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的变迁
- 格式:pdf
- 大小:134.62 KB
- 文档页数:2
石家庄什么时候成为省会
1968年1月29日,河北省省会由保定市迁至石家庄市,石家庄市成为河北省省会。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12月26日,石门市人民政府发布通知,将石门市更名为石家庄市。
石家庄是全国最没有存在感的省会城市之一,或许去掉“之一”也可以。
论经济发展,它长期被唐山压制;论历史文化,它比不上保定和邯郸;论旅游名气,它不及秦皇岛和承德;甚至雄安新区一出,它的政治地位仿佛都低了一截。
省内兄弟不服它,省外朋友不认识它,说它是全国最没有存在感的省会,不算冤枉。
面对这种窘境,河北和石家庄也不是不急的。
河北省委王东峰在2017年就曾召开会议,要求“合力推进省会建设发展走在全省前列”。
今年上半年,他再度召开会议强调“推进省会建设发展”的紧迫性。
如今,支持省会建设的正式文件终于来了。
近日,河北发布《关于大力支持省会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石家庄继而出台《关于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支持省会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的实施方案》。
一条期待已久的“强省会”之路,就此铺开。
近年来石家庄的变化作文
哇塞!石家庄变得好不一样了呢!每次爸爸妈妈带我去玩,我都会发现好多好多新东西,让我好兴奋啊!
以前啊,我们去公园,路上总是有点脏脏的,还有好多车车跑来跑去,让我和爸爸妈妈手拉手走得小心翼翼的。
但现在不一样啦!路上变得好干净,还有好多小树苗和大树,它们手拉手站得整整齐齐,好像在欢迎我们去公园玩呢!而且,车车也变得好少,我们走路都安全多啦!
到了公园,哇!变化好大呀!以前那个旧旧的滑梯不见了,现在有一个超级大的新滑梯,滑下来的时候,风呼呼的,好像我在飞一样!还有好多好多小朋友在那里笑啊、叫啊,我也跟着他们一起笑,好开心啊!
还有还有,妈妈以前带我去超市,总是要买好多东西,提着重重的袋子,手都酸了。
但现在超市旁边有了好多小推车,我们可以把东西放在小推车里,轻轻松松推着走,再也不怕手酸啦!而且,超市里的商品也变得好多好多,每次去都能看到新东西,让我眼睛都看不过来了!
晚上,石家庄也变得好亮啊!以前晚上出门,路上好黑,我有点害怕。
但现在,街道两边都装上了好亮好亮的灯,把路照得清清楚楚的,我就不怕黑了。
而且,还有五颜六色的霓虹灯,一闪一闪的,好像在跟我们眨眼睛,好有趣啊!
最神奇的是,石家庄的房子也变得越来越高了!以前那些矮矮的房子都不见了,现在到处都是高高的楼房,像一座座大山一样。
我站在窗户边往外看,感觉自己好像住在云朵上面一样,好神奇啊!
总之,石家庄变得越来越好了,每次去都有新发现,让我好开心啊!我希望石家庄能一直这样变下去,变得越来越美丽、越来越好玩!。
石家庄旧称石家庄旧称“石门”。
因古代有石勒族在此居住,故名。
从春秋战国到汉朝一直为赵国地域,隋唐时属河北道,宋辽金时期先后为辽国和金国地域,元明清时期归真定府管辖,解放初期仍属于正定专区,1954年改属石家庄专区,1958年11月30日成立石家庄市,为省辖市,由新华区、桥东区、长安区、裕华区四个行政区组成,总面积2206平方公里,人口120万左右,其中市区面积100平方公里,人口50万左右,全市共划分五个县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两个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七个街道办事处,六十八个乡镇,石家庄是全国文明城市,也是全国卫生城市,素有“燕赵第一城”之美誉,现已成为全国重要的冶金机械制造基地,汽车工业基地和纺织基地,以及食品加工基地等,近几年来,又被评为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最佳商业城市,世界特色魅力城市200强,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全国首批智慧城市试点市等荣誉称号,并连续三次蝉联了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称号,是一座充满活力与希望的新兴城市,欢迎您来石家庄参观考察,谢谢光临!石家庄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有着光辉灿烂的革命斗争历史,刘胡兰、赵一曼、杨靖宇、董存瑞、黄骅等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我党我军在这里领导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成为了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今天的西柏坡纪念馆就是当年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在这里指挥战斗的地方,为了缅怀革命先烈,继承他们的遗志,石家庄把每年的10月26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