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政治选择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 格式:ppt
- 大小:635.50 KB
- 文档页数:14
《做有正义感的人(上)》教案叶县仙台镇初级中学杨进群《做有正义感的人(上)》教案一、教学目标:1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社会正义感,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按正义的基本要求来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
3 、知识目标:了解正义的基本要求。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正义的基本要求。
教学难点:按正义的基本要求去做,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三、教学方法:谈话法,情境教学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等方法。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由图片故事引入):多媒体出示河南小伙郭晓亮抡车砸翻制服歹徒的文字图片并提问学生:有同学知道这件事吗?谁来讲一讲。
根据学生情况可以有学生或者老师来讲。
最后问郭晓亮具有什么样的品质?(学生思考回答)引入课题。
(二)、.新授本课1、说一说“正义的故事知多少”:设置“畅所欲言”主题活动,先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知道的有关于正义的故事。
然后老师出示一些日本地震海啸的图片,并补充中国救援队赴日进行救援我国人民对日捐款的事实,提出疑问:中国和日本曾经发生过战争,我们这样做说明了中国人民具有什么情感?|然后提问:要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需要懂得正义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过渡到本课的重点内容。
2 、正义的首要要求是不伤害他人。
设置“真知灼见”主题活动,首先是我让学生阅读教材第83页第一个◆的材料内容,思考回答材料下面的问题,然后,设计一个自由讨论的话题:你身边有没有侵犯他人生命健康权的现象,这种现象正义吗?你会怎么做?试举一两个例子。
明确正义的首要要求是不伤害他人有深刻的认识,自觉尊重他人的生命健康权,并落实到行动中去。
)3、正义的第二个基本要求是不侵犯他人的财产权、名誉权、隐私权等其他基本权利。
活动设计:(1)设置“我来当裁判”活动(多媒体出示)认识到正义的基本要求要做到不侵犯他人的财产权。
(2)“独立阅读思考”指导学生阅读思考教材84页的情景二的材料。
让学生知道正义的基本要求还要不侵犯他人的名誉权。
合作探究:一、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要求我们必须能明辨,惩恶扬善。
请区分下列行为哪些属于正义行为,哪些属于非正义行为?为什么?1、小花为了帮助好朋友取得好成绩,考试时传给她写有答案的纸条。
小花没有遵守考试纪律,违背了公平竞争的原则,属于非正义行为。
2、小林看见小偷在偷东西,悄悄告诉了旁边的警察小林见义勇为,维护了公共利益和他人的正当权益,属于正义行为。
(有正义感的人应当鄙视和制止非正义行为,敢于和不法行为作斗争。
但同学们一定要注意掌握分寸和方法,在自身不具备这种能力的情况下,不能硬拼,要运用智慧解决。
)3、小李看不惯小张经常欺负弱小,于是放学后,小李叫上几个好朋友把小张打了一顿。
小李的行为损害了他人的正当权益(生命健康权),且不符合团结友善的道德要求,属于非正义行为。
4、小明捡到一个手表,并把它归还给了失主。
小明拒绝并战胜了诱惑(金钱,权力等),属于正义行为。
5、小勇在其他行人闯红灯的时候,没有随大流,而是等到绿灯亮起才过马路。
小勇自觉遵守了交通规则,维护了社会秩序,同时这种行为也是对自己(珍爱生命)、对他人、对社会负责任的表现,属于正义行为。
(“中国式过马路”,就是“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
大家一定要记住红灯停,绿灯行,珍爱生命,文明出行。
)6、小马在放学的路上,看到一个老人摔倒在地,他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便没有去扶这个老人。
小马没有见义勇为,没有体现乐于助人的传统美德,属于非正义行为。
(“人倒了还可以扶起来,人心倒了可就扶不起来了”,因此遇到这种情况我们要敢于伸出自己的援助之手。
)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09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特别奖:何东旭、陈及时、方招等勇救落水儿童的长江大学大学生群体。
人物事迹:2009年10月24日,长江大学文理学院的40多名同学结伴出游,来到湖北荆州市宝塔河江段的江堤上野炊。
下午2时左右,一些同学在长江边游玩时,突然发现两个小男孩在江中挣扎。
同学们迅速冲了过去,先救起了一个男孩。
