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中科院地理所博士入学考试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3
中科院2009年GIS真题记忆版一、选择题(10个,每个2分)1.元数据FDGF2.分幅UTM编码,北京属于哪个区3.SQL语言查询4.拓扑结构COVERAGE5.时间距离相等6.空间差值的分析7到10忘了二、名词解释(6个,每个5分)1.空间索引2.大地水准面3.标准线4.地址匹配5.忘了6.忘了三、简答题(5个,每个10分)1.给定一个栅格数据编码表,写出游程编码表;自行Moton序编码,并画出四叉树结构。
2.传统数据库的类型,为什么不适合表达空间数据。
(或者是空间数据库的类型,比较各种类型的优缺点)3.对某一个地区的雨量估计A、数目估计的方法;B、构建泰森多边形的方法;C、总降水量的计算。
4.矢量数据结构转化成栅格数据结构的方法5.什么是空间关系,空间关系的类型四、论述题(2个,每个25分)1.谈一下你对当今GIS技术存在的问题的看法,并说明之2.对地震灾区选址,告诉影响选址的四个因子,利用GIS空间分析的相关方法,进行灾区重建地的地址选择流程。
2010年中国科学院研究生入学考试地理信息系统试题一、选择题1、二、名词解释1、三次卷积插值法2、地图叠加3、晕眩法4、德劳奈三角形5、6、三、简答1、举出两种对于大数据量的栅格影像数据,既能进行有损压缩,又能进行无损压缩的格式。
2、Douglas-Peucker算法是什么?算法的步骤?算法的缺陷是什么?3、什么是空间元数据,FGDC的空间元数据标准有那些?4、对一个包含道路和草地的矢量数据转换成栅格数据后,如何计算道路的长度和草地的面积,并指出影响计算结果的因素是什么?5、四、论述1、已知四川省某地区的地形图和遥感图像,地形、交通、居住区和食物来源四个因子对于熊猫的居住均有影响,利用指数模型,并利用以上条件,写出找出熊猫适宜居住地的分析过程和详细步骤。
2、某省统计局想建立一个地理信息系统,来展示全省和各县的各类统计数据,试写出利用地图来展示经济类统计数据的过程,并写出项目的具体解决方案。
一、流域水文模型简述流域水文模型的类型及其应用问题水文模型的基本类型有哪些?各有哪些作用?论述流域水文模型的类型及其特征?二、流域产流流域产流过程及其方式有哪些?我国南北方流域产流过程及其方式有哪些不同?三、径流形成影响径流形成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如何影响流域径流形成?试述河川径流中的基流分割主要方法及研究基流的意义。
径流形成的基本原理及其影响条件。
影响下渗的因素由哪些?五、蒸发能力何为流域的蒸发能力?干旱和湿润地区的实际蒸发和蒸发能力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实际蒸发与蒸发能力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如何计算?六、水文循环如何理解水资源可再生(可更新)性?其意义是什么?试述水量转化及其在水资源评价中的应用。
试述流域水文循环过程及其科学问题。
论述流域水文循环和水量转化过程及其在水资源评价中的应用?七、水文学科理论你认为生态水文学的科学问题有哪些水文学的基础理论问题水文学与水资源学的关系八、人类活动对水文影响试述人类活动的水文效应及其研究方法?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如何影响流域径流形成?九、水资源特点及开发利用论述中国水资源开发利用问题及其对策。
论述中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开发利用对策?十、区域水文分析流域地下水的补给来源、地下水径流、地下水排泄,以及地下水动态的影响因素?如何理解湖泊、沼泽的水量平衡与调节作用?十一、新技术方法你认为生态水文学的科学问题有哪些 水文学的基础理论问题 水文学与水资源学的关系 水文学与水资源学的关系水文学主要是研究地球上水的起源、存在、分布、循环运动规律,水资源学主要研究水 资源的形成、演化、运动规律及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的基础理论。
水文学与水资源学即有 区别又有密切的联系。
水文学是水资源学的重要科学基础,水资源学是水文学服务于人类社 会的重要应用。
水文学是水资源学的基础。
从水文学和水资源学的发展过程看,水文学具有悠久的发展 历史,而水资源学是在水文学的基础上,为了研究和解决日益窜的水资源问题而逐步形成的 一个知识体系。
2009年全国统一考试地理试卷(全国卷Ⅰ)一、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甲市2008年户籍人口出生9.67万人,出生率为0.699%;死亡10.7万人,死亡率为0.773%.甲市户籍人口这种自然增长态势已持续14年.图上显示四个地区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据此完成1﹣2题.1.(4分)甲市可能是()A.西宁B.延安C.上海D.广州2.(4分)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中,人口再生产与甲市处于同一类型的地区是()A.①B.②C.③D.④如图所示意某区域某月一条海平面等压线,图中N地气压高于P地.读图,完成3﹣5题.3.(4分)N地风向为()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北风D.西南风4.(4分)M、N、P、Q四地中,阴雨天气最有可能出现在()A.M地B.N地C.P地D.Q地5.