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 格式:doc
- 大小:41.00 KB
- 文档页数:4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一)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二)
1、取半烧杯水用药匙往水中加一匙面粉。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十五)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十六)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十七)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十八)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十九)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二十)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二十一)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二十二)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二十三)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二十四)
1、在装有三分之二水的水槽里用敲击过的音叉马上触及水面观察水面有什么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二十七)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二十八)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二十九)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三十)。
实验名称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实验者于钰
同组者夏铭实验时间 3.2
实验器材:电池、电池盒、灯泡、灯座各2个、导线4根
实验目的:小灯泡的串联和并联
实验步骤
1、把电池装入电池盒里,把灯泡装在灯座上。
2、用导线把电池、灯泡、逐个串联或并联接法连起来。
使2个小灯泡同时亮起来。
3、拆分器材
4、整理器材。
结论:小灯泡的串联和并联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比较两种不同的电路连
接
实验者简习文
同组者范盛实验时间 3.26
实验器材:电池、电池盒、小灯座、小灯泡、导线
实验目的:比较两种不同的电路连接
实验步骤1、用并联的两节电池点亮一个小灯泡。
2、用串联的两节电池点亮一个小灯泡。
3、比较两种电路中小灯泡的亮度。
结论:小灯泡在电池串联的电路中更亮一些。
+
-
+
-
串联的两节电池
+
-
+
-
串联的两节电池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四年级上科学实验报告单-让小灯泡
发光
电池的负极,从而让小灯泡发光。
同时,学生也了解到错误的连接方式会导致电路短路,电池过热损坏等问题。
通过本实验,学生不仅掌握了电路的基本原理,还培养了实践操作能力和注意安全的意识。
实验名称:让小灯泡发光
实验目的:通过分组实验,让学生了解电路的基本原理,掌握正确的连接方式,同时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和安全意识。
实验器材:小灯泡1个、导线1根、电池1节
实验步骤:
1.将导线连接小灯泡的锡粒与电池底部的锌壳,电池铜帽与小灯泡螺纹接触,观察现象(小灯泡亮了)。
2.将导线连接小灯泡的锡粒与电池底部的锌壳,电池铜帽与小灯泡的锡粒接触,观察现象(小灯泡不亮,电池和导线发热变烫,电池很快损坏。
电路短路,不允许这样做)。
3.将导线连接电池铜帽与小灯泡螺纹,小灯泡的锡粒与电池底部的锌壳接触,观察现象(小灯泡亮了)。
4.将导线连接小灯泡的螺纹与电池底部的锌壳,电池铜帽与小灯泡的锡粒接触,观察现象(小灯泡亮了)。
5.整理器材。
实验结论:通过正确的连接方式,小灯泡可以发光。
错误的连接方式会导致电路短路,电池过热损坏等问题。
实验注意事项:选择两种连接方式,正确连接并点亮小灯泡。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十六篇篇一: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二: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三: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四: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五: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六: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