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酵母菌、放线菌、霉菌比较#精选、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2
实验三酵母菌、霉菌、放线菌的形态观察一目的要求1.观察酵母菌的个体形态及出芽生殖方式,学习区分酵母菌死活细胞的实验方法。
2.掌握酵母菌的菌落特征及其与细菌菌落的区别。
3.学会识别霉菌的菌落特征,掌握霉菌的乳酸石炭酸制片法。
4.学习观察霉菌个体形态及各种无性孢子的方法。
5.学会观察放线菌的菌落特征,个体形态及其繁殖方式。
二实验原理1.酵母菌是不运动的单细胞真核微生物,多数是圆形或椭圆形,其大小通常比常见细菌大几倍甚至十几倍。
用美蓝对酵母菌的活细胞进行染色时,由于细胞的新陈代谢作用,细胞内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能使美蓝由蓝色的氧化型变为无色的还原型,因此,具有还原能力的酵母活细胞是无色的、而死细胞或代谢作用微弱的衰老细胞则呈蓝色或淡蓝色,借此即可对酵母菌的死细胞和活细胞进行鉴别。
2.霉菌形态比细菌、放线菌复杂,个体比较大,具有分支的菌丝体和分化的繁殖器官。
霉菌菌丝体(尤其是繁殖菌丝)及孢子的形态特征是识别不同种类霉菌的重要依据。
因此,在观察时要注意菌丝直径大小,菌丝体有无隔膜,营养菌丝有无假根,无性繁殖形成的孢子是那一种?孢子是怎样着生的?3.放线菌是指能形成分枝丝状体或菌丝体的一类革兰氏阳性细菌。
常见放线菌大多能形成菌丝体,紧贴培养基表面或深入培养基内生长的叫基内菌丝,基内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还能向空气中生长出气生菌丝,并进一步分化产生孢子丝及孢子。
孢子的表面光滑或粗糙、圆或椭圆,孢子有各种颜色,这些形态特点都是鉴定放线菌的重要依据。
三实验材料1.菌种(1)啤酒酵母、面包酵母、裂殖酵母、热带假丝酵母;(2)毛霉、黑根霉、青霉、黑曲霉;(3)白色链霉菌、红色链霉菌2. 0.1%的美蓝染色液,乳酸石炭酸溶液、乳酸石炭酸棉蓝溶液, 芽孢染色液、无菌水、盖玻片、载玻片,接种钩,接种铲。
四内容与步骤1.酵母菌(1)菌落特征和菌苔特征的观察。
观察菌落表面干燥或湿润、隆起形状、边缘整齐度、大小、颜色等,并用接种环挑菌,注意与培养基结合是否紧密。
菌类特征微生物类别
相互关系
形态特征
细胞生长速度
含水状态及菌落表面单细胞微生物
细菌
单个散生,以一定方式排列
小而均匀,个别有芽孢菌丝状微生物酵母菌放线菌丝状交织细而均匀霉菌丝状交织粗而分化病毒极其微小,需借助电子显微镜,无细胞结构细
胞单个分散或假丝状
大而分化
一般很快
很湿或较湿,表面粘稠
小而突起或大而平坦
不结合较快
较湿,表面黏稠
大而突起
不结合慢干燥或较干燥,表面粉末状
小而紧密牢固结合一般较快
干燥大而疏松或大而致密
较牢固结合主要特
征外观形态
菌落与培养基结合程度菌落菌落透明度
菌落颜色
菌落正反面颜色差别透明或稍透明
多样稍透明
单调,一般呈乳脂或矿烛
色,少数红或黑色不透明十分多样不透明菌落初期往往是浅色或白色,十分多样相同
一般看不到细胞
一般有臭味
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还具有三
分裂,复分类,芽殖等相同
可见球状,卵原状或假丝状
细胞一般不同有时可见细丝状细胞
常有泥腥味
孢子生殖一般不同可见粗丝状细胞
往往有霉味有性和无性繁殖
毛霉、根霉菌落边缘特征
培养物气味其他特征繁殖方式
PH环境
生活方式
