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顶板离层仪观测记录(1)
- 格式:xlsx
- 大小:10.72 KB
- 文档页数:1
1月份顶板离层仪处理分析记录一、由于巷道顶板(或围岩)活动主要表现是离层、下沉、冒顶,而锚杆(索)支护巷道顶板活动具有隐蔽性,巷道的冒顶预兆不易察觉,甚至在冒顶时无机会躲避。
采用顶板离层仪能够及时掌握顶板的离层和下沉量,作业人员可以随时观察巷道顶板离层情况及稳定情况,一旦发现异常,能够及时采取措施,确保安全生产。
二、通过庄旺煤矿20101工作面运输、回风顺槽顶板离层仪观测,掌握了该煤层顶板、工作面支架支护强度、围岩破坏活动过程煤壁中应力变化大小和应力影响范围。
为现场管理提供完善、准确的资料,以直接指导生产实践,解决工程问题。
1、巷道掘进期间距迎头200m以内顶板离层仪测量读数每天不少于1次,距迎头200m以外的范围测量读数每周不少于1次。
2、巷道竣工交接后到采煤工作面生产前期间测量读数每周不少于1次。
采煤工作面生产至巷道报废期间测量读数次数按回采巷道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数据处理要求执行。
3、每个顶板离层仪区队观测人员要认真收集、整理、保存顶板离层仪读数,并进行简要分析。
如发现异常:1、读数范围内累计下沉100mm;2、日下沉量超过40mm/日。
现场施工区队的跟班人员应及时采取应急措施,进行临时支护保证现场施工安全,然后报矿压组及有关领导,进行分析并制定有关措施上报矿有关领导,进行处理。
4、基层区队监测人员必须按规定观测顶板离层指示仪,读数并记录,有较大变化时及时向工区和调度室、矿压组汇报,记录不全罚款50元。
5、记录台账每周向技术科报送一次,不报罚款50元。
6、矿压组每月组织定期及不定期对掘进巷道锚网支护质量进行检测,定期为每旬检测,不定期为随时组织人员对巷道进行检测。
检测锚杆间排距、锚杆角度、托盘贴沿情况、锚固力,不合格每项罚工区区长100元每次。
通过对20101运输、回风顺槽的顶板离层仪1-10天观察记录初始量和下沉量不变,说明巷道围岩压力不大,顶板稳定。
1月份顶板离层仪处理分析记录一、由于巷道顶板(或围岩)活动主要表现是离层、下沉、冒顶,而锚杆(索)支护巷道顶板活动具有隐蔽性,巷道的冒顶预兆不易察觉,甚至在冒顶时无机会躲避。
朔州中煤矿业有限公司顶板离层监测操作规范二○一○年九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顶板离层监测的原理及仪器 (2)第三章测站布置 (4)第四章顶板离层仪安装及观测记录 (5)第五章数据处理和分析 (7)附录 (11)附一、顶板离层仪牌板 (11)附二、顶板离层监测记录表 (11)附三、顶板离层监测记录呈报表 (13)附四、顶板离层监测——巷道失稳预报表 (15)第一章总则第1条制定本规范的宗旨是规范各煤矿煤巷、半煤岩巷顶板离层观测,提高顶板离层监测水平、有效预测巷道顶板事故、确保巷道施工、使用安全。
第2条锚杆支护巷道围岩活动具有隐蔽性,巷道顶板离层、下沉、冒落等破坏失稳一般没有明显的预兆,不易被人们察觉,其危害性较为严重,故采用锚杆支护的煤巷、半煤岩巷都应该进行日常巷道矿压与顶板离层监测。
第3条监测目的是方便井下人员随时观测巷道围岩活动情况,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保证安全生产。
同时通过监测也可以获得围岩稳定状况的信息,为修改、完善支护设计提供依据。
