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体组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66.00 KB
- 文档页数:5
7.5.1-01-j-02广东省国防科技技师学院2013 /2014 学年度第二学期下半段一体化课题教案实习模块机体组结构与检修实习课题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实习时间6月04 ~06日主讲教师教研组别教务科年6月02日教学分析与设计学生情况分析在学习本课题之前,学生已学习了《汽车机械基础》、《机械制图》《汽车文化》和该课程的发动机总体构造与检修基础知识等知识,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发现学生对机械零部件的作用、原理、测量仪器的使用等知识已基本认识,具备学习本课题的知识和技能。
教学方法分析针对技工学校学生而言,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
因此,在教学设计上应注重学习的实用性,让学生多动手操作,自主学习,教师以引导启发配合,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为实现教学目标,采用直观展示实物、演示电子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现机体组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形象,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理解难点。
通过讲、练结合,引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将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为自己的认知结构,实现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和运用。
通过实操训练进一步帮助学生对重点内容的巩固,并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和互助精神,培养学生汽车维修专业素养。
采用多媒体及电子课件结合教材,提供相关感性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推进教学进程,节约板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将教学内容直观地展示、演示、模拟出来,使实操及一体化课变得生动有趣。
教室布置图多媒体讲多媒体讲台教师演示台问好 考勤 激励学生列队 分组入座组织教学: 学生集中精神准备上课回答问题提出问题复习旧课: 发动机的总体结构思考 寻求解答设计引导语 提出问题新课引入: 举例 引发思考讲授新课:单元1 机体组结构与检修观看 听讲 演示 讲解 机体组的功用观看 听讲 解答动手实验演示 讲解 启发思考设计实验 提问机体组的结构 气缸盖罩、气缸盖、气缸垫、气缸体、油底壳观看 听讲 解答 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演示 讲解 启发思考 引导设计实验 提问机体组的拆卸与安装合作 分析 交流 评价 指导 解答 启发 评价 课题练习合作 观察 实践 演示 示范 讲解 指导机体组的检修操作 交流 评价 考核 评价 实训考核总结 评价归纳 评价课堂总结 课外作业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开始组织教学流程图结束设备维护和场地整洁二、教学实施过程环节教学内容师生活动方法目标课程引入(5分钟)大家有没有见过车辆冒蓝烟或白烟现象?有,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发动机烧机油或漏水;那么发动机什么损坏造成呢?机体组等损坏。
《身体的结构》教学设计温州滨海学校狄湖斌 694001一、教材分析:《我们的身体》这一单元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有趣而神秘的单元,《身体的结构》是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是整个单元的总起,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人体的结构,并通过一系列的观察活动、体验活动发现身体在工作中的协调合作,同时尝试着以功能的不同划分身体的结构并引出深入的思考。
观察与体验活动构成本节课学生活动的主体形式。
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人体根据外观特征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如果根据做事情的不同人体还会有不同的结构划分。
2、人体的外部特点可以直接观察到,内部的特点可以借助一些工具观察到。
过程与方法:1、能够应用触摸、手捏、听等观察方法并结合体验活动,了解身体内部的结构。
2、能够根据观察目的的不同,选择与之相适应的观察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够在对人体的观察活动中,将想象与实际的观察区分开,保证观察活动的真实性。
2、对探究自己的身体感兴趣,感受人体构造的精巧与和谐之美。
三、教学重点:身体由哪些部分组成,以及认识人体的左右对称的特点。
四、教学难点:1、观察身体内部器官。
2、通过对气泡图的分析,理解根据功能不同人体还有不同的结构划分方法五、教学准备:人体外部结构图、信封、观察记录单、气泡图等。
六、活动过程:一、谈话引入1、同学们,生命在于运动,我们先来看一段健美操的录像。
(课件出示)2、师生交流:看完这段录像,你有什么感受?那我们人除了做运动,还能做什么?学生开火车回答3、看来,我们人的本领真的很多,这些本领都和我们的身体结构有关,你们想知道吗?那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我们人自己的身体的结构。
(板书:身体的结构)二、观察我们的身体1、认识人体的外部及特点(1)请一位同学当小模特,我们来观察人的身体有哪几部分组成,你准备按什么顺序来观察呢?(2)那就按从上到下的顺序来观察。
从外形上看,我们的身体由哪几部分组成?(3)汇报自己的观察结果。
