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证水泥混凝土配合比
- 格式:pptx
- 大小:3.20 MB
- 文档页数:11
混凝土施工中配合比设计与原材料检测标准混凝土是现代建筑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材料,其施工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配合比设计与原材料检测标准的合理与严格程度。
本文将从配合比设计与原材料检测标准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配合比设计的重要性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配合比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配合比设计的目的是确保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以及施工性能等满足设计要求。
配合比中的水灰比、水胶比、砂率等参数的合理选择对混凝土的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在进行配合比设计时,首先要根据工程的特点确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然后根据混凝土所处的环境条件和使用要求来选择合适的材料比例。
此外,还需要进行试验验证,通过配合比试验来调整材料比例,确保混凝土的性能稳定并满足工程要求。
配合比设计中还需要考虑原材料的价格、供应情况等实际因素,以保证经济性。
二、原材料检测标准的意义混凝土的原材料包括水泥、砂、石子等。
这些原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混凝土的性能。
因此,进行原材料检测是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的重要环节。
首先,对水泥的检测是关键。
水泥是混凝土的胶凝材料,其质量直接决定了混凝土的强度。
常见的水泥检测参数包括标号、初凝时间等。
标号是反映水泥强度的重要指标,通过检测标号可以判断水泥的质量是否合格。
其次,对砂、石子等骨料进行检测也非常重要。
砂和石子是混凝土的骨料,其质量直接关系到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常见的检测参数包括颗粒大小、含泥量等。
颗粒大小的不合格会导致混凝土强度不稳定,而过高的含泥量则会降低混凝土的强度。
最后,水等其他辅助材料的检测也不可忽视。
混凝土中的水质量对混凝土性能有着重要影响,水中的杂质过多会导致混凝土的强度降低。
因此,要对水进行检测,确保水质量合格。
三、配合比设计与原材料检测的关系配合比设计和原材料检测是密不可分的。
只有在合理的配合比设计基础上,才能对原材料进行有效的检测,确保混凝土的性能稳定。
而原材料检测的结果也会对配合比设计进行修正和优化,以达到更好的施工效果。
、原材料质量检验制度1、原材料进厂必须坚持先检验、后使用的原则。
检验结果及时登入台帐,并妥善保管。
2、原材料进厂时,现场收料员及时通知取样。
3、取样要及时填写留样单,并按取样单要求填写货物名称、产地、进厂时间、取样人姓名等。
4、砂、石一般采取先到先用的原则,不允许直接倒在料仓里。
5、原材料应保持合理的库存量。
当库存量低于定额时,生产部等有关部门要及时与经营部联系,并向厂领导汇报,以便采取必要措施,避免因库存不足而引起供应断档现象。
6、入厂原材料的质量检验工作由试验室负责。
检测项目按“原材料检验规程”执行。
确保检验结果准确,检验记录完整。
要求如下:1).水泥1.1商品混凝土优先选用符合GB175 - 2007标准的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和符合GB1344- 1999标准的矿渣硅酸盐水泥以及符合GB2000 - 2003的中低热水泥(大体积混凝土)1.2 所使用水泥应具有出厂质量证明书,并有复试报告。
水泥质量证明必须注明该批水泥品种、标号、厂别、生产和出厂日期以存档备查。
1.3 对相同厂家的品种,同标号水泥每500t 为一个取样单位进行复试,否则每进一批水泥需要进行一次复试。
1.4 进厂水泥必须严格按国家标准规定进行取样复试,不合格水泥不得进厂或严加隔离待处理。
1.5 进厂水泥必须按期、按批量索取本批水泥的产品合格证及试验报告,以存档备查。
1.6 散装水泥进厂时,必须按品种标号分别装入指定筒仓,并挂牌标识,严禁混杂贮存,对超期水泥,经过复试后,按技术部门审定意见使用。
2) .骨料2.1粗细骨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GB/T14684-2011和GB/T14685-2011 的规定,同时还应符合泵送技术条件的要求。
2.2 粗细骨料进厂以400m3为一个取样单位进行复试。
合格后方能使用,检验资料存档备查。
2.3 进厂粗细骨料必须逐车验收,按品种规格分别堆放,挂牌标识,严禁混入影响混凝土的有害成份,使用时应采取措施,保持颗粒级配均匀。
混凝土配合比和砂浆配合比检测方案1、混凝土配合比验证(1)检测内容:混凝土配合比验证。
(2)检测依据:《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2011《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1-2019《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0-2016《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2-2009(3)取样频率:原材料不变的情况下,每种强度等级的配比要进行一次验证检验。
