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选修5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基础测试
- 格式:doc
- 大小:1.26 MB
- 文档页数:10
第三节 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人民网2022年5月21日电 受连日强降雨影响,20日广东省怀集县发生两宗山体滑坡,造成数间民房受损,导致2人死亡3人受轻伤。
据此完成第1~2题。
1.关于该滑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滑坡是由山洪水流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B.该滑坡的发生具有突发性,不行能有任何先兆C.该滑坡的形成缘由是岩体或土体结构松软、比较裂开、地势起伏较大D.该滑坡的形成完全是人为因素造成的2.不考虑岩体影响,在下图中的①②③④四处修建大路,不简洁消灭滑坡现象的是( )。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第1题,A 项表述的是泥石流概念;B 项中说滑坡的发生没有先兆不正确,由于典型滑坡的形成要经过蠕动变形、急剧滑动、渐趋稳定的三个阶段;D 项中提到滑坡的形成,自然因素往往起打算性的作用。
第2题,滑坡的形成有三个基本把握性因素:图中①③不存在脆弱面(岩层之间交界面)。
②④有脆弱面且脆弱面与山坡体倾向全都,故简洁发生滑坡。
答案:1.C 2.B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诱发地质灾难。
据此完成第3~4题。
3.上图是我国东北林区某地采伐后的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丁所代表的方位分别是( )。
A.东、西、北、南 B.北、南、西、东 C.南、北、东、西 D.西、东、南、北4.上图这种采伐方式,不行能诱发的是( )。
A.滑坡 B.泥石流 C.水土流失 D.地震解析:第3题,要依据树木年轮的疏密程度,结合东北林区推断。
第4题,地震主要是由内力作用引起。
答案:3.B 4.D读“我国局部地区简图”,完成第5~6题。
5.图示地区进行交通运输建设时,应充分考虑的地质灾难是( )。
A.水土流失 B.滑坡、泥石流 C.冻土 D.火山6.为减轻图示地区地质灾难的威逼,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
A.加强对地质灾难的科学争辩,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 B.加强对地质灾难的治理,就可以削减地震的发生频率 C.依靠工程、生物措施,杜绝地质灾难D.加强防灾、减灾宣扬,组织当地居民向平原地区迁移解析:由图示可知,该地区为我国的西南地区,主要的地质灾难是地震、滑坡和泥石流,且是我国此类灾难的多发区。
地理ⅴ湘教版2.3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练习【一】选择题我国主要的地质灾害是地震、滑坡和泥石流,影响最大的是地震灾害。
据此完成1~2题。
1、以下关于我国地震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地震规模东部地区大于西部地区B、东部沿海的浙江、江苏、广东、福建等省是地震的多发区C、我国地震灾情东重西轻,与东、西部人口、建筑物以及城市等方面的差异有关D、地震是一种纯自然现象,与人类活动无关2、我国地震和灾情分布的特点分别是()A、东多西少,东重西轻B、东少西多,东重西轻C、东多西少,东轻西重D、东少西多,东轻西重解析:我国地震的分布与灾情分布是不一致的。
以105°E为界,东部地区地震相对少一些,但由于人口密度大,建筑物以及城市密集,灾情严重;西部地区由于人口稀少,虽然是世界上大陆地震最活跃、最强烈和最密集的地区,但灾情却轻。
答案:1.C2.B(2018·安徽阜阳城郊中学月考)北京时间2017年3月10日12时58分,云南盈江县发生里氏5.8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截至11日7时统计,盈江地震共造成全县6.06万户28.25万人受灾,因灾死亡25人,受伤250人,房屋倒塌3613户18402间,道路、水利、电力、通信、学校等基础设施严重受损。
据此回答3~4题。
3、造成该次地震的主要原因是()A、此地多火山而引起地震B、平原地区,地壳较薄C、印度洋板块向北挤压而形成构造地震D、地壳运动引起的断裂活动4、此次地震对当地农村造成大量人员伤亡,与之无关的原因是()A、某些建筑抗震能力差B、正值当地河流洪水期,引发洪水灾害C、当地人口密度较大D、当地居民防震知识缺乏解析:云南盈江地处西南地区地壳活跃区,该区域正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即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印度洋板块的向北挤压,形成地震。
