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血泪国耻
- 格式:ppt
- 大小:2.61 MB
- 文档页数:30
《火烧圆明园》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火烧圆明园”是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屈辱与抗争”第一课“血泪国耻”的内容,此内容包含两个主题活动“屈辱的开端”和“火烧圆明园”。
两个主题活动都是引领学生了解近代中国屈辱的历史,以此为契机,增强学生振兴中华的民族责任感。
“火烧圆明园”主题活动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将圆明园这一举世闻明的皇家园林的奢华和焚毁后仅剩的残垣断壁的遗址展示在学生面前,目的是形成鲜明的对比,引导学生探究第二次鸦片战争,了解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使这样一座华美的园林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英法联军抢劫及付之一炬,引领学生收集相关资料,感受那段不堪回首的血泪史,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
教材利用学生查阅资料时的对话引出了圆明园遗址是英法侵华的铁证,接着分析了为什么英法要火烧圆明园,并利用图例及作家雨果的生动描述再现了英法侵略者的掠夺行为。
最后追溯到火烧圆明园发生的历史背景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教材还以探讨和收集资料的形式向学生呈现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而告终的结局,激发学生立志自强、不忘国耻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落后就要挨打”的沉重教训,培养学生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历史责任感。
2.能力与方法目标:通过探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影响,来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以及全面客观地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3.知识目标:(1)了解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侵略中国的史实,深层次地认识中国蒙受这些屈辱的原因。
(2)通过查找资料了解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经过和结果等。
使学生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不仅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而且促成了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
(3)了解《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三、教学重点:了解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背景、时间以及过程,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造成的影响。
四、教学难点: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及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造成的影响。
勿忘国耻演讲稿6篇演讲稿有助于演讲者突出关键信息和观点,演讲稿是大家演讲过程的基石,使演讲者能够有效地向听众传达信息,而不会遗漏要点,作者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勿忘国耻演讲稿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勿忘国耻演讲稿篇1亲爱的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多么的富饶,可是,她可爱的脸庞上,曾经留下过一道道伤痕。
一八六零年,十月六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珍贵的历史文物。
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
大火连烧三天,烟雾笼罩了整个北京城。
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一九四五年九月三日,中华人民经过八年抗争,终于打败了大家恨之入骨的日帝国主义。
那一晚大家举杯庆祝,放开嗓子,高声歌唱,大家脸上洋溢着胜利的喜悦。
看啊!我们多么幸福,能够坐在这么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能够有钢琴古筝供我们学,让我们能够轻身去体验去感受;能够有电视电脑供我们学习,娱乐,让我们能够开阔视野,学的更多;能够又舒适的高楼大厦供我们居住,欣赏,让我们能够感受到家的温馨与和谐……这一切,都来源于先辈们的抛头颅,洒热血,来源于先辈们为之付出的智慧和汗水!但是,今天,直到现在,可恶的日本人仍未死心,他们仍然想霸占我们的钓鱼岛,仍然想霸占我们的东海油田,仍然想修改教科书,企图掩盖那段罪恶的历史,仍然在参拜他们的刽子手!同学们,面对这一切,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掌握知识,钻研科学,为振兴中华,做出自己的贡献。
最后,我想说一句话,希望大家记住它,永远的记住它,然后,为这句话去奋斗,把它定为目标,那就是:不亡国耻,振兴中华。
勿忘国耻演讲稿篇2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勿忘国耻,爱我中华。
《血泪国耻》山东人民版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第一单元:屈辱与抗争第一课血泪国耻活动主题二:火烧圆明园课时建议:1课时作者:单位:联系电电子邮箱课题火烧圆明园年级六教材版本山东人民版课程内容我们的国家10:知道近代我国遭受过列强的侵略以及中华民族的抗争史。
敬仰民族英雄和革命先辈,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
教学目标1.观看“圆明园”的有关资料,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