(4)检测方法:首先依据委托方所要验证的配合比设计单和检测参数计算混凝土配合比原材料(水泥、掺合料、砂、石、外加剂)用量,之后用电子秤称量各原材料质量后,倾倒于单卧轴强制式搅拌机内进行搅拌,待搅拌120s后,制备成混凝土拌合物,依据《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0-2016测量其表观密度和坍落度,并成型混凝土力学试块和抗渗试块(配合比有抗渗等级要求时),在实验室环境下养护24h后拆模置于标准养护室(湿度≥95%,温度为20℃±2℃)内进行养护,待养护至7d和28d时,依据《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1-2019测试混凝土试块的强度,对于有抗渗等级要求的混凝土配合比,同时依据《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2-2009进行抗渗试验。
2、混凝土配合比设计(1)检测内容: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2)设计依据:《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2011(3)检测依据:《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1-2019《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0-2016《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2-2009(4)设计和检测方法:a.配合比设计的基本资料:明确配合比设计所要求的技术指标,如强度、工作性、耐久性等;明确所用原材料的品质及技术性能指标,如水泥品种及强度等级、密度等,砂的细度模数及级配,石子种类、最大粒径及级配,掺合料品种和活性,外加剂种类和减水率。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检验方法第一节:介绍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重要性混凝土在现代建筑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使用广泛且持久耐用。
混凝土的性能取决于其配合比的设计,而良好的配合比设计能够保障混凝土在使用过程中的强度、耐久性和可靠性。
因此,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对于确保建筑质量和延长使用寿命至关重要。
第二节: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原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首先,配合比应满足建筑设计要求,包括强度等级、耐久性要求等。
其次,考虑到材料的适用性和可获得性,选择合适的水泥种类、骨料和掺合料。
此外,还需要考虑混凝土的施工性能,如可泵性、易浇筑性和易辌性等。
第三节: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步骤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通常分为几个步骤。
首先,确定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和预期耐久性。
其次,根据混凝土的使用条件和工程要求选择合适的骨料和掺合料。
然后,根据骨料的吸水率和含泥量等性质,计算出粗骨料、细骨料和掺合料的用量,同时还需确定水灰比等参数。
最后,通过试配和调整调整混合物配比,确保混凝土的理想性能。
第四节: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常见方法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有几种常见的方法。
传统的方法是根据经验公式和试验数据进行设计,但这种方法的局限性较大,不适应于复杂的工程要求。
现代化的方法则借助计算机模拟和试验分析等手段,更加准确和科学。
此外,还有基于能力设计理念的配合比设计方法,可以根据结构强度和耐久性要求来确定混凝土的配比。
第五节: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关键指标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有几个关键指标需要被考虑。
首先是强度指标,即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等。
其次是耐久性指标,包括抗渗性、冻融性和耐化学侵蚀性等。
还有施工性指标,如泵送性、浇注性和辌模性等,这些指标对于混凝土的施工和使用至关重要。
第六节:混凝土配合比检验的方法和过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完成后,需要进行实际的检验来验证其可行性和性能。
常见的检验方法包括对混凝土样品进行试验,如抗压强度、抗渗性和冻融性试验等。
混凝土配合比判定依据混凝土是一种由水泥、砂、骨料和水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工程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建筑、道路、桥梁等工程中。
混凝土的配合比是指混凝土中各组成材料的比例关系,是混凝土性能和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
合理的配合比能够提高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使用性能,因此,判断混凝土配合比的合理性是非常重要的。
判断混凝土配合比的合理性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要考虑混凝土的强度要求。