此次地震中农村人员的伤亡较大,与当地建筑物的抗震能力较差及当地人们的抗震、防震意识较差及密集的人口有关。
《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学练案【基础梳理】一、我国的地震灾害1.我国地震的特点:分布范围广;地震频率;强度大;地震震源;危害大。
2.地震发生的最初动力:。
3.我国地震多发的原因:位于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板块的交汇处;地处世界两大地震带——地震带和地震带之间。
4.我国主要的地震带①西部:天山地震带、地震带、喜马拉雅地震带、地震带、祁连山地震带和红河地震带。
②东部:地震带、东南沿海地震带、地震带、河北平原地震带、汾渭地震带、地震带和秦岭地震带。
二、我国的泥石流、滑坡1.我国的泥石流、滑坡多发的原因:多山的地形;季暴雨集中;森林覆盖率。
2.我国的泥石流①分类:泥石流(西部和半湿润、半干旱的山区)和泥石流(102°E以西的高原区)。
②基本成因:主要包括自然原因(如地形地貌、、水文气象、暴雨)和人为原因(和不当的开挖、堆积)。
③分布:中西部:华北山地、、秦岭山地、川滇山地和青藏高原东南山地。
中东部:辽东、华东、山地以及台湾、山地。
3.我国的滑坡①形成原因:内在因素:土体和岩体的性质、以及外表形态等外部因素:地下水活动、、地震、、人工爆破等。
②主要活动期:。
③分布:山地为极密集区;是滑坡灾害频率最高的省;其次是山西、、甘肃、青海、等。
【图表导读】读教材图2—18,“我国泥石流与滑坡分布”(1)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泥石流和滑坡叠加区集中在第二阶梯上的哪些地形区?(2)为什么西北地区的泥石流、滑坡比中部地区的要少些?【重难点分析】1.我国地质灾害的特点(1)种类齐:我国主要地质灾害有地震、泥石流、滑坡、崩塌、地裂缝、火山、地面沉降、地面塌陷、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海水入侵等。
(2)分布广:目前全国共发生有较大型崩塌3000多处、滑坡2000多处、。
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ppt(湘教版选修5)课件2.3 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同步测试一、选择题读“xx年中国5级以上地震分布图”,完成1~2题。
1.由图中内容分析下列关于我国地震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多西少 B.西部灾情重于东部 C.青藏和台湾是地震多发区D.地震都在板块交界处2.下列关于我国地震灾情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A.随着科技发展,经济损失下降B.人口密度加大,地震引发的 __上升C.经济飞速发展,防震、抗震设施落后,经济损失上升 D.科技进步,抗震能力提高,死亡人口下降 3.滑坡和泥石流在地域上具有( )A.广泛和相对集中的分布特点 B.类型齐全的特点 C.暴发频繁的特点 D.规模巨大的特点4.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严重的原因有( )①山区面积广大,地表起伏增加了重力作用②人类活动对地表结构的严重破坏③季风区夏季暴雨集中A.①②B.②③ C.①②③④D.①②③5.读“我国局部地区简图”,图示地区进行交通运输建设时,应充分考虑的地质灾害是( )④我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频发的国家A.水土流失 B.滑坡、泥石流 C.冻土D.火山5.从地质作用方面分析,下列地质现象的成因与该次地震相似的是( )A.云南路南石林的形成 B.崇明岛的形成 C.澳大利亚大堡礁的形成 D.约旦地沟的形成下图为“中国地震灾害灾情年际变化图”,据此回答6~7题。
6.从上、下两幅图对比分析可以得出( )A. __与经济损失成正比 B. __与经济损失成反比C.1976年以后地震 __减少与抗震能力提高有关 D.1976年以后地震 __减少与地震发生次数减少有关 7.下列省区中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最大的是( )A.广东省 B.台湾省 C.湖南省 D.云南省二、综合题8.读“中国地震和泥石流的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是泥石流分布多发地区,其气候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新乐四中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地理试题(考试时间80分钟,分值100+10)一单选题(共40题,每题分,共60分)1.有关地质灾害的关联性正确的叙述是 ( )2.下列自然灾害中,①滑坡、泥石流②洪涝③火山喷发④台风⑤地震⑥寒潮,可能由人为因素诱发的是:A、①④⑥B、①②⑤C、②④⑥D、③④⑤3. 下列有关地质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荒无人烟的某山区有频繁的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B.主要地质灾害有地震、火山喷发、滑坡、泥石流、台风和洪涝C.地震震级每增加一级,能量相差3倍D.人类对植被的破坏,是泥石流日趋频繁的重要原因2002年10月底,意大利西西里岛上的维埃纳火山发生猛烈喷发。
