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理化检验方法主要内容和使用注意点解读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6
食品卫生检验方法理化部分总则
食品卫生检验方法理化部分总则如下:
1. 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对食品中添加的化学物质、微生物、重金属等进行分析检验。
2. 检品处理:检品应先进行预处理,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例如,对于微生物检测,应先将检品进行处理,以提高检测效率。
3. 试剂配制:在进行理化检验时,需要使用各种试剂进行配制。
试剂的质量和稳定性对检测结果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应选用优质的试剂,并确保其质量和稳定性。
4. 仪器使用:理化检验需要使用各种仪器进行分析检测。
在使用仪器时,应严格按照仪器操作规程操作,以确保仪器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5. 结果判定:检测结果的判定应根据检测标准进行。
检测标准应根据检测项目的性质和检测方法的准确度制定。
在判定检测结果时,应充分考虑检测误差和样品背景等因素。
6. 质量控制:在进行理化检验时,应进行质量控制,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质量控制包括实验过程质量控制和实验结果质量控制。
实验过程质量控制是指在实验过程中对实验条件、实验方法、实验结果等进行监控,以防止实验误差。
实验结果质量控制是指在实验结果出来后,对实验结果进行监控,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7. 报告编写:检测结果应编写成报告,报告应包括检测项目、检测结果、检测误差等信息。
报告应准确、清晰、简洁,以便于读者理解。
理化部分是食品卫生检验方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检测结果对于保障食品
卫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在进行理化检验时,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食品理化检验知识点总结一、食品理化检验的概念及意义食品理化检验是指通过对食品中的各种成分、性质、品质等进行测试、分析和评价,以确定其安全性、卫生指标和品质标准的一种检验及评价方法。
它是保障食品安全、控制食品质量、促进食品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食品理化检验在食品生产、流通和消费环节中都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确保食品产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增强食品企业的竞争力。
二、食品理化检验的基本原理食品理化检验包括各种理化分析方法和技术,其中主要包括:成分分析、理化性质分析、物理性状检验、色泽检验、气味和味道检验等。
1. 成分分析:成分分析是指对食品中的主要成分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主要包括脂肪、蛋白质、糖类、维生素、矿物质等。
基本原理是通过化学方法或物理方法,将食品样品中的各种成分进行提取、分离、测定,然后得到该成分的含量或种类。
2. 理化性质分析:理化性质分析是指对食品的理化性质进行测试,主要包括pH值、折光度、比重、水分、灰分、酸度、酸碱度、氧化还原性质等。
这些指标能够反映食品的酸碱度、保质期、稳定性等特性。
3. 物理性状检验:物理性状检验是指对食品的物理性状进行测定,主要包括质地、脆度、软化度、粘稠度、流变性等。
这些指标能够反映食品的口感、储存特性、加工工艺等方面的特性。
4. 色泽检验:色泽检验是指对食品的颜色和外观进行评价,主要包括色度、亮度、透明度、颜色均匀度等。
这些指标能够反映食品的外观特性、卫生安全等方面的特性。
5. 气味和味道检验:气味和味道检验是指对食品的气味和味道进行评价,主要包括气味强度、气味品质、味道强度、味道品质等。
这些指标能够反映食品的风味特性、食用安全等方面的特性。
三、食品理化检验的主要内容1. 水分检验:水分是食品中最重要的成分之一,对食品的质量和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
水分检验主要包括干燥法、水分仪法、滴定法等几种方法,是食品质量控制中的重要指标之一。
2. 脂肪及脂肪酸检验:脂肪是食品中的重要营养成分,也是食品加工中的重要原料,对脂肪的检验主要包括脂肪酸成分测定、脂肪酸氧化反应测定、脂肪酸酯化度测定等。
