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练习
- 格式:doc
- 大小:1.81 MB
- 文档页数:5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2018湖南师大附中模拟)拦门沙是河口区的泥沙堆积体(沙坎),受径流与海洋共同作用形成。
下图为我国华南某河口区拦门沙甲、乙两时期位置变动示意图。
据此完成1~3题。
1.与甲时期相比,乙时期河口区()A.径流量大,来沙量多B.河流的堆积作用强C.海水侵蚀作用强D.盐度低,水位高2.由甲时期到乙时期,拦门沙()A.外坡受侵蚀B.高度降低C.向外海推移D.体积增大3.对河口拦门沙进行整治,产生的影响有()A.利于海水自净B.增强航行安全C.阻碍鱼类洄游D.不利泄沙排洪3.对河口拦门沙进行整治,产生的影响有()A.利于海水自净B.增强航行安全C.阻碍鱼类洄游D.不利于泄洪排沙2.A3.B1题,甲时期的沙坎位置更偏向外海说明河流径流作用更强,内侧粗泥沙为陆地径流产生流水侵蚀,外侧细泥沙为沉积形成,故沙坎向外海移动,而乙时期,沙坎离海岸近,且内侧为细泥沙,表明径流作用小于海流作用,证明河流流量减少,因此河流的堆积作用弱,带来泥沙减少,A、B错误。
潮流增强,海水的侵蚀作用较强,C正确。
河口受海水影响明显,盐度上升,D错误。
第2题,根据图示,由甲时期到乙时期,拦门沙向内陆推移,高度升高,体积减小,外坡由细泥沙变为粗泥沙,说明海水作用强,外坡受侵蚀,体积减小,A正确。
第3题,拦门沙阻挡河水流入海洋,不利于泄沙、排洪,不利于航行安全,对其进行整治则利于泄沙、排洪,利于航行安全,B正确、D错误。
整治拦门沙,对海水自净和鱼类洄游影响不大,A、C错误。
(2018广西柳州高级中学模拟)河漫滩是指位于河床一侧或两侧,由河流的横向迁移和洪水的沉积作用形成,在洪水期才被河水淹没的河流滩地。
下图为北半球某河流平直河段的河漫滩河床纵剖面示意图。
据此完成4~6题。
4.容易形成河漫滩的河段是()A.山区河流落差较大的河段B.流量季节变化大、崎岖峡谷河段C.平原水位季节变化小河段D.流量季节变化大、地势平坦河段5.图中所示河段的流向为()A.自东向西B.自西向东C.自南向北D.自北向南6.若图中河床各处岩性相同,图中流水沉积作用最明显的位置是()A.甲B.乙C.丙D.丁5.B6.C4题,根据材料信息及图示信息的分析可知,河漫滩是流水的沉积作用形成的。
2.1.2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学案(含答案)地球内部热能太阳能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对地表的影响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使地表趋于平坦相互关系内.外力作用是同时进行的;地表形态就是在内力与外力长期作用下形成的2.板块构造学说1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2学说内容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
板块内部地壳运动比较平缓,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
板块相对移动,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
判断1地壳的水平和垂直运动是依据地表的运动方向判定的。
2东非大裂谷是由地壳水平运动造成的。
3在内力作用中,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
4就全球规模的运动而言,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以垂直运动为辅。
二.内力作用的“足迹”1地质构造地壳运动引起的岩层永久性变形.变位。
2常见的地质构造及构造地貌地质构造常形成地貌褶皱A背斜山岭B向斜谷地或盆地C断层谷地或陡崖3.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找矿石油.天然气多储存于背斜构造中找水在向斜盆地中易找到地下水工程建设隧道.水库建设,应尽量避开断层思考地质构造就是地貌吗简述理由。
答案不是。
地质构造指地壳中的岩层因地壳运动的作用发生变形与变位而遗留下来的形态;地貌是地球表面各种形态的总称。
可简单地理解为地质构造是岩层的形态,或埋藏于地下,或出露于地表;地貌是指地表的高低起伏形态。
三.外力作用的表现1外力作用1主要来源流水.风.冰川.海浪.重力等。
2表现形式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堆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等。
