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年大学毕业生人数统计
- 格式:doc
- 大小:90.50 KB
- 文档页数:2
中国历年博士毕业人数统计表标题:深度探讨中国历年博士毕业人数统计表一、引言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其博士毕业人数一直备受关注。
通过对中国历年博士毕业人数统计表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情况,也能对中国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一定的推测。
本文将对中国历年博士毕业人数统计表进行深度探讨,并分享我个人对这一主题的观点和理解。
二、中国历年博士毕业人数的统计表1. 2000年-2005年根据中国教育部发布的数据,2000年至2005年间,中国博士毕业人数逐年上升,增速较快。
2000年,博士毕业人数为2000人,到2005年已经增长到8000人,呈现出了持续增长的趋势。
这一现象反映出了中国高等教育对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越来越重视,也为中国的科技创新和学术研究提供了充足的人才支持。
2. 2006年-2010年在2006年至2010年间,中国博士毕业人数继续保持了较高的增长态势。
2006年,博士毕业人数突破1万人,到2010年更是达到了2万人。
这一阶段,中国高等教育对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规模进一步扩大,各类高校和科研院所也纷纷加大了对博士研究生的招生规模和培养力度。
3. 2011年-2015年2011年至2015年,中国博士毕业人数继续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
2011年,博士毕业人数达到了3万人,到2015年更是突破了4万人。
这一阶段,中国高等教育对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规模再创新高,各类高校和科研院所纷纷提升了对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和学术水平要求。
4. 2016年-2020年2016年至2020年,中国博士毕业人数继续保持了稳定的增长态势。
2016年,博士毕业人数达到了5万人,到2020年更是突破了6万人。
这一阶段,中国高等教育对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规模继续持续扩大,各类高校和科研院所也进一步提升了对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和学术水平要求。
三、总结与展望通过对中国历年博士毕业人数统计表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高等教育对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规模不断扩大,培养质量和学术水平也在不断提升。
中国大学生就业论文(摘要)我国大学生就业市场目前已经出现总量失业和结构性失业并存的矛盾。
一方面,存在大学生供大于求的现象,大学生供给超过了经济增长带来的对大学生的需求;另一方面,在经济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由于专业结构、地区结构不合理,大学生自身知识结构不能适应市场需求,以及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就业机制不完善,产生结构性失业,导致大学生就业难度加大。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改善需要在政府宏观调控下大学生、市场、高校三者的协调与合作。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总量失业;结构性失业一、近年来我国大学毕业生的总体就业形势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现实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
社会主义市扬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正猛烈地冲击着我国的高等教育,大学生就业在社会转型期遇到了很大的挑战,总体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1.就业人数庞大,就业高峰持续时间长,形势严峻自从2000年以来,毕业生的人数每年都在增加,2022年毕业生的人数是2001年的五倍多。
据教育部统计,200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280万,截至当年九月一日,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到73%;2005年毕业338万大学生,截至当年九月一日,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72.6%;2006年全国应届大学毕业生人数激增至413万,全国大学生就业率为76.69%。
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495万,平均就业率达到70%;2022年全国毕业生人数为559万,大学生就业率为70%;2022年高校毕业生611万,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74%;2022年的大学生毕业生630万,截至7月一日,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72.2%;2022年大学毕业生人数达660万,在2022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刘延东表示,2022年普通高校毕业生离校时初次就业率达到77.8%,连续九年保持在70%以上;202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680万人,700多万名中专、职高、技校等也将集中进入就业市场,应届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仍将会集中显现①。
中国历年高校毕业人数(1949-2017)中国历年高校毕业人数(包括统计由新中国到现在每年高校毕业人数)1949年,人才十分缺乏,当年的高校毕业生仅有2.1万人。
197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16.5万人。
197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8.5万人。
198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14.7万人。
198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14万人。
198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45.7万人,比上年增加31.7万人。
说明:这是因为1978年春秋两季入学的四年制学生同时在1982毕业。
198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33.5万人,比上年减少12.2万人。
说明:比上年减少是由于1978年春秋两季入学的四年制学生同时在1982年毕业。
198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28.7万人。
198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31.6万人。
198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39.3万人。
1987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53.2万人。
198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55.4万人。
198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57.62万人。
199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61.36万人。
199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61.43万人。
199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60.42万人。
