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3 许克波 121140066 动物急性实验
- 格式:pdf
- 大小:467.88 KB
- 文档页数:4
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514:11:33 网络出版地址:https://kns.cnki.net/kcms2/detail/34.1086.R.20230614.1545.021.htmlSIRT1通过CREB/BDNF通路调控吗啡诱导大鼠条件位置偏爱的机制研究刘 奔1,涂婉玉1,张腾腾1,姚志军2,易善勇1,赵 营3,雒国胜1,贾文歌1,李晨晨1,赵 斌1,魏 来1(新乡医学院1.法医学院、2.基础医学院、3.药学院,河南新乡 453003)收稿日期:2023-02-20,修回日期:2023-04-12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U2004111,81701862);河南省教育厅高校重点科研项目(No18A310024,18A310025);河南省生物精神病学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NoZDSYS2018007)作者简介:刘 奔(1997-),男,硕士生,研究方向:药物成瘾机制,E mail:2693198771@qq.com;赵 斌(1978-),男,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药物成瘾机制,通信作者,E mail:rodphine@xxmu.edu.cn;魏 来(1982-),男,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药物成瘾机制,通信作者,E mail:weilai@xxmu.edu.cndoi:10.12360/CPB20220809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1978(2023)07-1263-08中国图书分类号:R 332;R322 81;R338 2;R971 2;R977 6摘要:目的 研究腹外侧眶皮层(ventrolateralorbitalcortex,VLO)内微量注射sirtuin1(SIRT1)抑制剂EX527对吗啡诱导大鼠条件位置偏爱(conditionedplacepreference,CPP)的影响,并探讨CREB/BDNF通路在其中的作用。
方法 应用脑立体定位术在大鼠双侧VLO内留置导管,建立吗啡诱导大鼠CPP模型,d1为适应,d2~4为前测,d5~14为条件性训练,隔日交替腹腔注射吗啡(1mL·kg-1,5mg·kg-1)或生理盐水(1mL·kg-1),提前30min通过导管向双侧VLO内微量注射EX527(1μL,5g·L-1)或DMSO(1%,1μL),d15为测试。
损伤小白鼠一侧小脑绒球的效应及破坏豚鼠一侧迷路的效应B3许克波121140066一、实验目的1、观察小白鼠一侧小脑毁损后出现的运动功能障碍,了解小脑对躯体的调节作用;2、通过破坏迷路的方法,观察迷路在调节肌张力与维持机体姿势中的作用;二、实验原理1、小脑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接受来自平衡器官、运动器官、大脑皮层运动区的信息,其与大脑皮层运动区、脑干网状结构、脊髓和前庭器官等有广泛联系;2、小脑可分为三个主要功能部分,即前庭(古)小脑、脊髓(旧)小脑和新小脑;小脑的功能(1).维持身体平衡主要是古小脑的功能。
古小脑与前庭器官存在密切的神经联系,参与维持躯体姿势平衡。
损伤后,动物平衡失调以致站立不稳,但肌肉的随意运动仍很协调。
(2).调节肌肉紧张主要是旧小脑的功能。
该部分存在对肌肉紧张进行调节的异化区和抑制区。
当这部分小脑发生病变时,肌张力发生障碍。
(3).协调随意运动主要是新小脑的功能。
新小脑主要接受大脑皮层的传入,配合大脑完成对随意运动的协调。
损伤后,常出现同侧肢体的肌肉张力减退或无力的现象,另一个突出的表现是随意运动失调。
2.内耳迷路中的前庭器官是感受头部空间位置和运动的感受器装置,其功能在于反射性地调节肌紧张,维持机体的姿势平衡与运动协调。
当身体做直线加速运动或头部的位置改变时或做旋转性的变速运动时,均可刺激前庭器官的感受器,反射性地改变躯体相应部位肌肉紧张的强度,以维持姿势的平衡。
在做旋转变速运动时,还可反射性地引起眼球震颤反射。
当一侧迷路破坏后,肌紧张协调发生障碍,在静止或运动时将失去维持正常姿势与平衡能力。
由于眼外肌肌紧张障碍,也会发生眼球震颤。
3.氯仿是高脂溶性的麻醉剂,通过渗透作用于半规管,破坏该侧迷路的机能。
三、实验动物与器材实验动物:小白鼠,豚鼠;实验器材:常用手术器械,大烧杯,小烧杯,注射器针头;实验试剂:乙醚,氯仿;四、实验方法与步骤小白鼠实验1、麻醉前注意观察小白鼠的姿势、肌张力及运动的表现;2、将小白鼠罩于烧杯内,放入浸有乙醚的棉球使其麻醉;3、待动物呼吸变为深慢且不再有随意活动时,将其取出,置于手术台上;4、剪除头顶部的毛,用左手将头部固定,沿正中线切开皮肤直达耳后部;5、剥离颈部肌肉及骨膜,暴露颅骨,透过颅骨可见到小脑,在正中线旁1-2mm 处;6、用注射器针头刺入一侧小脑,约2mm,左右前后搅动,取出针头,将小白鼠放在试验台上,待其清醒后观察其姿势、肢体肌肉紧张度的变化。