第4条本规范是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相关规定,参考国家标准《巷道矿山压力显现观测方法》(MT/T878-2000)和相关书籍《煤巷锚杆支护》、《煤矿巷道锚杆支护技术》、《矿压的监测与研究》,结合国内外巷道矿压监测的相关技术资料而制定的。
第5条本规范未涉及的技术问题或未详细展开项目,应按国家、行业主管部门和中国中煤能源集团公司有关规范及规定执行。
第6条本规范为顶板离层监测的一般性规定,各煤矿可依据该规范制定本单位的顶板离层监测管理办法。
第7条本规范适用于朔州中煤矿业有限公司所属各煤矿煤巷、半煤岩巷顶板离层监测。
解释权归朔州中煤矿业有限公司。
第二章顶板离层监测的原理及仪器第8条狭义的顶板离层是指岩层中各分层层面间的相对分离量,广义顶板离层指顶板岩层中一点与其正上方一定深度岩层中某点的相对位移量。
实际顶板离层监测中指广义顶板离层,一般将其划分为锚杆锚固范围内离层和锚固范围外离层。
各单位:为加强我矿矿压监测工作,准确掌握采场矿压显现规律,适时有效监测矿山压力,提高巷道支护质量,保证安全生产,根据集团公司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矿实际现状,特制定如下矿压监测制度。
一、矿压监测领导小组(一)总工程师任领导小组组长。
(二)生产技术部设矿压监测小组,配备专业人员 4 人,负责日常矿压监测资料的采集、整理和分析。
(三)采掘区队至少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矿压监测专业人员 1 人,负责本区队矿压监测资料的采集、整理和分析。
二、具体要求(一)锚杆支护巷道矿压监测1.岩巷矿压监测规定如下( 1 )施工单位及技术人员定期对锚杆及锚索进行拉拔力及锚杆扭矩力试验,并做好原始台帐的资料记录。
( 2 )矿领导、职能部门管理人员应定期对锚杆(索)原始台帐记录、锚杆拉力计、锚索张拉机具、锚杆扭矩扳手等检测工具进行监督检查。
( 3 )定期(每 100m3 做两组,每组三块)做混凝土强度检验:将混凝土喷在15cm×15cm×15c m 的立方体模块内,要求喷射时与实际结构部位相同,并在相同条件下养护 28 天后,送交相关质检部门进行强度试验,强度标号不得小于 C20。
( 4 )顶板岩性探查孔,施工单位必须按时、按指定地点(岩巷原则上每 20 米施工一探查孔)负责打探查孔眼,然后由施工单位技术人员协助矿压小组用顶板窥视仪对顶板岩性进行窥视,同时施工单位技术员在现场必须及时记录打眼过程中顶板的岩性情况并按规定及时上报顶板岩性观测孔资料,要求对顶板岩性探查孔进行编号管理。
( 5 )矿压小组对顶板岩性进行窥视后,要及时将探查的资料进行认真分析并存档备案,对顶板岩性探查孔资料进行分类编号管理。
( 6 )按规定每次需要打顶板探查孔时,矿压小组应提前一天通知施工单位及技术人员,施工单位接到通知后应提前备齐打眼工具做好相关准备工作,不得以任何理由推委、扯皮。
否则,矿压观察小组将对施工单位进行处罚。
( 7 )施工单位每次应及时将当天采集的顶板探查岩性资料上交于生产技术部矿压小组,以便于矿压小组对资料的整理,同时结合钻孔内影像资料,质量抽查情况等进行汇总,报送矿领导。
煤矿支护工程稳定性与适应性评价制度1、矿井巷道支护根据顶板离层、喷浆层变化、顶底板变形、巷道两帮变形对巷道支护稳定性与适应性进行评价。
2、支护工程稳定性与适应性分级:(1)巷道施工完成后,一年内巷道顶板无离层、喷浆层未开裂、顶底板无变形、巷道两帮无变形为极稳支护,适合永久巷道支护。
(2)巷道施工完成后,一年内巷道顶板离层量累计不超过10mm、10m范围内喷浆层开裂不超过10条且未出现浆体脱落、巷道两帮变形量不超过10cm、左、右帮变形不超过10cm为稳定支护,适合用于煤巷、半煤岩巷及长期使用的联络巷。
