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与妻书》同步训练 粤教版必修2
- 格式:doc
- 大小:74.01 KB
- 文档页数:6
第17课 与妻书一、文言基础1.下列加点的词语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卒不忍独善.其身 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③汝幸而偶.我 ④瓜.分之日可以死 ⑤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 A .①/②③/④/⑤B .①②/③/④/⑤C .①②/③④/⑤D .①/②/③④/⑤【答案】B [①②都是形容词用作动词,③是名词用作动词,④是名词用作状语,⑤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2.下列各组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必不能禁.失吾之悲重刑法以禁.之 B.⎩⎪⎨⎪⎧ 吾之逃家复归也,汝泣告.我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 C.⎩⎪⎨⎪⎧ 不能竟.书而欲搁笔竟.日不出门 D.⎩⎪⎨⎪⎧ 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也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答案】D [A.第一个“禁”是“忍受”,第二个“禁”是“禁止”。
B.第一个“告”是“请求”,第二个“告”是“告诉”。
C.第一个“竟”是“使……完毕”,第二个“竟”是“全、终”。
D.两个“书”都是“书信”的意思]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以.汝之有身也 A .亦以.天下人为念 B .汝可以.模拟得之 C .汝不必以.无侣悲 D .以.今日事势观之 【答案】C [A.介词,把。
B.介词,凭。
C.与例句中的“以”都是连词,因为。
D.介词,拿]二、课内精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
吾牺牲百死而不辞,而使汝担忧,的的..非吾所思。
吾爱汝至,所以为汝体者唯恐未尽。
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在今天之中国!卒不忍独善其身。
嗟夫!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汝可以模拟..得之。
吾今不能见汝矣!汝不能舍吾,其时时于梦中得我乎!一.恸!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意洞手书。
家中诸母皆通文,有不解处,望请其指教。
4.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是.吾不是处 是:这 B .汝幸而偶.我 偶:嫁 C .汝可以模拟..得之 模拟:想象 D .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 念:思念 【答案】D [“念”通“廿”,二十]5.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的的..非吾所忍 的的:的的确确 B .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四鼓:四次击鼓 C .一.恸 一:多么 D .是吾不是.处 是:对,正确 【答案】B [四鼓:四更时]6.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所未尽.者尚有万千当尽.吾意为幸⎩⎪⎨⎪⎧ 妇女无所幸.又何不幸.而生在今日之中国A .两个“尽”意义相同,两个“幸”意义不同。
2014届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第17课《与妻书》 应用体验之旅配套训练 粤教版必修2(时间:40分钟 满分:59分)一、基础巩固(25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不能竟书..而欲搁笔 竟书:写完 B .必不能禁.失吾之悲 禁:禁止 C .使之肖.我 肖:相像,类似 D .汝幸而偶.我 偶:配偶,嫁 解析:B 项,禁:经受。
答案:B2.下列加点词古今同义的一项是( )A .汝可以模拟..得之 B .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C .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 D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解析:A 项,模拟:古义指“想象,揣摩”;今义指“模仿”。
B 项,福利:古义指“幸福”;今义指“生活上的利益,特指对职工生活(食、宿、医疗等)的照顾”。
D 项,妻子:古义指“妻子儿女”;今义指“男性的配偶”。
C 项,依稀:古今意思相同,均为“含糊不清地,不明确地;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答案:C3.下列词类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卒不忍独善.其身 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③汝幸而偶.我 ④瓜.分之日可以死 ⑤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 A .①/②③/④/⑤B .①②/③/④/⑤C .①②/③④/⑤D .①/②/③④/⑤ 解析:①②是形容词作动词;③是名词作动词;④是名词作状语;⑤是动词的意动用法。
答案:B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或.又是男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B.⎩⎪⎨⎪⎧ 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比去,以.手阖门C.⎩⎪⎨⎪⎧ 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汝可以模拟得之.D.⎩⎪⎨⎪⎧ 当尽吾意为.幸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解析:B 项中两个“以”皆为“介词,用”。
