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古诗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7
中班古诗(大全5篇)第一篇:中班古诗中班古诗回乡偶书(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cui)。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从军行(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早发白帝城(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望天门山(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别董大(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赠花卿(杜甫)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江畔独步寻花二(杜甫)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渔歌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hong 寒食(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xia)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滁州西涧(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乌衣巷(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xia)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幼儿园中班学的古诗
《静夜思》 - 作者:李白(唐) - 诗文: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咏鹅》 - 作者:骆宾王(唐) - 诗文: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悯农二首·其二》 - 作者:李绅(唐) - 诗文: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春晓》 - 作者:孟浩然(唐) - 诗文: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登鹳雀楼》 - 作者:王之涣(唐) - 诗文: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江雪》 - 作者:柳宗元(唐) - 诗文: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赋得古原草送别》 - 作者:白居易(唐) - 诗文: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寻隐者不遇》 - 作者:贾岛(唐) - 诗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相思》 - 作者:王维(唐) - 诗文: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鹿柴》 - 作者:王维(唐) - 诗文: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中班必背古诗咏柳【作者】贺知章【朝代】唐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江雪【作者】柳宗元【朝代】唐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春日【作者】朱熹【朝代】宋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池上【作者】白居易【朝代】唐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清明【作者】杜牧【朝代】唐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寻隐者不遇【作者】贾岛【朝代】唐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题临安邸【作者】林升【朝代】宋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江南【朝代】汉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草 / 赋得古原草送别【作者】白居易【朝代】唐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凉州词二首【作者】王之涣【朝代】唐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乐游原 / 登乐游原【作者】李商隐【朝代】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夏日绝句【作者】李清照【朝代】宋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悯农【作者】李绅【朝代】唐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绝句【作者】杜甫【朝代】唐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古朗月行【作者】李白【朝代】唐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登飞来峰【作者】王安石【朝代】宋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鹿柴【作者】王维【朝代】唐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适合幼儿园中班的古诗
静夜思
李白〔唐代〕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译文
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白霜。
我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春晓
孟浩然〔唐代〕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译文
春日熟睡,不知不觉天已破晓,到处都可以听见鸟儿的啼叫。
回想昨夜听到的阵阵风雨声,不知有多少娇美的春花被吹落。
江雪
柳宗元〔唐代〕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译文
所有山上飞鸟的身影已经绝迹,所有道路都不见人的踪迹。
江面孤舟上,一位披戴着蓑笠的老翁,独自在漫天风雪中垂钓。
鹿柴
王维〔唐代〕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译文
