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课时检测十一高新科学技术与防灾减灾
- 格式:doc
- 大小:756.50 KB
- 文档页数:4
高新科学技术与防灾减灾[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在防灾减灾活动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了解高新科学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高新科学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前景,坚信发展高新科学技术进行防灾减灾是一条必由之路;.掌握一些阅读卫星图片的简单方法以及高新科学技术防灾减灾工作原理。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收集资料,用实例说明高新科学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设想人类未来的防灾减灾工作;.能多途径地获得资料并通过对众多材料进行选择、归纳、分析,形成观点并在讨论中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当地防灾减灾活动中高新科学技术的使用情况,初步掌握调查研究的科学研究方法,锻炼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防灾减灾当中的勤劳和智慧,通过对我国古代和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了解,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了解当代高新科学技术对防灾减灾的贡献,感悟科学创造之伟大;.增强学习科学、服务社会的信念,进一步树立人类战胜自然灾害的坚定信念。
[教学重点]1.高新科学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2.高新科学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前景[教学难点]1.高新科学技术在防灾减灾当中应用的原理2.对高新科学技术在防灾减灾中应用前景的设想。
[教学媒体与教具]课本图片以及收集的有关资料和图片[课时安排]课时[讲授过程]【新课导入】科学技术是社会历史发展中最活跃的因素,是人类文明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很早以来,科学技术就在人类的防灾减灾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社会防灾减灾的能力逐步提高。
【板书】第二节高新科学技术与防灾减灾【播放录像】播放年“”台风登陆前后的卫星云图以及预警标记录像,让学生感受到科学技术在防灾减灾中起着重要作用。
【板书】一、科学技术在人类防灾减灾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投影】都江堰风光资料图片【教师讲述】在古代社会就有科学技术成功运用于防灾减灾的例子。
都江堰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最杰出、最经典的伟大水利工程之一,工程本身非常精妙,是世界上现存的年代最久的水利工程。
第二节高新科学技术与防灾减灾1.识记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世界定位等技术在防灾减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2.理解遥感、计算机、生物工程、新能源开发利用等技术在防灾减灾中将要发挥的重要作用。
高新科学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自主学习】1.遥感技术与减灾灾祸先兆监测进行灾祸追踪监测,以便及时发出警报帮助(1) 应用救灾。
决定救灾的轻重缓急成立灾祸模型。
更好地理解和解说灾祸现象对滑坡和泥石流发生的展望对丛林和草原火灾发生的展望(2)举例对农作物和丛林病虫害的预告对洪水灾祸的预告2.全世界卫星定位系统与减灾GPS与减灾作用供给全天候、连续、及时、高精度的三维地点和三维速度及时间数据应用防洪、预告台风、抗震和息灭林火等减灾领域①灾情发生后的通信联系和减灾过程中的灾情追踪、监测等,利用GPS能够提高减灾效率;举例②救灾物质空投,利用GPS能够提高精确度;③救灾人员赶赴发生灾祸现场的导航和通信联系;④洪水抵达的及时监控;⑤丛林火灾发生地址的正确测报( 辅以配套设施)遥感监测技术对洪水灾祸的预告有什么作用?提示:能清楚地域分洪灾地域的居民点与水体范围,能够为救灾和防灾工作供给较为准确的信息。