2主要外力地貌地貌作用侵蚀地貌堆积地貌流水作用流水冲刷.下切作用形成沟谷,强烈向下侵蚀常形成峡谷流速降低,泥沙沉积,在山谷口形成冲积扇和洪积扇,在河流中下游形成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风力作用风力扬起沙石,吹蚀地表,形成风蚀蘑菇.风蚀洼地等风力减小或气流受阻,风沙沉积,形成沙丘.沙垄等风积地貌3.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1平整土地.修筑梯田.挖河修渠.修建水库等可以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同步练习(答题时间:20分钟)1. 下图中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是()*2. 如图所示地区山体岩石、地貌类型及其形成的外力作用对应的是()A. 石灰岩、球状风化地貌、风力作用B. 花岗岩、流水堆积地貌、流水作用C. 大理岩、喀斯特地貌、风力作用D. 石灰岩、喀斯特地貌、流水作用读下面的地貌景观图,回答3~4题.3. 主要受外力作用而形成的地貌景观是()A. 甲和乙B. 乙和丁C. 丙和丁D. 甲和丙*4. 地貌景观乙和丁的成因差异是()A. 前者为流水堆积作用而成,后者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B. 前者为风力堆积作用而成,后者为风力侵蚀作用而成C. 二者均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前者以化学作用为主,后者以机械作用为主D. 二者均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前者以机械作用为主,后者以化学作用为主读下图,比较图中河流a、b、c三处的位置与三幅断面图,回答5~6题.*5. 河流位置与断面对应判断正确的是()A. ①—a,②—b,③—cB. ①—b,②—a,③—cC. ①—c,②—b,③—aD. ①—c,②—a,③—b6. 与河流位置a、b、c对应的外力作用分别是()A. 侵蚀,搬运,沉积B. 侵蚀,沉积;搬运C. 沉积,搬运,侵蚀D. 搬运,沉积,侵蚀下图为一组照片,读图回答7~8题.7. 四种地貌中,由风力作用形成的有()A. ①②③④B. ②③C. ③④D. ②④8. 四种地貌中,因沉积作用形成的有()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9. 下列人类活动影响地表形态,属于趋利避害的是()①荷兰人民围海造田②澳门人民大面积填海造陆③湘、赣人民围垦洞庭湖、鄱阳湖,使其面积大规模缩小④在坡度大的山体上修建梯田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10. 下列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不.合理的是()A. 海河下游开挖入海河道B. 我国南方低山丘陵整修梯田C. 东北三江平原沼泽地开垦为耕地D. 黄土高原沟壑地区打坝淤地*11. (胶东检测)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图为冲积扇地貌,此地形一般分布在________.(2)冲积扇是________作用形成的.(3)冲积扇地貌的形成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冲积扇组成物质的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乙图为________地貌,多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两地所受主要地质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 B 解析:A为褶皱,C为断层,D为火山,它们均是由内力作用形成的,B为风蚀蘑菇,是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风力侵蚀作用属于外力作用.2. D 解析:景观图为桂林山水,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是石灰岩在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长期受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3. B4.C 解析:火山喷发为地下岩浆喷出地表的现象,属于内力作用;褶皱为地壳水平运动使岩层发生弯曲变形而成,也属于内力作用;峰林和峡谷都是流水作用形成的,为外力作用;峰林为喀斯特地貌,因流水溶蚀作用而成的,以化学作用为主,“V”型谷由河流侵蚀而成,以机械作用为主.5. D6. A 解析: a处于河流上游,以侵蚀作用为主,往往形成“V”型谷;b处于河流中游,以搬运作用为主,河面展宽,渐渐发育成“U”型谷;c处于河流下游,泥沙淤积,河谷宽且浅.7. D 8. A 解析:图中①为三角洲地貌,②为沙丘地貌,③为峡谷地貌,④为风蚀雅丹地貌.