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_语义_语用在外语教学中的结合运用
- 格式:pdf
- 大小:124.59 KB
- 文档页数:3
英语教学法的主要流派本文作者(谷金枝),请您在阅读本文时尊重作者版权。
目前,在英语教学法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学法主要有语法翻译法、听说法、视听法、认知法、交际法和任务型教学法。
本文通过介绍几种主要的英语教学法的发展过程及其利弊,从而提出了如何运用某教学法才能产生更好教学效果的结论。
一、翻译法(Translation Method)语法翻译法是为培养阅读能力服务的教学法,其教学过程是先分析语法,然后把外语译成母语,主张两种语言机械对比和逐词逐句直译,在教学实践中把翻译当成教学目的,又当成教学手段。
其优点:在平时的教学中,有很多复杂的结构和抽象的概念用母语解释起来较为容易且直观,学生也易于接受,这样既能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规则和词汇,应用语法规则做翻译练习,也帮助教师节省时间,用于其他更为有意义的教学。
其缺点:学生只是机械地通过强化训练记忆语法规则和词汇,忽视听说能力的培养,长此以往,学生无法在交际场合将其正确、流利地运用。
他们学到的只是哑巴英语,只会读写不会听说,其结果只会是高分低能。
二、直接法(Direct Method)直接法是主张采用口语材料作为教学内容,强调模仿,主张用教儿童学习母语的方法,“通过说话学说话”的方法来学习外语,教学过程是一句话一句话地听、模仿并反复练习,直到养成语言习惯。
其优点: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学,模仿力强,老师利用直观的教具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让具体和抽象有利结合。
如我们教学水果的英语单词时,可以利用卡片或者挂图教学,这样既可以调动课堂气氛,又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其缺点:教学方法过于简单化,不利于学生理解抽象复杂的概念,还有学习内容单一,词汇量少,没有拓展性。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三、听说法(Audiolingualism, Audiolingual Method)听说法是以句型为纲,以句型操练为中心,着重培养听说能力的外语教学法,又叫句型教学法或口语法。
第一章测试1.对外汉语教学法的理论支柱有A:语言学原理B: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原理C:心理学原理D:跨文化交际知识E:中国文化要素答案:ABCE2.斯金纳的“鸽子”代表着以下什么理论的提出A:S-R理论B:S-R-S理论C:S-(AT)-R理论D:“i+1”理论答案:B3.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功能法教学流派以交际功能为纲,强调语言的社会性B:巴普洛夫提出了“教育适应自然”的观点C:语言学原理中机械语言学家认为各种语言都拥有同样的语法D:汉语学习强调语言,文化可以后来补充,并不是学习语言的必备因素答案:B4.面对外国留学生,以下做法不正确的有A:教授泰国学生的时候我们可以采取一样的教学方法B:分班把“亚洲脸”的同学分在一起是不合适的C:汉语有自己的特点,教授外国学生时应该从外国学习者的观点出发,而不是中国人的心理特点出发D:语音教学时可以利用吹蜡烛吹纸片的方法帮他们感受送气不送气的区别答案:A5.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东亚学生在学习语音时呈现相同的趋势B:汉字对于留学生来说就是画画,只要教他们“画”汉字就可以了C:汉字问题对韩国学生来说也是大问题,同样需要严肃对待D:对中国少数民族同胞,我们也需要像对待外国学生一样进行教学答案:C第二章测试1.课堂教学的四个基本要素是:A:教材编写、教学环节、教学步骤、教学行为B:教学单位、教学环节、教学步骤、教学反馈C:教材编写、教学环节、教学步骤、教学反馈D:教学单位、教学环节、教学步骤、教学行为答案:D2.测量与评估教学结果的目的是:A:划分学生的语言能力水平B:发现教学问题并进行补救C:其余答案均不正确D:为评定教师的优秀等级提供参考答案:B3.精讲多练的教学原则主要指:A:学生的练习形式多B:学生的练习时间多C:教师的讲授语言要简单扼要、通俗易懂D: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内容要少而精答案:ABCD4.影响教学正常进行的活动不属于教学行为的范畴。
A:对B:错答案:A5.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因素,比如日本、越南、韩国、朝鲜等国家,适合采用“读写领先,听说跟上”的方法进行教学。
英语语法教学要注意的点
一、强调语法规则
在英语语法教学中,要注重向学生传授正确的语法规则。
语法是语言的基础,掌握正确的语法规则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至关重要。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讲解语法规则,并通过例句、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重视句型操练