举例说明多带酒香味无性:
芽殖、裂殖;有性:产生
子囊及子囊孢子
酿酒酵母、白假丝酵母碱性环境
链霉菌。
第四章真核微生物1.试比较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细胞壁成分的异同,并讨论它们的原生质体制备方法。
*答:细胞壁成分的异同细菌分为G+和G-,G+肽聚糖含量高,G-含量低;G+磷壁酸含量较高,而G-不含磷壁酸;G+类脂质一般无,而G-含量较高;G+不含蛋白质,G-含量较高。
放线菌为G-,其细胞壁具有G-所具有的特点。
酵母菌和霉菌为真菌,酵母菌的细胞壁外层为甘露聚糖,内层为葡聚糖;而霉菌的细胞壁成分为几丁质、蛋白质、葡聚糖。
原生质体制备方法: G+菌原生质体获得:青霉素、溶菌酶;G-菌原生质体获得:EDTA鳌合剂处理,溶菌酶;放线菌原生质体获得:青霉素、溶菌酶;霉菌原生质体获得:纤维素酶。
2.试图示并说明真核微生物“9+2”型鞭毛的构造和生理功能。
*鞭毛(flagella),长100-200 μm,以挥鞭方式推动细胞运动。
鞭毛由伸出细胞外的鞭杆、嵌埋在细胞质膜上的基体以及把这两者相连的过渡区共3部分组成。
鞭杆的横切面呈9+2型,即中心有一对中央微管,其外有9个微管二联体,整个鞭杆由细胞质膜包裹。
每条微管二联体由A,B两条中空的亚纤维组成,其中A亚纤维是一完全微管,而B亚纤维则有10个亚基围成,所缺3个亚基与A亚基纤维共用。
通过动力蛋白臂与相邻的微管二联体的作用,可使鞭毛作弯曲运动。
3.试简介真核细胞所特有的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及主要功能答:(线粒体、溶酶体、叶绿体、高尔集体、液泡、内质网、微体、膜边体、氢化酶体、几丁质酶体。
)膜边体又称须边体或质膜外泡,为许多真菌所特有。
它是一种位于菌丝细胞四周的质膜与细胞壁间,由单层膜包裹的细胞器。
膜边体可由高尔基体或内质网特定部位形成,各个膜边体能互相结合,也可与别的细胞器或膜相结合,功能可能与分泌水解酶或合成细胞壁有关。
几丁质酶体又壳体,一种活跃于各种真菌菌体顶端细胞中的微小泡囊,内含几丁质合成酶,其功能是把其中所含的酶源源不断地运输到菌丝尖端细胞壁表面,使该处不断合成几丁质微纤维,从而保证菌丝不断向前延伸。
菌落特征比较总结菌落特征比较:
细菌:湿润,粘稠,易挑起
放线菌:干燥,多皱,难挑起,菌落较小,多有色素
酵母菌:湿润,粘稠,易挑起,表面光华,比细菌的菌落大而厚
霉菌:菌丝细长,菌落疏松,成绒毛状、蜘蛛网状、棉絮状,
无固定大小,多有光泽,不易挑起
细菌:一般形成较小的圆形菌落,颜色有白色、黄色等,表面光滑或不光滑
放线菌:菌落背面有同心圆形纹路。
这点可以和细菌菌落区分。
酵母菌:菌落为淡黄色,光滑,半透明,比细菌菌落大。
霉菌:菌落大型,肉眼可见许多毛状物,棕色、青色等,可见黑色的分生孢子群。
对于科学实践中鉴别微生物种类有重要意义。
微生物菌落形态图片。
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的繁殖方式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都是常见的微生物,它们对人类生活和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这些微生物具有不同的繁殖方式,理解它们的繁殖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它们的生态学和生物学特点。
细菌繁殖方式细菌可以通过两种方式繁殖:纵向分裂和横向转移。
