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中成药的临床应用
- 格式:ppt
- 大小:455.00 KB
- 文档页数:56
中医内科中成药总结汇报中医内科中成药总结汇报一、引言中医内科中的成药指的是通过中药制剂加工而成的药物,具有中药的特点和功效。
中成药是中医内科常用的治疗药物之一,具有丰富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的经验总结。
本文将对目前常用的中医内科中成药进行总结和汇报。
二、常用中药1. 阿胶糕阿胶糕是由阿胶和其他药物制作而成,主要应用于治疗妇科病、滋阴补血、调经止痛等。
其功效为滋阴润燥、养血安神,对于血虚导致的头晕心悸、月经不调等症状有一定的疗效。
2. 人参口服液人参口服液是以人参为主要成分,通过浸泡提取而成的药物。
其主要应用于治疗心力衰竭、脾虚无力、气血不足等。
人参具有补气养血、增强体力、提高免疫力等作用,在中医内科中被广泛应用。
3. 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丸是由熟地黄、山药、山茱萸等六味药材制成的。
主要应用于肾阴亏损引起的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遗精早泄等症状。
其功效为补肾益精、滋阴清热,对于肾虚引起的一些病症起到良好的治疗作用。
4. 逍遥丸逍遥丸是由黄精、丹参、茯苓等药物配制而成的。
逍遥丸主要应用于治疗心悸失眠、气虚体倦、胃疼腹泻等。
其功效为调和气血、安神益气,对于一些气血不调引起的症状有一定的疗效。
5. 血通片血通片是中医内科常用的一种活血化瘀的药物,主要由川芎、香附、川牛膝等制成。
其主要应用于治疗痛经、淤血性疾病、伤口瘀血等。
血通片具有活血化瘀、止痛散结的功效,对于一些因气滞、血瘀引起的病症有较好的疗效。
三、临床应用中成药在中医内科的临床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疗效。
中成药具有中药的整体性和多成分的特点,能够综合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对于一些慢性病和复杂疾病的治疗效果较为明显。
1. 中成药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中成药在糖尿病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能够通过调节肝肾功能、改善胰岛功能等方面对糖尿病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例如,六味地黄丸、人参口服液等药物均可通过调节血糖、保护胰岛细胞等途径对糖尿病进行治疗。
2. 中成药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中成药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具有较好的疗效,能够通过调节气血、扩张血管等方面对心脑血管疾病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中成药的临床应用分析中成药是指以中草药为原料制成的药品,其临床应用广泛且多样化。
本文将分析几种常见的中成药的临床应用,包括参苓白术散、肠炎宁片、清热解毒胶囊和补肾益精片等。
通过详细的解析和举例,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中成药的临床应用。
首先,我们来谈谈参苓白术散的临床应用。
参苓白术散是一种常用的中成药,主要由参、苦参、苦苓、白术等草药成分制成。
其临床应用范围广泛,主要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状的治疗。
例如,在临床上,患者常常出现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症状,这些是脾胃功能不良的表现。
此时,医生常常会建议患者服用参苓白术散来调理脾胃功能,改善消化道的吸收功能。
其次,我们来看看肠炎宁片的临床应用。
肠炎宁片是一种中药复方制剂,主要由板蓝根、黄芩和生地黄等草药制成。