七: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八: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九: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十: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十一: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十二: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十三: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十四: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十五: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十六: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小学生科学实验报告篇一: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四年级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篇二: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1、做手臂活动模型实验器材:绳子、硬纸板、铆钉实验步骤:(1)剪两条硬纸板,其中一条是另一条的两倍宽。
把宽的硬纸板沿长边对折,细的一端剪圆后,夹在对折纸板中间用铆钉固定。
(2)剪下两段一样长的绳子,分别粘在两侧的纸板上。
(3)拉动绳子,活动手臂模型。
实验结论:纸板相当于骨头,绳子相当于肌肉,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带动骨骼运动。
2、测走路的速度实验器材:秒表、米尺、粉笔实验步骤:(1)用尺子测出5米距离。
(2)用正常步伐走5米需要多长时间。
比正常时间快一些需要多长时间。
(3)用正常时间走5秒需要多长时间。
实验结论:在相同距离情况下,所用时间越短,速度越快;在相同时间情况下,所走距离越长,速度越快。
3、探究物体运动的方式实验器材:皮球、绳子、夹子、易拉罐、橡皮、三角形木板、风车实验步骤:(1)用橡皮从三角形木板的斜坡滑下,分析运动轨迹。
(2)拍皮球分析运动轨迹。
(3)转动风车分析运动轨迹。
(4)滚动易拉罐,分析包含了哪些运动方式。
实验结论:运动有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和复合运动。
4、小车运动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实验器材:秒表、小车、尺子、钩码实验步骤:(1)在桌面上定好距离,确定起点和终点。
(2)挂两个钩码,测量小车从起点到终点的运动时间,挂3个、4个钩码的时间。
(3)进行比较。
实验结论:拉力越大,小车运动越快。
5、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实验器材:不同长度的线、钩码、秒表实验步骤:(1)做一个摆‘并明白一个来回是一次(2)用摆线30厘米长的摆、角度30度实验,测15秒能摆多少次。
(3)用摆线50厘米长的摆、角度30度实验,测15秒能摆多少次。
(4)用摆线30厘米、50厘米长的摆,角度60度实验,测15秒能摆多少次。
实验结论:摆的快慢与摆重、摆角无关,与摆长有关。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实验者于钰3.2 同组者夏铭实验时间实验器材:电池、电池盒、灯泡、灯座各2个、导线4根实验目的:小灯泡的串联和并联实验步骤1、把电池装入电池盒里,把灯泡装在灯座上。
2、用导线把电池、灯泡、逐个串联或并联接法连起来。
使2个小灯泡同时亮起来。
3、拆分器材4、整理器材。
结论:小灯泡的串联和并联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实验者陈云故障3.14 同组者陈真龙实验时间实验器材:一个由2个灯泡、灯座、1节电池、电池盒连接组成的出故障的电路,一个“电路检测器”。
实验目的: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故障实验步骤 1、组装一个“电路检测器”。
用电池、小电珠、导线制作一个电路检测器;2、先预测再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中所发生的故障,3、说出故障原因,并且采用替换法把电路重新接亮。
结论: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故障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检测身边的物体是否导实验者范盛电3.15 同组者李家俊实验时间实验器材:木片、塑料片、回形针、钥匙、纸板、橡皮、布、丝绸、玻璃、铅笔、铜丝、铁钉、铝片、陶瓷……,1个电路检测器。
实验目的:检测身边的物体是否导电实验步骤 1、从以上物品中选择6种检测。
2、检查电路检测器。
3、检测每种物品,观察现象:使小灯泡发光,说明被鉴别的材料容易导电;小灯泡不发光,说明被鉴别的材料不容易导电(注意要重复检测)。
