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四年级
- 格式:doc
- 大小:83.00 KB
- 文档页数:10
小学四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小学四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植物的生长需求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和记录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变化,了解植物的生长需求。
实验材料:1. 小花盆2. 肥沃的土壤3. 稻谷种子4. 温水5. 太阳光实验步骤:1. 在小花盆中填充肥沃的土壤,确保土壤湿润。
2. 在土壤中均匀撒播稻谷种子。
3. 用温水浇灌种子,保持土壤湿润。
4. 将小花盆放置在阳光充足的地方。
5. 每天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并记录下来。
实验结果:第一天:种子在土壤中,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第二天:种子开始发芽,出现了细小的绿色嫩芽。
第三天:嫩芽继续生长,变得更高更粗。
第四天:嫩芽变成了小植物,叶子开始展开。
第五天:小植物继续生长,叶子变得更大更茂盛。
第六天:小植物的茎变得更加坚实,叶子更加绿油油。
第七天:小植物的茎和叶子都变得更加健壮,整个植物呈现出生机勃勃的状态。
实验结论: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植物的生长需要土壤提供养分和水分。
2. 温水的供应可以促进种子的发芽。
3. 太阳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能源。
4. 植物的生长是一个逐渐的过程,需要持续的养分供应和适宜的环境条件。
实验总结:通过这个实验,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植物的生长需求。
植物的生长过程中,土壤的养分、水分和温度,以及太阳光的照射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给予植物足够的关注和照顾,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以促进植物的健康生长。
通过这个实验,我不仅学到了植物的生长需求,还培养了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希望以后能继续进行更多有趣的实验,探索更多有关科学的奥秘。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Array
¥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Array
【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Array
: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Array
|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可编辑)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实验进度表班级。
序号课题实验类型进度星期日期1 种子的萌发分组第一周 3.42 凤仙花开花了分组第三周 3.163 果实和种子分组第三周 3.184 点亮小灯泡分组第六周 4.85 简易电路分组第七周 4.136 电路出故障了分组第七周 4.157 导体和绝缘体分组第九周 4.298 做个小开关分组第十周 5.69 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分组第十三周 5.2510 观察矿物分组第十三周 5.27实验报告单班级。
姓名。
日期。
年月日项目:种子的萌发实验目的:认识到种子萌发需要优质的种子,也需要适宜的条件。
实验原理:种子是否能萌发与环境密切相关。
内容:1)常见的种子(如:绿豆黄豆)40粒。
实验器材:2)有盖的罐头4个,小勺1个,餐巾纸8张,4张分别标有1、2、3、4的标签,胶水,清水。
实验过程:1)在第一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然后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拧紧瓶盖。
置于室温环境。
2)在第二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然后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洒上少量水,使餐巾纸湿润,拧紧瓶盖。
置于室温环境。
3)在第三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倒入较多的清水,使种子淹没在水中,然后拧紧瓶盖。
置于室温环境。
4)在第四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洒入少量清水,使餐巾纸润湿,拧紧瓶盖。
置于低温环境里。
观察到的现象:实验结论: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环境,如湿度、温度等。
优质的种子也是种子萌发的重要因素之一。
以下是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实验进度表,其中包括了各个课题的实验类型、进度以及日期等详细信息。
