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历史变迁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1.61 MB
- 文档页数:20
火车拉来的城市——石家庄近代发展史作为在石家庄度过童年的学生,我选择它作为本次分析的对象。
图示:1901年石家庄周边简图和石家庄村平面图一农业化时期(村落)(公元十四世纪—1902)最早聚落记载始于明初,原是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真定卫的军屯(生产建设兵团团场)无行政级别。
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升格为真定府获鹿县下属行政村,附近有到保定的官道(不久废弃)与当时的政治中心真定城隔滹沱河相望。
到清末,石家庄村的面积约平方公里,仅有200户人家,600余口人。
二农业向半城镇化过渡时期(村落—县/府级行政中心:1902—1912)1898年清政府向外国贷款修建北京到汉口的芦汉铁路,该铁路于1902年延伸到正定到石家庄一带,并于石家庄村东头修建了一个小型转运站。
取更大的行政中心“枕头镇”之名命名为“枕头站”。
此时的官道新废弃不久,获鹿仍是该地的行政中心山西商贾最主要的住宿地。
随着同年芦汉铁路的通车,石家庄周围的商店、酒肆、旅馆陆续开业。
外国商人也开始在此地暂停。
次年,石家庄村落开始延伸并兼并了振头镇和邻近数村,原大清邮政振头代办亦升格为邮政分局,地位逐步超越了获鹿。
图示:1905年石家庄周边格局1903年,正太(正定到太原)铁路开始修建,由于正定府治所在滹沱河北,该河当时流量很大而且水文条件复杂,为了省去高昂的架桥费用,正太铁路起点被就近改在枕头站。
并在村东做了一段转弯副轨(可能为了分流,这一弯恰好成为了以后半个世纪内石家庄市区的东部边界),1907年铁路竣工通车。
图示:上:1911年石家庄周边格局,下:正太饭店和劝业商场相关配套设施也随着铁路的到来逐步开始兴建:1906年石家庄电报房建成,1907年华北最早的银行——交通银行石家庄支行建成,同年石家庄第一座国际化的豪华饭店——正太饭店建成,这座接待过孙中山和蒋介石的法式小洋楼成了石家庄真正崛起的标志,故有“先有正太饭店,后有石家庄”之说。
到1912年清帝逊位前,石家庄城区已经极大地向东南扩大延伸,形成了以南部大桥街为主的旅馆居住区和村南的商业中心,共有商户106家,并开办了“民生”“劝业”“石门”几大商场。
石家庄发展历程
石家庄位于中国河北省中部,是河北省的省会城市。
石家庄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公元前 7000 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那个
时候,这个地区已经出现了人类的活动迹象。
在明代时期,石家庄是一个相对较小的村落。
然而,到了清朝时期,石家庄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繁荣的商业城市,吸引了大量的商人和手工业者。
随着长城铁路和京广铁路的修建,石家庄成为了中国铁路的交通枢纽,促进了城市的进一步发展。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石家庄作为河北省的省会城
市得到了更多的政治和经济支持。
城市规划得到了改善,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得到了加强,城市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此后几十年间,石家庄经历了不断的城市扩张和现代化建设。
许多重要的政府机关和大型企业在石家庄设立,为城市的经济增长带来了巨大的动力。
近年来,石家庄继续加快了城市建设的步伐。
高楼大厦、现代化购物中心、文化娱乐场所等相继涌现,为城市增添了更多的活力和魅力。
此外,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得到了加强,高速公路、地铁等新的交通工具为居民提供了更便捷的出行方式。
随着石家庄近年来不断提升城市形象和发展潜力,吸引了更多的人才和投资。
石家庄的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城市的发展也更加可持续。
未来,石家庄将继续致力于提升城市的生活质量和发展水平,成为河北省乃至整个中国的重要城市之一。
火车拉来的城市——石家庄近代发展史20154480 李仲元作为在石家庄度过童年的学生,我选择它作为本次分析的对象。
图示:1901年石家庄周边简图和石家庄村平面图一农业化时期(村落)(公元十四世纪—1902)最早聚落记载始于明初,原是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真定卫的军屯(生产建设兵团团场)无行政级别。
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升格为真定府获鹿县下属行政村,附近有到保定的官道(不久废弃)与当时的政治中心真定城隔滹沱河相望。
到清末,石家庄村的面积约0.08平方公里,仅有200户人家,600余口人。
二农业向半城镇化过渡时期(村落—县/府级行政中心:1902—1912)1898年清政府向外国贷款修建北京到汉口的芦汉铁路,该铁路于1902年延伸到正定到石家庄一带,并于石家庄村东头修建了一个小型转运站。
取更大的行政中心“枕头镇”之名命名为“枕头站”。
