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5、宋元时期
在食疗保健方面有了新的发展和贡献。忽思慧《饮膳
正要》:
主张食物制作方法多样化,注意日常食物的合理调 配。
注重饮食卫生如夜不可多食,食后漱口,清早刷牙 不如夜间刷牙,齿疾不生。
提示了食物中毒的防治。
10
6、明清时期 《本草纲目》 对食疗的贡献:(收载食物500余 种)
• 不但扩展了食治食物的品种,同时也提出 了对疾病和服药时的饮食禁忌。
8
张鼎《食疗本草》具有以下五个特点:
是我国第一本“食物疗法”的专著。成书于唐显庆四年 间(公元704年) 开始注意食物防病治病的作用,记载了食品的性味和保 健功效。 注意到某些食物多食或偏食后引起的副作用和疾患。 介绍了一些食物的烹调加工和贮存等方法。 总结了唐以前所积累的食物疗病养生知识,对食疗学以 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影响。
温热性的食物可温中补虚、散寒止痛等作用,主 治寒证。羊肉、生姜、红糖水等食物。
21
五味
1.含义 五味,即指食物因功效不同而具有辛甘酸 苦咸等味。其既是药物作用规律的高度概 括,又是部分药物真实滋味的具体表示。
2.依据 五味学说是中医归纳解释食物效能的说理
工具。五味既是食物的滋味,又超出食物 的滋味,是食物作用规律的理论概括。
中医食疗学
1
• 一个人可能一生不打针,不吃 药,但是每天都必须吃饭.
2
总论
一、食疗的概念
1、食疗:
“食”,即凡能维护机体健康和能为机体提供生长、发育 等一切活动所需营养成分的可食性物质,亦称食物,包括食 用和饮用,如米饭、茶叶。“疗”,即用食物来防病治病。
食疗即饮食疗法,亦称“食治”,是祖国医学传统的防病 治病方法之一,即以食物来防病治病,保健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