在种子的萌发实验中,我们旨在认识到种子萌发需要优质的种子和适宜的条件,同时了解种子是否能萌发与环境密切相关。
实验过程中,我们使用了常见的种子(如绿豆和黄豆)40粒,并准备了4个有盖的罐头、小勺、餐巾纸和标签等实验器材。
具体实验过程包括将绿豆放入不同环境中观察其萌发情况,如室温、低温、湿润等。
四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植物的生长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和记录植物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情况,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规律。
实验材料,小花盆、土壤、水壶、测量尺、种子(小麦或豌豆种子均可)。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小花盆填满土壤,用测量尺测量并记录土壤的深度,然后在土壤中挖一个适当大小的坑,放入种子,并轻轻覆土。
2. 实验组设置,将准备好的小花盆分成三组,分别标注为A组、B组和C组。
3. 实验条件设置:A组,每天给予适量的水,并放置在阳光充足的地方。
B组,每天给予适量的水,但将其放置在阴暗潮湿的地方。
C组,不给予任何水分,放置在阳光充足的地方。
4. 观察记录,每天观察并记录每组植物的生长情况,包括植物的高度、叶片的数量和颜色等。
5. 实验时间,连续观察记录7天。
实验结果:经过7天的观察记录,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A组,在充足的水分和阳光下,植物生长良好,叶片翠绿,高度增长明显。
B组,在充足的水分但缺乏阳光的条件下,植物生长缓慢,叶片呈现黄绿色,高度增长较少。
C组,在缺乏水分但充足的阳光下,植物生长停滞,叶片逐渐枯萎。
结论: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发现植物的生长受到水分和阳光的影响很大。
充足的水分和阳光有利于植物的生长,而缺乏其中一项条件都会导致植物生长受阻甚至停滞。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给植物提供适量的水分和阳光,才能让它们茁壮成长。
总结:通过这次实验,我们不仅深入了解了植物生长的基本规律,还培养了我们的观察力和记录能力。
希望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继续保持对科学的好奇心,勇于探索,勇于实践,让我们的知识之树茁壮成长。
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磁铁的吸物能力实验实验目的:观察不同物体被磁铁吸附的能力,并总结规律。
实验材料:一块磁铁、不同材料的小物体(纸夹、硬币、铁钉、铜钱等)、一张纸、铅笔、尺子。
1. 清理实验桌面,保证实验环境整洁。
2. 准备实验材料,将磁铁放在桌面上。
3. 用纸将小物体一个个包起来,标明物体的名称和材质。
4. 将纸上方留一段空白,使用铅笔和尺子,在空白处绘制一根直线。
5. 将小物体靠近磁铁的一头放在直线的起点上,逐渐向终点方向移动,当小物体被磁铁吸附时停下。
6. 记录下小物体停在直线上的位置。
7. 重复步骤5和6,将其他小物体也进行测试,并记录结果。
实验结果记录:小物体名称材质停在直线的位置(cm)纸夹金属 10硬币金属 12铁钉金属 15铜钱金属 20小木块木材 5小塑料球塑料 2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物体被磁铁吸附的能力是不同的。
对于金属物体来说,它们的吸铁能力较强,被磁铁吸附的位置离线的起点较远;而对于非金属物体来说,它们的吸铁能力较弱,被磁铁吸附的位置离直线的起点很近甚至根本不吸附。
实验成果延伸和思维拓展:了解到磁铁能吸附物体后,我们可以进一步探讨磁铁的吸附原理和应用。
我们可以思考以下问题:1. 磁铁吸附物体的能力与物体的材质有关吗?为什么金属物体被磁铁吸附的能力更强?2. 磁铁是如何产生磁力的?有哪些其他与磁力相关的实验可以进行?3. 磁铁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请列举几个例子并进行解释。
思考并回答这些问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磁铁的性质和应用,培养我们的科学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
本次实验不仅让我们了解了磁铁的吸物能力,还让我们拓展了思维、培养了实验观察和记录的能力。
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继续保持好奇心,勇于实践,积极参与科学实验,发现更多有趣的现象,为科学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小学四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2尊敬的教师:以下是我根据小学四年级科学实验内容撰写的一份实验报告,共计1200字。
希望能对您的参考有所帮助。
一、实验名称: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二、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植物的生长原理,培养对植物的兴趣、爱护植物的意识。
三、实验材料:1.5个水杯2.5个麦子种子3.土壤4.水壶5.标尺四、实验步骤:1.将5个水杯分别标记为A、B、C、D、E。
2.在每个杯子中倒入适量的土壤,高度约为10厘米。
3.在A杯中放入一颗麦子种子。
4.在B杯中放入两颗麦子种子。