每逢这一天,各单位都举行隆重的仪式,缅怀革命先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目前,全市正在掀起学习“西柏坡精神”热潮,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主题,结合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努力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全力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历史悠久的省会城市——石家庄,位于太行山脉东麓,海拔60米至300米,依山傍水,风景如画,自然环境得天独厚,气候宜人,雨量适中,四季分明,具有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特征,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一座独具特色的花园式绿色城市,这里四季常青,鸟语花香,空气清新,气候宜人,素有“太行明珠”的美誉,更享有“北方江南”的盛誉。
石家庄之前叫什么名字
1、石家庄之前叫石门市。
2、石家庄,简称“石”,旧称石门,河北省辖地级市、省会,Ⅰ型大城市,是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京津冀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3、民国十四年(1925年)8月,北京政府以石庄、休门两村合并后,各取一字,以“石门”为市名,为自治性质的市政公所。
后因为聚集人员越来越多,管理也越来越困难,在民国二十八年取消市政公所,由公安局进行管理。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10月7日,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行政委员会以秘字第1027号指令,正式批准析获鹿县石家庄、休门两镇设立石门市。
石家庄发展与变化的故事石家庄是中国河北省的省会城市,也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
自改革开放以来,石家庄经历了巨大的发展与变化,成为了河北省乃至华北地区的重要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
在经济方面,石家庄通过产业的转型升级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过去主要以农业为主的石家庄市,如今已经发展成为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化城市。
城市规模扩大,城市建设不断提升,新的商业区陆续建成。
石家庄现在拥有各类大型商场、购物中心和现代化市场,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购物和娱乐选择。
同时,石家庄还积极推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吸引了众多的科技企业和研发机构,形成了良好的创新创业的发展环境。
交通运输的改善也是石家庄发展的重要一环。
多年来,石家庄市加大了对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修建了许多高速公路和城市快速路,加快了城市与周边地区的联系。
同时,石家庄还修建了地铁交通系统,方便了市民的出行。
这些改善使得石家庄成为了交通枢纽,进一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城市文化也在石家庄的发展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石家庄市积极举办了各类文化活动和艺术表演,为市民提供了更多的文化娱乐选择。
传统的戏曲、曲艺和民间艺术仍然保留并得到传承,同时也引进了更多的现代化文化元素。
石家庄还修建了许多文化设施和博物馆,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品位。
尽管经历了发展与变化,石家庄仍然注重保护历史遗迹和传统风貌。
许多古建筑、庙宇和园林仍然保存完好,并向游客展示了石家庄的丰富历史和文化。
石家庄的大街小巷、石洞院落、老城墙等都传承着历史的记忆,吸引着许多游客前来感受石家庄的魅力。
总的来说,石家庄的发展与变化是中国改革开放大潮中的一个缩影。
经济的腾飞、交通的便利、文化的繁荣,都为石家庄带来了全新的面貌。
同时,石家庄也在保护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走向现代化,形成了一个和谐、发展、具有活力的城市。
石家庄的变化作文2000我的家乡石家庄作文1自去年以来,我们经常议论石家庄市的“三年大变样”,说实话当时并不清楚“什么时三年大变样”。
后来听爸爸讲,三年大变样主要指石家庄市的城市规划建设要在年内变得更好。
现在两年过去了,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下石家庄市的“三年大变样”吧。