不同的工程对混凝土的强度要求不同,一般来说,建筑物的混凝土强度要求较低,而桥梁、大型水利工程等则需要较高的混凝土强度。
根据不同的强度要求,可以确定混凝土中水泥的用量和配合比。
要考虑混凝土的耐久性要求。
混凝土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会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侵蚀,如氯离子渗透、二氧化碳侵蚀、冻融循环等。
为了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可以通过调整配合比来改善混凝土的抗渗性、抗冻融性等性能。
还要考虑混凝土的施工性要求。
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需要保证混凝土的可浇筑性和可振捣性,以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
为了提高混凝土的施工性,可以通过调整砂浆的配合比、控制骨料的粒径分布等方式来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
要考虑经济性和环保性。
在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时,还需要考虑材料的成本和可获得性,以及对环境的影响。
一般来说,选择成本较低、可获得性较好的材料,并尽量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可以提高混凝土的经济性和环保性。
判断混凝土配合比的合理性需要综合考虑强度要求、耐久性要求、施工性要求、经济性和环保性等因素。
通过合理调整配合比,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性能和工程质量,保证工程的安全可靠性。
因此,在设计混凝土配合比时,需要根据具体的工程要求和材料特性,经过充分的试验和验证,确保配合比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同时,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配制和施工,确保混凝土的配合比得到有效控制和实施,以保证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混凝土配合比判定依据1. 引言混凝土是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广泛应用于各类建筑工程中。
混凝土的性能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质量和耐久性,而混凝土的配合比则是决定其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将介绍混凝土配合比判定依据的相关内容,包括配合比的定义、判定依据及其影响因素等。
2. 混凝土配合比的定义混凝土配合比是指水泥、粉煤灰、矿渣粉、骨料、砂浆和掺合料等材料在一定比例下所组成的混凝土中各组分的含量。
通常以质量或体积比例表示。
3. 混凝土配合比判定依据3.1 强度要求混凝土强度是衡量其抗压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确定混凝土配合比时,首先需要根据工程要求确定所需强度等级,并参考相应标准或规范中给出的强度要求。
根据不同强度等级,可以确定适宜的水灰比和骨料配合比。
3.2 流动性要求混凝土的流动性是指其在施工过程中的可塑性和易于流动的特性。
流动性要求与混凝土的使用环境有关,如需要在狭窄空间施工或需要填充复杂形状的模具等情况下,需要选择较高的流动性。
根据流动性要求,可以确定适宜的水灰比和骨料配合比。
3.3 耐久性要求混凝土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具备一定的耐久性,包括抗渗、抗冻融、抗硫酸盐侵蚀等能力。
耐久性要求取决于混凝土所处环境及其暴露条件。
一般来说,提高水灰比可以增加混凝土的耐久性,但同时也会降低强度。
因此,在确定混凝土配合比时,需要综合考虑强度和耐久性之间的平衡。
4. 混凝土配合比影响因素4.1 水灰比水灰比是指混凝土中水与水泥质量之比。
水灰比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强度、流动性和耐久性等性能。
一般来说,水灰比越小,混凝土的强度越高,但同时也会降低流动性和耐久性。
因此,在确定水灰比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参考相应标准或规范中给出的要求。
4.2 骨料配合比骨料配合比是指混凝土中骨料与水泥、粉煤灰等胶结材料之间的质量或体积比例。
骨料配合比的选择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强度、流动性和耐久性等性能。
不同类型和粒径的骨料对混凝土性能有不同影响,因此在确定骨料配合比时需要综合考虑相关因素,并进行试验验证。
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关键参数与试验方法随着现代建筑工程的快速发展,水泥混凝土在建筑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而水泥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是确保混凝土结构强度、耐久性和技术可行性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介绍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关键参数和试验方法。
一、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关键参数1. 水灰比:水泥混凝土中水的含量与水灰比直接相关。
水灰比是指水的重量与水泥重量之比。
