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冀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 格式:doc
- 大小:74.51 KB
- 文档页数:5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运动和力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科学运动和力实验
日期: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探究科学运动和力的基本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
实验材料:
平滑的斜面
玻璃球
弹簧秤
计时器
实验步骤:
1. 将平滑斜面固定在桌子上,并确保其稳定。
2. 准备一颗玻璃球,用以进行实验。
3. 将玻璃球放在斜面上,让其自由滚动。
4. 使用计时器记录玻璃球从斜面顶端滚动到底端所需的时间,并记录下来。
5. 重复以上步骤多次,取平均值以提高准确性。
6. 在实验过程中,使用弹簧秤测量玻璃球在不同位置的重量,并记录下来。
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发现玻璃球在斜面上滚动的速度随着斜面角度的增加而增加。
同时,我们还注意到玻璃球在斜面上滚动时受到的重力作用会影响其滚动速度和加速度。
通过测量玻璃球在不同位置的重量,我们发现其重量并不会影响其滚动速度和加速度。
实验结论:
科学运动是指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发生的运动。
力是使物体发生运动、改变形状或改变速度的原因。
实验结果表明,斜面角度的增加会导致玻璃球滚动的速度增加,而重量对滚动速度和加速度没有显著影响。
实验思考和拓展:
1. 在实验过程中,你还能想到其他影响玻璃球滚动速度和加速度的因素吗?
2. 你觉得如何改变实验条件可以进一步探究科学运动和力的关系呢?
3. 通过实验,你对科学运动和力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吗?请简要说明。
附注:
请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实验日期和具体数据,并结合实验结果进行适当的描述。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班小组年月日制作目的:做小吊车并研究小吊车原理制作材料及工具:小纸盒吊车臂吊臂支架线绳两个铁丝钩一个剪刀锥子胶水钩码制作过程:1.小组分工合作2.观察小吊车模型组装各部分①四个点要对称,固定牢固;②绳子要从前往后穿,不要穿反了;3.调试小吊车分别拉动两根线,看看小吊车的臂能否灵活运动.实验现象:小吊车能()或()钩码实验结论:放松牵引绳,拉紧下牵引绳,吊臂向()运动;拉紧上牵引绳,放松下牵引绳,吊臂向()运动。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班小组年月日实验目的:研究小车运动的快慢实验材料:秒表(或电子手表)、长尺、玩具车(学生自带),橡皮泥,马达、电池等(学生自带)实验过程:1.小组做好分工:赛车手、计时员、测量员、记录员。
2.找好起点(必要时确定好终点);3.秒表做好归零;4.在相同时间内必须进行多次测量(不少于3次),并做好记录5. .在相同距离内必须进行多次测量(不少于3次),并做好记录实验结论:1:相同时间内经过的距离越长,物体运动的速度越()2:相同距离下所用的时间越短,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班小组实验目的:通过重锤说明重力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实验材料:铁锁、(螺母、橡皮、橡皮泥、砖头、石子、)细线等。
实验过程:1.观察重锤由几部分组成,怎样连接的。
2. 将细线与铁锁连接在一起,检验是否接牢。
3.用自己做的重锤检测教室是否与地面垂直。
实验现象:重锤的锤线都是与地面()。
