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地域的地理知识
- 格式:ppt
- 大小:5.14 MB
- 文档页数:28
【地理】中国地理知识概览:省份、山脉、河流等介绍引言中国是一个地域广阔、拥有丰富多样地理特征的国家。
从东部的海岸线到西部的高山草原,中国的地理多样性为其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本文将带您走进中国的地理知识概览,包括省份、山脉、河流等重要要素的介绍和特点分析。
中国的省份与行政区划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拥有34个省级行政区,这些区域分布在全国各个地方。
以下是中国的省级行政区划的一些重要要素:1. 东北地区东北地区是中国的一个重要地理区域,包括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个省份。
这个地区位于中国的东北部,接壤俄罗斯和朝鲜。
东北地区拥有丰富的煤炭和石油资源,同时也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和工业基地。
2. 华北地区华北地区是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包括北京、天津和河北、山西、内蒙古三个省份。
这个地区是中国人口密集区之一,拥有重要的农业和工业资源。
同时,华北地区还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遗址和旅游景点的集聚地。
3. 华东地区华东地区是中国最发达、最繁荣的地理区域之一,包括山东、江苏、浙江和安徽四个省份,以及上海市。
这个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是中国的经济增长引擎之一。
同时,华东地区也因其历史名城、风景名胜和富有文化特色的地方而闻名于世。
4. 华南地区华南地区是中国一个重要的地理区域,包括广东、广西、海南和福建四个省份,以及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
这个地区位于中国南部,拥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
华南地区是中国的经济特区之一,也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门户之一。
5. 西南地区西南地区是中国一个重要的地理区域,包括云南、贵州、四川和西藏四个省份,以及重庆市。
这个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其中西藏是世界上最高的地区之一。
西南地区是中国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之一,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
6. 西北地区西北地区是中国一个重要的地理区域,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五个省份。
这个地区位于中国的西部,拥有广阔的沙漠、高原和山脉特点。
初中地理重点知识归纳
一、人文地理: 1. 人口地理:指研究不同地区的人口数量、结构与分布特征。
2. 地域文化:指研究不同地区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社会文化、自然文化等。
3. 行政区划:指研究国家行政区划的级别、范围、形式及其相互关系。
二、自然地理: 1. 气候地理:指研究不同地区的气候特征、气候类型、气候变化规律、气候对地理环境及生产力的影响。
2. 地貌地理:指研究不同地区的地貌类型、地貌形态特征、地貌变化规律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 植被地理:指研究不同地区的植被类型、植被分布特征、植被变化规律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4. 生物地理:指研究不同地区的动物物种及其分布特征、动物变化规律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厦门地理知识概述一、地理位置厦门市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台湾海峡西岸,东经117°30′~118°10′,北纬24°23′~25°46′,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二、气候特点厦门市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如春,年平均温度在20℃左右,每年8月最热,平均温度28℃左右,每年12月至翌年1、2月最冷,平均温度9~12℃之间。
年降雨量在1500毫米左右,每年5~6月份雨量最多,占全年降雨量约60%。
本岛四面环海,海洋调节十分明显,冬暖夏凉,为典型的海洋性亚热带季风气候。
三、地形地貌厦门市由厦门岛、鼓浪屿及内陆九龙溪、海沧半岛和集美半岛等组成,地貌以丘陵、台地、平原为主,最高峰为日光岩,位于鼓浪屿中部,海拔92.7米。
四、自然资源厦门市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岛上海岸线曲折,港湾优良,有天然的深水良港——厦门港。
已探明的矿泉水源地有4处。
此外还有600公顷的湿地保护区。
五、交通状况厦门市交通便利,福厦铁路、龙厦铁路和厦深铁路贯穿全境。
公路交通网遍布全岛,形成陆海空立体交通体系。
有国际机场和国内各大城市航线,还有多条国际航线。
海上运输可直达香港、澳门、台湾、日本和东南亚各国。