通常情况下,水灰比越低,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强度越好。
然而,过低的水灰比可能导致混凝土难以施工,因此需要根据具体工程要求综合考虑。
2. 砂浆配合比:砂浆是指水泥、砂子和水的混合物。
砂浆配合比中的关键参数是砂水比,即砂子的重量与水的重量之比。
合理的砂水比可以控制砂浆的流动性、抗裂性和抗渗性。
3. 骨料配合比:骨料是水泥混凝土中除水泥、砂子外的颗粒状物料,包括粗骨料和细骨料。
骨料配合比是指粗骨料和细骨料的比例。
合理的骨料配合比可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抗渗性和耐久性。
4. 添加剂:添加剂是一种用于改变水泥混凝土性能的特殊材料。
常见的添加剂有减水剂、增强剂、防水剂等。
合理使用添加剂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施工性能和耐久性。
二、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试验方法1. 原材料试验:水泥、骨料和砂子是混凝土的主要原材料。
通过对原材料的试验可以确定其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机械性能。
常见的试验方法有水泥初凝时间试验、骨料颗粒形状试验等。
2. 砂浆试验:砂浆是配制水泥混凝土的基础材料。
通过对砂浆的试验可以确定其流动性、抗裂性和强度等性能。
常见的试验方法有砂浆流动度试验、砂浆强度试验等。
3. 混凝土试验:混凝土是由水泥、砂子、骨料和水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材料。
通过对混凝土的试验可以确定其强度、抗渗性和耐久性等性能。
常见的试验方法有混凝土强度试验、混凝土抗渗性试验等。
4. 施工试验: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保证混凝土在实际工程中能够施工顺利并满足设计要求。
因此,在配合比设计确定后,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施工试验,如浇筑试块、摊铺试验等,以验证设计的可行性。
混凝土开盘鉴定报告与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开盘鉴定报告是一项重要的工程质量控制措施,它能够帮助我们评估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以确保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和使用寿命。
而混凝土配合比则是影响混凝土性能的一个关键因素。
本文将探讨混凝土开盘鉴定报告与混凝土配合比之间的关系,以及在开展混凝土开盘鉴定时如何正确评估混凝土配合比。
混凝土开盘鉴定报告是建筑工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它通过对混凝土进行各项性能测试,如抗压强度、抗渗透性、抗开裂性等,来评估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
这些测试结果直接反映了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可靠性,对于确保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和使用寿命至关重要。
而混凝土配合比则是影响混凝土性能的一个关键因素。
混凝土配合比是指混凝土中水、水泥、骨料和掺合料的比例关系。
不同的配合比会对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可塑性产生直接影响。
合理的配合比能够保证混凝土具备足够的强度和耐久性,同时使混凝土的施工性能得到保障。
在进行混凝土开盘鉴定时,正确评估混凝土配合比非常重要。
评估混凝土配合比的方法有多种,其中一种常用的方法是根据混凝土成型试块的抗压强度来确定混凝土配合比。
通过测定试块的抗压强度,我们可以反推出混凝土中所使用的水、水泥、骨料和掺合料的比例关系,从而评估混凝土的配合比是否合理。
除了抗压强度测试,混凝土开盘鉴定报告还应包括对混凝土的抗渗透性、抗开裂性等性能的测试。
这些性能测试能够帮助我们全面评估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验证混凝土配合比的合理性。
例如,通过对混凝土的渗透试验,我们可以评估混凝土的抗渗透性,判断混凝土中的骨料和胶凝材料的粘结性能是否良好,从而确定混凝土配合比是否合理。
混凝土开盘鉴定报告与混凝土配合比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只有在正确评估混凝土配合比的基础上,才能准确地评估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
而混凝土配合比的合理性则是保证混凝土具备足够强度和耐久性的关键所在。
因此,在开展混凝土开盘鉴定时,我们应该重视对混凝土配合比的评估,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满足设计要求。
混凝土配合比配置比例及调配办法C15混凝土理论配合比(kg/m3)2、基准砂率为37%,在基准砂率的基础上分别增加或减小1%.3、碎石5~20.0mm(5~10.0mm占20%,10~20.0mm占80%).4、使用部位:预制空心砖等。