动物急性毒性试验
苏州纳米城生物实验室,于2013.6.15-22日进行了生物酶对小白鼠的急性动物试验,现报告如下:实验材料
动物:昆明种小白鼠(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动物房提供)
药物:生物酶(苏州泽方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实验方法
动物急性毒性试验:取正常小白鼠10只,雌雄各半,体重为19.6±1.35g,每只灌服生物酶溶液为0.8ml,(日内分两次灌胃),相当于生物酶分别为10.20g/kg;观察动物死亡、饮食、毛色、活动等情况,观察时间为一周,一周后称其体重,然后处死动物并解剖,观察其心、肝、肺、脾、肾、胃肠等是否异常。
试验结果
灌服生物酶后,动物稍安静,片刻恢复正常活动,动物无急性死亡,继续观察七天仍无死亡者;七日内动物自然孔无异常分泌物,活动、饮食、毛色均正常;粪、尿也未见异常变化;体重为27.55±3.6g,七日内体重净增为7.95g;七日后处死动物,观察其心、肝、肺、脾、肾、胃肠等脏器均无异常。
本试验灌服最大剂量为10.20g/kg仍不引起动物死亡,说明其最大耐受量(LD0)大于10g/kg。
根据急性毒性试验GB15193.3-94急性毒性分级,该生物酶应为实际无毒。
负责人:田明
实验者:王丹丹
苏州纳米城生物实验室
2013-6-25。
波棱瓜子总木脂素的急性和亚慢性毒性试验目录一、内容简述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3)1.3 研究目的与内容 (4)二、材料与方法 (5)2.1 实验材料 (6)2.2 实验仪器与试剂 (7)2.3 实验设计 (7)2.4 样本制备与剂量设置 (8)2.5 数据采集与分析方法 (9)三、急性毒性试验结果与分析 (10)3.1 实验动物与剂量选择 (11)3.2 急性毒性症状观察 (12)3.3 生物毒性评价指标 (13)3.4 急性毒性试验结论 (13)四、亚慢性毒性试验结果与分析 (14)4.1 实验动物与剂量选择 (15)4.2 亚慢性毒性症状观察 (16)4.3 亚慢性毒性生理指标变化 (17)4.4 亚慢性毒性组织器官损伤评估 (17)4.5 亚慢性毒性试验结论 (18)五、波棱瓜子总木脂素的安全性评价 (18)5.1 急性和亚慢性毒性综合分析 (19)5.2 安全性评价标准与方法 (20)5.3 波棱瓜子总木脂素的安全性评级 (21)5.4 安全性应用建议 (21)六、结论与展望 (22)6.1 研究成果总结 (23)6.2 存在问题与不足 (24)6.3 未来研究方向与应用前景 (25)一、内容简述本试验旨在研究波棱瓜子总木脂素(total oleanolic acid,TOA)的急性和亚慢性毒性。
通过观察不同剂量下波棱瓜子提取物对实验小鼠的生长、行为、器官功能以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评价TOA的毒性水平。
本试验采用3种不同剂量和200 mgkg)的波棱瓜子提取物,分别进行急性和亚慢性毒性试验。
在试验过程中,对各组小鼠进行定期观察,记录生长情况、活动能力、食欲、体重变化等指标,并对主要器官如肝脏、肾脏、心脏、肺等进行病理学检查。
测定血液生化指标如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肌酐(Cr)、尿素氮(BUN)等,以评估TOA对小鼠的肝肾功能的影响。
◇基础研究◇摘要目的:观察苏贝止咳颗粒(Su Bei Zhi Kegranules ,SBZKG )对急性气管-支气管炎(风寒袭证)的影响。
方法:采用小鼠耳廓肿胀实验、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实验,观察其抗炎作用;小鼠排泌酚红实验、氨水所致小鼠咳嗽实验和大鼠排痰实验,观察其祛痰、止咳作用;采用感染小鼠死亡率实验,观察其抗菌、抗病毒作用。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BZKG 大、中剂量组均降低小鼠耳廓肿胀度(P <0.05)和提高肿胀抑制率,降低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P <0.05,P <0.01);SBZKG 可增加小鼠呼吸道的酚红排痰量(P <0.01),延长小鼠咳嗽潜伏期,减少小鼠咳嗽次数(P <0.05,P <0.01)和增加大鼠的排痰量(P <0.05,P <0.01);SBZKG 可减少小鼠感染细菌和病毒后的死亡率。
结论:SBZKG 具有一定的抗炎、止咳、祛痰、抗菌、抗病毒作用,对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关键词苏贝止咳颗粒;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止咳;祛痰;抗菌;抗病毒中图分类号:R285;R965.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2501(2024)01-0061-07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4.01.006苏贝止咳颗粒(Su Bei Zhi Ke granules ,SBZKG )处方为民间验方,由紫苏叶、苦杏仁、前胡、桔梗、陈皮、枳壳、法半夏、茯苓、黄芩、浙贝母、紫菀、款冬花、生姜、甘草常用中药材组成[1-2]。