六、人口分布截至2021年12月31日,厦门市常住人口为531.50万人,全市人口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401.98万人相比,十年共增加129.52万人,增长32.38%,年平均增长率为2.97%。
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274.69万人,占51.94%;女性人口为256.81万人,占48.06%。
常住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7.39。
七、经济概况厦门市是中国经济特区之一,是海峡西岸经济区核心区和龙头城市,也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
主要经济产业包括制造业、服务业和旅游业等。
自然环境影响下的福建文化——从山水特征、滨海环境出发1自然环境与文化的关系自然环境对人类文化产生着重大的影响,黑格尔说道:“助成民族精神的产生的那种自然的联系,就是地理的基础”。
黑格尔认为,自然环境或地理环境是造就人类文化的基础、前提和摇篮,它为民族精神的形成提供了一科学种可能。
【1】当然,要把这种可能变为现实,还需要人类的实践活动。
自然环境不仅是人类实践的必要条件,而且对人类实践的类型、方式、特点产生了重大影响,进而对人类实践的产物——文化产生重大影响。
人类的种族特性、思维方式、生活方式、民族性格,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自然环境的影响。
不同的自然环境,造成了不同地区的生活方式、精神传统、性格爱好和地区文化。
2山脉阻挡下的福建文化2.1福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福建省位于23°32'-28°19N、115°50'-120°43'E之间,地处中国东南沿海,东北与浙江接壤,西与江西为邻,西南与广东相连,东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相望。
福建西部和中部形成东北向斜贯全省的闽西大山带和闽中大山带。
两大山带之间为互不贯通的河谷、盆地,东部沿海为丘陵、台地和滨海平原。
【2】福建土地总面积为12.4万km',其中山地、丘陵占全省总面积的80%以上。
因此福建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
2.2福建的山脉特征福建除了东面临海外,三面皆有群山蜿蜒,即西北的武夷山山脉、东北的太姥山脉、西南的博平山山脉、还有中部的鹫峰、戴云两山脉。
【2】主要可以连为两大山带:2.2.1闽西大山带闽西大山带以武夷山脉为主体,长约530km,宽度不一,最宽处达百余千米。
北段以中低山为主,海拔大都在1200m 以上;南段以低山丘陵为主,海拔一般为600~200m。
整个山带,尤其是北段,山体两坡明显不对称:西坡陡,多断崖;东坡缓,层状地貌发育。
山间盆地和河谷盆地中有红色砂岩和石灰岩分布,构成瑰丽的丹霞地貌和独特的喀斯特地貌景观。
我的家乡地理与社会知识中国地域辽阔,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地理特征和丰富的社会知识。
而我家乡,无疑也是一个富含魅力的地方。
今天,我将带您了解一下我的家乡的地理和社会知识。
一、地理特征1.地理位置我的家乡位于中国的中部地区,属于河北省。
它位于京津冀城市群的中心位置,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它与首都北京相邻,距离不远,交通非常便利。
2.地势和气候我的家乡地势较为平坦,属于北方平原区域。
这里四季分明,温度变化较大。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
由于地处内陆地区,降水相对较少,因此常年干旱,农作物生长条件较为艰苦。
3.自然资源我的家乡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其中最重要的是农田资源,农作物种植十分发达,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
此外,这里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炭、铁矿石等。
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为家乡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二、社会知识1.历史文化我的家乡历史悠久,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这里曾是古代中原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有着众多的历史古迹。
比如,在我家乡的中心城市,有一座古老的城墙,依然保存完好,见证了家乡历史的变迁。
此外,还有许多古老的寺庙、古建筑等等,吸引着许多游客前来观光。
2.民俗风情我的家乡也有其独特的民俗风情。
比如,每年农历春节期间,家乡会举办丰富多彩的传统庆祝活动,如舞狮、舞龙等。
在这个时候,家家户户都会张灯结彩,热闹非凡。
此外,在农田里,还有着丰富的农耕文化,农民们辛勤耕作的场景令人难忘。
3.经济发展我的家乡经济发展较为迅速,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京津冀一体化的推进,家乡的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新建了许多工厂和企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推动了家乡经济的繁荣。
同时,也吸引了很多外来投资和游客,促进了家乡旅游和服务业的快速增长。
总结:我的家乡地理与社会知识丰富多彩,既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又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社会风情。