C15混凝土理论配合比(kg/m3)2、基准砂率为44.0%,在基准砂率的基础上分别增加或减小1%.3、碎石5~25.0mm(5~10.0mm占20%,10~25.0mm占80%).4、使用部位:基础、垫层等.C15混凝土理论配合比(kg/m3)2、基准砂率为44.0%,在基准砂率的基础上分别增加或减小1%.3、碎石5~20.0mm(5~10.0mm占35%,10~20.0mm占65%).4、使用部位:路基护坡、骨架预制件、回填等.C15混凝土理论配合比(kg/m3)2、基准砂率为45%,在基准砂率的基础上分别增加或减小1%.3、碎石5~25.0mm(5~10mm占20%,10~25.0mm占80%)4、使用部位:涵洞、基坑、回填、骨架护坡、集水井等.CFG桩C20混凝土理论配合比(kg/m3)2、基准砂率为44%,在基准砂率的基础上分别增加或减小1%.3、碎石5~25.0mm(5~10.0mm占20%,10~25.0mm占80%).4、使用部位:CFG桩.CFG桩C20混凝土理论配合比(kg/m3)2、基准砂率为44%,在基准砂率的基础上分别增加或减小1%.3、碎石5~25.0mm(5~10.0mm占20%,10~25.0mm占80%). F类粉煤灰.4、使用部位:CFG桩.32、基准砂率为49%,在基准砂率的基础上分别增加或减小1%.3、碎石5~20.0mm(5~10.0mm占20%,10~20.0mm占80%).4、使用部位:CFG桩.C20混凝土理论配合比(kg/m3)2、基准砂率为37%,在基准砂率的基础上分别增加或减小1%.3、碎石5~20.0mm(5~10mm占20%,10~20.0mm占80%)4、使用部位:侧沟、预制盖板等.2、基准砂率为44.0%,在基准砂率的基础上分别增加或减小1%.3、碎石5~25.0mm(5~10mm占20%,10~25.0mm占80%)4、使用部位:涵洞、垫层、翼墙、侧沟等.C20混凝土理论配合比(kg/m3)2、基准砂率为44.0%,在基准砂率的基础上分别增加或减小1%.3、碎石5~25.0mm(5~10mm占20%,10~25.0mm占80%)4、使用部位:箱涵框架基础等.C20 混凝土理论配合比(kg/m3)2、基准砂率为43.5%,在基准砂率的基础上分别增加或减小1%.3、碎石5~20.0mm(5~10.0mm占35%,10~20.0mm占65%).4、使用部位:基础、侧沟、回填等.C20 混凝土理论配合比(kg/m3)2、基准砂率为44.0%,在基准砂率的基础上分别增加或减小1%.3、碎石5~25.0mm(5~10mm占20%,10~25.0mm占80%).4、使用部位:涵洞、垫层、翼墙、侧沟等.2、基准砂率为45.0%,在基准砂率的基础上分别增加或减小1%.3、碎石5~25.0mm(5~10mm占20%,10~25.0mm占80%).4、使用部位:水沟、盖板、挖孔桩护壁、填充等.高性能混凝土(C25)配合比(kg/m3)2、基准砂率为47.0%.3、碎石5~10.0mm.4、使用部位:预制防护栅栏等.5、只调掺合料比例.C25 混凝土理论配合比(kg/m3)2、基准砂率为43.5%,在基准砂率的基础上分别增加或减小1%.3、碎石5~25.0mm(5~10mm占20%,10~25.0mm占80%).4、使用部位:基础、垫层等.C25 混凝土理论配合比(kg/m3)2、基准砂率为44.0%,在基准砂率的基础上分别增加或减小1%.3、碎石5~20.0mm(5~10.0mm占35%,10~20.0mm占65%).4、使用部位:路基面找平、挡墙、侧沟及盖板、基础回填等.31、基准砂率为50.0%,在基准砂率的基础上分别增加或减小1%.2、基准水胶比为0.40,在基准水胶比的基础上分别增加或减小0.05.3、碎石5~10.0mm.4、使用部位:仰拱﹑初期支护等.C25混凝土理论配合比(kg/m3)2、基准砂率为45.0%,在基准砂率的基础上分别增加或减小1%.3、碎石5~25.0mm(5~10mm占20%,10~25.0mm占80%). 粉煤灰:Ⅰ级.4、使用部位:水沟、盖板、挖孔桩护壁、填充等.高性能混凝土(C30)配合比(kg/m3)2、基准砂率为42.0%.3、碎石5~25.0mm(5~10mm占20%,10~25.0mm占80%).4、使用部位:承台、涵洞.5、只调胶凝材料比例.水下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C30)配合比(kg/m3)1、基准水胶比为0.38.2、基准砂率为42.0%.3、碎石5~25.0mm(5~10mm占20%,10~25.0mm占80%).4、使用部位:桩基.5、只调胶凝材料比例.6、水下混凝土配制强度需要提高10%~20%,取15%.例:C30:fcu,0=(30.0+1.645×4.5)×(1+0.15)=43.0MPa.高性能混凝土(C30)配合比(kg/m3)1、基准水胶比为0.41.2、基准砂率为43.0%.3、碎石5~25.0mm(5~10mm占20%,10~25.0mm占80%).4、使用部位:承台.5、只调胶凝材料比例.水下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C30)配合比(kg/m3)1、基准水胶比为0.41.2、基准砂率为45.0%.3、碎石5~25.0mm(5~10mm占20%,10~25.0mm占80%).4、使用部位:桩基.5、只调胶凝材料比例.6、水下混凝土配制强度需要提高10%~20%,取15%.例:C30:fcu,0=(30.0+1.645×4.5)×(1+0.15)=43.0MPa. 水下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C30)配合比(kg/m3)1、基准水胶比为0.40.2、基准砂率为44.0%.3、碎石5~25.0mm(5~10mm占20%,10~25.0mm占80%).4、使用部位:桩基.5、只调胶凝材料比例.6、水下混凝土配制强度需要提高10%~20%,取15%.例:C30:fcu,0=(30.0+1.645×4.5)×(1+0.15)=43.0MPa.高性能混凝土(C30)配合比(kg/m3)1、基准水胶比为0.41.2、基准砂率为43.0%.3、碎石5~25.0mm(5~10mm占20%,10~25.0mm占80%).4、使用部位:承台.5、只调胶凝材料比例.高性能混凝土(C30)配合比(kg/m3)1、基准水胶比为0.38.2、基准砂率为47.0%.3、碎石5~10.0mm..4、使用部位:预制电缆槽、栅栏、声屏障等.5、只调胶凝材料比例.高性能混凝土(C30)配合比(kg/m3)1、基准水胶比为0.38.2、基准砂率为43.0%.3、碎石5~25.0mm(5~10mm占20%,10~25.0mm占80%).4、使用部位:承台.5、只调胶凝材料比例.