(2)巷道施工完成后,一年内巷道顶板离层量累计不超过10mm、10m范围内喷浆层开裂不超过20条或未出现大块浆体脱落、顶底板变形量不超过20cm、巷道两帮变形不超过20cm为较不稳定支护,适用于短期使用的联络巷。
(4)巷道施工完成后,一年内巷道顶板离层量累计超过10mm、10m范围内喷层开裂超过20条或出现大面积浆体脱落、顶底板变形量超过20cm、巷道两帮变形超过20cm为极不稳定支护,不适用于巷道支护,巷道应采取补充加强支护措施。
3、同一岩层的巷道在同一种支护条件下至少进行一次支护工程稳定性与适应性评价。
4、支护工程稳定性与适应性评价由生产技术科负责,具体— 1 —步骤如下:(1)选取严格按照《作业规程》进行支护的10m巷道,煤巷、半煤岩巷应选取施工有顶板离层仪的巷道作为评价巷道;(2)每一个评价巷道应在巷道支护完成后的一天内完成初始数据收集,选取三个测试点记录巷道宽度和高度,煤巷、半煤岩巷顶板离层仪记录好初始数据,并在现场做好标记;(3)顶板离层仪记录数据每十天观测一次,宽度和高度,喷浆巷道裂缝、浆体脱落每月观测一次;(4)观测周期结束后,由生产技术科根据观测结果对巷道支护工程稳定性与适应性进行总结。
5、支护工程稳定性与适应性评价结果应用:(1)对于巷道在支护条件下不满足支护工程稳定性的,应对该巷道进行每旬巡查一次,且对变形严重的巷道应进行加强支护。
煤矿巷道顶板巡查制度加强顶板管理,杜绝顶板事故,对矿井在用巷道开展巡查,准时把握矿井巷道状况,合理支配巷道返修施工,保证矿井平安生产,本站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煤矿巷道顶板巡查制度,供大家参考选择。
煤矿巷道顶板巡查制度为了加大对井下主要通风、运输及岔门等巷道管理,准时把握井下巷道失修及后路状况,确保井下巷道使用平安,制定本规定:一、井下巷道日常巡查1、巷道、岔门巡查的单位分工范围:1)采掘开施工单位的环境卫生区范围内的巷道、岔门及后路巡查由本单位每小班执行。
2)主要轨道运输巷道、系统运输巷道、岔门及后路巡查由环境卫生承包单位执行。
3)失修巷道、岔门、后路的巡查由修护队执行。
2、各单位要建立井下巷道日常巡查制度,完善井下巷道日常巡查台帐。
3、日常巡查由专人负责巡查,并要有巡查记录。
4、井下总回风巷道日常巡查必需由两人或两人以上共同进行。
其它巷道日常巡查则1人即可进行。
二、井下巷道月度巡查1、每月由生产技术部组织安监、修护队,对井下全部掘进移交巷道、岔门进行不少于一次检查,把握巷道的变形和失修状况,以保证巷道的通风、行人、平安等需求。
2、巡查巷道后,必需对失修状况进行登记、汇总,交由技术部报告给矿领导,以指定修理方案。
3、坚持谁检查,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
检查人员如对检查不负责任,弄虚作假,一经发觉,将赐予100元的罚款。
4、凡因巷道失修问题而消失的各类平安事故,除追究相关单位责任外,并追究参加检查人员的责任。
5、参与专项巡查人员,必需于检查当日在规定的时间内到井口集合,分组对井下修护所负责巷道进行全面巡查,并做好记录。
附件四:锚杆(索)支护工程质量督查细则与惩罚标准督查类别督查内容奖惩标准管理1、支护材料的材质、品种、规格、强度、经抽检不合格的罚责任人200元/项2、材料发放错误的.罚责任人200元/项3、施工单位擅自更改支护方式、降低支护强度的罚部长、主管技术员、队长各500元4、施工单位汇报不准时,或汇报状况与现场实际不符的罚班长100元、队长200元5、施工单位不能根据联系单要求准时实行巷道加固措施的罚部长、主管技术员、队长各200元6、锚杆(索)施工台帐缺页、未准时填写、填写错误的以及填写不齐全的。