这里的人们秉持着勤劳、朴实的品质,为家乡的发展不懈努力。
我为自己的家乡感到自豪,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关注我的家乡。
2002年人文地理学一、简答题1、什么是人文地理学?说明人地关系研究在人文地理研究中的意义和地位。
2、怎样理解人文地理学的社会性、综合性和区域性。
3、什么是文化景观?文化景观与自然景观有何关系?4、试比较资源危机论与资源无限论的不同观点与共识各有哪些?5、如何全面理解持续发展的概念?6、规定持续发展所应达到标准的原则有哪几项?相应的持续发展的目标有哪几项?二、综合分析题1、试从人地关系历史发展过程,分析和评价德国地理学家拉采尔的地理环境决定论。
2、试比较人地相关论与人地协调论产生的背景和主要观点,并评价这两种观点。
3、试以中国或全球的实际为例,分析为什么说人口问题是当今全球性资源、环境、区域发展问题的核心。
4、以你熟悉的某个区域为例,说说三大全球问题在该区域的表现,试提出在该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5、比较三大全球问题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不同表现,世界各国在环境问题和持续发展问题上有哪些共识?6、试就某个人文地理学研究课题设计一份调查提纲。
2002年自然地理学一. 简答题(54)1. 简述地球大小的地理意义(6)2. 简述李四光地质学包括哪几种构造体系?(6)3. 大气降温过程有哪几种途径?(8)4. 简述大气经向三圈环流中的信风环流圈(Hadley 环流圈)的形成过程(6)。
5. 拉梅奇所绘制的全球季风分布图,其判别季风的主要依据是什么?(8)6. 太阳天文辐射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哪些因素?(6)7. 简述地球上水循环的“海陆循环”过程。
(6)8.简析绿色植物对美化环境有哪些主要作用?(8)二.论述题(46)1. 试论述全球气温水平分布的基本特点。
(15)2. 简析我国土地沙化的基本情况,我国西部大开发中应特别注意什么问题?why?(13)3. 试分析生态系统中的各个组分(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主要功能。
(18)2002年中国自然地理一. 简答题(67)1. 中国的气候特征。
9)2. 中国地貌的基本特征。
地理福建知识点高考福建是一座美丽的海滨省份,位于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
它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环境,是高考地理考生必须熟悉的一个重要区域。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福建的地理知识点,帮助大家更好地备战高考。
一、地理位置和边界福建位于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东临台湾海峡,西濒台湾海峡,南界巴士海峡,北界浙江省。
地理坐标为北纬23°33′~28°20′,东经115°50′~120°40′之间。
福建的行政区划包括9个地级市和1个省直辖县级市。
二、地貌特征福建地势复杂多样,地貌类型主要分为山地、丘陵和平原。
其中,山地是福建地貌的主体,主要以闽西南山地、闽东山地和闽东南山地为主。
丘陵地区主要分布在福州、厦门和泉州的周边地区。
平原主要分布在福州、厦门、泉州和漳州等地。
福建丘陵和山地交错的地貌特点,形成了许多秀丽的自然景观,如武夷山、泰宁风景名胜区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和旅游。
三、气候特征福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
全省年均气温在17℃-21℃之间,年降水量在1000-2000毫米之间。
福建常年受到太平洋气流的影响,冬季南风盛行,夏季受台风和南海季风的影响较大。
由于福建地势高低起伏,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气候差异明显。
沿海地区气温适中,湿度较大;而内陆地区气温较高,季风影响较小。
四、自然资源福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其中水资源和矿产资源是最为突出的。
福建水资源丰富,拥有众多河流和湖泊。
主要河流有闽江、龙溪河、漳江等,湖泊有宝珠湖、武夷湖等。
这些水资源为福建的农业灌溉、城市供水和发电提供了宝贵的水源。
福建的矿产资源主要包括煤炭、铁矿石、钨矿、锡矿等。
其中,武夷山地区盛产石英、长石、花岗岩等矿石,对于建筑和工艺品制作有着重要的作用。
五、经济发展福建是中国重要的经济省份之一,也是东南沿海地区的重要经济中心。
福建的经济以制造业、农业和旅游业为支柱。
福建的制造业发达,主要以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纺织服装等行业为主。
福建地理(一)位置:①经纬度位置23°30′N—28°22′N,115°50′E—120°40′E. ②海陆位置:福建地处祖国东南部、东海之滨,东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省相望,东北与浙江省毗邻,西北横贯武夷山脉与江西省交界,西南与广东省相连,连接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与台湾隔海相望,是中国大陆重要的出海口,也是中国与世界交往的重要窗口和基地。
全省陆域面积12.14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3.63万平方公里,人口3488万。
福建居于中国东海与南海的交通要冲,是中国距东南亚、西亚、东非和大洋洲最近的省份之一。