教科版科学四上《身体的结构》精备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教科版科学四上》的《身体的结构》一课,主要介绍了人体各个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包括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简明的文字,帮助学生理解人体的结构,认识各系统的作用,并引导学生探索人体内部的奥秘。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对于身边的人体结构有一定的认知。
但是,对人体内部结构的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进一步拓展对人体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人体的各个系统及其功能;2.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人体结构的复杂性和奇妙之处;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人体各个系统的组成和功能;2.难点:对人体内部结构的深入理解和掌握。
五.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操作、讨论、思考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人体结构的相关图片和视频;2.准备人体模型或拼图;3.准备讨论问题和思考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婴儿出生的图片,引发学生对人体的思考,进而导入本课《身体的结构》。
2.呈现(10分钟)展示人体各个系统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人体的结构。
引导学生关注各个系统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操作人体模型或拼图,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人体的认识。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小组内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互相提问,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人体结构与生活、健康的关系,举例说明人体结构在生活中的应用。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人体各个系统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的思考题和实践活动,让学生课后继续探索和学习。
8.板书(5分钟)板书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方便学生复习和记忆。
以上是针对《教科版科学四上》中《身体的结构》一课的教学设计。
中卫职业技术学校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汽车构造》教学计划机械化工部王良海一、课程性质、地位及作用《汽车构造》课程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专业基础课。
主要研究汽车发动机、底盘的功用、结构和工作情况,以及车身及附属设备的组成与功用。
通过本科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汽车构造的系统知识,为学习后续课程和正确地使用、管理、营销汽车,以及从事道路交通事故防治和道路交通安全和网络监控等工作打好基础。
二、课程基本要求1、知道汽车的基本组成;整车和各系统的发展方向;常用汽车的主要特点以及汽车主要总成的分类方法、编号规则、功用及布置形式。
2、了解整车及各总成的常用术语、主要性能指标、结构参数。
3、熟悉汽车主要总成的工作原理及防差错安装标记;满足主要总成性能的要求和结构特点。
4、掌握各总成主要零、部件的结构关系、传力及运动关系、工作情况以及主要电器设备的线路连接关系,机电系统的控制关系。
5、通过实践性教学环节,了解主要总成的拆装顺序和注意事项;能分析不同车型同一种总成之间的结构特点和工作情况,能利用实物、挂图、模型,叙述主要总成的构造及工作情况,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1三、课程主要内容、教学基本要求与重点安排23篇二:汽车构造教学计划刘海平《汽车构造》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1、课题:第三章配气机构2、课型:新课3、使用教材:中国劳动出版社出版《汽车构造》4、授课教师:5、教学重点:(1)配气机构主要零部件的功用和结构特点;(2)配气相位和气门间隙的作用;(3)气门间隙的检查与调整;6、教学难点:(1)配气相位分析;(2)气门间隙的两次调整法;7、教学课时:2次课二、教学对象分析教学对象是高技7班和中技10班以及中11班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生,该班大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对专业知识的求知欲很强,上课比较认真,基本都能达到每个项目的实训要求。
三、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1)了解配气机构的功用和型式;(2)了解配气机构主要零部件的结构特点;(3)了解配气相位的概念;(4)了解气门间隙的作用和技术标准;2、能力目标(1)掌握气门间隙的检查与两次调整法;(2)掌握使用塞尺检查气门间隙的技巧;(3)掌握确定发动机第一缸活塞处于压缩行程上止点的方法;(4)掌握多缸发动机点火顺序的判别方法。
教案样本/年度: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二单元奇妙的人体第四课人体的组成一、目的要求:1. 能用类比的方法举例说明人体的构成。
2. 能借助工具(显微镜或放大镜)观察微小的物体。
3. 能与其他同学一起分析各种细胞的外形有什么区别。
4. 能归纳出绝大多数生命体是由细胞构成的。