4、能说出导体、绝缘体的概念,并将被检测物品正确的分为导体和绝缘体两组。
5、整理器材。
结论:身边的物体很多物体时导电的。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观察手电筒实验者金仁庆3.16 同组者夏铭实验时间实验器材:干电池电珠手电筒记录纸笔实验目的:了解手电筒的发光原理实验步骤 1( 手电筒的发光原理2( 探究手电筒的结构3( 拆卸手电筒4( 寻找能通电的导线问题:除了铜片,还有哪些是常用的导电材料,结论:光有电珠和电池手电筒是不会发光的,必须有铜片把电珠和电池连接,电珠才会发光。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学校四小年级四时间实验名称做小吊车小组成员实验目的做小吊车并研究小吊车原理实验器材小纸盒吊车臂吊臂支架线绳两个铁丝钩一个胶水钩码剪刀锥子1.小组分工合作2.观察小吊车模型组装各部份①四个点要对称,固定坚固;实验过程②绳子要从前往后穿,不要穿反了;3.调试小吊车分别拉动两根线,看看小吊车的臂能否灵便运动.实验现象:小吊车能提起或者放下钩码实验现象或者实验结果放松上牵引绳,拉紧下牵引绳,吊臂向下运动;拉紧上牵引绳,放松下牵引绳,吊臂向上运动。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学校四小年级四时间实验名称做小吊车小组成员实验目的做小吊车并研究小吊车原理实验器材小纸盒吊车臂吊臂支架线绳两个铁丝钩一个胶水钩码剪刀锥子1.小组分工合作2.观察小吊车模型组装各部份①四个点要对称,固定坚固;实验过程②绳子要从前往后穿,不要穿反了;3.调试小吊车分别拉动两根线,看看小吊车的臂能否灵便运动.实验现象:小吊车能提起或者放下钩码实验现象或者实验结果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学校实验名称四小年级四小组成员时间实验目的判断动物与人的肢体运动原理实验器材每一个人的身体1. 弯曲手臂,感受上臂上下肌肉的长短松紧变化。
2.伸直手臂,感受上臂上下肌肉的长短松紧变化。
3.反复几次体味与小吊车的原理的联系。
实验现象:手臂骨骼就像小吊车的吊臂,肌肉就像绳子,手臂运动实验过程时,当肱二头肌收缩 ,肱三头肌舒张时 ,肱二头肌牵动前臂向内收缩;当肱三头肌收缩 ,肱二头肌舒张时 ,肱三头肌牵动前臂向外伸.实验现象或者实验结果前臂收缩类似小吊车抬起重物。
前臂伸展类似小吊车放下重物。
展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学校实验名称四小年级四小组成员时间实验目的判断动物与人的肢体运动原理实验器材每一个人的身体1. 弯曲手臂,感受上臂上下肌肉的长短松紧变化。
2.伸直手臂,感受上臂上下肌肉的长短松紧变化。
3.反复几次体味与小吊车的原理的联系。
实验现象:手臂骨骼就像小吊车的吊臂,肌肉就像绳子,手臂运动实验过程时,当肱二头肌收缩 ,肱三头肌舒张时 ,肱二头肌牵动前臂向内收缩;当肱三头肌收缩 ,肱二头肌舒张时 ,肱三头肌牵动前臂向外伸.实验现象或者实验结果展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学校四小年级四时间实验名称做沙盘小组成员实验目的通过制作校园沙盘模型培养学生的设计制作能力。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十七篇篇一: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篇二:XX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篇三:XX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篇四:XX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篇五:XX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班级实验名称磁铁什么地方的磁力大小组成员实验器材:条形磁铁一个、回形针若干我的猜测:磁铁的两端磁性最强。
步骤:把磁铁分成四段,标上A/B/C/D/E,用磁铁的各部分去吸回形针记录各部分吸引回形针的个数。
观察到的现象:磁铁两端吸的回形针最多,中间为0. 结论:我认为磁铁两端磁性最强,磁铁上最强的部分称磁极,磁铁有篇九:XX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班级实验名称磁铁两极的研究小组成员实验器材:条形磁铁两根我的猜测:两块磁铁靠近吸引。
步骤:把两块磁铁的两端分别标上A/B/C/D,再将它们相互接近,观察结果。
用符号“→←”表示相互吸引的情况,用符号“←→”表示相互排斥的情况,把实验的结果记录下来。
观察到的现象:B和C排斥,B和D相吸,A和C相吸,A和D排斥。
篇十:XX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篇十一:XX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篇十二: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篇十五:XX小学科学实验报告步骤:把磁铁分成四段,标上A/B/C/D/E,用磁铁的各部分去吸回形针记录各部分吸引回形针的个数。
