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下知识点
- 格式:doc
- 大小:76.01 KB
- 文档页数:6
八下生物知识点北师大版第一章细胞和组织1.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包括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原核细胞没有细胞核,真核细胞有细胞核。
细胞内部包括细胞质、细胞膜、细胞器等结构。
2. 组织是细胞的集合组织是由相同类型的细胞组成的,可以分为植物组织和动物组织。
植物组织包括表皮组织、维管组织、分生组织等,而动物组织包括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等。
3.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器等组成部分。
不同的细胞器有不同的功能,如线粒体是细胞的能量工厂,负责产生ATP;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负责合成有机物质等。
4. 细胞的分裂细胞分裂是细胞增殖和生长的方式,包括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两种方式。
有丝分裂包括前期、分裂期和后期三个阶段,无丝分裂则是直接分裂成两个子细胞。
第二章遗传和进化1. 遗传的基本规律遗传的基本规律包括孟德尔遗传规律、染色体遗传规律和基因遗传规律。
孟德尔遗传规律包括单基因遗传规律和自由组合遗传规律,后者揭示了遗传的物质基础。
2. 基因和染色体基因是遗传的基本单位,位于染色体上。
染色体是细胞内遗传信息的载体,人类有23对染色体,其中一对性染色体决定了个体的性别。
3. 生物的进化生物的进化是种群在长时间内适应环境变化而发生的遗传变化,常见的进化方式包括自然选择、随机漂变和基因突变等。
4. 生物的分类生物的分类是对生物多样性的科学分类,包括界、门、纲、目、科、属、种等不同的分类级别。
第三章营养和代谢1. 生物的基本营养物质生物的基本营养物质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水等,它们是维持生物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
2. 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的过程,呼吸作用是生物利用氧气氧化有机物质释放能量的过程。
3. 动物的消化和呼吸动物的消化是将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分解吸收的过程,呼吸作用是将氧气氧化有机物质释放能量的过程。
一.生命起源程:原始大气→有机小分子→有机大分子→原始生命→原始胞生物原始大气的成分:甲( CH4)、、氨气( NH3)、气( H2)、水蒸气( H2O)。
原始大气与代大气的主要区是原始大气没有氧气。
原始生命形成 ----- 原始海洋(要受到紫外、、宇宙射)二.米勒示意:参考卷比法 : 根据一定的准,把彼此有某种系的事物加以照,确定它的相同和不同之。
三.生物化是指生物与生存境的相互作用中,是一代又一代地生着改。
生物化的最直接据是化石,它是按照的一定序保存在地中的生物的体、物和迹。
例如:始祖化石(古代爬行物→古代)越、越低等的生物的化石是出在越古老的地里;越复、越高等的生物的化石是出在越新近形成的地里。
四.的化程年代: 5000 万年前→ 4000 万年前→ 2000 万年前———→ 今(代)体型:似狐狸——→似羊——⋯⋯→ 代四肢:短小———→稍————→ —⋯⋯→ 状足趾: 4 趾———→3 趾————→中趾其余趾达→中趾着地,趾退化生活境:———→灌木林——⋯⋯→干旱草原五、化石始祖似的特征:体表覆盖羽毛,前肢翼,后肢有四趾;始祖似爬行的特征:两翼前端生有三个趾爪,口腔有牙,尾并有尾椎骨。
六、地年代与生物化史表。
本P11地年代—分太古代、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
寒武:三叶虫代,寒武出的海口虫—脊椎物的祖先;中生代:恐代。
在地年代早期只有最的生物,越是地年代晚期,生物种越多和存生物也接近;明在的各种各的生物是漫史的物,生物了由漫的演程。
七.生物化程:原始胞藻→原始多胞藻→原始苔→原始蕨→原始种子植物(植物化系)胞物(原生物)⋯⋯→无脊椎物⋯⋯→原始脊椎物⋯⋯→脊椎物(物化系)八.生物化:从低等到高等,从到复,从水生到生。
九.达文—生物化的自然学主要内容:度繁殖:生物的生殖能力很,后代数量大;异:后代中有各种可以的异型;生存斗争:后代之必争有限的生存条件;适者生存:后代中不同的异型,争生存条件的能力是不一的。
八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北师大版植物的生殖1.有性生殖: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如:种子繁殖(胚珠中的卵细胞与花粉中的精子结合成受精卵→胚→种子)有性生殖的过程:开花→传粉→受精→种子→新一代植株。
2.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
应用:扦插,嫁接,压条,分株、组织培育A:甘薯、葡萄、菊、月季的栽培,常用扦插的方法。
B:苹果、梨、桃等许多果树都是利用嫁接来繁育优良品种。
(1)嫁接就是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穗),接在另一个植物体(砧木)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好的植物体。
嫁接有枝接和芽接两种。
嫁接的关键: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
(2)植物的扦插a.茎段上方的切口是水平(减小伤口水分过多蒸发)的,而茎段下方的切口则是斜向(可以增加汲取水分的面积)的。