水下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C30)配合比(kg/m3)1、基准水胶比为0.38.2、基准砂率为44.0%.3、碎石5~25.0mm(5~10mm占20%,10~25.0mm占80%).4、使用部位:桩基、明挖基础.5、只调胶凝材料比例.6、水下混凝土配制强度需要提高10%~20%,取15%.例:C30:fcu,0=(30.0+1.645×4.5)×(1+0.15)=43.0MPa.高性能混凝土(C30)配合比(kg/m3)1、基准水胶比为0.38.2、基准砂率为42.0%.3、碎石5~20.0mm(5~10.0mm占35%,10~20.0mm占65%).4、使用部位:承台、基础等.5、只调胶凝材料比例.水下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C30)配合比(kg/m3)1、基准水胶比为0.37.2、基准砂率为43.0%.3、碎石5~20.0mm(5~10.0mm占35%,10~20.0mm占65%).4、使用部位:承台、基础等.5、水下混凝土配制强度需要提高10%~20%,取15%.例:C30:fcu,0=(30.0+1.645×4.5)×(1+0.15)=43.0MPa.高性能混凝土(C30)配合比(kg/m3)1、基准水胶比为0.38.2、基准砂率为42.0%.3、碎石5~25.0mm(5~10mm占20%,10~25.0mm占80%).4、使用部位:承台、涵洞.5、只调胶凝材料比例.水下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C30)配合比(kg/m3)1、基准水胶比为0.38.2、基准砂率为44.0%.3、碎石5~25.0mm(5~10mm占20%,10~25.0mm占80%).4、使用部位:桩基..5、水下混凝土配制强度需要提高10%~20%,取15%.例:C30:fcu,0=(30.0+1.645×4.5)×(1+0.15)=43.0MPa.高性能混凝土(C35)配合比(kg/m3)1、基准水胶比为0.38.2、基准砂率为42.0%.3、碎石5~25.0mm(5~10mm占20%,10~25.0mm占80%).4、使用部位:承台、墩身、顶帽、托盘、涵洞.5、只调胶凝材料比例.高性能混凝土(C35)配合比(kg/m3)1、基准水胶比为0.39. 环境作用等级为T2.2、基准砂率为43.0%.3、碎石5~25.0mm(5~10mm占20%,10~25.0mm占80%).4、使用部位:承台、墩身、顶帽、托盘、支承垫石.5、只调胶凝材料比例. *:外掺料.防腐承台高性能混凝土(C35)配合比(kg/m3)1、基准水胶比为0.38. 环境作用等级为H1(二氧化碳侵蚀).2、基准砂率为45.0%. *:内掺料属胶凝材料.3、碎石5~25.0mm(5~10mm占20%,10~25.0mm占80%).4、使用部位:承台、墩身、顶帽、托盘等.5、只调胶凝材料比例. *:内掺料,属胶凝材料.水下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C35)配合比(kg/m3)1、基准水胶比为0.38. 环境作用等级为H1.2、基准砂率为44.0%. *:内掺料属胶凝材料.3、碎石5~25.0mm(5~10mm占20%,10~25.0mm占80%).4、使用部位:桩基.5、只调胶凝材料比例. *:内掺料,属胶凝材料.6、水下混凝土配制强度需要提高10%~20%,取15%.例:C35:fcu,0=(35.0+1.645×4.5)×(1+0.15)=48.8MPa.高性能混凝土(C35)配合比(kg/m3)1、基准水胶比为0.40. 环境作用等级为T2.2、基准砂率为43.0%.3、碎石5~25.0mm(5~10mm占20%,10~25.0mm占80%).4、使用部位:承台、墩身、顶帽、托盘、支承垫石.5、只调胶凝材料比例.防腐承台高性能混凝土(C35)配合比(kg/m3)1、基准水胶比为0.39. 环境作用等级为H1(二氧化碳侵蚀).2、基准砂率为43.0%. *:内掺料,属胶凝材料.3、碎石5~25.0mm(5~10mm占20%,10~25.0mm占80%).4、使用部位:承台、墩身、顶帽、托盘等.5、只调胶凝材料比例. 水下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C35)配合比(kg/m3)1、基准水胶比为0.39. 环境作用等级为H1.2、基准砂率为44.0%. *:内掺料属胶凝材料.3、碎石5~25.0mm(5~10mm占20%,10~25.0mm占80%).4、使用部位:桩基.5、只调胶凝材料比例.6、水下混凝土配制强度需要提高10%~20%,取15%.例:C35:fcu,0=(35.0+1.645×4.5)×(1+0.15)=48.8MPa.防腐承台高性能混凝土(C35)配合比(kg/m3)1、基准水胶比为0.38. 环境作用等级为H1(二氧化碳侵蚀).2、基准砂率为42.0%. *:内掺料属胶凝材料.3、碎石5~25.0mm(5~10mm占20%,10~25.0mm占80%).4、使用部位:承台、墩身、顶帽、托盘.5、只调胶凝材料比例.高性能混凝土(C35)配合比(kg/m3)1、基准水胶比为0.38. 环境作用等级为T2.2、基准砂率为43.0%.3、碎石5~25.0mm(5~10mm占20%,10~25.0mm占80%).4、使用部位:墩台身、顶帽、托盘.5、只调胶凝材料比例.高性能混凝土(C35)配合比(kg/m3)1、基准水胶比为0.37. 环境作用等级为T2.2、基准砂率为43.0%.3、碎石5~20.0mm(5~10.0mm占35%,10~20.0mm占65%).4、使用部位:基础、墩台身、顶帽、托盘等.5、只调胶凝材料比例.防水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C35)配合比(kg/m3)1、基准水胶比为0.38,在基准水胶比的基础上分别增加或减小0.2。
混凝土按强度分成若干强度等级,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是按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fcu,k划分的。