幽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人,只听到人说话的声音。
落日余光映入了深林,又照在幽暗处的青苔上。
中班古诗教案40篇这是中班古诗教案40篇,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第1篇、中班语言活动古诗《悯农》教案反思设计意图:在日常生活中,许多幼儿不知道粮食是从哪里来的,更有一些幼儿不爱惜粮食,用餐时饭粒经常掉得满地都是,为了让幼儿知道:每天吃得饭都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懂得粮食来之不易,要爱惜别人的劳动成果,使幼儿萌发热爱农民的情感。
活动目标:1、在会朗诵基础上,理解诗的大意和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2、理解诗中“辛苦”一词,并能说一句话,发展幼儿词汇的运用能力。
3、懂得粮食是农民伯伯用汗水换来的,来之不易,萌发幼儿热爱农民的情感。
4、引导幼儿在古诗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活动准备:挂图42号、古诗、小米粒的头饰若干。
活动方法:直观教学法、提问讲解法、游戏法。
活动难点:1、理解诗的大意和所表达的情感。
2、学会运用辛苦一词。
活动过程:一、幼儿念儿歌《大馒头,哪里来》,引出主题。
1、大馒头是从哪里来的?2、农民伯伯种出来容易吗?附:大馒头,哪里来?大大馒头哪里来?白白面粉做出来。
白白面粉哪里来?黄黄小麦磨出来。
黄黄小麦哪里来?农民伯伯种出来。
农民伯伯劳动忙,大家都要爱惜粮。
二、出示挂图,朗诵古诗,解释诗意。
1、指导幼儿朗诵韵律节奏及重读音(日、午、土、餐、粒粒、辛苦)。
2、当太阳最热的时候,有一位农民伯伯还在田里锄草,他的汗一滴滴掉到土里。
唉,谁知道我们碗里的饭,都是农民伯伯一粒粒辛苦劳动出来的。
3、“锄禾日当午”:“锄”指锄草的动作,“禾”指庄稼,“日当午”指到了中午太阳当头照。
中午太阳当头照的时候,农民在地里松土、锄草。
“汗滴禾下土”:农民的汗水一滴滴都滴在禾苗下面的土里,形容农民劳动很辛苦。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盘”指碗,“餐”指粮食,“皆”都的意思。
谁知道碗里的饭,一粒粒都是农民辛苦劳动得来的。
4、学习词汇“辛苦”,来说一句话。
例如:爸爸工作很辛苦。
中班古诗20首简单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胜日寻常一般多。
持节云中见斯人,满面春意与语诺。
2.《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3. 《归去来兮》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4. 《凤求凰》凤求凰,聚翡翠于渊谷;待之绿竹紫荆,把彩箭射空林。
5. 《秋风词》纷纷捻指苍茫江,清波月照万家灯。
渐暗山前,鸡声夜里,秋风吹落萧萧稻。
6. 《芙蓉楼送辛渐》煙花三月下扬州,言笑間,引今宵月明中。
故国梦魂,花都锦绣,芙蓉楼送辛渐。
7. 《出塞》塞上秋来风景异,鸟语花香万种重。
夜来银烛照,觉醒只有长河水;三峡春色等闲度。
8. 《滁州西涧》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滁州西涧,寒烟翠柳;斜日沉沉花如雪。
9. 《竹石》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青红丝线藕结中,双燕双鹊把荷垂。
10. 《浪淘沙令》浪淘沙令,云销雨霁;一江生明月,万山红遍。
柳浪闻潮,梦魂挂沙滩;半江瑟瑟千万缕。
11. 《虞美人》虞美人,兮,花边邀采来;翠袖深井,人去就落泪。
落花风里,萧萧声中,梦中轻声含情唤。
12.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梦里江城千万花,同心引火照夜空。
红烛映出笑貌圆,天山雪里裁衣绣。
13. 《解语花》解语花,著眼弄芳意;语情萦心,对笑怜兮。
月明风净,正梳柳髻翠,压金梭出芳菲。
14. 《望海潮》望海潮,将恨深;平明尝吟带归思,遗恨千万里。
波心荡漾,鸥影空;只见碧云千撮霜。
15. 《堤边采薇》堤边采薇,春风怡怡暖。
杜鹃啼血泪,燕子低语眠。
垂杨落花时,波浪送寒声。
16. 《菩萨蛮》菩萨蛮,舞文妆;金钗红翠暗雪,月音细;千娇百媚动西施,宝环潇洒佩霓裳。
17. 《渔家傲·金沙水拍》滩头金沙,水洗万古浪;鱼火堆花,渔舟挂吴帆。
垂杨皆媚色,渡头微风起。
18. 《客至》客至,随意携酒,蝉娟归山杏花香。
栏干把砚擦,几点云山外,青青草木行行春。
中班下学期古诗40首【第1首】《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第2首】《鹿柴》(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第3首】《相思》(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第4首】《杂诗》(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第5首】《终南望余雪》(祖咏)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第6首】《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第7首】《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第8首】《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第9首】《登乐游原》(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第10首】《弹琴》(刘长卿)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第11首】《八阵图》(杜甫)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遣恨失吞吴。
【第12首】《咏鹅》(洛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第13首】《悯农》(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第14首】《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第15首】《夜宿山寺》(李白)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第16首】《一望二三里》(佚名)一望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门前六七树,八九十支花。
【第17首】《古浪月行》(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金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碧云端。