顶板离层仪使用说明书——zmjt01 顶板离层仪用于监测巷道顶板、巷帮的围岩层分离产生的位移,作为顶板安全管理技术的一项措施,为锚杆支护的设计及工程经验积累提供可靠数据依据。
为了准确反映顶板的变化情况,离层指示仪一般间隔20-30米安装一个。
1.将离层仪上的锚爪张拉分开,用锚索或安装杆将深部基点锚爪推入孔中,至8米左右,抽出锚索后,切记用手拉一下钢丝绳,确认锚爪已固定住。
同理把浅基点的锚爪安装在孔内3米左右固定好。
2.两个锚爪安装完以后,同时拉住深,浅测点的钢丝绳,把顶板离层仪上端的锚爪拉开后也送入钻孔内,固定在钻孔中;用活动螺丝将钢丝绳固定在离层指示仪两边的游阀上,截去多余的钢丝绳,记下初始读数。
顶板离层仪由孔内锚爪、测量钢丝、孔内盘和测读数装置四部分组成:(1)孔内锚爪采用弹簧抓爪式结构;(2)测量钢丝由柔软弹性小的多股细钢丝联接内固定器与测读数装置;(3)测读数装置由两个带有刻度标志的塑料横管组成;(4)孔口盘由塑料圆盘和塑料管组成,圆盘作用是导泄孔内水。
为了准确反映顶板变化情况,离层仪要紧跟工作面迎头安装,在安装后工作面30-50米内的离层仪要每班进行观测记录安装步骤:(1)用锚杆钻机Φ26mm钻头打7m—8m深的孔;(2)深部基点:用安装杆将深部基点锚固器推入孔中,直至孔底,抽出安装杆后,手拉一下钢丝绳,确认锚固器已卡住,深部基应固定顶板以上7m—8m处;浅部基点:用安装杆推入浅部基点锚固器至2.3米处,抽出安装杆后用手拉一下钢丝绳,确认锚固器已固定住;(3)对准刻度:记下浅部、深部的初始读数,用绳卡卡死,并截去多余钢绳。
咨询四零零零八六零五三七顶板离层仪的使用规定(1)巷道每隔30m—50m安设一个顶板离层指示仪;离层指示仪安装位置距迎头不得超过1.5m,否则无法捕捉顶板离层的全过程;(2)钢绳应事先盘好,推入锚固器时逐圈展开,以防纠缠打结;(3)浅部基点锚固器一定要准确定位,为此可提前在安装杆上做好标记;(4)安装后,两个刻度游标均应处于自由伸缩状态,不得有任何卡阻现象;(5)施工区队要将顶板离层指示仪的设置、安装、显示标志牌的挂设纳入巷道施工的责任制。
巷道顶板离层仪安装和观测管理规定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顶板离层仪的管理,切实做好顶板管理工作,对顶板离层仪的安装、观测及日常管理做出具体要求,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总工程师是本矿顶板离层监测和管理的第一责任人,施工队组技术负责人是顶板离层监测和管理的直接责任人,生产技术部门是顶板离层监测和管理的业务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明确职责。
第三条煤巷必须安设顶板离层仪,对顶板进行离层监测。
对于综采工作面切眼、回撤通道、巷道交叉点、采掘工作面过上覆煤柱或过空巷段的巷道、受地质构造影响的巷道及其它跨度大的巷道等也要安装顶板离层仪,并加强监测。
安设地点及间距如下:安设地点及间距第四条顶板离层仪要安装在巷道中线位置。
当工作面推进距离达到一个安装间距时,必须及时安装顶板离层仪。
第五条顶板离层仪的浅部基点、深部基点必须安装到位,浅部基点要安装在锚杆端部位置,深部基点要安装在锚索端部位置且比较稳定的深部岩层中,初始读数预设值必须记录准确。
第六条顶板离层仪的观测1、正常情况下,顶板离层仪距工作面20米距离内,观测频度为每小班一次;距工作面20米距离以外,观测频度为每天一次;距工作面100米距离以外,观测频度为每7天一次。
2、在受掘进及回采工作面采动影响范围内或离层有明显增长趋势时,要适当增加观测频度。
