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胺水溶液安全周知卡.
- 格式:doc
- 大小:11.00 KB
- 文档页数:2
第1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二甲胺化学品英文名:DimethylamineCAS号:124-40-3分子式:C2H7N分子量:45.08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工业及科研用途。
第2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极端易燃气体。
造成皮肤刺激。
造成严重眼损伤。
吸入有害。
可引起呼吸道刺激。
GHS危险性类别:加压气体类别液化气体易燃气体类别1皮肤腐蚀/刺激类别2严重眼损伤/眼刺激类别1急性吸入毒性类别4特异性靶器官毒性一次接触类别3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危险危险性说明:H220极端易燃气体H315造成皮肤刺激H318造成严重眼损伤H332吸入有害H335可引起呼吸道刺激防范说明:•预防措施:——P210远离热源/火花/明火/热表面。
禁止吸烟。
——P264作业后彻底清洗。
——P280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P261避免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P271只能在室外或通风良好处使用。
•事故响应:——P377漏气着火:切勿灭火,除非漏气能够安全地制止。
——P381除去一切点火源,如果这么做没有危险。
——P302+P352如皮肤沾染:用水充分清洗。
——P332+P313如发生皮肤刺激:求医/就诊。
——P362+P364脱掉沾染的衣服,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P305+P351+P338如进入眼睛:用水小心冲洗几分钟。
如戴隐形眼镜并可方便地取出,取出隐形眼镜。
继续冲洗。
——P310立即呼叫解毒中心/医生——P304+P340如误吸入:将人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舒适体位。
——P312如感觉不适,呼叫解毒中心/医生•安全储存:——P410+P403防日晒。
存放于通风良好处。
——P403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
——P403+P233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
保持容器密闭。
——P405存放处须加锁。
•废弃处置:——P501按当地法规处置内装物/容器。
物理和化学危险:极端易燃气体。
二甲胺溶液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二甲胺(水溶液)化学品英文名称:Dimethylamine (33% aqueous solution) 技术说明书编码: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3.2 类中闪点易燃液体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本品对眼和呼吸道有强烈的刺激作用。
液态二甲胺接触皮肤可引起坏死,眼睛接触可引起角膜损伤、混浊。
环境危害:无资料。
燃爆危险:高度易燃。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
如有需要立即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如感觉不适,就医。
食入:饮用大量水。
避免呕吐。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易燃。
在火场中产生有害气体。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
与氧化剂接触会猛烈反应。
气体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有害燃烧产物:氮氧化物灭火方法及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水、二氧化碳干粉。
灭火注意事项:没有配备化学防护衣和自给式(呼吸)供氧设备请不要待在危险区。
防止化学品进入地表水和地下水。
第六部分泄露应急处理个人防护: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不要吸入受污染空气。
保持空气流通。
环境保护措施:化学品未经处理不允许向环境排放。
有爆炸的危险!清洁/吸收措施:采用惰性材料吸收泄漏液,进一步处置,清理污染区。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采取措施防止静电积聚。
储存注意事项:密封,保持室内通风,远离火种、热源。
温度保持在到之间。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监测方法:气相色谱法。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全面排风。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建议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
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氧气呼吸器或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本品助燃,具强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和土壤可造成污染。
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
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与强氧化剂接触可发生化学反应。
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
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
气体
易燃,具有刺激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能发生
本品可燃,具刺激性。
遇硝酸铵、氯酸钾及其盐类能受高热分解,产生氰化物和
一般可燃物大都能在氯气中燃烧,一般易燃气体或蒸气也都能与氯气形成爆炸性混合
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
其蒸气比空气重,
易燃,具强刺激性,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
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并放热。
遇潮时对铝、锌和锡有腐蚀
本品不会燃烧, 遇水和水蒸。
二甲胺水溶液1、理化性质无色透明液体 ,有氨味 ,初始沸点和沸腾范围 (℃: 51.5,闪点 (℃ (闭杯 :-15.5爆炸上限 %(V/V: 20.75, 爆炸下限 %(V/V: 4.96 , 相对密度 (g/cm3: 0.89,自动点火温度 (℃: 490,易溶于水 ,溶于乙醇、乙醚。
2、危险性概括该品对眼和呼吸道有激烈的刺激作用。
皮肤接触液态二甲胺可惹起坏死,眼睛接触可惹起角膜损害、浑浊。
3、个体防备佩带防毒面具或呼吸保护装置 ,戴化学安全防备眼镜 ,需佩带防浸透的化学惰性手套 ,穿保护性工作服。
4、人体接触抢救举措皮肤接触 :立刻脱掉污染的衣服和鞋子。
用肥皂和大批的水冲刷。
讨教医生;眼睛接触 :用大批水完全冲刷起码15 分钟并讨教医生 ;食入 :禁止催吐。
切勿给失掉知觉者从嘴里喂食任何东西。
用水漱口。
讨教医生 ;吸入 :假如吸入 ,请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
假如停止了呼吸 ,赐予人工呼吸。
讨教医生。
5、消防举措易燃。
遇热源和明火有焚烧爆炸的危险。
与氧化剂接触剧烈反响。
有害焚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
灭火剂 :雾状水、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
6、泄漏应急办理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 ,采纳举措防备进一步的泄漏或溢出。
不要让产物进入下水道。
用惰性吸附资料汲取并看作危险废品办理。
寄存在适合的关闭的办理容器内。
防备吸入蒸汽、气雾或气体。
保证充足的通风。
移去全部火源。
将人员撤退到安全地区。
防备蒸汽累积到能够爆炸的浓度 ,蒸汽能在低洼处聚集。
7、操作处理与储藏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 ,增强通风。
操作人员一定经过特意培训 ,严格恪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带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 (全面罩 ,穿防静电工作服 ,戴橡胶手套。
远离火种、热源 ,工作场所禁止抽烟。
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
防备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防止与氧化剂、酸类、卤素接触。
在传递过程中 ,钢瓶和容器一定接地和跨接,防备产生静电。
好好学习社区更多优惠资料下载:德信诚培训网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危险性类别易燃有毒品名、英文名及分子式、CC码及CAS号二甲基甲酰胺(DMF)Dimethylformamide;N,N-DimethylformamideC3H7NOCAS号:68-12-2危险性标志危险性理化数据熔点(℃):-61沸点(℃):152.8相对蒸气密度:2.51饱和蒸气压(kPa):0.49溶解性:与水混溶,可混溶于多数有机溶剂危险特性易燃,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能与浓硫酸,发烟硝酸猛烈反应, 甚至发生爆炸.与卤化物(如四氯化碳)能发生强烈反应接触后表现吸入、口服或经皮吸收后对身体有害。
对眼睛、粘膜、皮肤和上呼吸道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可引起灼伤。
吸入后,可能因喉、支气管痉挛、炎症和水肿而致死。
中毒表现可有烧灼感、咳嗽、头晕、喉炎、气短、头痛、恶心和呕吐。
现场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所污染的衣服,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上;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洗胃。
身体防护措施泄漏处理及防火防爆措施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浓度MAC(mg/m3):10 [皮]当地应急救援单位名称县消防队及园区消防队县人民医院当地应急救援单位电话县消防队:119县人民医院:120。
危险化学品安全标签
二甲胺Dimethylamine 浓度或浓度范围:二甲胺:100%
危险!