两天后,意大利中南部又发生了震级为级的地震及一系列余震,造成较为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4.意大利是世界著名的多火山、地震的国家,这是因为该国位于()A. 阿尔卑斯山的山麓地带B. 两大板块交界地带C. 地中海沿岸D. 断层构造地带5.地震虽然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但通过地震波的研究可以帮助人们()A. 研究地球内部结构及其构造B. 推测海底地壳岩石年龄C. 分析地质时期的地理环境特点D. 了解各种地表形态的形成原因6.这次火山爆发将导致或加剧附近地区的()A. 酸雨B. 温室效应C. 臭氧空洞D. 光化学烟雾7. 全球台风发生频率最高,强度最大的海域分布在A.印度洋和大西洋海区 B.印度洋和太平洋海区C.西北太平洋海区 D.印度洋和南太平洋海区读图,完成13~14题。
①②③④8.下列气象灾害与其天气系统对应正确的是()A.干旱——①B.台风——② C.暴雨洪涝——③D.寒潮——④9.天气系统②可能形成于()A.北纬20度的洋面上B.赤道洋面上C.南纬15度的洋面上D.南纬40度的洋面上1995年1月17日,日本神户发生里氏7.2级地震,读图,完成15~16题。
10.图中城市A位于震中的方向是()A.东偏北B.东偏南 C.正东D.西偏北11.若其他条件相同,以下各地烈度的关系是()A.A>B>C>D B.B>C>D>A C.B>D=C>A D.A>C=D>B下图是台风从东南向西北经过珠江三角洲某地时的风速变化示意图,回答1—3题。
第三节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学业达标训练一、选择题我国地质灾害频发,加强地质灾害防御对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意义重大。
据此完成1~3题。
1.我国西南地区山崩、滑坡、泥石流灾害频发的原因是( )A.地壳运动比较平缓B.降水持续时间长C.地形更为复杂崎岖D.植被覆盖率低2.下列关于我国不同区域的泥石流,说法不正确的是( )A.青藏高原东南部山地主要是冰川泥石流B.川滇地区是暴雨泥石流C.黄土高原是暴雨激发的黄土泥石流D.华北地区是冰雪融水引发的泥石流3.我国山区地质灾害日趋频繁的人为原因有( )A.人类的植树造林活动B.人类大规模的工程活动C.农民在山区大量修筑梯田D.山区旅游业的迅速发展答案 1.C 2.D 3.B解析第1题,我国西南地区地形崎岖,增大了其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
第2题,华北地区是大气降水引发的泥石流。
第3题,人类大规模的工程活动造成地表岩石松散,成为地质灾害发生的人为因素。
下图是“我国不同时间地质灾害(泥石流、滑坡等)预报等级分布示意图”(3级表示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大,4级表示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5级表示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很大)。
据此完成4~6题。
4.2014年5月28日,我国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省(市、区)是( )A.粤、桂、滇B.滇、川、赣C.浙、湘、鄂D.川、陕、鄂5.造成5月28日与8月23日地质灾害发生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地壳活动B.地形状况C.雨带分布D.植被状况6.从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形成机制看,我国发生这些地质灾害的主要时段是( )A.4~9月B.10月至次年3月C.6~11月D.12月至次年5月答案 4.B 5.C 6.A解析第4题,读图可知滇、川地质灾害等级为4级和5级,赣为3级,5月28日这三省可能发生地质灾害。
第5题,8月23日,易发生地质灾害的省区是川、渝、陕、鄂、鲁等。
不同时间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明显差异与气象条件有关,联系我国雨带的分布来解答。