故②为风力沉积地貌,④为风力侵蚀地貌,①为流水沉积地貌,③为流水侵蚀地貌.9.A 解析:荷兰人民围海造田、澳门人民填海造陆,都是在遵循自然规律的条件下进行的,利大于弊.而围湖造田,破坏了湿地功能,降低了湖泊调蓄洪水的能力;在坡度大的山体上修建梯田,易加剧水土流失.10. C 解析:海河下游入海河道少,夏季排水不畅易形成洪灾,可开挖入海河道;南方低山丘陵区人多地少,修建梯田利于水土保持和发展立体农业;排干沼泽开垦为耕地,会破坏湿地功能,易造成环境恶化;黄土高原沟壑地区打坝淤地有利于减少水土流失.11. (1)河流出山口处(2)流水沉积(3)流水在搬运过程中,流速降低,物质沉积,在河流出山口处,碎石、泥沙沉积形成冲积扇(4)扇顶粗,边缘细(5)三角洲河流入海口处(6)外力作用(或沉积作用)解析:冲积扇形成于河流出山口处,属于流水沉积地貌,在河流出山口处,河面展宽,流速变慢,泥沙沉积,形成以山口为中心的扇形.冲积扇刚出山口处即扇顶沉积下来的为粗颗粒物质,到了外围,沉积下来的是颗粒较小的物质.河口三角洲形成于河流入海口处.两种地貌均属于外力作用中的沉积作用.。
2021年高考地理复习训练: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风化坑是岩石顶面上因积水风化作用而产生的凹坑,在坑体地势较低处,会形成一个出水口,为坑内积水外泄的主要路径,坑侧壁呈内凹状(最凹处与出水口高度一致)。
我国亚热带季风区(冬干夏湿)海岛上的花岗岩风化坑就最为典型,研究者在凹坑内发现,岩石中的长石经外力作用,其钙、钾等元素流失,并向拈土矿物转化。
读风化坑景观示意图和风化坑剖面示意图。
完成1~2题。
1. 推测最易发育风化坑地貌的部位是A. 坡度较大的凸坡B. 坡度平缓的凸坡C. 坡度较小的凹坡D. 坡度陡峭的凹坡2. 较浅的风化坑内无风化碎屑物的主要原因是A. 旱雨季的风水搬运B. 潮汐的海浪搬运C. 光照的物理风化分解D. 积水的化学风化分解【答案】1. B 2. A【解析】该题组主要考查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地表形态。
1. 由材料信息可知风化坑是岩石顶面上因积水风化作用而产生的凹坑,积水的地方岩石坡度平缓,风化作用明显在裸露的岩石面,故最易发育风化坑地貌的部位是坡度平缓的凸坡。
选B。
2. 风化作用产生的风化碎屑物被风水搬运走,故较浅的风化坑内无风化碎屑物。
选A。
下图为我国西北地区常见的石蘑菇和沙丘图片。
据此,回答3~4题。
3. 石蘑菇是指顶部大、基部小的形似蘑菇状的岩石,其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 风力侵蚀作用B. 风力堆积作用C. 流水侵蚀作用D. 冰川侵蚀作用4. 图中沙丘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 冰川侵蚀作用B. 流水堆积作用C. 风力堆积作用D. 流水侵蚀作用【答案】3. A 4. C【解析】3. 据图可知,石蘑菇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是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
故选A。
4. 图中所示沙丘是由风速降低携带物质沉积形成,属于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
故选C。
意大利北部阿尔卑斯山区拥有一种奇异的自然景观棱角分明的巨石,部分“粘土塔”内部也有巨石出现,看起来像某种神秘的祭祀场景,这是冰河时期之后演变的地貌。
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1、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
图中甲地层褶皱后,该区域先后发生了()A.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岩浆侵入B.岩浆侵入、侵蚀作用、沉积作用C.岩浆侵入、沉积作用、侵蚀作用D.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岩浆侵入2、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区域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示意图”。