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是立方抗压强度总体分布中的一个值,强度低于该值得百分率不超过5%,即有95%的保证率。
混凝土的强度分为C7.5、C10、C15、C20、C25、C30、C35、C40、C45、C50、C55、C60等十二个等级。
混凝土配合比是指混凝土中各组成材料(水泥、水、砂、石)之间的比例关系。
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以1立方米混凝土中各种材料用量,如水泥300千克,水180千克,砂690千克,石子1260千克;另一种是用单位质量的水泥与各种材料用量的比值及混凝土的水灰比来表示,例如前例可写成:C:S:G=1:2.3:4.2,W/C=0.6。
常用等级C20水:175kg水泥:343kg 砂:621kg 石子:1261kg配合比为:0.51:1:1.81:3.68C25水:175kg水泥:398kg 砂:566kg 石子:1261kg配合比为:0.44:1:1.42:3.17C30水:175kg水泥:461kg 砂:512kg 石子:1252kg配合比为:0.38:1:1.11:2.72..普通混凝土配合比参考:水泥品种混凝土等级配比 (单位)Kng 塌落度mm 抗压强度 N/mm2水泥砂石水 7天 28天P.C32.5 C20 300 734 1236 195 35 21.0 29.01 2.45 4.12 0.65C25 320 768 1153 208 45 19.6 32.11 2.40 3.60 0.65C30 370 721 1127 207 45 29.5 35.21 1.95 3.05 0.56C35 430 642 1094 172 44 32.8 44.11 1.49 2.54 0.40C40 480 572 1111 202 50 34.6 50.71 1.19 2.31 0.42P.O 32.5 C20 295 707 1203 195 30 20.2 29.11 2.40 4.08 0.66C25 316 719 1173 192 50 22.1 32.41 2.28 3.71 0.61C30 366 665 1182 187 50 27.9 37.61 1.82 3.23 0.51C35 429 637 1184 200 60 30.***6.21 1.48 2.76 0.47C40 478 *** 1128 210 60 29.4 51.01 1.33 2.36 0.44P.O 32.5R C25 321 749 1173 193 50 26.6 39.11 2.33 3.65 0.60C30 360 725 1134 198 60 29.4 44.31 2.01 3.15 0.55C35 431 643 1096 190 50 39.0 51.31 1.49 2.54 0.44C40 480 572 1111 202 40 39.3 51.01 1.19 2.31 0.42P.O42.5(R) C30 352 676 1202 190 55 29.***5.21 1.92 3.41 0.54C35 386 643 1194 197 50 34.5 49.51 1.67 3.09 0.51C40 398 649 1155 199 55 39.5 55.31 1.63 2.90 0.50C50 496 606 1297 223 45 38.4 55.91 1.22 2.61 0.45PII 42.5R C30 348 652 1212 188 50 31.***6.01 1.87 3.48 0.54C35 380 639 1187 194 50 35.0 50.51 1.68 3.12 0.51C40 398 649 1155 199 55 39.5 55.31 1.63 2.90 0.50C45 462 618 1147 203 4***2.7 59.11 1.34 2.48 0.44C50 480 633 1115 192 25 45.7 62.81 1.32 2.32 0.40P.O 52.5R C40 392 645 1197 196 53 40.2 55.81 1.64 3.05 0.50C45 456 622 1156 19***2 43.5 59.51 1.36 2.53 0.43C50 468 626 1162 192 30 45.2 61.61 1.33 2.47 0.41此试验数据为标准实验室获得,砂采用中砂,细度模数为2.94,碎石为5~31.5mm连续粒级。
普通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试验一、目的与适用范围按照工程设计和施工要求选择适用于制作所需混凝土的原材料,根据工程设计中指定的混凝土性能和经济原则,选择混凝土组分的最强配合比和材料用量。
本试验主要针对以抗压强度为指标和以弯拉强度为指标的普通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二、主要试验步骤1、粗集料级配组成试验根据各种粗集料各筛孔的累计筛余率,按照规范的级配要求进行级配组成试验,得到个粗集料的掺配率2、计算初步配合比确定混凝土的配制强度计算水灰比选定单位用水量计算单位水泥用量选定砂率计算粗、细集料单位用量计算方法分为质量法和体积法,计算出初步配合比,即水泥:水:细集料:粗集料=m c0:m w0:m s0:m G03、试拌调整、提出基准配合比根据初步配合比,采用施工实际材料,进行试拌,测定混凝土拌和物的工作性(坍落度或维勃稠度),调整材料用量,提出一个满足工作性要求的“基准配合比”,即m ca:m wa:m sa:m Ga4、检验强度、确定试验室配合比以基准配合比为基础,增加和减少水灰比,拟定几组(通常为三组)适合工作性要求的配合比,通过制备试块、测定强度,确定即符合强度和工作性要求,又较经济的试验室配合比,即m cb:m wb:m sb:m Gb5、换算施工配合比根据工地现场材料的实际含水率,将试验室配合比,换算为工地配合比,即m c:m w:m s:m G或1:m w/m c:m s/m c:m G/m c三、计算1、确定混凝土的配制强度Ryp=Ry+Zб式中:Ryp-混凝土的施工配制强度(MPa)Ry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即设计要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MPa)б-由施工单位质量管理水平确定的混凝土强度标准差(MPa)2、计算水灰比3、选定水灰比水灰比4、计算单位水泥用量5、选定砂率6、计算粗、细集料单位用量7、根据检验强度,绘制“强度-灰水比关系曲线”,确定试验室配合比8、换算施工配合比。
