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运河文化的深层次开发研究开题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39.55 KB
- 文档页数:5
运河文化公园的调研报告运河文化公园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通过实地调研运河文化公园,了解公园的环境和设施情况以及公众对公园的满意度,为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公园提供参考意见。
二、调研内容:1. 环境情况:- 公园位置:运河文化公园位于城市中心,交通便利。
- 绿化情况:公园内的绿化覆盖面积广,花草树木丰富。
- 空气质量:公园周边空气清新,环境优美。
- 噪音情况:公园内噪音较低,适合休闲和散步。
2. 设施情况:- 停车场:公园配有宽敞的停车场,方便来访人员停放车辆。
- 健身器材:公园内设有各种健身器材,供人们锻炼身体。
- 儿童游乐区:公园设有专门的儿童游乐区,提供多种游乐设施。
- 休息区:公园内设有休息区,供人们休息和聚会。
- 公共厕所:公园内建有公共厕所,卫生情况良好。
- 路灯和景观灯:公园内路灯和景观灯设置合理,夜间照明效果良好。
3. 公众满意度调查:我们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随机抽样了100名公园游客,进行满意度调查。
结果显示:- 72%的受访者对公园环境和绿化表示满意。
- 85%的受访者认为公园的设施完善且数量足够。
- 68%的受访者对公园的卫生状况表示满意。
- 91%的受访者认为该公园适宜休闲和放松。
四、调研结论:根据以上调研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运河文化公园的环境优美,绿化覆盖面广,受到公众的一致好评。
2. 公园设施完善且数量足够,能够满足游客的基本需求。
3. 公园的卫生状况较好,但仍有改进空间,进一步加强卫生管理。
4. 公园的噪音较低,适宜休闲和散步,为市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休闲场所。
五、建议:根据以上结论,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继续加大对公园的绿化投入,增加新的花草树木,进一步提升环境质量。
2. 定期进行公园设施的维护和更新,确保设施的完好性。
3. 加强卫生管理,增加卫生人员巡查频次,保持公园内卫生状况的良好。
4. 设立公众意见箱,定期收集公众对公园的反馈和建议,及时调整公园管理措施。
大运河研究报告一、引言大运河,又称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古代最长、最古老的运河,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水利工程之一。
本报告旨在对大运河的历史、地理、文化和经济价值进行研究和分析。
二、历史背景大运河的修建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但最早的大规模修建始于北魏时期。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运河逐渐完善,连通了黄河、长江和淮河等重要水系,成为中国北方地区重要的交通要道。
大运河在不同朝代得到了广泛的利用和发展,尤其在隋唐时期达到了巅峰,成为国内外贸易的重要通道。
三、地理概况大运河总长度约1794公里,横跨中国的多个省份,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等。
沿途的城市和风景名胜众多,如扬州、苏州、杭州等,这些地方也因大运河而繁荣起来。
大运河的主要分支有京杭运河、济南运河、德运河等,这些分支连接了许多重要的水域和城市。
四、文化遗产大运河见证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沿途的城市和村庄保存了大量的古建筑、文物和传统手工艺品,如古运河桥梁、古村落和古运河船只等。
这些文化遗产不仅是中国文化的宝贵财富,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经济价值大运河在古代是重要的商业通道,贯通了中国的北方和南方地区,促进了商品的交流和贸易的发展。
如今,大运河仍然发挥着重要的经济作用,成为了沿线城市的重要经济支柱。
许多旅游和物流企业也依托大运河发展起来,为当地经济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六、环境保护大运河的保护和修复工作一直受到广泛关注。
近年来,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了对大运河的保护和管理。
通过清理河道、治理污染和修复古建筑等措施,大运河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也保护了大运河的文化遗产。
七、发展前景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大运河的旅游潜力逐渐被挖掘出来。
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慕名而来,欣赏大运河的壮丽风景和丰富文化。
大运河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可以通过开发旅游线路、举办文化活动和推广地方特色产品等方式,进一步提升大运河的价值和影响力。
八、结论大运河作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水利工程之一,不仅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的经济和文化作用,而且如今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大运河文化带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专题调研报告大运河文化带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专题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大运河作为我国古代最重要的水利工程和交通动脉,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对于我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的不断加大投入,大运河文化带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逐渐成为了热门话题。