SBZKG 具有散寒宣肺,祛痰、止咳、平喘之功,用于急性气管、支气管炎(风寒袭肺证)[3]所致的咳嗽、咳痰稀薄、咽痒、气急等症状。
原方以汤剂形式用于临床多年,临床有效率为67.2%,疗效确切,安全可靠,但汤剂需临用新配,口服剂量大,久置易发霉变质,携带不方便,不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做成颗粒剂,克服了汤剂服用前临时煎煮,久置霉变的缺点,稳定性较好,适合工业化生产。
一种免疫调节肽的小鼠经口急性毒性试验作者:焉扬鲁令华刘晓东杜恒裔邵坤王述柏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22年第22期摘要試验采用急性毒性试验的限量法,将54只小鼠随机分为3组,Ⅰ、Ⅱ组为试验组,Ⅲ组为对照组。
试验组Ⅰ、Ⅱ分别灌胃剂量200和400 mg/kg的免疫调节肽,对照组灌胃等量蒸馏水。
结果表明,各试验组小鼠眼部、鼻孔、皮肤等器官均未出现临床中毒症状,经解剖观察发现各内脏器官生长发育正常,均无大体解剖病理变化,各试验组公鼠的生长性能以及小鼠血常规指标、血清生化指标和脏器系数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2个试验组母鼠末重、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小鼠始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
由此可见,该试验所用免疫调节肽对小鼠无急性毒性作用。
关键词免疫调节肽;小鼠;急性毒性试验中图分类号 S 859.79+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0517-6611(2022)22-0066-07doi: 10.3969/j.issn.0517-6611.2022.22.017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Acute Oral Toxicity Test of an Immunomodulatory Peptide in MiceYAN Yang,LU Ling-hua,LIU Xiao-dong et al(College of Veterinary Medicine,Qingdao Agricultural University,Qingdao,Shandong 266109)Abstract The limit method of the acute toxicity test was used in the experiment. 54 mic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3 groups,test group Ⅰ,test group Ⅱ,control group. The mice in test group Ⅰ and test group Ⅱ were administrated with 200 and 400 mg/kg immunomodulatory peptide,the mice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administrated with the same dose of distilled wate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yes,nostrils,skin and other organs of the mice in each test group had no clinical symptoms of poisoning.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various internal organs were observed by anatomy,and there were no general anatomical and pathological changes. The growth performance of the male mice and hematology routine indices,serum biochemical indices,and organ coefficients of mice in the test groups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ith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The final body weight and average daily weight gain of the female mice in the two