观察到的现象:磁铁两端吸的回形针最多,中间为0.结论:我认为磁铁两端磁性最强,磁铁上最强的部分称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
指导教师:吴洪梅评定等级(时间):优秀6.8篇十六:实验报告单班级三(2)实验名称磁铁两极的研究实验全体同学者实验器材:条形磁铁两根我的猜测:两块磁铁靠近吸引。
步骤:把两块磁铁的两端分别标上A/B/C/D,再将它们相互接近,观察结果。
用符号“→←”表示相互吸引的情况,用符号“←→”表示相互排斥的情况,把实验的结果记录下来。
观察到的现象:B和C排斥,B和D相吸,A和C相吸,A和D排斥。
篇十七:实验报告单。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共9篇)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1)实验名称:室内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实验器材:温度计、线、笔实验步骤:1、取一支温度计,用线2、将温度计悬挂,(离地面 1.5米左右,不能靠拢,在室外注意通风,阳光不能直射温度计)。
3、读数。
4、记录并比较。
实验结果:室内外温度存在差距,通过对大气温度的测量,可以了解当地的气温。
(2)实验名称:气温的测量实验器材:温度计实验步骤:1、选择两个地点:阳光下和背阴处来测量它们的温度; 2、测量一天中,清晨、商务、中午、下午、傍晚的气温。
实验结果:阳光下的温度高,背阴处的温度低,说明测量气温时应该选择背阴的地方。
(3)实验名称:测量降水量活动实验器材:雨量器实验步骤:1、用喷水壶模拟降水,记录好时间。
2、把雨量器改在水平桌面,读出刻度3、换算成24小时,核对雨量等级。
实验结果:根据24小时内测的降水量,对照等级表,确定了下雨的等级。
4.实验名称:观察食盐、沙在水中的状态实验器材:烧杯2个、搅拌棒2根、沙、食盐、水。
实验步骤: 1、取一小匙食盐,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
你有什么发现?2、取一小匙淘洗干净的沙,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
你有什么发现?3、比较食盐和沙在水中的状态。
实验结果:食盐在水中溶解了,沙在水中没有溶解。
(5)实验名称:观察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实验器材:烧杯1个、搅拌棒1根、面粉、水。
实验步骤:1、取一小匙面粉,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
2、你发现了什么?实验结果:面粉在水中没有溶解。
(6)实验名称:过滤食盐、沙和面粉与水的混合物实验器材:铁架台1个、漏斗一个、烧杯6个、玻璃棒3根、滤纸三个、(面粉、沙、食盐)溶液三份。
实验步骤:1、折叠过滤纸。
2、将折叠好的过滤纸放入漏斗中。
3、将漏斗放在铁架台上 漏斗下放好接盛滤液的烧杯。
4、分别倾倒食盐溶液、沙和水的混合物、面粉和水的混合物过滤5、观察比较滤纸,记录观察实验结果。
四年级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第2课植物的根【实验名称】验证根的吸收作用【实验目的】会设计观察实验;知道根有吸收作用。
【实验器材】一株生长好的植物、玻璃杯、花生油。
【实验步骤】1、在玻璃杯中加入适量的水。
2、把植物放入玻璃杯中。
3、在玻璃杯里滴入花生油,防止水分蒸发。
4、用橡胶塞(中间钻孔、切成两半利于固定植物)固定好植物,并在杯壁处做标记。
5、把植物放在向阳的地方,观察玻璃杯中液面的变化。
【实验现象】玻璃杯中的液面会逐渐下降。
【实验结论】根有吸收作用。
在吸收水分的同时,把溶解在水中的养分也吸收了。
【实验说明】1、玻璃杯可用烧瓶代替,直接观察刻度,不用做标记。
2、花生油防蒸发,可用棉花代替。
3、橡胶塞可用橡皮泥代替。
第3课植物的叶【实验名称】分离叶绿素【实验目的】大多数植物叶呈现绿色,是因为叶中含有叶绿素的缘故。
【实验器材】锥形瓶、酒精、烧杯(盛水)、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火柴、脱脂棉(棉花)【实验步骤】1、把几片绿叶放入锥形瓶内,再加入95%的酒精到淹没叶片为止。
2、把锥形瓶放入盛热水的大烧杯中。
3、在三脚架上放好石棉网,然后把大烧杯放在水面,点燃酒精灯加热。
4、过一会儿,会看到锥形瓶中无色酒精完全变成绿色,这些绿色物质就是叶绿素。
【实验结论】叶子大多数呈现绿色的原因是含有叶绿素。
【实验说明】叶绿素不溶于水,溶于酒精。
将它加热煮沸,叶绿素就会跑到酒精中。
改进:这个实验如果分组做,不太安全,演示的话不利于学生观察,可以让学生在家自己做,方法:用矿泉水瓶子装上白酒,把绿叶放入瓶中,放到盛有水的锅中,在炉上加热,仔细观察,效果很好。
第4课植物的茎【实验名称】验证茎有运输水分的作用【实验器材】凤仙花、水(滴入红墨水便于观察)、矿泉水瓶、小刀等。
【实验步骤】1、剪取一枝凤仙花枝条。
2、把凤仙花插入装红墨水的矿泉水瓶里。
3、把装置放在阳光下,叶面水分迅速蒸腾水分,从而使红色染液迅速上升到叶脉。
4、当看到叶脉微红时,从瓶里取出,用清水冲洗,再制成切片观察。
四年级科学实验报告
上册一、制作目的:做小吊车并研究小吊车原理
制作材料及工具:小纸盒吊车臂吊臂支架线绳两个铁丝钩一个剪刀锥子胶水钩码
制作过程:
1.小组分工合作
2.观察小吊车模型组装各部分
①四个点要对称,固定牢固;
②绳子要从前往后穿,不要穿反了;
3.调试小吊车分别拉动两根线,看看小吊车的臂能否灵活运动.