5.在C杯中放入三颗麦子种子。
6.在D杯中放入四颗麦子种子。
7.在E杯中不放任何麦子种子,作为空白对照组。
8.为每个杯子浇适量的水,保持土壤湿润。
9.将每个杯子放置在光线充足的地方,温度适宜的环境中。
10.每天观察并记录每个杯子中麦子的生长情况。
11.持续观察约10天。
五、实验记录:第一天:所有杯子中土壤湿润,种子还没有出芽。
第二天:A杯中的麦子种子开始出芽,高度约为0.5厘米。
B杯中的麦子种子也开始出芽,高度约为0.3厘米。
C杯中的麦子种子还没有出芽。
D杯中的麦子种子还没有出芽。
E杯里未放入麦子,什么也没有发生。
第三天:A杯中的麦子继续生长,高度约为1厘米。
B杯中的麦子也继续生长,高度约为0.7厘米。
C杯中的麦子开始出芽,高度约为0.3厘米。
D杯中的麦子开始出芽,高度约为0.1厘米。
E杯里仍然没有任何变化。
……第十天:A杯中的麦子生长到了约10厘米。
B杯中的麦子生长到了约8厘米。
C杯中的麦子生长到了约6厘米。
D杯中的麦子生长到了约4厘米。
E杯里仍然没有任何变化。
六、实验结论:通过观察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植物的生长需要土壤、水分、光线和适宜的温度环境。
2.麦子的生长速度随着种子的数量增加而加快。
种子数量越多,植物生长得越快。
3.通过对照组的观察,我们可以发现杯子中没有放置种子的杯子里没有任何生长现象,麦子是通过种子发芽生长的。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测量物体的质量实验目的:通过测量不同物体的质量,学习并掌握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方法,并了解质量与重量的关系。
实验器材:1.天平2.不同物体(如石子、果实、书本等)3.数据记录表实验步骤:1.将天平放在平稳的桌面上,并保持水平。
2.用零位调节按钮将天平调整到零位。
3.选择一个物体(如石子),将其放在天平的盘中。
4.观察天平指针的位置,记录下测得的数据。
5.按顺序重复步骤3和4,测量其他物体的质量,并记录数据。
数据记录表:序号物体质量 (g)1 石子 52 果实103 书本50数据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可以得知,不同物体的质量是不同的。
石子的质量为5g,果实的质量为10g,书本的质量为50g。
实验结论:1.质量是物体固有的属性,用于描述物体所包含的物质量大小。
2.质量可以通过天平来测量,单位为克(g)。
3.通过实验了解到,物体的质量与物体的大小和形状无关,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特定的质量。
实验注意事项:1.在进行实验时,保持天平平稳并水平放置,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2.将物体放置在天平的盘中时,应当小心轻放,避免物体掉落或破坏天平。
3.实验结束后要将天平清洁整理,并将实验器材归位。
参考资料:无以上是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的内容,通过测量物体的质量,我们学习了使用天平进行质量测量的方法,也了解了质量与重量的关系。
通过实验的过程,我们掌握了正确使用天平的技巧,培养了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的能力。
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物体具有不同的质量,质量是物体固有的属性,与物体的大小和形状无关。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拓展了对科学实验的理解,提高了对自然界的认知。
实验名称:大象实验实验目的:1.了解大象的外貌特征、生活习性和食物偏好;2.探究大象长鼻的功能和作用。
实验材料:1.大象图片或模型;2.大象饲料(如草、树叶、水果等);3.大象长鼻模型(可自己制作或购买);4.纸张、铅笔、尺子等。
实验步骤:1.观察大象的外貌特征和生活习性。
a)打开大象图片或模型,仔细观察大象的体型、皮肤、耳朵、眼睛等特征;b)搜集关于大象的资料,了解大象的生活习性,如它们喜欢生活在哪些环境中、喜欢和谁一起生活等。
2.探究大象的食物偏好。
a)准备不同种类的饲料,如草、树叶、水果等;b)将这些饲料分别放在不同的容器中,标注清楚;c)将饲料容器放在大象模型附近,观察大象的选择;d)记录大象首选的食物种类和数量。
3.模拟大象长鼻的功能和作用。
a)制作或购买一个大象长鼻模型;b)用纸张制作象牙鱼、纸团等小物品;c)用长鼻模型试图捡起这些小物品;d)观察长鼻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
实验结果:1.大象观察结果:a)大象体型庞大,皮肤厚实呈灰色,耳朵宽大且善于散热;b)大象眼睛小而聪明,能看到远处的东西;c)大象具有长鼻和象牙,鼻子上有两只长牙。
2.大象食物偏好结果:大象更倾向于选择草和树叶作为食物,而对水果的需求较少。
3.大象长鼻模拟结果:大象长鼻模型灵活度高,可以轻松捡起小物品,展示了大象长鼻的功能和作用。
实验结论:通过对大象的观察和实验模拟,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大象具有特殊的外貌特征和生活习性,适应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环境;2.大象偏爱草和树叶作为主要食物,而对水果的需求相对较少;3.大象长鼻具有极高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在觅食、饮水、捡拾物品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实验心得:通过这次实验,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大象的外貌特征、生活习性和食物偏好。
