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初中化学《第六章 溶解现象》单元测试题(B)及详细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74.50 KB
- 文档页数:6
第6单元《溶解现象》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足量水中,充分搅拌,能得到无色溶液的是()A.氯化铁B.氢氧化镁C.汽油D.硝酸铵2.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根据溶液具有均一性的特点来推理,蔗糖溶液应该是A.无色透明B.上层溶液与下层溶液一样甜C.混合物D.水分、温度不变时,蔗糖与水不分离3.溶液的配制,最常用的溶剂是A.矿泉水 B.芝麻油 C.酒精 D.蒸馏水4.下面是某同学的“错题集”中部分内容,其中无需加以改正的是 ( )A.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一定会发生燃烧B.二氧化碳灭火只利用其化学性质C.洗洁精除去油污属于溶解现象D.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5.如图是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NaCl的溶解度大于KNO3的溶解度B.t1℃时,100g KNO3的饱和溶液中含有20g KNO3C.当KNO3溶液中含有少量NaCl时,可通过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D.t2℃时,NaCl饱和溶液与饱和KN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6.20℃时,将一定量的氯化钠饱和溶液蒸发掉10g水后,析出3.6g晶体。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蒸发掉10g水后的氯化钠溶液浓度变大B.析出晶体后的氯化钠溶液为不饱和溶液C.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D.该氯化钠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36%7.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B .降温时饱和溶液可能无晶体析出C .温度升高,某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少D .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大8.硝酸钾固体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钾溶液50g 。
做法错误的是( ) A .称量:用电子天平称量硝酸钾5g B .量取:用量筒量取蒸馏水45mL C .溶解:将硝酸钾倒入烧杯中溶解 D .转移:将配好的溶液转移至广口瓶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洗涤剂去油污属于乳化现象 B .自来水经过明矾沉降可得到蒸馏水 C .硝酸铵固体溶于水会出现放热现象 D .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会出现吸热现象10.如图所示,向小试管中分别加入一定量的某物质后,右侧U 形管中的液面未发生明显变化,该物质是( )A .氢氧化钠固体B .冰块C .硝酸铵晶体D .蔗糖晶体11.下图为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沪教版初中化学《第六章 溶解现象》单元测试题(B )及答案 班级 学号 姓名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Cl -35.5 S -32 Fe -56 Zn -65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C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D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2.脑黄金在医药、食品等行业中应用前景非常广阔,脑黄金的化学式为C 25H 51COOH 。
下列对脑黄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质中含有80个原子B 、该物质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C 、该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D 、该物质中碳、氢、氧元素质量比为13︰26︰13.走进新装修的房屋常有一股异味,利用有关分子的性质解释该现象,最合理的是( )A 、分子在不断运动B 、分子的质量很小C 、分子间有间隙D 、分子的体积很小4.化学方程式aCH 4+bO 2cCO 2+dH 2O 中化学计算数b 是( )A 、1B 、2C 、3D 、45.镍氢电池是近年开发出来的可充电电池,它可以取代产生镉污染的镉镍电池,镍氢电池的总反应式 为:2NiO(OH) +H 2 2Ni(OH)2。
则Ni(OH)2中Ni 元素的化合价为 ( )A 、+4B 、+3C 、+2D 、+16.下列家庭用水习惯中,你认为既科学又经济的是: ( )A 、洗澡擦香皂时不关上喷头B 、洗菜、淘米、洗衣的水用来浇花、拖地、冲厕所C 、洗碗筷时不间段地冲洗D 、洗手、洗脸、刷牙不随时关龙头7.调查统计表明,火灾伤亡事故很多是由于缺乏自救常识造成的,缺氧窒息是致人死亡的首要原因。
下列自救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 A 、遇到意外的情况,可用掌握的知识进行有效处理,同时拨打电话求救放电充电B、室内起火,不要急于打开所有门窗C、在山林中遇到火灾时,向顺风方向奔跑,脱离火灾区D、所处烟雾较浓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厨房洗涤剂具有溶解油污的作用B、食盐溶于水制成的冰袋可用于给高烧病人降温C、冰投入水中,冰是溶质,水是溶剂D、冬季向公路上的积雪撒盐,可使冰雪快速融化9.下列做法能够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是()A、自行车脏了用清水洗不及时擦干B、切完瓜果蔬菜的菜刀搁着待下次用前再洗C、搪瓷铁盘表面搪瓷脱落后用水冲洗D、在铁栏杆上涂刷油漆10.洪涝地区的灾民用下列几个步骤将河水转化为可饮用水,以下处理过程顺序合理的是()①化学沉降(用明矾)②消毒杀菌(用漂白粉)③自然沉降④加热煮熟A.③②①④B.③①②④C.③①④②D.①③④②11.现有20ºC时的硝酸钾钾饱和溶液200克,下列操作能改变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是A、温度不变加入10克硝酸钾B、温度不变加10克水()C、温度不变蒸发掉10克水D、将此饱和溶液升温12.