实验结论:重力方向是()的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班小组年月日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班小组年月日实验目的:模拟昼夜的成因实验材料:地球仪手电筒或蜡烛小纸人遮光窗帘实验过程:(1)将地球仪的北极对着北方,在桌面中间放好;(2)在地球仪上找到中国北京(或其他省会城市)的位置贴上小纸人;(3)用手电筒代替太阳光,在正对地球仪1米左右的地方打开手电筒,调整手电筒的远近,以地球仪上清晰地出现明暗两部分为宜;明确地球仪上的白天部分和黑夜部分;(4) 面对地球仪,使它自西向东慢慢旋转(逆时针方向),将小纸人所在的位置旋转到黑夜部分,接着转动地球仪使小纸人再次转到白天部分;(5)两人一组,轮流演示同一位置的昼夜变化。
根据所给的信息,以下是一份冀教版四年级科学实验报告(1200字以上)的样例:实验名称:植物的光合作用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实验来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以及植物的重要性。
实验材料:1.绿色植物叶子2.盖有黑色纸的纸箱3.镊子4.清水5.酒精灯6.实验日记本实验步骤:1.准备一片绿色的植物叶子,并将其放入盖有黑色纸的纸箱中。
2.使用镊子将植物叶子夹出,并将其放入一杯清水中。
3.将杯子放置在光线充足的地方,并观察一段时间。
实验结果:1.在黑暗中观察植物叶子:植物叶子会逐渐变黄、变脆,并且试验天数越长,叶子变化越明显。
2.在光线充足的地方观察植物叶子:植物叶子保持绿色、鲜活,并且试验天数的增加对植物叶子没有明显影响。
实验分析:在黑暗中观察植物叶子会发现它逐渐变黄、变脆的原因是因为没有光能进行光合作用。
而在光线充足的环境中,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氧气和葡萄糖。
这是植物生存和生长的重要过程,同时也释放出氧气供我们呼吸。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发现光合作用对植物的生存和生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植物叶子在光线充足的环境中能够保持绿色、鲜活,而在黑暗中则会逐渐变黄、变脆。
这说明植物需要光能来进行光合作用,以维持其正常生理状态。
实验思考与延伸:1.我们可以尝试将植物叶子放入不同光照强度的环境中观察其变化,进一步了解光照对植物的影响。
2.实验中我们只使用了一片植物叶子,下一步可以使用不同种类的植物叶子进行对比实验,观察它们的光合作用表现是否一致。
3.可以通过观察绿化植物的作用,进一步了解植物在净化空气、保护环境等方面的重要性。
本次实验让我们更加了解了植物的光合作用以及植物的重要性。
植物是地球上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给我们提供氧气和食物之外,还扮演着保护环境和提供美丽景色的角色。
我们应该珍惜并保护好植物,为我们的地球做出积极的贡献。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年级时间
实验名称太阳和影子小组成员
实验目的分析一天中影子和温度变化的规律
底座一个(木料或硬纸板)手电筒一个粗铁丝一个尺子一把实验器材
铅笔一支
1先在底座中心打一个孔(正好能套进粗铁丝)
2再将粗铁丝插入底座中心孔,固定粗铁丝
3用手电代替太阳对准铁丝从东向西转动
4观察现象并用笔做好标记
5用尺子测量并填好记录表,分析现象
实验过程
时间
早晨上午中午下午傍晚
8时10时12时2时4时
影子长
度
温度-2 C8C12C13C9C
影子和太阳温度变化现象记录表
实验现象
或
实验结果实验现象:一天中影子的长短是不一样
的
实验结果:一天中早晨影子长,中午影子最短,傍晚影子又长。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实验名称:水的沸点实验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水的温度变化,了解水的沸点现象。
实验材料: 1. 一个容器 2. 水 3. 温度计 4. 火源(可以使用电磁炉或煤气炉)实验步骤: 1. 准备一个容器,并将一定量的水倒入容器中。
2. 将温度计放入水中,确保温度计的指针完全浸泡在水中,读取初始温度。
3. 将容器放在火源上,慢慢加热水。
4. 每隔一段时间,读取一次温度并记录下来。
5. 当水开始冒气泡并有水蒸气出现时,继续加热水并记录温度。
6. 当水开始沸腾并有水蒸气大量释放时,停止加热,并记录下此时的温度。