第二章1.食品的物理检验:根据食品的相对密度、折射率、旋光度、黏度、浊度等物理常数与食品的组成及含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检测的方法称为物理检验法。
2. 1密度ρ—物质在一定温度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g/cm3 )相对密度d——某一温度下物质的质量与同体积某一温度下水的质量之比。
记作,无因次量,t1—物质温度,t2—水的温度;常用、表示。
:2.2测定相对密度的意义:(1)正常的液态食品,其相对密度都在一定的范围内。
(2)测定出液态食品的相对密度以后,通过查表可求出其固形物的含量。
(3)通过测定液态食品的相对密度,可以检验食品的纯度、浓度及判断食品的质量;当有掺杂、变质等现象时,可出现相对密度的变化2.3液态食品相对密度的测定方法:密度瓶法、密度计法、相对密度天平法(1)锤度计:专用于测定糖液的浓度的密度计(2)乳稠计:专门测定牛乳的相对密度的,刻度20℃/4℃、15 ℃/15℃。
3.折光法:通过测量物质的折光率来鉴别物质的组成,确定物质的纯度、浓度及判断物质的品质的分析方法称为折光法。
折射法测得的只是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
4.旋光法:应用旋光仪测量旋光物质(光学活性物质)的旋光度以确定其含量的分析方法叫旋光法。
5.化学分析法:以物质的化学反应为基础,使待测成分在溶液中与试剂作用,由生成物的量或消耗试剂的量来确定组分的含量的方法。
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部分。
重量分析法:是将试样中待测组分与其他组分分离(采用适当的方法),然后用称量的方法,求得待测组分在试样中的含量。
如水分、灰分、粗脂肪、淀粉、固形物等的测定。
容量分析法:是将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滴加到待测的溶液中使其完全反应,由消耗的标准溶液的浓度和体积,计算出待测组分的含量的方法。
根据其反应性质不同,容量分析法可分为酸碱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络合滴定法和沉淀滴定法。
6.仪器分析法:一、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紫外:200~400nm;可见光:400~760nm)Lambert-Beer定律:当一束平行单色光垂直通过均匀的非散射吸光物质溶液时,其对光的吸光度与溶液的浓度及厚度成正比,A = ECl。
食品理化检验的内容以食品理化检验的内容为标题,本文将介绍食品理化检验的概念、意义、常见的检测项目以及检测方法等内容。
一、概念与意义食品理化检验是指对食品中的营养成分、添加剂、有害物质等进行检测和分析的一项重要工作。
食品理化检验可以确保食品的安全和质量,保障消费者的健康。
通过对食品中的理化指标进行检测,可以判断食品是否符合标准要求,为食品行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二、常见的检测项目1. 脂肪含量检测:脂肪是食品中的一种重要营养成分,也是人体所需的能量来源之一。
食品中的脂肪含量检测可以通过重量法、容积法或气相色谱法等进行。
合理控制食品中的脂肪含量,有助于保持人体健康。
2. 蛋白质含量检测: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组织和细胞的重要物质,也是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之一。
食品中的蛋白质含量检测可以通过测定氮含量或采用生物化学方法进行。
蛋白质含量的检测结果可以帮助消费者选择合适的食品。
3. 糖含量检测:糖是食品中常见的营养成分之一,对人体提供能量。
食品中的糖含量检测可以通过滴定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进行。
合理控制食品中的糖含量,有助于维持血糖平衡和健康体重。
4. 酸碱度检测:食品的酸碱度会影响其口感和保鲜性。
食品中的酸碱度检测可以通过酸碱度计等仪器进行。
合理控制食品的酸碱度,可以增强其口感和延长其保质期。
5. 重金属检测:食品中的重金属含量超标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常见的重金属检测项目包括铅、镉、汞等。
食品中的重金属检测可以通过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等进行。
及时发现并控制食品中的重金属含量,可以保障人体健康。
三、检测方法食品理化检验中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物理检测、化学检测和仪器分析三种。