水泥土配合比检验报告水泥土是一种由水泥、砂、骨料和水等组成的混合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道路和基础工程等领域。
配合比是指在一定施工要求下,根据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施工性能等方面的要求,确定水泥、砂、骨料和水的比例。
配合比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
本文将就水泥土的配合比检验进行详细说明。
一、配合比检验的目的和意义水泥土配合比的检验是为了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符合设计要求,并且能在施工过程中获得良好的可塑性和施工性能。
通过配合比检验可以验证试验样品的强度、稠度和耐久性等,从而为工程实施提供参考依据,确保工程质量。
二、配合比检验的步骤配合比检验的主要步骤包括配制试件、试件养护、试件检验和数据分析。
具体步骤如下:1.配制试件:按照设计要求和标准规定,依次称取水泥、砂、骨料和水等材料,并进行充分搅拌,得到试件样品。
2.试件养护:将试件样品进行规定的养护,包括温度、湿度和时间等方面的要求。
养护时间一般为7天或28天。
3.试件检验:在试件养护完毕后,对试件样品进行强度和稠度等方面的检测。
强度检验可以采用压力机进行压力试验,稠度检验可以采用坍落度试验。
4.数据分析:根据试件检验结果,对数据进行分析,判断配合比的优劣,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和标准要求。
三、配合比检验的注意事项在进行水泥土配合比检验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材料选择:应选择符合标准要求的水泥、砂和骨料等材料,并按照标准进行筛分和掺和。
2.搅拌方法:搅拌试件样品时,应采用适当的搅拌方法和时间,确保材料充分混合均匀,避免出现团聚和堆积现象。
3.养护条件:试件样品的养护条件应符合标准要求,包括温度、湿度和时间等方面的要求。
过低或过高的温度和湿度都会影响试件的强度和稠度。
4.检验方法:在进行试件检验时,应选择适当的检验方法和设备,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数据分析:对检验结果进行准确的数据分析,判断配合比的合理性和优劣,并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总之,水泥土配合比的检验是确保混凝土质量和性能的重要环节。
C30混凝土配合比试验报告设计强度: C30使用部位:承台、墩柱、系梁、肋板、盖梁、扩大基础、耳背墙、台帽、桥头搭板等单方用量:水泥:砂:碎石:水:矿粉:粉煤灰=270:708:1107:173:70:70:3.7材料配比:水泥:砂:碎石:水:矿粉:粉煤灰=1:2.62:4.1:4.1:0.64:0.26:0.26: 0.014C20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报告一:使用工程部位C30水泥混凝土主要用于承台、墩柱、系梁、肋板、盖梁、墩台、盖梁、扩大基础、耳背墙、台帽、桥头搭板等部位(详见设计文件)。
二:设计依据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20002.《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20003.《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 E30-20054.《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三:设计要求1.强度要求:混凝土7d抗压强度不小于配置强度的70%,28d抗压强度大于配置强度,但不超过设计强度的150%。
2.工作性要求:混凝土的运输方式为混凝土罐车搅拌运输,要求混凝土的出罐流动性好,出罐坍落度不低于120mm,现场浇筑坍落度介于120mm~160mm,试验测得减水剂的半小时经时坍落度损失为30mm,因此要求混凝土拌合物的出机坍落度>140mm。
同时混凝土拌合物须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易性、粘聚性、保塑性以满足质量及施工工艺的要求。
3.耐久性要求:据《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2000中要求用于有冻害的潮湿环境和钢筋混凝土的最大水灰比不超过0.55及最小水泥胶合用量不低于300kg/m3。
在满足规范及强度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水泥用量,以降低混凝土绝热温升。
在满足混凝土粘聚性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降低砂率,以减少混凝土的干缩。
在满足流动性的前提下降低单位用水量,以保证混凝土的耐久性。
4.经济性要求:建议在混凝土中掺入一级或二级粉煤灰、矿渣超细粉等外掺料,以降低水泥单位用量,在满足耐久性、强度、工作性的前提下,配制最佳单位水泥用量,降低单位减水剂用量,节约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