b.上一个节上的叶要去掉部分叶片,下面一个节上的叶从叶柄处全部去掉,削减水分散失。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1.变态发育: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幼虫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称为变态发育。
完全变态:卵→幼虫→蛹→成虫举例:家蚕、蜜蜂、蝶、蛾、蝇、蚊不完全变态:卵→若虫→成虫。
举例:蝗虫、蝉、蟋蟀、蝼蛄、螳螂由蝗虫的受精卵孵出的幼虫,形态和生活习性与成虫相像,只是身体较小,生殖器官没有发育成熟,仅有翅芽,能够跳动,称为跳蝻,这样的幼虫叫做若虫。
3.昆虫是卵生、有性生殖、体内受精。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1.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变态发育成体营水陆两栖,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帮助呼吸,这样的动物叫做两栖动物。
代表动物:青蛙、蟾蜍、大鲵、蝾螈等。
2.青蛙的生殖和发育:(1)发育经过:卵→蝌蚪→幼蛙→成蛙。
(2)特点:有性生殖、卵生,体外受精,水中变态发育。
(3)雄蛙鸣叫的意义是求偶,雌雄蛙抱对有利于提高卵的受精率。
3.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生殖和幼体发育必需在水中进行,幼体要经过变态发育才能上陆生活。
八年级生物北师版下册知识点总结
生物是我们身边相当重要的一个科目,它研究生物学的相关知识,包括生命起源,生物分类,结构和功能,环境和生态等等诸
多方面。
本文将为大家总结八年级生物北师版下册的重点知识点。
一、植物的繁殖
植物的繁殖规律包括两大类: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植物通过
有性生殖,可以形成新的物种,而无性生殖则通过体细胞的分裂
而产生新的萌芽、茎叶、根等。
二、遗传基础
遗传基础是生物学研究的基础,也是人类生活、医学、农业、
工业等众多领域的基础。
八年级生物北师版下册涉及了遗传物质
的基本结构、基因组和表现型的关系等。
三、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是生物之间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八年级生物北师版下册的知识点包括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环境污染的成因和防治、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广泛的内容。
四、人体健康
人体健康是指人体在生命活动中发挥正常的体力和智力,以及抵御疾病和身体损伤的能力。
八年级生物北师版下册的知识点涵盖了人类消化、呼吸和循环系统,以及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等。
五、生物科学的前沿
生物科学的前沿是指当前国际上重点研究的前沿领域,包括基因工程、生物技术、生物医学等。
八年级生物北师版下册涉及了基因复制和修复、克隆技术、细胞培养和用途、基因治疗等前沿科技方面的知识。
总之,八年级生物北师版下册的知识点涵盖了生命的起源、繁殖、继承、变异、适应、进化和生活等多个方面。
通过学习生物学,我们可以更加深刻理解人类身体的工作原理,保持身体健康;了解环境的变化,防范环境污染;同时也了解生态环境和保护措施,在未来的发展中为人类的生存提供帮助和保障。
北师大八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总结
一、基础知识
1.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 动物细胞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 植物细胞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其中细胞壁由纤维素组成,起保护和支持作用。
- 细胞通过分裂进行繁殖。
2.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 动物的行为主要包括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 动物体的肌肉、骨胳、关节是运动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
- 先天性行为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如蜜蜂采蜜、蚂蚁做巢等。
- 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形成的,如鹦鹉学舌、海龟寻找大海等。
3. 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 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主要包括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个阶段。
- 营养生长是指植物的营养器官如根、茎、叶的生长,这个阶段主要是通
过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实现的。
- 生殖生长是指植物的生殖器官如花、果实、种子的生长,这个阶段主要
是通过花的开放和种子的形成实现的。
4. 生物的分类:
- 生物分类是根据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遗传等方面的特征进行的。
- 生物分类的等级从高到低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 同一等级的生物称为同一分类单位,不同等级的生物称为不同的分类单位。