其临床应用主要用于肠胃道感染引起的腹泻、腹痛等症状的治疗。
例如,在儿童肠炎流行季节,很多儿童容易患上肠病毒引起的肠炎。
这时,医生常常会建议患者服用肠炎宁片来缓解症状,抑制肠道病毒的生长。
接下来,我们来介绍清热解毒胶囊的临床应用。
清热解毒胶囊是一种常用的中药复方制剂,主要由黄芩、黄连、连翘等草药制成。
其临床应用主要用于感染性疾病引起的发热、咽喉肿痛等症状的治疗。
例如,在临床上,很多患者常出现咽喉肿痛、发热等症状,这些都是感染性疾病的表现。
此时,医生常常会建议患者服用清热解毒胶囊来清热解毒,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
最后,我们来探讨一下补肾益精片的临床应用。
补肾益精片是一种常用的中药复方制剂,主要由枸杞子、淫羊藿、巴戟天等草药制成。
其临床应用主要用于肾阳虚导致的性功能减退、腰膝酸软等症状的治疗。
例如,在中老年男性中,常出现性功能减退、腰膝酸软等症状,这是由于肾阳虚导致的。
此时,医生常常会建议患者服用补肾益精片来补益肾阳,提高性功能,缓解腰膝酸软等症状。
综上所述,中成药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
通过对参苓白术散、肠炎宁片、清热解毒胶囊和补肾益精片的临床应用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中成药能够对一系列疾病和症状发挥积极的治疗作用。
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南
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南
1:概述
中成药是指由中药和矿物质、动物性药物为主要原料,经特定
加工工艺制得的药品。
本指南旨在为临床医师提供中成药的详细应
用指导,包括适应症、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等方面的内容。
2:常见疾病及适应症
2.1:感冒
2.1.1、适应症: 用于治疗风寒感冒、风热感冒等。
2.1.2、药物推荐: 此处列出常用的中成药品种,例如感冒通、鼻炎康等。
2.1.3、用法用量: 根据患者病情和体质确定用药剂量。
2.2:消化系统疾病
2.2.1、适应症: 用于治疗胃炎、胃溃疡、肠胃功能紊乱等。
2.2.2、药物推荐: 此处列出常用的中成药品种,例如胃康宁、胃复安等。
2.2.3、用法用量: 根据患者病情和体质确定用药剂量。
3:不良反应与禁忌症
3.1:不良反应: 包括药物过敏、胃肠道不适、皮肤过敏等。
3.2:禁忌症: 包括孕妇禁用、哺乳期禁用、严重肝肾功能
损害患者禁用等。
4:中成药的合理使用
4.1:合理使用原则: 根据疾病的病因、病程、体质等因素
选择合适的中成药。
4.2:禁忌症与注意事项: 对于存在禁忌症的患者,需避免
使用相关中成药,并注意患者的用药安全。
5:附件
本文档涉及的附件详见附件表。
6:法律名词及注释
6.1: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指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负责对药品的注册、审批和监管工作。
6.2:中医药管理局:指中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负责对传
统中医药的管理和发展工作。
100多种临床最常见的中成药的使用手册内含辨证分类临床必备中成药是指通过药物制剂将中药进行加工制作而成的药品,广泛应用于临床医疗中。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100多种临床最常见的中成药的使用手册,并包含辨证分类临床必备的内容。
一、推拿舒筋类1. 拔毒化腐胶囊:主要适用于疮痔肿痛、疮疡不透、痈肿毒疮等病症。
2. 风湿舒胶囊: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颈肩腰腿痛等病症,具有良好的舒筋活络作用。
3. 活血止痛丸:主要应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痛风、骨质增生等病症,可有效缓解疼痛。
二、消化类1. 四季感冒胶囊:适用于感冒、鼻塞、流涕等病症,能够缓解症状、增强免疫力。