A 项分别为“副词,或许”;“名词,有的人”。
C 项中前一个“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后一个“之”为代词,代“我的万千衷情”。
第四单元《与妻书》班级:姓名:成绩: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的实词、虚词。
2.理清文章的思路,理解文中有深刻内涵的句子。
3.感悟文章情感,体悟作者为天下人谋幸福的革命豪情和理性自觉。
学习重点:1、文言字词句的理解与落实。
2、感悟作者的情感与思想。
学习过程:预习﹒交流﹒评价1、通假字:(1)、几家能彀.(2)、吾灵尚依依旁.汝也2、古今异义词:(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2)吾充.吾爱汝之心(3)第.以今日事势观之(4)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5)是.吾不是处3、词类活用:(1)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2)瓜.分之日可以死(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4)汝幸而偶.我(5)卒不忍独善.其身(6)意洞手.书训练﹒拓展﹒提高一、梳理课文内容。
二、合作探究:(1)作者的衷情是什么?(2)作者是围绕什么来表达衷情的?(3)作者是怎样表达衷情的?(4)想一想,这篇绝笔为什么会感人至深?三、写作技巧小结。
归纳﹒整理一、文言实词释义1、一词多义与与妻书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吾与(汝)并肩携手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竟不能竟书而欲搁笔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身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及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余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及今思之,空余泪痕前十余日回家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吾今死无余憾书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当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吾家后日当甚贫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卒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旦日飨士卒鲁肃闻刘表卒五万兵难卒合二、文言虚词释义其:助天下人爱其所爱卒不忍独善其身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吾亦望其言是实汝不能舍吾,其时时于梦中得我乎汝其勿悲汝其善抚之,使之肖我所:助天下人爱其所爱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所以: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吾爱汝至,所以为汝体者唯恐未尽为:故遂忍悲为汝言之为天下人谋永福也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当尽吾意为幸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盖: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以: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汝不必以无侣悲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则:或又是男,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则我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而: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不能竟书而欲搁笔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三、词类活用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称心快意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吾之逃家复归也,汝泣告我瓜分之日可以死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汝幸而偶我卒不忍独善其身意洞手书四、文言句式固定结构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1、省略句望今后有远行,必以(之)告妾,妾愿随君行(省略介词宾语)吾居(于)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省略介词“于”)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于)今日之中国(省略介词“于”)吾辈处(于)今日之中国(省略介词“于”)天灾可以死(人) (省略宾语)谁知吾卒先(于)汝而死乎(省略介词“于”。
第17课 与 妻 书一、基础考查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称心快意(chēng) 眷.属(juàn) 卿.卿(qīng) B .几家能彀.(gòu) 如晤.(wù) 一恸.(tòng) C .心不能禁.(jīn) 婉.解(wǎn) 搁.笔(gé) D .双栖.(xī) 肖.我(xiào) 相和.(hè) 解析:选B 。
A 项“称”读chèn;C 项“搁”读gē;D 项“栖”读qī。
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又恐汝不察吾衷.衷:衷情 B .虽不谓吾言为是.是:正确 C .适.冬之望日前后 适:恰逢 D .汝其善抚之,使之肖.我 肖:相像,类似 解析:选A 。
