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习题2 呼吸道病毒
- 格式:docx
- 大小:19.96 KB
- 文档页数:5
儿童腺病毒肺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1. 腺病毒肺炎热型多为A.稽留高热B.弛张高热C.低热D.不发热E.热型不定我的答案:C 正确答案:A2. 重症腺病毒肺炎最常见后遗症为A.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B.闭塞性细支气管C.支气管哮喘D.纵隔气肿E.脓毒症我的答案:B 正确答案:B3. 不符合腺病毒肺炎临床表现的为A.起病急B.伴有喘息、咳嗽C. 病初出现39℃以上的高热D.咳脓臭痰E.病程3-5天出现呼吸困难我的答案:D 正确答案:D4. 不是腺病毒肺炎重症病例早期识别的依据的为A. 高热持续1-3天以上B.精神萎靡、面色发灰C.低氧血症D.持续喘息E.剧烈咳嗽我的答案:E 正确答案:E5. 不是腺病毒肺炎形成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危险因素的为A. 混合感染B. 双肺以支气管扩张为主要表现C. 持续喘息,尤其存在个人或家族过敏史存在D.机械通气治疗E. 支气管镜下可见黏液栓阻塞管腔我的答案:C 正确答案:B6. 腺病毒肺炎特征性X线表现A. 肺浸润,多发性肺脓肿B.多发小斑片影C.磨玻璃影D.指套征、印戒征E. 肺气肿和多肺叶受累的肺实变为我的答案:C 正确答案:E7. 女,12个月,高热1周伴咳嗽、喘憋,嗜睡,面色苍白,左肺闻及少量喘鸣音及中量中细湿罗音,胸片示左下肺大片阴影,血白细胞9×109/L,中性0.44,淋巴0.56,最可能的诊断为A. 机械通气治疗B.腺病毒肺炎C. 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D. 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E.肺炎支原体肺炎我的答案:B 正确答案:B8.人腺病毒感染的潜伏期A. 2-21天B.1-7天C.1-10天D.3-21天E.5-14天个课后作业我的答案:B 正确答案:A9.腺病毒肺炎好发年龄A.1-3个月B.5-10岁C.6个月-5岁D.3个月-1岁E.1-3岁我的答案:C 正确答案:C10. 不符合腺病毒肺炎合并塑形性支气管炎的表现为A. 呼吸困难,喘息,鼻扇和三凹征B. 患侧呼吸音减低,可有哮鸣音C. 影像学表现为肺不张或气肿D. 患侧可闻及大量湿罗音及喘鸣音E. 支气管镜检查可见支气管树样塑型,正确答案:C支原体肺炎的诊与治1. 下列有关支原体肺炎肺外表现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溶血:自限性B.肾脏:肾损伤、肾炎C. CNS:儿童常见,脑炎常见D. 皮肤黏膜:较常见,轻度红色斑丘疹、荨麻疹E. 心脏:少见,心包炎、心肌炎、传导系统异常等我的答案:C 正确答案:B 反馈2. 下列关于支原体肺炎影像学特征中,说法不正确的是()A. 大量胸腔积液(70%)B.网状结节影C.斑片状影渗出影D.间质浸润E.肺实变,肺不张我的答案:A 正确答案:A3. ()不是支原体肺炎的对症治疗A. 充分休息和能量的摄入B.结合病情适当氧疗C.正确服用退烧药D.检测血常规和炎症指标E.可适当服用祛痰药物我的答案:D 正确答案:D4. 下面对于支原体感染的预防措施中,()的做法不妥当A. 避免前往拥挤且通风不佳的场所,如有必要,需佩戴口罩B. 注意手卫生,使用肥皂、洗手液清洗双手C. 人群中咳嗽或打喷嚏需要转头避开正面的人群D.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运动,增强抵抗力E. 学校、托儿所等场所更应该注意通风和消毒我的答案:C 正确答案:C5. 下述关于支原体病原学检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抗原检测:首选方法,灵敏度和特异度高,可进行DN A和RNA检测B. 抗体检测:血清学转化时间窗约4-6w,疾病潜伏期诊断效用有限C. 分离培养:苛养微生物,需专门的培养基,需2-3天D. 