句型是语言的骨架,掌握正确的句型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至关重要。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句型操练,通过大量的练习和模仿,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句型结构和表达方式。
三、结合语境教学
语言是在一定的语境中使用的,因此,教师在语法教学中要注重结合语境进行教学。
通过创设真实的语境,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掌握语法规则和句型结构,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语感
语感是语言运用中的一种直觉,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至关重要。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
通过大量的阅读、听力训练和模仿,帮助学生培养语感,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五、及时纠正错误
学生在语言运用中难免会出现错误,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通过批改作业、课堂纠正等方式,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并改正错误,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六、避免过度讲解
过度讲解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影响学习效果。
因此,教师在语法教学中要避免过度讲解,注重精讲多练相结合。
通过讲解重点、难点和疑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总之,英语语法教学要注意强调语法规则、重视句型操练、结合语境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感、及时纠正错误、避免过度讲解等方面。
通过这些方面的注意和努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语法知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试论语法翻译法与交际法相结合在外语教学中的运用作者:曾华来源:《教师·理论研究》2008年第05期摘要:外语教学法是一门反映外语教学客观规律、实用性很强的应用科学,它对提高外语教学效果关系重大。
在外语教学中,各种教学法也应运而生。
语法翻译法和交际法是在我国外语教学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两大教学法流派。
本文提出这两种教学法不应相互排斥,相互孤立,它们之间有很大的互补性,应将语法翻译法和交际法在外语教学中有机结合,互相补充。
关键词:语法翻译;交际法;外语教学一、语法翻译法与交际法1.语法翻译教学法语法翻译法(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也叫传统法,在所有的教学流派中具有最悠久的历史,也是外语教学界近年来争论比较多的一种教学方法。
语法翻译法,顾名思义,即以讲解语法为核心,以翻译为手段,翻译既是教学手段又是教学目的。
语法翻译法认为,学习外语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学习语法,语法是语言的核心。
语法既有助于理解、翻译外语,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语法翻译法在教学中的特点是语法讲授占主导地位,通过语法来帮助阅读和翻译,利用翻译进行操练。
其教学模式是讲授词法,讲授句法,再采用演绎法讲授语法规划,提供例句,然后做大量的翻译练习,学生通过母语与外语的互译来掌握语法规则和词汇记忆。
语法翻译法的优点在于注重语言能力的培养,有助于语法使用的准确性,并有助于翻译技巧的掌握。
将母语与外语进行互译,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特别是对于英语中那些抽象的,具有深刻而微妙思想内容的词语,那些完全用英语解释难以奏效的句子、章节,语法翻译法的优势就更明显,不但可以使学生对英汉语法、句法结构的异同有较为明确的认识,而且在提高学生对语言结构的整体理解水平方面,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语法翻译法尽管受到人们的广泛指责,但在外语教学史上它一度占据着主导地位。
然而,语法翻译法也有其缺陷和局限性,从目前的课堂教学状况来看有以下几点:①把过多的精力放在要求学生掌握具体的语言知识,如语音、语法、词汇等,过多地注重句子层次的教学,忽视了语篇结构分析、衔接分析及语篇层次的教学,它强调了语言知识,但忽略了语言能力。