(二)地形:福建的地形主要以丘陵为主,除了沿海和沿江有一些狭小的平原外,其余绝大部分都是山地和丘陵地。
福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只要山脉有两列;西部一列为武夷山脉,它位于闽赣边界,是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流域的分水岭,主峰黄岗山2158米,是我国大陆东南部的最高峰,号称“华东屋脊”。
中部一列包括鹫峰山、戴云山和博平岭等山脉;两列山脉均呈东北—西南走向,大致与海岸平行。
海岸线漫长曲折,港湾、岛屿众多,是福建地形的另一特点,大陆海岸线长达3324千米,仅次于广东而居全国第二位,而曲折程度则是全国第一位。
相关考点练习:1.福建地形有哪些基本特征?①、山地丘陵面积大②、两列大山带呈东北—西南走向,与海岸线平行③、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横剖面呈马鞍状分布④、海岸曲折,多岛屿、多港湾2.福建地形对区域发展的影响①人多地少,耕地不足②滨海平原有利发展高效优质种植业;③山地宜开展综合利用,发展立体农业④山区开发水能资源⑤沿海有利发展海洋事业(运输、渔业)3.试分析该省地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该省(福建省)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形破碎,平原面积小,耕地比重小;水土流失严重;有利于开展多种经营,发展立体农业。
(三)河流及其特征福建河网密布,闽江、九龙江、汀江、晋江是福建省四大河流;这些河流发源于本省山地,除汀江外,皆向东独流入海;这些河流,大部分短小狭窄,但上游和中游受雨面积却很广阔。
福州初中生物地理
福州市是福建省的省会,位于福建省东南部,东临太平洋。
福州地处亚热带季
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
福州市的生物地理特点主要受到气候和地理环境的影响,使得这里的生物多样性丰富。
在福州市的生物地理环境中,植被种类繁多。
福州市地处亚热带地区,山地面
积较大,森林覆盖率较高,主要森林类型包括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等。
在福州的山区,常见的植物有松树、柏树、榕树、竹子等。
同时,福州市的气候湿润,适宜植物生长,所以这里的植被种类非常丰富。
福州市的动物种类也很多样化。
由于福州市地处于东南沿海地区,是鸟类迁徙
的重要途径,所以这里有很多珍稀的候鸟。
此外,福州市的山区还栖息着很多野生动物,比如猕猴、麂子、山羊等。
在福州市郊区的农田里,还可以看到很多昆虫类动物,它们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除了植被和动物的多样性,福州市的地理环境也对生物地理起着重要的影响。
福州市地处沿海地区,地势多为山地,山区的地理环境多种多样,海拔高低不一,地形起伏,这为不同植物和动物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
此外,福州市还有很多河流湖泊,湿地生态系统丰富,是很多水生动植物的栖息地。
总的来说,福州市的生物地理环境多样,植被种类繁多,动物种类丰富,地理
环境复杂多样,这些都为生物的繁衍和生存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同时,福州市的生物地理环境也面临着一些挑战,比如生态环境的破坏、生物多样性的减少等,需要我们共同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共同建设美丽的福州。
愿福州的生物地理环境越来越美好,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福建位于中国东南沿海,东北与浙江省毗邻,西北与江西省接界,西南与广东省相连,东南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省相望,陆地总面积12.4万平方千米。
福建省位于东海与南海的交通要冲,是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的起点,也是海上商贸集散地。
福建省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呈“依山傍海”态势,境内山地、丘陵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90%;地跨闽江、晋江、九龙江、汀江四大水系,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截至2021年底,福建省下辖福州、厦门、泉州、漳州、莆田、龙岩、三明、南平、宁德9个地级市,共有11个县级市,42个县,31个市辖区。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福建省常住人口为4187万人。
2021年,福建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8810.36亿元,比上年增长8.0%。
福建鞋子制造业很厉害,一个是莆田鞋,另一个是晋江鞋。
福建拥有数量众多的土楼建筑群,尤其以永定土楼最为著名。
这些土楼是独特的圆形或方形建筑,具有防御功能和独特的民居风格。
福建漳州的天一总局是中国最早的民间邮局之一,创办于1880年,比清朝的邮政局还要早16年。
福建区域发展历程福建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个省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福建省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战国时期,那时福建是一个独立的国家,称为闽国。