图中Ⅰ、Ⅱ、Ⅲ、Ⅳ处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A.Ⅰ、ⅡB.Ⅲ、ⅣC.Ⅰ、ⅢD.Ⅱ、Ⅳ4、下列概念按内涵大小排列正确的是()A.地质作用地壳运动地质构造内力作用B.地质作用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地质构造C.地壳运动地质作用地质构造内力作用D.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地质作用地质构造5、关于形成①~④地景观的地质作用,叙述正确的是()A.①景观中的奇峰怪石为流水溶蚀作用形成B.②景观中的地貌为风积地貌C.③景观为早期受岩浆侵入影响变质的岩层,后抬升至地面形成D.④景观为壮观的大峡谷,由岩层断裂和流水侵蚀作用形成6、正确反映三大类岩石互相转化的模式图是() A. A B. BC. C D. D7、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沉积岩属于图中的() A.甲B.乙C.丙D.丁8、主要受内力作用而形成的地貌景观是()A.甲和乙B.乙和丙C.丙和丁D.甲和丙9、表示花岗岩地貌景观的是()A. a图B. b图C. c图D. d图18、读下面的“某地地质剖面图”,图中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⑤B.⑤④③①②C.①③④⑤②D.②①③④⑤19、具有层理构造的岩石是()A.侵入岩B.喷出岩C.变质岩D.沉积岩20、根据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根据所学知识,正确搭配各图示景观的大致分布地区。
a.长江三峡______b.楼兰古城______ c.天山一号冰川______ d.西北“魔鬼城”______ e.“鱼米之乡”______ f.“黄土高坡”______(2)请用地质作用解释下列地貌景观的成因。
A__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E__________;F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地理《外力作用与地貌》专项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边滩是由于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的与河岸相连的泥沙质堆积体。
三峡水库运行后,长江中游边滩整体呈萎缩态势。
研究表明,长江中游某段河道河床泥沙起动流速在0.25~0.50m/s之间。
图Ⅰ示意该段河道某断面在不同流量时的流速与水深情况。
图Ⅱ示意该段河道流量超过15000m3/s的持续天数与边滩面积关系。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图Ⅰ图Ⅱ1.(2021广东,15,3分)由图Ⅰ可知,当流量从14278m3/s降至6888m3/s时,该河段( )A.侵蚀主要发生在深槽区,边滩体扩大B.侵蚀主要发生在边滩体,深槽区缩小C.侵蚀主要发生在边滩体,深槽区扩大D.侵蚀主要发生在深槽区,边滩体缩小2.(2021广东,16,3分)根据图Ⅱ,近年来长江中游边滩整体萎缩的原因除侵蚀作用外,还可能是( )A.河道来沙量减少B.河道的水位升高C.河岸护坡工程建设D.河道洪峰流量增加下图示意某种沉积物的分布。
该沉积物在小兴安岭等山地的西侧宽度较大,而东侧少见。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2020海南,4,3分)造成该沉积物在小兴安岭分布状况的主要作用是( )A.冬季风堆积B.泥石流堆积C.冰水堆积D.间歇性流水堆积4.(2020海南,5,3分)与西北地区相比,东北地区该沉积物结构紧实、钙含量普遍偏低的主要原因是( )A.生物作用B.冰川作用C.酸雨作用D.流水作用下图为某区域滑坡与地貌演化关系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5.(2020山东,1,3分)推断图中滑坡体的滑动方向为( )A.由北向南B.由西向东C.由西北向东南D.由东北向西南6.(2020山东,2,3分)图中序号所示地理事象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A.②③④①B.②①③④C.③①④②D.③②①④下图所示地貌景观位于粤北地区,其形成需要特定的地质条件。
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7.(2020天津,4,3分)形成上图所示地貌景观的岩石类型、地质构造和所需的外力作用分别是( )A.变质岩、水平裂隙、流水侵蚀B.沉积岩、水平裂隙、风力侵蚀C.岩浆岩、垂直裂隙、风力侵蚀D.沉积岩、垂直裂隙、流水侵蚀我国某山脉主峰由古老的片麻岩构成,第四纪冰期时该地雪线高度为海拔3500~3600米。
考点10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1.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主要是太阳能,其次是重力能;其表现形式有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等。