2019-2020年七年级政治下册选择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教案湘教版一、教材分析这目内容是对本单元主题的升华,培养学生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重点:让学生认识什么是正义感,为什么要选择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以及怎样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难点:使学生产生“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的共鸣二、学生分析对“正义感”,学生的认识是陌生而肤浅的,而“选择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可能是学生从未考虑过的一个问题,因此,引导他们认识正义感,思考正义感是我们首先要做的。
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上,要注重情感教学,以达成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效果,在学生初步认识,开始形成共鸣的基础上,指导他们如何成为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三、设计思路(一)导入:由小组评选班里最受欢迎的同学,说明理由。
找出这些被推选同学的共同点---正直、有正义感(二)新授:1、引导学生讨论:“怎样的行为是有正义感的行为?”(从班级里找,从社会上找);“评价一个行为正义不正义,是以什么为标准的?”2、得出结论(1):在生活中的众多选择,归根结底是选择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是我们的积极选择。
得出结论(2):要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首先要遵守社会道德规范、规则、法律、制度3、《一份道德合同》(教材55页材料)讨论:a这对父女遭遇了怎样的生活困境?b在类似的生活背景下,你看到或听到过不同于这对父女的做法吗c想象一下,这对父女未来的生活前景会是怎么样呢?4、《看仓库的老人》(教材54页材料)先呈现一部分讨论:如果你是那个老人,你会怎么做?再看老人怎么做的――辞职,讨论:你认同老人的做法吗?为什么?1、现实生活是五彩缤纷的,充满了机会也充满了诱惑,这些诱惑都是生活对我们想成为怎样一种人的考验,你在生活、学习中(1)遇到过哪些不利于你成长的诱惑?(2)最后是你战胜了诱惑还是诱惑战胜了你?(3)你是如何战胜的?如:放学走过游戏机房,里面热闹非凡;父母不在家,你作业还没完成,可电视里已开始在放你喜欢的连续剧了;过去的朋友邀你一起去学抽烟5、呈现材料:关于诱惑某大公司准备以高薪雇用一名小车司机,经过层层筛选和考试之后,只剩下三名技术最优良的竞争者。
《做有正义感的人》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1、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我们崇尚公平和正义》中第十课《我们维护正义》的第二部分内容。
本节课重在激发学生的正义感,引起学生的共鸣,促使学生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因此本课是对前面内容的自然提升,不但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对巩固和提升八年级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成果也非常重要。
其次崇尚公平正义是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对学生进行正义感教育有着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
2、说教案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正义感的具体内容,明确社会发展需要有正义感的人,掌握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的具体要求。
(2)、能力目标:分清生活中的正义与非正义行为,能够依据正义的基本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学会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社会正义感,树立自觉遵守社会制度规则和程序的意识,自觉维护社会正义。
3、说教案的重、难点(1)教案重点:树立正义感,提高自觉维护正义的实际行动能力和见义有为的践行能力。
(2)教案难点:引导学生自觉维护正义,做一个见义巧为,智勇双全的有正义感的人。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通过前面学习,对哪些是正义哪些是非正义的行为有一定的辨别能力,但在实际生活中,他们还缺少自觉维护正义的意识和责任感,对非正义事情的发生缺乏应对的能力。
同时初中学生虽然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但对人生观、道德观、世界观还处于逐步认识并付诸行动阶段,尤其对“做什么样的人”“怎样做人”这至关重要的问题也不甚清楚,所以这节课通过学生合作、探讨、体验、感悟等活动,学会做正直的人、做自觉维护正义的人是十分重要的。
三、教案方法分析:1.案例教案法。
(通过生活中真实的案例,引起学生思考和共鸣,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2.情景教案法。
(创设生活情景,和学生展开对话,引导学生分析、激励学生思考,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做有正义感的人》教案中太初中刘书云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正义的基本要求,懂得有正义感是做人应该具有的良好品质,知道正义要求每一个人都遵守社会制度规则和程序。