为了更好地推动大运河文化带暨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工作,特进行本次专题调研,以期全面了解相关情况并提出建设性意见。
二、调研内容1. 大运河文化带的区域范围及特色大运河文化带包括了大运河沿线的文化遗产和历史文化资源,其中不乏名胜古迹和古建筑。
这些传统文化遗产成为了大运河文化带的重要特色,对于保护和传承具有极高的价值。
2. 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规划和进展情况国家文化公园是国家级的文化保护和传承项目,其建设规划和进展情况对于大运河文化带的保护和传承至关重要。
通过调研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规划和进展情况,能够全面了解大运河文化带的保护工作。
3. 当地政府和社会组织的参与情况大运河文化带暨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需要得到当地政府和社会组织的大力支持和参与。
通过调研当地政府和社会组织的参与情况,可以了解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三、调研过程通过实地走访和座谈会等方式,我们全面了解了大运河文化带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相关情况。
与当地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和社会组织代表进行了深入交流,获取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和信息。
四、调研成果1. 大运河文化带的历史文化价值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和重视,相关保护工作正在有序进行。
2. 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相关规划和项目正在有序推进。
3.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比如基础设施的落后和保护管理的不足。
五、建议意见1. 加大对大运河文化带的保护力度,加强文物保护管理,严厉打击历史遗址和文物的违法破坏和盗掘行为。
2. 加强国家文化公园的规划和建设管理,注重合理规划和社会参与,确保文化公园的建设顺利进行。
大运河文化带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专题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近年来,我国政府大力推进大运河文化带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旨在挖掘、保护和传承大运河文化,实现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利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以及促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
大运河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水利工程之一,也是我国古代文明与现代发展的历史见证。
本次调研将就这一重要话题展开深度探讨。
二、调研内容1. 大运河文化的历史价值和地位大运河作为我国古代最重要的水利工程之一,承载了我国古代的文明和发展。
通过调研大运河文化的历史价值和地位,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我国古代的贸易、文化交流和社会发展。
2. 大运河文化带暨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进展近年来,大运河文化带暨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包括重要历史节点的保护、文化遗产的挖掘和传承,以及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通过调研建设进展,我们可以了解大运河文化带暨国家文化公园在保护和传承大运河文化、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
3. 大运河文化带暨国家文化公园的旅游价值大运河沿线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景观,是旅游者理想的目的地之一。
通过调研大运河文化带暨国家文化公园的旅游价值,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当地文化特色、旅游资源和旅游业发展现状,为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启示。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在调研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大运河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以及大运河文化带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对于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意义。
只有深入挖掘和保护大运河文化,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实现文化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推动地方经济增长,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四、总结回顾通过本次调研,我对大运河文化带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有了更加全面、深刻和灵活的理解。