2..了解英法联军、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史实,深层次地认识中国蒙受这些屈辱的原因。
3.通过了解中国人民抗英等斗争,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发学生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
教材分析“火烧圆明园”是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屈辱与抗争”的第一个学习主题“血泪国耻”中的第二个主题活动引领学生了解近代中国屈辱的历史,以此为契机,增强学生振兴中华的民族责任感。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完成前置性学习调查表,通过不同的方式搜集资料,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师准备:1.设计发放前置性学习调查表。
2.准备圆明园与第二次鸦片战争相关的图片、文字资料以及视频,制作成教学课件。
学生分析由于农村小学生视野相对较窄,这方面历史知识了解较少,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主动发展的学习能力,引导他们自主整合学习资源,迁移知识,从而树立起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他们自立、自强的爱国热情。
教学设计思想由于教材涉及的内容距离学生生活的年代久远,学生们对历史知识的了解太少,教学时以现代学生观和教学观为指导,力争为富有生机和实效的历史课堂教学找到源头活水。
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同时引导学生借助大量的图片资料了解当时的社会现实,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坚持“教、学、生活”三合一,让新教材成为师生喜爱的对话与生活文本。
教学重点英帝国主义火烧圆明园的原因。
教学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
教学策略与方法本课的学习侧重于从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教材的知识结构注意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第一课血泪国耻复习课课型:复习课课时:一课时复习目标一:记住以下内容:1、帝国主义列强用他们的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封闭的大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2、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3、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经济以什么为主?4、向中国大量销售鸦片的公司是哪一个公司?5、在鸦片战争前的40年中,英国走私运入中国的鸦片情况如何?6、鸦片是什么?7、国际禁毒日是每年的几月几日?8、你了解林则徐吗?9、林则徐上书哪个皇帝坚决要求禁烟?10、林则徐的名言是什么?11、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哪一个?12、资本主义的英国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的一场侵略战争是哪一次?它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什么?13、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是哪一座?请你简单介绍一下。
14、火烧圆明园发生在哪次战争中?15、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是什么?16、法国大作家雨果曾经这样描述: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两个强盗分别是谁?夏宫是指哪儿?学习活动一:1、请同学们在课前完成以上学习任务,做好课堂检查的准备。
2、学生展示:有不同的同学背诵以上内容。
复习目标二:能够正确解答以下问题:1、英国为什么向中国输出鸦片?2、鸦片有什么危害?3、观察课本右下角图片,讨论这幅图片说明了什么?4、鸦片给中国带来哪些危害?5、面对鸦片的危害,清政府是怎样做的?6、什么是虎门销烟?7、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是什么?8、《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9、鸦片战争后,中国发生了哪些变化?10、中国为什么会在鸦片战争中失败呢?11、英法联军为什么要烧掉圆明园?12、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
学习活动二: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交流并回答以上问题。
2、小组展示:解答以上问题,形成统一认识。
学习目标三:解答下列检测试题,进一步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
(提示:解答下列问题所需知识点以第一课为主,可能牵扯到其他课的内容。
)学习活动三:1、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解决下列检测试题,并做好记录。
第三课时活动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以及中国人民抗击外侵的史实,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发学生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能力:引导学生收集有关“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以及中国人民抗击外侵的史实资料,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会交流讨论,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初步的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知识:知道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了解鸦片的危害以及林则徐的禁烟运动;了解两次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了解《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到条约的签订对于中国社会的影响;重点难点:引导学生收集有关“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以及中国人民抗击外侵的史实资料,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会交流讨论,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初步的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活动方法:活动准备:师生共同收集鸦片战争以及中国人民抗击外侵的史实资料。