【中心概括】1.遥感技术 (RS) 与减灾特“广、大、快、好、强”——观察范围广、信息获取量大、获取速度快、及时性好和点动向性强灾祸前遥感可及时观察到灾祸前的异样和特别现象,并发出警报兆展望灾祸跟如台风发生后可随时追踪,并向受灾地域发出警报用踪监督途帮助救灾祸发生后,陆地通信常常受到损坏而影响救灾行动。
遥感可帮助辨别重灾灾区和能通往灾区的路线,进而决定救灾的轻重缓急成立灾经过灾祸模型,遥感技术能更好地理解和解说灾祸现象害模型应遥感宽泛应用于洪水等气象灾祸、滑坡和泥石流、丛林和草原火灾及农作物和丛林病用虫害的预告2.地理信息系统 (GIS) 与防灾减灾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并借助于遥感技术,可有效地监测和预告洪涝灾祸、丛林火灾等。
3.全世界卫星定位系统(GPS)与防灾减灾【追踪训练】RS(遥感 ) 和 GIS( 地理信息系统) 等现代地理技术在自然灾祸监测的过程中起侧重要的作用。
第四章防灾与减灾第二节高新科学技术与防灾减灾RS(遥感)和GIS(地理信息系统)等现代地理技术在自然灾害监测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据此完成第1~3题。
1.RS在自然灾害监测中具有的作用有( )A.获取瞬间变化的灾害信息B.灾害发生成因与规律分析C.灾害动态模拟D.灾情评估2.对长江流域洪灾进行监测的理想技术手段是( )A.遥感技术B.人工监测C.水上快艇监测D.航空目测3.关于RS与GIS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A.RS主要用于灾害信息的空间定位B. GIS主要用于灾害信息数据的获取C. RS技术在灾害信息获取方面具有优势,GIS在灾害空间分析方面具有优势D. GIS不能获取数据,只能加工数据解析:第1题,B、C、D三项是GIS在自然灾害监测和预防中的作用。
第2题,对洪水进行实时观测最好用RS。
第3题,RS的主要作用是对数据的获取,而GIS主要是对数据的分析。
答案:1.A 2.A 3.C为了能够及时准确预测和防治蝗虫灾害,内蒙古畜牧局草原站建立了草原蝗虫灾害防治卫星监测预警体系。
据材料完成第4~5题。
4.上述治蝗实例中,主要采用了地理信息技术中的( )A.卫星传感技术B.全球定位系统C.遥感技术D.地理信息系统5.卫星之所以能够感知地面蝗虫的危害和分布情况是因为( )A.农作物遭受蝗虫灾害,反射光谱会发生一定特性的变化B.卫星分辨率高,可以拍摄到比较清晰的照片C.卫星直接指挥飞机进行灭蝗工作,无需人工参与D.如果采用飞机遥感,探测的范围会更大解析:在本次治蝗中采用了遥感技术。
卫星之所以能够感知地面蝗虫的危害和分布情况是因为农作物遭受蝗虫灾害后,植物的反射光谱会发生一定特性的变化。
答案:4.C 5.A下图是卫星在某地火山喷发后不久拍摄到的图像。
读图,完成第6~7题。
6.要获取火山喷发的卫星影像图,主要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RSB.GISC.GPSD.数字地球7.如果利用卫星对火山灰进行检测,通过分析多幅火山灰图片,可以获得( )①火山灰喷出的起始位置②火山灰漂浮速度③火山灰影响的范围④火山灰漂浮的方向⑤此时段当地的风向A.仅①②③⑤B.仅②③④⑤C.仅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解析:第6题,考查了遥感的相关知识。
课时跟踪检测(十一)高新科学技术与防灾减灾一、选择题2015年第13号超强台风“苏迪罗”于8月8日凌晨4时40分在台湾花莲秀林乡登陆后,持续给台湾各地带来强风暴雨,截至当天18时,已造成5人死亡、4人失踪、185人受伤。
下图是超强台风“苏迪罗”的影像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获得此图像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遥感B.全球定位系统C.地理信息系统D.数字电视2.我国政府对此次灾害的受灾面积和损失进行统计并合理安排灾后重建工作,需借助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遥感B.全球定位系统C.地理信息系统D.数字电视解析:1.A 2.C 第1题,本题提供的图片为卫星遥感图像,获得此图像的地理信息技术为遥感。
第2题,地理信息系统具有信息管理、查询和分析功能,可以进行灾情统计与评估,为灾后重建提供决策支持。
在遥感技术中,可以根据植物的反射波谱特征判断植物的生长状况。
读下图,完成3~5题。