“衷”的意思是“内心,心思”。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属于使动用法的一项是( )A .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 B .意洞手.书 C .汝幸而偶.我 D .卒不忍独善.其身 解析:选D 。
A 项,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B 项,名词作状语。
C 项,名词作动词。
D 项,“善”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②吾自遇汝以.来 B.⎩⎪⎨⎪⎧①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②亦以.天下人为念 C.⎩⎪⎨⎪⎧①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D.⎩⎪⎨⎪⎧①且以.汝之有身也②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解析:选B 。
A 项,①介词,用;②助词,与“来”连用,表时间。
B 项,都是介词,把。
C 项,①介词,凭,根据;②连词,来。
D 项,①介词,因为;②介词,用。
5.下列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B.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C.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D.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解析:选D。
17 与妻书练习一、夯基训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会晤./唔.言眷.属/誊.写称.心如意/称.呼B.啼.泣/缔.结婉.解/手腕.蓦.然回首/模.拟C.禁.受/禁.锢悲恸./痛.心妻离子散./散.漫D.虐.待/戏谑.毋宁./宁.静不肖.子孙/肖.像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适.冬之望日前后适:正,恰逢B.第.以今日事势观之第:仅,但C.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抑:难道D.使之肖.我肖:相像,类似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吾作此书.时不能竟书.而欲搁笔B.吾尝语.曰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C.不能竟.书而欲搁笔竟.日不出门D.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4.下列加点字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意洞手.书B.不可数.计C.瓜.分之日可以死D.幼.吾幼,以及人之幼5.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汝不必以.无侣悲B.或.又是男左右或.欲引相如去C.故遂忍悲为汝言之.且以汝之.有身也D.助天下人爱其所.爱为吾与汝双栖之所.6.下列文句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译句:仁慈的人“尊敬我家的长辈以及别人的长辈;爱护我家的晚辈以及别人的晚辈”。
B.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译句:试问从古以来什么时候见过破镜能重圆?那就是比死还要苦呀,怎么对待这种逆境呢?C.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
译句:江州司马的青衫湿了,我不能学那些修养高超的人忘怀于世理人情。
D.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
译句:即使可以不死,但是彼此离散不相见,只能使两地望眼成穿,身子变成空望对方的石头。
二、延伸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7~11题。
《黄花岗烈士事略》序孙文满清末造,革命党人历艰难险巇,以坚毅不挠之精神,与民贼相搏,踬踣者屡,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吾党菁华,付之一炬,其损失可谓大矣。
《与妻书》同步练习课文总结一、内容提示这是一封诀别书。
林觉民作《与妻书》,与妻诀别,倾诉衷肠,一面表达对妻子的至爱,或直抒胸臆,或追忆往昔,一面又冲破儿女情长,晓以国家大义,时时作解释和安慰。
“吾至爱汝”的深情与“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的勇决,宽如两种旋律交错并进,使文章既缠绵博恻,又充满浩然正气。
二、重点词语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完成)附:“竟”的常见含义:(1)竟然,却,“我竟不知”。
(2)最终,终究,“有志者事竟成”。
(3)终结,结束,完成,“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不能竟书而欲搁笔”。
(4)整个,“竟日”。
(5)径直,直接,“我竟往夏口,尽起军前来相助”。
(6)穷究、追究,“穷原竟委”。
司马春衫(应为“青衫”):唐代诗人白居易曾被贬为江州司马,其长诗《琵琶行》中有“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的诗句。
后用“司马青衫”比喻极度悲伤。
又恐汝不察吾衷(内心)汝其勿悲(表祈使语气,一定,下文“汝其善抚之,使之肖我”之“其”用法相同)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最终)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笔)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只是)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还是)的的非吾所忍(dídí实在,的确)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的原因)吾爱汝至,所以为汝谋者惟恐未尽(因此)汝可以模拟得之(想象,揣摩)课内外练习一、课内巩固1.为下列各句中的加粗字写出汉语拼音并解释其含义。