7. 等待水冷却,记录下水完全变为液体的温度。
实验结果:根据我们的实验观察,我们记录到以下数据:时间(分钟)温度(摄氏度)0 251 302 353 404 455 506 557 608 659 7010 7511 8012 8513 9014 9515 10016 100(沸腾)17 100(沸腾)18 100(沸腾)19 100(沸腾)20 100(沸腾)21 9922 9723 9524 9025 8526 8027 7528 7029 6530 6031 5532 5033 4534 4035 3536 3037 2538 2039 1540 1041 542 0根据数据可以看出,当水温达到100摄氏度时,水开始沸腾,并保持在100摄氏度,直到火源被移除。
随着时间的推移,水温逐渐降低,并在大约42分钟后恢复到室温(约为25摄氏度)。
实验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水的沸点为100摄氏度的结论。
当水被加热到100摄氏度时,水分子开始剧烈运动,水开始沸腾并转变为水蒸气。
当环境温度低于100摄氏度时,水蒸气冷却并重新凝结成液体水。
实验结论:水的沸点是指水从液体状态转变为气体状态的温度,对于纯净水而言,沸点为100摄氏度。
在不同的海拔高度和大气压力下,水的沸点可能会有所变化。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学校北小年级四时间实验名称做小吊车小组成员实验目的做小吊车并研究小吊车原理实验器材小纸盒吊车臂吊臂支架线绳两个铁丝钩一个胶水钩码剪刀锥子1.小组分工合作2.观察小吊车模型组装各部份①四个点要对称,固定坚固;实验过程②绳子要从前往后穿,不要穿反了;3.调试小吊车分别拉动两根线,看看小吊车的臂能否灵便运动.实验现象:小吊车能提起或者放下钩码实验现象或者实验结果放松上牵引绳,拉紧下牵引绳,吊臂向下运动;拉紧上牵引绳,放松下牵引绳,吊臂向上运动。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学校北小年级四时间实验名称做小吊车小组成员实验目的做小吊车并研究小吊车原理实验器材小纸盒吊车臂吊臂支架线绳两个铁丝钩一个胶水钩码剪刀锥子1.小组分工合作2.观察小吊车模型组装各部份①四个点要对称,固定坚固;实验过程②绳子要从前往后穿,不要穿反了;3.调试小吊车分别拉动两根线,看看小吊车的臂能否灵便运动.实验现象:小吊车能提起或者放下钩码实验现象或者实验结果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学校实验名称北小年级四小组成员时间实验目的判断动物与人的肢体运动原理实验器材每一个人的身体1. 弯曲手臂,感受上臂上下肌肉的长短松紧变化。
2.伸直手臂,感受上臂上下肌肉的长短松紧变化。
3.反复几次体味与小吊车的原理的联系。
实验现象:手臂骨骼就像小吊车的吊臂,肌肉就像绳子,手臂运动实验过程时,当肱二头肌收缩 ,肱三头肌舒张时 ,肱二头肌牵动前臂向内收缩;当肱三头肌收缩 ,肱二头肌舒张时 ,肱三头肌牵动前臂向外伸.实验现象或者实验结果前臂收缩类似小吊车抬起重物。
前臂伸展类似小吊车放下重物。
展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学校实验名称北小年级四小组成员时间实验目的判断动物与人的肢体运动原理实验器材每一个人的身体1. 弯曲手臂,感受上臂上下肌肉的长短松紧变化。
2.伸直手臂,感受上臂上下肌肉的长短松紧变化。
3.反复几次体味与小吊车的原理的联系。
实验现象:手臂骨骼就像小吊车的吊臂,肌肉就像绳子,手臂运动实验过程时,当肱二头肌收缩 ,肱三头肌舒张时 ,肱二头肌牵动前臂向内收缩;当肱三头肌收缩 ,肱二头肌舒张时 ,肱三头肌牵动前臂向外伸.实验现象或者实验结果展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学校北小年级四时间实验名称做沙盘小组成员实验目的通过制作校园沙盘模型培养学生的设计制作能力。
科学实验四年级(上)4课.小吊车活动1:做小吊车(分组实验)制作目的:做小吊车并研究小吊车原理制作材料及工具:小纸盒吊车臂吊臂支架线绳两个铁丝钩一个剪刀锥子胶水钩码制作过程:1.小组分工合作2.观察小吊车模型组装各部分①四个点要对称,固定牢固;②绳子要从前往后穿,不要穿反了;3.调试小吊车分别拉动两根线,看看小吊车的臂能否灵活运动.实验现象:小吊车能提起或放下钩码实验结论:放松上牵引绳,拉紧下牵引绳,吊臂向下运动;拉紧上牵引绳,放松下牵引绳,吊臂向上运动。