下列有关溶液(固体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某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小B、任何物质的饱和溶液,当温度降低时,一定会析出溶质C、在一定温度下,同一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D、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小13.用浓盐酸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实验时必不可少的一组仪器是()A、量筒、烧杯、漏斗、玻璃棒B、托盘天平、玻璃棒、药匙、烧杯C、托盘天平、玻璃棒、量筒、烧杯D、量筒、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14.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升高温度可使甲的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C、使乙物质从它的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中析出,一般采用冷却的方法D、3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1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能用洗涤剂洗去试管壁上的植物油,是因为植物油溶于洗涤剂B、硝酸铵溶于水时溶液温度会降低,是因为溶解过程是一个吸热过程C、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浓度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D、用水可以鉴别汽油和酒精16.用60%的酒精溶液A与25%的酒精溶液B配成45%的酒精溶液,则A、B溶液的质量比A、1∶2B、2∶1C、4∶3D、3∶1()17.欲使80g 10%的食盐溶液变成20%,可采用的方法是()A、将溶剂蒸发掉36gB、将溶剂蒸发掉40gC、加入80g 10%的食盐溶液D、加入8g食盐18.某物质(仅含有一种溶质)的溶液在t℃时,恒温蒸发掉10g水,析出了2g晶体,再恒温蒸发掉10g水,又析出了3g晶体,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溶液在t℃时一定是不饱和溶液B、原溶液一定是稀溶液C、最后剩余的溶液一定比原溶液稀D、最后剩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原溶液的要小二、填空题1.根据下列要求用化学符号....表示:①4个碳酸根离子;②3个甲烷分子;③氧化铁中铁的化合价为+3价;④石灰石的主要成份;⑤人体中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⑥水银;⑦铁置于过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
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6章《溶解现象》测试试题(含答案)第6章《溶解现象》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物质溶于水后,溶液温度显著降低的是()A.氯化钠B.氢氧化钠C.硝酸铵D.浓硫酸2.下列洗涤方法利用了乳化原理的是()A.用酒精清洗试管中的碘 B.用水淸洗杯子上的蔗糖C.用汽油清洗衣服上的油污 D.用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3.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升高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C溶液变为饱和B.当A中含有少量B时,可以通过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C.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B>AD.将t2℃时A、B、C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t1℃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B>A4.溶液是一种重要的混合物,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物质的溶解过程通常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B.溶液中的溶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匀分散在溶剂中保持静止不动,所以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C.只要水分不蒸发,外界条件不改变,溶质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D.通过蒸发水或加蔗糖都能使某温度下接近饱和的蔗糖溶液达到饱和5.溶液在生活中有重要用途,研究人员利用短时间浸入氨水溶液的简单手段,成功使GIGS类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转换率翻倍。
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B.溶液中都只含一种溶质和一种溶剂C.相同压强下,温度越高,水中溶解的氧气越少D.同一温度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1/ 116.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下,乙易溶于水B.10℃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各100g,其溶质质量都是20gC.将等质量的甲乙固体,分别配成30℃的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甲>乙D.20℃时,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升温的方法7.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甲、乙两名同学分别从室温的一瓶硝酸钾不饱和溶液中各取出100g和80g,他们将各自所取的溶液恒温蒸发掉20g水后,经测定乙同学所剩余溶液刚好成为室温时的饱和溶液。