此时的官道新废弃不久,获鹿仍是该地的行政中心山西商贾最主要的住宿地。
随着同年芦汉铁路的通车,石家庄周围的商店、酒肆、旅馆陆续开业。
外国商人也开始在此地暂停。
次年,石家庄村落开始延伸并兼并了振头镇和邻近数村,原大清邮政振头代办亦升格为邮政分局,地位逐步超越了获鹿。
图示:1905年石家庄周边格局1903年,正太(正定到太原)铁路开始修建,由于正定府治所在滹沱河北,该河当时流量很大而且水文条件复杂,为了省去高昂的架桥费用,正太铁路起点被就近改在枕头站。
并在村东做了一段转弯副轨(可能为了分流,这一弯恰好成为了以后半个世纪内石家庄市区的东部边界),1907年铁路竣工通车。
图示:上:1911年石家庄周边格局,下:正太饭店和劝业商场相关配套设施也随着铁路的到来逐步开始兴建:1906年石家庄电报房建成,1907年华北最早的银行——交通银行石家庄支行建成,同年石家庄第一座国际化的豪华饭店——正太饭店建成,这座接待过孙中山和蒋介石的法式小洋楼成了石家庄真正崛起的标志,故有“先有正太饭店,后有石家庄”之说。
石家庄历史石家庄位于华北平原的南部,是河北省的省会城市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至今仍然被人们所关注和探究。
古代历史石家庄的历史源远流长,最早的人类活动可以追溯到距今55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商代时期这里已有部落居住,东周时期这里建有宜阳国,属于晋国的领地。
春秋战国时期,石家庄所在地区已是冀州地界,属于赵国。
传说中的赵武灵王曾下令将“周斗”(古代的量器)立于赵境南部的“石头桥”(今石家庄桥西区),以区分南北。
秦汉时期,石家庄所在地区属于上党郡,唐代时期是同州的所在地。
元、明、清三代,都是石家庄城池建设的重要时期。
元代末年,石家庄建有定都州、宁武军,城内有建州府和青团寨等农村部落。
明代中期,为了防御胡锦洪的军队,河北总兵史可法在石家庄增设了石家庄营,并在盐山山头修建了“保道楼”,这些军事装备成为了守卫京畿的重要壁垒。
清朝年间,石家庄成为了军事重镇,是京畿边防的重要防线之一,而为了加强石家庄的防御力,清政府在城内新建了大名府、正定府和白洋淀等地的防御设施和驻地。
现代历史然而,石家庄城市的真正发展需要到20世纪才会开始。
民国时期,石家庄被划归为河北省的省会城市。
1949年10月,石家庄被解放,成为了河北省的政治和经济中心。
1957年至1976年,石家庄市的区域规划、城市建设、工业发展和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大力促进和严格管理。
建立了100多座水库,大大提升了该地区的防洪能力,同时也保障了农业灌溉的需要。
然而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石家庄的产业和城市建设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改革开放后,石家庄市的经济和人口发展速度大幅提升,成为河北省的经济中心。
1980年代,石家庄市开始开发新区,扩大城市规模,1992 年成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21世纪以来,石家庄市加强了环境保护和城市建设,全面提升了城市的品质和功能。
文化历史石家庄地区的文化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是华北地区的文化中心。
古代文化的遗存有大量的古建筑和历史文物。
火车拉来的城市——石家庄近代发展史作为在石家庄度过童年的学生,我选择它作为本次分析的对象。
图示:1901年石家庄周边简图和石家庄村平面图一农业化时期(村落)(公元十四世纪—1902)最早聚落记载始于明初,原是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真定卫的军屯(生产建设兵团团场)无行政级别。
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升格为真定府获鹿县下属行政村,附近有到保定的官道(不久废弃)与当时的政治中心真定城隔滹沱河相望。
到清末,石家庄村的面积约平方公里,仅有200户人家,600余口人。
二农业向半城镇化过渡时期(村落—县/府级行政中心:1902—1912)1898年清政府向外国贷款修建北京到汉口的芦汉铁路,该铁路于1902年延伸到正定到石家庄一带,并于石家庄村东头修建了一个小型转运站。
取更大的行政中心“枕头镇”之名命名为“枕头站”。
此时的官道新废弃不久,获鹿仍是该地的行政中心山西商贾最主要的住宿地。
随着同年芦汉铁路的通车,石家庄周围的商店、酒肆、旅馆陆续开业。
外国商人也开始在此地暂停。
次年,石家庄村落开始延伸并兼并了振头镇和邻近数村,原大清邮政振头代办亦升格为邮政分局,地位逐步超越了获鹿。
图示:1905年石家庄周边格局1903年,正太(正定到太原)铁路开始修建,由于正定府治所在滹沱河北,该河当时流量很大而且水文条件复杂,为了省去高昂的架桥费用,正太铁路起点被就近改在枕头站。
并在村东做了一段转弯副轨(可能为了分流,这一弯恰好成为了以后半个世纪内石家庄市区的东部边界),1907年铁路竣工通车。
图示:上:1911年石家庄周边格局,下:正太饭店和劝业商场相关配套设施也随着铁路的到来逐步开始兴建:1906年石家庄电报房建成,1907年华北最早的银行——交通银行石家庄支行建成,同年石家庄第一座国际化的豪华饭店——正太饭店建成,这座接待过孙中山和蒋介石的法式小洋楼成了石家庄真正崛起的标志,故有“先有正太饭店,后有石家庄”之说。
