ϕ+=xy三、小结;四、布置作业例8:如图,试写出正弦交流电的电动势e(V)随时间t(s)变化的表达式,并求出t=0时的初始值e0练习:的相位关系。
与的相位关系;与的相位关系;与求:,电流电压正弦交流电的电动势:例ieiuuetitute)3()2()1(),120314sin(4314sin2220),210314sin(23807︒+-==︒+=。
教案:正弦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第一章:正弦函数的定义与图像1.1 教学目标了解正弦函数的定义能够绘制正弦函数的图像1.2 教学内容正弦函数的定义:y = sin(x)正弦函数的图像特点:周期性、振幅、相位、对称性1.3 教学步骤1. 引入正弦函数的概念,解释正弦函数的定义2. 利用数学软件或图形计算器,绘制正弦函数的图像3. 分析正弦函数的图像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周期性、振幅、相位、对称性1.4 练习与作业练习绘制不同振幅和相位的正弦函数图像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对正弦函数图像的理解第二章:正弦函数的性质2.1 教学目标了解正弦函数的性质能够应用正弦函数的性质解决问题2.2 教学内容正弦函数的单调性:增减区间正弦函数的奇偶性:奇函数与偶函数正弦函数的周期性:周期为2π正弦函数的值域:[-1, 1]2.3 教学步骤1. 介绍正弦函数的单调性,利用图像进行解释2. 解释正弦函数的奇偶性,利用数学公式进行证明3. 强调正弦函数的周期性,引导学生理解周期为2π4. 分析正弦函数的值域,解释正弦函数的取值范围2.4 练习与作业练习判断正弦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和周期性完成课后练习题,应用正弦函数的性质解决问题第三章:余弦函数的定义与图像3.1 教学目标了解余弦函数的定义能够绘制余弦函数的图像3.2 教学内容余弦函数的定义:y = cos(x)余弦函数的图像特点:周期性、振幅、相位、对称性3.3 教学步骤1. 引入余弦函数的概念,解释余弦函数的定义2. 利用数学软件或图形计算器,绘制余弦函数的图像3. 分析余弦函数的图像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周期性、振幅、相位、对称性3.4 练习与作业练习绘制不同振幅和相位的余弦函数图像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对余弦函数图像的理解第四章:正切函数的定义与图像4.1 教学目标了解正切函数的定义能够绘制正切函数的图像4.2 教学内容正切函数的定义:y = tan(x)正切函数的图像特点:周期性、振幅、相位、对称性4.3 教学步骤1. 引入正切函数的概念,解释正切函数的定义2. 利用数学软件或图形计算器,绘制正切函数的图像3. 分析正切函数的图像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周期性、振幅、相位、对称性4.4 练习与作业练习绘制不同振幅和相位的正切函数图像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对正切函数图像的理解第五章:正弦型函数的应用5.1 教学目标了解正弦型函数的应用能够解决与正弦型函数相关的问题5.2 教学内容正弦型函数在物理、工程等领域的应用解决与正弦型函数相关的问题:如振动、波动、音乐等5.3 教学步骤1. 介绍正弦型函数在物理、工程等领域的应用实例2. 解释正弦型函数在振动、波动、音乐等方面的作用3. 示例解决与正弦型函数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应用正弦型函数的性质和图像5.4 练习与作业练习解决与正弦型函数相关的问题完成课后练习题,应用正弦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第六章:正弦型函数的积分与微分6.1 教学目标理解正弦型函数的不定积分和定积分学会计算正弦型函数的导数6.2 教学内容正弦型函数的不定积分:基本积分公式正弦型函数的定积分:利用积分公式计算面积正弦型函数的导数:求导法则6.3 教学步骤1. 介绍正弦型函数的不定积分,讲解基本积分公式2. 通过例题演示如何计算正弦型函数的定积分3. 讲解正弦型函数的导数,引导学生理解求导法则6.4 练习与作业练习计算正弦型函数的不定积分和定积分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对正弦型函数积分和导数的理解第七章:正弦型函数在坐标系中的应用7.1 教学目标学会在直角坐标系中绘制正弦型函数的图像能够利用正弦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7.2 教学内容利用直角坐标系绘制正弦型函数的图像解决实际问题:如测量角度、计算物理振动等7.3 教学步骤1. 讲解如何在直角坐标系中绘制正弦型函数的图像2. 通过实例演示如何利用正弦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7.4 练习与作业练习绘制不同类型的正弦型函数图像完成课后练习题,应用正弦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第八章:正弦型函数在三角变换中的应用8.1 教学目标理解三角恒等式及其应用学会利用正弦型函数进行三角变换8.2 教学内容三角恒等式:sin^2(x) + cos^2(x) = 1 等正弦型函数的三角变换:和差化积、积化和差等8.3 教学步骤1. 讲解三角恒等式的含义和应用2. 讲解如何利用正弦型函数进行三角变换8.4 练习与作业练习运用三角恒等式进行计算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对正弦型函数在三角变换中应用的理解第九章:正弦型函数在工程和技术中的应用9.1 教学目标了解正弦型函数在工程和技术领域的应用学会解决与正弦型函数相关的工程问题9.2 教学内容正弦型函数在信号处理、电子工程等领域的应用解决与正弦型函数相关的工程问题:如信号分析、电路设计等9.3 教学步骤1. 讲解正弦型函数在信号处理、电子工程等领域的应用实例2. 示例解决与正弦型函数相关的工程问题,引导学生应用正弦型函数的性质和图像9.4 练习与作业练习解决与正弦型函数相关的工程问题完成课后练习题,应用正弦型函数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第十章:总结与拓展10.1 教学目标总结正弦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的主要内容了解正弦型函数在其他领域的拓展应用10.2 教学内容总结正弦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的关键点介绍正弦型函数在其他领域的拓展应用:如地球物理学、天文学等10.3 教学步骤1. 回顾正弦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2. 