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Wilkins说过:“没有语法,人们表达的事物寥寥无几,而没有词汇人们则无法表达任何事物。
”由此可见,词汇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
但是,尽管我们都知道其重要性,也给予了相应的重视,还是免不了遇到同样一个难题:学生要么背得极其慢,要么背过就忘,时间花了一大把,效果却不尽人意。
1我校英语词汇教学的现状当前,我们的词汇教学一般是由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出新词,进而让学生跟读、模仿,这种传统的方式一直难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而学生由于缺乏词汇记忆方法的指导,往往死记硬背单词的读音和拼写,不注意读音与字母(组合)之间的关系,因此单词背诵的效率显得尤为低下。
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词汇时不仅要让学生理解词义、掌握用法,还要让学生形成有效的词汇记忆策略,此外教师要建立多方面的联系,与生活经验联系和已有知识联系,遵循“音、形、义、用”四位一体的教学方法。
2“音、形、义、用”四位一体词汇教学法音、形、义是单词构成的三要素,音就是单词的读音形式,形就是单词的拼写形式,义就是单词的含义,包括其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
有效地掌握一个单词不仅要掌握其音、形、义,还要结合这三者达到运用单词的目标。
2.1音、义结合导出单词在教授词汇时,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创设较为真实的情境,在这一情境下结合实物、图片、课件、视屏或动作等直观的手段导出单词,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单词的读音和意义,理解意义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单词的发音上。
词汇教学包括词汇的语音、语义以及语用教学等,最基础的是单词的语音教学。
我们在词汇教学中可以采取“一听、二看、三模仿”的方法:先听,听正确的语音语调;再看,看教师的发音口型;最后模仿老师的口型,进行发音训练,除了单词本身的发音,还要引导学生感受单词在句子中的语调。
如,教学单词father,可以通过照片介绍家庭成员引出father,接着让学生听教师说三遍单词,教师要特别强调字母a的发音,并作出正确的口型示范,在此过程中,学生只需做口型模仿,不要说出声,教师三遍说完后,再对学生进行发音练习,尤其要注意学生/ɑ:/的口型是否到位,要尽量采用各种形式保证发音训练的有效性。
浅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语本体研究问题对外汉语教学是一种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的语言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汉语能力和汉语交际能力。
因此,汉语本体的研究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一、汉语本体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语研究首先要区分汉语本体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语研究。
二者的区别可以从研究内容、研究目的、研究方法三个方面来看:第一,研究内容的区别。
汉语本体研究是对汉语本身的语音、词汇、语法、语义、语用等要素及其历史演变过程及发展做全面、深入、细致的考察、描写和解释。
而因为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外国学生的汉语能力和汉语交际能力,是要让外国学生学会汉语、学会用汉语,因此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语研究在研究汉语本身的各种要素的基础上,注重对语言现象、语言事实的规律、规则的归纳总结,以便于教授、便于学生掌握并运用。
第二,研究目的的区别。
汉语本体研究是要对汉语本身各要素以及与汉语相关的各种现象、事实作深入的研究,以便于交际,以及将研究成果运用到其他的学科、领域中。
而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语研究的目的是要总结出语言事实的规则,教授给外国学生。
第三,研究方法不同。
作为语言当中的一种,汉语本体的研究所运用到的方法与其他语言的研究方法相同,诸如调查研究、对比分析、实验分析等。
但对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的研究,除了运用一般的语言研究方法外,在研究过程中还要结合运用教学法。
二、汉语本体研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地位对外汉语教学教授的内容是汉语,因此,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人如果不能扎实地掌握汉语语言学的理论基础,不能正确地认识、运用汉语,不能用科学的方法来分析汉语的各种语言现象和语言事实,那也就很难搞好对外汉语教学。
