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九上语文 28、《马说》作业(教师版)
- 格式:docx
- 大小:24.86 KB
- 文档页数:5
2016 秋语文版语文九上第28 课《马说》 word 练习题及答案马说练习题一、基础知识1、本文作者 ________,字 ________,_____代 _________家。
其散文尤其有名,有________________的美名。
后代称其为 ___________。
为________________之一。
就是唐朝 _______________的领袖。
2、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并解说。
3、解说以下句子中加黑的词语:⑴骈死于槽枥之间()⑵不以千里称也() ⑶一食或尽粟一石()⑷食不饱() ⑸且欲与常马等不行得()⑹策之不以其道()⑺鸣之而不可以通其意()⑻执策而临之()⑼只辱于奴隶人之手()4、用原文语句回答以下问题。
⑴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就是:⑵千里马被埋没的直。
接原因就是:。
⑶千里马有怎样可悲的遭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点明全文要旨的句子就是:。
⑸人们常用文中两句话归纳自己怀于不遇,这两句话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揭露千里马被沉没的原由,表达了才能之士的悲忿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⑺文中韩愈说明庸者“不知马”的详细表现的句子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⑻有一个名人曾说过:“世上不就是缺乏美 ,而就是缺乏发现。
”由此 ,我们联想到本文中的一句话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⑼文中哪句话包括了一个反题,指了然千里马对伯乐的依靠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⑴一个人忽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用一个与马相关的成语来比喻 :_____________。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课文全解(语文版)九年级上册课文全解(语文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目录第一单元1、白杨礼赞(茅盾)2、囚绿记(陆蠡)3、*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邓颖超)4、*草莓(伊瓦什凯维奇)口语交际——青春畅谈写作——倾叶心声综合性学习——献给教师节的一份特殊礼物第二单元5、孔乙己(鲁迅)6、一厘米(毕淑敏)7、*差半车麦秸(姚雪垠)8、*清兵卫与葫芦(志贺直哉)口语交际——中学生看电视利弊谈写作——续写《清兵卫与葫芦》第三单元9、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鲁迅)10、吴汉何尝杀妻(邓拓)11、*大小猫洞(金克木) 12、*世上没有傻问题(卡尔?萨根)口语交际——开一次辩论会写作——一一事一议第四单元13、致蒋经国先生信(廖承志)14、*给儿子的一封信(刘亚洲)15、、*给女儿的信(苏霍姆林斯基)16、给巴特勒的信(雨果)口语交际——谈困惑,解烦恼写作——给教科书编者或课文作者写一封信第五单元17、茶馆(节选)(老舍) 18、陈毅市长(选场)(沙叶新)19、*开国大典(节选)(张天民)口语交际——漫谈电视剧写作——戏剧片段综合性学习——举办中外戏剧知识竞赛第六单元20、秋水《庄子》21、*愚公移山《列子》22、*扁鹊见蔡桓公《韩非子》23、捕蛇者说(柳宗元)24、诗词五首使至塞上(王维)泊秦淮(杜牧)无题(李商隐)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口语交际——从“愚公移山”谈起写作——月光下的遐想综合性学习——主题探究学习:神话第七单元25、《论语》十则26、鱼我所欲也《孟子》27、*订鬼(王充)28、*马说(韩愈)29、诗词五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滁州西涧(韦应物)约客(赵师秀)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李清照)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口语交际——谈谈名人效应写作——写一篇学习小结附录一:修辞知识附录二:应用文示例1.白杨礼赞【知识储备】1.字词积累视野:视力所及的范围。
马说一.阅读课文选段,回答下列问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乙】支公①好鹤,住剡东②岇山③。
有人遗其双鹤,少时翅长欲飞。
支意惜之,乃铩④其翮⑤。
鹤轩翥⑥不复能飞,乃反顾翅垂头,视之如有懊丧意。
林曰:“既有凌霄之姿⑦,何肯为人作耳目近玩?”养令翮成,置使飞去。
(选自《世说新语》)【注释】①支公:支遁,字道林,也成“支公”“林公”。
东晋人,年二十五而出家为僧。
他既是名僧,又是名士。
②剡东:剡县之东。
③岇山,山名,在今绍兴东二百里。
④铩,摧残,伤残。
⑤翮(hé):禽鸟类羽毛中的硬管,这里用来指翅膀。
⑥轩翥(zhù):高飞,飞举。
⑦姿,通“资”,资质的意思。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5分)(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2)策.之不以其道策:(3)支公好.鹤好:(4)有人遗.其双鹤遗: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2)养令翮成,置使飞去。
3.【甲】文中食马者之所以会发出“天下无马”的感叹,最根本的原因“”;【乙】文中支公之所以发出了“何肯为人作耳目近玩”的感叹,则是因为其看到了鹤被弄伤翅膀后“,”的表现。
(用原文回答)4.结合甲乙两文,说说选拔人才和任用人才方面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二、.阅读课文选段,回答下列问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初中语文试卷鼎尚图文整理制作28马说韩愈[学海导航]“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是人才实现自身价值所企盼的理想境界。
但在很多时候,特别是古代封建社会,很多人才常哀叹生不逢时。
人才受压制,不能施展自己的报负,甚至被扼杀,是一种经常性的社会悲剧。