3、观测数据要精确记录,并及时填写在观测记录牌板上。
4、发现数据异常,要及时汇报矿生产技术部门,分析异常原因,提出处理办法,并及时组织落实。
5、当深部基点位移超过50mm时,应及时向公司生产技术部汇报,分析原因,制定措施。
6、日常监测工作由生产技术部门负责。
第七条观测数据的分析整理。
1、当天的观测数据必须当天分析整理,并绘制离层曲线图。
2、每月进行一次观测总结,当巷道结束后要提出观测报告。
3、观测资料要存入技术档案。
第八条观测仪器一般使用机械式顶板离层仪,有条件时要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产品,使用智能离层指示仪或顶板离层在线监测系统。
离层仪的原理及安装方法1、结构与组成KGE30顶板离层指示仪结构如图1所示。
正视图 侧视图1—锚爪(基点),2—固定管,3—托盘,4—钢丝绳紧固螺丝,5—壳体 6—铭牌 ,7—刻度尺,图1 指示仪结构示意图2、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
锚爪安装在围岩钻孔内,巷道顶板下沉使锚固在顶板上方的锚爪与指示仪外壳之间的距离产生变化,从而拉动钢丝,钢丝的末端连接发条,发条安装在和刻度尺同轴的滚轮上,滚轮转动带动刻度尺移动,使刻度尺伸出壳体,同时带动同轴的电位器转动,使电位器的输出信号发出变化,变化的信号经放大和A/D 转换后,经过芯片处理,在数码管上显示当前顶板位移值,同时刻度尺也将离层量显示出来。
当用矿灯照射数显屏时,即显示离层量。
M A 12 3 4 6 7 7 53、技术指标1)测量范围 0.5——20 m2) 量程 0——300mm3)测量分辨率 1mm4、数显顶板离层仪使用方法:如图2所示。
1)用风钻在巷道顶板上打孔,钻孔深度根据现场情况确定,口孜东矿一般打6~8m.2)用安装杆将锚爪3推至钻孔顶端,轻拉一下钢丝绳,确认锚固器已锚固。
3)用安装杆将锚爪4推至钻孔预定位置,口孜东矿预定在距空口2.5米处(与锚杆上端在同一高度),轻拉一下钢丝绳,确认锚固器已锚固。
4)将指示仪的导向管2插入钻孔中,然后将指示仪的导向管2安装到钻孔内固定牢固,拽紧钢丝绳后用十字花改锥紧固导向管下方小孔中的螺钉,保证钢丝已固定。
然后剪下多余的钢丝即可432 511.指示仪2.导向管3.第一测点4.第二测点5.顶板岩层图2指示仪安装示意图5、计算离层方法图3离层测点安装示意图A基点B基点巷道传感器离层线参考点深基点A浅基点B 离层仪锚杆锚固段顶板图4基点布置示意图(1)离层范围与基点对应关系说明根据图4所示,离层范围与基点对应关系说明基点的相对位移参考原点为传感器,A、B两点的相对于原点位移量分别为dataA ,dataB 。
dataB 反映出B基点以下的离层量,即浅部离层量。
顶板离层仪安装与观测技术标准为了准确地观测煤巷顶板离层下沉,保证煤巷锚网支护的安全可靠性,进一步规范顶板离层仪的安装与观测,特制定如下技术标准:一、我矿使用LX—Ⅱ型(二点式)离层仪的结构离层仪由2个基点锚固弹簧、细钢丝绳(6m、3m各一根)、塑料孔口套管、集水盘及夜光刻度坠等部件组成,其刻度坠采用两个等径半圆并列结构。
二、安装方法1、施工单位必须按规定安设顶板离层仪,离层仪安设在巷道中部,原则上离层仪间距.....40m...间距在巷道与钻窝交叉处安装,当顶板比较破碎时.........................50m...时,按...左右,当左右侧钻窝.........50m加密到...,.在交叉点、过断层、构造带、顶板破碎带等特殊地段另加离层仪。
...20m2、离层仪安装孔深度为6m,孔径为φ27—28mm。