在纵向分裂中,细胞会分裂成两个相同的细胞,这是一种非常快速的繁殖方式,在适宜的环境下,细菌每20分钟就可以分裂一次,短时间内很容易产生大量的细菌。
另一种繁殖方式是横向转移,即细菌通过对周围环境中的遗传物质进行吸收和重新组合的方式来获得新的基因组成,从而促进其繁殖和适应性。
这种细菌的基因转移能力可以使其获得对抗抗生素的能力。
放线菌繁殖方式放线菌也有两种繁殖方式:分裂和孢子形成。
分裂是指放线菌的细胞分裂成两个相同的细胞,这种方式和细菌类似。
但是,放线菌还可以产生孢子,这是储存遗传物质来应对环境变化的一种方式。
当放线菌处于不利环境中(如营养不足),它会形成芽孢。
芽孢可以在不利环境中存活,并在环境条件改善的时候重新发育出成熟放线菌。
酵母菌繁殖方式酵母菌也有两种主要的繁殖方式: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
无性繁殖是指酵母细胞通过碎裂、分裂或持续性纵向裂解等方式自我繁殖。
有性繁殖是指两个不同的酵母菌细胞结合,形成一个双重的细胞,然后通过减数分裂形成子细胞。
这种形式的繁殖有助于保持基因多样性和适应性,但是由于需要两个不同的细胞相遇并结合,因此有性繁殖需要有特定的条件和环境。
霉菌繁殖方式霉菌的繁殖方式有三种:产生分生孢子、芽单孢子和无性生殖体。
分生孢子对应的是产生在支枝上、节上或菌盖顶端的分生孢子,该孢子承担霉菌繁殖的重要任务,分生孢子也是霉菌产生的最主要孢子。
芽单孢子产生于线状菌丝的端部,成为一系列具有萌芽能力的孢子,芽单孢子可以承担分离、繁殖等多种功能。
无性生殖体是靠生殖细胞分裂形成,这类生殖体具有强大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总结各种微生物的繁殖方式各有特点,这些方式不仅是它们适应环境和生存的策略,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它们在自然界中的生态角色。
什么是对储粮安全储粮品质危害最大的微生物霉菌。
生物在自然界分布很广,种类很多,对储藏粮食危害最大的是霉菌,其次是一些酵母菌、细菌和放线菌。
霉菌的菌体,有单细胞结构的,也有多细胞结构的,其基本形态是丝状体,称为菌丝。
霉菌多以孢子繁殖,由孢子发芽长出的菌丝,一部分生长在基质中用以摄取营养的叫营养菌丝;另一部分生长在基质上面空间的称为气生菌丝。
常见的霉菌有曲霉(如白曲霉、黑曲霉、黄曲霉、灰绿曲。
生霉的粮食都有被真菌毒素污染的可能。
要想确切地知道粮食是否带毒,带毒量有多大,能不能继续食用,则必须扦取样品,送交粮食检验部门进行化学检验。
因为只凭经验和肉眼是无法确定粮食是否带毒的。
什么是霉菌霉菌是形成分枝菌丝的真菌的统称。
不是分类学的名词,在分类上属于真菌门的各个亚门。
构成霉菌体的基本单位称为菌丝,呈长管状,宽度2~10微米,可不断自前端生长并分枝。
无隔或有隔,具1至多个细胞核。
细胞壁分为三层:外层无定形的β葡聚糖(87nm);中层是糖蛋白,蛋白质网中间填充葡聚糖(49nm);内层是几丁质微纤维,夹杂无定形蛋白质(20nm)。
在固体基质上生长时,部分菌丝深入基质吸收养料,称为基质菌丝或营养菌丝;向空中伸展的称气生菌丝,可进一步发育为繁殖菌丝,产生孢子。
大量菌丝交织成绒毛状、絮状或网状等,称为菌丝体。
菌丝体常呈白色、褐色、灰色,或呈鲜艳的颜色(菌落为白色毛状的是毛霉,绿色的为青霉,黄色的为黄曲霉),有的可产生色素使基质着色。
霉菌繁殖迅速,常造成食品、用具大量霉腐变质,但许多有益种类已被广泛应用,是人类实践活动中最早利用和认识的一类微生物。