199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57.07万人。
199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63.74万人。
199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80.54万人。
199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83.86万人。
1997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82.91万人。
199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82.98万人。
199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84.76万人。
2000年,全国普通高等教育毕业94.98万人。
200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103.63万人。
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133.73万人。
200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187.75万人。
200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239.1万人。
历年高校毕业人数 Modified by JACK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26, 2020中国历年高校毕业人数(1949-2017)中国历年高校毕业人数(包括统计由新中国到现在每年高校毕业人数)1949年,人才十分缺乏,当年的高校毕业生仅有万人。
197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万人。
197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万人。
198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万人。
198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14万人。
198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万人,比上年增加万人。
说明:这是因为1978年春秋两季入学的四年制学生同时在1982毕业。
198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万人,比上年减少万人。
说明:比上年减少是由于1978年春秋两季入学的四年制学生同时在1982年毕业。
198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万人。
198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万人。
198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万人。
1987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万人。
198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万人。
198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万人。
199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万人。
199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万人。
199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万人。
199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万人。
199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万人。
199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万人。
199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万人。
1997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万人。
199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万人。
199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万人。
2000年,全国普通高等教育毕业万人。
200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万人。
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万人。
200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万人。
200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万人。
200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万人。
200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万人。
2007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万人。
200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万人。
我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越来越难的趋势。
这个方面和国际经济形式近3年来连遭打击,一方面和中国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关,更和当今大学生的就业观滞后有关。
针对这一社会现象,此次调查范围覆盖华南师范大学17个院系,包括师范与非师范专业在校的本科学生。
共发放调查问卷580份,实际547份,回收率为94、3%。
调查文件采用单项选择、不定项选择和主观题三种方式来回答问题。
问题涉及大学生就业期望、就业素质的自我评价、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择业与就业的影响因素等方面,旨在对大学生就业期望与实际就业的相关问题进行实证研究,为高校就业指导和人才培养提供资料与对策研究依据。
调查结果呈现出几个问题:一、多数学生对于“务实”有新的认识,就业期望趋向现实,主要表现在工作单位、工作区域等方面。
(1)就业方向:先就业后择业成为第一选择大学生在职业取向方面优先考虑的前三项是“先就业后择业”、“先择业后就业”、“继续深造”,它们分别为41、76%、28、57%、27、84%。
调查显示,在面得就业压力时,多数学生表现出特有的自信与成熟。
在此问题的选择中,特别值得关注的现象是“继续深造”,这选项占27、84%,有过四分之一学生希望继续学习,而且此风近年经久不衰,且越演越烈。
究其原因:一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影响和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二是就业竞争激烈,优越的职业需要优秀的高层次人才;三是心理因素,有的大学生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回避即时就业等因素。
这一现象值得认真分析研究,其利与弊何在?其利在于缓解就业压力,促进人才素质的提高,改善我国人才结构,增强我国高级人才的科技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忧虑的是它反映出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的欠缺,社会压力的承受力不够,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有相当部分的大学生选择了回避的方式,职业期望趋于“非风险化”。
这种现象还可以从学生对就业前景的评价中看出,见图1所示。
22、92%的同学对就业前景持有“不容乐观”的评价,这里除了客观实在的因素影响外,更多的是学生的心理素质因素问题。
