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爬行的产生原因及消除
- 格式:doc
- 大小:36.50 KB
- 文档页数:7
机床导轨爬行现象的起因和解决措施机制09-**号 ***机床在低速或微量进给运动时,往往保持不了均匀的速度,进入时快时慢、时动时停的不稳定状态,这就是所谓爬行现象。
爬行是一个复杂的摩擦自激振动现象,对其机理的认识,到目前为止依然争论颇多,尚未有统一的微分方程式对其精确描述。
目前主要使用光栅爬行测量系统和激光干涉测量系统分析、测量导轨的爬行问题。
机床在运行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爬行问题。
进给运动中的爬行现象破坏了系统运动的均匀性,不仅使被加工件精度和表面质量下降,也会严重影响机床的加工精度、表面粗糙度和定位精度,破坏液压系统工作的稳定性,使机床导轨加速磨损,甚至产生废品和事故。
因此,爬行现象是精密机床及重型机床必须解决的问题,加工工件时应尽量避免它的产生。
我们知道爬行是指机床运动部件慢速动行时的不平稳性,表现为有规律的一停一跃。
这种现象的出现,以磨床居多数,会严重影响工作的表面质量和尺寸精度。
引起爬行的主要原因,是摩擦因数随运动速度的变化和传动系统刚性不足。
机床在实际使用中,爬行现象主要是在传动系统刚性不足,驱动力与负载摩擦阻力波动变化的情况下形成。
机床液压系统侵入空气,液压元件间隙增大及机械装置自身原因都可能引起爬行故障。
出现爬行现象可能由很多原因造成,概括起来包括机械和电气两方面因素。
在解决此故障时要考虑诸多因素,逐一进行排除。
例如,数显机床在出现爬行问题时,要观察电机低速运转有无电流断续现象,电枢回路串接一块电流表,低速运行时观察指针有无摆动,若有摆动则故障多数发生在电气部分。
对于直流调速系统控制的进给轴,又尤以测速机发生故障居多。
在检查测速机时,可以先用万用表测量测速机反馈电压,监测电压是否平稳。
如果反馈电压有波动,首先检查测速机线路有无故障,看看反馈线是否虚连。
另外我们经常忽略的一个问题是检查测速机的屏蔽线是否联接良好,屏蔽线有损坏或者联接不好都有可能使外部信号干扰混入,从而发生爬行现象。
在静态检查测速机时,可以测量测速机的电阻阻值及测速发电机有无匝间断路和短路现象。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机床爬行的产生原因及消除学习中心:威海学习中心年级专业:网络07春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学生姓名:焉德强学号:0790784002 指导教师:林秀娟职称:讲师导师单位:威海职业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论文完成时间:2008 年11 月01 日摘要:机床工作过程中产生爬行的原因有液压系统和机械系统两方面的,液压系统方面的原因是油液中侵入了空气或产生空穴,以及控制阀件磨损而出现太大的间隙;机械系统方面产生爬行的原因是摩擦力的变化。
文章探讨了液压系统侵入空气产生爬行的机理及其消除方法和机械系统因摩擦力变化产生爬行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液压油, 摩擦, 润滑,爬行爬行是机床上常见而不正常的运行状态,它主要出现在机床各传动系统的执行零部件上,比如刀架、与油缸连在一起的工作台等,且一般在低速运行时出现较多,因速度低时,润滑油被压缩、润滑油膜变薄、油楔作用降低、部分油膜破坏,使摩擦面的摩擦阻力发生变化。
通常情况下,轻微程度的爬行是不易察觉的振动,显著的爬行则是大距离的跳动。
当机床运动执行件出现爬行时,不仅会破坏液压系统工作的稳定性,产生冲击,同时也会影响机床的精度和被加工工件的精度。
比如磨床出现爬行时,会使磨工件的表面粗糙度增大;坐标镗床出现爬行,会使精确定位难以实现。
严重的爬行还能引起机床振动,损害机床及其工模具。
因此,为了避免爬行的产生,必须分析清楚产生爬行的原因,一旦出现爬行现象,就要采取措施加以排除。
爬行是一种故障,它是在传动系统的刚性不足,驱动力与负载摩擦阻力波动变化的情况下形成的,体现在机床液压系统侵入空气、液压元件的间隙与机械装置本身都可能引起这种故障。
1液压系统侵入空气引起的爬行及消除方法1.1空气侵入液压系统的方式及危害空气侵入液压系统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比如液压系统是由各液压元件组成,各种元件的零件之间,为达到连续的、断续和往复运动,需要有一定的配合间隙,而空气就从间隙中侵入,各元件之间的连接密封不严,且受到振动影响,接头螺帽松动,故而空气由此而入,元件中的零件由于同轴或直线度不好、线垫厚薄不均、螺钉没有均匀抓紧而造成泄漏,油泵吸油管和系统回油管在油池中没有隔开或靠在一起,回油飞溅,搅成泡沫,使油泵吸油管吸入空气,油泵吸油管处的滤油器被污物堵塞或滤油器孔太密、油液不足或吸油管侵入油池太少,导致吸油不畅,在吸油区形成局部真空而产生空穴,回油管的出油口在油面上,当机床停用时,空气就乘机而入,设计不合理,回油路中没有背压或背压很小,密封件损坏等,导致油缸左右油腔同时互通且通回油。
《机床导轨爬行机理及抑制方法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机床作为现代制造业的重要设备,其性能的稳定性和精度对产品的加工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机床导轨爬行现象常常导致机床运动不平稳,进而影响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
因此,对机床导轨爬行机理及抑制方法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
本文将深入探讨机床导轨爬行的机理及其抑制方法,旨在为提高机床的加工精度和稳定性提供理论支持。
二、机床导轨爬行机理机床导轨爬行是指机床在运动过程中,由于某些因素导致导轨表面出现周期性或非周期性的微小振动,使得机床运动不平稳的现象。
其机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摩擦力变化:机床导轨爬行的最直接原因是摩擦力的变化。