2.风化作用及其分类风化作用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坚硬岩石、矿物与大气、水及生物接触过程中产生物理、化学变化而在原地形成松散堆积物的全过程。
根据风化作用的因素和性质可将其分为三种类型: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
3.流水作用与风力作用在各种外力作用中,流水作用与风力作用最为显著。
流水作用与风力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态归纳如下:作用类型流水作用与地表形态风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侵蚀作用冲刷坡面,造成如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流水使谷底加宽加深,形成瀑布、峡谷等;流水的溶蚀作用形成石林、石芽、溶蚀洼地等风力侵蚀可形成风蚀洼地、风蚀蘑菇、风蚀柱等地表形态堆积作用河流出山口处形成山前冲积扇,河流中下游形成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风沙堆积,形成沙丘、沙垄;沙漠外缘黄土堆积,如黄土高原都存在沉积物的分选现象:颗粒较大、比重较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较小、比重较小的物质后沉积1.根据沙丘形状和沉积物颗粒大小判断风向(1)根据沙丘形状判断风向(2)根据沉积物颗粒大小判断风向2.河流的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流流经弯道时,水质点做曲线运动产生离心力。
在离心力的影响下,表层水流趋向于凹岸,而底部的水流在压力的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在弯道环流的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如图所示)。
可以用“凹凸”两字掌握河流的凹凸岸。
3.主要外力作用类型的判断技巧(1)依据地貌形态判断高山上的破碎岩石显示为风化作用;山谷中的碎石堆积显示为流水的搬运、沉积作用;坡面的沟壑纵横显示为流水的侵蚀作用;峰林和溶洞等显示为流水的侵蚀作用;沙丘显示为风力的搬运、沉积作用;海边的嶙峋沿岸显示为海浪的侵蚀作用等。
(2)依据区域环境判断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搬运和沉积地貌;湿润、半湿润地区以流水作用最为显著,多流水侵蚀和流水堆积地貌;高山地区多冰川作用;沿海地区多海浪侵蚀、沉积作用等。
07 内、外力与地表形态(分层训练)一、单项选择题泥石流扇是山谷中的特殊洪流携带大量泥沙和石块在山区沟口堆积形成的扇状地貌。
扇顶部是细小的沙砾和黏土,在扇体最下端(扇缘)往往有较大的砾石块。
据此并结合下图天山南麓泥石流扇结构图,完成下面小题.1.天山南麓泥石流扇发育的活跃期是()A.3月B.7月C.9月D.12月2.泥石流扇扇缘地带分布有较多砾石的原因是()①扇缘地带地势起伏大,流速快②扇缘地带降水量大,来水量大③砾石颗粒粗大,冲击力强④泥石流豁稠度大,运动惯性大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勺状沟壑是指独立发育在黄土坡面上、整体形态上大下小、空间形态呈勺子状的地貌形态(下图)。
它是黄土高原西部及西北边缘广泛存在的一类沟,沟体从上到下逐渐变窄、变浅甚至消失于坡面,与其他沟谷没有明显的联系。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与勺状沟壑形成直接相关的因素是()A.气温B.植被C.土壤D.降水4.状沟壑地貌发育依次经历的主导作用是()A.地下水侵蚀、重力崩塌、溯源侵蚀B.溯源侵蚀、重力崩塌、地下水侵蚀C.地下水侵蚀、溯源侵蚀、重力崩塌D.重力崩塌、溯源侵蚀、地下水侵蚀5.雨季勺状沟壑地貌变化最显著的要素是()①长度②宽度③粒径④深度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岱崮地貌是指山峰平展开阔如平原,峰巅周围峭壁如刀削,峭壁以下是逐渐平缓山坡的地貌景观,在地貌学上属于桌形山或方形山。
因该地貌在山东省蒙阴县岱崮镇最集中,故中国地理学会将其命名为“岱崮地貌”。
图为岱崮地貌景观。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岱崮地貌山峰平展开阔如平原,说明构成该地貌的岩石()A.含有大量动物化石B.形成于广阔的浅海C.由沙黏土物质组成D.具有水平层理构造7.岱崮地貌属于()A.褶皱山B.地垒山C.向斜山D.背斜山8.该地貌峭壁以下山坡逐渐由陡到缓,主要受到的外力作用是()A.物理风化作用B.重力崩塌作用C.流水侵蚀、搬运作用D.风力侵蚀、搬运作用下图为某地质剖面示意图。
科索特拉岛,石灰岩广布,南岸拥有宽广的沙质海滩,海拔几百米高的沙丘绵延数公里,且每年6—9月份沙丘形态不断发生变化。
下图为科索特拉岛及周边地理位置示意图。