核酸扩增试验:首选方法,灵敏度和特异度高,可进行DNA和RNA检测E. NGS或多重PCR:价格低廉,结果参考价值不高我的答案:D 正确答案:D感冒的中医诊疗1. 加减葳蕤汤主要用于A.风寒感冒B.风热感冒C.阴虚感冒D.气虚感冒E.暑湿感冒我的答案:A 正确答案:C 反馈2. 感冒风寒束表证的代表方是A.荆防败毒散B.葱豉桔梗汤C.新加香薰饮D.参苏饮E.加减葳蕤汤我的答案:B 正确答案:A 反馈个课后作业3. 下列哪项不是时行感冒的特征A.传染性大B.病情较重C.发病急D.易于流行E.不传变我的答案:E 正确答案:E 反馈4. 感冒的发病季节以何者为主A.冬春B.秋冬C.春秋D.夏秋E.春夏我的答案:B 正确答案:A 反馈5. 风寒和风热的辩证依据,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恶寒、发热的轻重B.渴与不渴C.舌苔黄与白D.脉浮与不浮E.咽喉红肿疼痛与否我的答案:D 正确答案:D 反馈儿童流感的规范化诊疗1. 流感病毒容易发生显著变异,造成大流行的是()A.甲行B.乙型动区。
sars相关试题及答案1. SARS病毒的全称是什么?A.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病毒B. 严重急性呼吸道病毒C. 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毒D. 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病毒答案:A2. SARS病毒首次爆发的时间是在哪一年?A. 2001年B. 2002年C. 2003年D. 2004年答案:C3. SARS病毒的传播途径有哪些?A. 空气传播B. 飞沫传播C. 接触传播D. 所有以上答案:D4. SARS病毒的潜伏期通常为多长时间?A. 1-2天B. 3-5天C. 7-10天D. 14-21天答案:C5. 2003年SARS疫情期间,哪个城市是疫情的重灾区?A. 北京B. 上海C. 广州D. 香港答案:D6. SARS病毒的病死率大约是多少?A. 1%-2%B. 5%-10%C. 10%-20%D. 20%-30%答案:C7. SARS病毒的感染症状包括哪些?A. 发热B. 咳嗽C. 呼吸急促D. 所有以上答案:D8. SARS病毒的预防措施包括哪些?A. 勤洗手B. 佩戴口罩C. 避免人群聚集D. 所有以上答案:D9. SARS病毒的病原体属于哪一类病毒?A. 冠状病毒B. 流感病毒C. 腺病毒D. 埃博拉病毒答案:A10. SARS疫情结束后,世界卫生组织建议采取哪些措施以防止类似疫情再次发生?A. 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B. 提高疾病监测和预警能力C. 改善医疗资源分配D. 所有以上答案:D。
《医学微生物学》第二十五章和第二十六章复习题及答案第二十五章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一、单项选择题1.进行病毒病原学检查的标本递送要求是:A.孵箱保存B.室温保存C.加入防腐剂D.冷藏速送E.加入含抗生素和蛋白质的运输培养基中冷藏速送2.细胞病变效应不包括:A.细胞圆缩.脱落B.细胞融合C.形成包涵体D.干扰现象E.胞裂解3.可用于制备病毒灭活疫苗的的理化因素是:A.紫外线B.甲醇C.甲醛D.乙醇E.乙醛4.IFN-γ的产生细胞主要是:A.活化的T细胞B.活化的B细胞C.白细胞D.成纤维细胞E.巨噬细胞5.防病毒感染最有效的方法是A.使用抗生素B.使用抗病毒化学疗剂C.使用中草药D.使用疫苗E.使用抗菌药物6.下列关于减毒活疫苗缺点的叙述,错误的是:A.偶尔可能恢复为毒力株而致病B.进入人体偶尔引起并发症C.对人体免疫系统刺激过强而引起免疫麻痹D.可能活化其他的潜伏病毒E.偶尔可能引起持续感染7.病毒的致病因素是:A.内毒素B.外毒素C.侵袭力D.表面结构E.以上均不对8.下述药物对治疗病毒感染无效的是:A.干扰素B.抗生素C.聚肌苷酸D.黄连.黄苓E.三氮唑核苷9.灭活疫苗的缺点不包括:A.需多次注射B.免疫维持时间短C.疫苗成本高D.诱导细胞免疫反应差E.可发生干扰现象降低免疫效果10.人工被动免疫最常用的制剂是:A.