(1) 意映卿卿如晤晤:(2)称心快意,几家能彀称:(3)使之肖我肖:(4)一恸恸:2.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又恐汝不察吾衷察:体察B.吾充吾爱汝之心充:充满C.第以今日事势观之第:只是D.汝幸而偶我偶:婚配3.与例句中的“其”用法和含义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汝其勿悲A.助天下人爱其所爱B.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C.汝其善抚之,使之肖我D.卒不忍独善其身4.对下面加粗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今日吾与汝幸双健幸:有幸B.与妻书与:给C.更恐不胜悲胜:尽D.而亦无辞相答相:代指“我”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意洞手书B.瓜分之日可以死C.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D.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6.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竟书:写完B.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所以:连词,引出结果C. 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望日:农历十五D.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寸管:内心7.比较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②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③故遂忍悲为汝言之④虽不谓吾言为是⑤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⑥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⑤与⑥不同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⑤与⑥也不同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⑤与⑥也相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⑤与⑥相同8.将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 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2) 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二、课外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
【创新方案】高一语文 第四单元 第17课 与妻书落实应用板块训练 粤教版必修2(时间:40分钟 满分:64分)一、基础巩固(30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老.吾老 尊敬汝体.吾此心 体察,体谅虽不谓吾言为是. 正确,对 A.⎩⎪⎨⎪⎧ 老.吾老 尊敬汝体.吾此心 体察,体谅虽不谓吾言为是. 正确,对 B.⎩⎪⎨⎪⎧ 吾爱汝至. 到更恐不胜.悲 经受得住吾卒.先汝而死 最终 C.⎩⎪⎨⎪⎧望.日前后 阴历每月十五日汝可以模拟..得之 模仿第.以今日事势观之 只是 D.⎩⎪⎨⎪⎧使之肖.我 相像,类似汝幸而偶.我 配偶,嫁钟情..如我辈者 感情专注 解析:B 项,至:极点;C 项,模拟:想象,揣摩;D 项,钟情:感情丰富,多愁善感。
答案:A2.下列加点词古今同义的一项是( )A .汝可以模拟..得之 B .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C .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D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解析:A 项,模拟:古义指“想象,揣摩”;今义指“模仿”。
B 项,福利:古义指“幸福”;今义指“生活上的利益,特指对职工生活(食、宿、医疗等)的照顾”。
D 项,妻子:古义指“妻子儿女”;今义指“男性的配偶”。
C 项,依稀:古今意思相同,均为“含糊不清地,不明确地;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答案:C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②吾自遇汝以.来 B.⎩⎪⎨⎪⎧①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①亦以.天下人为念 C.⎩⎪⎨⎪⎧①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D.⎩⎪⎨⎪⎧①且以.汝之有身也②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解析:A 项,①介词,用;②助词,与“来”连用,表时间。
B 项,都是介词,把。
C 项,①介词,凭借;②连词,来。
D 项,①介词,因为;②介词,用。
答案:B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①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②辇来于.秦 B.⎩⎪⎨⎪⎧①为.天下人谋永福也②为.吾与汝双栖之所 C.⎩⎪⎨⎪⎧①汝其.勿悲②望请其.指教 D.⎩⎪⎨⎪⎧①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②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 解析:A 项分别为“在”/“到”;B 项分别为“替”/“是”;C 项分别为“表祈使语气”/“代词,她们”;D 项两个“而”均表转折。
第17课与妻书学习目标 1.掌握文言基础知识,背诵文中名句。