5. 能用自己的话说明人体的系统.器官.组织和细胞之间的关系,同时说出细胞是怎样为人体的生命活动不断提供物质和能量的。
二、教学重点1. 能用类比的方法举例说明人体的构成。
2. 能归纳出绝大多数生命体是由细胞构成的。
三、教学难点:1. 能与其他同学一起分析各种细胞的外形有什么区别。
2. 能用自己的话说明人体的系统.器官.组织和细胞之间的关系,同时说出细胞是怎样为人体的生命活动不断提供物质和能量的。
四、教学过程:1.导入:A.让学生分析校园建筑物的构成。
B.说说过年时吃的鸡有哪些器官构成。
2.学习新课:▲认识人体的组成:A.活动目标1.能在自己的身体相应的位置找出自己知道的器官和系统。
2.能用类比(建筑物的层次结构)的方法举例说明人体的构成。
3.能用自己的话说明人体的系统.器官,组织和细胞之间的关系B.活动过程1.提问:人从外部形态上人体分为哪几部分?2.鼓励学生在一张纸上将自己所知道的人体的内部器官写出来。
3.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从而对学生已有相关知识有所了解,让学生把想象中的人体内部器官的样子画出来,实现学生思维的可视性,在了解学生已有知识水平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
4.让学生将自己所画的内部器官与教材第20页图进行比较.然后对照图将人体内部的主要器官在自己的身体相应位置指出来。
5.理解——器官:肝脏.胃.肺.心脏等。
系统:包括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
6.在学生对人体的主要内部器官有所了解后,告诉他们教材中的每幅图都表示一种系统,让学生对人体的构成先有一个总体的.概括的了解。
7.在分析人体的结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自然地将话题转到上单元研究的建筑物的结构上,从而引领学生对建筑物和人体的构成作类比研究。
人体的组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思想:教师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构成人体的主要器官和系统,包括其名称和大致的解剖位置,运用类比的方法,理解由细胞、组织、器官到系统的结构层次关系,借助显微镜观察各种各样的细胞,激发学生探索生命世界的兴趣。
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能用类比(建筑物的层次、结构)的方法举例说明人体的构成。
2.能借助工具(显微镜或放大镜)观察微小的物体。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与其他同学一起分析各种细胞的外形有什么区别。
三、科学知识目标1.能归纳出绝大多数生命体是由细胞构成的。
2.能用自己的话说明人体的系统、器官、组织和细胞之间的关系。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细胞是怎样为人体的生命活动不断提供物质和能量的。
教学重点和难点:指导学生通过观察、类比等方法初步认识人体的组成。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设备,人体结构模型,显微镜,各种细胞装片。
课时建议: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谈话:从外部形态上看,人体由头、颈、躯干、四肢组成。
那么人体内部有哪些器官呢?这些器官又是如何构成我们人体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人体的组成。
(二)新课教学◆活动1:认识人体的组成1.出示人体结构模型。
提问:说说我们人体内部由哪些器官组成?把你所知道的人体内部器官画出来。
2.参照P20图,将人体内部的主要器官在自己身体相应的位置上找出来。
3.介绍人体的主要器官、系统的名称。
器官:心脏、肺、胃、肝脏、大肠、小肠、肾脏、脑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4.讲述:我们已经认识了建筑物的组成,说说它和人体的组成有哪些相似之处?提示:(1)观察教材P21图片。
(2)用类比的方法:人体的结构层次与建筑物的结构层次。
讲述:细胞相当于“砖结构楼房”中的砖;组织(由许多细胞组成)相当于墙(由许多砖砌成);器官(由不同的组织组成)相当于房间(由不同的墙面围成);系统(由不同的器官组成)相当于单元(由多个功能不同的房间组成);人体(由八大系统组成)相当于楼房(由多个单元建成)。
《汽车构造教案》一体化课程教案套直接接触冷却水,所以有利于发动机的冷却,有利于发动机的小型轻量化。
四、汽缸盖1.汽缸盖的定义及作用?发动机汽缸盖用来封闭气缸并构成燃烧室。
安装在汽缸体。
五、燃烧室1.什么是燃烧室当活塞位于上止点时,活塞顶面以上、气缸盖底面以下所形成的空间称为燃烧室。
在汽油机气缸盖底面通常铸有形状各异的凹坑,习惯上称这些凹坑为燃烧室。
2.燃烧室的类型1)浴盆形燃烧室结构简单,气门与气缸轴线平行,进气道弯度较大。
压缩行程终了能产生挤气涡流。
2)楔形燃烧室结构比较紧凑,气门相对气缸轴线倾斜,进气道比较平直,进气阻力小。
压缩行程终了时能产生挤气涡流。
3)半球形燃烧室结构最紧凑,燃烧室表面积与其容积之比(面容比)最小。
进排气门呈两列倾斜布置,气门直径较大,气道较平直。
火焰传播距离较短,不能产生挤气涡流。
4)多球形燃烧室由两个以上半球形凹坑组成的,其结构紧凑,面容比小,火焰传播距离短,气门直径较大,气道比较平直,且能产生挤气涡流。
5)篷形燃烧室是近年来在高性能多气门汽车发动机上广泛应用的燃烧室。
六、气缸垫1.气缸垫的作用由于缸体和缸盖之间不可能绝对平整,因此,就需要有气缸盖衬垫来防止高压气体、润滑油及冷却水从它们之间窜出。
2.气缸垫的安装气缸垫装配在气缸盖与气缸体之间。
七、发动机支承1.发动机支承的作用支承发动机并给发动机定位,发动机支承一般通过变速器壳和飞轮壳体与车架一起支承发动机。
2.发动机支撑是什么意思?由于发动机在工作过程中存在很大的震动,并对支承及车架产生周期性冲击,导致车架及支承产生扭曲变形。
为了消除这些不良后果,发动机支承一般采用弹性支承。
发动机支承上都有纵向拉杆,其作用是防止汽车制动或加速时由于弹性元件变形而产生发动机纵向位移,它是通过橡胶垫圈与车架纵梁和发动机相连的。