霉菌是丝状真菌的俗称,意即“发霉的真菌”,它们往往能形成分枝繁茂的菌丝体,但又不像蘑菇那样产生大型的子实体。
在潮湿温暖的地方,很多物品上长出一些。
肉眼可见的绒毛状、絮状或蛛网状的菌落,那就是霉菌。
五、问答题1、微生物有哪五大共性?最基本的是哪个,为什么?答:微生物具有(1)体积小,面积大;(2)吸收多,转化快;(3)生长旺,繁殖快;(4)适应强,易变异;(5)分布广,种类多;五大特性。
P4-6其中最基本的特性是体积小,面积大。
微生物是一个突出的小体积大面积系统,从而赋予它们具有不同于一切大生物的五大共性,因为一个小体积大面积系统,必然有一个巨大的营养物质吸收面、代谢废物的排泄面和环境信息的交换面,故而产生了其余四个共性。
巨大的营养物质吸收面和代谢废物的排泄面使微生物具有了吸收多,转化快,生长旺,繁殖快的特点。
环境信息的交换面使微生物具有适应强,易变异的特点。
而正是因为微生物具有适应强,易变异的特点,才能使其分布广,种类多。
2、细菌的特殊结构有那些?细菌特殊结构的实验室检测和生物学意义如何?答:细菌的特殊结构有糖被(包括荚膜和粘液层)、鞭毛、菌毛、性毛和芽孢。
P22荚膜含水量很高,经脱水和特殊染色后可在光镜下看到。
在实验室中,若用碳黑墨水对产荚膜细菌进行负染色,也可方便地在光镜下观察到荚膜。
P22由于鞭毛过细,通常之只能用电镜进行观察;但通过特殊的鞭毛染色法使染料沉积到鞭毛表面上后,这种加粗的鞭毛能在光镜下观察;另外,在暗视野中,通过对细菌的悬滴标本或水浸片的观察,也能视其中的细菌是否作有规则的运动,来判断有否鞭毛;最后,通过琼脂平板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或在半固体直立柱穿刺线上群体扩散情况,也可推测是否长有鞭毛。
P23糖被的生物学意义(功能):保护作用,贮藏养料,作为透性屏障和离子交换系统、表面附着作用、细菌的信息识别作用、堆积代谢废物。
P23鞭毛有运动功能。
P23菌毛具有使菌体附着于物体表面上的功能。
P24性毛具有向雌性菌株(受菌体)传递遗传物质的作用,有的还是RNA噬菌体的特异性吸附受体。
P25芽孢的有无、形态、大小和着生位置是细菌分来和鉴定中的重要形态学指标。
P263、蓝细菌有哪些不同于细菌的结构与成分?它们的功能是什么?答:异形胞,存在于丝状生长种类中的形大、壁厚、专司固氮功能的细胞。
细菌、酵母菌、霉菌、放线菌的异同1细胞结构细胞结构群体特征繁殖方式细菌原核细胞菌落光滑,湿润有些透明二分裂放线菌原核细胞菌落表面丝绒状,干燥不透明孢子生殖霉菌真核细胞菌落较大,干燥不透明,有颜色孢子生殖酵母菌真核细胞与细菌菌落相似,出芽、孢子生殖原核生物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细胞质中只有核糖体。
真核生物有细胞核。
2菌落特征比较:细菌:湿润,粘稠,易挑起放线菌:干燥,多皱,难挑起,菌落较小,多有色素酵母菌:湿润,粘稠,易挑起,表面光滑,比细菌的菌落大而厚霉菌:菌丝细长,菌落疏松,成绒毛状、蜘蛛网状、棉絮状,无固定大小,多有光泽,不易挑起3细胞壁成分的异同:细菌肽聚糖磷壁酸类脂质蛋白质G+ 含量高含量较高一般无不含G- 含量低不含含量较高含量高细菌分为G+和G-,G+肽聚糖含量高,G-含量低;G+磷壁酸含量较高,而G-不含磷壁酸;G+类脂质一般无,而G-含量较高;G+不含蛋白质,G-含量较高。
放线菌为G-,其细胞壁具有G-所具有的特点。
酵母菌的细胞壁外层为甘露聚糖,内层为葡聚糖;霉菌的细胞壁成分为几丁质、蛋白质、葡聚糖。
原生质体制备方法:G+菌原生质体获得:青霉素、溶菌酶G-菌原生质体获得:EDTA鳌合剂处理,溶菌酶、肽酶放线菌原生质体获得:青霉素、溶菌酶、肽酶霉菌原生质体获得:纤维素酶。