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6章《溶解现象》单元测试题(解析版)第6章《溶解现象》单元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0℃时,甲溶液中溶质质量一定小于乙溶液B.20℃时,可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乙溶液C.20℃时,100 g水中加入20 g甲得到不饱和溶液D.50℃时,甲的饱和溶液质量分数大于乙的饱和溶液质量分数2.70℃时的m g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在恒温下蒸发水分至有较多的晶体析出,然后冷却至30℃并保持温度不变.能正确表示此过程中溶质质量分数(x%)与时间(t)的关系的示意图是()3.现在实验室只有37%的浓盐酸,要配制148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稀盐酸,需蒸馏水的质量为()A.20g B.25g C.140.6g D.128g4.下列对如图所示A、B、C三种物质溶解度曲线的分析,其中不正确的是()A.50℃时,A物质的溶解度最大B.升温可使C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C.20℃时,B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D.50℃时,把90gA物质放入100g水中能得到190g溶液1 / 155.化学科学的发展离不开定量研究,下列有关定量实验的误差分析中,不正确的是()A.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红磷质量的多少不影响实验结果B.粗盐提纯实验中,若过滤过程中液体外溅会导致测得的氯化钠纯度偏低C.红磷燃烧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红磷质量的多少不影响实验结果D.配制10%的氯化钠溶液时,若烧杯内有水会导致所配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6.下列有关溶液性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溶液不一定是无色透明的B.煮沸的咸汤比煮沸的水温度高,这是因为稀溶液的凝固点比水低C.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后,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小D.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小7.一定温度下,向图I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如图Ⅱ所示,所得溶液与原溶液相比,下列判断一定正确的是()A.所得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B.溶质的溶解度变大C.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增加 D.溶质的质量一点变大8.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20℃,100 g水中能溶解36 gNaCl,所以20℃时NaCl的溶解度是36 gB.将NaCl饱和溶液蒸发一定量水后,冷却到原温度,此时溶液的质量分数不变C.氢氧化钙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后一定有晶体析出D.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都是稀溶液9.厨房中的下列物质与水充分混合后,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花生油 B.白糖 C.纯碱 D.食盐10.下列调味品加入足量水后充分搅拌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蔗糖 B.食盐 C.高锰酸钾 D.面粉11.下列条件下的氯化氢气体的溶液即为盐酸,其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A.20℃的饱和溶液 B.20℃的不饱和溶液C.80℃的饱和溶液 D.80℃的不饱和溶液12.小明同学在复习阶段在笔记本上对化学知识进行了归纳整理:①用pH试纸测得某地下水的pH为5.2②粗盐提纯时需把蒸发皿中的水蒸干才能停止加热③用汽油洗去衣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6章《溶解现象》单元测试题(解析版)3 / 15服上的油污是利用汽油的乳化功能④点燃可燃性的气体前要先检验气体的纯度⑤用过滤的方法除去硬水中的所有杂质,得到纯净水⑥双氧水制取氧气时,导管口开始有气泡冒出时就立即收集⑦图书,档案,精密仪器等物失火,可用CO 2灭火器 ⑧无色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无现象,说明溶液呈中性.上述说法正确的是( )A .①③⑥B .②④⑧C .②⑤⑦D .④⑦二、填空题13.海水是种宝贵资源。
第六章溶解现象单元练习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注意:请把所有答案填涂或书写到答题卡上!请不要错位、越界答题!在本试题上答题无效。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Ca-40 Cl-35.5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3分,计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1.下列常见的医用溶液中,溶剂不是..水的是()A.葡萄糖注射液 B.生理盐水 C.消毒酒精 D.碘酒2.下列有关溶液的认识中,错误的是()A.析出晶体后的溶液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B.在溶液里进行的化学反应,通常是比较快的C.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D.食物里的营养成分经消化变成溶液,容易被人体吸收3.洗涤在生活、生产中不可缺少。
下列洗涤方法中利用了乳化原理的是()A.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 B.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C.用酒精洗去试管中的碘 D.用稀盐酸洗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4.下列有关溶液(固体溶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某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小B.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仅与温度有关C.任何物质的饱和溶液,当温度降低时一定会析出溶质D.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小5.小琪同学往右图所示的烧杯中加入一种固体物质,搅拌后,发现温度升高,石蜡熔化、塑料片掉了下来。