通过模拟大象长鼻的实验,我们也更加明白了长鼻的功能和作用,对大象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观察细致和记录准确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们对于实验结果和结论的准确性起到基础性的作用。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共9篇)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1)实验名称:室内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实验器材:温度计、线、笔实验步骤:1、取一支温度计,用线2、将温度计悬挂,(离地面 1.5米左右,不能靠拢,在室外注意通风,阳光不能直射温度计)。
3、读数。
4、记录并比较。
实验结果:室内外温度存在差距,通过对大气温度的测量,可以了解当地的气温。
(2)实验名称:气温的测量实验器材:温度计实验步骤:1、选择两个地点:阳光下和背阴处来测量它们的温度; 2、测量一天中,清晨、商务、中午、下午、傍晚的气温。
实验结果:阳光下的温度高,背阴处的温度低,说明测量气温时应该选择背阴的地方。
(3)实验名称:测量降水量活动实验器材:雨量器实验步骤:1、用喷水壶模拟降水,记录好时间。
2、把雨量器改在水平桌面,读出刻度3、换算成24小时,核对雨量等级。
实验结果:根据24小时内测的降水量,对照等级表,确定了下雨的等级。
4.实验名称:观察食盐、沙在水中的状态实验器材:烧杯2个、搅拌棒2根、沙、食盐、水。
实验步骤: 1、取一小匙食盐,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
你有什么发现?2、取一小匙淘洗干净的沙,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
你有什么发现?3、比较食盐和沙在水中的状态。
实验结果:食盐在水中溶解了,沙在水中没有溶解。
(5)实验名称:观察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实验器材:烧杯1个、搅拌棒1根、面粉、水。
实验步骤:1、取一小匙面粉,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
2、你发现了什么?实验结果:面粉在水中没有溶解。
(6)实验名称:过滤食盐、沙和面粉与水的混合物实验器材:铁架台1个、漏斗一个、烧杯6个、玻璃棒3根、滤纸三个、(面粉、沙、食盐)溶液三份。
实验步骤:1、折叠过滤纸。
2、将折叠好的过滤纸放入漏斗中。
3、将漏斗放在铁架台上 漏斗下放好接盛滤液的烧杯。
4、分别倾倒食盐溶液、沙和水的混合物、面粉和水的混合物过滤5、观察比较滤纸,记录观察实验结果。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实验内容:空气占据空间(四年级上册第1单元)课题:《空气的性质》实验器材:细木棍、两只一样的气球、细线、支架、透明胶带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实验结论:空气也有质量。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实验内容:观察冷热空气的对流现象(四年级上册第1单元)课题:《热空气和冷空气》实验器材:热水、集气瓶、玻璃片、透明水槽、线香、火柴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实验结论:热空气会向上升,形成对流。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实验内容:认识二氧化碳(四年级上册第1单元)课题:《空气中有什么》实验器材:锥形瓶、集气瓶,带有玻璃的塞子、软管、小苏打、醋、澄清石灰水、长、短蜡烛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实验结论: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不支持燃烧。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实验内容:测量热水变冷的温度(四年级上册第2单元)课题:《冷热与温度》实验器材:温度计、热水、钟表、记录纸、烧杯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实验结论:热水降温的速度是先快后慢,直到与周围环境温度一致。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实验内容:探究热在固体中的传递(四年级上册第2单元)课题:《热的传递》实验器材:蜡烛、金属汤匙、竹夹、火柴、酒精灯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实验结论:热会沿着物体温度高的地方传向温度低的地方。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实验内容:热在液体中的传递(四年级上册第2单元)课题:《热的传递》实验器材:烧杯、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木屑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实验结论:液体传递热的方式是对流。