一、回顾旧知,设置情景,导入新课:(一)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时间?(二)十九世纪五十年代,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生产进一步发展,要求有更多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他们越来越不满足于第一次鸦片战争中从中国掠夺到的权益,要求在《南京条约》的基础上签订新的不平等条约。
1856年10月,英国炮轰广州,首先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
二、探究问题(一)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马神甫事件”和“亚罗”号事件。
1、假如说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起因是由于林则徐虎门销烟的话,那第二次鸦片战争侵略者又寻找了什么借口?2、提供“马神甫事件”和“亚罗”号事件的相应材料。
3、思考:你是怎样看待这些事件的?结合自己收集的材料共同进行交流,谈谈对事情的看法。
小组进行讨论:英法两国的做法是否合理,有哪些不和理性?师生活动:(二)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1、提供交流第九页上图,结合第一次鸦片战争形势图对比回顾看图的方法2、思考:与第一次鸦片战争相比,形势有什么不同侵略路线有哪些异同?结合自己的材料共同交流(三)中国军民进行的反抗外国侵略军的斗争(引导学生交流收集的材料)三、形成新问题第二次鸦片战争历时4年,这4年中,中国人的思想发生过哪些改变?引发学生将清政府的思想和国民的思想进行横向对比;战争前后进行纵向对比。
勿忘国耻圆梦中华主题班会教案篇一:《勿忘国耻圆梦中华》主题班会教案《勿忘国耻圆梦中华》------- 152班主题班会教案一、活动目的:通过对历史的回顾,教育学生铭记历史,勿忘国耻,珍爱和平,拥抱未来,不断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
二、活动准备:1、布置学生收集抗战资料,了解相关历史。
2、选好主持人,准备好台词。
3、学生收集抗日英雄故事,分组选派中心发言人。
三、活动过程:(课前准备:欣赏视频《中国抗日战争胜利日的由来》。
)1、师:今年是抗战胜利七十周年,课前同学们通过视频了解了抗战胜利纪念日的由来。
今天我们班会的主题《勿忘国耻圆梦中华》。
接下来让我们用掌声请出两位主持人。
余:我的祖国,高山巍峨,雄伟的山峰,俯瞰历史的风云变幻。
王:我的祖国,大河奔腾,浩荡的洪流,冲过历史翻卷的漩涡。
余:滔滔江河水, 奔腾着浩浩中华魂。
王:巍巍昆仑山, 耸立着凛凛赤子心。
合:我宣布152班《勿忘国耻,圆梦中华》主题班会现在开始!王:全体起立,齐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回顾屈辱的历史余:雄壮的国歌声响起,把我们带回了那个充满战火硝烟的年代。
王:历史的车轮驱散了战争的硝烟,唯有那一份份记忆萦绕在我们心头。
让我们一起来重温那段屈辱的历史。
3、歌颂抗日英雄王:我悲哀的祖国啊!我不相信你永远沉沦于浩劫,我不相信你无重兴之日。
余: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不相信,怀着这股强大的愿望,为了祖国的重生,多少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用鲜血浸染了祖国母亲的身躯!让我们一起来追寻英雄的足迹。
王:请听抗日英雄的故事:(1)刘胡兰的故事(2)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3)杨靖宇的故事(4)东北抗日联军著名女英雄赵一曼的故事4、展示祖国的辉煌成就余:一个个故事,说不完我们的思念;一首首赞歌,道不完我们的崇敬。
是先烈们用美好的青春,用闪光的年华,迎来了春天,迎来了光明。
王:先烈们,请放慢你们急促的脚步;请相信,二十一世纪将是中国的世纪!腾飞的巨龙将在这里升起!(1)请听佘思宇同学带来的演讲《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关于勿忘国耻圆梦中华心得体会或感想800字(精选10篇)关于勿忘国耻圆梦中华或感想800字篇1大家早上好!今天,我要讲话的题目是《了解国家公祭日,勿忘国耻,振兴中华》!20__年27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两个决定,分别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公祭的意义在于,唤醒人们历史记忆,避免忘却与麻木,以史为鉴、维护世界和平及正义良知。
本周六我们将迎来第一个国家公祭日。
同学们,我们都是是中国人,南京人,我们世代都无法忘记那一天,1937年12月13日,这是中华民族历屈辱的一天,这是让我们中国人心痛的日子,这一天就是南京大屠杀那一天!在那一天,日军攻占南京后,在长达六周的时间内,大肆屠杀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和手无寸铁的平民百姓,遇难者达30多万人……在短短的几个月中,到底有多少南京同胞惨遭日寇杀害,恐怕谁也无法精确地估计。
侵略者的罪恶罄竹难书。
七十多年过去了,国耻就如一座大山一样压在我们的头上,让我们透不过气来,然而,时至今日,日本_仍然极力否认这铁一般的罪恶事实。
甚至叫嚣这是一场历史骗局,作为青少年我们还能无动于衷吗?中国,我们古老的中国,生我养我的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为什么屡屡遭到欺凌宰割,因为落后就要挨打,只有新中国的成立我们才挣断身上的屈辱锁链,铁骨铮铮地站了起来!从鸦片战争一直到新中国成立,我们的祖国被许多帝国主义者践踏蹂躏,我们的人民失去自由和生活的权利,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耻辱,这些耻辱是我们祖国心头上最深的伤痛,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永远不能忘记的一页。