任务实施气缸缸径的测量一、气缸缸径测量工具使用(1)准备工具: 外径千分尺量缸表及相关部件游标卡尺气缸气缸体(2)组装量缸表: 百分表表杆(3)游标卡尺量取缸径(4)用外径千分尺定数(5)用外径千分尺校表二、气缸缸径测量准备工作检查游标卡尺是否准确无误(主标尺的“0”线与游标尺的“0”线是否对齐)三、量缸表的的设定(1)使用游标卡尺测量缸径,获得标准尺寸。
人体和动物体的组成教学目标:1.学生能说出组织的概念,能概述构成人体的组织是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的,能识别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
2.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描述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3.学生会使用显微镜观察人体四种基本组织切片。
4.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初步形成生物体是一个整体的生物学观点。
重点和难点:重点:1.学生能描述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2.学生能从微观到宏观,从部分到整体,逐步对人体形成完整认识.难点:学生对细胞分化形成组织难以理解(因这是一个微观的动态过程,学生由于缺乏感性知识,认识起来有一定的困难)课前准备:教师:大屏幕投影、电脑、显微镜、四种组织永久切片。
学生:教材、笔记本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观察人体的外形:(书P.27)屏幕给出人体的外形图,让学生认识身体个部分1.头2.颈3.躯干: (前面)肩、胸、腹; (后面)背、腰、臀4.四肢:(上肢)上臂、肘、前臂、手;(下肢)大腿、膝、小腿、踝、足具体各部分名称要了解。
教师针对个部分介绍一些简单的医学,生理学、运动方面等常识。
比如:臀部外上部没有大的神经和血管通过,临床上常被选择作肌肉注射的部位。
学生阅读“黄金分割律”简单介绍了解,给予学生正确指导和对待……二、观察人体内的腔和腔内的主要器官:1.屏幕给出“人体内的腔”(书中P.28)颅腔、椎管、胸腔、膈、腹腔2.屏幕给出“人体的内部器官”(书中P。
28)气管、肝脏、胆囊、大肠、盲肠、阑尾、喉、心脏、肺、小肠、膀胱……尊敬的读者: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稿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and compiled by my colleagues and I in our busy schedule. We proofread the content carefully before the release of this article, bu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some unsatisfactory points. If there are omissions, please correct them. I hope this article can solve your doubts and arouse your thinking. Part of the text by the user's care and support, thank you here! I hope to make progress and grow with you in the future.。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战斗机的基本知识,包括历史、分类、构造、性能等。
2. 培养学生对战斗机兴趣,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对象初中、高中学生,具有一定的军事知识基础。
三、教学内容1. 战斗机概述:介绍战斗机的起源、发展历程、分类等。
2. 战斗机构造:讲解战斗机的机身、机翼、发动机、武器系统等。
3. 战斗机性能:分析战斗机的速度、机动性、航程、载弹量等。
4. 战斗机应用:介绍战斗机在现代战争中的运用和作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战斗机图片、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战斗机概述(1)讲述战斗机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介绍战斗机的分类,如战斗机、攻击机、侦察机等;(3)举例说明不同类型的战斗机。
3. 战斗机构造(1)讲解战斗机的机身、机翼、发动机、武器系统等组成部分;(2)展示战斗机构造图,让学生了解各个部分的功能和特点;(3)引导学生分析战斗机构造对性能的影响。
4. 战斗机性能(1)介绍战斗机的速度、机动性、航程、载弹量等性能指标;(2)通过对比不同战斗机的性能,让学生了解性能优劣;(3)分析性能指标对战斗效果的影响。
5. 战斗机应用(1)讲解战斗机在现代战争中的运用和作用;(2)举例说明战斗机在历史上著名的战役中的表现;(3)引导学生思考战斗机在未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6. 总结与拓展(1)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2)布置课后作业,如查找资料、撰写心得体会等;(3)鼓励学生关注军事动态,拓宽知识面。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战斗机知识的掌握程度;2. 学生对战斗机的兴趣和爱国情怀;3. 学生在团队协作和实际操作方面的表现。
六、教学资源1. 教材、课件、图片、视频等;2. 网络资源,如军事网站、论坛等;3. 校内实验室、图书馆等。
七、教学注意事项1.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2. 鼓励学生提问、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3. 结合我国战斗机发展历程,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4. 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关注学生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