城市的顔色“变”了。
原来街道两边的楼房有白的、红的、黄的、灰的、淡绿的、蓝的……。
没有统一规划,看上去非常杂乱,两年过去了,再看看吧:主要道路两边的楼房由杂乱的顔色统一成米黄色或银白色;看上去非常干净整齐,有现代化大都市的气息,石家庄有了自己的代表色。
城市的灯光“变”了。
原来石家庄的路灯是单调的,晚上是昏暗的。
今年不一样了,许多大楼外墙上有了景观灯,印象最深的是裕华路两侧的景观灯,和北京长安街上的路灯是一样的,又漂亮又节能。
石家庄的灯光越来越有特色了,石家庄的晚上越来越亮了。
城市的道路“变“了。
原来石家庄的道路比较窄,道口多,经常堵车。
今年可不一样了,槐安路架了高架桥,裕华路加宽了,二环路建了高架桥和立交桥,又修建了三环路,交通越来越方便,让堵车成为石家庄的历史吧!石家庄的速度“变”了。
原来石家庄人在外人的眼里,工作节奏比较慢,发展速度比较慢。
但现在不一样了,槐安路高架桥竣工仅用了4个月,民心广场从拆到建成仅用了7个月,二环路的改造也仅用了4个月,瞧瞧吧,这就是“石家庄速度”!想未来吧,有“石家庄速度”,我们的城市肯定会变得越来越漂亮,我们的生活肯定会变得越来美好。
我的家乡石家庄作文2我生在石家庄,长在石家庄,我的家乡就是石家庄。
我爱家乡的河。
环市一圈的民心河,让干燥的城市清凉起来,碧波荡漾的太平河水域更是广大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或登高赏景,或戏水泛舟……岸边绿柳婆娑,微风过处,调皮的柳枝拂过水面,水面上便泛起一道道涟漪,这时,水面波光粼粼,水光潋滟,让人暂时忘记了城市的喧嚣……绿柳下,河岸边,悠闲的老人在垂钓,热恋的情侣在亲昵地耳语,调皮的孩子们或在嬉闹,或在捞鱼……岸上草地葱茏,树木青翠,百花斗艳,彩蝶飞舞,休闲的人们或是躺在自家的帐篷里听音乐,或是在绿荫下、花丛间拴一个吊床,悠闲自在地躺在吊床上读书看报……好一副生动的画卷!我爱家乡的园林。
石家庄近年来的变化征文石家庄是河北省的省会城市,近年来,石家庄发生了许多变化,从经济发展到城市建设,都带来了石家庄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首先,在经济方面,石家庄实施了一系列重大的经济发展计划和政策,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企业进驻。
随着石家庄市委、市政府的积极推动,石家庄经济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如今,石家庄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工商业基地,许多大型企业和知名品牌都选择在这里设立总部或分支机构。
这不仅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还提高了就业率,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其次,在城市建设方面,石家庄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城市形象提升。
在城市绿化方面,石家庄大力推行了植树绿化活动,使得城市绿化率大幅提高,呈现出了一个绿意盎然的形象。
政府还加大了对环境污染治理的力度,大力整治了霾等污染问题,改善了市民的居住环境。
另外,石家庄对于城市规划也进行了全面的改造和提升,建设了许多新的路桥、地铁、公园和商业区,大大方便了市民的出行和生活。
再次,在教育和文化方面,石家庄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
近年来,石家庄投入巨资建设了一系列大型高校和科研院所,吸引了大量的知识精英和高端人才。
这不仅提升了石家庄的教育水平,还促进了科技创新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同时,政府还大力推行了文化艺术活动,举办了各种展览、演出和文化交流活动,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
最后,在社会治理方面,石家庄加大了对社会问题的解决力度。
政府强化了社会治安管理,严厉打击了各类犯罪行为,提高了市民的安全感。
同时,加强了社会组织建设,鼓励市民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和自治能力。
这一系列措施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总的来说,石家庄近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经济发展蓬勃,城市建设不断提升,教育与文化水平显著提高,社会治理有力有效。
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石家庄会继续迈入更加辉煌灿烂的发展新时代。
石家庄市三年大变样目前,石家庄这座号称“天下第一庄”的河北省省会城市,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城市形象建设。
在拆字当头、建字随后、治字贯中的稳步推动下,按照预定目标,三年后石家庄将容颜焕发,靓妆出镜。
