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急性毒性实验指南概论
- 格式:ppt
- 大小:50.50 KB
- 文档页数:10
试验目的:急性毒性试验是在24小时内给药1次或2次(间隔6-8小时),观察动物接受过量的受试药物所产生的急性中毒反应,为多次反复给药的毒性试验设计剂量、分析毒性作用的主要靶器官、分析人体过量时可能出现的毒性反应、I期临床的剂量选择和观察指标的设计提供参考信息等。
一、啮齿类动物单次给药的毒性试验(一)试验条件1.动物品系:常用健康的小鼠、大鼠。
选用其他动物应说明原因。
年龄一般为7-9周龄。
同批试验中,小鼠或大鼠的初始体重不应超过或低于所用动物平均体重的20%.实验前至少驯养观察1周,记录动物的行为活动、饮食、体重及精神状况。
2.饲养管理:动物饲料应符合动物的营养标准。
若用自己配制的饲料,应提供配方及营养成分含量的检测报告;若是购买的饲料,应注明生产单位。
应写明动物饲养室内环境因素的控制情况。
3.受试药物:应注明受试药物的名称、批号、来源、纯度、保存条件及配制方法。
(二)试验方法:由于受试药物的化学结构、活性成分的含量、药理、毒理学特点各异,毒性也不同,有的很难观察到毒性反应,实验者可根据受试药物的特点,由下列几种实验方法中选择一种进行急性毒性试验。
1.伴随测定半数致死量(LD50)的急性毒性试验方法。
2.最大耐受剂量(MTD)试验方法:最大耐受剂量,是引起动物出现明显的中毒反应而不产生死亡的剂量。
3.最大受试药物量试验方法:在合理的浓度及合理的容量条件下,用最大的剂量给予实验动物,观察动物的反应。
4.单次口服固定剂量方法(Fixed-dose procedure)。
选择5、50、500和2000mg/kg四个固定剂量。
实验动物首选大鼠,给药前禁食6-12小时,给受试药物后再禁食3-4小时。
如无资料证明雄性动物对受药试物更敏感,首先用雌性动物进行预试。
根据受试药物的有关资料,由上述四个剂量中选择一个作初始剂量,若无有关资料作参考,可用500mg/kg作初始剂量进行预试,如无毒性反应,则用2000mg/kg 进行预试,此剂量如无死亡发生即可结束预试。
急性毒性实验报告急性毒性实验报告引言:急性毒性实验是一种常见的实验方法,用于评估化学物质对生物体的毒性程度。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小白鼠进行急性毒性实验,了解某种化学物质的毒性效应,并为人类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实验设计:本次实验选取了20只健康的小白鼠,分为4组,每组5只。
实验组分别接受不同剂量的化学物质A的处理,对照组接受生理盐水处理。
实验过程中,观察小白鼠的行为、食欲、呼吸等生理指标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实验持续时间为24小时。
实验结果: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观察到以下现象和结果:1. 实验组小白鼠在接受化学物质A处理后,出现了明显的行为异常。
它们表现出活动减少、食欲下降、毛发无光泽等症状。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小白鼠的行为异常更加明显。
2. 呼吸方面,实验组小白鼠的呼吸频率明显增加,呼吸深度减小。
这表明化学物质A对呼吸系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3. 实验组小白鼠的体温有所下降,尤其是接受高剂量处理的小白鼠。
这可能是由于化学物质A对体温调节系统的干扰导致的。
4. 实验组小白鼠的心率明显加快,而对照组小白鼠的心率变化不大。
这表明化学物质A对心血管系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5. 实验组小白鼠的精神状态明显受到影响,它们表现出迟钝、无精打采的状态。
这可能是化学物质A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所致。
讨论与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化学物质A对小白鼠的急性毒性效应明显。
其表现为行为异常、呼吸系统受损、体温下降、心率加快以及精神状态受到影响等。
2. 小白鼠对化学物质A的毒性反应与剂量呈正相关关系。
高剂量处理的小白鼠表现出更明显的毒性效应。
3. 化学物质A可能对呼吸、体温调节、心血管和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毒性影响。
结论:本次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化学物质A具有一定的毒性效应。
在人类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方面,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评估。
同时,我们也应该加强对化学物质的监管,确保其在使用和处理过程中不对人类和环境造成危害。
药物毒理学实验指导南方医科大学药学院实验中心二0一0年八月目录实验一、药物急性毒性实验(LD50测定)实验二、急性肺损伤实验实验三、药物免疫毒性试验实验四、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实验五、小鼠精子畸形实验实验六、药物生殖毒性实验实验一 急性毒性试验[盐酸二甲弗林(回苏灵)LD 50测定]一、实验目的化学物急性毒性试验是研究化学物毒性效应的基本试验。