另一方面,人才如何施展自己的抱负,才能用在什么地方、为谁所用也是一个不能不重视的大问题。
韩愈的两篇短文论述了上述两个问题,他的见解和主张值得我们深思。
当今社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清朝的龚自珍就发出了对人才的渴望,唐朝的韩愈通过“说”马,把人才比作“千里马”,把统治阶级比作“食马者”,集中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对统治者有眼不识英雄和摧残人才的现象进行了猛烈的抨击。
[精彩视点]一、韩愈——唐宋八大家之首。
韩愈,中国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字退之。
河南河阳(今孟县)人,祖籍昌黎,世称韩昌黎。
因官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
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韩愈思想渊源于儒家,但也有一些离经叛道的言论。
他以儒家正统自居,反对佛教的清净寂灭、神权迷信,但又相信天命鬼神。
文学主张与创作在诗文创作上,强调文以载道,文道合一,以道为主;重视作家的道德修养,后人对韩愈评颇高,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杜牧把韩文与杜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
韩柳倡导的古文运动,开辟了唐代古文的发展道路。
二、别开生面的托物寓意的写法。
关心培养人才,提挈使用人才,是韩愈平生致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文章借有关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愚妄浅薄的统治者比作“食马者”,将人才比作“千里马”,集中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对统治者有眼不识英雄和摧残人才的现象进行了猛烈的抨击。
尤其是韩愈的构思不是把伯乐和千里马作简单的比拟,而是把文章作为整体的规定场景去托喻事理,这种手法,别开生面。
《马说》中,“千里马”指有才能的人,即人才;“伯乐”指识别、理解并能运用人才的当政者;“奴隶人”指压制、摧残和扼杀人才的当政者。
中考总复习之古诗文默写(九年级上册)(学生版)班别:姓名:1.,归雁入胡天。
(王维《使至塞上》)2.李商隐的《无题》中曲折丰富的表达两个有情人之间生死不渝的爱情是的句子:,。
3.苏轼与弟弟天各一方,中秋时节,难以团圆。
于是他在《水调歌头》中,借一轮圆月表达了作为兄长的一份美好祝愿。
这两句是,。
4.,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5.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表明诗人内迫切还乡并计划回家路线的句子是,。
6.相见时难别亦然,。
(李商隐《无题》)7.古往今来,许多志士仁人把孟子的名言“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当作人生的座右铭,把杜甫的诗句“,一览众山小”作为理想的追求,把文天祥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视为千古绝唱。
8.,夜泊秦淮近酒家。
(杜牧《泊秦淮》)9.韩愈的《马说》写伯乐对千里马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怀才不遇的人常慨叹的两句话是,。
110.,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11.《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生动地表现诗人以释往日积郁,在突然到来的喜讯面前情感的巨大变化的句子是,。
12.《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表现诗人扇动想象的翅膀,迅捷如飞,回到了自己的故乡的句子是,。
13.《使至塞上》中描写边塞情势的句子是:,。
14.剑外忽传收蓟北,。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15.思念之情.亘古不变,千百年来为人们所传唱。
苏东坡把酒临风.缓歌徐吟,唱出了对亲人的思念,也唱出了对天下人的祝福:“,。
”(《水调歌头》16.却看妻子愁何在,。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17.我欲乘风归去,,高处不胜寒。
,何似在人间。
(苏轼《水调歌头》)18.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始吾弗信。
(庄子《秋水》)19.晏殊的《浣溪沙》中,对仗工整,情致缠绵的名句是 ,。
20.故虽有名马,,,不以千里称也。
(《马说》)21.子曰:“ ,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十则)222.策之不以其道,,。
(韩愈《马说》)23.唐代诗人王维的《使至塞上》一诗中以传神的笔墨,刻画奇特壮美的沙漠景色的诗句是,。
人教版初中语文要求背诵的课文课内篇目
七年级上
1、《童趣》
2、《论语》
3、《春》
4、《古代诗歌四首》
5、《散文两篇---金色花
荷叶母亲》6、《世说新语》两则 7、《郭沫若诗两首》
七年级下
8、《假如生活欺骗了你》9、《木兰诗》10、《口技》11、《短文两篇---夸父逐日
共工怒触不周山》
八年级上
12、《桃花源记》13、《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14、《核舟记》2-4段 15、《大道之行也》16、《杜甫诗三首》17、《三峡》18、《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19、《湖心亭看雪》20、《诗四首》
八年级下
21、《雷电颂》前六段 22、《与朱元思书》23、《五柳先生传》24、《马说》25、《送东阳马生序》26、《诗词曲五首》27、《小石潭记》28、《岳阳楼记》29、《醉翁亭记》3 0、《诗五首》
九年级上
31、《沁园春雪》32、《出师表》33、《词五首》
九年级下
34、《诗两首土地乡愁》35、《我用残损的手掌》36、《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37、《孟子二章》38、《鱼我所欲也》39、《曹刿论战》40、《邹忌讽齐王纳谏》41、《诗经》两首。