我将结合调研内容,进一步深入学习相关知识,积极参与大运河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工作,为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这篇文章中,我详细介绍了大运河文化带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专题的调研报告内容,并对个人观点和理解进行了阐述。
京杭大运河江南段工业遗产廊道构建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人工运河,被誉为“黄河以北第一河”。
从北京到杭州,全长1794公里,贯穿北京市、河北省、天津市、山东省、河南省、安徽省、江苏省、浙江省8个省、市、自治区。
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贸易动脉之一,曾经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繁华的经济中心。
江南段是京杭大运河最南端的一段,也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段。
江南段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生态保护资源极其丰富,不仅代表了传统水利文化的辉煌历史,还涵盖了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事件。
现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工业化的发展,江南段的人文遗产和自然生态面临重大压力。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京杭大运河江南段工业遗产廊道构建”的课题,旨在探究如何通过保护和利用江南段的工业遗产,开展文化传承、旅游开发、区域经济振兴等工作,同时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选题意义1、开展文化传承和旅游开发京杭大运河江南段的工业遗产是中国工业化进程的珍贵见证,也是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构建工业遗产廊道,可以更好地保护、挖掘和展示江南段的工业遗产,加强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在保护与发展中,可以运用各种多媒体手段,通过多样化的方式,展示工业遗产的艺术价值与历史价值,发掘人文内涵,激发公众的历史文化认识和自豪感,推动文化传承与旅游开发建设。
2、区域经济振兴通过对江南段的工业遗产进行保护和再利用,可以形成特色产业和产品,提高地方经济的总体水平,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和 prosperity。
同时,融合旅游产业,将文化和旅游产业有机结合,满足大众文化需求,拓展经济发展空间。
探索难民、胡同等地方的特色民居改建,建设工业主题民宿,更好地培育文化乡村、促进地方生态保护。
3、生态保护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加速,废弃工厂、工业用地等土地开始快速荒芜,这些存量工业区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日益突显,对于地方生态环境的保护造成严重影响。
京杭运河(杭州拱墅区段)休闲及游憩空间发育模式研究
的开题报告
1.研究背景
京杭运河是中国著名的古代运河之一,也是中国人工运河中历史悠久、规模宏大的一条。
杭州拱墅区段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遗存和文化底蕴。
随着城市
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京杭运河及其周边区域的游憩和休闲需求不断提升,如何合理发
挥其空间功能,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2.研究目的
通过对京杭运河(杭州拱墅区段)休闲及游憩空间的发育模式进行研究,旨在探索其
空间发展趋势、特点及影响因素,为运河及其周边区域的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
3.研究内容
本研究拟就以下问题展开研究:
(1)京杭运河(杭州拱墅区段)休闲及游憩空间的发育历程和现状;
(2)空间格局和依托因素分析;
(3)不同时期空间发育的主要特征和趋势;
(4)利用USP方法对休闲游憩空间的评价和空间发育趋势的预测;
(5)京杭运河(杭州拱墅区段)休闲游憩空间规划与整治建议。
4.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的主要方法包括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GIS技术、USP方法等,综合
运用这些方法,旨在全面、客观地把握研究对象的发育规律和现状,并提出可行的规
划建议。
5.研究意义
本研究可以为京杭运河及其周边区域的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的参考,有助于合理利用
和保护运河及其周边的自然环境,提升其旅游和游憩价值,促进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杭州运河考察报告篇一:杭州运河博物馆考察报告杭州运河博物馆考察报告汉语言文学091第1研讨小组蔡莹莹 109251004知道汉字“漕”是什么含义吗?它代表着满载稻米的大船从富庶南方扬帆北上,代表着中国古代关乎国计民生、终日繁忙而有条不紊的物流系统,代表着一个幅员辽阔的中央集权国家如何把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紧密相连,更代表着一条中国劳动人民上千年来用勤劳和智慧开凿的南北运输大通道——京杭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博物馆是杭州运河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一期工程的重点项目,坐落于拱墅区运河文化广场南侧,毗邻大运河南端终点标志——拱宸桥。
博物馆以“运河推动历史,运河改变生活”为陈列主题,分序厅和“大运河的开凿与变迁”、“大运河的利用”、“运河畔的城市”和“运河文化”四个展厅。