该同学加入的物质可能是()A.蔗糖B.硝酸铵C.氧化钠D.氢氧化钠6.对于多数固体溶质的不饱和溶液,要使之成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①降低温度;②升高温度;③加同种溶质;④加溶剂;⑤恒温蒸发溶剂。
A. ①③⑤B. ②③④C. ①②③D. ②③⑤7.25℃时50克水中最多可溶10克A ,30℃时50克水中最多可溶15克B ,则A 、B 溶解度相比较为 ( )A .无法比较B .A 大于BC .A 小于BD .A 等于B8.下列情况下,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肯定保持不变的是 ( )A .饱和溶液恒温蒸发B .饱和溶液中加溶剂C .饱和溶液升温D .饱和溶液降温 9.如图6-4是a 、b 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 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在t ℃时,a 、b 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B .将一定质量的a 饱和溶液从20℃升温到30℃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C .当a 中混有少量b 时,可以用降温结晶法提纯aD .a 的溶解度大于b 的溶解度10.如图是 A 、B 、C 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t 1℃时,取50gA 的饱和溶液,将温度升高到t 2℃,此时溶 液中A 的质量分数变大(假设升温时溶剂没有损失)B .t 1℃,将A 、B 、C 各a g 放入100g 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均相等C .t 3℃时,取相同质量的A 、B 、C 三种饱和溶液降温到t 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A ,没有晶体析出并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是CD .从A 与少量C 的混合物中提纯A ,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第Ⅱ卷 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本题包含9题,共70分)11.(6分)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请把操作方法的序号填写在相应的空格内:A 、加适量水溶解、冷却、过滤B 、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b图6-4C、加适量盐酸、蒸发结晶D、加适量水、过滤、蒸发结晶E、加适量稀盐酸、过滤F、加适量水溶解、蒸发结晶、趁热过滤①碳酸钙中混有少量硝酸钾__________;②氯化钠中混有少量碳酸钠_________;③白糖中混有少量砂粒__________;④氯化钠中混有少量的硝酸钾___________;⑤硝酸钾中混有少量的氯化钠_________;⑥铜粉中混有铁粉___________。
第6章《溶解现象》单元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物质少量分散到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蔗糖 B.硫酸铜 C.浓硫酸 D.大豆油2.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①溶液一定是溶质和水组成的②冰放到水中,冰是溶质,水是溶剂③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是液体或气体④溶液可以有颜色,也可以是无色的液体.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3.下列是小强同学设计的“家庭小实验”方案,其中可行的是()A.用空塑料瓶、小卵石、石英沙、活性炭、膨松棉等制作简易净水器B.将铅笔芯粉末放入锁芯,使锁开启更灵活C.向洗净的碎鸡蛋壳中加入食盐水制二氧化碳D.用植物油、面粉和水配制溶液4.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60℃时,50克水中加入50克甲得到不饱和溶液的溶质与溶液质量比为4:9 B.60℃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到40℃时,乙析出晶体最多C.40℃时,丙和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D.4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为:乙>甲>丙5.用氯化钠固体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必须使用的一组仪器是()A.天平、烧杯、漏斗、蒸发皿、玻璃棒B.天平、烧杯、量筒、玻璃棒、药匙C.天平、烧杯、量筒、铁架台、药匙D.天平、集气瓶、漏斗、蒸发皿、玻璃棒6.按下列装置进行实验,不能达到相应目的是()A.检测该装置的气密性B.配制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钙溶液C.除去一氧化碳中混有的二氧化碳D.收集氢气7.能证明20℃时某一硝酸钾溶液已达到饱和的方法是()A.在20℃时,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水,溶液变稀B.取少量溶液降温至10℃有固体析出C.在20℃时,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D.取少量溶液加热至50℃无固体析出8.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A B.B C.C D.D9.向一定量的锌粉中滴加稀盐酸至过量,下图表示反应过程中某种物质的质量m随加入盐酸质量的变化关系,则m不可能表示()A.溶液总质量 B.消耗锌粉的质量C.生成ZnCl2的质量 D.生成H2的质量10.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某物质并充分搅拌,溶液温度明显降低,这种物质可能是()A.NaCl B.CaO C.NH4NO3 D.NaOH11.几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