5. 生物的多样性:
-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它们所拥有
的基因以及由这些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生态系统的总和。
- 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生命之源。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下复习提纲知识点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下复习提纲知识点:一、细胞分裂1. 细胞分裂的概念和分类2. 线粒体的细胞分裂3. 核的细胞分裂4. 原核生物的细胞分裂二、遗传与变异1. 遗传的基本概念2. 变异的基本概念3. 基因的遗传规律4. 突变的产生与分类三、生殖与发育1. 生殖方式的分类2. 动物的发育方式3. 生殖细胞的形成和受精4. 胚胎发育过程的主要阶段四、生物多样性和分类1. 生物的分类与命名2. 常见的生物分类阶元3. 植物的分类特征和分类原则4. 动物的分类特征和分类原则五、生物与环境1. 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的关系2.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3.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调节4. 生物与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六、保护环境与健康1.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内容2. 环境污染的类型和影响3. 常见的环境问题及解决办法4. 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与维护七、生物科学实践1. 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2. 常见的生物科学实验技术和方法3. 数据处理和实验报告的撰写4. 科学研究、科学探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一、细胞分裂1. 细胞分裂的概念和分类:- 细胞分裂是指一个细胞分裂成为两个或更多个细胞的过程,是生物体生长和发育的基础。
- 根据发生的方式,细胞分裂可以分为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两种。
- 有丝分裂:包括有且回形核分裂(动物细胞)、细胞板分裂(植物细胞)等。
- 无丝分裂:原核生物的常见分裂方式,不涉及有丝分裂产生的结构如纺锤体等。
2. 线粒体的细胞分裂:- 线粒体是细胞内的有线状结构,主要参与能量的合成和供应。
- 线粒体的分裂发生在细胞分裂过程中,通过不断分裂和合并来维持细胞的正常功能。
3. 核的细胞分裂:- 核的细胞分裂是指细胞核分裂成为两个细胞核的过程。
- 根据细胞有无核膜,核的细胞分裂可以分为有核膜的有丝分裂和无核膜的原生质分裂。
- 有核膜的有丝分裂包括有且回形核分裂(动物细胞)和细胞板分裂(植物细胞)。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生物复习提纲第21章生命的发生和发展一.生命起源过程:原始大气→有机小分子→有机大分子→原始生命→原始单细胞生物原始大气的成分:甲烷(CH4)、、氨气(NH3)、氢气(H2)、水蒸气(H2O)。
原始大气与现代大气的主要区别是原始大气没有氧气。
原始生命形成-----原始海洋(还要受到紫外线、闪电、宇宙射线)二.米勒实验示意图:参考试卷比较法: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确定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三.生物进化是指生物与生存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总是一代又一代地发生着改变。
生物进化的最直接证据是化石,它是按照时间的一定顺序保存在地层中的生物的遗体、遗物和遗迹。
例如:始祖鸟化石(古代爬行动物→古代鸟类)越简单、越低等的生物的化石总是出现在越古老的地层里;越复杂、越高等的生物的化石总是出现在越新近形成的地层里。
四.马的进化过程年代:5000万年前→4000万年前→2000万年前———→现今(现代马)体型:似狐狸——→似羊——……→现代马四肢:短小———→稍长————→较长—……→现状足趾:4趾———→3趾————→中趾较其余趾发达→中趾着地,侧趾退化生活环境:树丛———→灌木林——……→干旱草原五、鸟类化石始祖鸟似鸟类的特征:体表覆盖羽毛,前肢变为翼,后肢有四趾;始祖鸟似爬行类的特征:两翼前端生有三个趾爪,口腔长有牙齿,尾长并长有尾椎骨。
六、地质年代与生物进化历史表。
见课本P11地质年代—分为太古代、远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
寒武纪:三叶虫时代,寒武纪出现的海口虫—脊椎动物的祖先;中生代:恐龙时代。
在地质年代早期只有最简单的生物,越是地质年代晚期,生物种类越多和现存生物也较接近;这说明现在的各种各样的生物是漫长历史的产物,生物经历了由漫长的演变过程。
七.生物进化历程:原始单细胞藻类→原始多细胞藻类→原始苔藓→原始蕨类→原始种子植物(植物进化系统树)单细胞动物(原生动物)……→无脊椎动物……→原始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动物进化系统树)八.生物进化趋势:从低等到高等,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
一、遗传与进化1.遗传与变异:a.变异的概念及类型;b.遗传的基本规律:孟德尔的遗传定律;c.遗传变异的原因。