2. 胃康灵胶囊:主要用于胃炎、胃溃疡、胃痛等病症,有良好的保护胃黏膜作用。
3. 养胃丸:适用于胃寒、胃痛、胃酸过多等病症,能够促进胃部健康。
三、心脑保健类1. 宁心宝胶囊:适用于心悸、失眠、记忆力减退等症状,具有调节神经系统功能的作用。
2. 安神补脑液:主要应用于神经衰弱、健忘、头晕等症状,有益于提高睡眠质量。
3. 安神定志丸:适用于心悸、健忘、自汗等症状,有助于稳定情绪、提升情绪。
四、肝胆调理类1. 乌鸡白凤丸:主要用于肝肾不足、乏力、神疲等症状,能够养血补气、强壮筋骨。
2. 肝舒宁丸:适用于肝胆湿热、黄疸、胁肋胀痛等症状,有利于调节肝胆功能。
3. 复方丹参滴丸:主要应用于肝脏疾病、冠心病、心绞痛等症状,可促进血液循环。
五、免疫调节类1. 强力感冒片:主要针对感冒、流感等症状,能够增强免疫力,缓解发热。
2. 舒筋活血胶囊:适用于外伤后肌肉韧带劳损、挫伤等情况,有利于促进愈合。
3. 益智胶囊:主要用于提高记忆力、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对大脑有益。
本文介绍了100多种临床最常见的中成药的使用手册,涵盖了推拿舒筋类、消化类、心脑保健类、肝胆调理类和免疫调节类五大类别。
这些中成药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并且在不同病症下有着良好的效果。
每一种中成药都有其特定的适应症和用法用量,医生在处方中会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调配。
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一、解表剂解表剂是以柴胡、荆芥、防风、桑叶、菊花、薄荷、豆豉等药物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透疹等作用,用以治疗表证。
解表剂分为辛温解表、辛凉解表和扶正解表三大类。
临床以恶寒发热、舌苔薄白或黄、脉浮等为辨证要点。
临床可用于治疗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咽炎等见上述症状者。
二、泻下剂泻下剂是以大黄、芒硝、火麻仁、芫花、甘遂、大戟、牵牛子等药物为主组成,具有通利大便、泻下积滞、荡涤实热或攻逐水饮、寒积等作用,用以治疗里实证。
泻下剂分为寒下、温下、润下、逐水及攻补兼施五类。
临床以大便秘结不通、少尿、无尿、胸水、腹水等为辨证要点。
临床可用于治疗便秘、肠梗阻、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幽门梗阻、胸腔积液、腹水等见上述症状者。
三、和解剂和解剂是以柴胡、黄芩、青蒿、白芍、半夏等药物为主组成,具有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等作用,用以治疗伤寒邪在少阳、胃肠不和、肝脾不和等证。
和解剂分为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三类。
临床以寒热往来、胸胁满闷、呕吐下利等为辨证要点。
临床可用于治疗疟疾、感冒、各类肝炎、胆囊炎、慢性肠炎、慢性胃炎、胃肠功能紊乱等见上述症状者。
四、清热剂清热剂是以银花、连翘、板兰根、大青叶、黄芩、黄连、黄柏、栀子、丹皮、桑白皮、紫草等药物为主组成,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及滋阴透热等作用,用以治疗里热证的中成药。
清热剂分为清气分热、清营凉血、清热解毒、气血两清、清脏腑热、清虚热等六类。
临床以发热、舌红苔黄、脉数等为辨证要点。
临床可用于治疗各种感染性与非感染炎症性疾病如流感、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牙龈炎、急性扁桃体炎、流行性腮腺炎、各类肺炎、肝炎、胃肠炎、败血症、流行性出血热等见上述症状者。
五、祛暑剂祛暑剂是以藿香、佩兰、香薷、鲜银花、鲜扁豆花、鲜荷叶、滑石、西瓜翠衣等药物为主组成,具有去除暑邪的作用,用以治疗暑病的中成药。
祛暑剂分为祛暑解表、祛暑清热、祛暑利湿和清暑益气四类。
中成药总结1. 引言中成药(Chinese patent medicine)是指在我国传统医学经验的基础上,经现代科学技术整理而成的药品,具有丰富的临床应用经验。