2.理清文章的脉络,学习革命者“为天下人谋永福”的光辉思想及高尚情操。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使之肖.我( ) (2)相和.( )(3)一恸.( ) (4)称.心( )(5)能彀.( ) (6)不能禁.( )答案(1)xiào(2)hè(3)tònɡ(4)chèn(5)ɡòu(6)jīn二、识记文中基础知识1.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1)婉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卿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率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独善其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婉转解释(2)古代夫妇间的爱称,多用于女方(3)依本性而行,勇敢(4)出自《孟子·尽心上》。
原意是自己尽可能完善自己的操守,文中是只顾自己、苟且偷生的意思2.写出下列通假字及意义(1)几家能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念.六夜四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同“够”(2)通“廿”,二十3.写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1)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生活上的利益,特指对职工生活(食、宿、医疗等)的照顾;使生活上得到利益。
4.17 与妻书一、语段阅读阅读《与妻书》的课文选段,完成1~5题。
汝忆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尝语曰:“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
”汝初闻言而.怒,后经吾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
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与汝,吾心不忍,故宁请汝先死,吾担悲也。
嗟夫!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 吾真真不能忘汝也!回忆后街之屋,入门穿廊,过前后厅,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
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及今思之,空余泪痕。
又回忆六七年前,吾之.逃家复归也,汝泣告我:“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妾愿随君行。
”吾亦既许.汝矣。
前十余日回家,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及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故唯日日呼酒买醉。
嗟夫!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必不能禁.失吾之悲 禁:经受 B .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 卒:最终 C .吾亦既许.汝矣 许:答应 D .更.恐不胜悲 更:更加 解析:选D 。
“更”是“又”的意思。
2.下列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汝初闻言而.怒②而.亦无词相答 B.⎩⎪⎨⎪⎧ ①必不能禁失吾之.悲②吾之.逃家复归也 C.⎩⎪⎨⎪⎧ ①必以.告妾②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D.⎩⎪⎨⎪⎧ ①为.吾与汝双栖之所②虽不谓吾言为.是解析:选D 。
A 项,“而”:①连词,顺承关系;②连词,转折关系。
B 项,“之”:①助词,的;②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C 项,“以”:①介词,把;②介词,用。
D 项,“为”都是判断词“是”。
3.下列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部表现林觉民对妻子眷顾的一组是( )①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②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③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妾愿随君行④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⑤及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⑥故唯日日呼酒买醉A .①③⑤B .②④⑥C .①②⑤D .③④⑥解析:选C 。
《与妻书》一、基础测试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模拟.(nǐ) 忸怩.(nǐ)作态如晤.(wù) 兀.(wù)立B.间.(jiān)隔多云间.(jiàn)晴筛.(shāi)选掉色.(shǎi)C.恸.(tònɡ)伤胴.(dònɡ)体木讷.(nè) 呢喃.(nán)D.眷属.(shǔ) 属.(shú)望于人裙裾.(jù) 前倨.(jù)后恭解析A.怩:ní;B.间隔:jiàn;D.属:zhǔ望,裾:jū。
答案 C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依希掩映疏梅月影破镜重圆率性为之B.不可数记心电感映两眼望穿依依旁汝C.瓜分豆剖清净度日遍地腥云巾短情长D.叩禀大人独善其身启口应答嗟叹不已解析A.希—稀;B.记—计,映—应;C.净—静。
答案 D3.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如晤.(见面) 察吾衷.(内心) 抑.汝能之乎(抑或)B.语云.(说) 吾爱汝至.(极) 第.以今日事势观之(但)C.竟.书(写完) 当哭相和.也(应和) 使之肖.我(像)D.一恸.(痛哭) 不能禁.(禁止) 汝幸而偶.我(嫁)解析D项禁:承受。