3.图中,重度病害植物反射率高于健康植物反射率的波段是( )A.红外线B.X光C.可见光D.紫外线4.根据图中原理,可用遥感技术直接( )A.划分植物类型B.判断植物生长的土壤类型C.估计粮食作物的产量D.监测树木的生长状况5.不同的地物和地物的不同状况也会产生不同的反射,根据这一原理,可以利用遥感工作的是( )A.判断水体污染B.判断人口分布C.预测商业分布D.估算工业生产总值解析:3.C 4.D 5.A 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重度病害作物反射率高于健康植物的是波长0.56~0.73的可见光波段。
第4题,由图可知,健康作物与病害作物波长不同,用此原理可以直接监测树木的生长状况。
第5题,根据此原理可以判断水体污染情况。
近几年,新疆建设兵团在中科院的帮助下成功地利用无人遥控直升机对所属农场的农作物病虫害进行了防治,大大提高了其准确度和工作效率。
据此回答6~7题。
6.工程技术人员指挥无人遥控直升机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①RS②GPS③GIS④数字地球A.①②B.③④C.②③ D.①④7.对农作物病虫害的监测,新疆采用了卫星遥感技术,是因为( )①农作物遭受病虫害时,发射和反射的波谱会有一定变化②卫星遥感分辨率高,可拍摄到清晰的照片③卫星遥感探测的范围广,连续性强④卫星遥感智能化高,在治虫过程中无需人工参与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解析:6.A 7.C 第6题,遥控直升机的位置使用GPS,进行遥控作业需使用RS。
第二节高新科学技术与防灾减灾[基础巩固]1.减轻自然灾害的高新科学技术主要包括( )①遥感技术②地理信息技术③全球定位技术④通讯技术⑤减灾工程质量探测技术⑥先进的防灾建筑技术A.①②③⑤⑥B.①②③④⑥C.②③④⑤⑥D.①②③④⑤⑥解析:选D。
以上选项均为高新科技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2.中央电视台每天天气预报中提供的卫星云图,主要使用了( )①遥感技术②地理信息系统③全球定位系统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解析:选A。
卫星云图制作的过程是先利用卫星在高空获取大气中云层的分布状况图,然后将其作为信息源输入地理信息系统。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对将来的24小时或48小时云系的移动和发展作出预测,最后根据其影响的地区作出天气预报。
3.GPS技术在减灾防灾领域应用广泛,下列不是其应用领域的是( )A.绘制地图B.人员救生C.地震监测D.淹没分析解析:选D。
淹没分析主要是借助RS技术和GIS技术。
4.重大自然灾害空间监测系统的核心技术是( )A.全球定位系统B.遥感技术C.地理信息系统D.计算机系统解析:选B。
空间监测系统的核心技术是遥感技术。
5.在下列自然灾害中,利用遥感技术无法做到的是( )A.准确预报地震发生的时间B.监测病虫害的扩散情况C.收集洪水受灾区的面积D.监测沙尘暴的动态趋势解析:选A。
通过遥感可以看到沙尘暴、台风、暴雨等灾害性天气的形成过程,并监测其动态,还可以利用它对洪灾进行跟踪监测。
6.当化工厂出现有害气体泄漏后,有关部门需要迅速确定有害气体可能影响的范围及消防和救援人员赶往现场的最短路径,并拟定救灾方案,预估灾害损失。
能够实现这一综合目标的技术是( )A.地理信息系统B.卫星遥感技术C.全球定位系统D.雷达预警技术解析:选A。
地理信息系统可对地理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查询检索、输出各种地理信息。
7.遥感技术和GIS技术二者优势的结合,可以实现( )①灾前圈定危险区,指导防灾②灾中做出损失评价,指导救灾③灾后能对灾害损失做出快速评价④二者结合可实现动态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达到预报预警、动态监测等功效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选C。
第四章防灾与减灾高新科学技术与防灾减灾同步测试1.我国地震台准确地预报了1975年的海城大地震,而一年后的唐山大地震却没能预报出来。
这一事实表明A.地震活动无规律可循,致使地震预报具有很强的偶然性B.地震预防的准确程度与天气预报水平相当C.预报地震的基础工作是观看地震的预兆D.人类对地震的形成、进展与成灾规律的熟悉不足GIS中,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贮存在不同的图层上,叠加不同的图层能够分析不同要素间的彼此关系。
据此回答2~3题。