经过数千年的发展,福建不仅成为我国的一个重要经济区域,还是一个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文化传统的地区。
福建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几个重要的阶段。
在古代,闽国是一个独立的政治实体,发展出独特的文化和经济特色。
闽国的兴起与福建地区的地理优势有很大的关系,福建位于东南沿海,拥有丰富的港口资源和海洋资源,为闽国的贸易和海运提供了便利条件。
此外,福建的地理位置也使得它成为了中原文化和南方文化的交汇地,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传统。
在近代历史中,福建成为了中国近代化进程的重要推动者之一。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闽台地区兴起了一系列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运动和事件,如戊戌变法和五四运动。
这些事件不仅推动了中国的政治改革,也为福建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福建成为了一个富饶的农业和工业基地,特别是在纺织、矿产和电子制造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改革开放以后,福建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
福建的经济发展得益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投资环境。
福建的经济以制造业为主导,尤其是电子、纺织、机械和化工等行业。
福建还广泛参与国际贸易,发展了一批出口导向型的企业。
此外,福建也加强了与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合作,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福建也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文化遗产保护。
福建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如武夷山、土楼和闽南古建筑群等,这些资源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福建政府投资大量资源用于生态保护和文化遗产保护,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平衡。
福建的发展历程充满了活力和创新。
它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希望的地方,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人才。
福建正在向着更加繁荣、现代化和宜居的目标迈进,成为了一个在全国范围内有重要影响力的地区。
福建的发展历程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借鉴。
福建地理会考试地理科目是福建省会考的重要科目之一,它涵盖了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知识。
本次福建地理会考试将围绕福建省地理特点展开,以考察考生对福建地理环境和地理问题的了解和分析能力。
本文将从地理背景、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环境问题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地理背景福建位于中国东南沿海,东临台湾海峡,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它的东部沿海地区是闽台地区的重要交流窗口,而西部则与江西、广东、湖南等省份相邻。
福建的地理位置带来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环境,对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自然地理福建的自然地理特点十分丰富多样。
首先是地形地貌方面,福建东西横贯,地势多丘陵和山地,形成了独特的山水风光。
闽西山区地势较高,有许多名山如武夷山和五岳之一的南岳衡山;闽东沿海地区则是狭长的沿海平原,形成了一片肥沃的农田和发达的渔业。
其次是气候环境方面,福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炎热潮湿,冬季温和湿润,降水充沛。
气候使得福建有着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适宜种植茶叶等农作物,并且也有利于发展旅游业,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
三、人文地理福建的人文地理特点体现在多元的民族文化和悠久的历史传统上。
福建是一个多民族共存的地区,主要有汉族、闽南族、客家族等。
不同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
例如,闽南文化的代表性建筑福建土楼,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另外,福建还有许多历史名人和历史古迹。
例如,福州鼓山和土墩山是福建的两座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山,记载了福建的历史变迁和文化发展。
这些历史古迹不仅反映了福建丰富的历史积淀,也为我们了解福建的人文地理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四、环境问题福建作为一个地理环境多样的地方,也面临着一些环境问题。