活动2:收与放实验目的:推断动物与人的肢体运动原理(分组实验)实验过程:1. 弯曲手臂,感受上臂上下肌肉的长短松紧变化。
2.伸直手臂,感受上臂上下肌肉的长短松紧变化。
3.反复几次体会与小吊车的原理的联系。
实验现象:手臂骨骼就像小吊车的吊臂,肌肉就像绳子,手臂运动时,当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时,肱二头肌牵动前臂向内收缩;当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时,肱三头肌牵动前臂向外伸展.实验结论:前臂收缩类似小吊车抬起重物。
前臂伸展类似小吊车放下重物。
6课.做沙盘(分组实验)制作目的:通过制作校园沙盘模型培养学生的设计制作能力。
制作材料:硬纸板学校平面图橡皮泥潮湿的沙土废旧泡沫包装纸小木棍颜料盒剪刀制作步骤:对校园建筑的布局进行观测2.用大的硬纸板做底座。
在纸板上画好学校平面图。
(明确建筑物.树木等的位置) 3.用橡皮泥旧泡沫等材料做出立体的楼房等校园建筑物,根据平面图摆放好位置。
(可以用长方体或正方体的泡沫做楼房,硬纸板做围墙,小木棍做旗杆等)。
4.要注意建筑物的比例。
(四年级的学生还不能很精确地计算出比例尺,教师适当指导。
)8课.快与慢实验目的:研究小车运动的快慢(分组实验)实验材料:秒表(或电子手表)、长尺、玩具车(学生自带),橡皮泥,马达、电池等(学生自带)实验过程:1.小组做好分工:赛车手、计时员、测量员、记录员。
2.找好起点(必要时确定好终点);3.秒表做好归零;4.在相同时间内必须进行多次测量(不少于3次),并做好记录5. .在相同距离内必须进行多次测量(不少于3次),并做好记录实验结论:1:相同时间内经过的距离越长,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快2:相同距离下所用的时间越短,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快活动2:玩小车实验目的:研究小车运动的快慢与载重物及路面光滑程度是否有关?(对比试验) 实验材料:秒表(或电子手表), 木板, 玩具车(学生自带),钩码, 毛巾. 实验方法:1做好小组分工:赛车手、计时员、记录员;2先测量空车时小车在木板上运动时间;3别的条件不变,向小车上加钩码,再测出改变后的小车在木板上运动时间;4先测量小车放在木板上运动的时间;5别的条件不变,在木板上铺上毛巾,再测出改变后的小车在木板上运动时间;实验现象:小车运动的快慢不同实验结论:小车载重物越多运动越慢小车运动的路面越不光滑运动越慢9推和拉实验目的:能够用实验体验探究出力有大小和方向,推和拉都是力。
科学实验四年级(上)***4课.小吊车活动1:做小吊车(分组实验)制作目的:做小吊车并研究小吊车原理制作材料及工具:小纸盒吊车臂吊臂支架线绳两个铁丝钩一个剪刀锥子胶水钩码制作过程:1.小组分工合作2.观察小吊车模型组装各部分①四个点要对称,固定牢固;②绳子要从前往后穿,不要穿反了;3.调试小吊车分别拉动两根线,看看小吊车的臂能否灵活运动.实验现象:小吊车能提起或放下钩码实验结论:放松上牵引绳,拉紧下牵引绳,吊臂向下运动;拉紧上牵引绳,放松下牵引绳,吊臂向上运动。
活动2:收与放实验目的:推断动物与人的肢体运动原理(分组实验)实验过程:1. 弯曲手臂,感受上臂上下肌肉的长短松紧变化。
2.伸直手臂,感受上臂上下肌肉的长短松紧变化。
3.反复几次体会与小吊车的原理的联系。
实验现象:手臂骨骼就像小吊车的吊臂,肌肉就像绳子,手臂运动时,当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时,肱二头肌牵动前臂向内收缩;当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时,肱三头肌牵动前臂向外伸展.实验结论:前臂收缩类似小吊车抬起重物。
前臂伸展类似小吊车放下重物。
6课.做沙盘(分组实验)制作目的:通过制作校园沙盘模型培养学生的设计制作能力。
制作材料:硬纸板学校平面图橡皮泥潮湿的沙土废旧泡沫包装纸小木棍颜料盒剪刀制作步骤:对校园建筑的布局进行观测2.用大的硬纸板做底座。
在纸板上画好学校平面图。
(明确建筑物.树木等的位置)3.用橡皮泥旧泡沫等材料做出立体的楼房等校园建筑物,根据平面图摆放好位置。
(可以用长方体或正方体的泡沫做楼房,硬纸板做围墙,小木棍做旗杆等)。
4.要注意建筑物的比例。
(四年级的学生还不能很精确地计算出比例尺,教师适当指导。
