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的有关知识
- 格式:ppt
- 大小:184.50 KB
- 文档页数:13
你需要的微生物检验基础知识汇总!一、分类细菌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最精确的方法为遗传学分类方法。
最常用的是经典传统分类法:根据细菌的亲缘关系,界门纲目科属种型株分类。
科:由共同关系的属组成,如肠杆菌科;属:是种的高一级分类单位,通常包含有共同特征或关系亲密的种,用以描述微生物的主要特征,如埃希氏菌属;种:是分类等级的基本单位,同一种微生物形态、生理学特征和组成成分基本相同,用以描述微生物的次要特征,如大肠埃希氏菌;菌株或品系:同一种微生物中不同来源的纯培育物,如大肠埃希氏菌CGMCC 1.3373。
二、细菌形态学及形态学检查法细菌形态结构主要指细菌的大小、外形、排列及超微结构。
细菌结构与其生理功能、致病性、免疫性有关。
2.1形态结构2.1.1基本形态3类:球菌、杆菌、螺旋菌,杆菌是最常见的形态。
2.1.2大小测量细菌大小的单位为微米m。
球菌以直径表示大小,杆菌以长与宽表示大小,同一种细菌在不怜悯况下大小形态也有差别:涂片干燥、固定、染色时细菌收缩;快速生长的球菌往往呈短杆状。
菌龄与细菌大小的关系受很多因素影响,主要与代谢废物的积累及培育基中渗透压上升等因素有关。
2.1.3结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特别结构:鞭毛、菌毛、荚膜、芽孢等。
菌毛是什么?菌毛(Pilus)很多革兰氏阴性菌菌体表面遍布的比鞭毛更为细、短、直、硬、多的丝状蛋白附属器,也叫做纤毛(Fimbriae)。
其化学组成是菌毛蛋白(Pilin),菌毛与运动无关。
菌毛可分为一般菌毛(Commonpilus)和性菌毛(Sexpilus)两种。
一般菌毛长0.3~1.0um,直径7nm。
具有粘着细胞(红细胞、上皮细胞)和定居各种细胞表面的力量,它与某些细菌的致病性有关。
无菌毛的细菌则易被粘膜细胞的纤毛运动、肠蠕动或尿液冲洗而被排解,失去菌毛,致病力亦随之丢失。
性菌毛有的细菌还有1~4根较长的性菌毛,比一般菌毛而粗,中空呈管状。
性菌毛由质粒携带的一种致育因子(Ferility factor)的基因编码,故性菌毛又称F菌毛。
关于微生物的一些资料关于细菌的在大自然中,生活着一大类人的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生命。
无论是繁华的现代城市、富饶的广阔田野、还是人迹罕见的高山之巅、辽阔的海洋深处,到处都有它们的踪迹。
这一大类微小的"居民"称为微生物,它们和动物、植物共同组成生物大军,使大自然显得生机勃勃。
微生物王国是一个真正的"小人国",这里的"臣民"分属于细菌、放线菌、真菌、病毒、类病毒、立克次氏体、衣原体、支原体等几个代表性家族。
这些家族的成员,一个个小得惊人。
就以细菌家族的"大个子"杆菌来说,让3千个杆菌头尾相接"躺"成一列,也只有一粒米那么大;让70个杆菌"肩并肩"排成一行,刚抵得上一根头发丝那么宽;相当于全地球总人口数(50多亿)那么多的细菌加在一起,才只有一粒芝麻的重量。
微生物如此之小,人们只能用"微米"甚至更小的单位"埃"来衡量它。
大家知道,1微米等于1‰毫米。
细菌的大小,一般只有几个微米,有的只有0.1微米,而人的眼睛大约只有分辨0.06毫米的本领,难怪我们没法看见它了。
微生物是怎样被人们发现的呢?说来有趣。
300年前,荷兰有个名叫列文虎克的人,他读书虽然不多,但热爱科学,富有刻苦钻研的精神,还有一手高明的磨制放大镜技术。
他用自己磨制的镜片,制作了一架能把原物放大200多倍的简单的显微镜。
一天,列文虎克从一个老头的牙缝里取下一点残屑来观察,竟然发现那里面有无数各种形状的小家伙蹦来跳去。
他惊奇得几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列文虎克精心地把这些小家伙的形状描绘下来,他说:"这个老头嘴里的'小动物',要比整个荷兰王国的居民多得多……"这以后, 他继续观察了各种容器的积水,以及河水、井水、污水等,都发现有这样一个芸芸众生的"小动物"世界。