第6单元《溶解现象》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将深色的衣服和浅色的衣服浸泡在一起,会使浅色衣服染上深颜色,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深色燃料中的A.分子是在不断运动B.原子本身发生了改变C.分子间的空隙变大D.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2.厨房中的下列物质放入水中搅拌,能得到溶液的是 ( )A.花生油 B.白糖 C.面粉 D.冰块3.下图所示的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① 等质量的木炭分别在足量的空气中和氧气中燃烧B.② 铜片在空气中加热C.③ 加热一定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D.④ 20℃时,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氯化钾溶液中加入氯化钾固体4.有关溶液(溶质为固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一定温度下,对于同一溶质的溶液而言,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B.只要温度不变,某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也不变C.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D.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大5.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
以下推理正确的是()A.金属能导电,导电的一定是金属B.离子是带电的粒子,所以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C.洗涤剂除油污是利用了乳化作用,则汽油除油污也利用了乳化作用D.溶液具有均一性、稳定性,但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6.硫酸镁在工农业以及医疗上有广泛应用,其溶解度如下表所示。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30℃时,39.3g硫酸镁和60.7g水可配制成质量分数为39.3%的硫酸镁溶液B.70℃时的硫酸镁饱和溶液升温至90℃,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C.50℃时,可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49%的硫酸镁饱和溶液D.90℃时的硫酸镁饱和溶液降温至50℃,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下降7.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
说法错误的是( )A.T1℃时,甲、乙各30g分别加入100g水中,均形成饱和溶液B.T2℃时,将甲、乙的饱和溶液均降温到T1℃,得到的溶液仍饱和C.T2℃时,取等质量的甲、乙分别制成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甲>乙D.若甲中混有少量的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8.下列四个选项符合如图关系的是()A.甲:只能是金属 B.乙:氯化钠溶液、蔗糖溶液C.丙:冰、海波 D.丁:石蜡、金9.实验室配制50 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
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6章《溶解现象》单元测试题(解析版)第6章《溶解现象》单元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加入足量水,能形成溶液的是( )A.草莓酱 B.蔗糖 C.牛奶 D.食用油2.要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将10g氯化钠固体直接放在天平的托盘上称量B.用于溶解氯化钠的烧杯内壁有大量水滴C.为加快固体溶解,用玻璃棒边搅拌边碾压氯化钠晶体D.将配好的溶液倒入细口瓶中,盖紧瓶塞,并贴上标签3.下列洗涤方法利用了乳化原理的是( )A.用水洗去盘子上的水果渣 B.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C.用洗涤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D.用酒精洗去试管中的碘固体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B.含同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C.组成物质的元素从游离态转化为化合态,一定是发生了化学变化D.化合物中,金属元素一定显正价,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5.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随温度升高,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均增大B.t2 ℃时,把50 g a放入50 g水中,可得到100 g a的饱和溶液C.t1 ℃时,a、c的溶解度相等,则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相等D.将t2 ℃时等质量的a、b饱和溶液降温到t1 ℃,析出晶体的质量a大于b 6.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下列的一些做法科学合理的是( )A.厨房中铁锅洗干净后,为了防锈最常用的做法是在其表面涂油B.汽油除油污是利用了汽油具有乳化作用C.厨房里油锅着火,向锅里注水1 / 17D.日常生活中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7.某温度下,向一定量饱和石灰水中加入适量生石灰,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原来温度,则溶液的质量(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8.如图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B.在t2℃时,b物质的溶解度比a物质的溶解度大C.在t1℃时,a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b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D.在t2℃时,将20ga物质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的是a物质的不饱和溶液9.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第6单元《溶解现象》测试题一、单选题1.生活中的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面粉B.汽油C.高锰酸钾D.牛奶2.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4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从甲溶液中提取甲C.20(时,甲、乙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D.将40(时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仍然是饱和溶液3.硝酸钾固体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钾溶液50g。