介绍正弦型函数在其他领域的拓展应用,提供相关实例10.4 练习与作业复习正弦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的主要内容,巩固所学知识完成课后练习题,探索正弦型函数在其他领域的拓展应用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正弦函数的定义与图像理解正弦函数的定义:y = sin(x)掌握正弦函数图像的特点:周期性、振幅、相位、对称性重点环节二:正弦函数的性质掌握正弦函数的单调性:增减区间理解正弦函数的奇偶性:奇函数与偶函数认识正弦函数的周期性:周期为2π了解正弦函数的值域:[-1, 1]重点环节三:余弦函数的定义与图像理解余弦函数的定义:y = cos(x)掌握余弦函数图像的特点:周期性、振幅、相位、对称性重点环节四:正切函数的定义与图像理解正切函数的定义:y = tan(x)掌握正切函数图像的特点:周期性、振幅、相位、对称性重点环节五:正弦型函数的应用了解正弦型函数在物理、工程等领域的应用实例学会解决与正弦型函数相关的问题:如振动、波动、音乐等重点环节六:正弦型函数的积分与微分理解正弦型函数的不定积分和定积分学会计算正弦型函数的导数重点环节七:正弦型函数在坐标系中的应用学会在直角坐标系中绘制正弦型函数的图像学会利用正弦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重点环节八:正弦型函数在三角变换中的应用理解三角恒等式及其应用学会利用正弦型函数进行三角变换重点环节九:正弦型函数在工程和技术中的应用了解正弦型函数在信号处理、电子工程等领域的应用实例学会解决与正弦型函数相关的工程问题重点环节十:总结与拓展总结正弦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的关键点了解正弦型函数在其他领域的拓展应用全文总结和概括:本教案涵盖了正弦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的各个方面,从基本定义到图像特点,再到性质和应用,每个环节都进行了深入的讲解和演示。
江苏省新沂中等专业学校2021-2022-2备课纸课时总编号:备课组别数学上课日期第课时课型主备教师课题:§15.3正弦型函数(第1课时)教学目标1.复习正弦函数概念、五点作图法;2.能够画出几种简单的正弦函数的画法;3.通过实例了解正弦函数,加深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正弦函数概念五点作图法难点对正弦函数图像的认识教法讲练结合教学设备多媒体一体机教学环节教学活动内容及组织过程个案补充教学内容【课前导学】圆上一点沿着圆匀速转动,其高度随时间变化的函数曲线是正弦型函数。
函数的最大值就是圆的半径,角速度对应点在圆上运动的速度,初相位对应点D的初始位置。
【设计意图】:(1)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感受正弦型函数在生活中是实实在在存在的点可生成的轨迹,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内容一、正弦函数概念1.函数的概念:一个物体以3米/秒的速度沿直线匀速行驶,则运动路程s与运动时间t之间存在关系:S=3t在此过程中,s是t的函数函数的实质是一个变量和另一个变量的对应关系。
在之间三角形ABC中ABBC=αsin当α变化时,αsin的值也随之变化,即αsin是α的函数2.正弦函数xy sin=的图像,五点作图法:当x分别取ππππ2,2320,,,时,可以得到xy sin=的值0,10,1,0-,,即可以得到五个点)(0,0,)(1,2π,)(0,π,)(1-,23π,)(0,0,用平滑的曲线将五点连起来,得到正弦函数xy sin=在一个周期内的图像教学内容3.正弦函数的性质周期函数对于函数)(xfy=,如果存在一个不为零的常数T 当x取定义域D内的每一个值时,都有DTx∈+,并且等式)()(xfTxf=+成立,那么函数)(xfy=叫做周期函数,常数T叫做函数的周期。
正弦函数的周期是π2及xx sin2sin=+)(πxy sin=的周期是π2;xAy sin+=的周期是π2;xBAy sin+=的周期是π2)0≠B(;4.函数的值域:正弦函数的值域:[]1,1-5.函数的单调性:xy sin=在),(2π上单调递增;在),(ππ2上单调递减;江苏省新沂中等专业学校2021-2022-2备课纸课时总编号:备课组别数学上课日期第课时课型主备教师课题:§15.3正弦型函数(第2课时)教学目标3.了解正弦型函数图像的概念;4.掌握正弦型函数振幅、角速度、初相位的求法;3.能够利用概念解题,求函数的最大(小)值。
高中数学正弦型函数教案
一、正弦函数的定义与性质
1. 正弦函数的定义:y = A sin(Bx + C) + D,其中A、B、C、D分别为常数,A为振幅,B
为周期,C为相位角,D为纵轴平移量。
2. 正弦函数的性质:周期为2π/B,在区间[-π/2B + C, 3π/2B + C]内单调递增或递减,在相位角C时函数的最大值为A + D,最小值为-D,振幅为|A|。
二、正弦函数的图像特征
1. 振幅A对函数图像的影响:振幅决定了函数的波动幅度,A越大波动幅度越大,A越小
波动幅度越小。
2. 周期B对函数图像的影响:周期决定了波动频率,B越大波动频率越高,B越小波动频
率越低。
3. 相位角C对函数图像的影响:相位角决定了函数图像的起始位置,C越大图像向左平移,C越小图像向右平移。
三、正弦函数的基本变化规律
1. 改变振幅A时:振幅越大,波动幅度越大;振幅越小,波动幅度越小。
2. 改变周期B时:周期越大,波长越短,波动频率越高;周期越小,波长越长,波动频率越低。
3. 改变相位角C时:相位角越大,图像向左平移;相位角越小,图像向右平移。
四、练习与作业
1. 练习:求解下列正弦函数的周期、振幅、相位角,绘制函数图像。
y = 2sin(3x + π/2) + 1
2. 作业:分析下列正弦函数的周期、振幅、相位角,绘制函数图像。
y = -3sin(2x - π/4) - 2
教学反馈:通过练习与作业,检验学生对正弦函数概念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及时发现并纠
正错误,提高学生对正弦函数的应用能力。
正弦型函数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正弦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2. 掌握正弦函数的图像特点,包括振幅、周期、相位和平移等。
3. 能够通过给定的函数式或图像,绘制正弦函数的图像。
4. 理解正弦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教材:包含正弦函数的知识点和例题的教材。
2. 板书:绘制正弦函数的图像、公式和性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询问学生,回顾上节课学到的任意常数函数的概念和图像特点。
2. 引入正弦函数的概念:正弦函数是周期函数的一种,可用来描述震动、波动等现象。
二、引入正弦函数的定义(10分钟)1. 教师出示正弦函数的定义:y = A sin(Bx + C) + D,解释每个变量的含义。
2. 引导学生理解函数的定义和图像之间的对应关系。
三、讨论正弦函数的性质(15分钟)1. 振幅(A):正弦函数图像上下波动的最大值,表示震动或波动的强度。
2. 周期(2π/B):正弦函数图像上重复出现的最小单位,表示震动或波动的时间间隔。
3. 相位(-C/B):正弦函数图像上第一个最高点所对应的x值,表示图像在水平方向的位置。
4. 平移(D):正弦函数图像整体上下平移的距离,表示图像在垂直方向的位置。
四、通过例题绘制正弦函数的图像(15分钟)1. 教师给出一个具体的函数式,引导学生绘制对应的正弦函数图像。
2. 引导学生根据振幅、周期、相位和平移等性质,确定图像的形状和位置。
五、讨论正弦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正弦函数在物理、工程和音乐等领域的应用。
2. 教师给出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解答并应用正弦函数进行解决。
六、小结和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小结。
2. 布置作业: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以及根据给定的函数式绘制正弦函数图像。
正弦函数优秀教案
正弦函数优秀教案
引言
本教案旨在介绍正弦函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正弦函数的图像、特点和应用。
通过本课的研究,学生将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正弦函数解决相关计算和建模问题。