石家庄依托京广、石太、石德铁路交口的便利交通优势,在十九个村庄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休门、振头、任栗村等村名依然见证着石家庄发展变迁的历史,也给这座城市附着上了“土”色。
虽然宽阔的路网,拔地的高楼和飞跃的高架桥,使石家庄已有几分现代化都市气息,但是裹挟城区的城中村,造成高楼与低矮的平房共生,宽阔的马路与狭窄的小巷共处,加之市区内工业企业集中,使其与建设现代化的大都市标准极不协调。
“一年一大步,三年大变样”。
石家庄要提升品位,改善形象,建首善之区,创宜居城市,当地政府化“庄”为“城”的信心坚定。
石家庄市市长冀纯堂叔叔表示,现在石家庄迎来了发展史上大有可为的黄金发展期。
根据“一年一大步,三年大变样”建设规划,三年内,石家庄将通过总投资一千四百亿元人民币的“主城改造、新区建设、道路畅通、品位提升、精细管理、市民素质”六大工程的六百个项目建设,基本建成城市布局进一步优化、城市功能趋向合理、配套设施基本齐全、城市品位明显提高、山水特色初步凸显、生态环境持续好转的现代化生态型区域性中心城市。
据了解,三年后,石家庄市二环路内主街主路沿线城中村、老旧小区、危旧住宅区基本改造完毕,拆除总面积七百六十万平方米,其中城中村改造拆迁面积拆除三百三十四万平方米,仅今年就对二十三个城中村实施沿主干道全部或部分拆迁改造。
并且以拆促建,基本形成沿主街主路特色建筑群、特色街道区和层级分明的文化体育设施,实现城市容貌整洁有序,社区环境和谐舒适。
与此同时,石家庄将全力推进城市北跨、西进,着力打造“北水、西山、古城和南部工业区”四区建设,使建成区面积由一百八十二平方公里达到二百平方公里左右,逐步成为现代化的“山水城市”。
四个新区打造石家庄“山水城市”石家庄市将以创造“山水城市”为目标,全力推进城市北跨、西进,着力打造“北水、西山、古城和南部工业区”。
石家庄原来叫什么名字“石家庄市敌伪时期叫“石门市”,解放后,经前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同意,于民国三十六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改名为石家庄市。
民国元年(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仍沿清制。
民国3年(1914年),裁府设道。
民国14年(1925年)6月24日,中华民国临时执政命令直隶省建立“石家市”,实行市自治制;8月29日中华民国临时执政又以1273号指令批准将石(家)庄、休门合并,取首尾各一字,更名为石门市,组建石门市政公所,筹建市制。
民国17年(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取消所有市政公所,废除原来的“市自制”。
至此,建市工作遂告搁浅。
石家庄名字由来:说法一:最接近说法是“石家庄”原本叫做“十家庄”(即由十户人家组成的村庄)。
说法二:《石门新指南》一书根据中国地名的命名惯例进行了简单推理,“石家庄,或系因有石姓人家而得名,如各地方之张家庄,李家庄也。
”然而,“石家庄之大姓,从无石姓之说,有清以来,以殷、于、卢、姚四姓为最著称。
”直至20世纪40年代初,石门市街巷中还有“殷家沟”、“殷家胡同”、“于家角”、“西卢家胡同”、“姚家街”等街名。
因此,“十家庄”的说法让人将信将疑。
说法三:石家庄的由来石家庄市的名称来源于石家庄村。
一百年前,石家庄是获鹿县(今鹿泉市)的一个小村,面积不足半平方公里,只有百余户,六百多人。
从1902年起随着京广、石太、石德铁路的兴建,逐渐发展为现代都市。
现在石家庄市面积14164平方公里,人口九百多万,成为“天下第一庄”。
石家庄村名最早见诸于明代。
现在上京毗卢寺明嘉靖十四年(公元1534年)重修碑记中,有石家庄村名。
清光绪四年本《获鹿县志》记载:“石家庄,县三十五里,街道六,庙宇六,井泉四”。
当时石家庄村的位置和范围,在今新华区东南部的北大街以西,大桥路以北,北后街以南,北于家胡同以东。
石家庄由何而得名,传说颇多,有说因“石”姓而得名,有说由“十家庄”讹传而得名,还有说因村中多石匠而得名,但都无史籍记载,有待进一步考证。
石家庄新时代变化调研报告石家庄新时代变化调研报告一、引言随着新时代的到来,石家庄这座城市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石家庄在新时代下的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发展变化,以及对人民群众生活的影响,为未来的城市发展提供参考和思考。
二、经济发展变化石家庄是河北省的省会城市,经济发展一直是这座城市的重点。
在新时代下,石家庄的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首先是产业结构的升级,传统的冶金、煤炭等重工业逐渐被高新技术、先进制造业取代,新兴产业的兴起为石家庄的经济带来了新的动力。
其次是外部环境的改善,石家庄的交通和物流发展迅猛,与京津冀地区的联系更加紧密,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人才。
再次是城市形象的提升,石家庄作为省会城市,城市建设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城市面貌逐渐焕发出新的活力。