转移因子B.干扰素C.免疫核糖核酸D.免疫球蛋白E.白蛋白11.机体在抗病毒感染中起主要作用的是:A.干扰素B.中性粒细胞C.致敏T细胞D.中和抗体E.抗毒素二、多项选择题1.病毒在细胞内增殖的指标有:A.CPEB.干扰现象C.红细胞吸附D.细胞培养液浑浊E.免疫荧光法可检测到病毒抗原2.细胞病变包括:A.变圆B.坏死C.溶解D.脱落E.融合3.送检标本分离病毒应做到:A.冷藏.速送B.加入石碳酸防治污染C.60℃加热灭菌D.置50%甘油盐水保存运送E.加入青霉素.链霉素抗菌4.能抑制病毒核酸合成的药物是:A.金刚烷胺B.阿糖腺苷C.阿糖胞苷D.无环鸟苷E.三氮唑核苷5.临床上常取粪便标本作为检测材料的病毒是:A.甲型肝炎病毒B.狂犬病病毒C.脊髓灰质炎病毒D.乙型肝炎病毒E.EB病毒6.干扰素抗病毒作用的特点包括:A.有种属特异性B.间接作用C.发挥效应早D.广谱抗病毒作用E.低毒性三、名词解释1.CPE2.减毒活疫苗3.亚单位疫苗4.IFN四、简答题1.比较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的异同?2.目前可用疫苗预防的病毒性疾病有哪些?3.其抗原性不同,人类IFN分为几种?各自有何特点?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E2.D3.C4.A5.D6.C7.E8.B9.E 10.D 11.C二、多项选择题1.ABCE2.ABCDE3.ABD4.BCDE5.AC6.ABCDE三、名词解释1. CPE(细胞病变效应):在体外实验中,通过细胞培养和接种杀细胞性病毒经过一定时间后,可用显微镜观察到细胞变圆.坏死,从瓶壁脱落等现象,称细胞病变效应。
呼吸道感染疾病相关知识培训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道题5分,共50分)1.国家医疗应急司要求,应加强()以上老年人等分类分级健康服务和管理。
A.65岁(正确答案)B.55岁C.45岁D.75岁2.做好今冬医疗资源的统筹调配:人员替代方案、药品、设备、物资储备等,尤其急救药品、()适宜剂型保障。
A.成人用药B.急救用药C.儿童用药,D.老人用药3.肺炎支原体肺炎多见于()儿童,以发热、咳嗽为主要表现,可伴有喘息、咽痛、流涕、耳痛等。
肺部体征早期可不明显,随病情进展,部分患儿可出现呼吸音降低和干、湿啰音。
A.2岁及以上B.5岁及以上C.10岁及以上D.8岁及以上4 .抗流感常用药一般疗程是()天。
A.5B.7C.3D.105 .如果治疗过程中阿奇霉素和头抱都无效,高热不退,医生就会添加();A.糖皮质激素B.肾上腺素C.西替利嗪D.甲强龙6 .重症和危重症的早期预警指标包括:()A.治疗后72h持续高热不退B.存在感染中毒症状C.病情和影像学进展迅速,多肺叶浸润D.以上都是.7 .肺炎支原体肺炎二线治疗药物中新四环素类药物包括:()A.米诺环素十多西环素I8 .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C.米诺环素+莫西沙星D.多西环素+左氧氟沙星十8∙肺炎支原体肺炎中医药治疗包括:()A.小儿热速清颗粒B.百令胶囊C.小儿豉翘清热颗粒D.以上均是1:9 .流感传播途径中直接接触包括:口腔、鼻腔、眼睛、()。
A.皮肤B粘膜(正确答―C.空气D.气溶胶10 .肺炎支原体肺炎以肺外表现为首发时,常被误诊、漏诊,如发热伴红色斑丘疹、()、心包炎、神经系统症状等。
A.贫血(B.关节炎,C.胰腺炎(D.肝炎(卜二、判断题(每道题5分,共50分)1 .加强对呼吸道、消化道感染的多病原联合筛查:尤其是发热、咳嗽、呼吸困难、呕吐患儿的病原学监测。
[判断题]对(正确答案)错2 .肺外并发症:部分患儿以皮肤粘膜、神经系统、血液系统、循环系统等,各系统出现相应受损为首发表现。
呼吸道传染病早期识别与防控试题
1.冬春季急性呼吸道感染应关注()病原体。
[单选题]
A.流感病毒、鼻病毒
B.人偏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
C.COVID-19、腺病毒
D.以上均是(正确答案)
2.我国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最常见的病原体是肺炎链球菌和肺炎支原体,约1/3肺炎支原体感染存在() [单选题]