教学目标
- 了解正弦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 能够绘制正弦函数的图像,并理解图像的特点
- 掌握正弦函数的周期、振幅和相位差的概念与计算
- 能够应用正弦函数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和步骤
第一步:引入正弦函数的概念(10分钟)
-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周期性现象,引出正弦函数的概念和定义- 解释正弦函数的定义和表示方式
第二步:绘制正弦函数的图像(20分钟)
- 讲解正弦函数的图像特点:周期性、振幅和相位差
- 在白板上绘制正弦函数的图像,并解释每个参数的含义
- 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参数取值对图像的影响,帮助他们理解图像的变化规律
第三步:探究正弦函数的相关概念(15分钟)
- 通过实例和练,帮助学生熟悉正弦函数的周期、振幅和相位差的计算方法
- 引导学生思考正弦函数的特殊取值情况,如最大值、最小值等
第四步:应用正弦函数解决实际问题(15分钟)
- 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正弦函数解决相关计算和建模问题
-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建立函数模型,并求解问题
教学评价
本课程将通过以下方式评价学生的研究情况:
- 课堂参与: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提问质量
- 练表现:评估学生在练中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 问题解决:评估学生在应用正弦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时的表现和解决思路
参考资料
- 高中数学教材
- 正弦函数相关的在线资源和练习题。
教案:正弦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第一章:正弦型函数的定义与基本性质1.1 教学目标了解正弦型函数的定义及标准形式掌握正弦型函数的周期性、奇偶性及对称性理解正弦型函数的相位变换1.2 教学内容正弦型函数的定义:y = A sin(Bx + C) + D标准形式:y = A sin(B(x α))周期性:T = 2π/B奇偶性:f(-x) = ±f(x)对称性:关于y轴对称或原点对称相位变换:通过平移、伸缩、翻折等变换1.3 教学活动引入正弦型函数的概念,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正弦型函数讲解正弦型函数的标准形式,让学生理解各个参数的含义引导学生通过作图观察正弦型函数的周期性、奇偶性和对称性讲解相位变换,让学生了解如何通过变换得到不同的正弦型函数图像1.4 作业与练习练习1:根据给定的参数,画出正弦型函数的图像练习2:判断给定的正弦型函数的奇偶性和对称性练习3:通过相位变换,将一个正弦型函数变换为另一个正弦型函数第二章:正弦型函数的图像2.1 教学目标学会绘制正弦型函数的图像掌握正弦型函数图像的局部特征理解正弦型函数图像的物理意义2.2 教学内容正弦型函数图像的基本特点:波形、峰值、零点、相位局部特征:波峰、波谷、拐点物理意义:正弦型函数在工程、物理等领域的应用2.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作图掌握正弦型函数图像的基本特点讲解波峰、波谷、拐点的形成原因,让学生理解正弦型函数的局部特征结合实际问题,让学生了解正弦型函数图像的物理意义2.4 作业与练习练习4:绘制给定参数的正弦型函数图像练习5:找出正弦型函数图像的波峰、波谷、拐点练习6:分析实际问题中正弦型函数图像的物理意义第三章:正弦型函数的性质3.1 教学目标理解正弦型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对称性学会利用正弦型函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3.2 教学内容单调性:了解正弦型函数的单调递增、单调递减区间奇偶性:f(-x) = ±f(x)周期性:T = 2π/B对称性:关于y轴对称或原点对称3.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正弦型函数图像理解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对称性讲解如何利用正弦型函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3.4 作业与练习练习7:判断给定的正弦型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对称性练习8:利用正弦型函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第四章:正弦型函数的应用4.1 教学目标学会利用正弦型函数解决工程、物理等领域的实际问题了解正弦型函数在其他领域的应用4.2 教学内容工程领域:信号处理、电路设计等物理领域:振动、波动、电磁场等其他领域:数据通信、地球科学等4.3 教学活动结合实际问题,讲解正弦型函数在工程、物理等领域的应用引导学生了解正弦型函数在其他领域的应用4.4 作业与练习练习9:利用正弦型函数解决给定的工程、物理问题练习10:了解正弦型函数在其他领域的应用第五章:正弦型函数的导数与积分5.1 教学目标掌握正弦型函数的导数和积分公式学会运用导数和积分解决相关问题5.2 教学内容正弦型函数的导数:y' = A B cos(Bx + C)正弦型函数的积分:∫sin(Bx + C) dx = -A B/B cos(Bx + C) + D 应用:求解最大值、最小值、曲线长度、曲线下的面积等5.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运用导数求解正弦型函数的极值、拐点等讲解如何利用积分求解曲线长度、曲线下的面积等5.4 作业与练习练习11:求解给定正弦型函数的导数和积分练习12:运用导数和积分解决实际问题第六章:正弦型函数的复合函数6.1 教学目标理解正弦型函数与其他类型函数的复合关系学会分析复合函数的图像和性质6.2 教学内容复合函数的定义:y = f(g(x))正弦型函数与其他函数的复合:y = A sin(Bf(x) + C) + D分析复合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周期性、奇偶性、对称性等6.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理解复合函数的概念,观察复合函数的图像讲解如何分析复合函数的性质6.4 作业与练习练习13:分析给定复合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练习14:将一个正弦型函数与其他函数进行复合,观察图像和性质的变化第七章:正弦型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7.1 教学目标学会运用正弦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了解正弦型函数在工程、物理等领域的应用7.2 教学内容工程领域:信号处理、电路设计等物理领域:振动、波动、电磁场等其他领域:数据通信、地球科学等7.3 教学活动结合实际问题,讲解正弦型函数在工程、物理等领域的应用引导学生了解正弦型函数在其他领域的应用7.4 作业与练习练习15:利用正弦型函数解决给定的工程、物理问题练习16:了解正弦型函数在其他领域的应用第八章:正弦型函数的综合应用8.1 教学目标掌握正弦型函数的基本概念、图像、性质及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8.2 教学内容综合运用正弦型函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分析正弦型函数在各个领域的应用8.