有人会说,它已经过去,就让它过去好了,干吗还要“勿忘”呢?这是因为,忘记等于背叛,忘记“耻辱”虽然可以减少伤感,但是记住“耻辱”就是记住祖国的历史创伤,能激起更强烈的民族精神,让我们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记住中华民族的祖先为祖国所做出的牺牲,更能增强自己对祖国的责任感。
《勿忘国耻》高中范文800字5篇勿忘国耻1走在大街上,随便问一位路人:“今天几号呀?”人们一定会热情地提起手腕看看表上的日期、从腰间或包里掏出手机来瞧瞧,然后告诉你:“今天是9月18号”。
可当你再问:“今天是什么日子呀?”这时恐怕大多数人就会哑口无言了,更有甚者会说出诸如“感恩节”、“万圣节”等西方节日,大概也就只有三四成人知道今天其实是我们中国的国耻日——“九一八”。
七十三年前的今天,日本借口“柳条湖”事件对中国东北悍然发动了骇人听闻的九一八事变,并从此开始了对中国长达十四年的侵略,那场事变一直是国民的心头之痛,正是从那天起,千千万万的同胞们惨死在日寇的屠刀下,6000多亿的国民财富付诸东流。
可以说每个中国人从很小的时候就在师长的教导下,知道了我们应该如何学习革命先烈们为抵御日寇维护民族尊严而为国捐躯的大无畏精神。
而我们常常把一些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挂在嘴边,却从来没有将那份爱国情怀铭刻在心中。
正因为这样,我们当中就有了连国耻日都忘得一干二净的人。
试问,他们还知道自己的民族屈辱,还明白自己是个中国人吗?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民族的悲哀和国人的一种耻辱。
近些天来,各大媒体纷纷报道了“全国有一百个城市将在9月18日晚9时18分拉响防空警报”的新闻,这一举措着实有利于加强国人的爱国情感,遗憾的是,长沙并没有在这一百个城市范围内。
因此我们长沙人便无法切身感受国耻日的那份耻辱了。
其实,在别的许多国家,都有自己的国耻日,像俄罗斯全境的卫国战争纪念日,韩国的抗日纪念日,美国的珍珠港被袭哀悼日,这些国家的人民都在国耻日这天举国哀悼亡灵,温故历史。
体现爱国心,并不一定要“坚决抵制日货”、“对日本人怀恨在心”,而是应该做到“师夷长技以制夷”,把国耻铭记在心,化耻辱为动力,相信有了我们这一代人对民族耻辱的牢记,定会让我们的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之颠,让我们的民族不再有第二个“国耻日”,让我们的民族傲视群雄,永不受外人欺凌。
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
第一单元:第一课血泪国耻(第一课时)屈辱的开端1、鸦片战争开始的时间(1840)年。
2、英国为什么向中国输出鸦片?(P2)
答: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经济以小农经济和家庭手工业为主,人们吃的、穿的、用的主要靠自己生产。
英国商船运来的货物在中国很难卖出,但是,他们从中国运走的茶叶、生丝、药材、瓷器等在英国却十分畅销,许多白银流入中国。
后来,他们发现鸦片贸易可以牟取暴利,英国东印度公司就用走私的方法,向中国大量销售鸦片。
3、什么是鸦片?它有哪些危害?(P3)
答:鸦片,俗称大烟,有罂粟果汁提炼而成,是一种麻醉毒品。
人一旦吸上了瘾就很难戒除。
它会是人体力衰竭,意志消沉,骨瘦如柴,直至丧命。
4、(1839)年( 6 )月(3 )日,林则徐在广州虎门销烟。
5、(1840 )年(6)月(英)国以(虎门销烟)为借口,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
6、中国近代史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1842)年(8)月(29)日签订的《南京条约》
7、《南京条约》主要内容:(P5) 答:(1)割香港岛给英国。
(2)五口通商。
规定中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国可以派驻领事等官员。
(3)赔款。
清政府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
8、鸦片战争是资本主义的英国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的一场(侵略)战争。
小学生开学第一课教案:铭记抗战史2022小学生开学第一课教案:铭记抗战史送走了炎炎夏日,结束了快乐的暑假生活,全体泡泡娃精神抖擞地来到校园。
今年的9月3日,是中华民族抗日战争胜利70年的日子,在9月1日开学的第一天,“勿忘国耻圆梦中华——小学2015-2016学年上期开学第一课”在泡桐树小学南区大操场举行。
1.缅怀先烈不忘历史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在庄严的升旗仪式后,泡小学子通过观看抗战主题公益广告开始了此次开学第一课的活动。
主持人6.3中队的郑芯卓和大队辅导员贾老师向同学们讲述了70年前为了抗击日本侵略者,为了中华民族的存亡,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同仇敌忾,慷慨赴难,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战斗故事,抗战英雄们不屈的精神铸就了中华民族历史上壮丽不朽的画卷。
通过两位主持人的介绍和讲解,泡泡娃们对整个抗日战争历史背景有了一定的了解。
历史的渺渺烟尘掩盖不住世纪的风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无数先烈已经把希望的种子撒在了我们的心间。
在五星红旗下快乐成长的我们,是否能感受到先烈们用鲜血换来的幸福?第一节课的两位小小主讲人5.5中队江侑宸和5.1中队李婧瑄,带领全校同学一起回顾70年前那一段难以抹去的记忆,让全校师生对抗日战争的历史和大事记有了清晰的了解。
2.抗战精神牢记心间随后,一段短片拉开了第二节课的序幕。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在整个抗日战争中,四川人民又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3.1中队的陈静怡老师带领3.1中队的同学,通过前期在川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下录制的视频,带领大家一起领略川军抗日的风采。
第三节课,三位小小主讲人为我们讲述了川军抗日的小故事。
抗战八年, 40余万川军出川抗战,他们转战大江南北,几乎参加了抗战中的所有大型战役,数十万人战死沙场。
生动的讲演以及视频图片的展示,让同学们感到作为一名四川人的.自豪。