A.病毒感染
B.细菌感染
C.混合感染(病毒或细菌)(正确答案)
D.真菌感染
3.急性呼吸道病原体传播途径是() [单选题]
A.主要通过飞沫,也可通过空气传播
B.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传播
C.接触受污染的物表间接传播
D.以上均是(正确答案)
4.急性呼吸道感染重症化的危险人群是() [单选题]
A.老年人(≥65岁)、妊娠期妇女、BMI<18.5或>30
B.长期吸烟者、糖尿病、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慢性病
C.恶性肿瘤中晚期、免疫缺陷人群
D.以上均是(正确答案)
5.急性呼吸道感染诊疗过程中常用的感染防控措施有() [单选题]
A.标准预防、额外预防措施
B.预检分诊、快速诊断、患者安置
C.环境清洁与消毒、健康监测
D.以上均是(正确答案)。
[单选]具有血凝素的病毒是()A MVB.疱疹病毒C.HIVD.呼吸道合胞病毒E.流感病毒[单选,A型题]流感病毒的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属于()A.衣壳B.核心C.包膜D.刺突E.壳粒[单选,A型题]有关“流感病毒血凝素”的叙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A.是一种糖蛋白B.存在于病毒核衣壳上C.能与中和抗体发生反应D.可在宿主细胞的胞浆膜上出现E.易发生变异[单选,A型题]甲型流感病毒亚型划分的依据是()A.脂蛋白B.包膜上的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C.内膜蛋白D.可溶性抗原E.核蛋白[单选,A型题]最易发生变异而造成疾病流行的病原体是()A.流行性脑膜炎球菌B.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C.流行性出血热病毒D.流行性感冒病毒E.流行性感冒杆菌[单选,A型题]流感病毒的哪一成分诱导的抗体保护性最强()A.包膜脂蛋白B.血凝素C.神经氨酸酶D.核酸E.核蛋白[单选,A型题]流感、乙型脑炎、风疹等的血清学诊断最常用的方法是()A.中和试验B.补体结合试验C.血凝抑制试验D.免疫电泳技术E.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单选,A型题]常用鸡胚分离培养()A.风疹病毒B.流感病毒C.乙型脑炎病毒D.脊髓灰质炎病毒ECHO病毒[单选,A型题]流感特异预防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是()A.病毒的抗原性弱B.有很多不同亚型病毒同时流行C.甲型流感病毒的血凝素和神经氨酸极易发生变异D.活疫苗出现毒力返祖E.亚单位疫苗免疫力维持时间短[单选,A2型题,A1/A2型题]急性吉兰-巴雷综合征,下列哪项治疗较为适宜()A.大量抗生素静注B.溴吡斯的明口服C.大量糖皮质激素D.血浆置换疗法E.氯化钾口服[单选,A2型题,A1/A2型题]下列哪种发作类型属于偏头痛等位发作()A.发作性头痛后伴有眼肌瘫痪B.先偏瘫,麻木失语数十分钟后发生头痛C.周期性发生某些症状,而无头痛或与头痛交替出现D.耳鸣共济失调,也可嗜睡状态或跌倒发作E.发作迅速,持续1~2个小时可完全缓解[单选,A2型题,A1/A2型题]偏头痛的防治哪项不正确()A.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B.不要过饥过饱C.不饮酒和摄进高脂肪食物D.避免摄进已知激发发作的食物E.发作后可用血管扩张药[单选,A2型题,A1/A2型题]女性,55岁。