1. 物理检测:主要是通过对食品的外观、颜色、形状、质地等进行观察和测定,如外观检查、质地测定、粒度分析等。
物理检测方法简单、快速,但对于某些成分的检测有一定的局限性。
2. 化学检测:主要是通过对食品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如氧化还原滴定、酸碱滴定、络合滴定等。
食品理化检验的内容和方法食品卫生理化检验是一项非常认真和仔细的工作,检验分析的质量经常受到实验室环境、样品、试剂、仪器设备、操作过程、结果计算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对这几方面进行切实可行的质量控制是食品检验工作所必需的,其质量控制贯穿于整个检验过程中,要求检验人员必须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较高的业务素质,全面提高质量意识,才能在检验中出具正确的检验报告。
1、食品理化检验的内容主要工作是原辅包料进厂检验、生产过程巡检测、成品出厂的检验。
具体的工做要求还是要看你所在公司或工厂的要求。
食品检验人员的基本条件是:《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实施意见》规定:“检验人员必须掌握与食品生产加工有关的法律基础知识和食品检验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一般应当具备以下条件,并经培训考核合格,方可承担食品质量检验工作,从业人员必须具有中专以上学历或者具有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从事过食品检验或者相关专业的检验工作;中专以上学历包括中专,但不包括高中学历。
从事过相关专业的检验工作主要是指与食品检验专业相近的检验工作。
食品检验人员包括质检机构从事食品质量检验的检验人员和对检验结果进行审核的审核人员,食品生产企业从事出厂检验的检验人员和检验部门负责人。
食品质量检验岗位专业性非常突出,责任也非常重大,不仅要对企业负责,同时还要对消费者负责。
从事食品质量检验的人员,应该熟悉食品质量检验基础知识,熟悉食品质量技术发挥,掌握质量检验基本技能。
从事食品质量检验结果审核的人员,不仅要熟悉质量检验基础知识,熟悉食品质量技术法规,掌握质量检验基本技能,还要熟悉食品生产基础知识,熟悉关键工艺基本流程。
所有这些都需要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作支撑,没有中专以上文化水平,很难胜任食品质量检验工作,不经培训考核,难以保证检验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食品质量检验人员基本条件,在执业资格制度实施前,按照以上条件执行;执业资格制度实施以后,按照执业资格制度规定的条件要求执行。
浅谈食品理化检验的内容和方法作者:高露萍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3年第20期[摘要]食品卫生理化检验是一项非常认真和仔细的工作,检验分析的质量经常受到实验室环境、样品、试剂、仪器设备、操作过程、结果计算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对这几方面进行切实可行的质量控制是食品检验工作所必需的,其质量控制贯穿于整个检验过程中,要求检验人员必须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较高的业务素质,全面提高质量意识,才能在检验中出具正确的检验报告。
[关键词]食品理化检验内容方法中图分类号:TQ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20-152-011、食品理化检验的内容主要工作是原辅包料进厂检验、生产过程巡检测、成品出厂的检验。
具体的工做要求还是要看你所在公司或工厂的要求。
食品检验人员的基本条件是:《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实施意见》规定:“检验人员必须掌握与食品生产加工有关的法律基础知识和食品检验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一般应当具备以下条件,并经培训考核合格,方可承担食品质量检验工作,从业人员必须具有中专以上学历或者具有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从事过食品检验或者相关专业的检验工作;中专以上学历包括中专,但不包括高中学历。
从事过相关专业的检验工作主要是指与食品检验专业相近的检验工作。
食品检验人员包括质检机构从事食品质量检验的检验人员和对检验结果进行审核的审核人员,食品生产企业从事出厂检验的检验人员和检验部门负责人。
食品质量检验岗位专业性非常突出,责任也非常重大,不仅要对企业负责,同时还要对消费者负责。