2、能力目标:(1)培养按正义基本要求来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
(2)培养自觉维护正义,自觉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的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1)树立社会正义感,做一个有正义的人。
(2)树立自觉遵守社会制度规则和程序的意识,激发学生正义感,培养学生勇于维护正义,敢于与不正义行为作斗争的勇气和精神。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正义感,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课件出示——水浒英雄人物像,播放歌曲《好汉歌》。
师生跟随音乐一起哼唱《好汉歌》。
一边唱,一边回忆这些梁山好汉的英雄壮举。
师:当我们再一次回顾这些英雄豪杰,再一次唱起这首热血澎湃的《好汉歌》,同学们,你们想到了什么?(师启发:为什么这些名字总刻在我们记忆里,为何这首歌曲总是唱响在我们心中?)抽生回答后,师总结:是啊!英雄的名字永不老去,那是因为“正义”二字永在我们的心中闪着金色的光芒。
师:同学们,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史上,还有许许多多英雄的名字总是与“正义”二字紧密相连!例如:司马迁、刘胡兰、包拯、纪晓岚等。
因为他们有正义感,因为他们襟怀坦白,刚强勇敢,所以他们将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师过渡:可是,一个月前,2007年9月17日,我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帖子,当它出现在某论坛首页后,一天时间火爆点击率突破3000人次。
[课件出示——今天,我被三个小蟊贼暴打的时候,你在围观吗?我是一位从希腊回国的海归。
今天,在电信交费出来,刚好看见一个小偷正跟在一位中年妇女身后,拉她的挎包拉链,旁边的的士司机跟没事似的假装没看见。
我立刻走过去对那个中年妇女说:“张姐,你怎么也在这儿?”(其实我并不认识她。
)小偷立刻住了手,但等中年妇女走后,小偷叫来了两个同伙,对我当街一顿暴打。
我大叫“抓小偷”,周围围观者上百,竟无一人出手相救。
第二课时 选择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课堂目标导航 1.理解为什么要选择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2.弄清应该怎样选择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课前预习方案 ○说一说:用一句话概括本课的学习内容,就是: 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是我们人生的积极选择。
○填一填:选择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是需要战胜许多诱惑的。
选择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最重要的就是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道德规范,按照制度、规则和程序办事。
○查一查:战胜诱惑的小故事。
春秋时,宋国的子罕执掌重权,有人献玉给他,遭其拒绝。
献玉者说,这可是罕见的宝贝啊。
子罕回答说,你以玉为宝,我以不贪为宝。
我若收了你的玉,你我两人岂不都失去了宝。
课堂导学方案【感悟生活】 生:学习活动 你在生活、学习中遇到过哪些不利于你成长的诱惑?最后是你战胜了诱惑还是诱惑战胜了你?你是如何战胜诱惑的?想一想,然后写在这里:师:教学建议1.可以用书上P52材料导入。
2.再现和反思自己过去的生活,然后相互交流。
3.点评,然后小结:在生活中做出选择,也就是选择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是我们人生的积极选择。
【明确规范】生:学习活动 课本上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成以下两点:1.为什么要选择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2.怎样选择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师:教学建议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提炼归纳。
2.学生口头或上黑板展示自己的观点,并相互补充,然后教师评价。
3.师生共同探究:怎样选择做一个有正学习方法:1.通览教材,初步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和思路; 2.要努力当课堂的主人。
问题探究:怎样选择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义感的人?◎小贴士:N o.1一定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探究哦!No.2观点提示选择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首先要战胜许多诱惑(努力平心静气、设法转移注意、实现理性升华、考虑事件后果等方法战胜诱惑);选择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最重要的就是要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道德规范,按照制度、规则和程序办事。