到1912年清帝逊位前,石家庄城区已经极大地向东南扩大延伸,形成了以南部大桥街为主的旅馆居住区和村南的商业中心,共有商户106家,并开办了“民生”“劝业”“石门”几大商场。
石家庄的兴起和发展石家庄是中国河北省的省会城市,位于华北平原中部。
作为河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石家庄的兴起和发展经历了数百年的历史演变。
石家庄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多年的远古时期。
当时,这片土地上曾有原始居民定居,开始了农业和渔猎生活。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片土地的人口逐渐增长,居民开始建设村庄和城市,为后来的石家庄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时间的推移,石家庄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商业、手工业和农业中心。
在明清两代,石家庄的城市规模得到了进一步扩大,并成为了河北省最重要的城市之一、这一时期,石家庄的城市规划开始发展,并建立了一些重要的建筑和交通设施。
近代以来,石家庄的兴起和发展受到了历史事件的影响。
在19世纪末,石家庄成为了北方的交通中心,铁路和公路的建设进一步加快了石家庄的发展。
在这个时期,石家庄成为了河北省政治和经济的中心,吸引了大量的人口和投资。
20世纪初,中国发生了重要的历史事件,即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石家庄成为了这些战争的重要战略地点,城市的经济和文化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但是,随着中国的解放,石家庄逐渐恢复了经济的发展,并在新中国的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自开放以来,石家庄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一部分,石家庄逐渐发展成为了一个现代化的城市。
城市建设的新变化,包括现代化的建筑、交通和文化设施,使石家庄成为了一个宜居的城市。
同时,石家庄的经济也得到了快速增长,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投资。
今天的石家庄已经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大都市,拥有完善的城市设施和便利的交通网络。
石家庄的商业、制造业和服务业都得到了快速发展,为城市的经济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石家庄的文化和旅游产业也逐渐兴起,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投资。
总结起来,石家庄的兴起和发展是一个漫长而持续的历史过程。
从远古时期的定居开始,到战国时期的国都设置,再到近代以来的交通和经济发展,石家庄逐渐发展成为了一个现代化的城市。
随着城市的不断壮大,石家庄在经济、文化和旅游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的成就,为河北省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石家庄市历史历史沿革石家庄市所辖区域,是人类文明开发较早、文化底蕴十分深厚的地区。
市区白佛口文化遗址是目前全市境内发现的最早的平原地区人类遗址,距今约6000—7000年;新乐古代遗址“伏羲台”证明了6000多年前中华人文始祖伏羲氏曾活动于此地;战国中山国文化,是石家庄历史文化脉络中的重要一环,也是继藁城台西商文化之后令世界瞩目的辉煌文化。
两汉时期,石家庄西部的太行山区一直是制造兵器、铠甲和生产工具的重要冶金基地之一,“冶河”因此而得名;汉唐时期是中国佛教、道教复兴并走向鼎盛的时期,恒、赵二州的宗教文化在中国宗教史上也留下了绚丽篇章。
赵州柏林寺,相传创建于东汉,是河北较古老的佛教寺院;石家庄隋唐文化中最为光辉的历史成就是赵州安济桥,它是世界公认的大型敞肩式石拱桥的鼻祖,在世界桥梁建筑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被联合国确认为世界人类文化遗产;隋唐时期石家庄籍的文化名人有李吉甫;北宋时期,富弼、韩琦、欧阳修、沈括、苏轼等名宦贤宦先后奉使河北,都在真定府(今正定)留下足迹,促进了这一地区经济、文化的繁荣。
金元时期石家庄建筑艺术成就的代表作是井陉苍岩山福庆寺桥楼殿,桥与殿浑然一体,凌空飞架于千丈深涧之间,状如飞虹,设计形式奇巧,建筑雄伟险峻,反映出当时劳动人民高超的建筑技术和美学造诣。
在艺术创作领域,著名的有上京毗卢寺壁画。
这些壁画继承并发展了中国古代壁画的传统技法,在构图、线描、用色和人物造型等方面都达到很高的水平。
此时的自然科学成果也非常丰硕。
著名数学家、学者李冶在数学天元学术方面的研究,对中国的初等代数起到了奠基作用,标志着13世纪世界数学的最高成就。
20世纪初期,平汉铁路(今京广铁路)和正太铁路(今石太铁路)相继修建,并在此交汇,石家庄就是伴随着铁路的兴建而逐渐发展起来的。
1925年,这座城市始称石家庄市(后曾改名为石门市)。
1947年11月12日石家庄市解放,成为全国解放最早的较大城市之一。
同年12月26日,更名为石家庄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