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是目前国内第一家以运河文化为主题的大型专题博物馆。
仔细参观后,我发现博物馆有以下几个特点:一、馆藏再现大河历史京杭大运河博物馆目前收集、展出的上千件文物和史料充分展示了大运河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地位和作用。
收集到有关运河最具价值的文物是一个清光绪年代的苏州府官斛。
当年,农民交皇粮就是用它来计量重量,一斛大约是35.8公斤。
稻米称重过后由官员登记,打包送上运河漕船,经过几个月的运输,苏州农民的劳动成果也许到了某个守卫北京城官兵的家里,成了饷粮。
运河漕运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在清代形成了十分严密、精准的制度,是世界经济史上的奇观,这个官斛就是见证。
该馆收集的文物、史料主要包括五类:与运河漕运直接相关的文物,如苏州府官斛、“日进千金”小升;与运河水上运输相关的文物,如余锦洲老行水单、“顺风快利”船票等;运河出土文物,如大关桥北出土唐开元通宝钱、运河出土宋代瓦当等;运河水上人家生产及生活用具,如竹编酒葫芦、船用水桶等;沿运河城市文物及工艺品,如明嘉靖三年临清大青砖、扬州漆器雕屏等。
京杭大运河研学课题是一项关于京杭大运河的研究课题,主要涉及对京杭大运河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等方面的研究。
课题的目标是通过对京杭大运河的深入研究,挖掘其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和传承大运河文化,提高人们对大运河文化的认识和了解,为大运河的保护和利用提供理论支持。
京杭大运河研学课题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京杭大运河的历史渊源和演变历程:研究京杭大运河的起源、发展、变迁以及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影响。
2. 京杭大运河的文化内涵:研究京杭大运河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如民间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建筑文化等。
3. 京杭大运河的经济和社会影响:研究京杭大运河对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变迁、城市建设等方面的影响。
4. 京杭大运河的保护和利用:研究如何保护和利用好京杭大运河这一世界文化遗产,提出合理的保护措施和利用方案。
5. 京杭大运河的教育和研学:研究如何将京杭大运河的文化内涵融入教育和研学活动中,提高人们对大运河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通过对京杭大运河研学课题的研究,可以更好地挖掘和传承大运河文化,提高人们对大运河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同时为大运河的保护和利用提供理论支持。
大运河研究报告一、引言大运河是中国古代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也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被誉为“水陆贸易丝绸之路”。
本报告旨在对大运河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历史背景、建设规模、影响以及现状等方面的内容。
二、历史背景大运河的建设始于春秋时期,经历了多个朝代的修筑和扩建,直至明清时期基本成型。
大运河起自北京,终于杭州,全长约1794公里,横跨京杭平原,是中国北方经济的重要动脉。
它连接了黄河、淮河和长江,形成了北方与南方之间的重要交通纽带。
三、建设规模大运河的建设规模庞大,涉及河道的开挖、堤坝的修建以及水闸的建设等。
河道的开挖工作主要依赖人力,凭借着大量的民工和劳动力,数十年如一日地进行着挖掘和清理工作。
而堤坝的修建则是为了防止河水泛滥,保证运河的安全和畅通。
同时,水闸的建设则是为了调节河水的流量,使得运河能够适应不同的船只和货物的运输需求。
四、影响大运河的建设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促进了北方与南方之间的经济交流和文化交流,加快了地区间的发展和繁荣。
其次,大运河成为了商品和信息的重要通道,为国家的统一和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最后,大运河也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杰出代表,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遗产。
五、现状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交通方式的改变,大运河在现代已经失去了其原有的功能。
然而,大运河作为中国的文化和历史遗产,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
为了保护和传承大运河,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修复古建筑、开展文化活动以及加强管理等。
这些努力使得大运河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研究者。
六、结论大运河作为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杰出代表,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连接了北方与南方,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为国家的统一和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尽管现代交通的发展已经改变了大运河的功能,但它作为中国的文化和历史遗产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
为了保护和传承大运河,我们需要共同努力,加强管理和修复工作,使其成为中华民族的骄傲和世界文化遗产的瑰宝。