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将正弦型函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分析正弦型函数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案例8.4 作业与练习练习17:综合运用正弦型函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练习18:分析正弦型函数在各个领域的应用第九章:正弦型函数的拓展与研究9.1 教学目标了解正弦型函数的拓展知识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9.2 教学内容正弦型函数的变形式:y = A sin(Bx + C) + D正弦型函数的推广:y = A sin(Bx + C) cos(Dx) 等研究正弦型函数的新性质、新应用9.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了解正弦型函数的变形式和推广鼓励学生研究正弦型函数的新性质、新应用9.4 作业与练习练习19:研究正弦型函数的拓展知识练习20:探索正弦型函数的新性质、新应用10.1 教学目标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10.2 教学内容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提出改进意见10.3 教学活动-重点和难点解析1. 正弦型函数的定义与基本性质难点解析:正弦型函数的相位变换的理解和应用。
正弦型函数教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关于正弦型函数y=Asin(ψx+φ)的图象变换。
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生将通过探索、观察参数A、ω、φ对函数图象的影响,掌握三角函数图象各种变换的实质和内在规律,并能用图象变换画出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
此外,本节课还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索问题的能力,数形结合的思想,以及提高合作研究的意识。
教学重点在于考察参数ω、φ、A对函数图象的影响,理解由y=sinx的图象到y=Asin(ωx+φ)的图象变化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于对y=Asin(ωx+φ)的图象的影响规律的发现与概括。
因此,在教学中,应抓住“对图象的影响”的教学,使学生学会观察图象,经历研究方法,理解图象变化的实质。
学生在高一第二学段,已经有初步的了解关于高中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和研究问题的方法,并逐步适应高中的研究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
他们喜欢小组探究研究,喜欢独立思考,探究未知内容,研究欲望迫切。
在本节课中,学生需要理解并掌握三个参数对函数图象的影响,还要研究三个参数对函数图象的综合影响,且方法不唯一,知识密度较大,理解掌握起来难度较大。
三角函数是一种基本初等函数,也是中学数学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程主要涉及三角函数图像和性质的探究,是函数图像研究的重要范例,同时也是提高学生识图、画图、数形结合等能力的一次锻炼。
在学生已经掌握振幅变换、相位变换和周期变换的基础上,通过作图、观察、分析和归纳等方法,形成规律,得出从函数图像到正弦型函数y=Asin(ωx+φ)图像的变换规律。
观察函数图像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比,探求有关性质以及图像的变换方法。
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将直观问题抽象化,揭示本质,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利用计算机操作相关的课件,直观展示图像的变化,细致观察图像变化的数量,使学生学会观察。
这样可以使学生容易在研究过程中把握图像变化的内在联系,进而理解本质的规律。
正弦函数的性质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正弦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2.能够根据正弦函数的性质绘制图象。
3.能够应用正弦函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正弦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教学难点:
根据正弦函数的性质绘制图象。
教学准备:
教材、教具、白板、黑板、彩色粉笔。
教学过程:
Step 1:引入
引导学生回顾三角函数的概念和定义,包括正弦函数的定义。
Step 2:讲解正弦函数的性质
1. 周期性:正弦函数的周期是2π。
2. 奇偶性:正弦函数是奇函数。
3. 对称性:正弦函数在y轴上是对称的。
4. 范围:正弦函数的值域是[-1, 1]。
Step 3:绘制正弦函数的图象
1. 在黑板上绘制一个坐标系。
2. 让学生根据正弦函数的定义和性质,在坐标系上绘制一条正弦曲线。
Step 4:练习
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应用正弦函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Step 5:总结
总结正弦函数的定义和性质,以及如何绘制正弦函数的图象。
Step 6:作业
布置作业:完成教材上相关练习题。
教学延伸:
教师可以邀请学生利用计算机或计算器绘制正弦函数的图象,并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图象的特点。
高中数学正弦函数讲课教案主题:正弦函数教学目标:1. 理解正弦函数的定义和基本性质;2. 掌握正弦函数图像的特点及其相关参数的意义;3. 能够应用正弦函数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1. 正弦函数的定义和基本性质;2. 正弦函数的图像特点;3. 正弦函数的参数意义。
教学难点:1. 正弦函数的周期、振幅、相位角的关系;2. 如何应用正弦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课件、黑板、彩色粉笔;2. 教材相关内容复印件;3. 各种正弦函数图像的实物或图片。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引入正弦函数的概念,让学生简单了解正弦函数的定义和图像特点,并提出学习正弦函数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Step 2:讲解正弦函数的定义和基本性质(15分钟)教师通过教材内容和实例讲解正弦函数的定义、周期、振幅、相位角等基本性质,让学生掌握正弦函数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Step 3:讲解正弦函数的图像特点(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参数对正弦函数图像的影响,讲解正弦函数的图像特点和变化规律,让学生了解正弦函数图像的基本形态及其相关参数的意义。