合胞病毒试题题库1.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最主要传播途径是() [单选题] *A.接触传播(正确答案)B飞沫传播C气溶胶传播D粪口途径传播E以上都是2.以下关于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描述不正确的是() [单选题] *A.能在所有年龄段人群中引发急性呼吸道疾病B.可引起全球季节性爆发C.几乎所有儿童2岁以前都感染过D.是2岁以下儿童中下呼吸道感染的最常见病因(正确答案)E.是65岁以上成人死亡的重要原因3.关于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引发下呼吸道疾病的高危因素以下不正确的是() [单选题] *A.存在基础肺病的婴儿和儿童B.孕35周以前出生的婴儿C.暴露于二手烟的婴儿D.任何年龄段的严重哮喘患者E.Pierre-Robin综合征(正确答案)4.下列关于呼吸道合胞病毒描述正确的是() [单选题] *A.是小RNA病毒科B.抗原性复杂,有100多个血清型C.优势毒株每年轮换,可频繁再感染(正确答案)D.有A、B、C3个亚型E.感染后可获免疫力,维持时间长5.合胞病毒感染的实验室检测的确诊标准是() [单选题] *A.从HEp-2细胞中分离出RSV,联合免疫荧光染色(正确答案)B.病毒培养C.PCR检测D.抗原检测E.抗体检测6.婴幼儿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毛细支气管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不包括() [单选题] *A.流涕B.咳嗽C.发热(正确答案)D气促E阵发性喘息7.在婴儿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下呼吸道疾病的治疗中静息状态下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时应给予辅助供养治疗 [单选题] *A.88%B.90%(正确答案)C.92%D.94%E.86%8.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鉴别诊断不包括() [单选题] *A.鼻病毒B.腺病毒C.流感病毒D.偏肺病毒E.EB病毒(正确答案)9.下列哪些药物不能用于婴幼儿呼吸道病毒感染治疗() [单选题] * A.糖皮质激素B高渗盐水C.丙球D单克隆抗体E利巴韦林(正确答案)10.关于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预防措施不正确的是() [单选题] * A.洗手是预防RSV院内传播的最重要措施B.婴幼儿应避免暴露于拥挤的人群或被动吸烟的环境中C.提倡母乳喂养D.呼吸道合胞病毒免疫球蛋白可用于所有婴幼儿的预防(正确答案)E. 减毒活疫苗是目前研究的比较成熟的疫苗。
第26章 呼吸道病毒测试题 填空 1.呼吸道病毒包括流感病毒、 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 冠状病毒、风疹病毒 、腺病毒、鼻病毒、呼肠病毒 等。
2.流感病毒根据 流感病毒核糖核蛋白和M抗原 (NP和MP)抗原的不同,可分为甲、乙、丙三型。
3.决定流感病毒亚型的特异性抗原是HA(血凝素)和NA(神经氨酸酶). 4.流感病毒的核酸类型是单股负链RNA, 其显著特点是 分7~8个节段且容易发生基因重组 .
5.流感病毒的核心由 RNA,核蛋白和RNA聚合酶 组成. 6.流感病毒的结构由 核心,内膜和外膜 组成. 其吸附细胞的结构是 HA , 成熟病毒自细胞膜上的释放依赖NA的水解作用.
7.流感病毒的包膜镶嵌着2种糖蛋白刺突,即呈柱状的 HA 和呈蘑菇状的 NA. 8.麻疹病毒感染除引起麻疹外,少数患者尚可并发严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即 麻疹迟发性脑炎 和 SSPE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 .
9.腮腺炎病毒除引起患者双侧或单侧腮腺肿大炎症外,20%男性患者并发 睾丸炎 ,5%女性患者并发 卵巢炎 .
10.孕妇在妊娠5个月内感染风疹病毒后临床表现多为轻微 ,而其胎儿或新生儿易患 先天性风疹综合征.
11.腺病毒为双链线状DNA,无包膜病毒,其蛋白衣壳由240个 六邻体 壳粒和12个 五邻体 壳粒共同构成20面立体对称球状体,并在20面体每一顶角壳粒各伸出一纤维隆起.
12.少年儿童和成人普通感冒及上呼吸道感染大多由 鼻病毒 或 冠状病毒 感染引起.