答案 D4.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汝不必以.无侣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B.竟.日不出门不能竟.书而欲搁笔C.汝其.善抚之汝其.勿悲D.为.天下人谋永福也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解析A项前“以”是“因为”,后“以”是“用”;B项前“竟”是“整”,后“竟”是“完,尽”;D项前“为”是介词“替”,后“为”是动词“是”;C项两个“其”都是语气副词,表祈请语气。
答案 C5.选出与“所以为汝体者唯恐未尽”中的“所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B.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C.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D.吾知所以..距子矣解析例句“所以”表凭借,可译为“用……来……”,D项用法与之同。
《与妻书》一、基础测试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模拟.(nǐ) 忸怩.(nǐ)作态如晤.(wù) 兀.(wù)立B.间.(jiān)隔多云间.(jiàn)晴筛.(shāi)选掉色.(shǎi)C.恸.(tònɡ)伤胴.(dònɡ)体木讷.(nè) 呢喃.(nán)D.眷属.(shǔ) 属.(shú)望于人裙裾.(jù) 前倨.(jù)后恭解析A.怩:ní;B.间隔:jiàn;D.属:zhǔ望,裾:jū。
答案 C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依希掩映疏梅月影破镜重圆率性为之B.不可数记心电感映两眼望穿依依旁汝C.瓜分豆剖清净度日遍地腥云巾短情长D.叩禀大人独善其身启口应答嗟叹不已解析A.希—稀;B.记—计,映—应;C.净—静。
答案 D3.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如晤.(见面) 察吾衷.(内心) 抑.汝能之乎(抑或)B.语云.(说) 吾爱汝至.(极) 第.以今日事势观之(但)C.竟.书(写完) 当哭相和.也(应和) 使之肖.我(像)D.一恸.(痛哭) 不能禁.(禁止) 汝幸而偶.我(嫁)解析D项禁:承受。
答案 D4.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汝不必以.无侣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B.竟.日不出门不能竟.书而欲搁笔C.汝其.善抚之汝其.勿悲D.为.天下人谋永福也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解析A项前“以”是“因为”,后“以”是“用”;B项前“竟”是“整”,后“竟”是“完,尽”;D项前“为”是介词“替”,后“为”是动词“是”;C项两个“其”都是语气副词,表祈请语气。
答案 C5.选出与“所以为汝体者唯恐未尽”中的“所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B.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C.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D.吾知所以..距子矣解析例句“所以”表凭借,可译为“用……来……”,D项用法与之同。
A、B、C的“所以”表原因,可译为“……的原因”。
答案 D6.下面的句子都有省略,选出与“必以告妾”省略成分相同的一项是( )A.不可数计B.余自束发读书轩中C.欲呼张良与俱去 D.谁得而族灭也解析A项“数”前省“以”,B项“轩”前省“于”,D项“灭”后省宾语“之”。
例句介词“以”后省宾语“之”,C项介词“与”后省宾语“之”,而D项是动词宾语的省略,故而选C。
答案 C7.对下列各句修辞方法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①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②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
③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④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
A.借喻反问用典对比借喻仿词B.借代设问借代类比借代双关C.借喻反问用典对比借代仿词D.借代设问借代类比借代双关答案 C8.填空。
(1)林觉民,字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烈士之一。
(2)老吾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意洞抖飞广州辛亥革命七十二(黄花岗)(2)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满清末造,革命党人历艰难险巇,以坚毅不挠之精神,与民贼相搏,踬碚者屡,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吾党菁华,付之一炬,其损失可谓大矣。
然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顾自民国肇造,变乱纷乘,黄花岗上一抔土,犹湮没于荒烟蔓草间,延至七年,始有墓碣之建修,十年始有事略之编纂;而七十二烈士者,又或有纪载而语焉不详,或仅存姓名而无事迹,甚者且姓名不可考,如史载田横事,虽以史迁之善传游侠,亦不能为五百人立传,滋可痛已!邹君海滨以所辑《黄花岗烈士事略》丐序于予。
时予方以讨贼督师桂林,环顾国内,贼氛方炽,杌陧之象,视清季有加;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为诸先烈所不惜牺牲生命以争者,其不获实行也如故,则予此行所负之责任,尤倍重于三十年前。
倘国人皆以诸先烈之牺牲精神为国奋斗,助予完成此重大之责任;实现吾人理想之真正中华民国,则此一部开国血史,可传世而不朽;否则不能继述先烈遗志且光大之,而徒感慨于其遗事,斯诚后死者之羞也。
余为斯序,既痛逝者,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
9.下列加点的词释义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浩气四塞.塞:阻塞史迁之善传.游侠传:为……作传B.顾自民国肇.造肇:开始直.可惊天地直:只、仅仅C.以坚毅不挠.之精神挠:屈贼氛方炽.炽:旺盛,这里形容气焰嚣张D.视清季.有加季:一个朝代的末了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唱:领唱解析A项,塞,充满;B项,直,简直;D项,唱,同“倡”,倡导。