中成药以其独特的特点和疗效,成为中国人治疗常见病、多发病的重要选择。
本文将对一些常用的中成药进行总结,介绍其主要成分、功效及适应症。
2. 抗感染类中成药2.1 中成药A•主要成分:XXX•功效:抗菌消炎、清热解毒•适应症:用于XXX疾病的治疗2.2 中成药B•主要成分:XXX•功效:抗病毒、增强免疫力•适应症:用于XXX疾病的治疗3. 消化系统疾病类中成药3.1 中成药C•主要成分:XXX•功效:健脾益胃、消食化滞•适应症:用于XXX疾病的治疗3.2 中成药D•主要成分:XXX•功效:解热镇痛、润肠通便•适应症:用于XXX疾病的治疗4. 心脑血管类中成药4.1 中成药E•主要成分:XXX•功效:活血化瘀、通络止痛•适应症:用于XXX疾病的治疗4.2 中成药F•主要成分:XXX•功效:降血压、增强心脏功能•适应症:用于XXX疾病的治疗5. 免疫调节类中成药5.1 中成药G•主要成分:XXX•功效:调节免疫功能、抗炎抗氧化•适应症:用于XXX疾病的治疗5.2 中成药H•主要成分:XXX•功效:增强体力、提高免疫力•适应症:用于XXX疾病的治疗6. 总结中成药在我国临床应用广泛且具有重要地位。
本文总结了一些常用的中成药,包括抗感染类、消化系统疾病类、心脑血管类和免疫调节类中成药。
在实际使用中,医生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用合适的中成药,并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禁忌症。
希望本文对读者对中成药有一定的了解和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1] 张三, 李四, 王五. 中成药的研究与应用. 北京: XXX 出版社, 20XX.[2] XXX, XXX, XXX. 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南. 北京:XXX 出版社, 20XX。
临床中成药应用临床中成药应用临床中成药指的是以中草药为原料,经过加工制备而成的疗效明确,副作用小的一类药品。
这些成药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能够有效地缓解病情并促进患者康复。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临床中成药的应用。
一、健脾理气类健脾理气类临床中成药主要是指可以调节体内气血平衡,促进肠胃蠕动,改善脾胃功能的药品。
临床上常用的中成药有四君子汤、六君子汤、理中丸、香砂养脾丸等。
这些成药适应症如下:1、脾虚食少、消化不良、胃寒腹泻:四君子汤。
2、气虚食少、腹胀便溏或肠鸣泻痢:六君子汤。
3、气虚脾弱、食少纳呆、腹胀便溏:理中丸。
4、脾气两虚、胃冷纳差、呕吐泻泄:香砂养脾丸等。
二、清热泻火类清热泻火类临床中成药主要是指可以清除体内火热,清热解毒,泻火、解毒和祛病的药品。
临床上常用的中成药有黄连上清片、葛根清肺汤、清热解毒口服液、麻黄杏仁汤等。
这些成药适应症如下:1、热邪内盛、身热口渴、大便干燥:黄连上清片。
2、肺热咳嗽、咳痰黏稠、气喘:葛根清肺汤。
3、暑热煎迫、口渴多汗、烦躁头昏:清热解毒口服液。
4、风热感冒、发热咳嗽、痰黄便燥:麻黄杏仁汤等。
三、活血化瘀类活血化瘀类中成药主要是指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调节气血平衡,改善微循环,使瘀血消失,促进伤口愈合等药品。
临床上常用的中成药有乌鸡白凤丸、桃红四物汤、逍遥散、红花油等。
这些成药适应症如下:1、产后血虚、面色萎黄、乏力乏力、贫血:乌鸡白凤丸。
2、血虚颜色暗黄、月经不调、经血不畅:桃红四物汤。
3、风湿痹痛、经常性头痛、肢体麻木:逍遥散。
4、骨伤、肌肉拉伤、关节疼痛等:红花油等。
四、消炎杀菌类消炎杀菌类中成药主要是指可以有效灭菌杀菌,消炎解毒,防止感染的药品。
临床上常用的中成药有银杏胶囊、清热解毒口服液、清火排毒丸等。
这些成药适应症如下:1、冠心病、血管性头痛、血管神经性眩晕:银杏胶囊。
2、急慢性上呼吸道感染、疱疹、脚气等:清热解毒口服液。
3、口腔溃疡、胸口闷闷不适、痈疽化脓等:清火排毒丸等。
中成药的功效及临床应用中成药是指以中草药为主要原料,经过炮制、配伍、加工等工艺制成的药物。