但对于汉语本体研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学界却有不同的看法。
陈昌来先生认为汉语本体研究是对外汉语教学学科中的核心部分。
"汉语本体研究在目前我们对汉语研究还不十分充分的情况下,应该是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核心部分。
>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名称(1)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按人们获得语言的先后顺序来区分;第一语言:人出生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第二语言: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以后再学习和使用的另一种语言⑵母语和外语:按国家的界限来区分;母语:指本国、本民族的语言(第一语言不一定是母语)⑶本族语和非本族语:按语言社团、通常是民族的界限来区分(母语二本族语)⑷目的语:人们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学科名称⑴对外汉语教学:国内的正式名称(也是用的最多的名称)1983正式提出(2)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即“Teaching of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TCSL)>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任务: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育原理、教育过程和教育方法,并用来指导教育实践,从而更好地实现学习者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
>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和学科特点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对外汉语教学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也是一种外语教学;(1)对外汉语教学首先是语言教学。
根本任务是教好语言,让学习者掌握这个交际工具培养他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语言课首先是技能课、工具课;(2)对外汉语教学是第二语言教学。
中小学的语文教学是在学生已经较好地掌握了母语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有了用母语熟练地进行交际能力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语文课除了进一步提高母语的运用能力外,要求学生学习一定的语文基础,提高思想品德、情感品质、文学修养等。
第二语言教学是从零开始,从发音、说话学起,基础阶段的教学是第二语言教学的重点教学,带有短期、速成、集中、强化的特点,强调所传授的知识要转化为技能并以技能训练为中心,以培养学生运用目的语进行交际能力为根本目标。
>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特点(1)对外汉语是专门的学科一有专门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和研究视角(2)对外汉语教育是综合的学科--综合了多种学科的理论成果,从而形成并逐步完善自身的学科理论⑶对外汉语教育是应用的学科>对外汉语教学的的争论(1)“小儿科”论>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回顾⑴初创阶段1950-1961标志:1950在清华大学成立“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⑵巩固阶段1962-1966标志:成立“外国留学生高等预备学校”即北京语言学院(北京语言文化大学)⑶恢复阶段1972-1977标志:周恩来总理批示恢复北京语言学院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1)语法翻译法:又称“传统法”或“古典法”特点:1.以理解目的语的书面语言、培养阅读和写作能力以及发展智力为主要目标,不重视口语和听力教学;2.以系统的语法知识为教学主要内容,对语法规则进行详细分析,要求学生熟记并通过翻译练习加以巩固;3.词汇的选择完全由课文内容所决定;句子是讲授和练习的基本单位;4.用母语进行教学,翻译是主要的教学手段、练习手段和测评手段;5.强调学习规范的书面语,注重原文,阅读文学名著。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2期(总第64期)语法、语义、语用在外语教学中的结合运用史厚敏摘要 语法、语义、语用是语言学研究的三个不同的分支。