酵母菌原生质体获得:蜗牛消化酶。
原生质体(protoplast):脱去细胞壁的细胞叫原生质体,是一生物工程学的概念。
动物细胞也可算做原生质体。
原生质体由原生质分化形成,具体包括细胞膜和膜内细胞质及其他具有生命活性的细胞器。
植物和动物的如细胞核、线粒体和高尔基体等,而细菌如核糖体、拟核等。
病原生物学意义严格地说,原生质体指在人为条件下,去除原有细胞壁或抑制新生细胞壁后所得到的仅有一层细胞膜包裹着的圆球状对渗透敏感的细菌。
革兰阳性菌最易形成原生质体。
原生质球指革兰阴性菌肽聚糖层受损后尚保留有外膜的原生质体。
原生质体,它是细胞进行各类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中重要的部分。
微生物菌落特征形态总结大全(带图片)菌落特征比较:细菌:湿润,粘稠,易挑起放线菌:干燥,多皱,难挑起,菌落较小,多有色素酵母菌:湿润,粘稠,易挑起,表面光华,比细菌的菌落大而厚霉菌:菌丝细长,菌落疏松,成绒毛状、蜘蛛网状、棉絮状,无固定大小,多有光泽,不易挑起细菌:一般形成较小的圆形菌落,颜色有白色、黄色等,表面光滑或不光滑放线菌:菌落背面有同心圆形纹路。
这点可以和细菌菌落区分。
酵母菌:菌落为淡黄色,光滑,半透明,比细菌菌落大。
霉菌:菌落大型,肉眼可见许多毛状物,棕色、青色等,可见黑色的分生孢子群。
对于科学实践中鉴别微生物种类有重要意义。
微生物菌落形态图片菌落特征比较总结菌落特征比较:细菌:湿润,粘稠,易挑起放线菌:干燥,多皱,难挑起,菌落较小,多有色素酵母菌:湿润,粘稠,易挑起,表面光华,比细菌的菌落大而厚霉菌:菌丝细长,菌落疏松,成绒毛状、蜘蛛网状、棉絮状,无固定大小,多有光泽,不易挑起细菌:一般形成较小的圆形菌落,颜色有白色、黄色等,表面光滑或不光滑放线菌:菌落背面有同心圆形纹路。
这点可以和细菌菌落区分。
酵母菌:菌落为淡黄色,光滑,半透明,比细菌菌落大。
霉菌:菌落大型,肉眼可见许多毛状物,棕色、青色等,可见黑色的分生孢子群。
对于科学实践中鉴别微生物种类有重要意义。
微生物菌落形态图片菌落特征比较菌落特征比较:细菌:湿润,粘稠,易挑起放线菌:干燥,多皱,难挑起,菌落较小,多有色素酵母菌:湿润,粘稠,易挑起,表面光华,比细菌的菌落大而厚霉菌:菌丝细长,菌落疏松,成绒毛状、蜘蛛网状、棉絮状,无固定大小,多有光泽,不易挑起细菌:一般形成较小的圆形菌落,颜色有白色、黄色等,表面光滑或不光滑放线菌:菌落背面有同心圆形纹路。
这点可以和细菌菌落区分。
酵母菌:菌落为淡黄色,光滑,半透明,比细菌菌落大。
霉菌:菌落大型,肉眼可见许多毛状物,棕色、青色等,可见黑色的分生孢子群。
对于科学实践中鉴别微生物种类有重要意义。
简述细菌、放线菌、酵母和霉菌生长的最适ph范围不同类型的微生物在不同的pH范围内生长最适。
具体各类微生
物在不同pH下的生长情况如下:
1. 细菌:一般而言,细菌的最适生长pH范围为6.5-7.5之间,也有一些细菌可以在更酸性或碱性的环境中生长。
比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嗜酸菌可以在pH 4左右的环境中生长,而螺旋杆菌则可
以在pH 8-9的碱性环境中生长。
2. 放线菌:放线菌的最适生长pH范围为7.0-9.0之间,其中以嗜碱性放线菌为主。
一些较常见的放线菌,如链霉菌、链格孢菌等,可以在pH 7.0-8.0的中性到微碱性环境中生长。
3. 酵母菌:酵母菌的最适生长pH范围为
4.0-6.5之间,这是因为酵母菌需要一定的酸度来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