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实验内容:不同物质的吸热和散热(四年级上册第2 单元)课题:《吸热和散热》实验器材:相同重是的油和水、温度计、烧杯、酒精灯、火柴、三脚架、石棉网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实验结论:不同物质吸热和散热的本领不相同。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实验内容:同种物质,不同颜色的吸热和散热性是否一样(四年级上册第2单元)课题:《吸热和散热》实验器材:白色与黑色杯子、温度计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演示实验报告单实验内容:观察研究土壤年级: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课题:2、了解土壤实验器材:湿土块、含较多腐殖质的土壤、餐巾纸、烧杯、水、三角架、石棉网、酒精灯、蒸发皿实验类型:学生操作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实验结论:土壤的主要成分有水、空气、腐殖质、沙粒、黏粒。
标题:水的存在形态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水的存在形态,了解水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的状态变化。
二、实验材料和方法:材料:饮用水、冰块、锅炉、玻璃杯、塑料瓶、温度计方法:1.准备一个玻璃杯,倒入适量的饮用水。
2.向玻璃杯中加入一个冰块,观察冰块的变化。
3.将玻璃杯放入锅炉中,加热水,观察水的变化。
4.使用温度计测量不同温度下水的温度。
5.将饮用水倒入塑料瓶中,用手捏住瓶口,观察瓶内的变化。
三、实验过程:1.将适量的饮用水倒入玻璃杯中,并放入一个冰块。
2.观察冰块的变化,可以看到冰块逐渐融化成水,并滴落在杯底。
3.将玻璃杯放入锅炉中,加热水。
4.随着加热,水开始沸腾,产生大量的水蒸气。
5.使用温度计测量不同温度下水的温度,记录数据。
6.将饮用水倒入塑料瓶中,用手捏住瓶口,观察瓶内的变化。
7.可以看到瓶内的水开始沸腾,产生水蒸气,并在瓶内产生一定的压力。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冰块的变化:冰块在室温下逐渐融化成水,说明冰的状态是固体,而水的状态是液体。
2.加热水的变化:随着水的升温,可以看到水开始沸腾,产生大量的水蒸气,这说明水在加热过程中发生了状态的改变,从液体变成了气体。
3.温度的变化:通过使用温度计测量不同温度下的水的温度,可以得出不同温度下水的状态变化规律。
在低温下水是液体状态,随着温度升高,水的状态从液体转变为气体,直到达到100摄氏度的沸点,水开始沸腾。
4.塑料瓶中的水蒸气:将饮用水倒入塑料瓶中,并用手捏住瓶口,可以观察到瓶内的水开始沸腾,产生水蒸气,并在瓶内产生一定的压力。
五、实验结论:在实验中我们观察到了水的三种存在形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在低温下,水存在于固态,即冰的形态;在室温下,水存在于液态,具有自由流动的特性;在高温下,水存在于气态,即水蒸气的形态。
通过调节温度和压力,我们可以改变水的存在形态。
六、实验心得:通过这次实验,我对水的存在形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观察到水的液态,比如洗手、喝水等,但是我们很少注意到水的固态和气态。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吉利希望小学孔小亮分组实验33个:(1)实验名称:室内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实验器材:温度计、线、笔实验步骤:1、取一支温度计,用线拴好。
2、将温度计悬挂,(离地面1.5米左右,不能靠拢,在室外注意通风,阳光不能直射温度计)。
3、读数。
4、记录并比较。
实验结果:室内外温度存在差距,通过对大气温度的测量,可以了解当地的气温。
(2)实验名称:气温的测量实验器材:温度计实验步骤:1、选择两个地点:阳光下和背阴处来测量它们的温度;2、测量一天中,清晨、商务、中午、下午、傍晚的气温。
实验结果:1、阳光下的温度高,背阴处的温度低,说明测量气温时应该选择背阴的地方。
2、一天中,中午的时候气温最高,清晨的时候气温最低;还发现在一天中的气温时从低到高,在从高到低的规律变化的。
(3)实验名称: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实验器材:温度计实验步骤:1、用喷水壶模拟降水,记录好时间。
2、把雨量器改在水平桌面,读出刻度3、换算成24小时,核对雨量等级。
实验结果:根据24小时内测的降水量,对照等级表,确定了下雨的等级。
(4)实验名称:观察食盐、沙在水中的状态实验器材:烧杯2个、搅拌棒2根、沙、食盐、水。
实验步骤:1、取一小匙食盐,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
你有什么发现?2、取一小匙淘洗干净的沙,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
你有什么发现?3、比较食盐和沙在水中的状态。
实验结果:食盐在水中溶解了,沙在水中没有溶解。
(5)实验名称:观察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实验器材:烧杯1个、搅拌棒1根、面粉、水。
实验步骤:1、取一小匙面粉,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
2、你发现了什么?实验结果:面粉在水中没有溶解。
(6)实验名称:过滤食盐、沙和面粉与水的混合物实验器材:铁架台1个、漏斗一个、烧杯6个、玻璃棒3根、滤纸三个、(面粉、沙、食盐)溶液三份。