当导轨表面存在杂质、锈蚀、划痕等缺陷时,摩擦力会发生波动,导致导轨的周期性振动。
此外,润滑不良、润滑油粘度不匹配等因素也会影响摩擦力的稳定性。
2. 导轨系统刚度不足:导轨系统的刚度对机床的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
当导轨系统刚度不足时,会导致导轨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发生变形,从而引发爬行现象。
3. 控制系统误差:机床的控制系统对导轨的运动轨迹进行控制。
当控制系统存在误差时,会导致导轨的运动不准确,进而引发爬行现象。
三、抑制机床导轨爬行的方法针对机床导轨爬行的机理,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进行抑制:1. 优化导轨表面质量:通过提高导轨表面的加工精度和降低表面粗糙度,减少摩擦力的波动。
此外,定期对导轨进行清洗和润滑,以减少杂质和锈蚀对摩擦力的影响。
2. 提高导轨系统刚度:通过优化导轨的结构设计、选用高强度材料、增加支撑点等方式提高导轨系统的刚度。
此外,合理布置导轨的支撑点,使导轨在受到外力作用时能够均匀分布载荷,减少变形。
3. 优化控制系统:通过改进控制算法、提高控制系统的响应速度和精度等方式,使机床的控制系统能够更准确地控制导轨的运动轨迹,从而减少爬行现象的发生。
4. 安装振动隔离装置:在机床导轨上安装振动隔离装置,如阻尼器、减震器等,以减小外界振动对机床的影响。
机理研究》2023-10-29•研究背景和意义•机床导轨爬行现象概述•机床导轨爬行现象的产生机理分目录析•防止机床导轨爬行的措施研究•结论与展望01研究背景和意义数控机床在机械制造领域的重要性机床导轨爬行现象对机床精度的影响国内外对机床导轨爬行现象研究的现状揭示机床导轨爬行现象的产生机理提高机床的加工精度和性能为解决机床导轨爬行现象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02机床导轨爬行现象概述机床导轨爬行现象是指在机床运行过程中,工作台或刀架在某一方向上的运动呈现出间歇性或周期性的速度变化,导致加工精度下降甚至引发事故的现象。
机床导轨爬行现象通常表现为工作台或刀架在运动过程中出现卡顿、抖动或噪声等异常现象。
机床导轨爬行现象定义机床导轨爬行现象的危害增加刀具磨损和损坏机床导轨爬行现象会对刀具产生额外的冲击力,加速刀具的磨损和损坏,增加换刀频率和维护成本。
缩短机床使用寿命机床导轨爬行现象会加速机床导轨的磨损,缩短机床的使用寿命和维修周期。
降低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机床导轨爬行现象会导致工作台或刀架的运动不平稳,进而影响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
机床导轨爬行现象的影响因素机床传动系统刚性不足会导致工作台或刀架在运动过程中产生振动和变形,从而引发机床导轨爬行现象。
传动系统刚性不足导轨润滑不良会导致摩擦系数增大,增加工作台或刀架的负载,进而引发机床导轨爬行现象。
导轨润滑不良机床传动链松动会导致各运动部件之间的配合关系发生变化,从而引发机床导轨爬行现象。
传动链松动电气控制系统误差会导致工作台或刀架的运动不平稳,进而引发机床导轨爬行现象。
电气控制系统误差03机床导轨爬行现象的产生机理分析机床导轨的静力学分析静摩擦力01在导轨的静止状态下,由于表面微观不平度的影响,会产生一定的静摩擦力。
这种静摩擦力是导轨爬行现象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滑动摩擦力02当导轨运动时,表面微观不平度会产生滑动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的变化也会引起导轨爬行现象的产生。
润滑状态03润滑状态对导轨的静力学性能有很大的影响。
《机床导轨爬行机理及抑制方法研究》篇一一、引言机床导轨爬行是一种常见的运动现象,对机床的加工精度和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
了解导轨爬行的机理并寻找有效的抑制方法,对提高机床性能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机床导轨爬行的机理,并针对这一问题提出有效的抑制方法。
二、机床导轨爬行机理机床导轨爬行是指机床在运动过程中,由于某些因素导致导轨运动不连续或产生波动,进而影响加工精度的现象。
导轨爬行的机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润滑条件不良:导轨润滑不良可能导致导轨面摩擦系数增大,使运动过程中产生阻力,从而引发爬行现象。
2. 导轨表面粗糙度:导轨表面粗糙度过大,会导致摩擦力分布不均,使得运动过程中出现不稳定现象。
3. 运动系统刚度不足:如果机床运动系统的刚度不足,当导轨运动时会产生形变,从而引发爬行现象。
4. 温度和湿度影响:机床温度和湿度变化会导致润滑剂的性能发生变化,影响润滑效果,进而导致爬行现象的发生。
三、抑制方法研究针对上述机床导轨爬行的机理,本文提出以下抑制方法:1. 优化润滑条件:保证导轨的润滑条件良好是防止爬行的关键。
通过选择合适的润滑剂和润滑方式,保证润滑剂能够均匀分布在导轨表面,降低摩擦系数,从而减少爬行现象的发生。
2. 提高导轨表面粗糙度:采用先进的加工技术和设备,提高导轨表面的粗糙度,使摩擦力分布更加均匀,从而减少运动过程中的不稳定现象。
3. 提高运动系统刚度:通过优化机床结构设计和材料选择,提高运动系统的刚度,以减少因形变而引起的爬行现象。
4. 控制温度和湿度:通过改善机床的散热和保温性能,控制温度和湿度的变化范围,从而保持润滑剂的性能稳定,减少因润滑剂性能变化而引起的爬行现象。
四、实验验证与结果分析为了验证上述抑制方法的有效性,本文进行了实验验证。
实验结果表明,通过优化润滑条件、提高导轨表面粗糙度、提高运动系统刚度和控制温度和湿度等方法,可以有效抑制机床导轨的爬行现象。
具体来说,在采用优化后的润滑条件和表面粗糙度后,导轨的摩擦系数明显降低,运动过程中的不稳定现象得到有效改善;同时,提高运动系统刚度和控制温度、湿度的方法也有助于减少因形变和润滑剂性能变化而引起的爬行现象。