(4分)当M地月平均气压为全年最高的月份,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A.巴西高原处于干季B.尼罗河进入丰水期C.美国大平原麦收正忙D.我国东北地区寒冷干燥甲、乙两地点之间有三条道路相连.某地理活动小组测绘了这三条道路的纵向剖面图(如图).读图,完成6﹣8题.6.(4分)甲、乙两地点间高差大致为()A.80m B.110m C.170m D.220m7.(4分)在对应的地形图上可以看出()A.道路①为直线B.道路②经过甲、乙两地间的最高点C.道路③最长D.道路①和②可能有部分道路重合8.(4分)若使用大型运输车从乙地运送重型机械设备至甲地,最适合行车的是()A.道路③B.道路①C.道路①和②D.道路②和③我国南水北调方案中涉及的某水源地总面积约94700km2,下表为该地区域部分土地覆盖类型面积构成,如图所示意该区域部分土地覆被类型的地形构成,据此完成9﹣11题.部分土地覆被类型面积构成类型箭竹及灌丛阔叶林旱地水田石砾地、裸地高山灌丛草甸比重(%)28.9025.3010.40 3.10 5.709.(4分)部分土地覆被类型面积构成在该水源地内()A.阴坡坡度大于阳坡坡度B.平均海拔水田低于旱地C.石砾地、裸地多分布在山坡上D.河谷中阔叶林面积最小10.(4分)保护该水源地山地阳坡生态环境应采取的主要对策是()A.保护高山灌丛B.防止水土流失C.维持林地的采育平衡D.扩大梯田面积11.(4分)该水源地位于()A.长江三峡谷地B.青藏高原C.汉江谷地D.江南丘陵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满分66分)12.(36分)根据图和表的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如图所示示意尼罗河三个源流流域年降水量分布.表尼罗河径流量构成流域白尼罗河青尼罗河阿特巴拉河•构成%时段全年32608洪水期106822枯水期83170(1)分析尼罗河径流量的季节变化特点及原因.(2)为什么尼罗河枯水期径流主要来自白尼罗河?(3)简述尼罗河径流季节变化对其下游河谷及三角洲古代农业生产的影响.13.(30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历史加快了从分散走到整体的进程.洲际贸易是近代世界不同地区之间经济与文化联系的主要内容之一.三角贸易兴起于16世纪,在17﹣18世纪成为最重要的洲际贸易,因涉及欧洲,非洲和美洲三地,且其主要商路连接成三角形,故称“三角贸易”.满载着枪支、纺织品、铁器和奢侈品等货物的商船,从利物浦等欧洲港口“出程”;到达欧洲后,用上述商品交换被掠来的非洲黑人,然后经大西洋西航美洲,此为“中程”;商船到达美洲后,以这些黑人换取这趟、咖啡、烟草、棉花等物品,再运回欧洲,此乃“归程”.一次三角贸易的航程,大约需时半年,可做三笔生意,获得数倍的利润,利物浦等城市因此兴盛起来.﹣﹣据艾里克.威廉斯《资本主义与奴隶制度》等材料二三角贸易示意图材料三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资本来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马克思《资本论》英国资产阶级将被迫在印度实行的一切,既不会使人民群众得到解放,也不会根本改善他们的社会状况,因为这两者不仅仅决定于生产力的发展,而且还决定于生产力是否归人民所有.但是,有一点他们是一定能够做到的,这就是为这两者创造物质前提.﹣﹣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我们党领导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要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人在三角贸易中充当的角色,并说明三角贸易兴起的历史背景.(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角贸易的历史影响.(3)指出三角贸易涉及海区的大洋环流规律,以及三段航程海域洋流的性质(寒、暖流).(4)某船队1月份从欧洲出发,并如期回到里斯本.说明该船队达到里斯本时,那里的气候特征及其成因.(5)经过几个世纪的演变,国际贸易发展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力量.现代贸易与历史上的三角贸易相比有何区别?(6)结合材料,分析早期资本主义扩张的二重性,并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和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2009年全国统一考试地理试卷(全国卷Ⅰ)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甲市2008年户籍人口出生9.67万人,出生率为0.699%;死亡10.7万人,死亡率为0.773%.甲市户籍人口这种自然增长态势已持续14年.图上显示四个地区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据此完成1﹣2题.1.(4分)甲市可能是()A.西宁B.延安C.上海D.广州【考点】51: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分析】该题考查考生的基本能力﹣﹣﹣﹣计算能力和分析能力,通过题目中给出的有关信息,可以计算出该市的总人口和死亡率.甲市2008年户籍人口出生9.67万人,出生率为0.699%;死亡10.7万人,死亡率为0.773%,自然增长率为﹣0.074%,属于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解答】解:甲市2008年户籍人口出生9.67万人,出生率为0.699%;死亡10.7万人,死亡率为0.773%,自然增长率为﹣0.074%,可以发现该地死亡率高于出生率,人口负增长,人口总数大约为1384万人,从而可以判定应选﹣﹣﹣﹣上海。