)***8课.快与慢实验目的:研究小车运动的快慢(分组实验)实验材料:秒表(或电子手表)、长尺、玩具车(学生自带),橡皮泥,马达、电池等(学生自带)实验过程:1.小组做好分工:赛车手、计时员、测量员、记录员。
2.找好起点(必要时确定好终点);3.秒表做好归零;4.在相同时间内必须进行多次测量(不少于3次),并做好记录5. .在相同距离内必须进行多次测量(不少于3次),并做好记录实验结论:1:相同时间内经过的距离越长,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快2:相同距离下所用的时间越短,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快***活动2:玩小车实验目的:研究小车运动的快慢与载重物及路面光滑程度是否有关?(对比试验)实验材料:秒表(或电子手表), 木板, 玩具车(学生自带),钩码, 毛巾.实验方法:1做好小组分工:赛车手、计时员、记录员;2先测量空车时小车在木板上运动时间;3别的条件不变,向小车上加钩码,再测出改变后的小车在木板上运动时间;4先测量小车放在木板上运动的时间;5别的条件不变,在木板上铺上毛巾,再测出改变后的小车在木板上运动时间;实验现象:小车运动的快慢不同实验结论:小车载重物越多运动越慢小车运动的路面越不光滑运动越慢9推和拉实验目的:能够用实验体验探究出力有大小和方向,推和拉都是力。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班小组年月日制作目的:做小吊车并研究小吊车原理制作材料及工具:小纸盒吊车臂吊臂支架线绳两个铁丝钩一个剪刀锥子胶水钩码制作过程:1.小组分工合作2.观察小吊车模型组装各部分①四个点要对称,固定牢固;②绳子要从前往后穿,不要穿反了;3.调试小吊车分别拉动两根线,看看小吊车的臂能否灵活运动.实验现象:小吊车能〔〕或〔〕钩码实验结论:放松牵引绳,拉紧下牵引绳,吊臂向〔〕运动;拉紧上牵引绳,放松下牵引绳,吊臂向〔〕运动。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班小组年月日实验目的:研究小车运动的快慢实验材料:秒表〔或电子手表〕、长尺、玩具车〔学生自带〕,橡皮泥,马达、电池等〔学生自带〕实验过程:1.小组做好分工:赛车手、计时员、测量员、记录员。
2.找好起点〔必要时确定好终点〕;3.秒表做好归零;4.在相同时间内必须进行多次测量〔不少于3次〕,并做好记录5. .在相同距离内必须进行多次测量〔不少于3次〕,并做好记录实验结论:1:相同时间内经过的距离越长,物体运动的速度越〔〕2:相同距离下所用的时间越短,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班小组实验目的:通过重锤说明重力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实验材料:铁锁、〔螺母、橡皮、橡皮泥、砖头、石子、〕细线等。
实验过程:1.观察重锤由几部分组成,怎样连接的。
2. 将细线与铁锁连接在一起,检验是否接牢。
3.用自己做的重锤检测教室是否与地面垂直。
实验现象:重锤的锤线都是与地面〔〕。
实验结论:重力方向是〔〕的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班小组年月日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班小组年月日实验目的:模拟昼夜的成因实验材料:地球仪手电筒或蜡烛小纸人遮光窗帘实验过程:〔1〕将地球仪的北极对着北方,在桌面中间放好;〔2〕在地球仪上找到中国北京(或其他省会城市)的位置贴上小纸人;〔3〕用手电筒代替太阳光,在正对地球仪1米左右的地方打开手电筒,调整手电筒的远近,以地球仪上清晰地出现明暗两部分为宜;明确地球仪上的白天部分和黑夜部分; (4) 面对地球仪,使它自西向东慢慢旋转〔逆时针方向〕,将小纸人所在的位置旋转到黑夜部分,接着转动地球仪使小纸人再次转到白天部分;〔5〕两人一组,轮流演示同一位置的昼夜变化。
科学实验四年级(上)4课.小吊车活动1:做小吊车(分组实验)制作目的:做小吊车并研究小吊车原理制作材料及工具:小纸盒吊车臂吊臂支架线绳两个铁丝钩一个剪刀锥子胶水钩码制作过程:1.小组分工合作2.观察小吊车模型组装各部分①四个点要对称,固定牢固;②绳子要从前往后穿,不要穿反了;3.调试小吊车分别拉动两根线,看看小吊车的臂能否灵活运动.实验现象:小吊车能提起或放下钩码实验结论:放松上牵引绳,拉紧下牵引绳,吊臂向下运动;拉紧上牵引绳,放松下牵引绳,吊臂向上运动。