例如,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环境污染的问题;水资源对供水的需求量大于其供应能力,面临着水资源短缺的问题;福建的沿海地区还存在滨海带侵蚀、海平面上升等海洋环境问题。
高考地理考点复习《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真题练习含答案(2023·陕西)下图为我国福建省传统民居客家土楼的结构图。
土楼外墙较厚,多呈圆形。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土楼聚族而居,反映了当地民居的()A.对外开放性B.内向保护性C.样式大众性D.结构简洁性2.土楼多分布于山区,楼内形成的小气候特征是()A.冬暖夏凉B.冬冷夏热C.冬湿夏干D.冬干夏湿【答案】1.B 2.A【解析】1.土楼聚族而居,便于抵御外敌,反映了当地民居的内向保护性,而不是对外开放性,A错,B正确。
土楼作为客家人独特的一种建筑形式,其结构复杂,样式独特,不具有大众性,CD错。
故选B。
2.土楼外墙较厚,多呈圆形,隔热性能强,夏季受太阳辐射影响较弱,较为凉爽,冬季冷空气不易进入,较为温暖,具有冬暖夏凉的特征,A正确,B错。
福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较湿润,冬季较干燥,C错。
区域的干湿主要受制于区域气候的影响,楼内的小气候特征受制于区域大气候环境的影响,干湿情况与土楼建筑本身关系不大,排除D。
故选A。
【点睛】客家人是一个具有显著特征的汉族民系。
客家先祖原本居住在北方,由于各种原因南迁,定居在闽粤赣地区。
由于当时客家人大多居住在偏僻的山区或深山密林之中,不但建筑材料匮乏,豺狼虎豹、盗贼嘈杂,而且还惧怕当地人的袭扰,客家人便建造了一种"抵御性"的城堡式住宅——土楼。
他们利用当地的土、卵石和杉木,用垒筑的方式建筑了高达五六层的或圆形、或方形的可住几十户、甚至上百户的客家土楼,楼内数百人聚族而居。
(2023·广东)3.四合院又称四合房,是一种中国传统高档合院式建筑,其格局为一个院子四面建有房屋,通常由正房、东西厢房和倒座房组成,从四面将庭院合围在中间。
读北京四合院景观图,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北京四合院的主要开发利用方向是()A.拆除重建,与现代城市风貌相协调B.合理利用,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C.开发旅游,重点挖掘四合院商业价值D.就地保护,适度开放观赏游览活动【答案】BD【详解】四合院作为一种中国古代的民居,有很高的传统文化价值,因此我们对于四合院要合理利用和保护,同时传承传统文化,B正确;拆除重建四合院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A错误;四合院不能过度挖掘其商业价值,这样会破坏四合院,C错误;四合院的保护以就地保护为主,因为其是一种民居,更加适合就地保护,同时在开发旅游,开放参观的时候,也应该适度开放,不因过度开放,D正确。
(每日一练)(文末附答案)人教版2022年高中地理植被与土壤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选择题1、年轮是树木在生长过程中受季节影响形成的,一年产生一轮。
每年春季,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树木生长很快,材质疏松,颜色较浅,称为早材或春材;而在秋季,气温渐凉,雨量稀少,树木生长缓慢,材质紧密,颜色较深,称为晚材或秋材。
同一年的春材和秋材合称为年轮。
第一年的秋材和第二年的春材之间,界限分明,成为年轮线,表明材木每年生长交替的转折点。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上图中树木“年轮”宽窄不一,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风力强弱B.水热条件C.海拔高低D.土壤肥力(2)下列森林中树木“年轮”最不明显甚至没有的是()A.热带雨林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温带落叶阔叶林D.亚寒带针叶林2、植物的根具有吸收、输送、贮藏、固着的功能,少数植物的根也有繁殖的作用,通常根向下生长,然而有些植物的根不长在地下,而是长在空气中,甚至向上生长,被称为气生根。
福建省漳州市榕树盆景吸取岭南派和闽派盆景之精髓,具有师法自然、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盆景艺术风格,产品销往欧盟各国、韩国、日本、澳大利亚及中国香港等地。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推测气生根对福建省漳州市榕树盆景的作用是()A.大量吸收空气中水汽和CO₂B.有效支撑植物体向上生长C.方便当地野生动物的攀援D.充分释放土壤中营养物质(2)福建省漳州市榕树盆景根部往往用苔藓包围的目的是()①保证根部具有良好通风透气性②检测空气湿度以及时补充水分③保证榕树生长所需要营养物质④监测生长环境有害气体的含量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3)福建省漳州市榕树盆景销往全球的根本原因是()A.种植规模产量大B.栽培历史悠久C.独特艺术风格D.劳动力丰富廉价3、“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安徽省的黄山(北纬30.18°、东经118.14°)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不仅山峰险峻、秀美,而且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