酵母菌种类繁多,不同的酵母菌在生长pH范围上有所差异,但一般都在中性或微酸性
环境中最适生长。
4. 霉菌:霉菌的最适生长pH范围为
5.0-7.0之间,也有一些可以在更酸性或碱性的环境中生长。
例如,青霉菌可以在pH 2.0-8.0
的范围内生长,而曲霉菌则可以在pH 3.5-9.0的范围内生长。
总体
来说,霉菌比较适应中性或微酸性环境。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菌落特征比较总结菌落特征比较:细菌:湿润,粘稠,易挑起放线菌:干燥,多皱,难挑起,菌落较小,多有色素酵母菌:湿润,粘稠,易挑起,表面光华,比细菌的菌落大而厚霉菌:菌丝细长,菌落疏松,成绒毛状、蜘蛛网状、棉絮状,无固定大小,多有光泽,不易挑起细菌:一般形成较小的圆形菌落,颜色有白色、黄色等,表面光滑或不光滑放线菌:菌落背面有同心圆形纹路。
这点可以和细菌菌落区分。
酵母菌:菌落为淡黄色,光滑,半透明,比细菌菌落大。
霉菌:菌落大型,肉眼可见许多毛状物,棕色、青色等,可见黑色的分生孢子群。
对于科学实践中鉴别微生物种类有重要意义。
微生物菌落形态图片金黄色葡萄球琼脂金黄色葡萄球菌呈圆形光泽晰带肪的菌株水食品中分离的菌落金黄色葡萄球菌在海博金黄色葡萄球菌显色培养基上典典型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为灰黑色菌落,黄色葡萄球菌,如果在黄色葡萄球菌不显灰黑色金黄色葡萄球在甘露醇高盐琼脂培养基上典型特征:金黄色葡萄球菌显黄色大肠杆菌在海/大肠杆菌典型菌落为蓝色至紫色,大肠菌群为粉红色菌落,其它细菌为无色菌落。
大肠菌群显色培养基上典型大肠菌群在去氧胆酸盐琼脂典型菌落为红色上典型特大肠菌群在结晶紫中性红琼典型菌落为紫红色上典O157O157典型菌显色培养基大肠杆菌在伊大肠杆菌呈脂型大肠杆菌在月桂基硫酸盐胰大肠杆菌分解乳糖产生气体汤型沙门氏菌在海博沙门氏菌显色培养基上典典型沙门氏菌显亮红色,大肠杆菌显蓝色绿色,枸橼酸杆菌显紫色,其它细菌显黄色或无色。
沙门氏菌在胆(DHL型沙门氏菌在菌株无色半透明沙门氏菌在亚脂上典沙门氏菌在培养基呈棕色或黑色,有些菌株呈灰绿色在琼脂上典沙门氏菌在氏菌为无色透明菌落。
大肠杆菌为黄色菌落,其外围有黄色环。
SS 琼脂上典型特沙门氏菌在明菌落。
HE 琼脂上典型特在或无黑色中心的菌落;大肠杆菌和大肠菌群为粉红色菌落,有沉淀环;黑色中心或几乎全为黑色。
志贺氏菌和普罗菲登斯菌为绿色、湿润而隆起菌落。
单增李斯特氏菌在海博李斯特氏菌显色培养基上典型特单增李斯特氏菌环。
一、细菌的菌落特点1. 大小:细菌的菌落通常较小,直径一般在1-2mm左右。
2. 形状:菌落形态多样,有圆形、半球形、充满波浪状等。
3. 色泽:细菌菌落颜色各异,常见的有白色、黄色、红色等。
4. 表面质地:细菌菌落通常平整、光滑,有时带有浑浊或粘滑感。
二、放线菌的菌落特点1. 大小:放线菌的菌落一般较大,直径可达数毫米至几厘米。
2. 形状:放线菌菌落呈现出放射状、分枝状或纺锤状。
3. 色泽:放线菌菌落颜色多样,通常为灰色、白色、黄色等。
4. 表面质地:放线菌菌落表面常呈粗糙状,有时带有蜡质光泽。
三、酵母菌的菌落特点1. 大小:酵母菌的菌落大小较小,直径通常在1-5mm。
2. 形状:酵母菌菌落呈现出乳状、粉末状、浑浊或渗透状。
3. 色泽:酵母菌菌落颜色多样,有白色、黄色、棕色等。
4. 表面质地:酵母菌菌落表面光滑、湿润,带有一定程度的粘稠感。
四、霉菌的菌落特点1. 大小:霉菌的菌落通常较大,直径可达数毫米至数厘米。