读图完成3~4题。
3.索科特拉岛南部沙丘形成主要地质作用和沙源为A.风力沉积、石灰岩B.风力沉积、海滩C.海浪沉积、石灰岩D.海浪沉积、海滩4.关于图中索马里寒流说法正确的是A.低纬流向高纬,为暖流B.洋流方向不变,但性质会随季节发生变化C.受信风影响而形成 D.图示季节洋流附近鱼群较多3-4:BD读材料,依据所学知识,完成3~5题。
左图中A城有悠久的酿酒历史,是世界公认最大的葡萄酒产地,所产的葡萄酒受到世人的欢迎。
随着时代的发展,A城的葡萄酒行业也在探索新的发展道路。
在A城沿海地区的皮拉大沙丘是该国的著名自然景观(如右图所示,白色部分为沙丘),沙丘的东边是郁郁葱葱的森林。
该沙丘以每年5米的速度持续向内陆推进。
3.皮拉大沙丘推进的主要原因是A.寒流流经,具有降温减湿的作用B.沿岸山地阻挡海洋水汽的深入,降水少C.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D.受盛行西风的影响4.与其他著名葡萄酒产地相比,A城红酒更受人欢迎是因为A.A城所产葡萄品质最好 B.A城酿酒工艺独特C.A城所产葡萄酒价格更昂贵 D.A城地形条件特殊5.下列关于A城葡萄酒行业新发展的做法中,正确的是A.进一步扩大葡萄种植面积 B.发展与葡萄酒有关的多元旅游业C.改造气候条件,提高葡萄品质 D.全部迁移到发展中国家,降低生产成本阶地是在地壳运动的影响下,由河流下切侵蚀作用而形成,有几级阶地,就对应有几次地壳运动。
下图示意某河流阶地的地形(局部),其中等高距为20m。
某地质考察队沿剖面线在①②③④⑤处分别钻孔至地下同一水平面,利用样本分析得知①⑤为同一岩层且岩层年龄较新,②④为同一岩层且岩层年龄较老。
读图,完成3、4题。
3.文字材料中的“地壳运动”应是A.地壳水平挤压上升 B.地壳水平挤压凹陷C.地壳水平张裂上升 D.地壳断裂下陷4.若在⑤处钻100m到达采集样本水平面,则在③处钻至该水平面有可能的深度是A.80m B.60m C.40m D.20m3.A4.B下面是某地理兴趣小组在野外考察中拍摄的照片。
2.2 地球表面形态第 2 课时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每课一练(湘教版必修 1)【基础过关】读以下图,回答1~2 题。
1.该地形的发育主假如受何种外力影响形成的A.流水侵害B.风力侵害C.冰川侵害D.流水堆积2.该地貌A.是流水机械作用的结果B.是化学作用的结果C.主要形成于热带、亚热带润湿的石灰岩地域D.形成于各地带的石灰岩地域3.以下选项与以下图中①②最切合的是A.风化作用、外力搬运B.风化作用、内力塑造C.侵害作用、人类活动D.侵害作用、外力搬运4.人类活动影响地表形态,以下属于趋利避害的是①荷兰人民围海造田②澳门人民填海造陆③湖南人民围湖造田④在坡度大的山体上修筑梯田A.①② B .①③ C .①②③ D .①②④【能力提高】某校地理小组学生在滨海公路沿线的山坡上,看到了几千年前形成的海浪侵害地貌。
联合图文资料,回答下题。
5.据图判断,古海蚀地貌在此出现,反应了几千年以来该地域A.陆地相对上涨B.海水堆积作用增强C.海面相对上涨D.海浪侵害作用增强6.三峡大坝下游邻近河床某测点,堆积物粒径的均匀值比建坝前大以以下图表示,其成因是A.侵害—搬运作用B.搬运—聚积作用C.风化—侵害作用D.堆积—固结成岩作用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由外力作用在成因上拥有必定的联系。
以下图中各字母表示不同的主导外力作用种类。
读图达成7~8 题。
7.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 a 表示风力堆积作用 B . b 表示风力搬运作用C. c 表示流水溶蚀作用 D . d 表示流水搬运作用8.在 c 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地理现象有A.沙尘暴 B .水土流失C.土地次生盐碱化 D .土地荒漠化9.以下图为“我国北方地域主要外力作用表示图”。
图中①②③④各地区的主要外力作用挨次是A.风力堆积、风力侵害、流水堆积、流水侵害B.风力堆积、风力侵害、流水侵害、流水堆积C.风力侵害、风力堆积、流水侵害、流水堆积D.风力侵害、风力堆积、流水堆积、流水侵害内力作用形成地表的“粗毛坯”,外力作用则不停地把“粗毛坯”进行再塑造,使地表形态更为多姿多彩。
微专题八地表形态的塑造微考点2 外力作用与地貌一、单项选择题(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下图示意北美东南部沿海冲积平原某区域1890年以来海岸线的变化。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在图示区域海岸线变化最快的时段,该区域可能经历了()A.强烈的地震B.剧烈的海啸C.频发的飓风D.汹涌的洪水2.判断甲水域是湖泊而非海湾的依据是()①甲水域北岸岸线基本稳定②百年来变动的海岸线近似平直③甲水域有河流汇入④甲水域呈半圆形形态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1.C 2.A【解析】1.据图和材料可知,图示为北美东南部沿海冲积平原某区域海岸线,由1890年到2010年逐渐向陆地退缩,说明受海水侵蚀作用强烈。