三、城市文化变化城市文化对一个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石家庄在新时代下不断加强了对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视。
首先是文化设施的建设,石家庄新增了多个文化场馆和博物馆,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
其次是文化活动的丰富多样,石家庄的文化活动日益增多,比如文化艺术节、音乐会、戏剧演出等,激发了市民对文化的热爱。
再次是文化产业的壮大,石家庄的文化产业逐渐崭露头角,比如影视制作、动漫游戏、演艺经纪等,为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增长点。
四、社会变化社会稳定和社会和谐是一个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志,石家庄在新时代下实现了社会变革和社会进步。
首先是社会风气的改善,石家庄加强了对社会道德建设的引导,倡导诚信、友善的社会风尚,增强了市民的社会责任感。
其次是社会福利的提高,石家庄加大了对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投入,提高了市民的福利水平,保障了每个市民的基本生活。
再次是社会治理的创新,石家庄推行了科技社会治理,加强了信息化建设,提升了社会管理水平。
五、对人民群众生活的影响新时代下的石家庄,城市发展给人民群众的生活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首先是就业机会的增多,石家庄的经济发展为市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解决了大量的就业问题。
石家庄旧称
石家庄,又名石门。
在战国时期是赵国的属地,汉代属中山国,三国时期隶属于魏,为常山郡治所,唐高祖武德元年(公元618年)置州,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定名为石门县。
北宋仁宗天圣四年(公元1026年)移治今新华区。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为
晋察冀边区政府、晋察冀边区行署和晋察冀边区临时行政委员会驻地,1949年8月1日建立了河北省人民政府,1954年11月改称为石家庄市,1955年5月15日撤销石家庄专区,改为省直辖市,1968年3月成立石家庄地区革命委员会,1978年12月复称石家庄地区行政公署至今。
现辖桥西区、长安区、裕华区、新华区、井陉矿区、正定县、栾城县、平山县、灵寿县、藁城市、晋州市及高邑县、赞皇县、深泽县、无极县、赵县等2个县级市,共计18个县、4个县级市,2个区。
总面积15848.9平方千米,全市总人口941万,其中非农业人口400多万,少数民族占0.6%。
现有耕地106.2万亩,山场120万亩。
森
林覆盖率达21%。
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
全国最大的铁路枢纽——石太铁路横贯东西;国家重要公路干线京广、京深、石德等与之相连接。
已经形成以铁路为主,公路、航空运输协调发展的交通格局。
素有“燕赵第一府”之美誉的石家庄古城曾被英国人喻为“东方的巴黎”。
这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名胜众多,旅游景点遍布全市。
- 1 -。
石家庄近年来的变化征文石家庄是河北省的省会城市,近年来发生了许多变化和发展,使其成为一个现代化、宜居的城市。
下面是一些相关参考内容,供您参考:首先,石家庄的城市规划得到了极大改善。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石家庄对城市规划下了更大的功夫。
市中心的道路更宽敞舒适,大量的绿地、公园和广场给人一种舒适和宜居的感觉。
城市的建筑物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楼大厦林立,现代化的建筑风格成为城市的新景观。
其次,交通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石家庄的交通状况在过去几年里取得了巨大的进步,道路扩建和公共交通建设不断提升。
城市的主要道路更宽敞、畅通,缓解了交通拥堵的问题。
公共交通也得到了发展,地铁的建设和扩展为市民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出行选择。
第三,城市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
石家庄注重环境保护,大力推进生态城市建设。
城市内各种绿化工程不断进行,绿化覆盖率不断上升。
修建了许多公园和花园,为市民提供了良好的休闲娱乐场所,改善了城市的空气质量。
第四,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随着经济的发展,石家庄的实力逐渐增强。
许多国内外知名企业相继进入石家庄投资兴业,为城市带来了大量的资金和就业机会。
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物质条件和幸福感不断提升。
最后,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得到了极大改善。
