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岩储集性能
物源
沉积环境
沉积后作用
碎屑颗粒成分
结构
第二节 碎屑岩储集层
1、物源及沉积环境
受物源和沉积环境控制的因素主要包括:碎屑颗粒的矿物成分、碎 屑颗粒的粒度与分选、碎屑颗粒的排列方式与圆球度、基质含量
1)碎屑颗粒的矿物成分 碎屑颗粒的构成:石英、长石、云母、重矿物、岩屑 ( 石英+长石 >95% ) • 耐风化性: 石英 > 长石 • 亲水/亲油性: 长石 > 石英
“正常情况” “煤”
孔隙结构的主要变量
(据Wardlaw,1990)
(a)孔隙形状
(b)孔-喉连通性
(c)不相关的孔-喉结构 (d)相关的孔-喉结构
(e)空间无序的孔隙结构 (f)空间有序的孔隙结构
第一节 储集层 2、孔隙结构的研究方法
(1)压汞法(mercury porosimetry)
A、原理:模拟地层条件下,油气的运移--是非润湿相流体 (油气)不断排驱储层孔洞缝中的润湿相流体(水)的过程。
(Photograph by R.L. Kugler)
第二节 碎屑岩储集层
2、化学压实作用 发生在颗粒接触点上,即应力集中点上明显的溶解作用。
• 造成颗粒镶嵌接触或缝合接触,使粒间孔变小 • 溶解物质的再沉淀, 进一步使 Ø、K 降低
压溶造成的硅质胶结
孔隙空间缩小
石英增生 压溶接触
第二节 碎屑岩储集层
3、胶结作用
• 胶结物的含量是影响储集物性重要因素
e=VVcrp 100%
• 常简称为“孔隙度” • 储量计算的重要参数 • 储集层大多在10-20%
第一节 储集层
按孔隙度对储集层的评价
孔隙度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