Step 4:练习与讨论(15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通过计算、分析和讨论,掌握正弦函数的相关概念和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Step 5:应用与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正弦函数解决实际问题,如声波、光波等领域的应用,并拓展正弦函数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激发学生对正弦函数的兴趣和探索欲。
Step 6:总结与展望(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和重点,提醒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并展望下节课的内容和要点。
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正弦函数的理解和掌握还有待加强,需要更多的实例训练和应用题练习,以及拓展更多相关知识,增强学生对正弦函数的认识深度和广度。
在后续的教学中,我将注重巩固学生对正弦函数的基本概念,加强实战训练和应用题练习,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用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能力。
正弦教师教案成功搞第一章:正弦函数的定义与性质1.1 教学目标了解正弦函数的定义掌握正弦函数的性质能够应用正弦函数解决实际问题1.2 教学内容正弦函数的定义:正弦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正弦函数的周期性:周期、角频率、初相位正弦函数的奇偶性:奇函数与偶函数的定义与性质正弦函数的单调性:单调递增与单调递减区间1.3 教学活动引入正弦函数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正弦函数的定义演示正弦函数的图像,让学生观察并总结其性质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应用正弦函数解决问题1.4 教学评价判断正弦函数的定义是否准确判断正弦函数的性质是否理解应用正弦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二章:正弦函数的图像与性质2.1 教学目标掌握正弦函数的图像特点理解正弦函数的性质能够分析正弦函数的图像与性质2.2 教学内容正弦函数的图像:水平轴对称、周期性、波浪形正弦函数的性质:振幅、周期、初相位、角频率正弦函数的单调性:单调递增与单调递减区间2.3 教学活动演示正弦函数的图像,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其特点分析正弦函数的性质,让学生理解并能够应用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分析正弦函数的图像与性质2.4 教学评价判断正弦函数的图像特点是否理解判断正弦函数的性质是否掌握分析正弦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的能力第三章:正弦函数的应用3.1 教学目标掌握正弦函数的应用方法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正弦函数问题能够应用正弦函数进行计算与分析3.2 教学内容正弦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角度计算、物体振动、电路分析正弦函数的计算方法:三角函数值的计算、三角恒等式正弦函数的分析方法:图像分析、性质分析3.3 教学活动引入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应用正弦函数解决问题演示正弦函数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并能够应用分析正弦函数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应用正弦函数进行分析3.4 教学评价判断正弦函数的应用方法是否掌握判断正弦函数的计算与分析能力是否具备解决实际问题中正弦函数问题的能力第四章:正弦函数的角频率与初相位4.1 教学目标理解正弦函数的角频率与初相位的概念掌握正弦函数的角频率与初相位的变化规律能够应用角频率与初相位解决实际问题4.2 教学内容角频率的定义与性质:角频率的计算、角频率的变化规律初相位的定义与性质:初相位的计算、初相位的变化规律正弦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水平轴对称、周期性、波浪形4.3 教学活动引入角频率与初相位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演示角频率与初相位的变化规律,让学生观察并总结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应用角频率与初相位解决问题4.4 教学评价判断角频率与初相位的概念是否理解判断角频率与初相位的变化规律是否掌握应用角频率与初相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五章:正弦函数的振幅与周期5.1 教学目标理解正弦函数的振幅与周期的概念掌握正弦函数的振幅与周期的变化规律能够应用振幅与周期解决实际问题5.2 教学内容振幅的定义与性质:振幅的计算、振幅的变化规律周期的定义与性质:周期的计算、周期的变化规律正弦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水平轴对称、波浪形、周期性5.3 教学活动引入振幅与周期的第六章:正弦函数的振幅与周期的应用6.1 教学目标掌握振幅与周期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振幅与周期问题能够应用振幅与周期进行计算与分析6.2 教学内容振幅与周期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物理振动、波动现象、音乐节奏振幅与周期的计算方法:振幅的计算、周期的计算振幅与周期的分析方法:图像分析、性质分析6.3 教学活动引入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应用振幅与周期解决问题演示振幅与周期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并能够应用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振幅与周期,引导学生应用振幅与周期进行分析6.4 教学评价判断振幅与周期的应用方法是否掌握判断振幅与周期的计算与分析能力是否具备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振幅与周期问题的能力第七章:正弦函数的相位与相位差7.1 教学目标理解正弦函数的相位与相位差的概念掌握正弦函数的相位与相位差的变化规律能够应用相位与相位差解决实际问题7.2 教学内容相位的定义与性质:相位的计算、相位的变化规律相位差的定义与性质:相位差的计算、相位差的变化规律正弦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水平轴对称、波浪形、相位差7.3 教学活动引入相位与相位差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演示相位与相位差的变化规律,让学生观察并总结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应用相位与相位差解决问题7.4 