2012 年试题1. 简答1)基本地貌类型2)季风气候3)生态系统的组分2. 论述4)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分科及各学科的联系5)试述水量平衡6)中国自然地理特征2012 年试题(硕)3. 名词7)水位8)矿物9)太阳辐射4. 简答10)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征(伍P40)11)气候形成的地理因子(伍P150)12)水情要素(伍P205)13)生态系统的组成(伍P413)5. 论述14)气候系统的组成15)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2011 年试题(硕)1. 名词1)总辐射2)板块3)地域分异规律4)水平气压梯度力5)径流系数6)冰盖7)原生矿物8)生物群落的演替9)生态系统10)土壤2. 简答11)简述大气分层的结构及特点(伍P88)12)简述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辅导P120) 13)简述河流补给形式(伍P216)14)简述冰川形成的地貌(伍P281)3. 论述15)结合气候带与植物论述陆地生态系统的类型16)试述青藏高原的形成对东亚气候格局的影响2011 年试题(博)1. 简答1)气候形成的地理因子(伍P150)2)主要成土过程(伍P338)3)生物多样性意义(伍P448)2. 论述4)中国水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黄秉维第十四章中国水资源及其利用)5)我国地貌特征(赵济第二章地貌P4)6)综合自然区划的内容(伍光和第八章自然地理综合研究第二节自然区划P482) 2010 年试题(硕)1. 名词7)纬度8)对流层9)季风10)河流11)地下水矿化度12)地貌13)土壤质地14)生物群落15)生态平衡16)地域分异规律2. 简答17)地貌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18)土壤的一般形态19)自然区划的原则20)气候变化的原因21)水循环3. 论述22)气候系统的五个组成部分23)土壤圈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2009 年试题(博)1. 简答1)土壤的一般形态(伍光和第六章土壤圈P315)2)水情要素(伍光和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P205)3)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伍光和第八章自然地理综合研究第三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P463)2. 论述4)中国植被的分布规律(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5)气候变化及其主要原因(伍光和第三章大气与气候P165)6)我国重大自然灾害及其应对策略(见北京师范大学第四章中国自然灾害及防灾减灾2008 年试题(博)1. 简答1)自然区域划分原则(赵济第十五章自然地理区划P176)2)成土学说(赵济第六章土壤地理P82)3)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征(伍光和第一章地球P40)2. 论述4)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伍光和第七章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P429) 5)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意义(伍光和第一章地球P25)6)中国的气候特征(赵济第三章气候P15)2007 年试题(硕)1. 名词1)变质作用2)大气环流3)风化作用4)河流阶地5)季风6)降水强度7)流量8)生物多样性9)土壤质地10)纬度2. 简答11)气候形成的地理因子12)植被分类13)土壤的一般形态14)温室效应15)主要成土过程3. 论述16)试述地理地带性17)试述中国自然界的最基本特征2007 年试题(博)1. 简答:1)水分循环(海洋和陆地水)2)生态系统结构(伍光和第七章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P414)3)简述影响成土过程的因素(赵济第六章土壤地理P82)2. 论述4)我国地貌特征及其对环境的影响(赵济第二章地貌P4)5)综合自然区划的研究内容(自然地理综合研究P)6)我国季风气候的特点和对我国的影响(大气与气候)2006 年试题(硕)1. 名词1)梅雨2)基流3)物候谱4)山海经5)光合潜力6)焚风效应7)超渗流8)雅丹地貌9)地域分异10)地理大发现2. 简答论述:11)土壤侵蚀12)尺度转化的概念和地理学意义13)地理学发展方向论述2006 年试题(博)1. 简答1)主要成土过程(土壤圈)2)群落分类(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3)喀斯特地貌(地貌)2. 