本实验的目的是学习急性毒性试验的实验设计、实验原理和实验操作方法。
二、基本原理选择健康的实验动物,根据体重按随机分组的方法,依据LD 50计算的设计原料则将动物分成数个染毒组。
一次或24h 内多次给予受试物后,观察动物所产生的急性毒性反应及其严重程度,中毒死亡的情况等,根据各组动物死亡数计算半数致死量(LD 50)。
据此分析受试物毒性反应与剂量的关系,并根据LD 50值对化学物进行毒性分级。
三、实验材料1、器材 1ml 注射器、烧杯、电子天平、苦味酸、镊子、剪刀、酒精棉球等。
2、药品 0.4%回苏灵注射液(经预试验后按比例稀释)。
3、动物 健康成年小白鼠若干只,体重18-22g ,雌雄各半。
四、实验方法 1、预试验(1)探索剂量范围:先找出100%与0%的致死量为实验的上下限剂量,即Dmax 和Dmin 。
取动物若干,每4只一组,按估计量给药,如出现4/4死亡时,下一组剂量降低,当出现3/4死亡时,则上一剂量为Dmax ;如降低一剂量出现的死亡率2/4或1/4时,应考虑到4/4死亡剂量组在正式实验时可能出现死亡率低于70%,为慎重起见可将4/4死亡剂量乘以1.4倍,作为Dmax 。
同法找出Dmin 。
(2)确定合适的剂量分组方案:组数(n )以5-8组为宜,根据下面公式计算组间剂量公比r 。
r=1/1min max/ n D D各组剂量分别Dmax 、(Dmax) r 、(Dmax)r2、(Dmax)r3……。
2、正式试验(1)动物的称重、编号和分组: 每组10只动物(雌雄各半),随机分组和用苦味酸编号。
第一节急性毒性试验概述及染毒方法一、概念和试验目的(一) 急性毒性概念急性毒性是指机体(人或实验动物)一次(或24小时内多次)接触外来化合物之后所引起的中毒效应,甚至引起死亡。
但须指出化合物使实验动物发生中毒效应的快慢和剧烈的程度,可因所接触的化合物的质与量不同而异。
有的化合物在实验动物接触致死剂量的几分钟之内,就可发生中毒症状,甚至死亡。
而有的化合物则在几天后才显现中毒症状和死亡,即迟发死亡。
此外,实验动物接触化合物的方式或途径不同,“一次”的含义也有所不同。
凡经口接触和各种方式的注射接触,“一次”是指在瞬间将受试化合物输入实验动物的体内。
而经呼吸道吸入与经皮肤接触,“一次”是指在一个特定的期间内实验动物持续地接触受试化合物的过程,所以“一次”含有时间因素。
(二) 实验目的1.求出受试化合物对一种或几种实验动物的致死剂量(通常以LD50为主要参数),以初步估计该化合物对人类毒害的危险性。
2.阐明受试化合物急性毒性的剂量-反应关系与中毒特征。
3.利用急性毒性试验方法研究化合物在机体内的生物转运和生物转化过程及其动力学变化。
也可用于研究急救治疗措施。
二、实验动物和染毒方法(一) 实验动物选择在卫生毒理学领域中,体内试验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最终是为了阐明受试外来化合物对人的急性危害性质和危害强度。
所以选择实验动物时,要求在其接触化合物之后的毒性反应,应当与人接触该化合物的毒性反应基本一致,虽然利用任何一种或几种实验动物的急性毒性结果向人外推都必须十分慎重,但这一选择实验动物的原则仍非常重要。
1.物种选择以选择哺乳动物为主。
目前实际应用中以大鼠和小鼠为主,尤以大鼠使用很多。
需指出大鼠并非对外来化合物都最敏感。
家兔常用于研究化合物的皮肤毒性,包括对粘膜的刺激。
猫、狗也用于急性毒性试验,但因价贵不易于大量使用。
猪为杂食动物,对一些化合物的生物效应表现与人有相似之处,尤其是皮肤结构与人较近似。
但因体大、价贵,不便大量使用。
4-1急性毒性试验概述及染毒方法第一节急性毒性试验概述及染毒方法一、概念和试验目的(一) 急性毒性概念急性毒性是指机体(人或实验动物)一次(或24小时内多次)接触外来化合物之后所引起的中毒效应,甚至引起死亡。
但须指出化合物使实验动物发生中毒效应的快慢和剧烈的程度,可因所接触的化合物的质与量不同而异。
有的化合物在实验动物接触致死剂量的几分钟之内,就可发生中毒症状,甚至死亡。
而有的化合物则在几天后才显现中毒症状和死亡,即迟发死亡。
此外,实验动物接触化合物的方式或途径不同,“一次”的含义也有所不同。
凡经口接触和各种方式的注射接触,“一次”是指在瞬间将受试化合物输入实验动物的体内。
而经呼吸道吸入与经皮肤接触,“一次”是指在一个特定的期间内实验动物持续地接触受试化合物的过程,所以“一次”含有时间因素。
(二) 实验目的1.求出受试化合物对一种或几种实验动物的致死剂量(通常以LD50为主要参数),以初步估计该化合物对人类毒害的危险性。
2.阐明受试化合物急性毒性的剂量-反应关系与中毒特征。
3.利用急性毒性试验方法研究化合物在机体内的生物转运和生物转化过程及其动力学变化。
也可用于研究急救治疗措施。
二、实验动物和染毒方法(一) 实验动物选择在卫生毒理学领域中,体内试验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最终是为了阐明受试外来化合物对人的急性危害性质和危害强度。
所以选择实验动物时,要求在其接触化合物之后的毒性反应,应当与人接触该化合物的毒性反应基本一致,虽然利用任何一种或几种实验动物的急性毒性结果向人外推都必须十分慎重,但这一选择实验动物的原则仍非常重要。
1.物种选择以选择哺乳动物为主。
目前实际应用中以大鼠和小鼠为主,尤以大鼠使用很多。
需指出大鼠并非对外来化合物都最敏感。
家兔常用于研究化合物的皮肤毒性,包括对粘膜的刺激。
猫、狗也用于急性毒性试验,但因价贵不易于大量使用。
猪为杂食动物,对一些化合物的生物效应表现与人有相似之处,尤其是皮肤结构与人较近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