九年级上第28课基础知识检测题班级: 姓名: 学号: 得分:一.给下列加波浪线的词语注音.28分(每小题2分)祗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才美不外见食之不能尽其材其真无马邪策之14二.解释下列句中加波浪线的词语.16分(每词2分)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2.骈死于槽枥之间: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4.策之不以其道:5.食之不能尽其材:6.鸣之能通其意:7.才美不外见:8.食马者:三.根据课文内容默写填空:24分(每空2分)1、《马说》的作者(),唐朝(),字(),河南人。
他与()(人名)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力反六朝以来的()文风,提倡散体,其散文在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加以()和发展,旧时被列为“”之首。
2、“说”是古代的一种()体裁,用以()的观点,写法十分(),但讲究(),跟现在的()大致相近。
四、翻译下列句子。
18分(每题6分)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2.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五、写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6分(每空1分)食马者:()通()尽其材:()通()蹄申膝折:()通()六、问答题。
8分1、《马说》一文中,“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各比喻什么人?参考答案九年级上第28课基础知识检测题班级: 姓名: 学号: 得分:二.给下列加波浪线的词语注音.28分(每小题2分)祗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才美不外见食之不能尽其材其真无马邪策之14二.解释下列句中加波浪线的词语.16分(每词2分)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受奴隶主使役、地位低贱的人。
2.骈死于槽枥之间:马厩。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等同,一样4.策之不以其道:挥动马鞍驱使;规律,方法5.食之不能尽其材:才华,才能6.鸣之能通其意:意思7.才美不外见:表现在外面8.食马者:通饲,喂三.根据课文内容默写填空:24分(每空2分)1、《马说》的作者(韩愈),唐朝(文学家),字(退之),河南人。
初中语文试卷
灿若寒星整理制作
28、《马说》
1、给加点字注音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zhǐ)骈死于槽枥之间(pián cáo lì)
才美不外见(xiàn)一食或尽粟一石(sù)
2、《马说》的作者是唐代文学家韩愈,与柳宗元、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马说》选自《韩愈文选》中的《杂说》,是一篇寓言性质的杂文。
文章借伯乐相马的故事提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见解。
讽刺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不重人才、摧残人才的愚昧和昏庸,表达作者痛感“伯乐不常有”和怀才不遇的强烈愤慨。
3、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
A.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B.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C.才美不外见
D. 食之不能尽其材
4、“食”字的读音和意义相同的是①和③;②和④。
①一食或尽粟一石。
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③食不饱,力不足。
④食之不能尽其材。
5、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D)
A.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B.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C.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D.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6、与“出淤泥而不染”中“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A.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B.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C. 执策而临之
D.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7、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C)
A. 安求其能千里也虽有千里之能
B. 不以千里称也策之不以其道
C. 故虽有名马虽有千里之能
D. 策之不以其道执策而临之
8、“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C )
A. 马之千里者虽有千里之能
B. 呼尔而与之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C. 执策而临之策之不以其道
D. 食之不能尽其材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9、与“其恕乎”中“其”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B )
A. 安求其能千里也
B.其真不知马也
C. 食之不能尽其材
D. 其真无马邪
10、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 D )
A.“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寓指能发现和赏识人才的人。
B. 贯穿全文的中心句是“其真不知马也”。
C. 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思想感情。
D.作者认为世界上缺乏的是人才和发现人才的人。
11、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造成千里马“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的间接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B.本文第一段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作者强调伯乐的重要性。