实验步骤:1、折叠过滤纸。
2、将折叠好的过滤纸放入漏斗中。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实验报告单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实验报告单四年级(上)实验报告单班级组别实验日期班级 ( )班组别实验日期实验课题水能溶解一些物体实验课题风向和风速实验目的观察和描述几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和不溶解现象实验目的制作简易风向标,会用自制风向标测量风向并适当记录。
6个烧杯、盛有水的水槽、20克食盐、20克面粉、30克沙、实验器材 1根搅拌棒、3张滤纸、1过滤装置 1根硬吸管、1张边长大约15厘米的硬纸板、实验器材 1根带橡皮的铅笔、1根大头针、窄透明胶带、剪刀、实验步骤:1. 取食盐、面粉、沙,分别放入不同的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实验步骤:1.在吸管两端纵向切开约1厘米的缝隙。
搅拌,静置后观察。
2.用硬纸板剪一个大小适中的箭头和一个稍大的箭翼。
分别插入吸管两端的2. 将滤纸对折两次后,沿一条边打开,放入漏斗中,让漏斗颈的底端缝隙,并固定。
紧贴烧杯的内壁。
3.用一根大头针穿过吸管的平衡点并插入铅笔一端的橡皮中,使其能自由转3. 过虑时使液体沿着玻璃棒慢慢流入漏斗内,漏斗内液面要低于滤纸动。
边缘,分别过滤三个烧杯中的物质。
4.选择室外空旷地方确定方位测试风向。
4. 观察滤纸上是否有过滤出三种物质。
5.明确风向标箭头的指向是风出来的方向,即风向;采用文字或箭头来记录风向。
实验现象:烧杯中有面粉、沙的颗粒存于水中。
粉、沙的颗粒能用过滤方法从水中分离出来。
实验现象:风向标被风吹转动,箭头指向一个方向。
实验结果:水能溶解食盐,不能溶解面粉和沙,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实验结果:箭头指向一个方向,就是风吹来的方向,即风向。
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备注: 如风向标箭头指向不固定,指向的哪个方向时间长即定此为备注: 风向班级组别实验日期班级组别实验日期实验课题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实验课题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实验目的观察和描述一些液体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实验目的观察和描述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并想像食盐的溶解过程两个装水的透明玻璃杯、1瓶胶水、1瓶洗发液、 4个装水的透明玻璃杯、1根搅拌棒、高锰酸钾、实验器材 1根筷子、1个小匙、1瓶醋、1小瓶酒精、 1个药匙、20克食盐、20克面粉、30克沙实验器材1小瓶食用油、3只装水的试管、1个试管架实验步骤:1.轻轻往透明玻璃杯的水里放入几粒高锰酸钾,观察并描述高锰酸钾和水的变化。
最新编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片的长度和宽度不同,振动频率也不同,所以产生的声音高低不同。
2.吹奏口琴,发现不同的音调是通过吹气的速度和力度来控制的,振动频率不同,所以产生的声音高低不同。
3.用塑料尺和纸皮书制造类似于口哨的声音,发现声音的高低与塑料尺和纸皮书振动的快慢有关。
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振动快,声音高;振动慢,声音低。
实验结果教师签阅实验效果及问题实验步骤木板、绳子、小车、书、学生活动手册1.将小车放在木板上,用绳子将书绑在小车后面。
2.用力拉绳子,让小车运动起来。
3.将书换成不同重量的物品,再重复步骤2,观察小车的运动速度。
实验结果拉力越大,小车的运动速度越快;物品的重量越大,小车的运动速度越慢。
小学生科学实验报告单班别:______________姓名:实验时间: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结果:教师签阅实验效果及问题:班别:______________姓名:实验时间:实验名称:弹簧测力计实验目的:使学生了解重力大,测力计的读数越大。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钩码、用于测量重力的小物体、弹簧测力计刻度版的纸板模型。
实验步骤:1.认识弹簧测力计。
2.用手拉一拉弹簧测力计,分别使指针到1N、2N、5N等,感受不同大小的力。
3.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轻重的物体对它拉力的大小。
实验结果:弹簧的伸长度与弹簧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教师签阅实验效果及问题。
班别:______________姓名:实验时间:实验名称:用气球驱动小车实验目的:了解气球喷气产生的推力可以驱动小车前进。
实验器材:小车、大小不同的气球、不同粗细的气球喷管、胶带、长线、夹子、支撑条。
实验步骤:1.气球吹足气再松开口部,观察并画出气球的喷气方向和运动方向。
2.组装利用气球驱动的小车,给气球充足气,放开气球的喷管,让小车动起来。
3.通过改变气球的大小和喷管的粗细来测试气球小车,怎样使他们行驶的更远。
实验结果:气球喷气会产生一个与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从而推动小车向前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