石家庄城市文化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各类文化活动丰富多样。
不仅有许多博物馆、图书馆等文化设施建设,还有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提供给市民参与。
教育也得到了重视,学校规模扩大,教育质量提高,为年轻一代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
总的来说,石家庄在近年来取得了巨大的变化和发展。
城市规划、交通基础设施、城市环境、经济实力和公共服务等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石家庄作为一个现代化、宜居的城市,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们前来生活和投资。
相信在未来,石家庄将继续发展壮大,为人民的幸福生活做出更大的贡献。
火车拉来的城市——石家庄近代发展史作为在石家庄度过童年的学生,我选择它作为本次分析的对象。
图示:1901年石家庄周边简图和石家庄村平面图一农业化时期(村落)(公元十四世纪一1902)最早聚落记载始于明初,原是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真定卫的军屯(生产建设兵团团场)无行政级别。
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升格为真定府获鹿县下属行政村,附近有到保定的官道(不久废奔)与当时的政治中心真定城隔淖沱河相望。
到清末,石家庄村的面积约平方公里,仅有200户人家,600余口人。
二农业向半城镇化过渡时期(村落一县/府级行政中心:1902-1912)1898年清政府向外国贷款修建北京到汉口的芦汉铁路,该铁路于1902年延伸到正定到石家庄一带,并于石家庄村东头修建了一个小型转运站。
取更大的行政中心“枕头镇”之名命名为“枕头站”。
此时的官道新废弃不久,获鹿仍是该地的行政中心山西商贾最主要的住宿地。
随着同年芦汉铁路的通车,石家庄周圉的商店、酒肆、旅馆陆续开业。
外国商人也开始在此地暂停。
次年,石家庄村落开始延伸并兼并了振头镇和邻近数村,原大清邮政振头代办亦升格为邮政分局,地位逐步超越了获鹿。
图示:1905年石家庄周边格局1903年,正太(正定到太原)铁路开始修建,由于正定府治所在淖沱河北,该河当时流量很大而且水文条件复杂,为了省去高昂的架桥费用,正太铁路起点被就近改在枕头站。
并在村东做了一段转弯副轨(可能为了分流,这一弯恰好成为了以后半个世纪内石家庄市区的东部边界),1907年铁路竣工通车。
图示:±:1911年石家庄周边格局,下:正太饭店和劝业商场相关配套设施也随着铁路的到来逐步开始兴建:1906年石家庄电报房建成,1907 年华北最早的银行一一交通银行石家庄支行建成,同年石家庄第一座国际化的豪华饭店一一正太饭店建成,这座接待过孙中山和蒋介石的法式小洋楼成了石家庄真正崛起的标志,故有“先有正太饭店,后有石家庄”之说。
到1912年清帝逊位前,石家庄城区已经极大地向东南扩大延伸,形成了以南部大桥街为主的旅馆居住区和村南的商业中心,共有商户106家,并开办了“民生”“劝业”“石门”儿大商场。
河北石家庄古老的历史名城河北省的省会石家庄,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的古老名城。
作为河北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石家庄不仅有着独特的地理位置,还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本文将带您一起探索石家庄这座古老名城的壮丽历史和独特风貌。
一、历史沿革石家庄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世纪左右,这里是春秋时期赵国的故乡。
经历了秦、汉、魏、晋、北魏等朝代的更迭,石家庄逐渐成为重要的经济、文化中心。
尤其是在北方农牧区交通要冲的地理位置,使得石家庄成为了商贸往来的重要补给站。
在元、明、清等朝代,石家庄逐渐繁荣发展,成为著名的商贸城市。
二、城市风貌石家庄的城市风貌融合了古典与现代元素,具有浓郁的北方特色。
城市的主街道宽敞而干净,建筑外观大都采用传统的灰砖青瓦风格,给人一种古色古香的感觉。
除了古老的建筑风格外,石家庄也逐渐兴起了现代化的高楼大厦,焕发着勃勃的生机。
三、文化底蕴作为拥有悠久历史的名城,石家庄自然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底蕴。
这里孕育了众多的历史名人,如清代文学家郑板桥、书法家黄庭坚等,他们的作品和精神影响着石家庄的文化氛围。
此外,石家庄还拥有多个博物馆和文化遗址,如石家庄博物院、东岳庙等,这些地方保存着丰富的历史文物,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感受这座城市的文化魅力。
四、旅游景点石家庄有许多著名的旅游景点,吸引着大量的游客。
悬空寺是石家庄著名的佛教寺庙,建在陡峭的峡谷中,给人一种悬挂在空中的感觉。
赵州桥被誉为中国古代桥梁建筑史上的瑰宝,至今仍然保留了完整的建筑结构。
赞皇县的西柏坡是中国共产党的摇篮,保存着许多革命的遗迹,对于了解中国革命历史有着重要的意义。