做法错误的是()A.称量:用电子天平称量硝酸钾5g B.量取:用量筒量取蒸馏水45mL C.溶解:将硝酸钾倒入烧杯中溶解D.转移:将配好的溶液转移至广口瓶4.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中的溶质都是固体B.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混合物C.稀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浓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D.从一杯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钾溶液中倒出一半,余下的溶液质量分数为5% 5.实验室提纯粗盐的部分操作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A.粗盐称量B.粗盐溶解C.浊液过滤D.蒸发结晶6.稀释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g/ mL)的浓硫酸配制500 mL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密度为1.14g/ mL),稀释时需用的水的体积约为A.436.8 mL B.453.7mL C.456.0 mL D.458.3mL 7.下列对实验意外事故的处理错误的是()A.稀释浓硫酸时误将水注入浓硫酸中,应继续注入B.实验药液溅入眼睛,立即用水冲洗,切不可用手揉搓C.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立即用湿布或沙土扑灭D.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8.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100g稀盐酸中,溶质是()A.10g B.1g C.2g D.0.4g9.盐场晒盐后得到的卤水中含有MgCl2、KCl和MgSO4等物质,它们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MgSO4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B.t2(时,200gMgCl2的饱和溶液中含有100gMgCl2C.t1(时,等质量的KCl和MgSO4的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一定相等D.将t1(时KCl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溶液由饱和变为不饱和10.下列实验方案设计合理的是()A.A B.B C.C D.D11.20℃时,甲、乙烧杯内依次放入饱和的氯化钠溶液100g、200g,若各蒸发5g水,再恢复到20℃后,两杯中析出氯化钠晶体质量为()A.甲>乙B.甲<乙C.甲=乙D.不一定12.图甲所示为t1℃时相同质量的A、B两种物质分别溶解在100g的水中,再将两种溶液分别升温至t2℃、t3℃时溶液的变化情况;图乙所示为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第6章《溶解现象》单元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取少量以下调味品各放入水中,不可能得到溶液的是( )A.食盐 B.蔗糖 C.白醋 D.芝麻油2.下列关于海水晒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结晶池中氯化钠质量分数大于海水中氯化钠质量分数B.由于水分蒸发,蒸发池中氯化钠质量分数逐渐增大到一定数值C.母液是NaCl的饱和溶液,也是所含杂质MgCl2、CaCl2的饱和溶液D.气温高、湿度低、风力大、雨量少、阳光充足有利于海水“晒盐”3.很多化学反应都在溶液中进行的主要原因是( )A.反应速率快B.易于操作 C.不需加热D.设备简单4.将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后能形成溶液的是( )A.蔗糖 B.面粉 C.泥土 D.汽油5.将厨房中的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料酒 B.食醋 C.花生 D.鸡精6.水在化学实验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下图实验中水的作用解释错误的是( )A、实验Ⅰ中水只作溶剂B、实验Ⅱ中水的作用是主要防止集气瓶炸裂C、实验Ⅲ中的水作反应物D、实验Ⅳ中的水作用是为了提供热量7.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甲>乙>丙B.在t2℃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C.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都会转化为不饱和溶液D.当乙的饱和溶液中混有少量丙时,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析出丙8.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B.将5g某物质完全溶解于95 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是5%C.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D.将一定质量某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一定减小9.4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N a C l溶液变为10%,下列方法正确的是( )A.加入8g N a C l固体 B.加入80g水C.倒掉40g溶液 D.加入40g5%的N a C l溶液10.向一定质量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硝酸钾溶液中同时加入4g硝酸钾和16g水所得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 )A. 20% B. 15% C. 10% D.无法计算11.