大运河杭州段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作者:蔡蝶来源:《西部论丛》2020年第05期摘要:京杭大运河杭州段是大运河最重要的河段之一。
杭州段运河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同时也是江南文化遗产的长廊,拥有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
随着大规模经济建设的推进,京杭大运河的使用功能日趋多样化,除运输、灌溉外,土地、文化、旅游等价值也不断扩张。
关键词:大运河杭州段;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大运河杭州段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开发是一个大问题,涉及方方面面的内容。
作为京杭大运河最重要的河段之一,杭州段运河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同时也是江南文化遗产的长廊,这造就了一个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的文化和旅游开发空间。
这些具有丰富历史人文和科学艺术价值的文化遗产是运河沿岸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它们共同组成了我国丰富多彩的运河文化。
因此,如何合理保护和开发利用这些优秀的运河水文化遗产,成为一件亟待受到重视和深入研究的工作。
一、大运河杭州段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京杭大运河,如同万里长城一样,已成为刻画在祖国大地上象征人类文明历史的重要符号,也是留给我们及子孙后代的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现阶段,如何更好地保护和开发这份历史文化遗产,使之继续为人类造福,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杭州段运河作为京杭大运河的最南端,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同样面临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如何保护和开发的紧要问题。
那么,如何对杭州段运河在漫长历史时期遗留下的珍贵运河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开发呢?首先,要对杭州段运河所文化遗产进行一次全面性的综合考察,全方位地记录运河文化遗产的数量、分布情况、重要数据、现存状况等基本情况,建立起一套成系统、体系化的运河文化遗产保护档案资料。
对该段运河文化遗产进行合理的划分,根据不同文化遗产的特性区分出若干类别,进而有层次、有针对性的进行保护与开发利用。
其次,通过将杭州段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纳入中国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这一系统化、整体性的工程中去,从而实现对其有效保护与合理开发。
运河研究现状分析报告运河研究现状分析报告运河是人类在交通运输领域的一项伟大工程,它在历史上起到了连接内陆河流和海洋的桥梁作用。
目前,运河研究已经成为一个热门的领域,许多学者对运河的历史、文化、经济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
以下是对运河研究现状的分析。
首先,运河的历史研究是运河研究的重要方面。
研究者通过对历史文献的分析和考古工作的开展,对各个时期的运河进行了详细研究。
例如,中国的运河研究从中国古代运河——大运河开始,延伸到了清代的京杭大运河和南京秦淮河等。
同时,欧洲的运河研究也早已展开,例如英国的曼彻斯特-利物浦运河和法国的布列塔尼运河等。
其次,运河的文化研究也吸引了不少学者的关注。
运河作为人类历史和文化的载体,承载着历史智慧和文化遗产。
文化研究者通过对沿线古镇、文化建筑等的考察,揭示了运河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例如中国的京杭大运河沿线经过了许多历史文化名城,如扬州、南京、无锡等,这些城市的建筑风格和人文景观都与运河有着紧密的联系。
此外,运河研究还涉及到运河的经济效益和区域发展。
运河的开通对于沿线地区的产业发展、经济繁荣和区域统一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经济学家通过对运河沿线经济数据的研究,探讨了运河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例如中国的大运河曾经是国家的经济命脉,对沿线城市的经济繁荣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最后,运河研究还包括对运河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运河是一项重大的文化遗产,其保护和利用是非常重要的。
研究者通过对运河沿线自然环境、水利设施等的考察,提出了保护与管理的策略和措施。
例如对运河水利设施进行修复和维护,保证其正常运行和使用。
综上所述,运河研究在历史、文化、经济和环保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化对运河的各个方面的研究,同时也需要注重实践应用,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具体的运河保护与发展的措施,更好地利用和传承运河的价值和意义。
运河与城市的发展的研究报告范文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运河与城市的发展的研究报告范文该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运河与城市的发展的研究报告范文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本文旨在探讨运河对城市发展的影响,通过对历史上著名的运河城市以及现代运河城市的案例分析,总结运河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展望未来运河与城市发展的潜力和挑战。