3、安装时采用径向开口槽专用接长式安装杆将锚固弹簧推入孔中预定位置,浅部基点弹簧安设在与锚杆上部同一高度,这样可以准确掌握锚杆长度范围内的顶板离层松动情况,深部基点安设高度为6m。
4、用专用安装推杆将深部锚固弹簧推入孔底,再依次将浅部基点弹簧推入孔内预定位置,抽出安装杆轻拉细钢丝绳,确认弹簧定位。
5、将刻度坠的上端“0”位对齐,然后和孔口套管的下边缘对正,再将绳卡定位。
必须将塑料孔口套管牢固的固定在顶板上,不得松动,顶网不得有卡阻现象。
三、安装注意事项1、推入钢丝绳时,应逐圈打开,防止纠缠打结。
2、推入弹簧时,应一次到位,中途不能回拉安装杆,以防弹簧双爪从安装槽内脱出。
3、浅部基点锚固弹簧定位一定要准确,应在安装杆上做好标记。
4、绳卡一定要卡紧,至少用钳子卡三道压痕。
5、安装后,两个刻度坠必须处于自由悬垂状态,不得有任何卡阻现象。
四、标志牌尺寸离层仪安装好后,在其附近配设一个标志牌,标志牌必须采用防潮材料。
附图:标志牌尺寸示意图如下:顶板离层仪标志牌说明:1、离层仪安装好后,在其附近配设一个标志牌。
掘进工作面矿压观测管理规定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掘进工作面矿压观测管理办法顶板离层仪使用管理标准:一、正常情况下,锚网带支护的煤巷每100m(切眼每50m)安装一套顶板离层仪。
当遇断层、巷道交叉点或过地质构造带等特殊情况时,请示生产技术科可以适当加密。
少安装一套,罚技术队长200元,未按规定距离安装一次罚队长100元。
二、锚网带支护的煤巷巷道施工全部采用LBY-3B型(丁字型)顶板离层仪监测顶板,沿顶板中心线安装,开口5m范围内安装一套,以后每隔100m(切眼每隔50m)安装一套,安装时距工作面迎头距离不得超过100m (切眼不得超过50m)。
特殊情况时,安装在顶板上预计最大挠度位置。
未按要求及时安装的,每次罚技术队长100元。
表1 LBY-3B型顶板离层观测仪技术参数表三、顶板离层仪的安装标准1、施工人员使用锚杆机用多节1m长 B22钻杆、Φ28mm 的钻头施工安装钻孔,设计深度为6m。
顶板离层仪深基点锚固器固定在锚索锚固段稳定岩层内(6m),浅基点锚固器固定在锚杆锚固段稳定岩层内(2m)。
为保证顶板离层仪安装牢靠,必须使用Φ28mm钻头钻眼。
2、用多节1m长锚索钻杆配合专用套头将深基点锚固器推送到钻孔6m 深位置,拉直钢绞线;把浅基锚固器推送到钻孔2m深位置,拉直钢绞线。
3、把顶板离层仪套筒上部250mm长范围全部推送到钻孔口内,同时将钢绞线从刻度尺端向下拉,确保两个刻度尺指示环(即游标)移动顺畅,不受任何卡阻,并确认套筒组件已紧密固定在钻孔中。
4、将两刻度尺(即2m和6m范围)初始数据设定到某一值,要求控制在5~15mm范围内,用拉紧螺丝固定好与其相连的钢绞线,截去多余钢绞线,再次确认游标不受卡阻。
5、顶板离层仪的安装必须用专用套筒安装,方法正确。
若发现安装时不使用专用套筒而用钻杆硬捅,一次罚款300元。
四、顶板离层仪观测读数标准1、锚固范围内离层读数对应顶板离层仪上标有2m字样一侧的刻度尺指示环(即黄色游标)读数,即反映锚杆锚固段顶板离层情况;锚固范围外离层读数对应顶板离层仪上标有6m字样一侧的刻度尺指示环(即红色游标)读数,即反映锚索锚固段顶板离层情况;总离层量反映的是锚固范围外离层变化情况,锚固范围内离层变化仅作为顶板离层的一个参考。