第三单元第三节《我选择我负责》第二课时课型:预习+展示编号:120710班级姓名课前抽测:选择与责任的关系学习目标:1、懂得辨认正义与非正义的行为,培养自己的正义感。
2、懂得要自觉遵守社会规则,抵住各种诱惑,努力去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学习重点:辨认正义与非正义的行为学习难点:怎样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学习方法: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一、基础知识闯关【看看书,圈一圈】预习课本P52—55,将重点知识用红笔圈出来。
【回顾教材,想一想】1、为什么要选择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2、如何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二、知行合一,重难点突破【导学活动一】材料:一天,63岁的退休工人张德新乘公共汽车出外办事。
在车上了发现一个青年人将手伸进一位乘客的口袋,他站起来拍了一下扒手说:“你干什么?”扒手立即回头:“你喊什么?”这时另外两个年轻人冲过来对老人拳打脚踢,老人顿时血流满面,老人与扒手搏斗时,满车乘客无一作声,被扒的中年人也没有任何“表示”。
老人要求司机将车开到派出所,而扒手拿出100元钱递给司机,司机却将车门打开放走了歹徒。
后来全车人发现竟有五分之一的人被偷……思考:1)、你如何看待司机、乘客及被扒者的行为?司机:乘客:被扒者:2)、他们这么做有何不良后果?留给我们什么启示?【导学活动二】1、故事:在一所大医院的手术室里,一位年轻的护士第一次担任责任护士。
“大夫,你已经取出了十一块纱布,”她对外科大夫说,“我们用的是十二块。
”“我已经都取出来了,”医生断言道,“我们现在就开始缝合伤口。
”“不行。
”护士抗议说,“我们用了十二块。
”“由我负责好了!”外科大夫严厉地说,“缝合。
”“你不能这样做!”护士激烈地喊道,“你要为病人想想!”大夫微微一笑,举起他的手让护士看了看这第十二块纱布:“你是合格的护士。
”他说道。
想一想:1)、从护士身上,我们可以看出她有哪些与众不同的一面?2)、故事给我们怎样的启示?2、我思我行:1)上学路上,十字路口亮红灯,但没有汽车通过,我会。
七年级政治下册选择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教案湘教版(1)一、教材分析这目内容是对本单元主题的升华,培养学生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重点:让学生认识什么是正义感,为什么要选择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以及怎样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难点:使学生产生“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的共鸣二、学生分析对“正义感”,学生的认识是陌生而肤浅的,而“选择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可能是学生从未考虑过的一个问题,因此,引导他们认识正义感,思考正义感是我们首先要做的.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上,要注重情感教学,以达成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效果,在学生初步认识,开始形成共鸣的基础上,指导他们如何成为一个有正义感的人.三、设计思路(一)导入:由小组评选班里最受欢迎的同学,说明理由.找出这些被推选同学的共同点---正直、有正义感(二)新授:1、引导学生讨论:“怎样的行为是有正义感的行为?”(从班级里找,从社会上找);“评价一个行为正义不正义,是以什么为标准的?”2、得出结论(1):在生活中的众多选择,归根结底是选择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是我们的积极选择.得出结论(2):要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首先要遵守社会道德规范、规则、法律、制度3、《一份道德合同》(教材55页材料)讨论:a这对父女遭遇了怎样的生活困境?b在类似的生活背景下,你看到或听到过不同于这对父女的做法吗c想象一下,这对父女未来的生活前景会是怎么样呢?4、《看仓库的老人》(教材54页材料)先呈现一部分讨论:如果你是那个老人,你会怎么做?再看老人怎么做的――辞职,讨论:你认同老人的做法吗?为什么?1、现实生活是五彩缤纷的,充满了机会也充满了诱惑,这些诱惑都是生活对我们想成为怎样一种人的考验,你在生活、学习中(1)遇到过哪些不利于你成长的诱惑?(2)最后是你战胜了诱惑还是诱惑战胜了你?(3)你是如何战胜的?如:放学走过游戏机房,里面热闹非凡;父母不在家,你作业还没完成,可电视里已开始在放你喜欢的连续剧了;过去的朋友邀你一起去学抽烟5、呈现材料: 关于诱惑某大公司准备以高薪雇用一名小车司机,经过层层筛选和考试之后,只剩下三名技术最优良的竞争者.主考者问他们:“悬崖边有块金子,你们开着车去拿,觉得能距离悬崖多近而又不至于掉落呢?”“二公尺.”第一位说. “半公尺.”第二位很有把握地说. “我会尽量远离悬崖,愈远愈好.”第三位说. 结果这家公司录取了第三位.让学生当一回应聘者,说说自己会怎么答,争取被录用.在学生发表看法的基础上呈现材料结果,让学生分析为什么公司录取第三人.得出结论(3):选择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是需要战胜许多诱惑的.幻灯显示:战胜诱惑的方法(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得出)四、备注:在让学生认识“为什么要选择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这一目标上,有点难度.用通过“评选班里最受欢迎的同学”这一活动使学生感受做有正义感的人的意义,是否合适?。