活动2:收与放实验目的:推断动物与人的肢体运动原理(分组实验)实验过程:1. 弯曲手臂,感受上臂上下肌肉的长短松紧变化。
2.伸直手臂,感受上臂上下肌肉的长短松紧变化。
3.反复几次体会与小吊车的原理的联系。
实验现象:手臂骨骼就像小吊车的吊臂,肌肉就像绳子,手臂运动时,当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时,肱二头肌牵动前臂向内收缩;当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时,肱三头肌牵动前臂向外伸展.实验结论:前臂收缩类似小吊车抬起重物。
前臂伸展类似小吊车放下重物。
6课.做沙盘(分组实验)制作目的:通过制作校园沙盘模型培养学生的设计制作能力。
制作材料:硬纸板学校平面图橡皮泥潮湿的沙土废旧泡沫包装纸小木棍颜料盒剪刀制作步骤:对校园建筑的布局进行观测2.用大的硬纸板做底座。
在纸板上画好学校平面图。
(明确建筑物.树木等的位置) 3.用橡皮泥旧泡沫等材料做出立体的楼房等校园建筑物,根据平面图摆放好位置。
(可以用长方体或正方体的泡沫做楼房,硬纸板做围墙,小木棍做旗杆等)。
4.要注意建筑物的比例。
(四年级的学生还不能很精确地计算出比例尺,教师适当指导。
)8课.快与慢实验目的:研究小车运动的快慢(分组实验)实验材料:秒表(或电子手表)、长尺、玩具车(学生自带),橡皮泥,马达、电池等(学生自带)实验过程:1.小组做好分工:赛车手、计时员、测量员、记录员。
2.找好起点(必要时确定好终点);3.秒表做好归零;4.在相同时间内必须进行多次测量(不少于3次),并做好记录5. .在相同距离内必须进行多次测量(不少于3次),并做好记录实验结论:1:相同时间内经过的距离越长,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快2:相同距离下所用的时间越短,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快活动2:玩小车实验目的:研究小车运动的快慢与载重物及路面光滑程度是否有关?(对比试验) 实验材料:秒表(或电子手表), 木板, 玩具车(学生自带),钩码, 毛巾. 实验方法:1做好小组分工:赛车手、计时员、记录员;2先测量空车时小车在木板上运动时间;3别的条件不变,向小车上加钩码,再测出改变后的小车在木板上运动时间;4先测量小车放在木板上运动的时间;5别的条件不变,在木板上铺上毛巾,再测出改变后的小车在木板上运动时间;实验现象:小车运动的快慢不同实验结论:小车载重物越多运动越慢小车运动的路面越不光滑运动越慢9推和拉实验目的:能够用实验体验探究出力有大小和方向,推和拉都是力。
实验报告单:河北版四年级小学科学学生分组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学生分组实验,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科学实验能力。
实验材料:1.直尺2.容器3.纸张4.针实验步骤:第一步:分组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3-5名学生。
第二步:确定实验主题由老师或学生提出一个科学实验主题,如“水的沉浮性”。
第三步:讨论实验方法每个小组讨论实验方法,确定材料和步骤。
第四步:准备材料每个小组准备实验所需材料。
第五步:进行实验按照各小组确定的实验方法进行实验。
第六步:记录实验结果每个小组记录实验过程中的观察情况和实验结果。
第七步:讨论实验结果每个小组展示实验结果,并进行讨论。
第八步:总结实验整个班级共同总结实验结果和经验。
实验结果及讨论:通过本次实验,学生们发现了以下现象和规律:1.水中的东西可以浮起来,也可以沉下去。
2.造成物体沉浮的因素有它的重量和体积。
3.一个物体在水中浮起来,它的重量一定要比所起的水的重量小。
4.一个物体在水中浸没,它的重量一定要比所起的水的重量大。
经过讨论,学生们还得出了以下结论:1.比较轻的物体容易浮在水面上,比较重的物体容易沉下去。
2.体积大的物体容易浮在水面上,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下去。
3.水的浮力是使物体浮起来的力。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分组实验,学生们学会了合作、讨论和记录实验结果的方法。
他们通过实际操作,深入理解了物体的沉浮性原理,并运用观察、实验、分析等科学思维方法,培养了科学实验能力。