有关数控机床的爬行因素与解决技巧分析爬行属于复杂摩擦自激振动的现象,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摩擦面上的摩擦系数的变化和传动机构的刚度不足。
当驱动件开始以匀速运动的时候时,工作台尚没有动,而驱动力也没有达到所需克服的静摩擦力,所以就会压缩弹簧继续移动,弹簧的压缩量加大,工作台所受的驱动力随之增大,当驱动力超过静摩擦力时,开始移动此时静摩擦转化为动摩擦,摩擦系数迅速下降,使移动的速度增大。
随着弹簧的伸长,弹力在减小,当弹力等于动摩擦力时,系统处于平衡状态。
但由于惯性,工作台仍以较大的速度移动,弹力进一步减小,当其小于动摩擦力时,加速度为负值,工作台的惯性不能克服摩擦力时,便停止运动,驱动件再重新压缩弹簧,上述现象重复循环,就出现了时走时停的爬行现象。
又因为摩擦系数的变化是非线性的,在弹簧重新被压缩的过程中,工作台的速度尚未降至零时,弹力有可能大于动摩擦力,使它的速度再次增大,这就出现了或快或慢的爬行现象。
1、机床产生爬行的因素分析机床的爬行和振荡故障一般情况下都是发生在进给伺服系统和机械部分。
产生爬行的原因除了机械方面一些不可消除的弹性变形、传动间隙、摩擦阻力等因素外,伺服系统的相关参数也是不可忽视的。
伺服系统分为直流和交流两种,这里只介绍直流伺服系统引起的爬行。
主要引起伺服系统爬行的有四种情况:传动机械装太大;速度环的振动;位置环所引起的输出电压的不稳定;可调定位器过大导致的电压的失真输出。
2、解决技巧及措施分析2.1 闭环伺服系统造成的爬行很多的数控伺服系统都是采用半闭环装置,而全闭环伺服系统通常都是在局部半闭环系统不发生振荡的前提下进行参数调整,因此两者大同小异,这里只探讨全闭环情况下的参数优化。
在伺服系统中有参考的标准值,例如FANUC-OC系列为3000,西门子3系统为1666,出现爬行可降低增益,但不能降太多,因此要保证系统的稳态误差。
负载惯量比一般设置在发生爬行时所示参数的70%左右,如不能消除故障,不宜继续降低该参数值。
《机床导轨爬行机理及抑制方法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制造业的不断发展,机床的精度和效率逐渐成为制造业的关键因素。
在机床加工过程中,导轨的爬行现象会直接影响到加工的精度和效率,因此,研究机床导轨的爬行机理及抑制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机床导轨的爬行机理,并探讨有效的抑制方法。
二、机床导轨爬行机理机床导轨的爬行现象是指机床在运动过程中,由于某些原因导致导轨在运动过程中出现不规则的微小振动或滑动,这种现象称为“爬行”。
机床导轨爬行的机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静摩擦与动摩擦差异:导轨在静止状态下的静摩擦力大于运动状态下的动摩擦力。
当机床启动或停止时,由于静摩擦力的存在,可能导致导轨出现短暂的停滞或跳跃现象。
2. 导轨表面粗糙度:导轨表面的粗糙度对爬行现象有显著影响。
表面粗糙度大,接触点的变化将增加摩擦力的波动,从而导致爬行的发生。
3. 润滑条件不良:润滑是减小摩擦、防止爬行的重要手段。
如果润滑条件不良,将导致摩擦力增大,从而引发爬行现象。
4. 环境因素: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也会对导轨的摩擦性能产生影响,进而影响爬行的发生。
三、抑制机床导轨爬行的方法针对机床导轨的爬行现象,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进行抑制:1. 优化润滑条件:通过改善润滑条件,减小摩擦力,从而抑制爬行的发生。
这包括选择合适的润滑剂、优化润滑系统等。
2. 提高导轨表面质量:通过提高导轨表面的粗糙度、平整度和减少表面缺陷,可以降低摩擦力的波动,从而抑制爬行的发生。
这可以通过精密加工、抛光等手段实现。
3. 预加载技术:通过预加载技术使导轨与滑块之间保持一定的压力,以减小静摩擦与动摩擦的差异,从而抑制爬行的发生。
4. 优化机床结构:通过优化机床结构,如增加导轨的刚度、减少机械共振等措施,可以提高机床的稳定性,从而减少爬行的发生。
5. 环境控制:保持适宜的工作环境温度和湿度,减小环境因素对导轨摩擦性能的影响,有利于减少爬行的发生。
四、实例分析以某数控铣床为例,通过对导轨进行优化润滑、提高表面质量、采用预加载技术等措施后,机床的爬行现象得到了有效抑制。
造成数控机床爬行的原因可能是:【一】动摩擦系数影响临界速度分析动摩擦系数f增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1)导轨润滑油混入了切削液。
分析原因:油泵吸油管正好在切削液与润滑油之间,所以泵在工作时,就把切削液与润滑油同时吸入,使切削液与润滑油混合,造成润滑油的运动粘度降低,继而使静压导轨静压区压力变小。
由此,动摩擦系数f增大,Δf随之减小,临界速度V减小,X轴产生爬行。
(2)部分静压分配阀中的毛细管节流器堵塞。
分析原因:部分毛细管节流器堵塞后,各个静压区压力值相差较大,造成X轴滑座各点上浮量不同。
由此,动摩擦系数f增大,Δf随之减小,临界速度V减小,x轴产生爬行。
Δf是静摩擦系数和动摩擦系数之差。
【二】进给系统刚性影响临界速度分析原因:①联接紧固件松动;②传动齿轮齿条间隙较大;③齿轮与轴以及轴与轴承配合间隙过大。
以上是以“X轴方向静压导轨”故障为例说明,其他轴与其大同小异。
如果是普通贴塑导轨,也应该是以上两条主要原因造成的。
金属切削机床爬行因素分析与消除措施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09-11-15 10:50:00 ] 作者:范国权编辑:studa20-【摘要】本文重点分析金属切削机床爬行故障形成因素及消除措施。
【关键词】爬行因素分析液压系统机床机床工作台或拖板在运动中出现时走时停、或快或慢的现象称为爬行。
所谓爬行就是指时走时停非匀速的运动,表现轻微时为目光不易察觉的颤振,表现严重时为大距离的间歇冲动。
如:坐标镗床难以实现精确定位及微量进给,个别情况还可能出现扎刀、飞蹦工件等。
机床爬行时,移动部件突然跳动移位的大小称爬行量,较大的爬行量可采用百分表直接顶在执行部件上表针移动的刻度变化值,而较轻微的爬行量则可以采用精密仪器检测。