2.城市交通图层与城市人口散布图层的叠加,能够( )A.为商业网点选址B.分析建筑设计的合理性C.计算城市水域面积D.估算工农业生产总值3.对1985年与2000年城市土地利用图层进行分析,能够( )A.计算交通流量的转变B.预测洪涝灾害的发生C.了解城市地域结构的转变D.预测城市降水转变趋势4.减灾防灾的大体途径是A.依托科技进步B.增强减灾法制建设C.提高全民减灾防灾意识D.和谐人地关系技术指的是A.全世界定位系统B.地理信息系统C.遥感D.区域监测网络6.不属于GIS系统在减灾防灾中作用的是A.能够集成与减灾防灾有关的多种数据库和模型库B.模拟和预测灾情进展趋势C.对减灾防灾方案进行分析比较D.能够及时发觉灾情发生的时刻地址及范围7.重大自然灾害空间监测系统的核心技术是A.全世界定位系统B.遥感技术C.地理信息系统D.计算机系统人工阻碍天气是指利用云层的不稳固性,通过人为采取不同技术方式改变其微结构,进而达到改变天气现象发生进程的目的。
据此完成8~9题。
8.人工阻碍天气作业不包括A.人工防雹B.人工增雨C.在地面精准测量云层中水汽饱和度D.人工减弱台风9.人工增雨是用人为的方式,增加云中的冰晶或使云中的冰晶和水滴增大而形成降水。
下列不属于目前人工增雨所用方式的是A.卫星B.飞机C.高炮D.火箭10.依照要求,在下面的结构图中完成下列问题:(1)将洪涝、特大暴雨、台风别离填入A、B、C三个方框内。
4.2高新科学技术与防灾减灾学案(湘教版选修5)【学习目标】I •了解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在防灾减灾活动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2•了解高新科学技术在防灾减灾屮的应用• 高新科学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前景,坚信发展高新科学技术进行防灾减灾是一条必山之路。
3•学握一些阅读卫星图片的简单 方法以及利用高新科学技术进行防灾减灾工作的原理。
一、高新科学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1. 遥感技术与减灾:遥感技术在减灾工作屮的主要作用有:第一是① 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是进行灾害跟踪监视, 以便及时发出警报:第三是② __________ ;第四是③ _________________ o2. 我国遥感技术应用:(I )对④ ___________ 发生的预测:(2)对⑤ ___________ 发生的预测;(3)对⑥ ______ 和⑦ _______________ 的预报:(4)对⑧ ___________ 的预报。
3.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与减灾: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能为全球范围内的用户提供全天候、连续、实时、高精度的⑨等减灾领域川以发挥雨要作川。
二、高新科学技术在防灾减灾屮的前景I. 遥感技术和计算机技术⑴应用变化:将更为广泛地应用于灾害监测.⑯ _________ 、预报与灾害信息管理。
(2)意义:使灾害监测实现⑰ ________ 化.并实现监测—评估—预测—预警的智能化、自动化、⑱ _____________ , 大大捉高灾害管理水平和防灾减灾的快速反应能力。
2•其他技术:⑲ __________________ 、新能源开发利用技术等将对⑳ 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效防治灾害发挥巨 大的作用。
基础达标练考查点1遥感技术与防灾减灾I •重大自然灾害空间监测系统的核心技术是()A. 全球定位系统B.遥感技术C.地理信息系统D.计算机系统2. 在下列自然灾害中,利用遥感技术无法做到的是()A. 准确预报地康发生的时间B.监测病虫害的扩散借况C.探测洪水受灾区的面积D.监测沙尘暴的动态趋势考查点2全球定位系统与防灾减灾3. 2010年6月,嘉兴市国土资源局对外公布了全市地面沉降的监测数据。
课时跟踪检测(十一)高新科学技术与防灾减灾
一、选择题
2015年第13号超强台风“苏迪罗”于8月8日凌晨4时40分在台湾花莲秀林乡登陆后,持续给台湾各地带来强风暴雨,截至当天18时,已造成5人死亡、4人失踪、185人受伤。
下图是超强台风“苏迪罗”的影像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获得此图像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遥感B.全球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D.数字电视
2.我国政府对此次灾害的受灾面积和损失进行统计并合理安排灾后重建工作,需借助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遥感B.全球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D.数字电视
解析:1.A 2.C 第1题,本题提供的图片为卫星遥感图像,获得此图像的地理信息技术为遥感。