从事食品质量检验的人员,应该熟悉食品质量检验基础知识,熟悉食品质量技术发挥,掌握质量检验基本技能。
从事食品质量检验结果审核的人员,不仅要熟悉质量检验基础知识,熟悉食品质量技术法规,掌握质量检验基本技能,还要熟悉食品生产基础知识,熟悉关键工艺基本流程。
所有这些都需要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作支撑,没有中专以上文化水平,很难胜任食品质量检验工作,不经培训考核,难以保证检验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食品理化检验方法食品理化检验方法是指通过对食品样品进行一系列分析和实验,来确定食品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质和微生物质量等方面的信息。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判断食品是否符合相关的标准,保证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一、食品理化检验的重要性食品理化检验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
食品作为人类日常生活必需品,其质量和安全对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食品理化检验则是确保食品质量和安全的关键环节。
通过对食品样品中的有害物质、营养成分、微生物等方面进行检验,可以及早发现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或处理,从而确保食品的安全。
二、食品理化检验的常用方法1.化学成分分析:通过分析食品中的化学成分,可以了解食品的营养价值和成分含量。
常见的化学分析方法包括光谱分析、电化学分析和色谱分析等。
2.物理性质检验:通过对食品的物理性质进行检验,可以了解食品的质地、外观和口感等方面的信息。
常见的物理性质检验方法有分光光度法、比较法和质量感官评定等。
3.微生物质量检验:微生物是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对食品中的微生物进行检验,可以判断食品是否受到了污染。
常见的微生物质量检验方法有总菌落计数法、霉菌计数法和大肠菌群检测法等。
4.化学探针检验:化学探针可以用于检测食品中的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农药残留和添加剂等。
常见的化学探针检验方法有原子吸收光谱法、气相色谱法和液相色谱法等。
5.质量感官评定:通过人体的感官器官对食品进行评定,可以判断食品的品质和口感。
常见的质量感官评定方法有外观评定、气味评定和口感评定等。
三、食品理化检验的应用领域食品理化检验广泛应用于食品生产和流通领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食品生产:食品生产企业通过对原材料和成品进行理化检验,可以控制原材料的质量,保证成品的品质和安全。
常见的应用包括对原料的检验和成品的质量控制。
2.食品检验检疫:食品检验检疫机构通过对进出口食品进行理化检验,可以鉴别食品是否合格,确保食品符合国家标准和法规的要求。
食品理化检验食品是我们每天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为了保证食品安全和质量,食品理化检验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会从食品理化检验的意义、检验方法和仪器、检验项目以及食品理化检验在食品行业中的作用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食品理化检验的意义食品理化检验是一种研究食品结构、性质和成分的方法,旨在保证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通过食品理化检验可以检测食品中的各种成分和污染物,而且可以检验食品的物理、化学结构、营养成分等多种方面。
食品理化检验可以提高食品的质量和安全,为人民提供健康、安全的食品,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食品理化检验的方法和仪器食品理化检验方法多样,其中物理检验法、化学检验法和生物学检验法是主流方法。
物理检验法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外观检验法:采用肉眼,触摸和气味等方式来检验食品的形状、颜色、纹理和内部结构等。
2.密度检验法:可以通过一个物体究竟有多沉来检验食品,比如油脂的密度。
3.质地检验法:采用力学测试仪器等,来检验食品的硬度,弹性和韧性等。
化学检验法主要是针对食品中的化学成分的检测。