机床的爬行影响着加工工件的质量和表面粗糙度,并且还会造成机床摩擦副的加速磨损,缩短机床零件的使用寿命,所以必须及时消除。
机床产生爬行的原因有单一性的,也有综合性的。
一、机理分析引起爬行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很多操机小伙伴应该都遇到过一个现象,那就是加工中心在进给时时快时慢,难以进行零件加工,尤其是使用年头较长的机床更容易出现这种状况,这种现象就是所谓的工作台爬行,那出现加工中心工作台爬行怎么回事呢?下面为大家介绍具体原因与解决方法。
一、加工中心工作台爬行原因引起加工中心工作台爬行的主要原因,是摩擦因数随运动速度的变化和传动系统刚性不足。
加工中心在实际使用中,爬行现象主要是在传动系统刚性不足,驱动力与负载摩擦阻力波动变化的情况下形成。
液压系统侵入空气,液压元件间隙增大及机械装置自身原因都可能引起爬行故障。
1、导轨副调整不当:加工中心工作台所受的摩擦阻力主要是来自导轨副,如果导轨副的动、静摩擦系数大,且其差值也大,将容易造成爬行。
尽管现在加工中心导轨副广泛采用了滚动导轨、静压导轨或塑料导轨,但如果调整不好,仍会造成爬行或振动。
2、导轨副润滑不好:加工中心导轨副的润滑不好也可能引起爬行问题,有时出现爬行现象仅仅就是导轨副润滑状态不好造成的。
这时采用具有防爬作用的导轨润滑油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措施。
3、传动链不良:引起加工中心工作台爬行的原因之一常常是因为对轴承、丝杠螺母副和丝杠本身的预紧或预拉不理想造成的。
传动链太长、传动轴直径偏小、支承和支承座的刚度不够也是引起爬行的不可忽略的因素,因此在检查时也要考虑这些方面是否有缺陷。
除了以上三种原因外,如果加工中心的机械系统连接不良,如联轴器损坏等,也可能引起工作台爬行和振动问题,所以在检修时应该多方面的考量,而不是仅顶着导轨去解决问题。
二、加工中心工作台爬行的解决方法想要解决加工中心工作台爬行问题,主要方法就是改善导轨的摩擦特性、降低驱动阻力,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改善导轨摩擦特性的方法(1)重新加工导轨滑动面:从降低摩擦阻力的角度看,导轨滑动面的磨削加工比刮削好,一般上导轨面用碗形砂轮端面磨削,下导轨面用盘形砂轮周边磨削,可获得较的效果;其次是下导轨面用碗形砂轮端面磨削,上导轨面刮研。
论数控机床的爬行和振动引言数控机床作为现代制造业中的重要设备,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
然而,在数控机床的工作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爬行和振动的问题。
爬行是指数控机床在加工过程中,工具以较低速度在工件表面移动的现象;振动则是指数控机床在加工过程中出现的波动和摆动。
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还会加大设备的磨损,降低设备寿命。
本文将探讨数控机床爬行和振动的原因及解决方案。
数控机床爬行的原因及解决方案数控机床爬行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 机械因素数控机床的爬行问题与其机械结构密切相关。
可能的机械原因包括机床导轨的摩擦力不均匀、滑块的松动或磨损等。
为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定期对机床导轨进行维护和润滑,确保导轨的表面光滑; - 检查并紧固滑块上的螺丝,防止松动; - 定期更换磨损严重的滑块,确保机床结构的稳定性。
2. 电气因素电气系统的问题也可能导致数控机床的爬行。
例如,电机参数设置不当、电机驱动器故障等。
解决电气因素引起的爬行问题可以考虑以下方案: - 检查电机参数的设置是否合理,根据机床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 定期检查电机驱动器的工作状态,如有故障及时维修或更换。
3. 控制系统因素控制系统的问题也可能导致爬行现象的发生。
例如,控制程序错误、控制参数设置不当等。
针对控制系统因素引起的爬行问题,可以采取以下解决方案: - 检查控制程序是否存在错误,如有错误及时修正; -定期对控制参数进行调整,确保参数的准确性。
数控机床振动的原因及解决方案数控机床振动的原因较为复杂,可能涉及到机械、电气、材料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可能导致振动问题的原因及相应的解决方案:1. 机械因素数控机床的机械结构不稳定、零件松动或磨损等都可能引起振动问题。
解决机械因素引起的振动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定期对机床结构进行检查,确保其稳定性; - 解决零件松动问题,及时紧固与更换磨损严重的零件。
2. 电气因素电气系统的问题,如电机驱动器故障、电源电压不稳定等,也可能导致数控机床的振动问题。
《机床导轨爬行机理及抑制方法研究》篇一一、引言机床导轨的爬行现象是影响机床加工精度和加工效率的重要问题之一。
导轨的爬行会导致机床的切削过程出现不规则振动,使得加工工件的精度下降,严重时会缩短机床的寿命。
因此,研究机床导轨爬行的机理以及相应的抑制方法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本文将就这一主题展开深入的研究与探讨。
二、机床导轨爬行的机理1. 形成原因机床导轨爬行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摩擦力在导轨运行过程中发生的不稳定变化。
在低速运行时,润滑油和空气压力的影响变得明显,而空气的涡流效应可能导致摩擦力的周期性变化,进而引发导轨的爬行现象。
此外,机床的装配精度、润滑条件、环境温度等都会影响导轨的运行状态,导致爬行现象的产生。
2. 机理分析机床导轨爬行的机理涉及复杂的动力学和热力学过程。
当机床处于低速运行时,导轨表面可能出现部分区域的实际接触和部分区域的非接触状态交替出现的现象,导致摩擦力的变化。
这种摩擦力的变化会引发导轨的振动,进而导致爬行现象的产生。
三、抑制机床导轨爬行的方法1. 优化润滑系统优化润滑系统是抑制机床导轨爬行的有效方法之一。