它具有中药的疗效,同时也具备了西药的便利性和规范性。
中成药在临床应用中广泛使用,具有多种功效。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中成药及其功效及临床应用。
1. 人参:人参具有补气养血、益精补肾、健脾开胃的功效。
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气虚血弱、心悸失眠、脾胃虚弱等症状。
2. 丹参:丹参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功效。
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痛经、跌打损伤等症状。
3. 当归:当归具有活血调经、补血养颜的功效。
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月经不调、血虚贫血、面色苍白等症状。
4. 三七:三七具有活血止血、消肿止痛的功效。
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出血性疾病、跌打损伤、瘀血症等症状。
5. 黄连:黄连具有清热解毒、燥湿止泻的功效。
临床上常用于治疗热毒病、湿热泻痢、口腔溃疡等症状。
6. 甘草:甘草具有补脾益气、解毒止痛的功效。
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咳嗽、口腔溃疡等症状。
7. 白芍:白芍具有活血止痛、养血安神的功效。
临床上常用于治疗痛经、风湿病、失眠等症状。
8. 熟地黄:熟地黄具有滋阴补肾、益精血的功效。
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肾虚、阳痿早泄、妇科病等症状。
9. 枸杞子:枸杞子具有滋阴补肾、明目养颜的功效。
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肾虚、视力模糊、面色黯淡等症状。
10. 陈皮:陈皮具有理气消食、化痰止咳的功效。
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胃脘胀痛、咳嗽痰多、食欲不振等症状。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中成药及其功效及临床应用,实际上中成药种类繁多,功效多样。
在临床应用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选择合适的中成药进行治疗。
同时,中成药也可以与西药相结合,发挥协同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但需要注意的是,中成药虽然具有一定的疗效,但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和禁忌症,患者在使用中成药时应遵医嘱,避免滥用和误用。
常用中成药的临床应用中成药现成可用,适应急需,存贮方便,能随身携带,省去了煎剂煎煮过程,消除了中药煎剂服用时特有的异味和不良刺激等,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中成药的应用应在“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纲辨证指导下,做到对证下药、合理用药、注意配伍。
图片源自网络现将常用中成药的临床应用列举如下:感冒类:风寒感冒可选用正柴胡饮颗粒、荆防颗粒、午时茶颗粒等;风热感冒可选用芙朴感冒颗粒、清开灵颗粒、清热灵颗粒、双黄连口服液及本院协定方祛风清瘟散(疏风清热,利咽止痛;风热感冒初起,证见发热、口干、咽痛、咳嗽等症状;脾胃虚寒者慎用)等;流行性感冒属热毒袭肺证可选用莲花清瘟胶囊;暑湿感冒或胃肠型感冒可选用藿香正气水、保济丸及本院协定方祛湿散(健脾化湿,利水消肿;湿浊蕴结证见倦怠乏力、肢体困重、口粘、口臭、口甜、大便粘滞等症状;孕妇、哺乳期妇女禁用)等。
咳喘类:风寒、痰湿咳嗽可选用桂龙咳喘宁胶囊、二陈丸、小青龙颗粒、参苏宣肺丸等;风热、痰热咳嗽可选用复方鲜竹沥液、蛇胆川贝液、急支糖浆等;风燥、阴虚咳嗽可选用强力枇杷露、蜜炼川贝枇杷膏、百合固金丸及本院协定方清喉利咽散(清热去火,养阴润燥,利咽解毒;燥邪引起的咽干咽痛、干咳、口干鼻干、唇干舌燥、大便干燥等;湿气较重、大便溏烂者慎用)等;气虚咳嗽可选用人参保肺丸等。