其中1950到1970年间,海岸线退缩范围最广,变化最快,海水侵蚀作用最强。
地震属内力作用,通常会引起地表形态起伏更大,对海岸线退缩的直接影响较小,A错误;海啸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海底滑坡等形成的破坏性海浪,会产生海水侵蚀,但其形成的频率较低,不是该海域海岸线退缩的主要原因,B错误;结合经纬度,该地位于北大西洋低纬度地区,靠近热带海域,每年会发生多次飓风,飓风除导致狂风、暴雨的危害以外,还会形成风暴潮,对海岸线产生强烈的侵蚀和破坏作用,因其频率较高,使海岸线退缩范围广,变化快,C正确;汹涌的洪水会从上游带来大量泥沙沉积到海岸,使海岸线向海洋推进,与图示不符,D错误。
故选C。
2.百年来海岸线不断退缩,甲水域北岸岸线基本稳定,说明其与外海并未直接连通,而是受海岸线与海岸沙漠隔离,使其几乎没有受到海浪的侵蚀,①正确。
百年来,变动的海岸线近似平直,而甲水域岸线弯曲,进一步说明甲水域长期受海岸和海岸沙漠的隔离,与外海分隔开来,形成陆地上的一个湖泊,②正确。
据所学可知,海湾是三面环陆一面连接海域的海洋,湖泊是地表相对封闭的天然洼池(湖盆)及其承纳的水体,故甲水域有无河流注入、水域形态与其是湖泊还是海湾关系不大,③④错误。
外力作用练习
我国东部某校学生在进行野外研究性学习时,在下列各地依据地质工作者发现的不同古生物化石,绘制了下面的地形剖面图。
读图,回答1~2题。
1.结合岩石中化石类型可以判断岩石的形成顺序,已知图示中生物进化顺序是三叶虫—恐龙—哺乳类生物。
那么A—B—C之间的地质构造为
A.背斜 B.向斜 C.断层 D.断块山
2.通过考察,学生进行了如下记录,其中错误的是
A.AB坡植被状况比BC坡好 B.该地岩层主要是沉积岩
C.D处岩层可能蕴含丰富的石油资源 D.B处山脉主要是内力作用形成的
岩石及地貌的形成均与地质作用有关。
下图各字母表示不同的地质作用类型。
读图回答3~4题。
3.关于图中各地质作用的描述,合理的是
A.a表示干旱环境下的风力沉积
B.b表示地壳的水平运动
C.c表示流水对岩石的溶蚀作用
D.d表示流水搬运—沉积作用
4.下列人类活动,能够加重c过程的是
A.退耕还林 B.围湖造田
C.陡坡垦荒 D.营造薪炭林
浙闽赣三省交界处的江郎山地貌以“顶平、身陡、麓缓”为特征,许多成为重要的旅游区。
下面两图分别为与江郎山类似的地貌景观图和江郎山附近地层分布图。
读图,完成5~6题。
5.构成江郎山地貌的岩石主要是
A.花岗岩
B.玄武岩
C.大理岩
D.红色砂岩
6.江郎山地貌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
是
①断层发育②流水作用
③风力作用④溶蚀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D.③④
读我国部分省区某外力侵蚀作用统
计图,回答7~9题。
7.图中所示的外力是
A.流水 B.海浪
C.冰川 D.风力
8.图中强度侵蚀面积最大的是
A.内蒙古 B.甘肃 C.青海 D.新疆
9.新疆的轻度侵蚀和剧烈侵蚀都很突出,是因为
A.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B.地域广阔,距冬季风源地较近
C.自然环境的垂直差异显著 D.自然环境的南北差异显著
下图是岩石风化与气候关系图。
10.岩石风化最强烈地区的气候特征是
A.高温多雨
B.高温少雨
C.低温多雨
D.低温少雨
11.岩石风化程度与气温、降水量的关系最确切的
是
A.岩石风化程度与年均温呈正相关
B.岩石风化程度与年降水量呈正相关
C.岩石风化程度与年均温呈负相关
D.岩石风化程度与年降水量呈负相关
自然界中,相邻河系在内外因素的
影响下,会有一个河系发展成为主河系。
由于分水岭被破坏或迁移造成的河流袭
夺,称为主动河流袭夺。
图2是图1中方
框处的分水岭迁移图,该处分水岭从Ⅰ
经Ⅱ演化到Ⅲ,分水岭最终被切穿,发生
河流袭夺现象。
读图,回答11~12题:
12.图1中最终河流流量减少的河段是
A.a
B.b
C.c
D.d
13.图2中导致分水岭迁移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风化作用
B.风力侵蚀
C.流水侵蚀
D.流水堆积读“我国某地区一古城遗址附近的古河床剖面图”,据此回答14~15题。
14.该古城消失的原因可能是
①滑坡、泥石流频发②过度使用水资源③人口增长
过快④火山喷发
A.①②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5.根据河流沉积物的变化,推测历史上古城附近地区环境
最好、水草最丰美的时期是
A.甲 B.乙 C.丙D.丁
在寒冷气候条件下,土壤或岩层中冻结的冰在白天融化,晚
上冻结,或者夏季融化,冬季冻结。
这种融化、冻结的过程称
为冻融作用。
经冻融分选作用,泥土和小的岩屑集中在中间,