最常见的化学检验法有:1.酸值:酸值可用于检测食用油脂中酸度的含量。
在酸值检验中,南苏丹微量制备器和比色分析仪是使用比较广泛的仪器。
2.重金属含量:重金属对人体的危害很大,因此在食品检验中要注意重金属的含量。
通过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和电子显微镜等设备可以检测食品中的重金属含量。
3. 硫化物含量:硫化物含量检查可以通过测试设备检测,比如说 UV/VIS 光谱计,恒温水浴等。
生物学检验法:生物学检验法主要用于检测食品中的微生物污染,检验方法采用较多的是菌落计数、PCR技术等。
最常用的仪器有微生物计数器和荧光PCR检测系统。
三、食品理化检验的项目食品理化检验的项目十分丰富,常用的检验项目包括:1.水分含量2.蛋白质含量3.脂肪含量4.糖含量5.酸碱度6.氨基酸含量7.香味成分8.色素成分9.微生物污染四、食品理化检验的作用食品理化检验在食品行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食品理化检验的内容食品理化检验是指对食品样品进行各种生化成分的检测和分析,以了解食品的成分、性质、质量和安全性等方面的信息。
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可溶性固形物检验:对食品样品中的可溶性固形物进行测定,反映样品中的总溶解性成分。
2. 水分检验:对食品中的水分含量进行测定,水分是食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食品的质量和储存稳定性。
3. 脂肪检验:对食品样品中的脂肪含量和脂肪酸组成进行测定,脂肪是食品中的主要能量来源之一。
4. 糖类检验:对食品样品中的糖含量和糖的种类进行测定,糖是食品中的主要能量来源之一。
5. 蛋白质检验:对食品样品中的蛋白质含量和氨基酸组成进行测定,蛋白质是食品中的主要营养成分之一。
6. 矿物质检验:对食品样品中的矿物质含量进行测定,矿物质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对人体的生理功能和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7. 维生素检验:对食品样品中的维生素含量进行测定,维生素是人体必需的有机化合物,对人体的健康和生长发育具有重要影响。
8. 酸碱度检验:对食品样品的酸碱度进行测定,酸碱度是反映食品是否符合人体的生理需求的重要指标。
9. 微生物检验:对食品样品中的微生物数量和种类进行测定,可判断食品是否存在致病菌或微生物污染。
10. 农药残留检验:对食品样品中的农药残留量进行测定,判断食品是否超过国家标准的安全限量。
11. 重金属检验:对食品样品中的重金属元素含量进行测定,重金属是人体有害的物质,过量摄入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12. 非法添加物检验:对食品样品中的非法添加物进行检测,防止不合法添加物对食品安全带来的威胁。
通过以上的检测和分析,可以全面了解食品样品的成分和质量状况,并评估食品的安全性和合格性。
这对于保障公众的食品安全和饮食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食品理化分析检验的主要内容
食品理化分析检验是指对食品的含量、性状及其他生理活性进行定量、定性检验分析的过程,使人们能够了解食物的品质及其活性,以保证其及时食用担任的健康食用、安全食用的装备。
此外,也能够揭露食物中污染物的存在,为食品安全提供依据。
一般来讲,食品理化分析检验所包含的主要内容有三大类,即水份分析、营养成分分析和危害物质检测。
对于水份分析,主要是通过干燥失重或卡尔曼干燥法来检测食品的干物质含量。
另外,水分的检测也包括折射仪检测及其他物理吸收等多种方法。
营养成分分析涉及植物油含量、糖质含量、淀粉含量等,可采用消化法及其他多种分析方法进行测试,诸如伽玛计数仪、紫外-可见发射光谱仪等。
危害物质检测还可以分为气味析出分析、重金属检测、有机毒物检测、兽药残留检测等,采用蛋白定量仪、燃烧法、波谱法、过滤技术等多种方法来分析。
总的来说,食品理化分析检验的内容非常丰富,可以将其分为三大类,即水份分析、营养成分分析及危害物质分析,并根据测试的不同内容来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
它能有效揭露食品中的有害物质及营养成分,为食品质量及健康食用提供依据,从而保证人们的安全食用。
食品安全生产(理化)检测国家标准内容祥解
本文选择了食品检验常用的理化标准,对标准号、适用范围与要点进行了梳理,期望对食品检验领域的小伙伴们的学习提供帮助。
一、食品中水分的测定
二、食品中灰分的测定
三、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
注:当只检测氮含量时,不需要乘蛋白质换算系数F 四、食品中脂肪的测定