论述4)我国地理地域分异的特性(自然地理综合研究) 5)我国水资源利用现状与对策(海洋和陆地水) 6)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大气与气候)2005 年试题(硕)1. 名词1)矿物2)地下水的总矿化度3)季风4)河流5)地域分异规律6)生物群落7)对流层8)土壤2. 简答:1)生物多样性的价值2)自然区划原则3)土壤的物质组成4)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征5)影响地貌的形成因素3. 论述6)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7)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分科及各学科的联系2005 年试题(博)1. 名词1)土壤质地(土壤圈)2)生物多样性(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3)水量平衡(海洋和陆地水)2. 简答和论述4)温室效应和全球变暖(大气与气候)5)生物多样性的意义(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6)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地理综合研究)7)有关区划(自然地理综合研究)8)有关生态需水方面9)LUCC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2004 年试题(硕)1. 名词1)生物圈2)气候3)太阳辐射4)降水5)径流6)风蚀作用7)植物群落8)土地退化9)土壤剖面10)地域分异规律2. 简答:11)气候变化12)基本地貌类型13)水量平衡14)成土学说15)生态系统的组分和结构3. 论述16)试述地带性学说17)试述中国自然界的最基本特征2004 年试题(博)1. 简述1)简述地貌成因(地貌)2)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3)气候的影响因素(大气与气候)2. 论述4)我国水资源问题(海洋和陆地水)5)中国自然地理特征(自然地理综合研究)6)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2003 年试题(硕)1. 名词1)次生自然环境2)太阳高度角3)环太平洋地震活动带4)季风;5)水圈6)河漫滩7)地质大循环8)限制因子2. 简答:9)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2009年旅游地理学一名词解释1 旅游环境容量2 分段(时)休闲3旅游阴影效应4 商务旅游二简答题1 大都市地区旅游业的空间分布规律2 影响旅游资源开发价值的因素有哪些3 简述旅游地的构成要素三论述题(3选2)1 创意性节庆活动很多但又成功的也有失败的,试论述创意性节庆活动策划和实施所遵循的原则2生态旅游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结合自己所熟悉的旅游景区在规划上的变化,论述生态旅游的引入对我国景区发展的积极影响。
3论述区域旅游策划的方法和步骤。
经济地理学一名词解释1 区域2 重工业3 城市群4 生态旅游二简答题(4选2)1简述沿海企业搬向内地的原因2影响我国区域农业发展的因素3旅游“黄金周”的利与弊4实证主义研究的方法和步骤三论述题(2选1)1在全球化进程中,构成区域竞争力的要素发生了哪些变化?请论述变化原因2请你设计一套评价城市可持续发展状态的指标体系,并阐述设计理念。
2008中科院地理所考博试题《经济地理》名词解释:生产链产业结构虚高度化综合运输体系复种指数城市更新论述:1. 根据十一五期间的全国铁路客运专线规划图(试卷中提供),论述规划的依据和合理性。
2. 信息化对地域空间结构演化的影响。
3. 中国新农村建设下村镇的布局模式。
4. 依据主体功能区原则,任选一个区域进行主体功能区划。
5. 城市中暂住人口转化为城市居民的现实制约因素。
6. 论述建国以来汽车工业发展的布局变化特征。
《区域发展》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56项工程东盟国定贫困县自然地带性规律主体功能区划论述:(选择4个作答,每题20分,共80分)1. 结合案例,运用点轴理论阐述空间结构的演变过程。
2. 我国水土资源空间特征对我国国土空间开发的影响。
3. 你认为环渤海地区是不是一个经济区?阐述理由。
4. 我国国土空间无序开发的主要表现。
5. 比较主体功能区划中优化开发区和重点开发区的差别。
6. 论述互联网贸易对于实体经济区域的影响。
2009年中国科学院考研经济地理学试题一、名词解释产业集群空间管制区域创新网络农业生态系统连接度二、简述题1 简述距离衰减原理的基本内容以及在产业布局中的应用2 试述中心—外围理论的核心观点3 分析自然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三、论述题1 试论述地理信息系统在区域发展研究中的应用2 试论述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区域化的关系育明教育-2013年喜报2013年,一对一学员考研通过率高达95%以上。
2013年,38人夏季集训营20人考上北大,人大,清华,复旦四所名校。
2013年,36天隋Jia lun三跨学生考上北京师范大学。
2013年,育明教育包揽北大金融、行管、新闻、城规等11个专业状元,包揽人大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状元,包揽中财会计、金融状元,包揽贸大金融学、会计学、翻译硕士状元,包揽北外法语、翻硕、高翻、汉教状元。