test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The initial body weight,average daily feed intake and feed-to-weight ratio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groups(P>0.05). Therefore,the immunomodulatory peptide used in this experiment had no acute toxic effect on mice.Key words Immunoregulatory peptide;Mice;Acute toxicity test生物活性肽是对机体的生命活动有一定生理作用的肽类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小于6 000 D[1-2],其分子结构复杂程度不一[3],是一类介于氨基酸和蛋白质之间的多肽[4]。
小鼠输精管结扎及小鼠各时期精子形态观察
121140066 许克波 253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小鼠结扎方法;
2、学习雄性小鼠生殖系统特点;
3、观察小鼠生殖系统各部位的精子形态特点;
二、实验原理
断颈法处死小鼠:
小鼠不能用毁髓法处死,最简单的方法便是断颈法对小鼠进行处死。
先给小鼠一个抓着物,然后左手捏住小鼠颈部毛皮并轻摁在桌面上,右手拉住小鼠尾巴后三分之一处向上30度左右使劲一拉,将小鼠颈椎拉断就可以了。
这样处死小鼠可以让小鼠在痛苦最小的情况下死去,是符合动物福利学的一种实验方法。
三、实验动物及器材
雄性小鼠;
基本解剖器械、注射器、显微镜、生理盐水等;
四、实验操作
1、处死小鼠;(我做的)
2、解剖小鼠并找到小鼠生殖系统;
3、输精管结扎;(每人做一边)
4、取精观察;(合作)
五、实验结果
实验中观察到的生殖系统结构:
睾丸内精子图片:
输精管内精子图片:
六、分析及讨论
我们只在睾丸和输精管内取出了精子,但是由于附睾的头、体、尾、三部分过小,而且不能切开取精,注射器也没能吸出来,所以没能观察到附睾内的精子形态。
动物急性实验
许克波121140066B3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哺乳类动物的手术操作方法,记录呼吸运动曲线的方法和直接测量动脉
血压的实验方法;
2.观察神经、体液因素(颈动脉窦压力、主动脉神经、迷走神经、去甲肾上腺
素和乙酰胆碱)对动脉血压的调节作用及机制探讨;
3.掌握重要的操作方法及各作用因素发生的现象及作用原理;
二、实验器材与动物
实验动物:家兔(1只/组);
实验器材:手术刀、兔板、解剖器械、张力换能器等;
实验试剂:巴比妥钠溶液、去甲肾上腺素、乙酰胆碱、生理盐水等;
三、操作方法与实验步骤
1、家兔麻醉;
2、家兔颈部解剖,分离颈总动脉;
3、家兔总颈动脉插管(保证畅通);
4、用Chart记录正常血压脉冲;
5、注射去甲肾上腺素,测定血压脉冲;
6、注射乙酰胆碱,记录;
7、压迫管壁,测定并记录血压脉冲;
8、空气注射处死;
四、实验结果
正常血压脉冲:
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后的血压脉冲:
对比正常血压脉冲可以看出,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后波形变大注射乙酰胆碱后:
脉冲波减小
血管压迫时:
波动略微减小
注射空气柱后,家兔死亡,血压脉冲逐渐消失:
五、实验资料
1、去甲肾上腺素主要与α受体结合,也可与心肌β1受体结合,但与血管平滑肌
的β2受体结合的能力较弱。
通过α受体的激动,可引起血管极度收缩,使血压升高,冠状动脉血流增加;通过β受体的激动,使心肌收缩加强,心排出量增加。
总的来说其作用是使外周大多数血管收缩,外周阻力明显增大,动脉血压明显升高。
2、同时,去甲肾上腺素可作用于心肌β1受体而使心跳加快加强,但在整体内由于它使动脉血压明显升高,通过降压反射增强而引起心率减慢。
外源乙酰胆碱
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膜上的M受体,引起血管的舒张。
Ach能使cAMP浓度降低,心率减慢,心房收缩力减弱,传导性减弱。
心率变慢则流向外周的血量变多,舒张压更低。
心房收缩力减弱则收缩压也有下降。
平均动脉压降低。
但是因为血回心时间变长,因此,回心血量较多,脉压增加。
而大多数血管没有Ach受体,Ach 对外周阻力影响不大。
3、当正常情况时:心脏射血经主动脉弓、颈总动脉而到达颈动脉窦。
当血压升高时,该处动脉管壁受到机械牵张而扩张,从而使血管壁外膜上作为压力感受器的感觉神经末梢兴奋,引起降压反射,使血压下降。
4、当夹闭颈总动脉时:心室射出的血液不能流经该侧颈动脉窦,使窦内压力降低,压力感受器受到刺激减弱,经窦神经上传中枢的冲动减少,降压反射活动减弱,因而心率加快、心缩力加强、回心血量增加(因容量血管收缩)、心输出量增加;阻力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加。
导致动脉血压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