脾系病类:伤食者可选用保和丸、健胃消食片或本院协定方消食脐贴(健脾消食;脾虚气滞,胃纳欠佳;孕妇禁用)等;胃脘痛属肝郁气滞者可选用气滞胃痛颗粒、沉香化气胶囊、胃苏颗粒等,属寒凝气滞者可选用良附丸等,属脾虚气滞者可选用养胃颗粒、香砂六君子丸等;泄泻属湿热者可选用香连片、葛根芩连片等,属脾虚者可选用参苓白术颗粒、补脾益肠丸、理中丸等;便秘属热结者可选用麻仁丸或本院协定方通腑脐贴(行气通腑泄热;脘腹胀满,大便干结;孕妇禁用)等,属脾肾不足、肠腑气滞者可选用便通胶囊、苁蓉通便口服液等。
补益类:气虚证可选用四君子丸、补中益气丸、玉屏风颗粒、参苓白术颗粒等;阳虚证可选用右归丸、桂附地黄丸、济生肾气丸、五子衍宗丸等;血虚证可选用当归补血口服液、四物合剂等;阴虚证可选用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杞菊地黄丸、左归丸等;气血两虚证可选用八珍颗粒、归脾丸、十全大补丸、人参养荣丸等;气阴两虚证可选用黄芪生脉饮、生脉饮等;阳气不足证可选用本院协定方扶正脐贴(益气温阳,温补脾肾;体虚易感,畏寒,手足不温;孕妇禁用)等。
我院常用中成药的合理应用l 辨证论治综述辨证论治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学的精髓。
辨证论治包括辩证和论治两部分。
辨证是一个过程,疾病的内涵包括其本质和属性,往往通过“证”的形式表现,所谓辨证,就是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手段获得信息,包括症状和体征等,运用中医学理论进行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病因、病机、性质、部位以及发展趋向,然后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的过程。
论治又称施治,即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
辨证使用中成药就是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确立疾病的证候属性,进而立法、处方、用药,即“法随证立,方从法出”。
2 近代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又发展出来了辨病辨证相结合、辨病论治两种方法理论,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谈中成药的合理应用2.1 辨证论治作为指导临床诊治疾病的基本法则,既要看到同一疾病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可以出现不同的证型;又要看到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又可能出现同样的证型。
因此在治疗疾病时就可以分别采取“同病异治”或“异病同治”的原则。
2.1.1 同病异治:中医学认为感冒由于四时受邪不同,有外感风寒、外感风热、挟暑、挟湿的区分,虚人外感又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的不同,小儿外感又有.感冒挟食、挟惊的不同特点,因此.在选用中成药时必须对证选药,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如:风寒感冒者,治宜发汗解表、疏散风寒,可选用荆防败毒散等;风热感冒者,治宜疏散风热、清热解毒,可选用桑菊感冒片、芎菊感冒上清丸等;感冒挟湿者,治宜解表祛湿,可选用九味羌活丸\柴连口服液等;感冒挟暑挟湿者,治宜解表化湿祛暑,可选用藿香正气软胶囊、暑湿感冒颗粒等;气虚外感者,治宜益气解表,可选用参苏胶囊等。
小儿外感挟食挟惊者,治宜解表、消食:定惊,可选用王氏保赤丸等。
2.1.2 异病同治:急性结膜炎、化脓性中耳炎、外耳道疖肿、急性黄疽性肝炎;胆囊炎,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阴道炎、盆腔炎、带状疱疹等均属西医不同系统的疾病,这些疾病若都属于中医的肝胆湿热证时,则均可选用龙胆泻肝丸(清肝胆,利湿热。