煤矿掘进工作面顶板管理制度(外委队组)顶板管理工作是矿建施工安全生产管理中的重要工作,为了搞好顶板管理,杜绝重大伤亡事故的发生,确保煤矿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根据煤矿外委施工队组施工实际情况,特制订顶板管理制度,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管理内容一、临时支护管理为了进一步规范我矿外委施工队组掘进工作面临时支护使用,加强各类施工巷道的顶板管理,确保开拓、掘进巷道施工安全,根据《煤矿安全规程》之规定,结合我矿当前实际情况,现对我矿施工巷道临时支护使用管理做出如下规定:(一)、临时支护材料规格矿井采用的临时支护形式:锚网索梁支护巷道由长度不小于4m的① 108钢管、架棚巷道采用22及以上钢轨制作而成,前探梁必须设置防滑栓。
1、矩形锚网巷道临时支护(1)锚网支护巷道临时支护,采用2个①22圆钢制作的吊环或者釆用钢板加工吊环,吊环配①22的螺帽,螺帽及吊环连接处周圈双层焊接。
(2)矩形巷道净宽小于5. 5m的巷道采用两根前探梁进行临时支护,两根前探梁距离为1.5-3m,临时支护的大板规格长度不小于3. 5m,宽度不小于0. 3m,厚度不小于0. 03m。
(3)矩形巷道净宽大于等于5. 5m的巷道放置三根前探梁进行临时支护, 三根前探梁间距为1.5-2111,临时支护的大板规格长度不小于4m,宽度不小于0. 3m,厚度不小于0. 03m。
2、拱形架棚巷道临时支护(1)拱形或架棚巷道采用两根前探梁进行临时支护,采用卡子将前探梁固定于棚梁,同一根前探梁固定点间距为3架棚间距,两根前探梁间距为 1. 2-2. 5m o(2)架棚巷道宽度小于5m情况下,临时支护大板长度不小于2.5m,宽度不小于0.3m,厚度不小于0. 03m;架棚巷道宽度大于5m情况下,支护大板长度不小于3m,大板宽度不小于0. 3m,厚度不小于0. 03m。
3、迎头防护或防迎头片帮装置大断面、上山施工、围岩破碎等特殊条件巷道,临时支护必须有防迎头片帮装置,距底板1.5m以上断面必须防护,防迎头片帮装置梁间距及工作面前探梁间距一致;大板长度不得小于巷道净宽的3/5,宽度不小于0. 3m,厚度不小于0.03m。
顶板离层仪读数方法顶板离层仪是一种用于测量建筑结构中顶板与柱子之间的离层情况的工具。
它可以帮助工程师判断建筑结构的安全性,预防可能出现的倒塌事故。
以下是顶板离层仪的读数方法。
1. 了解仪器构造顶板离层仪由上、下两个部分组成。
上部分是读数杆,上面有一个移动的读数头。
下部是固定底座,它连接着一组垂直导杆。
在底部有一个指示气球,用于读数。
2. 安装仪器将底座放在要测量的建筑结构顶板上,导杆固定在顶板上。
确保导杆垂直于地面,底座与顶板紧密贴合。
确保读数杆平行于导杆。
3. 进行校准在使用顶板离层仪之前,需要进行校准。
将读数头移动到导杆顶部,然后用千分尺或螺旋测微计测量刻线杆上标记的高度。
根据测量结果调整顶部读数头,使刻线杆的读数高度与测量结果一致。
4. 进行测量打开仪器的开关,气球上升高度杆上的指针。
将指针调整到初始位置,然后用千分尺或螺旋测微计测量刻线杆上标记的高度。
将测得的高度减去初始位置的高度,即可得到顶板离层的读数。
5. 进行记录将所有测得的读数记录下来,包括测量时间、读数、所测点的位置等信息。
根据需要,可以在需要的测点处进行多次测量,以获得更准确的数据。
6. 分析测量结果根据测量的数据,分析顶板与柱子之间的离层情况。
通常情况下,如果离层超过了安全范围,就应当采取相应的修复措施,以确保建筑结构的安全。
总之,顶板离层仪是测量建筑结构顶板与柱子之间的离层情况的有效工具。
它的使用方法相对简单,通过校准、测量和记录来获取相关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帮助工程师判断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并采取相应的修复措施。