第三节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一、选择题2011年3月10日12时58分,云南盈江县发生里氏5.8级地震,截至10月23时30分,地震造成25人死亡,250人受伤,房屋严重受损。
据此回答1~2题。
1.造成该次地震的主要原因是()。
A.此地多火山而引起地震B.平原地区,地壳较薄C.印度洋板块向北挤压而形成构造地震D.地壳运动引起的断裂活动2.此次地震对当地农村造成大量人员伤亡,与之无关的原因是()。
A.某些建筑抗震能力差B.正值当地河流洪水期,引发洪水灾害C.当地人口密度较大D.当地居民防震知识缺乏解析第1题,由于云南地处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动引发地震。
第2题,河流引发洪水灾害不是地震引起的。
答案 1.C 2.B3.读“我国局部地区简图”,图示地区进行交通运输建设时,应充分考虑的地质灾害是()。
A.水土流失B.滑坡、泥石流C.冻土D.火山解析由图中信息可知,图中地区位于我国西南地区,由于西南地区多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在交通建设时要充分考虑。
答案 B堰塞湖是指河道因山崩、冰碛物、泥石流或火山熔岩阻塞而成的湖泊。
下图为“5·12”汶川地震中北川县地质灾害发育程度分区示意图。
结合有关知识,读图完成4~5题。
4.汶川地震引发的地质灾害不是()。
A.崩塌B.滑坡C.泥石流D.水土流失5.唐家山堰塞湖形成原因是()。
①地质构造不稳定②岩性疏松③地形高差大、河谷陡峻(山高谷深)④地震发生引发地表物质滑落,阻塞河道⑤降水较多,河流水量较大;⑥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大A.①②③④⑥B.②③④⑥C.①②③④⑤D.③④⑤⑥解析第4题,水土流失是由于夏季多暴雨,土质疏松,植被破坏等原因引起,不是地震引起。
第5题,堰塞湖的形成与气温的变化无关。
答案 4.D 5.C二、综合题6.读“我国特大、较大型山崩、滑坡和泥石流分布直方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读图分析,我国六大区中,出现特大型、较大型山崩、滑坡、泥石流最多的地区是________,这些灾害在本区多发的主要自然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节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1.了解我国地质灾害的种类和主要特点。
2.掌握并理解我国地震灾害的基本特点、时空分布规律。
(重难点)3.掌握并理解我国泥石流与滑坡灾害的形成原因以及地域空间的分布规律。
(重难点)[基础·初探]教材整理1 我国的地震灾害阅读教材P49~P51,完成下列问题。
1.特点(1)分布范围广。
(2)地震频率高,强度大。
(3)地震震源浅,危害大。
2.成因(1)我国位于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会处。
(2)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之间。
3.分布(1)不均匀,呈条带状。
(2)大陆东部地震活动比西部弱。
正误判断:(1)我国各省区都发生过里氏6级以上的地震灾害。
( )(2)影响我国的地震主要是塌陷地震。
( )(3)我国大陆东部地震活动比西部强烈。
( )【提示】(1)×我国大部分省区都发生过里氏6级以上的地震灾害。
(2)×影响我国的地震主要是构造地震。
(3)×我国大陆东部地震活动比西部弱。
教材整理2 我国的泥石流与滑坡灾害阅读教材P52~P56,完成下列问题。
1.泥石流灾害(1)类型分界线:燕山—太行山—龙门山—邛崃山—大凉山—乌蒙山。
特点:西部呈带状或片状,东部呈零星分布。
(3)形成因素自然因素: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水文气象、暴雨(决定性因素)等。
人为因素:乱砍滥伐森林、不当的开挖、堆积等。
2.滑坡灾害(1)原因内在因素:岩体或土体的性质、内部结构以及外表形态等。
外部因素:地下水活动、暴雨(主要外部因素)、地震、河流冲刷、人工爆破等。
(2)主要活动期:每年的6~8月。
(3)分布正误判断:(1)暴雨型泥石流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
( )(2)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以东泥石流分布较为密集,以西分布较稀疏。
( )(3)地震多发区也是滑坡多发区。
( )【提示】(1)×暴雨型泥石流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和湿润、半湿润地区气候过渡带的山地环境中。