C.文章以“马”为喻,抒发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不识别人才、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行为的愤慨之情。
D.“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两句,前一句表示反问语气,后一句表示推测语气,揭示了问题的实质。
12、翻译下列句子。
a.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译文:日行千里的马,有时一顿能吃一旦谷子。
b.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译文:尚且想和普通的马一样都不能,又怎么能让它日行千里呢?
c.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译文:鞭打它不按照驾驭千里马的方法,喂养它不能喂饱它而使它的才能充分施展出来,马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d.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
译文:握着鞭子面对着千里马说:“天下没有好马!”
e.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译文:所以,即使有好马,只能屈辱于低贱人的手中,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不用“千里马”称呼它。
f.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译文:唉,难道真的没有好马吗?这是不识好马呀。
13、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表达作者怀才不遇、有志难酬的愤懑之情,以及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批判。
14、本文揭示当时一种怎样的社会现象?表达作者怎样的政治主张?
参考:揭示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社会现象。
表达作者希望统治者善于发现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充分展现自己的才能和作用。
15、原文填空。
1)写千里马遭遇的句子是: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2)揭示全文中心(点明主旨)的句子是:其真不知马也。
3)《马说》的中心论点(主旨句)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4)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5)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6)说明千里马和伯乐之间的关系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7)起领起全文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8)文章最能表现统治者平庸浅薄、愚妄无知的句子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9)有一位哲人说过:“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马说》中的一句话: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10)表明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感叹的句子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1)表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12)表明千里马“不以千里称也”必然性的句子: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13)用排比句式表达作者对“食马者”强烈愤慨之情的句子是:策之不以其道,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16、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参考:①中心论点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②运用了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
17、本文在写作上主要有什么特点?
参考:托物寓意。
18、“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在本文中有什么深刻含义?
参考:①千里马比喻人才;②伯乐比喻善于识别人才的封建统治者;③食马者比喻埋没人才,摧残人才愚妄无知的封建统治者。
19、第三段中“策之不以其道,食之而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参考:①排比;②增强语势,刻画食马者愚妄无知的形象,表达作者对“食马者”辛辣的讽刺和批判、不满。
20、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一句的理解?
参考:写出了伯乐对千里马的决定作用,也写出了千里马对伯乐的依赖关系。
如果没有伯乐,我们也要自己储备知识能量,寻找机会,创造机会,为社会做贡献。
21、你认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应具备什么素质,才可能成为“千里马”?
参考: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要有乐观向上的态度,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也要拥有坚强的意志还要勇于表现自己。
22、对对联
1)上联:怀才不遇思伯乐下联:仕途失意作马说
2)上联:无才难做千里马下联:有志可成万里驹
23、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
示例一:我要毛遂自荐,主动展示自己的才能。
示例二:我要努力完美自己,做得更好。
示例三:要做到心态平和,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