2.DNA与基因:a.DNA的结构和功能;b.基因的概念和特点;c.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3.生命的演化:a.生物的起源和进化;b.人类的起源和进化;c.生态系统的演化。
二、细胞的分裂与生殖1.细胞的分裂:a.细胞周期的概念和阶段;b.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的过程和区别;c.合子的形成。
2.细胞的生殖:a.有性生殖的概念和过程;b.生殖细胞的形成和特点;c.无性生殖的概念和方式。
三、生物的发育与繁殖1.植物的生长发育:a.植物幼苗的形态结构;b.植物器官的形成和发育;c.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因素。
2.动物的生长发育:a.动物个体的发育阶段;b.动物的生长规律;c.动物的适应与非适应性特征。
3.生物的繁殖方式:a.植物的繁殖方式;b.动物的繁殖方式;c.生物群落的繁殖方式。
四、人体与健康1.人体的结构与功能:a.人体的结构组织;b.人体系统的功能。
2.健康与卫生:a.健康的概念和重要性;b.保持健康的方法和措施;c.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五、生态系统1.生态学基本概念:a.生态系统的结构组成;b.生态学的基本研究方法;c.生态环境的现状和问题。
2.生物的生活与其他生物的关系:a.生物的生活空间和资源;b.生物之间的竞争和依存;c.生物的捕食与逃避。
3.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a.循环的概念和种类;b.生物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c.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六、生物技术与社会发展1.生物技术的发展与应用:a.生物技术的概念和基本原理;b.生物技术在农业、医学和工业中的应用;c.生物技术的安全与伦理问题。
2.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a.生物资源的意义和分类;b.生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方法;c.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以上仅为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下复习提纲的基本大纲,可以根据学校教学情况和教师的要求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补充。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下复习提纲知识点
1. 种质资源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 种质资源的定义和分类
- 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和价值
-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方法和措施
2. 遗传与进化
- 基因的结构和功能
- 基因的变异与变异的原因
- 进化的证据及其支持
- 进化的原因和驱动力
3. 分子生物学基础
- DNA的结构和功能
- DNA复制和传递
- RNA的功能和类型
- 蛋白质的合成
4. 细胞生物学
-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 生物膜的特性和功能
- 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 细胞的分裂和增殖
5. 生物的繁殖与发育
- 雌雄生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 生殖的过程和方式
- 受精与胚胎发育
- 基因遗传与性别的决定
6. 生物能量转化与物质循环
- 光合作用的过程和产物
- 呼吸作用的过程和产物
- 有机物质的分解和循环
- 生物在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7. 生物与环境
-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调节
- 生物在群落中的地位和角色
- 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 生态平衡和生态位的概念
8. 人体健康与常见疾病
- 饮食与营养的关系
- 常见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 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和调节
- 环境污染与健康的关系
9. 遗传工程与生物技术
- 人类基因工程的应用和意义
- 基因转导的原理和方法
- 细胞培养技术的应用
- 化学合成生物技术的发展
10. 科学探究与实践
- 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
- 科学实验的设计与操作
- 科学观察与测量
- 科学与技术的关系及其应用。
