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美术课件竹
- 格式:ppt
- 大小:5.24 MB
- 文档页数:13
六年级下册美术说课稿《第10课竹》浙美版(1)一. 教材分析《第10课竹》是浙美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材中的一课。
本课以竹子为主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践,掌握竹子的绘画技巧,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对竹子生长环境的介绍,也有对竹子绘画技巧的讲解,还有竹子艺术作品的欣赏。
教材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了竹子的美丽和魅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基础和审美能力,对美术学科有较高的兴趣。
但是,由于年龄和认知水平的限制,学生对竹子的生长环境、绘画技巧和艺术价值的理解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教材内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竹子的生长环境,掌握竹子的绘画技巧,能独立完成一幅竹子绘画作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热爱,增强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竹子的绘画技巧,包括竹子的结构、线条、色彩等方面的处理。
2.教学难点:如何把握竹子的生长环境和艺术价值,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分析、实践、欣赏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范画等教学手段,直观地展示竹子的生长环境和绘画技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竹子的生长环境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竹子的美丽和魅力。
2.讲解:讲解竹子的生长环境、结构、线条、色彩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了解竹子的绘画技巧。
3.示范:教师现场示范竹子的绘画过程,讲解绘画技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4.实践:学生独立完成一幅竹子绘画作品,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欣赏:展示学生作品,引导学生相互评价,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十课竹一、授课目的1.掌握水墨画竹及简单的竹制工艺品的制作方法,认识传统的竹文化。
2.欣赏与竹相关的名作、竹制工艺品,研究竹文化,在模仿、制作与竹相关的作品中感觉竹文化的魅力。
3.意会传统文化中将植物人格化的内涵,激发热爱民族文化的感情。
二、教材解析1.教材编写思路。
竹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品德的象征之一,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很高的地位,它与松、梅一起被称为“岁寒三友”,又与兰花、菊花、梅花一起被称作“四君子”,象征着高洁、虚心、坚韧等品德,素来为人们所喜欢。
墨竹更成为花鸟画的基础画种之一,中国画画家几乎都会画竹子,苏东坡有诗云:“情愿食无肉,不可以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这诗句充分表达了中国人的爱竹情味和爱竹心态。
本课属于“综合·研究”学习领域的课程,课本经过对北宋文同的《墨竹图》、清代郑板桥的《兰石图》及现代石增泉的《中国精神》等作品的欣赏,使学生认识竹子是中国文人画家借画言志的重要表现题材。
学生从竹子的图片、描述竹的摩崖石刻及竹的画法表示图中认识竹子的品种及结构,自主探究相关竹子的诗句、成语、谚语以及描述竹子的文章,认识竹子的象征意义和水墨竹子的画法,掌握竹的形态、构图要点、疏密关系等要素。
课本还采用了竹皮的制作过程、民间艺人编织竹制品的图片以及竹制生活用品和竹制工艺品,引导学生贴近生活、观察生活,去发现欣赏生活中的美,培养审美能力,激发着手制作的欲望,在学习过程中,体验人与人、人与自然的交流,感觉快乐、美好的情绪。
2.要点、难点。
要点:认识传统的竹文化,认识竹所拥有的优秀品德。
难点:在用水墨的方式表现竹时,能较好地掌握画墨竹时用笔用墨的方法,能合理利用技法制作竹子工艺品。
三、授课课时 2 课时四、授课方案第一课时课前准备(学生)毛笔、墨、宣纸、水、模仿范本等与画墨竹相关的资料。
(教师)毛笔、墨、宣纸、水、模仿范本等与画墨竹相关的资料。
授课过程1.提问导人。
(1)若是让你选择成为一种植物,你会选择什么?为什么?(2)揭题:依照学生回答引出竹子。
美术教案富贵竹课件教案标题:美术教案-富贵竹课件教学目标:1. 了解富贵竹的特点和象征意义。
2. 学习绘画富贵竹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3. 培养学生的美术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准备:1. 富贵竹的图片和资料。
2. 绘画工具和材料,如铅笔、彩色铅笔、水彩颜料、画笔、画纸等。
3. 电脑和投影仪,用于展示课件。
教学过程:引入:1. 展示富贵竹的图片,向学生介绍富贵竹的特点和象征意义。
解释富贵竹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象征着幸福、富贵、吉祥的含义。
2. 引导学生思考,富贵竹在绘画中如何表现其特点和象征意义。
主体:1. 展示富贵竹的不同姿态和形态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其特点。
2. 介绍绘画富贵竹的基本技巧和方法:a. 使用铅笔勾勒富贵竹的整体形状和轮廓。
b. 用彩色铅笔或水彩颜料给富贵竹上色,注重色彩的层次感和细节的表现。
c. 利用画笔和水彩颜料,描绘富贵竹的竹节、竹叶和纹理等细节。
d. 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绘画技巧和表现手法,如线条、色彩、明暗对比等,表现富贵竹的特点和象征意义。
实践:1. 让学生动手绘画富贵竹,提供绘画材料和工具,并在绘画过程中给予指导和帮助。
2. 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可以选择不同的绘画风格和表现手法来描绘富贵竹,如写意、写实、抽象等。
3. 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彼此的作品,并进行互相评价和交流,分享绘画经验和感受。
总结: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过程,强调富贵竹的重要性和象征意义。
2. 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尝试绘画富贵竹,培养他们的美术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3. 提供相关的绘画资源和参考资料,让学生继续学习和实践。
拓展活动:1. 邀请学生参观艺术展览或美术馆,进一步了解和欣赏富贵竹在艺术作品中的表现形式。
2. 组织学生参加绘画比赛或展览,展示他们的创作成果并与他人交流。
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欣赏富贵竹,用绘画的方式记录和表达自己的感受。
注:根据不同教育阶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