实验现象:小吊车能(吊起)或(放下)钩码
实验结论:放松上牵引绳,拉紧下牵引绳,吊臂向(下)运动;拉紧上牵引绳,放松下牵引绳,吊臂向(上)运动。
二、、实验目的:研究小车运动的快慢
实验材料:秒表(或电子手表)、长尺、玩具车(学生自带),橡皮泥,马达、电池等(学生自带)
实验过程:
1.小组做好分工:赛车手、计时员、测量员、记录员。
2.找好起点(必要时确定好终点);
3.秒表做好归零;
4.在相同时间内必须进行多次测量(不少于3次),并做好记录
5. .在相同距离内必须进行多次测量(不少于3次),并做好记录
实验结论:
1:相同时间内经过的距离越长,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快)
2:相同距离下所用的时间越短,物体运动的速度越(慢)
三、实验目的:通过重锤说明重力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实验材料:铁锁、(螺母、橡皮、橡皮泥、砖头、石子、)细线等。
实验过程: 1.观察重锤由几部分组成,怎样连接的。
2. 将细线与铁锁连接在一起,检验是否接牢。
3.用自己做的重锤检测教室是否与地面垂直。
实验现象:重锤的锤线都是与地面(垂直)。
实验结论:重力方向是(垂直向下)的
五、、实验目的:模拟昼夜的成因
实验材料:地球仪手电筒或蜡烛小纸人遮光窗帘
实验过程:(1)将地球仪的北极对着北方,在桌面中间放好;(2)在地球仪上找到中国北京(或其他省会城市)的位置贴上小纸人;
(3)用手电筒代替太阳光,在正对地球仪1米左右的地方打开手电筒,调整手电筒的远近,以地球仪上清晰地出现明暗两部分为宜;明确地球仪上的白天部分和黑夜部分; (4) 面对地球仪,使它自西向东慢慢旋转(逆时针方向),将小纸人所在的位置旋转到黑夜部分,接着转动地球仪使小纸人再次转到白天部分;
(5)两人一组,轮流演示同一位置的昼夜变化。
实验现象:小纸人一会在(白天)的一面,一会在(黑夜)的一面.
实验结论:地球的自转形成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下册一、化冰实验
实验材料:酒精灯灯烧杯冰渣天平温度计铁架台计时器记录表
实验步骤:1.用天平称出30克的冰渣,放入烧杯。
2.烧杯和温度计固定在铁架台上。
3.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每两分钟观测一次,记
录冰化成水及水沸腾时温度及质量的变化。
的。
如冰、水、(水蒸气)。
二、【实验课题】小水珠从哪里来
【实验器材】两个大小相同的烧杯,(两片玻璃)、试管夹、温水、酒精灯
【实验过程】
1、向两个同样大小的烧杯中倒入(同样多)的温水。
2、用试管夹夹住一片玻璃片,在酒精灯上加热。
注意要晃一晃,让玻璃片受热均匀。
3、同时把大小相同、冷热不同的玻璃片盖在烧杯上。
【实验现象】冷玻璃片上(有)小水珠生成;热玻璃片上(无)小水滴生成。
【实验结论】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小水珠。
三、实验目的:同种液体蒸发快慢实验验证影响蒸发快慢的
四、【实验课题】液体的热胀冷缩
【实验器材】烧瓶、橡胶塞、玻璃管、红墨水、小皮圈、烧杯(2个)、冷水、热水。
【实验过程】
1、组装实验装置:(将烧瓶装满红色的水并塞上橡胶塞,在玻璃管上用小皮圈做记号。
)
2、将实验装置放入热水中,观察实验现象。
3、将小皮圈移到玻璃管的红水处,将实验装置放入冷水中,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课题】空气的热胀冷缩
【实验器材】气球、烧瓶、烧杯(2个)、冷水、热水。
【实验过程】
1、组装实验装置:(将气球套在烧瓶口上。
)
2、将实验装置放入热水中,观察实验现象。
3、将实验装置放入冷水中,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空气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注意事项】
1、玻璃仪器,要轻拿轻放。
2、使用热水时,小心烫伤自己和他人。
3、做完实验后要整理好实验器材。
(三)固体的热胀冷缩
【实验课题】金属的热胀冷缩
【实验器材】铜球、铁环、酒精灯、火柴、水槽、冷水。
【实验过程】
1、在常温下,看铜球能否自由穿过铁环?