答案 C10.下列加点的虚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①以.坚毅不挠之精神②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B.①助予完成此重大之.责任②斯诚后死者之.羞也C.①尤倍重于.三十年前②犹湮没于.荒烟蔓草间D.①草木为.之含悲②余为.斯序解析B项,都是结构助词,的。
A项,①介词,凭;②连词,因而。
C项,①介词,比;②介词,在。
D项,①连词,因为;②动词,写。
答案 B11.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邹君海滨以所辑《黄花岗烈士事略》丐序于予A.斯诚后死者之羞也B.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C.则予此行所负之责任,尤倍重于三十年前D.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解析C项,与例句均为状语后置句。
A项,判断句;B项,省略句、定语后置句;D 项,一般陈述句。
答案 C1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时予方以讨贼督师桂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否则不能继述先烈遗志且光大之,而徒感慨于其遗事,斯诚后死者之羞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余为斯序,既痛逝者,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那时候,我正为了准备北上讨伐敌人,在桂林统帅军队。
(2)不然就不能够继承先烈的遗志并将它发扬光大,而只能仅仅对他们的英勇事迹发表感慨,这实在是我们后死人的羞耻啊!(3)我写这篇序文,既为沉痛地悼念先烈,也用它来作为对国人中阅读这本书的人的勉励。
参考译文清朝末年,革命党人历尽艰难险阻,以坚强刚毅不屈不挠的精神,跟人民的敌人交锋搏斗,所受的挫折不止一次,牺牲情形的悲壮,以辛亥年三月二十九日包围攻打两广总督衙门的战役为最突出。
我党的精华,付于一把大火,那个损失可以说是太大了!然而这个战役,碧血到处飞溅,浩然正气充满四方,草木为他们满含悲伤,风云因他们变了颜色,全中国人民长期隐藏抑制的情绪,这才大大振作奋发起来。
对清统治者长期积聚的怨恨和愤怒,像汹涌的波涛冲击山沟一样,无法遏止抑制,不到半年武昌起义的大革命就因此成功。
那么这个战役的价值,简直可使天地惊骇、鬼神哭泣,和武昌革命的战役一同长存而为后人纪念。
但是自从民国开始建立,变乱纷纷而来,使得黄花岗上的烈士坟墓,还埋没在荒野杂草之间。
自烈士们牺牲以后拖延了七年之久,才有烈士坟墓墓碑的修建;拖延到十年之久,才有烈士事迹的编辑。
而七十二烈士中,又有的虽有事迹记载却记述得不够详细具体,有的只留存姓名而没有(记下)事迹,更严重的是有的连姓名都不可查考,就好像历史记载的田横的事迹,即使凭着司马迁的善于为游侠作传(的手笔),也不能够给五百个壮士一个个立传,更是可痛心的了!邹海滨拿他所编辑的《黄花岗烈士事略》这本书请求我为它写个序言。
那时候,我正为了准备北上讨伐敌人,在桂林统帅军队。
看看国内,敌人的气焰正嚣张,(国家)倾危不安的迹象,比清朝末年还要厉害。
而我在三十年前所倡导的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为许多烈士不惜牺牲生命而争取的主张,还和过去一样不能实现。
那么我这次行动所肩负的责任,更比三十年前加倍重大。
假如全国的人都以这些先烈的牺牲精神为我们的国家而努力奋斗,帮助我完成这个重大的责任,实现我们建立真正中华民国的理想,那么这一部创建民国的用鲜血写成的历史,就可以流传后世而永垂不朽!不然就不能够继承先烈的遗志并将它发扬光大,而只能仅仅对他们的英勇事迹发表感慨,这实在是我们后死人的羞耻啊!我写这篇序文,既为沉痛地悼念先烈,也用它来作为对国人中阅读这本书的人的勉励。
三、语言表达13.将下面这个句子用几个单句的形式表达出来。
由中央戏剧学院客座教授、国家一级导演吴晓江执导,著名编剧龚应恬执笔,广东话剧院倾力演绎的大型话剧《与妻书》于2014年2月5日晚,在广州黄花岗剧院揭开神秘面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与妻书》于2014年2月5日晚,在广州黄花岗剧院揭开神秘面纱。
②话剧《与妻书》由中央戏剧学院客座教授、国家一级导演吴晓江执导,著名编剧龚应恬执笔。
③这部话剧由广东省话剧院倾力演绎。
1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4个字。
今年春节,央视推出的“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系列报道,引发公众关注。
调查得到的回答千奇百怪、五花八门,让人感慨良多,今天我们还知道“家风”是什么吗?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儒家文化讲究“诗礼传家”,讲究“忠孝仁义礼智信廉”。
对于传统士大夫知识阶层来说,“修身齐家平天下”,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最高目标。
不仅统治阶层和士大夫家庭提倡“邻德里仁”和“笔耕砚拓”的“诗礼家风”,纵使寻常百姓也持守这样的治家信条。
中国历代不乏家风门第的典范,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颜氏家训》到《曾国藩家书》,中国古代公开出版的“家训”在百种以上。
如诸葛亮的《诫子书》、司马光的《训俭示康》,成为后世学子修身立志、务行节俭的名篇。
在家风已然变得陌生的今天,央视此次借助关注度极高的“新闻联播”重提家风,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公众的反馈来看,人们已经开始重新审视这一传统文化,认识到我们离开自己的传统已经太久了。
答案示例:①家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源远流长②也留下许多流传后世的经典文章③无疑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15.仔细观察下列这幅漫画,用简洁的文字说明漫画内容并对这种现象进行简要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