⑧滴定过程快速避光;取样2-3g;平均值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计算公式:
①试样称样量和滴定液浓度应使滴定液用量在0.2mL~10mL之间(扣除空白后)。
若
检测后,发现样品的实际称样量与该样品酸价所对应的应有称样量不符,应按照表1要求,调整称样量后重新检测。
②酚酞指示剂,当试样溶液初现微红色,15s内无明显褪色时,为滴定终点。
平均值结果,除另有规定外,有效数字小数点后两位。
截止2022年2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共计1419项,每个标准都有不同的适用范围,有些品种还不只一个相关标准。
4月又有一批新标准要开始实施了。
在这里给大家一个建议,打开国标第一步不要盲目就开始实验,一定要先看适用范围选择合适的方法,再看检验方法对不同品种在实验条件上的区别,选择对的实验条件,谋定而后动,才能少走弯路哦~。
食品卫生检验方法理化部分总则引言食品卫生检验是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
其中,理化部分是食品卫生检验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食品的理化性质进行检测,可以准确判断其是否合格,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食品的安全可靠。
本文将围绕食品卫生检验方法理化部分总则展开深入讨论。
一、理化部分的主要内容理化部分是食品卫生检验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检测项目的确定合理的检测项目的选择对于保证食品卫生检验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在理化部分中,需要确定需要检测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微生物指标等项目。
通过合理的选择和设置,可以全面地评估食品的安全状况。
2. 样品的采集与处理正确的样品采集与处理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可靠的前提。
在理化部分中,应该根据样品的特点和检测要求,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样品的采集,同时要注意样品的保存和运输过程中的卫生安全。
3. 检测方法的选择与应用在进行理化分析时,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是保证分析结果准确的基础。
不同的食品种类和检测项目需要采用不同的检测方法。
在理化部分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并正确地应用到实际的检测工作中。
4. 设备与试剂的使用与维护正确使用、维护和管理检测设备与试剂对于保证检测结果准确可靠至关重要。
在理化部分中,需要严格控制设备的使用环境和条件,定期检测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对试剂的质量进行严格把关,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可信度。
理化部分产生的原始数据需要进行统计和分析,以得出准确的检测结果。
在理化部分中,需要严格控制数据的采集和记录过程,采用适当的统计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并对结果的可靠性进行评估。
6. 结果的评价与报告最终的检测结果需要进行评价和报告,以反映食品的安全状况,并为后续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在理化部分中,需要对检测结果进行合理的评价,包括与相关标准的比对等,同时将结果及时准确地向相关部门和人员报告。
二、食品卫生检验方法理化部分的要求为保证食品卫生检验方法理化部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下是对该部分的具体要求:1. 标准的制定与遵守食品卫生检验方法理化部分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操作,确保检验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食品理化检验方法使用解读食品检验方法与规程是食品安全标准的一部分,规定了与食品安全要求有关的理化检验、微生物检验和毒理学检验,其中理化检验方法和微生物检验方法主要与通用标准、产品标准的各项指标配套。
食品理化检验方法主要覆盖食品中的污染物、真菌毒素、食品添加剂、营养成分、农兽药残留、非法添加物、质量指标等。
作为日常食品安全抽检监测的重要技术手段,其方法证实、方法选用及使用过程关键点控制等对出具结果的程序合规性、数据准确性至关重要。