教学评价判断相位与相位差的概念是否理解判断相位与相位差的变化规律是否掌握应用相位与相位差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八章:正弦函数的相位与相位差的應用8.1 教学目标掌握相位与相位差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中的相位与相位差问题能够应用相位与相位差进行计算与分析8.2 教学内容相位与相位差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波动现象、电子信号、光学成像相位与相位差的计算方法:相位的计算、相位差的计算相位与相位差的分析方法:图像分析、性质分析8.3 教学活动引入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应用相位与相位差解决问题演示相位与相位差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并能够应用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相位与相位差,引导学生应用相位与相位差进行分析8.4 教学评价判断相位与相位差的运用方法是否掌握判断相位与相位差的计算与分析能力是否具备解决实际问题中的相位与相位差问题的能力第九章:正弦函数的综合应用9.1 教学目标掌握正弦函数在不同领域的应用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正弦函数综合问题能够应用正弦函数进行综合计算与分析9.2 教学内容正弦函数在物理学中的应用:振动、波动、电磁场正弦函数在工程学中的应用:信号处理、电路设计、控制理论正弦函数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音乐理论、天文学、地球物理学9.3 教学活动引入不同领域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应用正弦函数解决综合问题演示正弦函数在不同领域的应用,让学生了解并能够应用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正弦函数综合问题,引导学生应用正弦函数进行综合分析9.4 教学评价判断正弦函数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是否掌握判断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正弦函数综合问题的能力是否具备应用正弦函数进行综合计算与分析的能力第十章:正弦函数的教学总结与拓展10.1 教学目标总结正弦函数的学习重点与难点掌握正弦函数的基本概念与运用方法能够对正弦函数进行拓展学习与研究10.2 教学内容正弦函数的学习重点与难点:概念理解、性质重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正弦函数的定义、性质、图像以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高中数学正弦函数概念教案
主题:正弦函数的概念
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正弦函数的定义和性质,能够应用正弦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正弦函数的定义、图像特征、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正弦函数的周期性和振幅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 讲解正弦函数的概念,介绍正弦函数的定义:在一个固定角度上,正弦值是对这个角度
的一个函数。
2. 引导学生观察正弦函数的图像,并找出其中的特征。
二、探究
1. 让学生通过手动计算或使用计算器绘制正弦函数的图像,体会正弦函数的周期性和振幅。
2. 让学生观察不同系数对正弦函数图像的影响,并总结规律。
三、总结
1. 总结正弦函数的周期性和振幅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正弦函数图像的特点。
2. 讨论正弦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声音波的传播、建筑物的设计等。
四、练习
1.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实际正弦函数的运用,强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收集学生的练习答案,进行讲评,巩固学生对正弦函数的理解。
五、总结
1.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回顾正弦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提问,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
六、作业
完成课堂练习题,对正弦函数的概念和性质进行复习。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正弦函数的概念和性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运用正弦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需要继续巩固学生对正弦函数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思维能力。
正弦函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⑴经历当直角三角形的锐角固定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都固定(即正弦值不变)这一事实。
⑵:能根据正弦概念正确进行计算2学情分析本班学生整体学习水平不错,同学们对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本章锐角三角函数作为一个新的学习内容,主要涉及到直角三角形中边角之间的关系.锐角三角函数又是高中阶段学习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基础,也是整个三角学的基础.因此,本章内容也是初中阶段数学学习的重点内容之一.3重点难点理解正弦(sinA)概念,知道当直角三角形的锐角固定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是固定值这一事实.4教学过程第一学时引入比萨斜塔 1350 年落成时就已倾斜,至今,这座斜塔仍巍然屹立.那么这个斜塔到底偏离多少呢?这个问题涉及到锐角三角函数的知识,通过本章的学习,我们就能轻松的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学习正弦.板书课题:锐角三角函数------正弦问题1问题1:为了绿化荒山,某地打算从位于山脚下的机井房沿着山坡铺设水管,在山坡上修建一座扬水站,对坡面的绿地进行喷灌.现测得斜坡与水平面所成角的度数是 30°,为使出水口的高度为 35 m,需要准备多长的水管?请同学们轻声读题并归纳.思考1:如果使出水口的高度为50m,那么需要准备多长的水管?如果使出水口的高度为a m,那么需要准备多长的水管?思考2:我们从中想到了什么?