育明教育:考研专业课答题攻略(一)名词解释1.育明考研名师解析名词解释一般都比较简单,是送分的题目。
在复习的时候要把重点名词夯实。
育明考研专业课每个科目都有总结的重要名词,不妨作为复习的参考。
很多高校考研名词解释会重复,这就要考生在复习的同时要具备一套权威的、完整的近5年的真题,有近10年的最好。
2.育明考研答题攻略:名词解释三段论答题法定义——》背景、特征、概念类比、案例——》总结/评价第一,回答出名词本身的含义。
一般都可以在书本找到。
第二,从名词的提出的背景、它的特征、相似概念比较等方面进行简述。
第三,总结,可以做一下简短的个人评价。
3.育明教育答题示范例如:“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第一,什么是战略人力资源管理(这是答案的核心)第二,它的几个特征,并简单做一下解释。
第三,和职能人力资源管理,人事管理等进行对比。
4.危机应对如果出现没有遇到的名词解释,或者不是很熟悉的名词解释,则尽量把相关的能够想到的有条理的放上去,把最有把握的放在第一部分,不要拘泥于以上的答案框架。
5.育明考研温馨提示第一,名词解释一般位于试卷的第一部分,很多考上刚上考场非常的兴奋,一兴奋就容易下笔如流水,一不小心就把名词解释当成了简答题。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英语B考试大纲笔试部分笔试部分由试卷一和试卷二构成。
试卷一包括:听力、英语知识运用与阅读理解两部分。
试卷二为书面表达部分。
时间总长共150分钟,满分100分。
试卷一(75分)第一部分:听力(20分)本部分考查考生理解英语口语、获取特定信息以及简要笔记的能力,由A、B两节组成。
A节:共10题,每题1分。
要求考生根据所听到的10段对话,从每题所给的4个选项中找出最佳答案。
每题有12-15秒答题时间。
每段对话的录音只播放一遍。
B节:共10题,每题1分。
要求考生根据所听到的3篇对话或独白简要回答10道有关该对话或独白的问题。
问题在试卷中印出但不在录音中读出。
录音材料只播放一遍。
本部分大约需要25分钟。
第二部分:英语知识运用与阅读理解(55分)本部分考查考生对用于一定语境中的词汇、表达方式和结构的掌握和理解书面英语的能力,由A、B和C三节组成。
A节:共15题,每题1分。
在1篇约300词的短文中留出15个空白,要求考生从短文后提供的30个词或表达式中选出最佳选项,使补足后的短文意义通顺,前后连贯,结构完整。
其中有11-12道题考查词汇和表达方式,3-4道题考查语法和语篇结构。
本节大约需要20分钟。
B节:共20题,每题1.5分,共30分。
考查考生理解总体和特定信息、猜词悟义、推断作者态度和意图的能力。
要求考生根据所提供的4篇文章(平均每篇约400词)的内容,从每题所给的4个选择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本节大约需要35分钟。
C节:共10题,每题1分。
考查考生对诸如连贯性和一致性等语段特征的理解。
要求考生根据2篇留有5段空白的文章(平均每篇约400词)的内容,在每篇文后所提供的6段文字中选择能分别放进该文章中5个空白处的5段。
本节大约需要20分钟。
本部分总需时间约75分钟。
试卷二(25分)本部分考查考生英语书面表达的能力,由A、B两节组成。
A节:共1题,10分。
要求考生根据所提供的1篇长约450词的、有相当难度的文章写出1篇字数为120—150词的内容提要(约占原文的1/4-1/3)。
1995年中科院博士入学试题一, 简述题(40分)1. 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2. 图形数据输入的主要方法及特点.3. 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数据源及其特征.4. 空间数据库主要特征.二, 问答题(任选二题,60分)1. 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组成与应用.2. 土地管理信息系统与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的比较.3. 地理信息系统与相关学科的相互关系.(GIS与RS的相互关系;GIS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相互关系)1996中科院博士入学考试GIS试题一、简述题(40分)1. 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2. 地理信息输入方法及其特点3. 地理信息数据结构的类型4. 空间拓扑叠加二、问答题(任选二题,60分)1. 综述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功能2. 试论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全球定位系统,信息网络的关系及其综合应用.3. 结合你的经验,谈GIS应用前景1997中科院博士入学考试GIS试题一、名词解释拓扑关系缓冲分析关系数据模型空间叠加二、简答题1,GIS的主要功能(略)2,企业GIS系统的特色三、问答题(选2)1,GIS基本组成与主要应用领域2,地理科学数据集成与管理3,结合你的专业,谈GIS应用发展前景1998中科院博士入学考试GIS试题一、简答:1. 地理信息的基本特征.(99)2. 数字地形模型的构建与应用.(99)3. 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特点.(99)4.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分析方法.(99)5. 