通过改进润滑油的粘度、流动性和分布均匀性,可以降低摩擦力,减少导轨的振动。
此外,采用循环润滑系统可以保证润滑油在导轨表面的持续供应,减少因润滑不足导致的摩擦力变化。
2. 改善装配精度提高机床的装配精度可以减少导轨的间隙和误差,从而降低因导轨运动不平稳而产生的爬行现象。
通过精确的装配工艺和检测手段,可以保证导轨的平行度和垂直度,提高其运行稳定性。
3. 空气动力学设计针对空气涡流效应对导轨的影响,可以通过空气动力学设计来改善。
例如,在导轨表面增加特殊的防涡流装置,以减少空气涡流对导轨运行的影响。
此外,优化机床的冷却系统,以保持工作环境的稳定,也有助于减少因温度变化而产生的摩擦力变化。
4. 智能控制技术随着现代控制理论和技术的发展,智能控制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机床的导轨系统中。
通过实时监测导轨的运行状态,利用先进的控制算法进行反馈控制,可以有效地抑制导轨的爬行现象。
《机床导轨爬行机理及抑制方法研究》篇一一、引言机床导轨的爬行现象,是在机械加工过程中常见的非期望运动行为。
其不仅会降低加工精度,还可能对机床和工件造成损害。
因此,对机床导轨爬行机理的研究以及寻找有效的抑制方法,对于提高机床的加工精度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探讨机床导轨爬行现象的机理及相应抑制策略。
二、机床导轨爬行机理机床导轨爬行机理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包括摩擦特性、润滑条件、导轨几何精度等。
在运动过程中,由于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可能导致导轨出现爬行现象。
首先,摩擦特性是导致爬行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导轨运动过程中,由于接触面间的摩擦力不均匀,使得导轨在某些区域产生较高的摩擦力,从而导致爬行现象的发生。
此外,润滑条件也会影响摩擦力的分布,不良的润滑条件可能导致摩擦力增大,进一步加剧爬行现象。
其次,导轨的几何精度也是影响爬行的重要因素。
导轨的几何误差可能导致导轨运动过程中出现不均匀的负载分布,从而引发爬行现象。
此外,导轨的安装精度和调整精度也会对爬行现象产生影响。
三、抑制机床导轨爬行的方法针对机床导轨的爬行现象,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抑制:1. 优化摩擦特性:通过改善润滑条件、选择合适的润滑剂和润滑方式,可以降低摩擦力,从而减少爬行现象的发生。
此外,采用具有良好摩擦特性的材料也可以有效改善导轨的摩擦性能。
2. 提高导轨几何精度:通过提高导轨的几何精度和安装调整精度,可以降低不均匀负载对导轨运动的影响,从而减少爬行现象的发生。
此外,定期对导轨进行维护和保养也是保持其几何精度的有效手段。
3. 引入预载技术:通过在导轨系统中引入预载技术,可以有效地控制负载分布,减小因不均匀负载导致的爬行现象。
此外,预载技术还可以提高系统的刚性和稳定性,进一步减少爬行的发生。
4. 优化控制系统:通过优化机床的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对导轨运动的精确控制。
例如,采用高精度的控制算法和反馈机制,可以实时监测和调整导轨的运动状态,从而有效抑制爬行现象的发生。
数控机床的爬行故障是指进给系统的运动件在运转的过程中运行速度为连续匀速的运动,但是当其运动速度低于标准值时,就会打破匀速运动的规律,表现为时快时慢,忽走忽停,运行过程中存在顿、跳的现象,这种故障就称之为爬行故障。
爬行主要在低速运行的情况下在传动系统的执行部件上出现,一般来说,爬行程度较轻微的情况下是不容易被察觉的,明显的爬行会表现为较大距离的跳动。
爬行故障可由多种原因引起,排除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一、机床爬行故障的危害分析机床出现爬行时,使导轨运动不均匀,从而降低了定位精度和灵敏度,这会严重影响工件表面加工质量,甚至于导致被加工零件的报废;此外还会造成机床运动副的加速磨损;爬行严重时,会使机床失去加工能力。
许多专家学者和工业界的同行们通过大量实验和实践经验,提出了一些假说来解释爬行原因,但对爬行的本质和机理,却各有理论。
对于此类集机、电、液等先进技术于一体的机械加工设备,产生爬行的因素是很复杂很综合的,机床的机、电、液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引起机床爬行,而实际工况中如何消除爬行故障与机床使用维护保养有很大的关系,极为典型的是金属切屑对运动副导轨拉伤到液压油品质等问题对机床爬行故障的起因。
二、机床爬行故障的原因分析在设计制造机床时,它的传动机构刚性和工作台导轨承载能力是能都达到使用要求的,出现爬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主要考虑的是人力不可控或不容易控制的因素,这主要体现在机床导轨副的精度和静压系统两方面。
机床使用时维护保养不好如刮屑板损坏使金属切屑直接进入两导轨面之间或液压油杂质未过滤完全,都很容易造成导轨面拉伤导轨磨损后表面精度不够,低速运动状态下,摩擦力增大而驱动力不足,致使工作台不能保持平稳的运行进而出现爬行故障。
另外,静压导轨是依靠静压油腔在两导轨面之间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压力油膜,使导轨面间形成液体摩擦减小了摩擦因数,达到使工作台平稳运行的目的。
但若导轨面间缺油,致使没有形成油膜或油膜厚度不够,出现干摩擦负载加大,低速运行状态下驱动力不足,机床便出现爬行故障。
机床导轨爬行故障的分析及消除措施作者:周建来源:《职业·下旬》2010年第04期机械装配与维修技师班实习教学过程中,有些设备会因传动机构中蜗杆齿条啮合侧隙过大而使工作台产生爬行现象。
机床导轨的爬行,简单地说,即机床工作台或者拖板在运动中出现时走时停或者时快时慢的现象。
机床的爬行严重影响被加工零件的质量,严重的机床爬行会造成刀具的损坏和被加工零件的报废,对于机床,爬行加速摩擦副的磨损,影响机床的使用寿命。