三. 单选题 1.流行性感冒的病原体是 A.流行性感冒杆菌 B.流感病毒 C.副流感病毒 D.呼吸道合胞病毒 E.鼻病毒
2.普通感冒的最常见病原是 A.流感病毒 B.副流感病毒 C.腺病毒 D.风疹病毒 E.鼻病毒和冠状病毒 3.可引起全身感染的呼吸道病毒是 A.流感病毒 B.麻疹病毒 C.鼻病毒 D.冠状病毒 E.腮腺炎病毒
4.麻疹疫苗的接种对象为 A.新生儿 B.二月龄婴儿 C.四月龄婴儿 D.六月龄婴儿 E.八月龄婴儿
5.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SPE)是一种由 A.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亚急性感染 B.麻疹病毒引起的持续感染 C.疱疹病毒引起的隐伏感染 D.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 E.狂犬病毒引起的慢性感染
6. 流感病毒的分型根据是 A.所致疾病的临床特征 B.RNA多聚酶抗原 C.核蛋白和内膜蛋白抗原 D.血凝素(HA) E.神经氨酸酶(NA)
7. 抗流感病毒感染的主要免疫因素是 A.干扰素 B.细胞免疫 C.粘膜局部神经氨酸酶抗体 D.粘膜局部 血凝素抗体 E.血清中血凝素抗体
8. 流感病毒最易变异的结构是 A.甲型流感病毒的HA B.乙型流感病毒的HA C.核蛋白 D.M蛋白 E.RNA多聚酶
9. 造成流感世界性大流行的原因是 D A.流感病毒型别多,毒力强 B.流感病毒抗原性弱,免疫力不强 C.HA和NA之间易发生基因重组 D.甲型流感病毒易形成新的亚型 E.HA和NA易发生点突变
10. 甲型流感病毒分型的依据是 A.核蛋白 B.血凝素 C.神经氨酸酶 D.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 E.多聚RNA 酶
11.流行性腮腺炎的常见并发症是 A.脑膜炎 B.肺炎 C.肝炎 D.肾炎 E.睾丸炎或卵巢炎
12.核酸类型为DNA的病毒是 A.流感病毒 B.副流感病毒 C.呼吸道合胞病毒 D.腺病毒 E.麻疹病毒
13.抗原型别最多的呼吸道病毒是 A.腺病毒 B.流感病毒 C.副流感病毒 D.麻疹病毒 E.鼻病毒
14.抗原只有一个型别的病毒是 A.流感病毒 B.副流感病毒 C.腺病毒 D.腮腺炎病毒 E.鼻病毒
15.可使感染细胞发生融合的病毒是 A.流感病毒 B.腺病毒 C.麻疹病毒 D.鼻病毒 E.埃可病毒 16.下列关于流感病毒及其致病性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型流感病毒易发生抗原转变,而使人群对新病毒株缺乏免疫力 B.丙型流感病毒不发生变异,抗原性稳定 C.流感病毒不能进行组织细胞培养,因此只能依靠血清学试验进行病原学诊断 D.流感病毒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主要引起呼吸道感染 E.甲型流感较乙型及丙型流感病情严重,且易酿成流行或大流行
17.关于流感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错误的一项是 A.不耐热,56℃30分钟被灭活 B.耐低温,-70℃可长期保存 C.不耐干燥,低温真空干燥下易失活 D.对紫外线敏感 E.对甲醛,乙醚等化学药物敏感
18.下列对麻疹的描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D A.麻疹病毒包膜上有H和F刺突,但无N刺突(无神经氨酸酶活性) B.麻疹患者有两次病毒血症,第一次病毒血症时,体表不出现红色斑丘疹 C.麻疹是急性传染病,但极少数患儿于病愈2—17年后可出现慢发感染患亚急性硬化性全 脑炎 D.儿童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后,可获得牢固的终身免疫,隔6—7年不必再次接种加强免疫 E.麻疹自身感染后,患者可获得牢固免疫,持续终生
19.下列对腮腺炎的描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B A.腮腺炎病毒经被患者唾液污染的食具或玩具也能传播 B.引起一侧或双侧腮腺肿大,一般3—4周自愈 C.约20%男性患儿合并睾丸炎,可导致男性不愈症 D.约5%女性患儿合并卵巢炎,可导致女性不孕症 E.可并发脑膜炎和耳聋,是儿童后天获得性耳聋的常见病因