2、点燃酒精灯加热铜球。
3、加热后,看铜球能否穿过铁环?
4、冷却后,看铜球能否穿过铁环?
【实验结论】金属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五、溶解(混合)实验
【实验课题】溶解(混合)实验
【实验器材】烧杯6个、玻璃棒、高锰酸钾、食盐、铁粉、锯末、沙、白糖、水
【实验过程】
1、将6个烧杯分别装上水。
2、将高锰酸钾、食盐、铁粉、锯末、沙、白糖分别放入烧杯里。
3、用玻璃棒搅拌。
4、观察6种物体在水中的变化现象。
【实验结论】(高锰酸钾、食盐、白糖)能在水中溶解,(铁粉、锯末、沙)不能溶解。
【注意事项】
1、玻璃仪器,要轻拿轻放。
2、取水时,不要弄湿高锰酸钾等物体。
3、每个烧杯中的水量、固体的量、搅拌的次数均应该相同。
六、【实验课题】过滤(分离)实验
【实验器材】玻璃杯3个、玻璃棒1根、漏斗1个、漏斗架1个、滤纸1张、铁架台1个、玻璃棒1根。
【实验过程】
1、把滤纸折成四层,展开,一面为(三)层,另一面(一)层,呈漏斗状。
2、用水慢慢浸湿滤纸。
3、将滤纸放入漏斗内,低于漏斗边缘。
4、将漏斗放在铁架台上,下放空烧杯,漏斗颈紧贴烧杯壁。
5、斜放玻璃棒在漏斗内三层滤纸一侧,呈()度。
6、将沉淀后的水沿玻璃棒缓缓倒入漏斗内,水面不能超过滤纸边缘。
7、观察汇报:过滤后的水变清了,滤纸上留下了很多杂质。
【实验结论】过滤的方法可能除去(不溶于水)的细小杂质。
【注意事项】
过滤操作要求做到"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壁。
二低:滤纸上沿低于漏斗口,溶液液面低于滤纸上沿。
三靠:漏斗颈下端紧靠承接滤液的烧杯的内壁,引流的玻璃棒下端轻靠滤纸三层一侧;盛待过滤的烧杯的嘴部靠在玻璃棒的中下部。
应手持玻璃棒中上部。
七、【实验课题】蜡烛燃烧后生成了什么
【实验器材】蜡烛1支、石灰水、抹布、火柴、烧杯。
【实验过程】
1、把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苗上,观察杯壁上的现象。
2、把杯子擦干,将石灰水倒进杯子,晃一晃倒出,再罩在蜡烛上,观察杯壁上水珠的现象——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结论】说明蜡烛燃烧后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注意事项】
烧杯罩在蜡烛上的时间不要过长,防止炸裂。
八、【实验课题】生锈
【实验器材】钢丝绒球、油、水、5个玻璃瓶。
【实验过程】
1、把5块钢丝绒球,分别放入5只玻璃瓶中,给瓶子编上号码。
2、向2号瓶中加满油;3号瓶中注满水;4号瓶中注入少量的水;5号瓶中注入少量的水,并放入少许盐或几滴醋。
3、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金属在(空气中)、有水、有(醋或盐)的条件下最容易生锈。
上册
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