板书: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的对边/斜边=1/2学生独立活动如图,请同学们任意画一个 Rt△ABC,使∠C=90°,∠A=45°,计算∠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抽查学生作业情况并展示2板书:在直角三角形中,45°角的对边/斜边=2教师点拨,引出问题从上面这几个问题的结论中可知,在一个Rt △ABC 中,∠C=90°,当∠A=30°时,∠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都等于1/2,是一个固定值;当∠A=45°时,∠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为 22 ,也是一个固定值.这就引发我们产生这样一个疑问:当∠A 取其他一定度数的锐角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是否也是一个固定值呢?探究:任意画 Rt △ABC 和 Rt △A′B′C′,使得∠C =∠C '=90°.∠A=∠A '=a ,那么 BC/AB 与B′C′/A′B′有什么关系.你能解释一下吗?请和同桌讨论一下.老师抽生回答讨论情况并予以补充.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在直角三角形中,当锐角 A 的度数一定时,不管三角形的大小如何,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是一个固定值.板书:在 Rt △ABC 中,∠C=90°,我们把锐角 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正弦,记作 sin A ,即SinA=∠A 的对边/斜边=a/c(∠A 的对边记作a ,∠B 的对边记作b ,∠C 的对边记作c)强调:角A 的正弦SinA 随着角A 的变化而变化例题讲解例:如图,在 Rt △ABC 中,∠C =90°,求 sin A 和 sin B 的值.抽生回答解答过程,教师黑板书写过程.评论(0) 活动6【练习】课堂练习1 如下二幅图,在 Rt △ABC 中,∠C =90°,求 sin A 和 sin B 的值考考你:如图一中CD 垂直AB,你还能算出Sin ∠BCD 吗?2 判断下列结论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a,在 Rt △ABC 中,锐角 A 的对边和斜边同时扩大 100 倍,sin A 的值也扩大 100 倍; b,如图所示,三角形ABC 的顶点是正方形网格的格点,则SinB=AC/AB=222=2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1. 教科书第 64 页练习.2.课外探究:在直角三角形中,锐角 A 的邻边与斜边的比是否也是一个固定值。
正弦型函数(一)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正弦型函数的性质.
能力目标:(1)通过三角计算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与计算工具使用技能.
(2)通过应用举例与数学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利用正弦型函数的性质,求三角函数的周期和最值.
【教学难点】利用正弦型函数的性质,求三角函数的周期和最值.
【教学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正弦型函数性质的理解与应用,教材主要研究正弦型函数的周期性
和最大值(最小值).讲解这部分内容时,一定要注意“变量替换”的运用,要讲清利用“变
量替换”的手段进行化归的思想,以利于通过各个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得学生切实掌握这个
重要的数学思维方法.例1介绍了求正弦型函数的最值及相应的角的取值的方法.解题过程
中设新变量z的目的是突出、强化“变量替换”,熟练之后,可以省略设新变量的过程,将
π
x+看做一个整体,直接写出取得最大(小)值时的角.
2
6
【教学备品】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课题15.3 正弦型函数
一、正弦型函数的概念
教材分析
《正弦型函数的概念》是学生在学习了三角函数线及诱导公式后,为学习函数图像的周期、相位变换提供了依据;在正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加深对三角函数的认识,为刻画物理学中简谐振动和电工学中交流电的电压、电流变化提供数学模型,它是三角函数知识从理论到生活实践中的连接桥梁。
学情分析
1、知识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函数线及诱导公式,以及正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对具体形象的实例比较感兴趣,具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2、能力方面:职业学校学生普遍学习缺乏自觉,学习主动性不强,但是爱动手,对于通过自己的探索得出的结论格外感兴趣。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正弦型函数图像及其表达式的特征,
2、理解正弦型函数的概念,
3、会根据正弦型函数的图像或表达式求参数A,ω,ϕ的值。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动手实践,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学生学会将复杂问题进行分解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主动探索,感受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合作
交流的意识,体会数学的理性和严谨;
2、让学生感受“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重难点1、教学重点:
正弦型函数的概念,根据已知条件求参数A,ω,ϕ和最大最小值。
2、教学难点:
实际问题中的正弦型函数的理解。
教法与学法一、教法分析
教法上主要体现启发、探究、分组讨论等形式,同时利用学案导学优化课堂教学。
1、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与创造性,加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程度。
2、通过采用设疑的形式启发、引导学生参与
二、学法分析
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通过教师的引领,学生在已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资源1、江苏省职业学校文化课教材《数学》第四册
2、教师编写的学案
3、多媒体课件(PPT),几何画板
教学
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编写本节课学案,从而优化课堂教学;
2、布置学生复习正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
环节
教学过程设计意图
温故引新忆一忆:
1.正弦函数sin
y x
的图像
2.定义域_______,
值域_______,
周期________,
奇偶性_______,
单调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生活动:学生课前复习正弦函数知识后自主
完成。
通过对正弦
函数相关知识的
复习,引导学生找
到前后知识的联
系点,为正弦型函
数的探究做知识
准备。
创设情境想一想:
如图,摩天轮的半径为50 m,点O距地面的高
度为60 m,摩天轮做匀速转动,每3 min转一圈,
摩天轮上点P的起始位置在最低点处.