运河(杭州段)旅游开发现状分析及解决方案京杭大运河和万里长城并称为我国古代的两项伟大工程,闻名于全世界,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一条人工河道,是我国仅次于长江的第二条“黄金水道”,其对中国南北地区间的经济、文化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城镇的兴起均起了巨大作用。
因此,京杭大运河(杭州段)作为目前杭州旅游开发重点,凭借着本身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而极具开发潜力。
我们小组结合运河综合保护的“还河于民、申报世遗,打造世界级旅游产品”三大目标,针对运河旅游现状分析运河旅游的开发所存在的问题,结合运河的开发与“申遗”、运河的特色休闲业态、运河航运等方面,提出自己的相关见解和可实施性方案,并将规划重点放在大兜路段。
一、运河(杭州段)旅游开发现存问题近几年来,杭州市政府大力开发运河水上旅游活动项目、积极保护和改造运河周边历史景区景点以及完善改造旅游基础设施,但就目前旅游开发现状看,运河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运河及其滨河地带对水上旅游所带来的影响虽然运河(杭州段)的功能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和变迁,总体来看,交通运输(航运)的功能是最根本的,近代大运河的航运,虽因现代交通工具的出现而逐渐衰退,但江南运河依然繁忙,如今仍承担着杭州15%左右的对外运输量,随着运河、钱塘江沟通工程的完成,运河年货运量增长率达12%,无疑运河的航运功能给杭州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但与此同时也产生了水质污染,河面堵航,桥梁破坏等一系列问题,对运河生态环境、观光旅游、水上游憩等造成严重影响。
对于游客而言,旅游资源本身蕴含的各种美学特征及其历史、文化、科学价值是产生旅游行为的首要因素,资源的破坏将直接影响游客的满足程度。
目前在运河两岸现存的建筑大多说是近现代的,稀少的古迹的保存与大量的近现代建筑混合在一起,破坏了运河原有的浑厚的历史感,因为旅游气氛环境是由旅游区所特有的地方特色、历史、民族风情及与之相适应的外部氛围产生,每一具体的游览对象,对游客旅游行为的激发,很大程度上是它反映出的特殊的历史、地方、民族特点或一种异国、异地的特殊情调。
第1篇一、前言大运河,全长约1794公里,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工程,也是世界上最长的古代运河。
它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历经唐、宋、元、明、清等朝代的扩建和改造,形成了今天我们所见的大运河。
为了深入了解大运河的历史、文化、经济和社会价值,我们组织了一次大运河实践活动。
以下是本次实践活动的报告。
二、实践目的1. 了解大运河的历史、文化、经济和社会价值;2. 感受大运河沿岸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3. 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能力;4. 增强对文化遗产保护的认识。
三、实践时间与地点实践时间:2021年10月1日-10月5日实践地点:江苏省扬州市、浙江省杭州市四、实践内容1. 大运河历史与文化考察(1)参观扬州瘦西湖、大明寺等历史文化景点,了解大运河在扬州的历史地位;(2)参观杭州西湖、雷峰塔等历史文化景点,了解大运河在杭州的历史地位;(3)参观大运河博物馆,了解大运河的历史、文化、经济和社会价值。
2. 大运河沿岸自然风光考察(1)游览扬州瘦西湖,感受“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美景;(2)游览杭州西湖,领略“苏堤春晓、断桥残雪、平湖秋月、南屏晚钟、曲院风荷、花港观鱼、柳浪闻莺”的六景;(3)游览运河古镇周庄、乌镇等,感受江南水乡的独特魅力。
3. 大运河经济与社会考察(1)考察大运河沿岸的产业布局,了解大运河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2)参观大运河畔的美丽乡村,感受乡村振兴战略的成果;(3)了解大运河文化传承与保护现状,探讨如何更好地保护这一世界文化遗产。
五、实践成果1. 深入了解了大运河的历史、文化、经济和社会价值;2. 增强了对文化遗产保护的认识,提高了保护文化遗产的责任感;3. 提升了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能力;4. 拍摄了大量照片和视频,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素材。
六、实践体会1. 大运河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是人类文明的瑰宝;2. 大运河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3. 大运河对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力量;4. 保护大运河文化遗产,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目录1 前言 (2)2 运河功能变迁与XX及XX区城市关系的特征分析 (3)3 运河及滨河空间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8)4 运河开发与更新战略及理念 (20)5 运河综合开发的策略及建议 (22)6 运河XX段开发时序 (30)1 前言京杭大运河:都市兴衰的纽带,哺育XX区成长的母亲河京杭大运河:运输功能的退化,生态、旅游、文化功能的兴起京杭大运河:城市发展的资源,城市竞争的舞台,城市魅力的品牌XX是运河的终端城市,自汉唐以来逐步成为江浙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其真正意义上的繁荣应是从隋代运河的贯通开始的,XX的发展从此与运河密不可分。
鼎盛时期,城区大关桥、江涨桥一带,遍设河埠,市集密布,苏、常、秀、淮、广等地的米稻均在此集散。
由唐代、明清到现代,XX的城址特别是XX区辖境的变化、城市建设与运河之间始终有着丝丝相扣的关系。
“运河是XX区城区的生命之源,回顾XX区的历史,可以说是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因水而荣。
但是因为工业现代化的进程挤占了城区的滨河空间,特别是中心区域的滨河空间,故造成城市中心区域的滨河区域的空心化和衰败,这是世界上现代化都市病难于克服的顽症。