地理信息系统与计算机制图关系剖析.(99)6. 矢量与栅格数据的优缺点.(98)二、问答(任选二)1. 论地理信息系统与地理信息科学.(99)2.专业模型与地理信息系统连接方式比较.(99)3. 结合你的专业,举例说明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特点.( 99 )4. GIS产生,发展过程及前景.(98)5. RS 与GIS 结合.(98)1999中科院博士入学考试GIS试题一、名词解释1. 数字地图2. 地理编码3. 拓扑叠加二、问答1. OpenGIS的特点2. GIS的基本功能3. 空间坐标的转换方式和方法2000年中科院博士入学考试GIS试题(1)一、名词解释(每个4分,共20分)1. 空间拓扑关系2. 地址匹配3. 元数据4. 栅格数据结构5. 空间数据精度二、简答题(每个10分,共30分)1. 简述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2. 数字地形模型(DTM)的构建与应用3. 叠加分析三,问答题(任选二,每个25分,共50分)1. 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及趋势2. 时空动态数据结构研究3. 结合你的专业,论述GIS应用的关键技术问题2000年中科院博士入学考试GIS试题(2)一、名词解释1. GIS2. 数据字典3. 空间拓扑叠加4. 数字地形模型5. 节点匹配容差二、简答1. GIS构成2. 关系数据库构成3. 栅格与矢量结构优劣比较三、问答1. GIS发展简况与趋势2. 结合你的专业,谈谈GIS的应用方法及前景2001中国科学院地理所GIS考博试题一、名词(10)1. 关系数据库2. 离散化3. 地图精度4. 地址匹配5. 四叉树二、简述题(40)1. GIS结构及功能2. 列出空间分析功能(3个以上)及其应用3. DEM的特征及应用4. Internet GIS的特点及应用三、论述题(1,2选一个,3,4必做)1. GIS的发展趋势(15)2. GIS方法论(15)3. GIS空间分析功能的缺陷及可能的改进方法(15)4. 3S关系及集成(20)2002年中科院遥感所博士入学考试(GIS)一,名词解释1. 地理空间2. 行程编码3. 地址匹配4. 拓扑关系空间数据元数据二,简答1. 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与功能2. 数字地形模型的建立方法与特点3. 地理信息系统互操作三,问答1. GIS的发展历程2. 结合你的专业,谈一谈GIS的应用与关键点2003中科院遥感所GIS部分试题一、名词解释:1.GIS2.数据挖掘3.空间索引二、简答题:1,GIS标准化的意义及作用.2,数据质量标准三、论述:1,关于长江三峡搬迁的,求几个数据.很麻烦.2,关于温度梯度的.2003年中科院地理所考博试题一、名词解释1. DEM2. TIN3. 平移转换4. 栅格结构二、简答1、GIS的组成2、空间拓扑分析3、GIS互操作三、论述(任选二个)1、GIS的发展简史和趋势2、WebGIS的核心模型及其应用3、结合您的专业,谈谈GIS的应用关键和潜在领域2004年中科院地理所考博试题一、简答题(8分/题)1、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2、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3、地址匹配及其可能的应用4、空间叠加的方法5、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结构及其特点二、论述题(四选三)(20分/题)1、地理信息的组成及其可能的不确定性2、DEM的建立方法及其优缺点比较3、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的特点及发展趋势4、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及趋势2005年中科院地理所考博试题一、简答题5个每个10分1、空间数据的类型及其特征2、地理信息系统主要数据类型及比较3、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4、空间叠加的主要方法5、国产主要gis软件的主要特点二、论述题3选2 每个25分1、DEM的实现方法及其特点2、专业分析模型与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集成方法及其比较2008年中科院地理所考博试题总分:100分时间:180分钟一、名词解释(2*5 10分)1.矢量数据模型2.关系数据库系统3.缓冲区分析4.地理编码5.不规则三角网(TIN)二、简述题(6*5 30分)1.空间聚类2.数字地形模型表达方式3.地理空间及其表达方法4.空间拓扑分析5.地理信息服务质量(相关,具体记不太清楚了:))三、论述题(20*3 60分)1.WebGIS发展现状及趋势2.比较分析矢量数据模型及栅格数据模型的优缺点3.结合您专业,浅谈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模式2014年中科院地理所博士入学考试真题-地理信息系统1、名词解释矢量数据模型;DEM; 行程编码;TIN;地址匹配2、简单题地理空间及其存在形式;空间拓扑分析;最多路径分析;地表坡度计算方法;地理信息服务质量3、论述题矢量与栅格数据的优缺点;互联网地图服务发展现状与瓶颈和突破点分析;遥感、GIS融合发展趋势分析2016年中科院地理所博士入学考试真题-地理信息系统一、简答题(每题8分)1,地理位置的类型及特征2,矢量数据模型及其优缺点3,空间索引的主要方法4,缓冲分析5,地址匹配二、论述题(三选二,每题30分)1,空间拓扑叠加的原理与算法类型2,位置服务及发展态势3,结合您的专业,论述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发展趋势。