向一定量的锌粉中滴加稀盐酸至过量,下图表示反应过程中某种物质的质量m随加入盐酸质量的变化关系,则m不可能表示()A.溶液总质量 B.消耗锌粉的质量C.生成ZnCl2的质量 D.生成H2的质量12.如下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不相等B.1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均为15%C.2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10℃,甲析出多D.20℃时,将30克乙物质放入100g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小于130克13.鉴别下列各组物质,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氢氧化钠和硝酸铵:加水后测温度 B.聚乙烯薄膜和聚氯乙烯薄膜:用手摸C.棉线和羊毛线:灼烧后闻气味 D.黄铜片和纯铜片:相互刻划比较硬度14.如图表示X、Y、Z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Y中含有少量X,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YB.t2℃时饱和的X、Y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C.t1℃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Y>X >ZD.t3℃时,等质量的X、Y分别配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Y>X15.右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将a、b、c三种物质t1℃时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a>b>cB.t2℃时30g物质a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形成80g溶液C.t1℃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有溶质质量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是b>a=c D.若a中混有少量c,可以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a二、填空题16.我国盛产食盐,盐场生产的粗盐属于 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其主要成分的化学名称是________,此成分属于________(填“单质”或“化合物”)17.实验室用如图方法制取氢氧化铜固体。
沪教版初中化学《第六章 溶解现象》单元测试题(B )及答案 班级 学号 姓名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Cl -35.5 S -32 Fe -56 Zn -65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C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D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2.脑黄金在医药、食品等行业中应用前景非常广阔,脑黄金的化学式为C 25H 51COOH 。
下列对脑黄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质中含有80个原子B 、该物质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C 、该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D 、该物质中碳、氢、氧元素质量比为13︰26︰13.走进新装修的房屋常有一股异味,利用有关分子的性质解释该现象,最合理的是( )A 、分子在不断运动B 、分子的质量很小C 、分子间有间隙D 、分子的体积很小4.化学方程式aCH 4+bO 2cCO 2+dH 2O 中化学计算数b 是( )A 、1B 、2C 、3D 、45.镍氢电池是近年开发出来的可充电电池,它可以取代产生镉污染的镉镍电池,镍氢电池的总反应式 为:2NiO(OH) +H 2 2Ni(OH)2。
则Ni(OH)2中Ni 元素的化合价为 ( )A 、+4B 、+3C 、+2D 、+16.下列家庭用水习惯中,你认为既科学又经济的是: ( )A 、洗澡擦香皂时不关上喷头B 、洗菜、淘米、洗衣的水用来浇花、拖地、冲厕所C 、洗碗筷时不间段地冲洗D 、洗手、洗脸、刷牙不随时关龙头7.调查统计表明,火灾伤亡事故很多是由于缺乏自救常识造成的,缺氧窒息是致人死亡的首要原因。
下列自救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 A 、遇到意外的情况,可用掌握的知识进行有效处理,同时拨打电话求救放电充电B、室内起火,不要急于打开所有门窗C、在山林中遇到火灾时,向顺风方向奔跑,脱离火灾区D、所处烟雾较浓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厨房洗涤剂具有溶解油污的作用B、食盐溶于水制成的冰袋可用于给高烧病人降温C、冰投入水中,冰是溶质,水是溶剂D、冬季向公路上的积雪撒盐,可使冰雪快速融化9.下列做法能够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是()A、自行车脏了用清水洗不及时擦干B、切完瓜果蔬菜的菜刀搁着待下次用前再洗C、搪瓷铁盘表面搪瓷脱落后用水冲洗D、在铁栏杆上涂刷油漆10.洪涝地区的灾民用下列几个步骤将河水转化为可饮用水,以下处理过程顺序合理的是()①化学沉降(用明矾)②消毒杀菌(用漂白粉)③自然沉降④加热煮熟A.③②①④B.③①②④C.③①④②D.①③④②11.现有20ºC时的硝酸钾钾饱和溶液200克,下列操作能改变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是A、温度不变加入10克硝酸钾B、温度不变加10克水()C、温度不变蒸发掉10克水D、将此饱和溶液升温12.下列有关溶液(固体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某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小B、任何物质的饱和溶液,当温度降低时,一定会析出溶质C、在一定温度下,同一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D、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小13.用浓盐酸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实验时必不可少的一组仪器是()A、量筒、烧杯、漏斗、玻璃棒B、托盘天平、玻璃棒、药匙、烧杯C、托盘天平、玻璃棒、量筒、烧杯D、量筒、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14.