20.先天性风疹综合征即胎儿或新生儿患先天性白内障(失明),心脏病,耳聋等缘由孕妇 A.在孕期1—5个月患风疹 B.在孕期6—7个月患风疹 C.在孕期8—9个月患风疹 D.分娩时患风疹 E.缺乏血清特异性风疹抗体 注:20周内感染
21.为预防风疹和先天性风疹综合征,禁忌接种风疹减毒活疫苗的人群是 A.育龄期女青年 B.婚前女青年(结婚登记时) C.注射过抗风疹人血清免疫球蛋白的非孕妇 D.妊娠期妇女 E.1岁以上少年儿童
第26章 呼吸道病毒测试题答案 名词解释 1.抗原漂移:指甲型流感病毒的抗原性仅发生亚型内部较小的量变,即HA和NA仅发生小变异。而形成新的变种。 2.抗原转变:指甲型流感病毒每隔十数年发生抗原性大的变异(或质变),而产生新的亚型。抗原转变可分为大组变异(HA和NA均变异)和亚型变异(仅HA变异,而NA未变或小变异)。 3. 神经氨酸酶 (neuraminidase,NA):为流感病毒包膜表面蘑菇状抗原,它具有酶活性和抗原性,抗-NA可抑制流感病毒从细胞内芽生释放,但无中和病毒作用。 4. 血凝素 (hemagglutinin, HA):流感病毒包膜表面柱状抗原,因能和人、鸡、豚鼠等红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引起血凝而得名。它具有免疫原性,刺激机体产生的血凝抗体(抗-HA)为中和性抗体并可可抑制血凝。具有酶活性和抗原性,抗-
三. 单选题 1.B 2.E 3.B 4.E 5.B 6.C 7.D 8.A 9.D 10.D 11.E 12.D 13.E 14.D 15.C 16.C 17.C 18.D 19.B 20.A 21.D
四. 问答题 1.人类对流感病毒和麻疹病毒的免疫力有何区别?为什么? 人感染流感病毒只对同型流感病毒产生短暂的免疫力;而感染麻疹病毒后则可获得持久的、牢固的免疫力。 因为:(1)流感病毒是局部感染,病毒不入血;而麻疹病毒是全身感染,有两次病毒血症,病毒抗原可和免疫系统广泛接触。(2)流感病毒有三个型别,尤其甲型流感病毒又可分为许多亚型,各型之间无交叉反应;而麻疹病毒仅有一个型别。(3)流感病毒尤其是甲型流感病毒容易发生变异,而麻疹病毒的抗原习惯内稳定。
2.甲型流感病毒为何容易引起大流行? 主要的原因是甲型流感病毒的HA,NA容易发生抗原转变。构成HA,NA的大部分或全部氨基酸均可发生改变,出现抗原性完全不同的新亚型。变异由量变积累为质变。当新的流感病毒亚型出现时,人群普遍对其缺乏免疫力,因而容易引起大流行,甚至世界大流行。
3.简述流行性感冒病毒的形态结构及其主要结构成分的功能? 流行性感冒病毒为正粘病毒科的唯一病毒属,它包括人类甲、乙、丙流感冒病毒及猪、马、禽等流感病毒。流感冒病毒直径80~120nm,呈球形、椭圆形或丝状,新分离的毒株多呈丝状。病毒的结构包括核心、基质(M)蛋白缓和包膜。核心由核蛋白包绕螺旋状单股负链RNA(-ssRNA)和RNA多聚酶构成,核蛋白具有型特异性,是人类甲、乙、丙流感冒病毒的分型依据。基质蛋白包括基质蛋白(M1)和膜蛋白(M2)共同构成病毒衣壳,M蛋白亦具有型特异性。包膜为源于宿主细胞的脂质双层,并镶嵌着2种粘蛋白刺突,即柱状的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HA,NA易变异,形成新的病毒亚型。 流感病毒核心基因结构为5’帽状结构-mRNA-3’-polyA。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的基因组分为8个节段,即RNA1~RNA3节段编码RNA多聚酶,RNA4和RNA6分别编码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RNA7分别编码基质蛋白膜蛋白蛋白,RNA8编码非结构蛋白。丙型流感病毒基因组分为7个节段,缺少RNA6节段,RNA4节段编码蛋白具有HA,NA两种活性。
4.简述分离与鉴定流感病毒常用的实验室检验步骤及结果判定 分离流感病毒最常用的是鸡胚接种法.取可疑流感患者急性期咽漱液或鼻咽拭子Hanks洗涤液,加入抗生素后,接种于10~20日龄鸡胚羊膜腔,35℃孵育3天后,分别收集羊水和尿囊液,进行血凝试验并测定其滴度.如血凝试验阳性者,在分别以亚型特异性血凝抗体进行血凝抑制试验2,鉴定其流感病毒的型别、亚型和毒株。如血凝试验为阴性者,应在鸡胚上再盲传1~2代,血凝试验仍为阴性者,才能报告接种分离流感病毒为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