2009年全国统一考试地理试卷(全国卷Ⅱ)一、本卷共4小题,每小题0分,共44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近期研制出利用玉米叶片加工、编织购物袋的技术,这种购物袋易分解且物美价廉.据此完成1~3题.1.(4分)该种购物袋的生产厂应该近( )A.原料产地B.销售产地C.能原产地D.研发基地2.(4分)以该种购物袋替代目前广泛使用的同类产品,对环境保护的直接作用是( )A.减轻大气污染B.减轻“白色污染”C.促进生物多样性D.减轻酸雨危害3.(4分)该种购物袋的生产原料在我国的最大产地是( )A.河南省B.山东省C.四川省D.吉林省如图显示某国1951﹣2000年每10年的人口变化读图完成4~5题4.(4分)1951﹣﹣2000年,该国( )A.是人口净迁入国B.人口的迁入是维持人口增长的主要方式C.人口的出生率一直高于死亡率D.人口增长了15.1%5.(4分)据图示资料推测,该国( )A.自20世纪70年代,人口再生产进入现代型B.可能位于欧洲C.1990年人口达到900万D.20世纪末青壮年人口比重偏大如图中.H地恰与某高压天气系统中心吻合,该天气系统以每天约200千米的速度东移.据此完成6~8题.6.(4分)H地与甲聚落的相对高差约为( )A.800米B.1500米C.1800米D.2100米7.(4分)上午10时,H地气温为12℃,甲聚落气温为17℃.到15时甲聚落的气温最接近( )A.15℃B.18℃C.21℃D.24℃8.(4分)甲聚落第二天的天气状况为( )A.晴天转阴雨B.大风有浮尘C.晴暖有微风D.阵风间暴雨某旅游团希望在杭州西湖欣赏“雷锋(塔)夕照”的同时,也领略“月到中天(月亮高度最大),水面风来”的情境.(注:月球公转周期约为30天,农历初一月球在天空中的视位置最靠近太阳完成9~11题.9.(4分)若旅行团在某日16时左右看到了“月到中天”,则该日式农历( )A.初二B.初五C.初八D.十一10.(4分)若该旅行团在某日18时40分左右看到“月到中天”,则该日式农历( )A.初二B.初五C.初八D.十一11.(4分)若该旅行团在18时40分左右看到“月到中天”,并欣赏到“雷峰夕照”,那么这时期( )A.华北平原小麦丰收在望B.长江三角洲油菜花盛开C.松嫩平原稻谷飘香D.山东半岛瑞雪迎春二、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96分)12.(36分)阅读分析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花卉消费的国际需求迅速增长,北美、日本、欧洲、成为世界三大花卉消费市场.同期,如图所示国家成为所在大洲第二大花卉出口国.(1)简述该国的地理位置及地形特征.(2)说明该国有利于花卉生长的自然条件.(3)概述该国发展花卉产业的社会经济条件.13.(60分)阅读分析资料和图,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鲁)肃对(孙权)曰:“…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缝隙,可乘之机)…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刘表死,苏进说曰:“夫荆楚与国邻接,水流顺北,外带江汉,内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三国志•鲁肃传》材料二(诸葛)亮答(刘备)曰:“…今操已拥兵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托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从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壶桨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三国志•诸葛亮传》(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鲁肃和诸葛亮对荆州认识的相同之处.(2)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鲁肃和诸葛亮提出的战略目标及实现步骤.(3)根据材料一、二,分析荆州问题对孙、刘双方未来关系的影响.(4)据图分析古荆州地区的交通区位.如图示意古荆州部分地区.(5)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简析但是荆州地区的农业发展条件.材料三三国时期的荆州地区包括现在的湖北、湖南部分地区.这一区域位于我国经济梯次发展战略的中部.为统筹区域经济发展,近年来国家推进“中部崛起“战略,确定其为重点开发区域,拟加大对该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等财政投入,从而使该地区面临吸纳资源、资金和人才的绝好时机.同时,东部发达地区进入产业升级换代的新阶段,也使该地区具有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改革开放30年来,尤其是在“中部崛起”战略的指导下,位于该地区的甲地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在经济总量不断增加的同时,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表3 三次产业产值比重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全国28.247.923.9 1978年甲地513019 2007年全国11.348.640.1甲地29.733.536.8(6)根据表3,指出甲地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经济发展的特点.(7)运用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的原理,结合材料分析三国时期的荆州地区在当时和现在所处地位的不同.2009年全国统一考试地理试卷(全国卷Ⅱ)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本卷共4小题,每小题0分,共44分。