课时跟踪检测(六)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一、选择题.有关地质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我国地质灾害主要有地震、火山喷发、滑坡、泥石流、台风和洪涝.地震是最严重的地质灾害,烈度越高,释放的能量越大.地震、火山喷发和泥石流经常发生在山区.人类对植被的破坏和大规模的工程建设不当,是泥石流和滑坡日益频繁发生的重要原因解析:选地质灾害都与地质构造有关,如地震、火山喷发、滑坡、泥石流等。
其中的地震震级越大,其释放的能量越大;滑坡、泥石流多发生在山区,并且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也会加剧其发生。
读中国地震分布图,回答~题。
.由图中内容分析下列关于我国地震的叙述,正确的是( ).东多西少.西部灾情重于东部.青藏和台湾是地震多发区.地震都在板块交界处.下列关于我国地震灾情的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随着科技发展,经济损失下降.人口密度加大,地震引发的死亡人数上升.经济飞速发展,防震、抗震设施落后,经济损失上升.科技进步,抗震能力提高,死亡人数下降解析:第题,我国地震西多东少,灾情东重西轻,地震分布基本遵循活动性断裂带的分布。
新疆、青藏、华北和台湾是我国地震多发区。
第题,随着科技的进步,我国防震、抗震设施趋于完善,抗震能力得到大幅提高,使得地震引发的死亡人数有所下降。
同时由于经济飞速发展,单位面积上的资产密度加大,灾害经济损失显示出上升的趋势。
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发生时会掩埋、摧毁道路,严重导致交通正常运行。
据此回答~题。
.下列铁路线受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危害严重的是( ).石太线、石德线.京广线、京九线.包兰线、兰新线.成昆线、宝成线.在修筑铁路时,为防止泥石流或者滑坡的发生,在设计中应注意( ).加固路基,植树种草护坡.大量开挖坡脚,以增加铁路周围的宽度.驱散积雨云,减少暴雨洪水的发生.发射卫星及时监测灾害,进行卫星导航解析:第题,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多发生在我国西南地区,西南地区的铁路干线有宝成线、成昆线等,项符合题意。
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每课一练(湘教版选修5)一、选择题读“ 2022 年中国 5 级以上地震散布图” ,达成 1~2 题。
1.由图中内容剖析以下对于我国地震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东多西少B.西部灾情重于东部C.青藏和台湾是地震多发区D.地震都在板块交界处2.以下对于我国地震灾情的变化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跟着科技发展,经济损失降落B.人口密度加大,地震引起的死亡人数上涨C.经济飞快发展,防震、抗震设备落伍,经济损失上涨D.科技进步,抗震能力提升,死亡人口降落3.滑坡和泥石流在地区上拥有A.宽泛和相对集中的散布特色B.种类齐备的特色C.暴发屡次的特色D.规模巨大的特色4.我国滑坡、泥石流灾祸严重的原由有①山区面积广大,地表起伏增添了重力作用②人类活动对地表构造的严重损坏③季风区夏天暴雨集中④我国是世界上地震灾祸频发的国家A.①②B.②③C.①②③④ D .①②③5.读“我国局部地区简图”,图示地区进行交通运输建设时,应充分考虑的地质灾祸是A.水土流失 B .滑坡、泥石流C.冻土D.火山5.从地质作用方面剖析,以下地质现象的成因与该次地震相像的是A.云南路南石林的形成B.崇明岛的形成C.澳大利亚大堡礁的形成 D .约旦地沟的形成以下图为“中国地震灾祸灾情年际变化图”,据此回答6~ 7 题。
6.从上、下两幅图对照剖析能够得出A.死亡人数与经济损失成正比B.死亡人数与经济损失成反比C.1976 年此后地震死亡人数减少与抗震能力提升有关D.1976 年此后地震死亡人数减少与地震发生次数减罕有关7.以下省区中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最大的是A.广东省 B .台湾省 C .湖南省 D .云南省题号1234567答案二、综合题8.读“中国地震和泥石流的散布图”,达成以下问题。
1我国是泥石流散布多发地区,其天气原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质原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为原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 。
湘教版选修5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同步练习)①破坏面积广②突发性强③防御难度大④社会影响深远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6. (吉林高中检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1:当地时间2010年9月4日凌晨,新西兰南岛发生里氏7.1级强烈地震,震源深度约10千米。