一、食品检验方法的法律依据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五章食品检验规定,对食品进行抽样检验,应当按照食品安全标准、注册或者备案的特殊食品的产品技术要求以及国家有关规定确定的检验项目和检验方法进行。
《食品安全抽样检验管理办法 15号令》第二十三条明确规定,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应当采用食品安全标准规定的检验项目和检验方法。
没有食品安全标准的,应当采用依照法律法规制定的临时限量值、临时检验方法或者补充检验方法;风险监测、案件稽查、事故调查、应急处置等工作中,在没有前款规定的检验方法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其他检验方法分析查找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所采用的方法应当遵循技术手段先进的原则,并取得国家或者省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同意。
第三十四条规定,复检机构实施复检,应当使用与初检机构一致的检验方法。
实施复检时,食品安全标准对检验方法有新的规定的,从其规定。
二、理化检验方法的选用原则1、总体原则日常监督抽检需对产品作出符合性判定,需充分考虑方法适用基质情况,除优先使用食品安全标准检验方法外,还会使用通用标准指定的检验方法、推荐性标准检测方法(如GB/T)、行业标准(如SN/T、NY/T等)、食品补充检验方法(如BJS)等。
而在排查风险、案件稽查或开展风险监测等特殊情况除使用上述方法外,还可使用经过严密方法确认的非标方法或临时检验方法。
如GB 5009.34适用于果脯、干菜、米粉类、粉条、砂糖、食用菌和葡萄酒等食品中总二氧化硫的测定,适用基质范围不包括酱腌菜、腐竹等食品。
简述食品理化检验技术的关键点摘要:食品理化检验的任务是对食品进行卫生检验和质量监督,使之符合营养需要和卫生标准,其目的是对食品进行卫生检验和质量监督,使之符合营养需要和卫生标准,保证食品的质量,防止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确保食品的食用安全。
因此,食品理化检验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它在保证人类健康和社会进步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为此,本文对食品理化检验技术的相关要点展开论述探讨。
关键词:食品检验;理化检验技术;要点分析1.对食品理化检验工作现状的认识从2008年9月我国爆发了婴幼儿奶粉事件以来,各地区食品安全问题屡屡出现,重大责任事故频频发生,危害人民生命和健康的食品安全方面的重大事件数量和危害程度日益呈上升的趋势。
食品安全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但是,目前食品检验检测体系也存在不少问题:1.1标准体系落后很多标准都是多年前的旧标准,还有60、70年代的标准,这些老标准标准低、技术含量低、项目缺失,与现代食品工业化生产极不适应;1.2食品检验检测技术水平不高如检测方法不够,多残留检测方法较少,快速筛选的检测技术不成熟,缺乏超痕量分析等高技术检测手段,样品前处理技术过于传统等。
1.3机构设置存在重合问题各地、各部门投入大量的人、财、物用于检验检测机构的建设,质监、工商、卫生、农业、检验检疫等部门都有自己的检验检测机构,但检验检测机构设置没有统一规划,相互之间缺乏有效的合作,很多机构只是低水平的复制,检验机构的重复设置严重影响了我国检验技术水平的提高。
2.食品理化检验技术的要求2.1对工作人员的要求食品卫生质量监督实验室的各类工作人员配备应适当。
即实验室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以及辅助人员的比例要适当, 具有高级、中级、初级职称的配备比例要适当。
这些人员的学历、知识、能力和经验要与其履行的职责相匹配。
工作人员操作精密仪器设备必须经过专门培训, 由专业主管考核合格并经过批准后方可上岗。
操作人员掌握操作规程的熟练程度, 直接影响到检验结果。
食品理化检验方法主要内容和使用注意点解读食品理化检验方法内容一般包括发布日期、实施日期、技术内容、附录(如参考条件、典型图谱)等。
其中,技术内容包括范围、原理、试剂和材料、仪器和设备、分析步骤、分析结果的表述、精密度及其他(如检出限、定量限)。
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食品检验要严格按照食品检验标准(或国家有关规定确定的检验方法)对食品进行检验,保证对外出具的检验数据和结论客观公正。