2009年中科院地理所博士入学考试试题(旅游地理学)
旅游地理学
一名词解释
1 旅游环境容量
2 分段(时)休闲
3旅游阴影效应
4 商务旅游
二简答题
1 大都市地区旅游业的空间分布规律
2 影响旅游资源开发价值的因素有哪些
3 简述旅游地的构成要素
三论述题(3选2)
1 创意性节庆活动很多但又成功的也有失败的,试论述创意性节庆活动策划和实施所遵循的原则
2生态旅游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结合自己所熟悉的旅游景区在规划上的变化,论述生态旅游的引入对我国景区发展的积极影响。
3论述区域旅游策划的方法和步骤。
经济地理学
一名词解释
1 区域
2 重工业
3 城市群
4 生态旅游
二简答题(4选2)
1简述沿海企业搬向内地的原因
2影响我国区域农业发展的因素
3旅游“黄金周”的利与弊
4实证主义研究的方法和步骤
三论述题(2选1)
1在全球化进程中,构成区域竞争力的要素发生了哪些变化?请论述变化原因2请你设计一套评价城市可持续发展状态的指标体系,并阐述设计理念。
中科院2006人文地理试题
一、名词解释。
(5*12)
1.区域比较优势
2.能源弹性系数
3.持续农业4 城市群5.产业链.6产业集群7.旅游市场预测8区域经济一体化9资源环境承载力.10.绿色GDP11.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12决策支持系
统
二、简答题(20*3)
1.中心地理论的基本内涵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2.区域(城市)主导产业的选择的原则和方法
3.区域协调发展的涵义及途径
三、论述题(30)
谈谈你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看法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2004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
经济地理学试题
准考证编号得分
一、名词解释(任选四题,每题4分)
1、聚集与扩散
2、循环经济
3、产业的自组织
4、绿色GDP
5、环境Kuznets倒”U”型曲线
二、简答题(每题8分)
1、简要阐述城乡统筹的基本内涵。
2、简要分析交通运输业与现代物流业的关系。
3、简述西部大开发的建设重点。
三、论述题(任选三题,每题20分)
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通过哪些手段对产业布局进行指导和调控?
2、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主要表现何在?如何协调发展?
3、城市化发展将对土地资源(包括土壤资源)变化产生哪些方面的影响?
4、根据两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状况,
(1)计算两个城市2002年第二产业增加值
(2)要点分析和比较两个城市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变化特征
城市年份市区人口(万人) 人均GDP (元) 三次产业比重A 2002 150 47900 1.5:49.5:49
2001 138 42000 2:53:45
B 2002 140 40380 1:67:32
2001 110 39000 1:61:38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2005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
经济地理学试题
准考证编号得分
一、名词解释(共40分,每题5分)
1、区划
2、生态城市
3、后工业社会
4、过度城市化
5、经济全球化
6、粘性空间
7、绿色GDP 8、物流
二、简答题(共50分)
1、循环经济的三种类型。
(10分)
2、简述我国农村工业化及其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10分)
3、简述点轴发展理论。
(15分)
4、城市发展的向心力和离心力分别有哪些?(15分)
三、问答题(共60分,每题20分,任选三题)
1、城市和区域空间管制的内容及意义。
2、长江三角洲的经济、资源、环境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3、试利用二元经济理论论述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如何解决经济增长与劳动力转移的关系?
4、试述技术、信息、知识等新因素对区域发展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