机床产生爬行现象的因素很多,下面按不同的因素介绍一些消除的措施。
一、机床的零部件装配精度低,传动机构刚性较差,传动力不足机床上传动机构的零部件在装配过程中,同轴度、平行度较差,或者导轨压板调整过紧等原因都会造成传动系统的摩擦力增大,传动力下降而产生导轨的爬行;机床的原设计传动部件的支架或者紧固件刚性较差,在传动压力下出现弹性状态,不能平稳的传递扭矩,或者由于传动层次过多,使摩擦阻力抵消了一部分传动力,传动扭矩不足,也能产生导轨面的爬行现象。
消除方法:重新检查机床传动机构,找出装配不合适的部位进行调整,或者拆卸后重新组装,使配合状况良好,减少零部件的摩擦阻力以消除传动力不足造成的爬行;加强传动部件的刚性,提高其强度,避免出现弹性状态。
改造传动系统,减少机器的传动层次,提高机床的传动效率来保证足够的传动力,消除爬行现象。
二、旋转零件未做平衡机床上高速旋转的零部件未进行动平衡,在高速旋转零部件运转时,动态不平衡点会随着高速旋转出现离心力,产生机械振动波,振动波波及导轨部位则形成爬行现象。
消除方法 :对电机转子、气泵上的叶轮或其他高速旋转的零部件进行动平衡,消除机械振动的因素,消除爬行现象;在电机底座、气泵底座或其他高速旋转的零部件底部,安装橡胶垫、羊毛毡等柔性材料,减小机械振动对机床导轨部位的影响,防止爬行现象。
三、液压系统管道泄漏液压系统一般由油泵、管路、控制阀、油缸等部件组成。
系统中任何一个部位密封不良,都很容易出现泄漏,造成油压下降,动力不足而产生爬行。
论数控机床的爬行与振动数控机床是现代制造业中非常重要的加工设备之一,可以高效地实现各种加工操作。
然而,随着数控机床的广泛应用,机床的爬行问题和振动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本文将讨论数控机床的爬行与振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什么是数控机床的爬行和振动?数控机床爬行是指机床在工作中,由于机床本身的阻尼不足或工具加工中受到切屑或振动的作用,而产生机床整体的移动现象。
这种移动不仅会影响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还会产生零件尺寸变化、不精确的孔位和外观缺陷等问题。
数控机床振动是指机床在高速运行时,由于结构刚度不足或工件质量不均匀的作用,而发生的整体或局部振动。
振动不仅会影响加工精度和工件表面质量,还会使机床与周围环境产生噪声和振动等问题。
数控机床爬行和振动的原因?数控机床爬行原因1.机床本身结构、工作台面、导轨或液压等结构不稳定或摩擦不足,导致机床整体移动。
2.工具切削过程中形成的切屑或液压件等的作用,引起机床移动。
数控机床振动原因1.机床结构抵抗刚度不足,或刚度分布不均匀,导致机床振动。
2.工件旋转、工具切削等加工过程引起的振动。
3.刀具与工件之间产生的碰撞,或刀具本身的振动。
如何解决数控机床爬行和振动问题?解决数控机床爬行问题的方法1.增加机床本身结构的稳定性,提高导轨的质量和刚度。
2.修改工作台面的结构和液压系统,减少机床移动产生的摩擦力和压力。
3.加强工具加工时的切屑处理,保证工具切削过程中的顺畅性。
解决数控机床振动问题的方法1.提高机床的刚度,减少机床振动发生的概率。
2.加强工件刀具的几何体配合,减少碰撞引起的振动。
3.提高机床的控制算法,优化速度和位置控制的准确性。
结论数控机床的爬行和振动问题是影响机床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综合考虑机床本身结构、工艺、控制算法等多种因素。
在实际加工过程中,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解决方案,针对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措施,从而确保机床的稳定性和加工质量。
数控机床爬行异常如何解决数控机床爬行异常是数控机床使用中常见的问题之一,这种异常可能会对加工结果产生影响,甚至会影响机床的寿命。
因此,解决数控机床爬行异常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数控机床爬行异常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一、数控机床爬行异常的原因1、机床温度过高当机床温度过高时,机床的传动系统和液压系统等会出现一定的热膨胀,从而导致部件间的间隙变小,从而加剧爬行现象的发生。
2、机床部件损坏机床部件损坏也是可以引起爬行异常的原因之一。
例如,机床导轨、滑块、丝杆等部件的磨损或损坏都可能导致爬行异常的发生。
3、数控机床的信号传送出现问题数控机床的控制系统中,信号传递出现问题也可能导致爬行异常的出现。
例如,当与伺服电机连接的反馈传感器输出错误的反馈信号时,这可能导致机床出现爬行现象。
4、刀具磨损过度刀具的磨损过度也会导致爬行异常的出现。
当刀具磨损过多,会导致零件的表面制作不平整,从而导致机床出现爬行现象。
二、数控机床爬行异常的解决方法1、降低机床的温度当机床温度过高时,可以通过降低机床的温度来应对。
可采取以下措施:①加强机床的散热:可增加散热器数量或加大机床散热器面积。
②调整机床使用环境:可采取降温设备,如风扇和空调等。
2、更换机床部件当机床部件损坏时,可以通过更换损坏的部件来解决问题。
但要注意更换部件要适合机床型号和规格,否则可能会引起其他问题。
3、检查和更改数控机床的信号传输系统当信号传输出现问题时,需要检查和更改数控机床的信号传输系统。
可通过以下方法进行调整:①检查和更改各部件的电缆连接②调整电容电阻等电子元器件4、更换刀具当刀具磨损过度时,可以更换刀具来解决问题。
但要注意选择适合零件加工的刀具,以确保加工结果的质量。
总结:数控机床爬行异常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需要进行及时排查并进行有效的解决方案。
本文提供了一些参考意见,但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具体解决方法。
此外,在数控机床平常的使用过程中也要进行维护,定期保养,以确保机床的长期稳定工作。
机床爬行故障原因及解决对策机床爬行故障原因及解决对策机床进给系统的运动件,当其运行速度低到一定值(如0.5mm/min)时,往往不是作连续匀速运动,而是时走时停、忽快忽慢,这种现象称之为爬行。