备考2019:政治题型练习之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公平和正义就像一盏灯,照耀着人类历史前进的航程。
阅读下列两个材料,冋答问题。
材料一:让社会变得更加公平正义、让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一直是我们党和政府推进改革的根本目的。
2014年3月13日,在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时指出,政府就是应该创造条件,让每个人都通过自己的奋斗有公平发展的机会,我们要把公正贯彻到社会的最底层。
材料二:武汉一电动车主因好心扶起不慎摔倒的八旬者太,反被老太太认定是撞人者。
后来在数名现场目击者的作证下。
交警经调查取证,最终判定这起事故并非交通事故,让车主离开现场。
(1)材枓一中,我国政府为什么对公平如此重视?(2)材料二中现场者的作证是否是一种正义行为?作为公民应怎样维护正义?答案(1)公平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天平,社会稳定和发展需要公平。
有了公平能促使社会合作取得成功,有利于社会合作的不断延续;能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能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社会矛盾,减少或避免社会冲突,有利于社会的长治久安。
(3分)(2)现场目击者的作证是正义行为。
(1分)维护正义公民应该: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以实际行动维护社会正义;(1分)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1分)试题分析:(1)我国政府之所以如此重视公平,是因为公平非常重要。
本题结合维护社会公平的作用回答即可,需要熟练掌握这一知识点。
(2)面对老太太的诬陷好人的行为,目击者作证的行为,有利于维护正义,是正义的行为。
作为一个公民维护社会正义要做到:①要树立规则意识,养成遵守制度、规则、程序的习惯;②坚持正义的标准;③尊重他人的权利,不伤害他人的合法权利;④积极同非正义行为作斗争。
《做有正义感的人》说课稿我说课的内容是陕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课第三单元承担社会责任第八课“维护正义遵守规则”中的第二框题:“做有正义感的人”一、对教材分析(一)本节课的地位与作用:社会需要正义,正义感是做人应该具有的品德,中学生也应该维护正义,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本课时是“做有正义感的人”,既是本篇课文的重点部分也是难点所在,学生在七年级、八年级思想品德课的学习中,了解了一些法律知识,懂得了要自觉守法。
在本课的第一框的学习,了解了正义与非正义的内涵,认识了正义和非正义的情感与行为,懂得了社会的公平、正义、和谐需要有正义的制度作保障。
那么,我们遇到非正义之事时,应该怎样做,是必须明确的问题。
本课是课标规定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我与集体社会”螺旋上升知识体系中的最高层次,学习本课,旨在教育学生培养自觉遵守规则和程序的意识,勇于同非正义行为做斗争,培养正义感,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本课的学习也为下一课将要学习的第九课“做个护法小使者”也打下一定基础。
所以说本课内容起着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为了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我依据课标的要求,并针对九年级学生实际,从学生身边的正义和非正义之事入手,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社会正义感,自觉遵守规则和秩序,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2、能力:懂得正义的基本要求是规范自己的行为,培养维护正义,遵守规则的习惯。
懂得正义感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3、知识:了解正义的基本要求;知道正义感要求人们遵守规则和秩序。
(三)重点和难点: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我把“正义的基本要求”作为本课的重点,把“激发学生的正义感,做有正义感的人”作为本课的难点,之所以把正义的基本要求确定为教学重点之一,是因为第一,这是本课课程标准的要求。
第二,绝大多数学生对“正义”的认识是肤浅的,仅仅有一些感性认识。
第三,正确认识了正义,是培养正义感的前提。
之所以把做有正义感的人确定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因为,许多学生在实践中也能明辨是非,明确正义和非正义,知道该怎么做,但在实际生活中,却由于诸多消极的、负面的甚至于是阴暗的因素无时不刻在影响着我们,要真正成为一个敢于同非正义行为作斗争的公民确实不易,真正做到“知情行”的统一,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所以我认为本课最难的就是教育学生真正落实到正义的“行动”上。
初中政治知识点归纳之辨别是非,培养正义感什么是正义行为和非正义行为?