据悉,地震造成多人受伤,其中只有2人伤势较重,但没有造成人员死亡。
新西兰总理将此次“零死亡”大地震称为“奇迹”。
材料2:加勒比海岛国海地当地时间2010年1月12日下午4点53分发生里氏7.3级强烈地震,震源深度约10千米,震中离海地首都太子港只有15千米。
海地总理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最终可能“超过10万人”,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新西兰每年发生万余次地震,说明新西兰地震多发的原因。
(2)对比分析新西兰南岛此次地震“零死亡”而海地地震造成如此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原因。
7. (高考上海卷)读下列关于地震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2019年以来全球发生的部分地震材料1:2019年以来世界上发生了一系列强烈地震,图中显示了其中六次大震的时间、地点和震级。
材料2:2010年2月27日智利地震,引发滑坡等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
地震引发的海啸甚至波及日本,导致该国水产设施严重破坏,海水养殖业遭受巨大经济损失。
材料3:海地多年来政治经济不稳定。
许多建筑物无法达到合格的抗震标准,而智利社会相对稳定,经济较为繁荣,政府颁布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将不合规范的房屋拆除。
材料4:时间震级震源深度(km)首都距震中距离(km)伤亡情况海地2019年1月12日7.3级10 16伤亡约55万智利2019年2月27日8.8级60 320伤亡近千人(1)读图判断图中地震发生地所属的火山地震带,填写下表。
火山地震带的名称图中所示地震发生地的数码(2)图中地震发生地①、③、⑤所处位置分别是太平洋板块与________板块、________板块、__________________板块的交界处。
第2章第3节1.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形成唐家山特大偃塞湖,经党和政府的努力,终于消除这一巨大隐患,唐家山偃塞湖形成的原因不是()A.地震诱发B.滑坡C.地形破碎、坡度大D.河流侵蚀【答案】 D下图为中央气象台发布的某日我国地质灾害指数和限电指数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2~3题。
2.若图中所示现象同时出现,最有可能发生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答案】 B3.地质灾害指数和限电指数较高的地区,天气状况分别可能是()A.沙尘暴、寒潮B.干旱、台风C.暴雨、高温D.暴雨、低温【答案】 C4.我国东部最强烈的地震带与成因组合,正确的是()A.台湾地震带——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会处B.燕山地震带——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会处C.秦岭地震带——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会处D.天山地震带——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会处【答案】 A5.青藏高原曾发生地震的下列地区中,距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较近的是() A.牦牛坡°N,°E) B.墨竹工卡°N,°E)C.察雅°N,°E) D.甘孜°N,°E)【答案】 B6.1999年上海有人传言说8月31日晚有地震发生,此传言不可信的原因是() A.上海不在地震带上,不是地震的多发区B.1999年不是地震的多发年C.上海是平原地区,不可能发生地震D.地震预报还不能准确到这种程度【答案】 D7.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发生一地震(如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靠近板块的生长边界②靠近板块的消亡边界③震区两侧地壳发生张裂④震区两侧地壳发生挤压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 C8.海啸发生最多的海域是太平洋,我国处于太平洋西海岸,海岸线绵长曲折。
但大多数地区发生海啸的可能性不大,主要原因是()①我国海区是浅海大陆架②外围成串的岛屿形成天然屏障,不利于地震海啸波的传播③我国东部沿海不会发生地震④我国海区没有海沟构造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答案】 A一个记者报道:凌晨3点10分,一个沉闷的声音突然响起,从窗外望去地平线上有耀眼的光出现。