【第18首】《池上》(白居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第19首】《马诗》(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第20首】《秋浦歌》(李白)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第21首】《寻隐者不遇》(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中班古诗20首教案【篇一:中班古诗《落花》教案】篇一:古诗《落花》落花李商隐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高阁上的游客们已经竞相离去;小园的春花随风凋零纷纷乱飞。
花影参差迷离接连着弯弯小径;远望落花回舞映着斜阳的余晖。
我的肝肠欲断不忍把落红扫去;望眼欲穿盼来春天却匆匆回归。
爱花惜花自然要怨春去得太早;春尽花谢所得的只是落泪沾衣。
这首诗写于(公元846年),李商隐陷入牛李党争之中,境况不佳,心情郁闷,故本诗流露出幽恨怨愤之情。
首联直接写落花。
上句叙事,下句写景。
落花虽早有,客在却浑然不觉,待到人去楼空,客散园寂,诗人孤寂惆怅之情顿上心头,诗人这才注意到满园缤纷的落花,而且心生同病相怜的情思,用语巧妙。
颔联从不同角度写落花的具体情状。
上句从空间着眼,写落花飘拂纷飞,连接曲陌;下句从时间着笔,写落花连绵不断,无尽无休。
对“斜晖”的点染,透露出诗人内心的不平静。
整个画面笼罩在沉重黯淡的色调中,显示出诗人的伤感和悲哀。
颈联直接抒情。
春去花落,“肠断未忍扫”,表达的不只是一般的怜花惜花之情,而是断肠人又逢落花的伤感之情。
“眼穿仍欲稀”,写出了诗人面对落花的痴情和执着。
尾联语意双关。
花朵用生命装点了春天,落得个凋残、沾衣的结局;而诗人素怀壮志,却屡遭挫折,也落得个悲苦失望、泪落沾衣、低回凄凉、感慨无限的人生际遇。
全诗咏物伤己,以物喻己,感伤无尽。
篇二:古诗词中写落花的句子篇一:描写花的句子和古诗词描写花的古诗词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2.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戴叔伦《苏溪亭》)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4.静春山空。
(王维《鸟鸣涧》)5.只在芦花浅水边。
(司空曙《江村即事》)6.故园归去又新年。
(李频《湖口送友人》)7.来就菊花。
(孟浩然《过故人庄》)8.春江水暖鸭先知。
〖中班〗1、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2、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3、池上唐﹒白居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4、忆江南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5、小儿垂钓唐﹒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6、悯农(二)唐﹒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7、游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8、寻隐者不遇唐﹒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9、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0、江南春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1、乐游园唐﹒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12、蜂唐﹒罗隐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13、别董大唐﹒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14、浪淘沙唐﹒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15、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6、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17、渔歌子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18、枫桥夜泊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9、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中班语言古诗教案12篇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是中国古代文人的智慧结晶,也是我们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载体。
在中班教育中,通过教授古诗,可以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拓展他们的想象力和艺术欣赏能力。
本教案将为大家呈现中班语言古诗教学的一些思路和方法,希望能够对广大教师有所帮助。
第一篇:《静夜思》《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名作,简短却意境深远。
通过讲解古诗的背景和意义,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感受到夜晚的宁静与美好,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审美情趣。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听音乐、观察星星等活动,让幼儿更好地理解诗中的描绘,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第二篇:《登鹳雀楼》这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的名篇,刻画了壮丽的自然景观和雄伟的人文建筑。
通过展示美丽的图片、诗意的音乐,教师可以帮助幼儿感知山水之美,引发他们爱护环境的意识。
同时,还可以和幼儿一起模仿古人的行为,登高望远,在活动中加深他们对诗的理解和体验。
第三篇:《春晓》这首千古名篇出自唐代诗人孟郊之手,以春天的清新和美好描绘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图画、丰富的词语和情感的表达,带领幼儿走进春天的世界,感受自然的洗礼,激发他们的自然情感和艺术才华。
第四篇:《敕勒歌》这首具有浓郁草原风情的古诗是北朝民歌。
通过欣赏蒙古族歌曲、佩戴传统装饰品等活动,教师可以让幼儿感受到草原的辽阔和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欣赏古诗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第五篇:《江雪》这是唐代诗人柳宗元创作的一首写雪景的诗,通过平淡的文字展现出江南冬天的安静与美丽。