此外在历史上,不少城市的兴衰都和航运交通有关。
自从产业结构发生变化,同时加上现代交通运输技术的进步,使水体在交通上的影响也发生了变化。
凡此种种使区内的滨河工业及交通用地出现闲置,需要寻找新的用途。
同时,目前中国正经历着一个城市化的飞跃阶段,城市空间结构正发生着急剧外延式扩展。
此外,在高度发展的城市化领域,欧美国家经历的“后城市阶段”也正在出现,城市空间结构的内涵式提高也同样迫切。
城市滨水区,这一拥有高品质自然资源的地区理所当然的成为城市演化与更新的一个活跃地带。
在这个历史时刻,XX区的发展又一次与运河联系在了一起。
但运河两岸的现状与XX区经济社会发展目前的要求并不相称。
综合整治与开发运河己成为XX区全体人民的共同愿望。
而对运河功能的变迁轨迹进行分析,对运河功能进行准确定位,正是运河综合开发的前提和基础。
运河调研报告8000尊敬的领导:经过对运河的调研与研究,现我将简要总结和分析报告的主要结果。
在调研中,我们主要关注了运河的历史背景、现状及其对经济、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运河作为一种航运交通方式,自古以来就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建设与繁荣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就运河的历史背景而言,运河的建设可追溯至几千年前。
古代国家经济主要依赖农业,而运河的建设极大地推动了农产品的交流与贸易,有利于不同地区之间的资源配置与合作。
作为历史文化遗产,许多运河也成为了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其次,就运河现状而言,尽管随着铁路、公路和航空的发展,运河在运输方式中的地位逐渐下降,但仍然在部分地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许多国家和地区仍然在维护和发展自己的运河网络,改善运河的水文系统和航运设施,提高运河的运输效率。
另外,就运河对于经济、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影响而言,这一点尤为重要。
首先,运河的开通与改善能够促进经济贸易,加强地区间的合作。
其次,运河的建设对于水资源的管理与保护也具有重要意义。
合理规划运河的水文系统,保护生态环境,将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此外,运河的建设也能带来就业机会,促进社会发展。
然而,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是运河的维护和管理问题。
许多运河长期未得到有效的维护和管理,导致了水质恶化、堵塞等问题。
其次,一些地区的运河建设还存在一定的不平衡性,部分地区的运河设施相对较差。
综上所述,运河作为一种重要的航运交通方式,对于经济、环境和社会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我们需要继续加大对运河维护和管理的投入,优化运河网络,提高运河的运输效率。
同时,也需要关注运河的可持续发展,保护水资源和生态环境。
只有通过持续的努力,我们才能更好地发挥运河的潜力,推动地区的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
此致敬礼。
开题报告
旅游管理
杭州运河文化的深层次开发研究
一、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背景: 中国的京杭大运河与万里长城一样,被列为世界最宏伟的四大古代工程之一,这是 中国劳动人民和一大批水利专家利用自然与改造自然的伟大创造。
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 开凿时间最早、流程最长的一条人工运河。
杭州是运河线上的一颗明珠,是南北大运河的终点城市。
近年杭州不断深入推进运 河综合保护,按照“还河于民、申报世界遗产、打造世界级旅游产品”三大目标,建设 运河文化品牌。
打造运河文化品牌的过程中,如何深层次发掘运河的文化内涵,体现运 河的文化特色,让运河沿线成为杭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是杭州城市发展所面临的一项 重要课题。
浙江是旅游强省,杭州更是浙江旅游业的中心。
在继钱塘江开发和西湖综合整治工 程之后,杭州市委市政府正按照《京杭运河杭州整治与保护开发战略规划》,启动了运 河开发保护工程。
要将运河打造成杭州旅游的下一个亮点。
随着西湖申遗的成功,运河 申遗项目也紧接着被提出。
运河申遗项目将是未来杭州旅游业发展的首要项目。
意义: 杭州运河在杭州城市的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为奠定杭州在东南地区的地位 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但是伴随着时代的变迁,运河的功能逐渐被淡化,运河也遭到 了破坏和被遗忘。
随着运河旅游的开发和运河申遗的项目,运河的作用再一次提到公众 的眼前。
杭州运河文化的深层次开发研究,有利于推进运河综合保护工程。
让更多的人更深 层次的了解运河文化,参与到运河的保护与开发工程中来。
研究的成果为杭州市政府改 造、开发运河提供了理论依据,为深层次开发杭州运河文化提供了方案。
加快了运河保 护与开发的进程,使杭州运河能够重新焕发风采。
杭州运河文化的深层次开发研究,还对运河旅游的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将会 使运河成为继钱塘江、西湖后的杭城旅游的另一大亮点。
也将对杭州城市的政治、文化、 经济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杭州运河文化的深层次开发研究也将作为一个典型,对 其他城市的运河开发有一个借鉴作用。
二、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含论文提纲)
研究目标: 本文将大体的介绍杭州运河文化开发的基本现状、发展优势、存在问题以及对策,
目标是通过杭州运河文化的深层次开发研究,使更多人的了解运河,重视运河的开发与 保护,促进杭州运河的发展。
并最终带动整个杭城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
主要内容: 引言 一、杭州运河文化深层次开发现状 二、杭州运河文化深层次开发的优势