内装高压气体;遇热可能爆炸。
极端易燃气体。
造成皮肤刺激。
造成严重眼损伤。
吸入有害。
可引起呼吸道刺激。
【预防措施】
——远离热源/火花/明火/热表面。
禁止吸烟。
——作业后彻底清洗。
——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避免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只能在室外或通风良好处使用。
【事故响应】
——漏气着火:切勿灭火,除非漏气能够安全地制止。
——除去一切点火源,如果这么做没有危险。
——如皮肤沾染:用水充分清洗。
——如发生皮肤刺激:求医/就诊。
——脱掉沾染的衣服,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
——如进入眼睛:用水小心冲洗几分钟。
如戴隐形眼镜并可方便地取出,取出隐形眼镜。
继续冲洗。
——立即呼叫解毒中心/医生
——如误吸入:将人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舒适体位。
——如感觉不适,呼叫解毒中心/医生
【安全储存】
——防日晒。
存放于通风良好处。
——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
——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
保持容器密闭。
——存放处须加锁。
【废弃处置】
——按当地法规处置内装物/容器。
二甲胺水溶液1. 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称:二甲胺水溶液化学品英文名称:Dimethylamine water solution中文名称2:氨基二甲烷溶液英文名称2:主要用途:科研2. 危险性概述2.1 危险性类别:易燃液体、碱性腐蚀品、三类监控化学品(水溶液)2.2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2.3 健康危害:本品具有刺激,溶液可灼伤皮肤。
蒸气对粘膜有刺激性。
2.4 环境危害:该物质对环境可能有危害。
2.5 燃爆危险:易燃,爆炸极限(%):2.8~14.13. 成分/组成信息纯品□混合物■主要成分CAS RN 含量(%)二甲胺124-40-3 ≥33.04. 急救措施4.1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4.2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4.3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新鲜空气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4.4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5. 消防措施5.1 危险特性:易燃5.2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5.3 灭火方法: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5.4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消防人员必须佩戴防毒面具。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须马上撤离。
6. 泄漏应急措施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毒面具穿消防防护服。
从上风处进入现场。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
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
喷雾状水冷却和稀释蒸气、保护现场人员、把泄漏物稀释成不燃物。
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7. 操作处置与储存7.1 操作注意事项: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二甲胺水溶液
1、理化性质
无色透明液体,有氨味,初始沸点和沸腾范围(℃: 51.5,闪点(℃(闭杯:-15.5
爆炸上限%(V/V: 20.75,爆炸下限%(V/V: 4.96 ,相对密度(g/cm³: 0.89,自动点火温度(℃: 490,易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
2、危险性概述
该品对眼和呼吸道有强烈的刺激作用。
皮肤接触液态二甲胺可引起坏死,眼睛接触可引起角膜损伤、混浊。
3、个体防护
佩戴防毒面具或呼吸保护装置,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需佩戴防渗透的化学惰性手套,穿保护性工作服。
4、人体接触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掉污染的衣服和鞋子。
用肥皂和大量的水冲洗。
请教医生;
眼睛接触:用大量水彻底冲洗至少15 分钟并请教医生;
食入:禁止催吐。
切勿给失去知觉者从嘴里喂食任何东西。
用水漱口。
请教医生;
吸入:如果吸入,请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
如果停止了呼吸,给予人工呼吸。
请教医生。
5、消防措施
易燃。
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
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
灭火剂:雾状水、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
6、泄露应急处理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采取措施防止进一步的泄漏或溢出。
不要让产物进入下水道。
用惰性吸附材料吸收并当作危险废品处理。
存放在合适的封闭的处理容器内。
防止吸入蒸汽、气雾或气体。
保证充分的通风。
移去所有火源。
将人员撤离到安全区域。
防范蒸汽积累到可以爆炸的浓度,蒸汽能在低洼处积聚。
7、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手套。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
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避免与氧化剂、酸类、卤素接触。
在传送过程中,钢瓶和容器必须接地和跨接,防止产生静电。
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库温不宜超过30℃。
保持容器密封。
应与氧化剂、酸类、卤素单质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