2. 形状:霉菌菌落呈现出丝状、分叉状、菌床状等。
3. 色泽:霉菌菌落颜色多样,通常为绿色、灰色、黑色等。
4. 表面质地:霉菌菌落表面多为蓬松、绒毛状,有时带有一定的粘稠感。
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的菌落特点在大小、形状、色泽和表面质地上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通过对菌落特点的观察,可以帮助我们初步判断和鉴别不同微生物的种类和特性。
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微生物,它们在自然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有些对人类有益,有些则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
对于这些微生物,了解它们的菌落特点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对它们进行初步的鉴别和判断,同时也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它们的生长特性和生物学特点。
细菌是一类微小的单细胞生物,它们的菌落呈现出多样的形态和色泽。
细菌菌落大小一般较小,形态多样,通常是圆形或不规则形状,其颜色也各异,有些呈白色、黄色、红色或绿色等。
细菌菌落表面通常平整光滑,当观察时常有一定程度的粘滑感。
南京大学生物技术系实验报告题目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观察姓名年05 月24 日【一、实验目的】1、通过菌落及细胞形态的观察和比较,掌握区分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的要点。
2、掌握观察放线菌孢子的方法。
3、掌握观察霉菌孢子及根霉假根的方法。
4、了解酵母菌子囊孢子形成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1、三类微生物菌落形态特征:霉菌形态比细菌、酵母菌复杂,个体比较大,具有分枝的菌丝体和分化的繁殖器官。
霉菌营养体的基本形态单位是菌丝,包括有隔菌丝和无隔菌丝。
营养菌丝分布在营养基质的内部,气生菌丝伸展到空气中。
营养菌丝体除基本结构以外,有的霉菌还有一些特化形态,例如假根、匍匐菌丝、吸器等。
霉菌的繁殖体不仅包括无性繁殖体,例如分生孢子,孢子囊等,包裹其内或附着其上的有各类无性孢子;还包括有性繁殖结构,例如子囊果,其内形成有性孢子。
在观察时要注意细胞的大小,菌丝构造和繁殖方式。
放线菌一般由分枝状菌丝组成,它的菌丝可分为基内菌丝(营养菌丝)、气生菌丝或有孢子丝三种。
放线菌生长到一定阶段,大部分气生菌丝分化成孢子丝,通过横割分列的方式产生成串的分生孢子。
孢子丝形态多样,有直、波曲、钩状、螺旋状、轮生等多种形态。
孢子也有球形、椭圆形、杆状和瓜子状等等。
它们的形态构造都是放线菌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酵母菌是单细胞的真核微生物,细胞核和细胞质有明且分化,个体比细菌大得多。
酵母菌的形态通常有球状、卵园状、椭圆状、柱状或香肠状等多种。
酵母菌的无性繁殖有芽殖、裂殖和产生掷孢子;酵母菌的有性繁殖形成子囊和子囊孢子。
酵母菌母细胞在一系列的芽殖后,如果长大的子细胞与母细胞并不分离,就会形成藕节状的假菌丝。