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在冬天的校园里观察雪花,感受雪的纯洁与静谧,进而引导幼儿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感激。
第六篇:《渔歌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志和的作品,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示了渔家人的生活场景和快乐心情。
教师可以借助音乐、舞蹈等多种形式,带领幼儿感受到水乡的韵味,体验渔民的劳作与乐趣。
同时,还可以通过制作渔船、做手工鱼等活动,激发幼儿对劳动的兴趣和对航海文化的热爱。
适合中班幼儿背的古诗集锦1.适合中班幼儿背的古诗集锦回乡偶书贺知章〔唐代〕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译文年少时离乡老年才归家,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
家乡的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我。
他们笑着询问我:你是从哪里来的呀?注释偶书:随便写的诗。
偶:说明诗写作得很偶然,是随时有所见、有所感就写下来的。
少小离家:贺知章三十七岁中进士,在此以前就离开家乡。
老大:年纪大了。
贺知章回乡时已年逾八十。
乡音:家乡的口音。
无改:没什么变化。
一作“难改”。
鬓毛:额角边靠近耳朵的头发。
一作“面毛”。
衰(cui):现一些教材版本读“shuāi”。
减少,疏落。
鬓毛衰:指鬓毛减少,疏落。
相见:即看见我;相:带有指代性的副词。
不相识:即不认识我。
笑问:一本作“却问”,一本作“借问”。
2.适合中班幼儿背的古诗集锦枫桥夜泊张继〔唐代〕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译文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江边枫树与船上渔火,难抵我独自傍愁而眠。
姑苏城外那寒山古寺,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
注释枫桥:在今苏州市阊门外。
夜泊: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
乌啼:一说为乌鸦啼鸣,一说为乌啼镇。
霜满天:霜,不可能满天,这个“霜”字应当体会作严寒;霜满天,是空气极冷的形象语。
江枫:一般解释作“江边枫树”,江指吴淞江,源自太湖,流经上海,汇入长江,俗称苏州河。
另外有人认为指”江村桥”和“枫桥”。
“枫桥”在吴县南门(阊阖门)外西郊,本名“封桥”,因张继此诗而改为“枫桥”。
渔火:通常解释,“鱼火”就是渔船上的灯火;也有说法指“渔火”实际上就是一同打渔的伙伴。
对愁眠:伴愁眠之意,此句把江枫和渔火二词拟人化。
就是后世有不解诗的人,怀疑江枫渔火怎么能对愁眠,于是附会出一种讲法,说愁眠是寒山寺对面的山名。
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
寒山寺:在枫桥附近,始建于南朝梁代。
幼儿中班语言教案20篇古诗古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幼儿接触国学、培养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幼儿中班的语言教育中,引入古诗教材和教案,可以帮助幼儿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审美情趣、加深对文化历史的认知。
以下是我整理的20篇适用于幼儿中班的古诗教案,供老师们参考。
1.《小星星》教材:《儿童文学经典500首》教案:通过朗读诗歌,让幼儿感受星星的美丽和神奇,培养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观察的能力。
2.《悯农》教材:《古文观止》教案:引导幼儿通过诗歌了解农民的辛勤劳动和生活情况,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和尊重他人劳动的美德。
3.《春晓》教材:《儿童文学经典500首》教案:通过朗读诗歌,让幼儿感受春天的美好和自然的变化,培养他们对季节的认知和珍惜大自然的意识。
4.《画蛇添足》教材:《古文观止》教案:通过诗歌教学,让幼儿认识到过度追求完美可能会适得其反,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5.《游子吟》教材:《儿童文学经典500首》教案:通过朗读诗歌,让幼儿感受离别的情感和爱家的情怀,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感。
6.《登鹳雀楼》教材:《古文观止》教案:通过诗歌教学,让幼儿了解到了解名胜古迹和历史文化,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7.《咏鹅》教材:《儿童文学经典500首》教案:通过朗读诗歌,让幼儿感受小动物的可爱和亲近自然的乐趣,培养他们爱护小动物和尊重自然的意识。
8.《静夜思》教材:《古诗百首》教案:通过朗读诗歌,让幼儿感受秋夜的宁静和思考生活的意义,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人生思考的习惯。
9.《竹石》教材:《古文观止》教案:通过诗歌教学,让幼儿了解到竹子和石头的特点,培养他们对自然物体的观察和艺术欣赏能力。
10.《夜泊牛渚怀古》教材:《儿童文学经典500首》教案:通过朗读诗歌,让幼儿了解历史文化,培养他们对古代建筑和历史人物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11.《渔歌子》教材:《古诗百首》教案:通过朗读诗歌,让幼儿感受渔村的景色和渔民的生活,培养他们尊重劳动、团结协作的意识。
梅花
宋王安石
墙角树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秋浦歌
唐李白
白发三千丈,
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
何处得秋霜。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方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
古朗月行
唐李白小时不时月,忽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一去二三里
邵雍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绝句
唐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三字经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责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教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