同时,学生们还通过小组讨论和总结,提高了团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这次实验的成功举行,对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为他们在科学学习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相信,在今后的学习中,学生们会更加热爱科学,善于动手实践,不断探索科学的奥秘。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冀教版四年级科学实验报告科学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介绍一项适合冀教版四年级学生的科学实验,并以此为例,探讨科学实验对学生的意义和作用。
实验名称:水的沸点实验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水的沸点及其变化过程。
实验材料:水、烧杯、温度计、加热器、计时器。
实验步骤:1. 将适量的水倒入烧杯中。
2. 将温度计放入水中,并记录水的初始温度。
3. 将烧杯放在加热器上,打开加热器开始加热。
4. 每隔一段时间,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并记录下来。
5. 当水开始沸腾时,记录下水的沸点温度。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到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的变化。
初始时,水的温度较低,随着加热的进行,水的温度逐渐上升。
当水达到一定温度时,水开始沸腾,这个温度就是水的沸点。
实验分析: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发现水的沸点是固定的,不同海拔、不同压力下的水沸点是不同的。
同时,我们还可以了解到沸点是物质从液态到气态转变的临界温度。
科学实验对学生的意义和作用:1. 培养科学精神:通过实验,学生能够主动观察、思考、实践,培养科学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增强实践能力:实验是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通过亲身参与实验,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原理。
3. 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在实验中,学生需要与同学合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 培养观察和记录能力: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仔细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5. 培养安全意识:在实验中,学生需要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则,学习如何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培养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总结:科学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手段,通过实验,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探索和发现科学现象,提高科学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水的沸点实验作为一项简单而有趣的实验,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水的沸点及其变化过程,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锻炼科学素养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