三微生物的生长教学目的1.微生物群体生长的规律及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C:理解)。
2.测定微生物群体生长的方法(B:识记)。
3.温度、PH和氧等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C:理解)。
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微生物群体生长的规律及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2)温度、PH和氧等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2.教学难点微生物群体生长的规律及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板书】微生物群体生长的测定微生物群体规律:可分为调整期、对数期、稳定期和衰亡期微生物生长的规律在实践中的应用的生长温度影响微生物生长的因素 PH氧【注解】常以微生物群体为单位来研究微生物的生长(一)微生物群体生长的规律1.微生物群体生长的测定:人工培养、定期取样、测定群体生长情况(1)测定方法:测细菌细胞数目、测重量(2)绘制生长曲线:2.规律:(1)调整期:细菌一般不分裂,代谢活跃,大量合成细胞分裂所需的酶类、ATP及其他细胞成分(2)对数期:快速分裂(2n),代谢旺盛,形态及生理特性比较稳定,常作为生产菌种和科研的材料(3)稳定期:繁殖速率与死亡速率相等(营养消耗、有害代谢产物积累、PH变化)活菌数目最多,代谢产物尤其是次级代谢产物积累,某些细菌开始形成芽孢(4)衰亡期:死亡速率大于繁殖速率,细胞会出现多种形态,有些细菌开始解体,释放出代谢产物等3.在实践中的应用:(1)获取菌种:对数期(2)连续培养法:进入稳定期后,补充营养物质,不使进入衰亡期,从而提高代谢产物的产量(二)影响微生物生长的环境因素1.温度:最适生长温度(25~37℃)真菌:5.0~6.02.PH:最适PH 多数细菌:6.5~7.5(放线菌:7.5~8.5)好氧型微生物:只能生活在有氧环境中3.氧厌氧型微生物:在低氧、有些是无氧环境中才能生活兼性厌氧型微生物: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能以不同的代谢方式生长繁殖。
【同类题库】微生物群体生长的规律及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C:理解).微生物群体生长的测定方法(B)①测定样品的细胞数目②测定次级代谢产物的总含量③测定培养基中细菌的体积④测定样品的细胞质量A.②④ B.①④ C.①③ D.②③.细菌生长中,代谢最旺盛的时期是(B)A.调整期 B.对数期 C.稳定期 D.衰亡期.在细菌生长的过程中,属于稳定期特点的是(D)A.纤维素和果胶 B.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C.磷脂双分子层和糖蛋白 D.蛋白质和糖类.研究微生物的生长是以群体为单位的,这项研究不包括(A)A.菌落的生长 B.繁殖 C.群体细胞数增加 D.个体体积增加.作为生产用菌种和科研的材料,常选哪个时期的细菌(A)A.对数期 B.稳定期 C.衰亡期 D.调整期.微生物产生次级代谢产物抗毒素、抗生素、色素等的最佳时期是(B)A.对数期 B.稳定期 C.衰亡期 D.调整期.细菌芽孢形成的时期通常在(B)A.对数期 B.稳定期 C.衰亡期 D.调整期.在微生物群体生长规律的测定中,种内斗争最显著最激烈的时期是(B)A.对数期 B.稳定期 C.衰亡期 D.调整期.细菌群体在生长过程出现形态变化甚至畸形是在(C)A.对数期 B.稳定期 C.衰亡期 D.调整期.对细菌生长生长调整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B)A.细胞很少分裂 B.长短与培养条件有关与菌种无关C.有很多诱导酶形成 D.对不良环境敏感,抗性弱易死亡.与调整期长短有关的因素中,最全面的一组是(C)①用与菌种相同的培养基②营养丰富的培养基③稳定期获得的菌种④对数期获得的菌种⑤接种时间提前⑥接种量加大⑦接种量减少⑧接种种类增多A.①③⑤⑦ B.②③⑤⑦ C.①④⑥ D.②④⑤⑥⑧.下列对连续培养优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B)A.能及时补充微生物所需的营养物质,提高产量B.有利于微生物尽快将代谢产物释放到培养基中C.能消除不利于微生物生长的某些环境因素D.提高了设备利用率.连续培养酵母菌的措施中不正确的是(D)A.及时补充营养物质 B.以青霉素杀灭细菌C.以缓冲液控制pH在5.6---6.0之间 D.以酒精浓度测定生长状况.炭疽杆菌在活体内不易形成芽孢,在人工培养基或外界环境中易形成芽孢。