生物复习提纲(北师大版)一、物质与生命1.生物的化学组成-生物分子的元素组成-生物分子的化学结构-生物分子的功能2.生物大分子-碳水化合物-脂质-蛋白质-核酸3.元素与生物-常见元素的生物活性-微量元素的作用二、细胞的结构与功能1.细胞的基本单位-细胞的发现和发展-细胞的基本特征2.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细胞质的组成和功能-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纹状体和溶酶体的作用3.细胞的器官-质膜系统-粗面内质网和滑面内质网-高尔基体4.细胞的运动和功能-细胞的吞噬作用-细胞的分泌作用-细胞的运动作用-细胞的分裂作用三、遗传与进化1.遗传的基本概念-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遗传的历史发展2.遗传的分子基础-DNA的结构和复制-RNA的结构和功能-遗传密码及遗传信息传递3.遗传的规律-孟德尔遗传规律-显性和隐性遗传-交叉亲和和基因地图4.进化的基本概念-进化的证据-进化的机制-进化的结果四、生物多样性1.物种的起源和进化-物种的定义和分类-物种形成的机制-物种的进化过程2.动植物的多样性-动物的分类和特征-植物的分类和特征-动植物的多样性保护3.地球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生物的生态适应和生境要求-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五、人体的健康与相关知识1.健康与疾病-健康的定义和标准-疾病的分类和特征-预防疾病的方法2.人体的组织与器官-组织的分类和结构-器官的功能和组成-人体系统的相互关系3.健康饮食与营养-主要营养物质和功能-健康饮食的宗旨和原则-能量和物质的平衡4.人体的呼吸与循环-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呼吸与循环的协调与调节六、生物工程与生物技术1.生物工程的基本概念-基因工程的发展和意义-转基因技术的原理和应用2.生物技术的应用-酶工程和发酵工程-抗体工程和基因治疗-细胞工程和组织工程七、环境问题与生态保护1.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空气污染和水污染-土壤退化和生物灭绝-全球变暖和酸雨2.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生态恢复和生境保护-资源合理利用和再生利用-生态伦理与绿色发展此为1200字以上的生物复习提纲,希望能够帮助你学习生物知识。
6.人工选择的例子:按人的喜爱精心选择和培育形成的,如宠物狗、金鱼、毛质好的绵羊等。
7.自然选择的例子:(1)在未污染区,树干是灰色的,与灰色桦尺蛾的颜色相近,与黑色桦尺蛾的颜色反差较大。
灰色桦尺蛾不容易被食虫鸟发觉,被捕食较少,生存机会较多;黑色桦尺蛾容易被食虫鸟发觉,被捕食较多,生存机会较少。
(2)在污染区,树干是黑色的,与黑色桦尺蛾的颜色相近,与灰色桦尺蛾的颜色反差较大。
黑色桦尺蛾不容易被食虫鸟发觉,被捕食较少,生存机会较多;灰色桦尺蛾容易被食虫鸟发觉,被捕食较多,生存机会较少。
直接原因:被捕食的数量
间接原因:是否具有保护色。
(注:在污染区,树干是黑色的,与甲虫的颜色
智人有:金牛山人、丁村人(早期)、柳江人、资阳人、山顶洞人(晚期)
根据肤色和鼻形等不同的特征,将现代人分为四个人种:蒙古利亚人(黄)、加索人(白)、尼格罗人(黑)、澳大利亚人(棕)。
、藻类、苔藓、蕨类都是靠孢子繁殖,又称孢子植物。
(1)藻类植物:大都生活在水中,无根、茎、叶的分化。
与人类的关系:食用;药用;消除污染,净化废水。
如:水绵、衣藻、海带、紫菜。
(2)苔藓植物:大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环境中,一般具茎、叶,只有假根,没有输导组织。
与人类的关系:叶只有一层细胞,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可心从背、腹两面侵入叶细胞,使苔藓植物的生存受到威胁,可作为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如:葫芦藓、墙藓。
(3
与人类的关系:可食用、药用;
8、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 太阳能是所有生物生活活动的能量来源)
起点:生产者进行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流向:沿着食物链传递(生产者流向分解者和消费者,消费者流向分解者)
流量:被下一个营养级所吸收的部分
散失:呼吸作用、遗体和遗物等
9、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不循环,传递效率为10-20%。
( 愈向食物链的后端,生物体数量愈少,储存的能量愈少,有毒的物质积累得愈多。
形成能量金字塔。
10、物质循环(碳循环) :
CO2转变成为含碳有机物的过程一光合作用;
含碳有机物在生物中的传递一食物链;
含碳有机物转变成为CO2的过程一呼吸作用、燃烧
特点:物质循环,反复出现,循环流动,不会消失,反复利用。
1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概念: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
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12、为什么有些生态系统能维持一定的稳定性?因为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当外来干扰因素超过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失去自动调节能力,导致生态系统被破坏。
13、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调节能力的关系
生物种类越多,食物链、网越复杂,调节能力越强;
生物种类越少,食物链、网越简单,调节能力越弱
14.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因素:自然因素:火山爆发、地震、泥石流、洪水泛滥等
人为因素:人类在生产、生活活动中对自然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过度开发、环境污染、过度放牧、破坏植被、修建大型工程等)
15.外来物种入侵为什么会破坏生态系统原有的稳定性:因为入侵种适应性强,引入新的区域缺乏天敌的制约,使其迅速繁殖、扩张,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