(一)优越的地理位置 (二)丰富的文化资源 (三)独特的文化魅力 (四)多元文化的交汇 (五)商业气息浓厚 (六)政府的高度重视 三、杭州运河文化深层次开发存在的问题 (一)条块分割,管理体制不顺 (二)布局零散,两岸用地功能繁杂 (三)遗迹损毁,恢复重建难度较大 (四)设施匮乏,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五)宣传度低,民众对运河文化了解很少 四、杭州运河文化深层次开发的对策 (一)建立专门管理机构,加强运河综合管理 (二)加强区域合作,统一管理 (三)追寻运河文化的历史记忆 (四)完善服务设施,提升杭州运河文化品牌 (五)加强杭州运河文化品牌推广 (六)制定运河文化开发的整体规划 (七)打造运河自然之美
三、拟采取的研究方法、研究手段及技术路线、实验方案等
研究方法与手段: 1、文献研究法 通过查阅大量的国内外文献资料,了解杭州运河文化深层次开发研究的现状、研究 成果、发展趋势以及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为本选题提供一些参考。
2、调查研究法 通过一些相关的网站、政府数据等,分析研究国内外关于运河文化开发的一些资料 和现状。
3、个案研究法 利用平时有空的时间,走访杭州运河的一些文化景点。
针对个别的景点了解杭州运
1
河文化开发现状。
4、借鉴的研究方法 借鉴国内外一些成功的运河文化开发的模式和经验,进行学习和分析,并找出适合
杭州运河文化深层次开发研究的对策。
5、归纳总结法 对各方面的资料进行整合和归纳,筛选出对本选题有用的信息,并总结出本选题的
有关内容。
技术线路: 文献收集 理论准备
研究框架形成 以理论研究为基础确定研究框架
实证研究设计与分析 分析杭州运河文化开发现状和存在的问
题
对策建议 提出杭州运河文化深层次开发研究的发
展趋势和对策。
四、中外文参考文献目录(理工科专业应在 10 篇以上,文科类专业应在 15 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至少 2 篇。
)
[1] 石坚韧,郑芳. 虚实互动:水与光的一体化设计——水城杭州运河沿线夜景规 划设计[J]. 中国名城,2011,(02)
[2] 汤海孺. 杭州运河综合保护工程实例[J]. 浙江建筑,2008,(08) [3] 戚永晔. 大运河杭州段又一个被精心打造的世界级旅游品牌[J]. 观察与思 考,2009,(05) [4] 龚勤. 专家纵说纷纭:杭州运河的申遗与品质保护[J]. 杭州科技,2007,(02) [5] 桑士达. 踏探杭州新运河[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9,(04) [6] 张卫中. 试论杭州“运河文化”特色品牌建设[J]. 现代城市,2009,(03) [7] 杨建新. 一条河、一座城与 60 幅国画[J]. 观察与思考,2011,(03)
2
[8] 吕卓民. 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J]. 历史与文化,2008,(03)
[9] 钱伟芳; 王腾飞. 从淮剧文化浅透大运河文化之大众性层面——以淮安为例
[J]. 才智,2011,(04)
[10] 杨淼; 王卡. 建构杭州运河绿道在城市设计层面的意义——以运河拱宸桥区
段为例[J]. 建筑与文化,2011,(02)
[11] 孙优依. 河之变:拱墅水系涅槃迎发展[J]. 观察与思考,2011,(01)
[12] 刘 杨 ; 卫 美 华 . 大 运 河 治 理 与 文 化 传 承 之 杭 州 方 略 [J]. 环 境 保
护,2011,(15)
[13] 梁雪松. 国内游客杭州大运河旅游感知评价分析[J]. 经济论坛,,2009,(03)
[14] J. David Tabara. Culture as trigger for sustainability transition in the water domain:
the case of the Spanish water policy and the Ebro river basin. Regional Environmental
Change SCI, 2008, 8(2)
[15] Nicholas E. Graham. Simulating the value of El Nino forecasts for the Panama
Canal. Advances in Water Resources EI SCI, 2006, 29(11)
五、研究的整体方案与工作进度安排(内容、步骤、时间)
整体方案:
研究结合个人走访的运河文化景观,在查阅和搜索期刊文献、网站的基础上,确定
本人论文的选题;大量参考期刊文献和网站信息,总结出和本论文有关的研究现状和研
究成果,确定本文文献综述;同时完成外文资料的翻译,查找出与本文论文题目相关的
外文资料,翻译其中与本文论文最相关的材料;在文献综述和外文翻译的基础上完成本
文的开题报告,确定本选题的研究目标和内容以及本选题的采取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列
出论文的主要提纲;通过实习单位和其他渠道搜集并提供论文有用的资料;及时与指导
老师交流意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论文正文的初稿交给指导老师审批。
工作安排:
进度安排:
序号
时间
内容
1
2011 年 11 月 2 日
学生进行网上选报指导老师
2
2011 年 11 月 15 日
确定选题,毕业论文各个环节的要求
3
2011 年 12 月 1 日
下发任务书
4
2011 年 12 月 25 日
完成文献综述、外文翻译
5
2012 年 1 月 5 日
完成开题报告
6
2012 年 2 月 25 日
完成论文初稿
7
2012 年 2 月 28 日
毕业论文中期检查
3
8
2012 年 4 月 15 日
毕业论文所有资料定稿
9
2012 年 5 月 14 日
第一次毕业论文答辩
10
2012 年 5 月 21 日
第二次毕业论文答辩
六、研究的主要特点及创新点
主要特点: 本文在研究过程中主要运用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 合的方法,对杭州运河文化的深层次开发做了详细的研究分析。
创新点: 本文创新性地提出运河文化开发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本身内在的根源。
研究根据杭 州运河文化开发现存的问题,提出了符合实际的可行性措施和对策,并富有创造性。
因 此,本文的研究非常具有现实意义,对其他城市运河文化的深层次开发研究也有参考价 值。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