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升高温度可使甲的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C、使乙物质从它的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中析出,一般采用冷却的方法D、3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1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能用洗涤剂洗去试管壁上的植物油,是因为植物油溶于洗涤剂B、硝酸铵溶于水时溶液温度会降低,是因为溶解过程是一个吸热过程C、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浓度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D、用水可以鉴别汽油和酒精16.用60%的酒精溶液A与25%的酒精溶液B配成45%的酒精溶液,则A、B溶液的质量比A、1∶2B、2∶1C、4∶3D、3∶1()17.欲使80g 10%的食盐溶液变成20%,可采用的方法是()A、将溶剂蒸发掉36gB、将溶剂蒸发掉40gC、加入80g 10%的食盐溶液D、加入8g食盐18.某物质(仅含有一种溶质)的溶液在t℃时,恒温蒸发掉10g水,析出了2g晶体,再恒温蒸发掉10g水,又析出了3g晶体,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溶液在t℃时一定是不饱和溶液B、原溶液一定是稀溶液C、最后剩余的溶液一定比原溶液稀D、最后剩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原溶液的要小二、填空题1.根据下列要求用化学符号....表示:①4个碳酸根离子;②3个甲烷分子;③氧化铁中铁的化合价为+3价;④石灰石的主要成份;⑤人体中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⑥水银;⑦铁置于过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
2.夏天用来清凉散热、醒脑提神的清凉油,主要成分为薄荷脑(化学式C10H20O)。
该物质由种元素组成,薄荷脑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m(C)∶m(H)∶m(O)= 。
3.物质之间既相互联系,又存在规律,这是我们学好化学应该掌握的一种基本方法。
请你仿照下表中的示例。
找出O2,CH4、CO2、NH3、C2H4(乙烯)五种气体之间的存在的另外两个规律,并排列出顺序,将答案填在下表中的空格内。
4.右图为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请根据图中内容回答下列问题:⑴随着温度的升高,a物质的溶解度的变化趋势是。
⑵曲线a和b的交叉点M表示的含义是⑶37℃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g,80℃时40g a物质溶于50g水中所形成的溶液是溶液(选填“饱和”或“不饱和”)5.从下列方法中选择适宜的方法,分离下列各组混合物(用序号填空)。
A.蒸发结晶法B.浓缩降温结晶法C.溶解、过滤法(1)从海水中提取食盐:。
(2)从实验室制O2的剩余物中分离出MnO2:。
(3)从含少量NaCl的KNO3溶液中分离出KNO3:。
6.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汽水饮料大多数是碳酸饮料,其中溶有二氧化碳气体。
打开汽水瓶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
这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有关。
喝了汽水后,常常会打嗝。
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还与有关。
7.汽车、电动车一般使用铅酸蓄电池。
某铅酸蓄电池用的酸溶液是质量分数为28%的稀硫酸,若用1 L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 g/cm3)配制该稀硫酸时,需要蒸馏水(密度为l g/cm3)的体积为,配得的稀硫酸的质量为kg。
(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三、简答题1.小华用热水配制了大半烧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让一个较大的塑料块浮在液面上,然后小华让溶液冷却至室温(已知溶液的温度约为60℃,室温为20℃)。
请你说出小华会看到的两个现象,并用学过的理化知识解释。
四、计算题1.有一种未知浓度的稀硫酸600g,向其中加入足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反应中共收集到氢气1.2g,求:(1)有多少克锌粉参加反应?(2)该硫酸溶液的质量分数是多少?(3)所得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2.已知NH4NO3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43(1)上述所得溶液是否饱和?(要求写出判断依据)(2)若上述溶液不饱和,用哪些方法可使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参考答案《第六章溶解现象》单元自测(B)一、选择题1.D2.B3.A4.B5.C6.B7.C8.D9.D 10.B 11.B 12.C 13.D 14.D15.D16.C 17.B 18.A二、填空题1.略2. 3 ,30∶5∶43.相对分子质量由小到大CH4、NH3、C2H4、O2、CO2每个分子中含有的原子个数由少到多O2、CO2、NH3、CH4、C2H44.⑴增大⑵60℃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都为52g ⑶30 ,不饱和5.(1)A (2)C (3)B6.压强温度7. 4.6L ,6.4kg三、简答题1.小华会看到有KNO3晶体析出。
因为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低,KNO3的溶解度越小,所以随着温度降低,会有KNO3晶体析出。
小华还会看到塑料块浸入溶液中的体积增大。
因为冷却后有KNO3晶体析出,故冷却后烧杯内溶液密度减小,塑料块会逐渐的下沉,塑料块浸入溶液中的体积会增大。
四、计算题1.⑴39g ⑵9.8% ⑶15.1%2.(1)不饱和溶液。
(2)可用下面三种方法使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①加入溶质。
需加入NH4NO3的质量为: 25 g②蒸发溶剂。
需蒸发溶剂: 13.16 g③降低温度。
降温到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