(1)试确定在时刻t(min)时点P距离地面的高
度,写出P点的纵坐标Y与时间t之间的函数关系
式;
(2)在摩天轮转动的一圈内,有多长时间点P距离
地面超过85 m?
师生活动:老师设置悬念,引出本节课课题,
引导学生积极探索。
生活中的现
实问题既能让学
生明白数学起源
于生活的道理,又
能激发学生利用
数学方法解决生
活问题的兴趣和
动力
探一探:
探究新知
观察比较几何画板做出的函数图象,回答问题:
1.四个图像的共同点是什么?
2.图2、3、4分别与图1比较,有什么变化?
师生活动: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
论,各组派代表发阐述本组取得的结果。
新知的探究
在老师的引导下
由学生通过小组
合作交流完成。
探究新知理一理:
当函数sin
y A x
=的系数A取不同值时,函数的
振幅发生变化,其最大值为A,最小值为-A
当函数sin
y x
ω
=的自变量x的系数ω取不同值
时,函数的周期发生变化
当函数()
sin
y xϕ
=+的自变量x增加常数ϕ时,
函数图像向左平移ϕ;当函数()
sin
y xϕ
=-的自变
量x减少常数ϕ时,函数图像向右平移ϕ
概念:一般地,形如R
x
x
A
y∈
+
=),
sin(ϕ
ω的函
数(A>0,ϕ
ω
ω,
,
,0A
>都是常数)叫做正弦型函数,
其图象叫做正弦型曲线
A:振幅
ω:角速度
ϕ:初相位
:
ϕ
ω+
x相位
2
T
π
ω
=:周期
老师在学生
小组讨论探究的
基础上,进行总结
性表述,将探究的
思想方法进行提
炼。
应用举例用一用:
例1、已知正弦型函数)
3
5
sin(
2
π
+
=x
y,求该正弦
函数的振幅、角速度、初相位、周期、最大值和最
小值。
变一变:
例2、已知正弦交流电电压2202sin314
4
u t
π
⎛⎫
=+
⎪
⎝⎭
求交流电压的振幅、角速度、初相位、周期、最大
值和最小值。
师生活动:本过程由老师进行讲解和板演,并
规范书写格式。
按学生思维
的方式,由易到难
组织应用,逐层剖
析,利于学生全面
掌握。
类题演练练一练:(学生板演)
求下列函数的振幅、角速度、初相位、周期、最大
值和最小值
(1)3sin4
6
y x
π
⎛⎫
=+
⎪
⎝⎭
(2)
11
sin
235
y x
π
⎛⎫
=-
⎪
⎝⎭
对照例题设
计练习作为巩固
性训练,给学生一
块“用武之地”,
让每一位同学体
验学习数学的乐
趣,成功的喜悦,
找到自信,增强学
习数学的愿望与
信心.
应用举例用一用:
例3 当x分别为何值时,正弦函数)
3
5
sin(
2
π
+
=x
y
取得最大值和最小值?
进一步引领
学生观察、思考、
分析,,同时提高
学生分析、解决问
题的能力。
类题演练练一练:(学生板演)
当x分别为何值时,正弦函数
1
5sin
3
y x
=取得最大
值和最小值?
对照例题设
计练习作为巩固
性训练,给学生一
块“用武之地”,
让每一位同学体
验学习数学的乐
趣,成功的喜悦,
找到自信,增强学
习数学的愿望与
信心.
拓展提高求一求:
已知函数f(x)=Asin(ωx+φ)(x∈R,A>0,ω>0,
|φ|<π2)的图象(部分)如图所示,求f(x)的解析
式。
本环节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利用“数形结合”的思
想解题。
在学生对所
学知识已经初步
领会的基础上,通
过本环节进一步
检验学生对所学
知识的理解。
活学活用试一试:
如图,摩天轮的半径为50 m,点O距地面的高
度为60 m,摩天轮做匀速转动,每3 min转一圈,
摩天轮上点P的起始位置在最低点处.
(1)试确定在时刻t(min)时点P距离地面的高
度;
(2)在摩天轮转动的一圈内,有多长时间点P距离
地面超过85 m?
本节课由生
活情景引入课题,
学生带着悬念和
好奇展开了本节
课的学习,最后利
用学习到的新知
识解决了生活中
得实际问题,进一
步让学生体验成
功的喜悦;同时也
初步了解了利用
数学问题解决实
际应用的基本流
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