中成药临床应用大全领悟中医一、解表中成药小青龙颗粒:用于风寒感冒,主治外寒里饮证,止咳平喘,亦可治疗过敏性鼻炎九味羌活丸:用于风寒感冒,兼清里热感冒清热颗粒:用于风寒感冒午时茶颗粒:用于风寒感冒,内伤食积证败毒散:用于风寒感冒通宣理肺丸:用于风寒感冒,宣肺止咳参苏丸:用于老年或病后、产后气虚而感受风寒者银翘解毒片:用于风热感冒,辛凉解表,清热解毒双黄连颗粒:用于风热感冒,疏风解表,清热解毒小儿感冒颗粒:用于小儿风热感冒,疏风解表,清热解毒柴胡口服液:用于外感发热保济丸:用于胃肠型感冒,症见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藿香正气水:用于胃肠型感冒,症见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二、清热中成药牛黄解毒片:用于火热内盛,症见咽喉、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银黄口服液: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咽炎板蓝根颗粒:用于热毒壅盛所致的扁桃体炎、腮腺炎等抗病毒口服液:用于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性感冒)感冒退热颗粒: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三黄片:用于三焦热盛,泻火通便,症见口舌生疮、心烦口渴、尿赤便秘黄连上清丸:用于上焦风热,症见头晕脑胀、牙龈肿痛、口舌生疮、小便黄赤等牛黄上清丸:用于上焦火热所致的头痛眩晕、目赤耳鸣、咽喉肿痛等紫雪:用于热病,止痉开窍,症见高热烦躁、谵语、惊风抽搐、斑疹吐衄片仔癀:凉血化瘀,消肿止痛,用于热毒血瘀所致急、慢性病毒性肝炎,痈疽疔疮,跌打损伤及各种炎症龙胆泻肝丸:①用于肝胆实火上炎证,症见头痛、胁痛、口苦、耳聋、舌红苔黄②用于肝经湿热下注证:症见阴肿、阴痒、筋萎、小便淋漓或妇女带下黄臭等左金丸:用于肝火犯胃、脘胁疼痛、口苦嘈杂、呕吐酸水、不喜热饮二妙丸:用于湿热下注之足膝红肿热痛、下肢丹毒、白带、阴囊湿痒六神丸:用于烂喉丹痧、咽喉肿痛、喉风喉痈、单双乳蛾、小儿热疖、痈疡疔疮、乳痈发背、无名肿毒西瓜霜咽喉含片:防治咽喉肿痛、声音嘶哑、急慢性咽喉炎、急性扁桃体炎、口腔溃疡、口腔炎、牙龈肿痛等清热消炎宁胶囊:主治热毒证,消炎止痛,舒筋活络十滴水:主治中暑证六合定中丸:主治夏伤暑湿、宿食停滞证,症见恶寒头痛、胸闷恶心、吐泻腹痛六一散:主治暑湿证,症见暑热身倦、口渴泄泻、小便黄少、痱子刺痒仁丹:用于中暑呕吐、烦躁恶心、头目眩晕、晕车晕船、水土不服三、温里中成药附子理中丸:温中健脾,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小建中合剂:主治脾胃虚寒所致的脘腹挛痛、喜温喜按、按之则痛减或脾胃虚寒引起的虚劳发热、心悸不宁等香砂养胃丸:温中和胃,用于不思饮食、呕吐酸水、胃脘满闷、四肢倦怠四逆汤口服液:温中祛寒,回阳救逆,用于阳虚欲脱、冷汗自出、脉微欲绝参附注射液:回阳救逆,益气固脱,用于阳气暴脱的厥脱证,用于急救艾附暖宫丸:理气补血,暖宫调经,主治子宫虚寒、月经不调、痛经、腰酸带下四、理气中成药逍遥丸:疏肝健脾,养血调经。
儿科常用中成药在临床的合理应用
1、下面药物除()外,服用时应忌饮茶
A、珍珠母
B、酸枣仁
C、菊花
D、贝母
E、半夏
2、长期使用朱砂易导致()中毒
A、砷
B、铅
C、汞
D、铁
E、铋
3、下面()除外均为毒性药材
A、半夏
B、全蝎
C、罂粟壳
D、雄黄
E、枸杞
4、下面哪项不符合儿童使用中成药的原则()
A、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生理特点选择恰当的药物和用药方法
B、儿童使用中成药的剂量必须兼顾有效性和安全性
C、要禁用或慎用含有有毒中药成分的中成药
D、儿童患者应联合使用多种中成药以快速达到疗效
E、根据治疗效果,尽量缩短儿童用药疗程
5、5-10岁儿童中成药的服药量为()
A、与成人量相似
B、1/2成人量
C、1/3成人量
D、1/4成人量
E、1/8成人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