更是让同学们感受到现在的幸福生活都是先辈们用鲜血换来的,即使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民族精神和自强意识,仍需要牢牢地放在心间。
标题:铭记历史,共筑中华梦尊敬的各位来宾:大家好!在这个春意盎然的季节里,我们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一个沉重而深刻的话题——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这不仅是一个主题,更是一段历史,一种责任,一次心灵的觉醒。
让我们先来回顾一段历史。
百年前,中国大地上战火纷飞,列强的铁蹄践踏着这片古老的文明。
甲午海战的硝烟,八国联军的暴行,二十一条的屈辱,无一不在提醒我们,曾经的中国是如何在风雨中飘摇。
然而,正是这些深重的国耻,激发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无数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只为国家的独立与民族的尊严。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今天的中国已经站在了世界的东方,以一种崭新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
我们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几百年的工业化道路,创造了令世界瞩目的经济奇迹。
但是,这一切的成就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忘却那段屈辱的历史,更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停下前进的脚步。
在这里,我想分享一个感人的故事。
在抗击外侮的岁月里,有一位名叫邓世昌的英雄,他在甲午战争中指挥致远舰与日军展开了殊死的搏斗。
在弹药耗尽、舰体受损的情况下,他选择了与战舰共存亡,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对国家的忠诚与牺牲精神。
邓世昌的故事,是对“勿忘国耻,振兴中华”这一主题的最好诠释。
当然,历史不仅仅是故事,更是一面镜子。
它让我们看到,一个国家的强大不仅仅依赖于物质的积累,更在于精神的传承。
我们今天所享有的和平与发展,是无数先烈用生命换来的。
因此,我们有责任将这份记忆传承下去,让每一代人都能从中汲取力量,继续前行。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全球化的浪潮让我们更加紧密地与世界联系在一起,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只有不断强化国家的综合国力,才能在国际舞台上立于不败之地。
这就要求我们每个人都要发扬“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精神,以实际行动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
我们要以创新为动力,以科技为支撑,推动产业的升级换代;我们要以教育为基础,培养更多的人才,为国家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我们要以文化为纽带,弘扬民族精神,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六上《血泪国耻》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血泪国耻》是一篇关于中国近代史上的一系列国耻事件的文章,主要内容包括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
这些事件使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也激发了中国人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意识。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的历史,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中国历史的一些基本知识,对中国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中国近代史上的一系列国耻事件,学生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加深他们的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比较感兴趣,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近代史上的一系列国耻事件,认识这些事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意识,激发他们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国近代史上的一系列国耻事件。
2.教学难点:这些事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视频资料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历史图片和视频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课的主题。
2.自主学习: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了解中国近代史上的一系列国耻事件。
3.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这些事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4.探究学习: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这些国耻事件背后的历史原因。
5.课堂交流: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师生共同探讨这些事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6.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意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本节课的主题和重点内容。
可以采用时间轴的形式,将中国近代史上的一系列国耻事件进行串联,方便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