2、三点接种法与霉菌菌落形态的观察霉菌的菌落形态是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为便于观察,通常用接种针挑取极少量霉菌孢子点接于平板中央,使其形成单个菌落;或在平板上接三点,即在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接种,经培养后同一菌种可形成三个重复的单菌落。
菌类特征 微生物类别
单细胞微生物 菌丝状微生物
细菌 酵母菌 放线菌 霉菌 病毒
主
要
特
征
细
胞
相互关系
单个散生,以一定方式排列 单个分散或假丝状 丝状交织 丝状交织
极其微小,需借助电
子显微镜,无细胞结
构
形态特征
小而均匀,个别有芽孢 大而分化 细而均匀 粗而分化
细胞生长速度 一般很快 较快 慢 一般较快
菌
落
含水状态及菌落表面 很湿或较湿,表面粘稠 较湿,表面黏稠 干燥或较干燥,表面粉末状 干燥
外观形态
小而突起或大而平坦 大而突起 小而紧密 大而疏松或大而致密
菌落与培养基结合程度
不结合 不结合 牢固结合 较牢固结合
菌落透明度 透明或稍透明 稍透明 不透明 不透明
菌落颜色
多样 单调,一般呈乳脂或矿烛色,少数红或黑色 十分多样
菌落初期往往是浅色
或白色,十分多样
菌落正反面颜色差别
相同 相同 一般不同 一般不同
菌落边缘特征 一般看不到细胞 可见球状,卵原状或假丝状细胞 有时可见细丝状细胞 可见粗丝状细胞
其
他
特
征
培养物气味 一般有臭味 多带酒香味 常有泥腥味 往往有霉味
繁殖方式 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还具有三分裂,复分类,芽殖等 无性:芽殖、裂殖;有性:产生子囊及子囊孢子 孢子生殖 有性和无性繁殖
PH环境 碱性环境
生活方式
举例说明 酿酒酵母、白假丝酵母 链霉菌 毛霉、根霉
1 / 2word.
菌类特征 微生物类别
单细胞微生物 菌丝状微生物
细菌 酵母菌 放线菌 霉菌 病毒
主
要
特
征
细
胞
相互关系
单个散生,以一定方式排列 单个分散或假丝状 丝状交织 丝状交织
极其微小,需借助电
子显微镜,无细胞结
构
形态特征
小而均匀,个别有芽孢 大而分化 细而均匀 粗而分化
细胞生长速度 一般很快 较快 慢 一般较快
菌
落
含水状态及菌落表面 很湿或较湿,表面粘稠 较湿,表面黏稠 干燥或较干燥,表面粉末状 干燥
外观形态
小而突起或大而平坦 大而突起 小而紧密 大而疏松或大而致密
菌落与培养基结合程度
不结合 不结合 牢固结合 较牢固结合
菌落透明度 透明或稍透明 稍透明 不透明 不透明
菌落颜色
多样 单调,一般呈乳脂或矿烛色,少数红或黑色 十分多样
菌落初期往往是浅色
或白色,十分多样
菌落正反面颜色差别
相同 相同 一般不同 一般不同
菌落边缘特征 一般看不到细胞 可见球状,卵原状或假丝状细胞 有时可见细丝状细胞 可见粗丝状细胞
其
他
特
征
培养物气味 一般有臭味 多带酒香味 常有泥腥味 往往有霉味
繁殖方式 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还具有三分裂,复分类,芽殖等 无性:芽殖、裂殖;有性:产生子囊及子囊孢子 孢子生殖 有性和无性繁殖
PH环境 碱性环境
生活方式
举例说明 酿酒酵母、白假丝酵母 链霉菌 毛霉、根霉
2 / 2word.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 已改成word文本 。 方便更改 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