八年级生物细菌病毒知识点在生物学领域里,细菌和病毒是大家较为熟悉的两种微生物。
虽然它们都是微生物,但它们具有很大不同。
本文将介绍八年级生物学中有关细菌和病毒的知识点。
一、细菌的定义和特征细菌是一种简单的单细胞生物,通常具有以下特征:1.单细胞:与多数其他生物不同,细菌是由单个单细胞组成的。
2.原核生物:细菌是原核生物,意味着其DNA不包裹在细胞核内。
3.细胞壁:细菌通常具有细胞壁,可以提供细胞形态和保护。
4.鞭毛:有些细菌可以运动,因为它们具有附着在细胞外壳上的鞭毛。
二、细菌的繁殖方式细菌以不同方式繁殖,其中一些方式包括:1.分裂:大多数细菌繁殖方式是通过分裂——一细胞分裂成两个完全相同大小的新细胞,这种方式称为二分裂。
2.孢子形成:一些细菌可以通过孢子形成进行繁殖。
孢子形成可适应恶劣的环境条件,并且等环境条件恢复正常后,孢子会重新进入活动生命周期。
三、病毒的定义和特征与细菌不同,病毒并不是细胞。
病毒是一种核酸和蛋白质组成的非细胞体,具有以下特征:1.微型:大多数病毒相比大多数细胞来说要小得多。
2.非细胞体:病毒不是细胞,没有细胞膜、细胞质和胞器等特征。
3.寄生性:病毒寄生在细胞内,并通过使用其细胞代谢机制来复制自身。
四、病毒的繁殖方式病毒不能被自行复制和生长,它们依赖细胞来进行复制。
病毒的繁殖方式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吸附:病毒靠主体细胞表面蛋白质的识别,将自己伸向寄主细胞,吸附在细胞膜上。
2.穿透:病毒通过几种不同机制穿透到细胞内,从而将核酸载入细胞内。
3.复制:一旦病毒的核酸进入细胞内,它会使用细胞的复制系统来进行复制,从而产生大量病毒颗粒。
4.装配和释放:新的病毒颗粒会在细胞内装配,最终病毒会释放到寄主体内,从而可以进一步复制和传播。
五、细菌和病毒的危害细菌和病毒都可以引起人们的疾病,有些可以让人们致命。
以下是一些相关疾病的常见举例:1.细菌病:破伤风、脑膜炎和鼠疫等。
2.病毒病:感冒、流感和乙肝等。
微生物学知识点
微生物学是研究微观生物的一门学科,涉及到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的研究。
微生物在人类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对环境、健康、食品等方面都有着不可或缺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微生物学的一些知识点,包括微生物的分类、生长特点、应用等方面。
微生物的分类
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几类。
细菌是最常见的微生物之一,通常以单细胞形式存在,包括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等不同类型。
真菌则是一类以孢子繁殖的微生物,分为霉菌、酵母菌等多个类群。
而病毒是一种无法独立生长的微生物,需要寄生在宿主细胞内复制。
微生物的生长特点
微生物具有快速繁殖的特点,细菌的繁殖周期一般在20分钟到数小时之间,真菌和病毒也具有较快的繁殖速度。
微生物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营养物质,不同类型的微生物对生长环境的要求有所不同。
微生物的应用
微生物在食品、医药、环境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食品行业中,微生物可以用于食品的发酵、熟化等过程,生产出各种风味独特的食品。
在医药领域,微生物可以用于制备抗生素、疫苗等药物,对