第2题,地理信息系统具有信息管理、查询和分析功能,可以进行灾情统计与评估,为灾后重建提供决策支持。
在遥感技术中,可以根据植物的反射波谱特征判断植物的生长状况。
读下图,完成3~5题。
3.图中,重度病害植物反射率高于健康植物反射率的波段是( )
A.红外线B.X光
C.可见光D.紫外线
4.根据图中原理,可用遥感技术直接( )
A.划分植物类型
B.判断植物生长的土壤类型
C.估计粮食作物的产量
D.监测树木的生长状况
5.不同的地物和地物的不同状况也会产生不同的反射,根据这一原理,可以利用遥感工作的是( )
A.判断水体污染B.判断人口分布
C.预测商业分布D.估算工业生产总值
解析:3.C 4.D 5.A 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重度病害作物反射率高于健康植物的是波长0.56~0.73的可见光波段。
第4题,由图可知,健康作物与病害作物波长不同,用此原理可以直接监测树木的生长状况。
第5题,根据此原理可以判断水体污染情况。
近几年,新疆建设兵团在中科院的帮助下成功地利用无人遥控直升机对所属农场的农作物病虫害进行了防治,大大提高了其准确度和工作效率。
据此回答6~7题。
6.工程技术人员指挥无人遥控直升机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①RS②GPS③GIS④数字地球
A.①②B.③④
C.②③ D.①④
7.对农作物病虫害的监测,新疆采用了卫星遥感技术,是因为( )
①农作物遭受病虫害时,发射和反射的波谱会有一定变化②卫星遥感分辨率高,可拍摄到清晰的照片③卫星遥感探测的范围广,连续性强④卫星遥感智能化高,在治虫过程中无需人工参与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6.A 7.C 第6题,遥控直升机的位置使用GPS,进行遥控作业需使用RS。
第7题,农作物遭受病虫害时,发射和反射的波谱会有一定变化;卫星遥感探测的范围广,连续性强。
二、综合题
8.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不同植物类型由于组织结构不同、季节不同、生态条件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光谱特征、形态特征和环境特征,在遥感影像中可以表现出来。
下图是不同植被反射波谱曲线比较图。
材料二根据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绘制的山西省太原以南地区植被的垂直分布图。
(1)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对植被分布的调查,主要是利用了不同植被的不同____________特征,并由此区分________。
(2)不同地物在同一光谱波段上的反射率差异越大,越容易区分。
绿光波段的可见光以及红外线反射率最高的植被分别是( )
①桷树②桦树③松树④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农作物分布的调查具有哪些方面的突出优点?
解析:第(1)题,不同植被具有不同的光谱特征,这是遥感影像判读的依据。
第(2)题,依据材料一,绿光波段桦树的反射率最高,达20%,红外线波段草的反射率最高,达90%。
第(3)题,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答案:(1)光谱植被类型(2)D
(3)①探测范围大;②实时传输;③快速处理;④迅速获取信息;⑤实施动态监测等。
9.我国是一个灾害多发的国家,阅读关于火灾的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某月气象卫星共监测到火点1 411个,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湖南、贵州、江西、湖北等省(区)。
(1)图中显示的我国南方森林火险等级高(火点>50个)的省(区)有哪些?这与此前南方遭遇的特大雪灾有关,试分析其原因。
(2)列出减轻火灾危害可以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我国南方森林火险等级高(火点>50个)的省(区)有广西、湖南、广东、贵州、江西、湖北、福建。
此前南方曾遭遇特大雪灾,导致山区大量毛竹、树木被压断,存有大量枯枝败叶,形成易燃物。
春天气温回升后易发生火灾。
第(2)题,减轻火灾危害需要提前监测预报,要用到遥感技术;火灾发生需要监测火灾的动态、为灭火提供预案依据,要用到地理信息系统;灭火需要用到全球定位系统。
答案:(1)广西、湖南、广东、贵州、江西、湖北、福建。
特大雪灾使山区大量毛竹、树木被压断,枯枝败叶等易燃物增多,春天气温回升后易发生火灾。
(2)GIS、GPS、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