理化检验方法总体参照GB/T5009.1-2003(食品卫生检验方法理化部分总则,该标准正在修订中)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发布日期和实施日期
检验机构日常需动态关注检验方法标准(文本)的发布情况,及时做好新方法证实和新旧方法变更确认。
对外出具具有证明性作用数据和结论时需获取资质,确保检验采用现行有效方法。
《食品安全抽样检验管理办法15号令》明
确规定复检应当使用与初检机构一致的检验方法,但实施复检时食品安全标准对检验方法有新规定的,从其规定。
方法主要内容解读
1
范围
食品理化检验方法的范围规定,一般会明确方法适用的食品基质范围。
值得注意的是,可能某方法下还会包括仪器原理或方法原理不同的方法,可能有不同的适用范围。
如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 5009.97-2016食品中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的测定中,包括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特别强调气相色谱法不适用于白酒中该化合物的测定。
而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适用于白酒、葡萄酒、黄酒、料酒中该化合物的测定。
但配制酒采用液相色谱法,方法选择时需特别注意。
一些化合物的测定可能还会
依据含量水平选择不同的方法,如水分、蛋白质。
日常开展检验对仪器分析方法的适用范围都较为注意,但容易疏忽的是常规理化项目方法的选择。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 5009.3-2016食品中水分的测定,包括直接干燥法、减压干燥法、蒸馏法、卡尔·费休法。
其中,蒸馏法适用于含水较多又有较多挥发性成分的水果、香辛料及调味品、肉与肉制品等食品中水分的测定,不适用于水分含量小于1g/100g的样品;卡尔·费休法适用于食品中含微量水分的测定,不适用于含有氧化剂、还原剂、碱性氧化物、氢氧化物、碳酸盐、硼酸等食品中水分的测定;卡尔·费休容量法适用于水分含量大于1.0×10-3g/100g的样品。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 5009.229-2016食品中酸价的测定,辣椒油应使用冷溶剂自动电位滴定法(第二法)。
因此,在选择方法时,一定要结合产品配料信息及含量水平等综合评估。
另外,某方法的适用范围虽未包括某食品基质,但通用标准指定了检验方法,也可使用,但需做好方法的如回
收率、精密度、检出限、定量限、基质效应等性能参数的确认,并符合检测方法或GB/T27404或GB/T27417等技术要求。
日常检验中,如方法不止一个,适用基质范围无差异,如GB 5009.121—2016食品中脱氢乙酸的测定,建议对疑似结果采用气相色谱法和液相色谱法进行方法比较验证,可一定程度上排除因基质干扰或其他原因产生的系统性问题。
2
原理
方法原理描述一般较为简洁,充分概括了提取、净化、分析原理、定量方式等关键信息。
3
试剂和材料
一般包括试剂、试剂配制、标准品、标准溶液的制备、固相萃取小柱、滤膜等材料要求。
这里要注意的是方法中对试剂纯度、耗材规格、填料等的要求。
特别要注意的是,标准溶液的制备方式是采取外标法,还是内标法或是单点法,是否需要空白基质匹配或加标基质随行。
标准品的信息准确(CAS号、分子式、英文等)、对应保存条件的稳定性要求等也十分重要,要注意核查比对尤其不稳定指标。
另外,还要注意标准品的预处理要求,如GB 5009.28—2016食品中苯甲酸、山梨酸和糖精钠的测定中要求,糖精钠含结晶水,使用前需在120℃烘4h,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备用。
日常检验中容易忽略的是试剂的酸碱度,要注意试剂的密封保存。
还要注意的是方法可能要求对耗材进行验证,如滤膜是否存在干扰、目标化合物吸附或固相萃取小柱性能。
需要采取全试剂空白(不加样品,其他包含试剂、耗材、酶、接触器皿等)、关键点加标回收等方式考察试剂和材料是否满足方法要求。
4
仪器和设备
一般会列举方法中需要的仪器和设备,其中主要检测仪器有色谱-质谱联用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液相色谱仪、紫外分光光度计等。
还包括天平(注意感量要求)、超声波发生器、高速离心机(注意转速和温度要求)、振荡器、涡旋混合器、氮吹仪等。
部分方法标准将免疫亲和柱归到了仪器和设备项下,如GB 5009.111-2016食品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及其乙酰化衍生物的测定标准附录A.2中给出了免疫亲和柱的柱容量质量验证方法。
另外,日常关键仪器设备需经过检定和校准,需考察仪器的响应稳定性及长期分析系统的抗干扰能力,保证仪器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