本文旨在揭示这三个分支之间是怎样互不相同,又相互补充的,并探讨怎样能灵活、得体地将三者揉合到外语教学中去。
关键词 符号学 语义学 语用学 语境语言就其本质而言,是一套人类为交际而设计出来的符号系统。
1938年,美国逻辑学家莫里斯在其所著的 符号理论基础中对符号学所包涵的三个不同的分支进行了区分:!(1)句法学(syntactics o r syntax):研究符号与符号之间的关系;(2)语义学(semantics):研究符号与所指事物之间的关系;(3)语用学(pr ag matics):研究符号与解释者之间的关系。
∀#这三个分支是互不相同,但又互为补充,缺一不可。
在我们的外语教学中,也应该包括这三个方面。
但由于受传统教学法的影响,教师大多还是单纯向学生讲解语法条目,以语言形式和语法结构为中心,以词法和句法为基本内容传播语言知识,以致于有些在语法上看似很简单的句子,学生却不能准确地理解其语义,不能灵活、得体地在交际中运用。
正如王岷源先生指出:!我们国家的外语教与学方面,虽然经过多年的改革与实践,但是改来改去,主要着眼点都放在语言文字上,而或多或少地忽视了文字所表达的内容,无法体现外语学习的使用价值。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英语的教学仍没有根本的改善。
∀∃究其原因,就是我们在外语教学中,把注意力过多地集中在词法和句法上,忽略了句子所表达的语义以及句子在实际交际中的应用。
针对这一情况,本文试图就语法、语义、语用三者之间的关系作一探讨,以提醒人们在外语教学中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
一、语法与语义语法就是有关词的结构和组词成句的全部规则。
英语教学中必须要讲授语法,因为不论是语言能力还是交际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都离不开语法规则的支配和制约。
对语言结构规律的认识和掌握,有利于学生外语语感的形成。
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语言现象,提高比较分析和举一反三的独立工作能力。
然而,从语言学的角度看,语言是符号系统,是交际工具,是用来表达复杂的社会文化和自然现象的。
这一复杂的社会文化和自然现象我们称之为语义系统,它的实现依靠的是一套语义组合规则。
而语义和语义组合规则最终必须通过句法或音位才得以体现。
因此,在书面语中,我们所说的语言符号包括语义和句法。
二者相互依赖,相互作用。
说话者将语义内容投射到句子结构的平面上,其句法结构与所表达的语义是一致的;当说话者根据!词汇填入规则∀在句子的不同成分里填入意义不同的词汇或短语时,句子内各成分之间互相依存的逻辑关系就不同,表示的语义也就不同。
例如有些句法结构是简单句,表达的却是条件、原因复合句的语义。
Half a hundred men in possession of the exit mig ht hav e starved an army to submission.(=If half a hun dred men had been in possession o f the ex it,they mig ht have%)&T he discovery of surplus value suddenly t hrew lig ht on the problem.(=As M arx discovered sur plus v ahce,it suddenly threw%)∋((79因此,我们不难发现,以上两个句子内各成分的不同词汇意义、动词的语义组配能力,语法模式所含的各种语义潜在性对句子语义的具体构成是至关重要的。
以上这些,都不是语法所能解决的问题,而是牵涉到语义的!投影规则∀,词的并置理论等。
要解释这些现象必须借助语义学。
那么,句法与语义有什么关系呢?生成语义学派的代表人物雷科夫(Georg e Lako ff)、麦克科里(James M c Cawley)等人指出:!句法和语义是不可分的,语义在句法中起着中心作用,因此,不应该把句法看作是)语法基础∗(gr ammatical base)∀。
+从这个意义讲,语法要为语义服务。
因为我们教学生学英语,主要是为了理解句子的意义,不能只囿于形式、结构的描写而漠视语义。
语义研究和句法研究的统一乃理之所固、势之必然。
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不但要讲英语的构词造句的规则,而且要讲不同规则组成的句子所表达的语义。
二、语法与语用近年来的语言哲学研究发现,词汇和语法规则无论如何排列组合,都不能百分之百地完成所有场合的语言交际任务。
语言交际场合的多维性特征使得纯语言符号体系的交际能力显得有限。
用什么话去表达什么意思或行使什么功能是以社会心理规约为依据的,这种规约是语言使用过程中积淀下来的一系列交往准则,很大一部分尚未语法化,因此无法纳入语法。
比如在一定的场合里,说!天气真热∀的意思可以是!请开空调∀;说!你会游泳吗?∀意思是!游给我看看∀,等等。
在特定的交际场合内,有话直说往往表达不出!委婉∀、!礼貌∀、!间接∀等社会含义。
随着对语言学各个分支研究的深入,人们渐渐发现, !任何语法都是形式与内容或形式与功能的抽象结合体系。
在词素、词语、短语、词组、句子等语言层次上,形式面和内容面都分别由)一般部分∗和)特殊部分∗组成,我把一般部分称作语言的潜在或有指部分、把特殊部分称作语言的推导部分,语法只能处理前面一部分,后面部分在很大程度上涉及推理,因而属语用学的范畴。