许多疾病有着重要的控制作用。
在环境领域,微生物可以进行土壤修复、废水处理等工作,保护环境资源。
总结
微生物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人类生活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学习微生物学的知识点,可以更好地理解微生物在生活中的应用和影响,促进微生物学研究的发展。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微生物学相关知识,增进对微生物学的兴趣和认识。
有关生物圈中微生物的生物知识点总结1、概念:生物圈中,个体微小、构造简单的低等生物。
2、种类:(1)单细胞微生物:如细菌、放线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蓝藻等。
(2)多细胞微生物:如各种霉菌和大型真菌等。
(3)没有细胞构造的微生物:如病毒、类病毒和朊病毒等。
1、代谢类型(1)腐生:有些细菌和真菌能够分解枯枝落叶、动物尸体和粪便等中的有机物,获得生活必需的物质和能量的营养方式。
作用:把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非生物环境,供绿色再利用,属于生态系统的分解者,对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寄生:一些细菌、真菌和所有的病毒生活在生物体的体内或体表,并从这些生物体获得生活所必需的物质和能量的营养方式。
作用:在生态系统中,寄生性微生物发球消费者。
(3)自养型微生物:有此致微生物像植物一样,能够利用光能或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变成储能的有机物,满足自身对营养物质的需要。
作用:发球生态系统的生产者。
2、生长特点:生长繁殖速度极快。
3、作用:微生物的代谢活动特点以及极快的繁殖速度,使它们成为生物圈的重要成分,尤其腐生性微生物工程作为生物圈中的分解者,是其他生物不可替代的。
1、酵母菌:是一类单细胞真菌,广泛用于食品和发酵工业。
如烤制面包或蒸镘头、酿酒等。
2、醋酸菌:用于酿醋。
3、乳酸菌:用于制酸奶和泡菜。
制泡菜时,乳酸菌在没有氧气的条件下,分解糖类产生乳酸。
4、大型真菌:如蘑菇、木耳、灵芝等可以直接食用或制药。
1、寄生在人体外表或体内,使人患病。
如艾滋病就是由一种病毒引起的,它寄生在人体内的淋巴细胞中,使人体免疫能力下降。
2、菌痢是一种常见的肠道传染病,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患病主要是由于食用了被痢疾杆菌污染的食物。
3、本身致病物质或毒素使人患病:如黄曲霉产生的黄曲霉素具有致癌作用,毒蘑菇、毒蝇蕈、毒粉褶菌等,被误食后会使人、畜中毒。
1、提供维生素:多数酵母菌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可提供医药用。
临床医学病原生物学-微生物的特点⏹体积小:以微米(μm)或纳米(nm)来衡量⏹形态简:由单细胞、简单多细胞或非细胞生命物质所构成⏹繁殖快:一般细菌每20分钟繁殖一代⏹易变异⏹分布广⏹种类多:生物分为原核生物界(细菌)原生生物界(藻类, 原生动物)、真菌界(酵母、霉菌)植物界、动物界和病毒界微生物的概念:微生物是一群体积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乃至数万倍后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微生物的分类⏹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放线菌⏹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菌细菌分类:界、部、纲、目、科、属、种、型微生物与人类关系有利⏹参与物质循环⏹在工、农、医药等方面的作用⏹在人体内的意义有害⏹病原微生物——致病微生物学的开山鼻祖——列文虎克微生物学的奠基人——巴斯德医学微生物学的奠基人——科赫免疫学奠基人——琴