大地剧烈地抖动起来,很多人来不及知道是怎么回事,就被埋在倒塌的房屋里。
据此回答9~10题。
9.该现象预示着发生的地质灾害是()A.泥石流B.地震C.火山喷发D.滑坡【答案】 B10.此类灾害()A.主要发生在海洋边缘地带B.会造成人类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是最严重的地质灾害C.此类灾害一般多发生在暴雨集中的季节D.人类不合理的活动会加强其发生的频率和强度【答案】 B11.下列铁路线受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危害严重的是()A.京广线、京九线B.石太线、石德线C.成昆线、宝成线D.包兰线、兰新线【答案】 C读我国局部地区简图,回答12~13题。
12.图示地区进行交通运输建设时,应充分考虑的地质灾害是()A.水土流失B.滑坡、泥石流C.冻土D.火山13.为减轻图示地区地质灾害的威胁,下列措施合理的是()A.加强对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B.加强对地质灾害的治理,就可以减少地震的发生频率C.依靠工程、生物措施,彻底杜绝地质灾害D.加强防灾、减灾宣传,组织当地居民向平原地区迁移【解析】由图示可知,该地区为我国的大西南地区,主要的地质灾害是地震、滑坡和泥石流,且是我国的多发区。
为了减轻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威胁,在西南地区要对这几种主要地质灾害进行科学研究,并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进行监测和及时发出预报,以减轻该地质灾害的危害。
【答案】14.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西南地区是地震和泥石流的多发地区,在川、滇、黔交界地带形成了以地震、滑坡、泥石流为主的灾害系统。
导致该地区这三种灾害多发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
(2)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可以间接或直接诱发地质灾害。
人类对植被的破坏是________(地质灾害)日趋频繁的重要原因,人类大规模的工程活动是造成________(地质灾害)的重要原因。
(3)当今世界,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强度不断增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主要是考查主要的地质灾害及其关系,因此了解主要的地质灾害类型并充分理解其相互间的成因上的内在联系是解题关键。
地震、火山喷发、滑坡和泥石流是主要的地质灾害类型。
从成因上分析,地震、火山喷发是地球内力释放的结果,多发生在地壳比较薄弱的地区,或者说地壳比较活跃的地区,这些地区形成年代较晚,地壳中断层较多,岩石较新,如位于板块交界地带的喜马拉雅山脉、日本群岛等地。
滑坡和泥石流是地球外力作用的结果,与重力、岩性、地形、气候等密切相关,其发生发展受断裂发育、岩石破碎、地形高峻、暴雨集中等因素制约,同时地震、火山的发生往往诱发其发生。
一般说来,地壳活跃的地带,多断裂发育、岩石破碎、地形高峻、暴雨集中,因而既多火山、地震,又容易发生滑坡和泥石流,如我国青藏高原东南部和横断山区,既多火山、地震,又是滑坡和泥石流的多发区,且在地震发生的同时往往产生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可见地质灾害具有关联性。
【答案】(1)该地带现代地壳活动强烈,地震频发,震级大。
由于地壳活动强烈,山体中断裂发育,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加上干、湿季节分明,暴雨集中,促使滑坡、泥石流灾害突发(2)泥石流滑坡(3)人口快速增长和经济密集发展,加之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15.读下图,回答问题。
(1)我国地震带与泥石流的分布地区有明显的________性。
(2)我国是泥石流分布最广的地区,其成因:地貌原因是________;气候原因是________;地质原因是________,人为原因是________。
(3)根据泥石流形成的人为原因,我们应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关联(2)地形陡峭,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干湿季明显,暴雨集中山体断裂发育对植被的破坏(3)植树造林,保护植被读下图,完成1~3题。
1.图中所示的地貌类型属于()A.三角洲平原B.冲积扇平原C.山麓沙丘D.河流沿岸冲积平原2.图示的地貌分布在()A.长江中下游平原B.东北平原C.塔里木盆地D.青藏高原3.该地貌类型最频繁引发的地质灾害是()A.地震B.水土流失C.滑坡D.泥石流【解析】1题,由图知,此地位于河流出山口处,河流流出山口后,随之流速下降,河流所携带泥沙、砾石等沉积形成扇形沉积即冲积扇平原。