爬行是机床常见而不正常的运动状态,主要出现在机床各传动系统的执行部件上(如刀架系统、工作台等),且一般在低速行时出现较多。
运动速度低时,润滑油被压缩,油膜变薄,油楔作用降低,部分油膜破坏,摩擦面阻力发生变化。
通常情况下,轻微程度的爬行有不易察觉的振动,显著的爬行则是大距离地跳动。
进给运动中的爬行现象破坏了系统运动的均匀性,不仅使被加工件精度和表面质量下降,也会破坏液压系统工作的稳定性,使机床导轨加速磨损,甚至产生废品和事故。
爬行原因引起爬行的主要原因,是摩擦因数随运动速度的变化和传动系统刚性不足。
机床在实际使用中,爬行现象主要是在传动系统刚性不足,驱动力与负载摩擦阻力波动变化的情况下形成。
机床液压系统侵入空气,液压元件间隙增大及机械装置自身原因都可能引起爬行故障。
对策1.空气混入液压系统引起的爬行及消除方法液压系统中混入空气是造成液压系统出现爬行故障的.根本原因。
当空气混入油中以后,一部分溶解到压力油中,剩余的则形成游离状气泡浮游在压力油中,由于空气有很大的压缩性,执行器负载的波动使油液压力脉动,导致气体膨胀或收缩而引起执行器供油量明显变化,从而使“刚性”环节变成“弹性”环节,导致爬行产生。
为了避免空气侵入液压系统,应紧固各管道连接处螺母,严防泄漏。
尽可能使进出油管相距远一些,保证进、回油路互不干涉,并将进出油管用隔板隔开。
清除附着在滤油器网上的污物,或更换足够容量的滤清器,保证吸油通畅。
加足油液并经常检查,保持油液不低于油标指示线,以防止系统吸入空气。
采用黏度低的油液,以降低流动阻力,并保证吸油畅通且充足,避免产生空穴现象而使油液中的气体渗出。
2.液压泵或阀类零件间隙引起的爬行及消除方法泵内部零件磨损,间隙过大,引起输油量和压力不足或严重波动而产生爬行。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机床爬行的产生原因及消除学习中心:威海学习中心年级专业:网络07春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学生姓名:焉德强学号:0790784002 指导教师:林秀娟职称:讲师导师单位:威海职业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论文完成时间:2008 年11 月01 日摘要:机床工作过程中产生爬行的原因有液压系统和机械系统两方面的,液压系统方面的原因是油液中侵入了空气或产生空穴,以及控制阀件磨损而出现太大的间隙;机械系统方面产生爬行的原因是摩擦力的变化。
文章探讨了液压系统侵入空气产生爬行的机理及其消除方法和机械系统因摩擦力变化产生爬行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液压油, 摩擦, 润滑,爬行爬行是机床上常见而不正常的运行状态,它主要出现在机床各传动系统的执行零部件上,比如刀架、与油缸连在一起的工作台等,且一般在低速运行时出现较多,因速度低时,润滑油被压缩、润滑油膜变薄、油楔作用降低、部分油膜破坏,使摩擦面的摩擦阻力发生变化。
通常情况下,轻微程度的爬行是不易察觉的振动,显著的爬行则是大距离的跳动。
当机床运动执行件出现爬行时,不仅会破坏液压系统工作的稳定性,产生冲击,同时也会影响机床的精度和被加工工件的精度。
比如磨床出现爬行时,会使磨工件的表面粗糙度增大;坐标镗床出现爬行,会使精确定位难以实现。
严重的爬行还能引起机床振动,损害机床及其工模具。
因此,为了避免爬行的产生,必须分析清楚产生爬行的原因,一旦出现爬行现象,就要采取措施加以排除。
爬行是一种故障,它是在传动系统的刚性不足,驱动力与负载摩擦阻力波动变化的情况下形成的,体现在机床液压系统侵入空气、液压元件的间隙与机械装置本身都可能引起这种故障。
1液压系统侵入空气引起的爬行及消除方法1.1空气侵入液压系统的方式及危害空气侵入液压系统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比如液压系统是由各液压元件组成,各种元件的零件之间,为达到连续的、断续和往复运动,需要有一定的配合间隙,而空气就从间隙中侵入,各元件之间的连接密封不严,且受到振动影响,接头螺帽松动,故而空气由此而入,元件中的零件由于同轴或直线度不好、线垫厚薄不均、螺钉没有均匀抓紧而造成泄漏,油泵吸油管和系统回油管在油池中没有隔开或靠在一起,回油飞溅,搅成泡沫,使油泵吸油管吸入空气,油泵吸油管处的滤油器被污物堵塞或滤油器孔太密、油液不足或吸油管侵入油池太少,导致吸油不畅,在吸油区形成局部真空而产生空穴,回油管的出油口在油面上,当机床停用时,空气就乘机而入,设计不合理,回油路中没有背压或背压很小,密封件损坏等,导致油缸左右油腔同时互通且通回油。
此外,液压元件精度低,密封性能差而造成泄漏,引起空气侵入。
液压系统中侵入空气是造成液压故障的根本原因。
液压系统内含有微量的空气,油液就会出现针状气泡,油池中的油液颜色会逐渐变为乳白色,若吸入了大量的空气,则油池表面会浮有许多气泡。
时间久了,容易使油液变质,降低油液使用寿命。
一旦液压系统中侵入了空气,油泵和油管在工作进就会产生不均匀的响声,压力表波动值也较大,同时会造成液压系统出现种种故障,比如使运动部件产生爬行,破坏液压系统的工作平稳性、影响加工工件的表面质量、使工作机构产生振动和噪音,导致管接头松动甚至紫铜管断裂而造成泄漏、影响运动部件的拘役精度,如定位不准、换向倒回等。
此外,还会引起工作压力不稳定,影响刀具和阀件的使用寿命。
1.2液压系统产生爬行的机理机床液压系统工作的介质是液体,在传递能量的过程中,液体的压缩性决定了液压传动的稳定性。
油液在温度一定时,压力增加体积缩小,具有一定的压缩性,但这种压缩性极其微小,一般忽略不计,即认为油液是不可压缩的,而空气是可压缩的,且压缩性很大。
因此,当液压系统侵入了空气后,其中一部分空气溶解于压力油中,另一部分则形成气泡浮游在压力油里。
当液压系统产生压缩时,油液中的空气因压缩性大,使得运动件暂时维持原有运动状态(停止状态),只有当空气被压缩到一定程度时,才能有足够的力来克服运动件的惯性力而使运动件改变运动状态(运动件启动)。
当液压系统停止工作后,由于惯性作用,运动件并不会立即改变运动状态而继续前行一段距离,因而使得压力油膨胀。
因此,随着液压系统工作循环而产生反复的压缩和膨胀,这样就形成了运动件时走时停或时快时慢的爬行。