顶板离层仪观测制度1、观测方法:观测者左手握住顶板离层仪的粗管,右手握住细管,同时轻轻往下拉,力度要掌握轻、稳、匀。
在感觉微有阻力的情况下立刻停住,读出粗管和细管的读数,然后将两管轻轻放回原位。
2、拿读出的读数与上一次相对比,如果数值相差不大(小于5mm ),则说明顶板离层位移值不大;否则,立即将异常情况报矿调度中心,生产科根据其变化情况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3 、顶板离层仪每30 米安装 1 个,安装在拱顶位置处。
安装好后,将初始记录值用牌板悬挂于顶板离层仪旁边,并在附近设立观测记录台帐,以便观测者作出相应比较。
4、观测周期:安装后第一周期间 1 次/天;安装后第二周期间 2 次/周;安装后第三、四周期间 1 次/周;安装后第二、三月期间 1 次/半月;安装三月后如果顶板离层位移值不超过40mm ,可免于观测。
工程质量验收制度工程质量是煤矿安全生产建设的百年大计,是保证安全生产的基础,为推进我矿工程质量标准化管理的进程,促进安全生产各项工作的协调、稳定、持续发展,特制定工程质量检查验收制度。
一、成立工程质量检查验收领导组组长:矿长副组长:安全矿长生产矿长总工程师机电矿长通风助理防治水助理成员:安全科长技术科长通风科长机电科长地测科长调度室主任基建科质量标准化办公室主任及涉及参与验收的有关工程负责人和技术人员。
二、领导组职责:按照相关标准及要求,负责对井上、下重大工程质量的检查、排查、落实和质量认定工作,对查出的问题要及时落实到责任单位及责任人予以限期处理,对于不负责任,不及时处理的要追究其责任,并行使工程决算否决权和停工权。
三、工程质量检查验收标准:1、井下工程检查验收标准:依据《井巷工程质量标准》及编制的《作业规程》相关标准,图纸资料、施工程序进行,属单项承包合同相关事项及相应的《作业规程》相关性标准进行。
2、井上工程检查验收标准:井上工程检查验收标准依据承包方与被承包签订的施工合同中相关工程质量标准进行。
中国石化长城能源化工(宁夏)煤业有限公司银星二号煤矿掘进工作面顶板离层仪观测记录
(综掘一队)
掘进顶板离层仪观测管理制度
1、领导小组
组长:赵磊磊
成员:李晓羽谢春强韩铁牛胡明龙
2、顶板离层仪观测工作由施工单位班组长具体负责,由技术员负责监督检查。
3、在开门口安装一组顶板离层仪,以后每50m安装一组,顶板离层仪安装在巷中位置,顶板离层仪严格挂牌管理。
4、顶板离层仪迎头50m范围每天观测一次,距迎头超过50m以外范围每周观测一次,观测数据记录、归档。
5、顶板离层仪安装打眼,孔深6m,拉力线深点安装不得小于6m,浅点安装不得小于2m(必须把两根拉力线全部安装进去)。
6、安装时必须先把深层拉力线装好,再装浅层拉力线。
7、顶板离层仪孔必须垂直顶板,以保证离层仪拉力线自然下垂。
8、顶板离层仪必须挂牌专人管理,定期观察。
9、严禁损坏顶板离层仪,时常保证离层仪的清洁卫生,保证离层仪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10、定期分析顶板情况,顶板有变化时组织研究,针对特殊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11、发现顶板离层仪有失效或损坏时,及时向领导汇报,并通及时维修或者在附近重新打眼安装。
12、每次观测要及时、准确、真实。
13、观测记录要求字迹清晰,严禁出现填写假记录或漏填现象。
14、对观测结果及记录要进行分析,找出规律,使之更有效的指导生产。
如出现顶板移近量较大现象,要及时向项目部有关领导及顶板离层仪管理领导小组汇报。
顶板离层指示仪观测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