答:(1)凡是促进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维护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益的行为,都是正义的行为;(2)凡是阻碍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益的行为,都是非正义的行为。
正义行为有什么要求?
答:(1)正义要求我们尊重人的基本权利,即人权,尤其要尊重人的生命健康权,公正地对待他人和自己,维护自己和他人的权利;(2)正义要求我们尊重人权、尊重规则、尊重自由、还要求我们承担社会责任。
如何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答:有正义感的人应该做的到:(1)如果不正义的行为发生在自己身上,自己能够采用正当的方式,奋起抗争;(2)如果看到不正义的事情发生在他人身上,我们能够见义勇为、匡扶正义,及时为受害者声援,救助;(3)我们作为未年人,既要有见义勇为,又要做到见义巧为,要尽量在不伤害自己的前提下,维护正义;(4)明辨正义和非正义行为,还能去感悟,升华道德境界,去践行,以伸张正义,为
自己、为他人、为集体、为国家的正义而奋斗。
做有正义感的人范文精选1000字_初三作文范文做有正义感的人
正义感是指追求公正和公平,不容忍不公和不义的情感或品质。
拥有正义感的人,不
仅在个人行为中追求公正,也会对他人的不义行为产生强烈的反感和不满。
作为初三学生,我们应该积极培养和发展自己的正义感。
作为有正义感的人,我们要明辨是非,用心做事。
不要因为个人的私利而放弃追求正义,不要轻易与不义的人结交。
只有坚守正义的原则,才能成为一个正直而善良的人。
做有正义感的人是我们每个人应该追求的目标。
通过关注社会问题,追求公正和公平,在日常生活中遵守法律法规,尊重他人的权益,维护正义和道义,我们能够成为一个有正
义感的人,为社会的进步和和谐做出自己的贡献。
让我们一起努力,成为有正义感的人
吧!。
做有正义感的人教案教案:培养有正义感的人教学目标:1.了解正义感的概念和重要性。
2.培养学生的正义感,使他们能够区分对错,正义和不正义。
3.通过案例分析和问题讨论,帮助学生理解正义感在社会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幻灯片或黑板、白板及相应的书写工具。
2.案例分析材料和相关问题。
3.课堂讨论问题的准备。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 (10分钟)教师用一个有关正义感的故事或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引发他们对正义感的思考。
示例:教师可以讲述一个小偷被抓住后,一个无辜的人被误认为小偷的故事。
然后提出问题:这个无辜的人应该如何维护自己的正义感?有哪些方法可以证明他是无辜的?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达到认识正义感的概念和重要性。
Step 2: 讲解 (15分钟)教师进行概念讲解,解释正义感的含义和重要性。
示例:正义感是指对社会公平和道德准则的敏感和尊重。
它是我们判断对错和区分正义与不正义的能力。
有正义感的人通常会努力维护公正和道义,对不公平和不正义的事情持有批判和纠正的态度。
解释正义感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在学校中帮助同学,参与公益活动等。
Step 3: 案例分析 (30分钟)给学生分发案例分析材料,并让学生小组讨论。
示例:案例一:一个班级里的一对好朋友,其中一个同学被同班同学欺负,据说是因为有人见到该同学在街上捡到一百块钱后并不上交。
该同学实际上是将钱交给了失主,但是那名同学只向好友提过这件事情。
这个好朋友因为不愿与人争吵而没有出来为那个被欺负的同学辩护。
问题:1.这个好朋友是否有正义感?2.你会如何帮助这个好朋友认识自己的问题并改正?学生小组讨论完后,召集学生,向全班分享他们的想法和解决方案。
Step 4: 课堂讨论 (30分钟)教师提出一系列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正义感在社会中的应用。
示例:1.你如何理解正义感?为什么有些人有正义感,而有些人则没有或缺乏正义感?2.你在日常生活中曾经或正在经历的与正义感相关的事情是什么?你是如何应对和解决的?3.你认为正义感如何影响一个人的生活和人际关系?4.教师可以提供更多的案例和场景,引导学生热烈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