此外,由于油泵吸油不畅或液压油粘度太高,导致吸油不足而在系统中产生真空,出现空穴现象,使得溶在油液中的气体从中渗出,影响油液的压缩性,从而使系统运行不平稳,产生爬行。
1.3液压系统排除空气的方法实践证明,液压系统出现故障后的检查是很困难的,即在实际检修中,很难分析清楚液压系统故障的出现所在,而由于液压系统侵入空气后会引起运行不平稳和造成种种故障,因此要防止机床液压系统出故障,就要堵住空气侵入的途径。
一旦空气侵入,就必须想办法加以排除。
1.3.1防止空气侵入液压系统的措施通常情况下,为了避免空气侵入液压系统,应紧固各结合处的螺钉或螺母,严防泄漏,清除附着于滤油器网上的污物,保证吸油通畅,加足油液,使油液液面达到设计的油面高度(一般要求吸油管应深入油池内2/3深),以防止吸油时吸入空气,加大进、回油管的距离,保证进、回油互不干涉;采用粘度低的油液,以降低流动阻力,并保证吸油畅通,吸油充足,避免产生空穴现象而使油液中的气体渗出。
如果是吸油口截面太小而引起吸油不足,可将油管口作450斜截,以增大吸油面积,保证吸油充足而不致产生空穴。
1.3.2空气的排除液压系统侵入空气后,在没有排气装置的液压设备上,可开动液压系统,使它在最大行程下快速运动一定的时间(一般开动5~10分钟即可),强迫空气排除。
也可增设排气装置,比如在系统管道的最高处、油缸的高压设置排气阀等。
2液压元件间隙引起的爬行及消除方法在机床液压系统中,元件间隙过大也是造成机床爬行的原因之一。
2.1液压油泵间隙大引起的爬行运动件低速运动时,一旦发生干摩擦,阻力增加。
这时要求液压泵提高压力,但由于液压泵间隙大而严重漏油,不能适应执行元件因阻力变化形成的压力变化而产生爬行。
排除的办法是修复或更换泵内零件,保证装配要求的间隙,以减少油泵的泄漏。
2.2控制阀失灵引起的爬行、在机床液压系统中,控制阀(如流量阀、压力阀等)的作用是很关键的,如果它们不起作用,整个液压系统就会失控。
各种控制阀的阻尼孔及节流口被污物堵塞,阀芯移动不灵活等,都会导致压力波动大,造成推力或流量时大时小而产生爬行。
消除办法是要经常保持油液清洁,定期清洗油池并更换液压油,加强控制阀件的维护保养,以防液压油污染。
2.3元件磨损引起的爬行由于阀类零件磨损,使配合间隙增大,部分高压油与低压油互通,引起压力不足。
此外,液压油缸活塞与缸体孔配合间隙因磨损而增大,发生内泄漏,使液压油缸两腔压差减少,以致压力减少,致使在低速运行时容易因摩擦力的变化而产生爬行。
消除方法是仔细检验配合间隙,研配或更换元件,保证配合间隙,并更换已损坏的密封件。
3摩擦力变化引起的爬行及消除方法机床上的机械系统产生爬行的根本原因是摩擦阻力的变化。
在实际机床运行中,运行的速度低于某一数值即临界速度时会产生爬行。
机床制造出来并选定润滑油以后,机械会动系统的刚度、质量和阻尼即已确定,影响机床机械系统爬行的因素就是摩擦力的变化。
3.1导轨因素引起的爬行及消除(1)导轨精度不好而使局部阻力变化及导轨面接触不良,使油膜不易形成,导致工作台或走刀箱等部件运动的摩擦阻力不稳定而引起爬行。
在这种情况下,必须修复导轨精度,使之达到设计的精度要求。
通常,新的机床和新修刮过的机床导轨面有时因导轨摩擦阻力较大而产生爬行。
因此,可在导轨接触面上均匀地涂上一层薄薄的氧化铬,再用手动的方法(不能用机械带动或液压传动),使之相对运动对研几次,以减少刮研点所引起的阻力。
(2)相对运动的导轨接触面缺乏润滑油而产生干摩擦和半干摩擦。
特别是新的机床和重新修复的机床导轨,刮研点或磨削的刀痕较深,阻力也较大,如果没有适量的润滑油,爬行也就很显著。
但润滑油量也就在适当,若过多的话,会产生运动部件上浮现象,而且粘度越大的润滑油上浮越显著,从而影响工件加工精度,一般用肉眼观察甚地轨表面有一层薄薄的润滑油即可。
在很多的重型和高精度机床上,采用具有在低速下润滑性能稳定等许多优点的静压导轨,但如果静压导轨的控制装置失灵,形成润滑油量中断也会引起爬行。
所以,必须经常注意润滑油的控制装置是否失灵。
两相对运动件在运动过程中,摩擦与润滑也同样是交织在一起的。
若两摩擦面间有一薄层润滑油膜,则摩擦可大大减少。
一般说,提高油的粘度和油膜的强度,对爬行及振动均有阻尼吸收作用。
因此,对润滑油油质的选择是很重要的。
3.2油缸因素引起的爬行及消除由于制造、安装及磨损等方面的原因,可能引起油缸中心线与导轨不平行,活塞杆局部或全长弯曲,油缸缸体内孔拉毛,活塞与活塞杆不同轴,活塞杆两端油封调整过紧等缺陷。
在机床工作过程中,这些缺陷会产生不均匀的摩擦力而使运动件爬行,此时应逐个检查油缸零件的精度,并加以修复,以保证均匀的摩擦力。
(1)油缸中心线与导轨不平行:在机床上,如果安装不正确,出现油缸中心线与导轨平面不平行的现象,当油缸移动时,就会使活塞杆产生弯曲变形,并由于推力不均而出现进给爬行甚至卡死等现象。
为此,应使油缸中心线与导轨平面的平行度误差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一般是0.1/1000以内。
超出了这一范围,就应对油缸进行测量调整与刮配。
如果是导轨磨损方面的原因导致油缸中心线与导轨平面不平行现象,除了按上述方法修复外,还可以对导轨进行修复。
如果磨损量过大,难以修复,则必须更换新的导轨。
(2)活塞与活塞杆不同轴:这种情况下会使活塞受到横向力作用而产生摩擦,在修复时将活塞和活塞杆连成一体,放在V型铁上,用千分表找正,在校正器上调整。
若经调整仍达不到同轴度要求,则调换新的活塞。
在加工活塞时,要保证活塞外圆与内孔的同轴度要求。
(3)活塞杆局部或全长弯曲:这种情况同样会使活塞受到横向力作用而产生摩擦,在修复时应将活塞杆或活塞杆连同活塞一起放在V型铁上,用千分表找正,在校正器上调直。
(4)活塞和缸体:由于活塞与缸体频繁的相对运动而磨损,且磨损的情形不同,导致磨损后的活塞形状不同,比如磨损后的活塞呈椭圆形、腰鼓形、波折型等。
因此,拆卸后要认真检查,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加以修复。
第一,活塞上采用O型密封圈的,一般在使用一定时期后会磨损变形,甚至损坏而造成高低压油互通,此时应更换新的O型密封圈。
对于非标准尺寸的活塞,可用耐没橡胶代替。
第二,调好活塞与缸体之间的间隙。
高速运行的油缸一般都是硬性配合,活塞与缸体孔之间没有密封圈,当由于磨损而使间隙过大,应根据缸体孔的直径来调配活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