纳Koch氏确定病原体四要点⏹在每一例患病的病人中,都应找到此种微生物⏹该微生物能被分离,且能在纯培养基中生长⏹培养出的微生物接种于易感动物,一定能导致动物产生该病⏹在实验性发病动物中,一定能观察并重新获得此种微生物细菌的形态与结构细菌的大小与形态1、观察工具——光学显微镜2、测量单位——一般以μm为测量单位球菌3、据形态不同分三大类杆菌球杆菌;链杆菌;梭杆菌;棒状杆菌;分枝杆菌;双歧杆菌螺形菌1、弧菌2、螺菌3、螺杆菌4、弯曲菌弧菌——只有一个弯曲弯曲菌——有数个弯曲螺菌——有若干个弯曲螺旋体——有数个螺旋细菌的结构1、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各种细菌都具有的结构)一、细菌的结构壁1、为细菌特有成分,是细菌最外层包绕在细胞膜周围坚韧而有弹性的膜状结构,主要成分为肽聚糖。
2、按照革兰染色法:细菌分为两种,(肽聚糖——共有成分)见书122即革兰阳性菌(G+)1、含量多:50%~80%2、组成肽聚糖: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五肽交联桥磷壁酸:壁磷壁酸、膜磷壁酸3、结构三维立体网状结构4、意义持结构与功能完整药物作用*膜磷壁酸(脂磷壁酸)1、是G+菌重要的菌体表面抗原——与血清学分型有关2、具有黏附宿主细胞的功能——与G+菌致病性有关革兰阴性菌(G-)1、含量少:5%~20%2、组成肽聚糖:聚糖骨架、四肽侧链外膜:LPS、脂质双层、脂蛋白3、结构二维平面结构*脂多糖特异性多糖——O抗原:种特异性核心多糖:属特异性类脂A——毒性中心3、两种细菌细胞壁结构、化学组成不同4、细胞壁的功能一、维持细菌的固有形态、保护细菌抵抗低滲环境二、特异性抗原与细菌的血清分型有关三、某些成分与致病性有关二、细胞膜三、中介体:某些G+菌部分的细胞膜反复折叠并内陷于细胞质内所形成的囊状物功能:1、扩大细胞膜面积,相应增加了酶的含量和能量的产生,拟线粒体作用2、与细菌分裂有关,类纺锤丝作用四、细胞质:细胞膜包裹的半透明溶胶状物质,有水、蛋白质、脂类、核酸(RNA)及无机盐等组成1、核糖体(70S):与真核细胞不同,——与抗生素的关系30S——链霉素作用点50S——红霉素作用点2、质粒:染色体外遗传物质,与遗传变异有关——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1、本质为闭合环状双股DNA,含基因数少2、具有自我复制和转移的能力3、控制某些特定的遗传性状4、质粒可以丢失,不影响其生命医学上重要的质粒有1、R质粒——耐药质粒——耐药性2、F质粒——致育质粒——性菌毛3、Col质粒——产毒质粒3、胞质颗粒:异染颗粒等,可鉴别细菌——细菌储藏能量和营养的场所,非细菌生命所必需异染颗粒——鉴定白喉杆菌4、核质,即细菌的染色体——双股DNA——决定细菌的生命活动特殊结构——荚膜、菌毛、鞭毛、芽胞1、荚膜概念:细菌合成并分泌至细胞壁外的一层黏液性物质化学组成:多糖或多肽形成条件:体内或营养丰富的环境染色:折光性强,不易着色功能:——与细菌致病性有关抗吞噬作用抗有害物质损伤作用——粘附作用——耐干燥:含水90%——与细菌分型有关具有抗原性2、鞭毛概念:绝大多数G-细菌细胞膜伸出的细长弯曲的丝状物化学组成:鞭毛蛋白(鞭毛素)功能:1、根据鞭毛的位置、数量可鉴别细菌单毛菌——霍乱弧菌双毛菌——空肠弯曲菌丛毛菌——绿脓杆菌周毛菌——伤寒杆菌2、细菌的运动器官——动力试验鉴别3、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黏附细菌4、细菌鉴定分型——鞭毛抗原(H-Ag)3、菌毛概念:许多G -菌和少数G+ 菌菌体周围具有的比鞭毛更细且短而刚直的丝状物,必需借助电子显微镜观察化学组成:菌毛蛋白(菌毛素)形成条件:体内或营养丰富的环境分类:1、普通菌毛:定植因子是细菌的粘附结构,可与宿主细胞表面受体结合,是细菌感染的第一步,所以与菌毛结合的特异性决定了宿主感染的易感部位。
病原微生物一、基本概念1、微生物:是一大群体积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看不见通常要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的微小生物。