五、特色美食石家庄的美食文化同样令人称赞,这里有许多独具特色的传统美食。
最有名的要数石家庄的烩面和石家庄香肠。
烩面以其独特的鲜汤和细腻的面条在当地享有盛誉,而石家庄香肠则以醇厚的口感和独特的风味赢得了人们的喜爱。
六、未来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石家庄正在积极迎接未来的挑战和机遇。
作为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之一,石家庄正不断提升城市的功能和品质,加速城市的建设与发展。
石家庄产业结构变化趋势石家庄是河北省的省会,也是中国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因此其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对河北省乃至整个中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石家庄产业结构的历史变化、当前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石家庄产业结构的历史变化1. 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初期:农业为主导,农产品加工业和纺织业为辅助。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石家庄的经济以农业为主,农民占据大部分劳动力。
农产品加工业和纺织业是当时主要的非农产业,为农产品提供加工和销售渠道。
2. 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建筑业和重工业崛起。
随着国家经济改革的深入推进,石家庄的产业结构开始发生变化。
建筑业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带动了住宅和商业建设的需求增长。
重工业也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以钢铁、石化和机械制造为代表的重工业在石家庄得到了快速发展。
3. 90年代中期至2000年代初期:服务业的兴起。
进入21世纪,石家庄的产业结构迎来了又一次重大变化。
由于国家提出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思路,石家庄开始加大对服务业的投入。
金融、商贸、物流、旅游等领域的公司纷纷涌现,石家庄成为河北省乃至华北地区的商业中心。
二、石家庄产业结构的当前状况目前,石家庄的产业结构已经发生了较大的调整,服务业成为绝对主导,工业和农业的比重有所下降。
1. 服务业占主导地位。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居民收入的提高,石家庄的服务业进一步壮大。
金融、商业、物流、旅游、教育、医疗等服务业领域的公司大量涌现,为城市居民提供各种便利的服务。
2. 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虽然工业的比重有所下降,但石家庄的工业结构也得到了优化,从原来的重工业向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型制造业转型。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自主创新企业不断涌现,形成了一批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为主导的新兴产业。
3. 农业结构调整。
农业仍然是石家庄的重要产业,但在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农业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挑战。
农村经济转型和农民收入增长需要依靠农业产业化和农村旅游等新兴业态的发展。
石家庄变化的心得体会三百字
第一,城市化。
2010年的石家庄还没有现在的火车站新站,当时我每次回家都是坐火车回家。
而且火车站也很旧,也不是很大,一点也没有大城市的气息。
十多年的时间,开发区一路猛哥。
俨然已经发展成了一座新城,开发区的道路与小区比市区都要宽敞、漂亮,这就是一个城市变迁的速度。
第二,城市面貌。
2010年的石家庄已经有了国际庄的称号,但那时根本配不上。
当时整个城市规模不够大,一共有五个区,现在增加到了八个区,未来我相信一定还会再设区,整个城市的规模会更大。
印象最深的是当时的冬季雾霾,一整个冬天能见到阳光的日子不足10天。
现在2021年的冬天,几乎每周可以有4到5天的好天气,改变真是超级大。
现在的石家庄不仅天气好了,马路更宽,更干净了,很多的断头路也打通了。
对我自己也有很大的启发。
如果你出身农村,以前让人见了是一个青年,你是否会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内在修养与外在形象,努力让自己的谈吐与外在形象更加有魅力。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你的形象价值百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