2题,塔里木盆地周边高山地区河流流出山口时易形成冲积扇。
3题,由于冲积扇中会有大量泥沙、砾石,如果河流径流量突增,就很可能导致泥石流灾害的发生。
【答案】读下面两幅图,回答4~6题。
4.若图甲为某山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
且该地多岩崩和泥石流地质灾害,图甲中最易发生泥石流灾害的是()A.A地D.B地C.C地D.D地5.若图乙为图甲中某地等高线的一部分,实线为等高线(单位:米),虚线为泥石流路线,某游客此时正好位于O点,则其正确的逃生路线是图中①~④中的哪一条路线() A.①B.②C.③D.④6.若救护直升机位于山顶H处,被困游客位于A、B、C、D四点中何点,才能被救护人员直接观测到()A.A点B.B点C.C点D.D点【解析】泥石流是山区爆发的特殊洪流,是在山谷中流动的。
路线①④恰好位于泥石流运动的路径上;路线③位于谷中较低缓的位置,也在泥石流影响范围内;路线②与泥石流方向大致垂直,可迅速爬上高坡,脱离危险。
可通过地形剖面图上H点与其他各点有没有障碍(遮挡)来确定。
【答案】下图为中国部分灾害分布图。
读图,回答7~8题。
注图例中数字所代表的灾害类型1—冻融、冰川为主2—崩塌、滑坡、泥石流为主3—沙漠化为主4—黄土湿陷、水土流失为主5—岩溶、塌陷为主7.有关滑坡和泥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滑坡发生在山区,泥石流发生在平原地区B.滑坡与泥石流成因相同C.滑坡与泥石流的危害基本相同D.我国山区面积广大,滑坡和泥石流成为分布较广泛的地质灾害【答案】 D8.我国东部最强烈的地震带是()A.台湾地震带B.东南沿海地震带C.燕山地震带D.秦岭地震带【答案】 A9.读我国特大、较大型山崩、滑坡和泥石流分布直方图,回答相关问题。
(1)读图分析,我国六大区中,出现特大、较大型山崩、滑坡、泥石流最多的地区是________,这些灾害在本区多发的主要自然原因有哪些?(2)图中发生特大型山崩、滑坡、泥石流最多的省区是________,该省灾害点数为________,主要分布在该省的________地区________处和________地区________处。
(3)图中发生较大型山崩、滑坡、泥石流最多的省区是________,该省灾害点数为________,主要分布在该省的________地区________处。
(4)相对而言,我国六大区中________发生特大型山崩、滑坡、泥石流最少。
(5)我国中南区发生的山崩、滑坡、泥石流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据报道,我国已成为世界石材产量最大的国家。
许多人认为,大量开采石材是一种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的做法,你对此有何认识?【答案】(1)西南区西南区地处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和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处,坡陡谷深,植被破坏也较严重,地震频繁,岩石比较破碎松散,加上这些地区遇上暴雨天气时冰雪大量融化,大量冰雪融水汇集,就会产生特大或较大型山崩、滑坡和泥石流。
(2)四川省102西部第一、二级阶梯交界东部第二、三级阶梯交界(3)云南省104西部第一、二级阶梯交界(4)华东区(5)东部地区的低山丘陵与平原交界地带(6)开山采石,必然会破坏山林,使生态环境恶化,易发生地质灾害,因此需慎重。
10.读喜马拉雅山区结构平面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板块名称:A________,B________。
喜马拉雅山脉系此两板块________运动的结果。
________谷地是两大板块之间消逝的洋盆的遗痕——地缝合线。
(2)a、b两地降水量较多的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云南省丽江地区多地震的原因是________。
(4)2004年7月,云南德宏发生特大泥石流,其诱发原因最有可能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答案】(1)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碰撞雅鲁藏布江(2)a地处山地迎风坡,多地形雨(3)地处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构造运动活跃(4)长时间高强度的降水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四川地区发生里氏级强烈地震,震中位于汶川县映秀镇(31°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