2、病原微生物:是指可以侵犯人体,引起感染甚至传染病的微生物,或称病原体。
病原体中,以细菌和病毒的危害性最大。
病原微生物指朊毒体、寄生虫(原虫、蠕虫、医学昆虫)、真菌、细菌、螺旋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病毒。
3、细菌:是属于原核细胞型生物,在适宜的条件下,各种细菌有相对恒定的形态与结构。
是一类形状细短,结构简单,多以二分裂方式进行繁殖的原核生物。
4、质粒:为细菌染色体外能自主复制的遗传物质,一般为超螺旋体,如DNA链中一条被切开,则成为环状,两条被切开则成为线状。
5、芽孢:某些细菌在一定条件环境下,细胞质脱水浓缩,在菌体内形成的圆形或椭圆形的一个小体,称为芽孢。
6、菌落:由单个细菌(或其他微生物)细胞或一堆同种细胞在适宜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形成肉眼可见有一定形态结构等特征的子细胞的群落。
7、灭菌:是指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包括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细菌的繁殖体和芽孢。
8、无菌:是指我踢或环境中没有任何获得微生物存在。
9、防腐:通过采取各种手段,保护容易锈蚀的金属物品的,来达到延长其使用寿命的目的,通常采用物理防腐,化学防腐,电化学防腐等方法。
10、噬菌体:是寄生在细菌、放线菌、支原体、真菌和螺旋体等微生物细胞中得病毒。
其体积微小、只能在一定种类的或微生物细胞内复制增值、是一类转型细胞内寄生的微生物。
11、S-R变异:细菌菌落由光滑型变为粗糙型的变异成为S-R变异,细菌的毒力、生化反应及抗原性等也同时发生改变。
12、感染:细菌侵入宿主机体内生长繁殖,与宿主相互作用,导致宿主出现不同程度的病理过程,称为细菌的感染。
13、毒力:是指细菌治病的物质基础,主要包括侵袭力和毒素。
14、医院内感染:原无感染又不在传染病潜伏期的病人入院后在医院内受到的感染。
简称院内感染。
高级微生物重点知识归纳
1. 微生物的分类和命名:微生物的分类是根据其形态、生理、生态和遗传特征进行的,常用的分类系统包括五界系统和三域系统。
微生物的命名采用国际命名法规,包括属名、种名和亚种名。
2. 微生物的细胞结构:微生物的细胞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区等。
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多糖和蛋白质,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细胞质中含有核糖体、质粒、内质网等细胞器。
3. 微生物的代谢途径:微生物的代谢途径包括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
分解代谢是指微生物将复杂的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合成代谢是指微生物利用简单的无机物合成复杂的有机物。
微生物的代谢途径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温度、pH、氧气等。
4. 微生物的遗传机制:微生物的遗传机制包括基因、基因组、转录、翻译等。
微生物的基因可以通过突变、重组、转座等方式发生变异,这些变异可以影响微生物的性状和适应性。
5. 微生物的生态适应性:微生物的生态适应性是指微生物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中生存和繁殖的能力。
微生物可以在极端环境中生存,如高温、高压、强酸、强碱等,也可以在生物体内寄生。
6. 微生物的应用:微生物在工业、农业、医学、环境保护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微生物可以用于生产食品、药品、生物燃料等,也可以用于污水处理、土壤修复等。
以上是高级微生物学的一些重点知识归纳,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