中国历年大学生毕业人数(1949-2023) 1949年大学毕业生2.1万人;1978年大学毕业生16.5万人;1979年大学毕业生8.5万人;1980年大学毕业生14.7万人;1981年大学毕业生14万人;1982年大学毕业生45.7万人;1983年大学毕业生33.5万人;1906年大学毕业生28.7万人;1985年大学毕业生31.6万人;1986年大学毕业生39.3万人;1988年大学毕业生55.4万人; 1989年大学毕业生57.62万人; 1990年大学毕业生61.36万人; 1991年大学毕业生61.43万人; 1992年大学毕业生60.42万人; 1993年大学毕业生57.07万人; 1994年大学毕业生63.74万人; 1995年大学毕业生80.54万人; 1996年大学毕业生83.86万人; 1997年大学毕业生82.91万人;1999年大学毕业生84.76万人; 2000年大学毕业生94.98万人; 2001年大学毕业生103.63万人; 2002年大学毕业生133.73万人; 2003年大学毕业生187.75万人; 2004年大学毕业生239.1万人; 2005年大学毕业生306.8万人; 2006年大学毕业生377.47万人; 2007年大学毕业生447.79万人; 2008年大学毕业生512万人;2010年大学毕业生575.4万人; 2011年大学毕业生608.2万人; 2012年大学毕业生624.7万人; 2013年大学毕业生699万人; 2014年大学毕业生727万人; 2015年大学毕业生749万人; 2016年大学毕业生765万人; 2017年大学毕业生795万人; 2018年大学毕业生821万人; 2019年大学毕业生834万人;2021年大学毕业生909万人; 2022年大学毕业生1076万人; 2023年大学毕业生1158万人。
我国历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一览我国历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一览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持续增加,成为社会热点问题之一。
本文旨在通过回顾我国历年高校毕业生人数情况,分析其原因和带来的挑战,并探讨可能的解决办法。
第一部分:历年高校毕业生人数概述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教育得到长足发展。
在中国快速城市化与经济转型的背景下,高等教育的需求呈现井喷态势。
以下是我国历年高校毕业生人数的概述:2000年至2005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保持相对稳定,每年约在300万人左右。
2006年至2010年,高校毕业生人数逐渐上升,年均增长速度约为10%。
2011年至2015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进一步增加,每年约在600万人左右。
2016年至2019年,高校毕业生人数继续攀升,年均增长速度略有放缓,但依然以百万计。
第二部分:高校毕业生人数增长原因探究高校毕业生人数增长的原因众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教育资源的扩充:我国各级政府和高校不断增加对高等教育的投资,提升了高等教育的普及率。
大量优秀的学子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从而增加了高校毕业生的数量。
2. 劳动力市场需求变化:随着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职业结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
对于技术和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推动了高等教育的扩张。
3. 招生政策调整:近年来,我国一系列招生政策的调整也直接影响了高校毕业生人数的增长。
例如,推行高考综合改革,增加高校招生计划,扩大对中职生和农村学生的录取比例等。
第三部分:我国面临的挑战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长,我国也面临各种挑战。
以下是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1. 就业压力加大:高校毕业生人数过多导致就业压力剧增,尤其是在就业岗位相对不足的地区和行业。
很多大学生迫切希望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但现实中更多人面临着就业难、就业不稳定等问题。
2. 教育质量不均衡:高校扩招的同时,教育质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不均衡。
一些高校的教学质量和就业率较低,导致毕业生就业能力的不匹配。
全国历年高考人数和录取人数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人才十分缺乏,高等教育很不发达,当年的高校毕业生仅有2.1万人。
1952年,教育部决定所有高校实行全国统一招生考试,当年共录取新生6.6万人。
1965年全国高校招生人数达至16.4万人。
1966年至1970年,高校没招收新生。
1971年至1976年,所推荐工农兵学员上大学。
1977年,中考录取人数570万人,投档27万,投档比例为29∶1,约4.8%。
1978年,610万人报考,原计划招生29.3万人,后增加近11万人,共录取40.2万人。
新生当年秋入学。
1979年,全国中考首次统一在7月7―9日三天展开,共计468.5万人出席中考,投档了28.4万人,录取率为6.1%。
1980年,当年高考共有333万人报考,共录取28万人。
一些省、市、自治区扩大招收自费走读生7000多人。
1981年,理工农医类专业英语生物,按30%扣除总分。
当年中考共计259万人录取,共投档28万人。
1982年,共有187万人报考,共录取32万人。
1983年,全国统考时间调整为7月15―17日。
当年高考共有167万人报考,共录取39万人。
1984年,全国统一考试时间恢复正常为7月7―9日。
当年中考共计164万人录取,共投档48万人。
1985年,176万人报考,共录取62万人。
(这一年是本人的高考年,这一年我有幸成为62万分之一)1986年,191万人录取,共投档57万人。
1987年,228万人录取,共投档62万人.1988年,272万人录取,共投档67万人。
1989年,266万人录取,共投档60万人。
(有人回忆起当年录取人数比上年太少了很多)1990年:参加高考人数283万,录取60万1991年:参加高考人数296万,录取62万1992年:参加高考人数296万,录取75万1993年:参加高考人数286万,录取92万1994年:参加高考人数251万,录取90万1995年:参加高考人数253万,录取93万1996年:出席中考人数241万,投档97万,当年毕业的学生不再由国家”纸盒分配”。
关于文都课程可更多考研信息点击进入
中国历年大学毕业生人数统计
2009-06-09 09:56:04 编辑:雨泽
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631万人,比上一年增长了20万人,整体增长趋缓。
图表:截止于2010年
200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212万人;
200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280万人;
200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338万人;
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413万人;
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495万人;
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559万人;
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611万人;
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631万人。
2009届毕业生签约人数统计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目前我国2009届高校毕业生签约率达到45%(该数据截至六月份),有275万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就业总量与去年持平,但签约率比去年下降了三个百分点。
另据国内某第三方教育研究机构公司5月31日发布的“2009大学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5月月度报告显示,2009届应届本科毕业生的签约率目前达到62%,高职毕业生的签约率略超本科生,为64%。
具有理工科背景的学生依然展现出较为明显的求职优势,报告显示,今年大学生签约率最高的专业是能源动力类。
而制造业、电信及电子信息服务业以及建筑业,是今年大学生签约量最大的三大行业。
(有才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