∀,语用学正是研究语句本身意义之外的意义的,主要涉及推导过程和推导规律,应付语法所不能解决的语用问题。
在外语教学中,我们常会碰到诸如以上的语言现象,这些现象不单是语言本身的问题,而是牵涉到使用语言的人以及使用语言的具体环境。
我们知道一个句子结构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表示不同的交际功能。
而同一交际功能也可根据不同的语境用不同的句子结构来表示。
如句子按交际功能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
但在一定的社会语境里,陈述句的交际功能并非!陈述∀,疑问句并非都表示!询问∀,祈使句也并非都表示!命令∀。
如:You shouldn∗t be late next time.在结构上是陈述句,行使的却是!命令∀的功能;Why don∗t you come over?在结构上是疑问句,行使的也是!命令∀的功能;Say what you will,I won∗t change my mind.在结构上是祈使句,行使的却是!让步∀的功能。
以上这些形义交错的现象是由语言使用时的一些心理因素造成的,说话人可以越过这类!字面用意∀表达一个间接的语言行为,因而就产生了意义和形式(功能和结构)的矛盾。
这种矛盾只有把句子与具体上下文或语言环境结合起来考虑才能解决。
我们知道,语法研究的是抽象典型的形义直接关系;语用学研究的是典型在具体交际场合中的变体。
我们教学生学外语是为了学以致用,在实际交际中灵活得体地使用该语言。
只着眼于讲解句子的语法结构是不够的,我们还要对语法结构进行语用分析,讲解语言形式的语用含义和语用差异;要结合语境引导学生恰当地使用语言,准确地表达用意,以免学生说出合乎语法的句子却达不到交际目的或出现语用失误。
三、语义与语用!根据莫里斯−卡纳普的符号学定义,语义学指的是狭义的语义学,即逻辑语义学,它研究句子和词语本身的意义,研究命题的真假条件。
∀.例如:!Shang hai is a city.∀这个句子的意义是!真∀,因为!上海∀作为城市确实存在;而!Chang jiang R iver is a city∀,是!假∀,因为!长江∀不是城市。
因此,语义学研究的意义是句子的认知意义,是不受语境影响的意义。
而语用学也研究意义,研究的是语句本身意义之外的意义,即言语使用上的意义。
语用学也研究条件,但那是传递语言信息的适切条件。
因此,语用学研究的意义是话语行为的意义,是在语境中才能确定的意义。
例如:A走进B的办公室,觉得有点冷,便对B 说:!It∗s cold here.∀从语义学的角度来理解,这句话的本身意义是!这里冷∀。
如果A说这句话时房子的((80确冷,这句话就是!真∀,反之,就是!假∀。
如果B听到了这句话不考虑A说这句话的意图,他的反应是一句!Yes,it is ∀而无动于衷,A对B说这句话实际上是毫无意义了,因为没有达到A说这句话预期的交际目的。
如果从语用学的角度来理解,B就应该考虑到A说这句话的行为意义,即要懂得说话人的言下之意,弦外之音。
A是在间接地请求B把房子弄得暖和一些,B的反应应是把窗户关上,或者打开暖气,这样就达到了A说这句话的预期目的。
从以上可以看出,语义学和语用学是互不相同,即两者研究的视角、重点、目的不同,但又互为补充的两个研究领域。
两者在外语教学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我们应时刻注意语义和语用之间的关系。
我们不但要讲句子本身的意义,而且要讲由于说话的场合不同,会出现句子的本身意义与所要表达的意义毫不相干的情况。
例如:Can I help you?的本意是!我能帮助你吗?∀,但如果在商店服务员对您说这句话,意义则是!请问买什么?∀。
有时在不同的语境中,句子的意义与说话人使用这个句子所表示的实际含义是有距离的,语用学正好帮助听话人接上这段距离。
下面这个对话的A、B之间在意义上似无多大的联系,但从语用的角度却十分正常:A:I could eat the whole of that cake. B:Oh,t hanks./这里A的句子意义只表明说话人能吃掉整块蛋糕,但B却意外地说了一声!多谢∀。
如果从语用学的角度分析就懂得A的话里还有一层意思,表示!I compliment you on the cake∀,那么,B的应答就顺理成章了。
有时,条件句!If P,then Q∀的逻辑一语义功能与语用功能是不同的。
条件句可表达!威胁∀。
例如: If you move,I∗ll shoot。
0说话者发出的!威胁∀,使听话人不敢去实现P;因为实现P,说话人就会实现Q,即!听话人只要动一下,说话人就会开枪。
∀所以我们在讲解条件句时,应提醒学生在使用或理解条件句时要超出条件句的逻辑−语义范畴,进而考虑这个条件句的用意,即考虑到它所表达的间接言语行为。
四、结束语综上所述,我们知道!语法是制约句子里词与词关系的规则,一种语言的语法是该语言里这些制约规则的总和,它使词在规则的制约下组成为该语言社团所接受的句子。
∀1英国语言学家利奇在 语用学原则一书中指出:!语义学揭示的意义是二元关系(Dyadic relation)的句子意义(sentence meaning),解决!What does2mean?∀的问题;而语用学揭示的意义却是三元关系(T riadic relat ion)的说话人的意义(speaker meaning),解决!What did you mean by2?∀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