大的岩块被排挤到周边,呈多边形或近圆形,好像有人有意将石头摆成一圈,这种地貌叫作石环。
读图,回答16~17题:
16.石环地貌形成的必要条件有
①地形起伏较大②岩石块颗粒大小均匀③有充足的水分④气温在零摄氏度上下波动的持续时间较长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7.下列地区中可能发育有石环的是
A.撒哈拉沙漠
B.云贵高原
C.西西伯利亚平原
D.亚马孙平原
图1是我国某河流河道示意图,甲地为一河心沙洲,图2为该沙洲一年内面积变化统计图。
读图,回答18~19题:
18.该河位于我国的
A.西北地区
B.西南地区
C.东南地区
D.东北地区
19.关于该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P河道为该河的主航道,则该河段的流向为东北流向西南
B.若在该河的上游修筑水坝,则河心洲面积增长速度减慢
C.若该河段的流向为自西向东流,则Q河道将慢慢变浅
D.河心沙洲常发育在河流上游水流较快的地方
读某地区自然景观分布示意图,以及P、Q两区域的等高线图,回答20~22题。
20.图中P处的地貌名称是
A.河漫滩B.冲积扇
C.三角洲D.侵蚀平原
21.P处沉积作用最显著的月份是
A.1月B.3月
C.7月D.10月
22.按照“地势平坦、取水方便、无水
患洪灾之地建立聚落”的原则,聚落选
址在Q处的最佳位置是
A.甲地B.乙地
C.丙地D.丁地[
选择题答题区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下图为我国某地等高线示意图。
读
图,回答下列问题。
(20分)
(1)简述地形对a、b两支流水文特
征的重要影响。
(2)结合图中信息,推断河流的下游
常形成的堆积地貌及特征。
(3)图中居民点的分布有何特点?
24.读“我国西北某地区地形图和地质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图示区域地形地势分布的特征。
(2)图中虚线区域的地貌类型为,简述其形成原因。
(3)图中甲城市位于(填一种地质构造)中,简述甲城市附近地区地质作用的主要过程。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5ACCCD 6-10ADADA 11-15BACDB 16-20BCDBB 21-22CB
23.
第(1)题,地形主要影响河流水文特征的流速。
第(2)题,根据等13.【答案】(1)a支流流经的地区坡度大,水流急;而b支流流经的地区坡度小,水流较缓。
(2)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
地貌特征是地势低平,河汊纵横交错。
(3)集中分布在地势平坦的河流沿岸地区。
24.解析:第(1)题,简述区域地形地势分布的特征可以从地形类型和起伏状况两方面加以说明。
第(2)题,结合虚线区域所在位置判断该地为洪(冲)积扇,是由于地势骤降,流水携带的大量泥沙堆积而成。
第(3)题,结合岩石的运动状况,可知甲城市所在区域有断层发育,再根据岩层的分布状况说明该区域地质作用的主要过程。
答案:(1)以山地和平原地形为主;地势从北面和西面向东面、南面递减。
(2)洪(冲)积扇山地河流在出山口时,坡度骤降,水流速度降低,所携带物质大量堆积,并形成以出山口为中心向外展开的堆积体。
(3)断层(地堑) 早期在内力作用下发生断裂下陷,后期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沉积作用。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5ACCCD 6-10ADADA 11-15BACDB 16-20BCDBB 21-22CB
23.
第(1)题,地形主要影响河流水文特征的流速。
第(2)题,根据等13.【答案】(1)a支流流经的地区坡度大,水流急;而b支流流经的地区坡度小,水流较缓。
(2)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
地貌特征是地势低平,河汊纵横交错。
(3)集中分布在地势平坦的河流沿岸地区。
24.解析:第(1)题,简述区域地形地势分布的特征可以从地形类型和起伏状况两方面加以说明。
第(2)题,结合虚线区域所在位置判断该地为洪(冲)积扇,是由于地势骤降,流水携带的大量泥沙堆积而成。
第(3)题,结合岩石的运动状况,可知甲城市所在区域有断层发育,再根据岩层的分布状况说明该区域地质作用的主要过程。
答案:(1)以山地和平原地形为主;地势从北面和西面向东面、南面递减。
(2)洪(冲)积扇山地河流在出山口时,坡度骤降,水流速度降低,所携带物质大量堆积,并形成以出山口为中心向外展开的堆积体。
(3)断层(地堑) 早期在内力作用下发生断裂下陷,后期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沉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