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实验大赛
- 格式:doc
- 大小:5.13 MB
- 文档页数:15
一、教案简介教案名称:小学科学教师实验创新大赛教案课时安排:每章2课时,共10课时教学目标:1. 培养小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提高小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3. 培养小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交流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了解实验创新的意义和重要性。
2. 学习基本的实验操作技巧。
3. 进行实验设计和创新实践。
5. 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交流的能力。
教学方法:1. 讲授与实践相结合:讲解实验创新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并进行实际操作演示。
2. 分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设计和创新实践,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评价方法:1. 实验操作的正确性和熟练程度。
2. 实验报告的质量和创新性。
3. 团队合作和沟通交流的表现。
教学资源:1. 实验室设备和实验材料。
2. 实验指导书和参考资料。
3. 投影仪和白板等教学工具。
二、第一章:实验创新的意义和重要性教学目标:1. 了解实验创新的概念和意义。
2. 认识到实验创新在科学教育中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实验创新的概念和定义。
2. 实验创新的意义和作用。
3. 实验创新在科学教育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实验创新的概念和意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验创新在科学教育中的实际应用。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实验创新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实验创新重要性的认识。
教学资源:1. 实验创新相关理论资料。
2. 科学教育案例库。
三、第二章:基本的实验操作技巧教学目标:1. 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巧。
2. 能够安全、准确地进行实验操作。
教学内容:1. 实验操作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2. 常用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
3. 实验数据的有效采集和记录。
教学方法:1. 演示法:展示实验操作的步骤和技巧。
2. 实践法: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
教学评价:1. 学生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熟练程度。
2. 学生对实验注意事项的掌握。
教学资源:1. 实验室仪器设备。
2. 实验操作手册。
四、第三章:实验设计和创新实践教学目标:1. 能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
小学科学教师实验创新大赛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实验创新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 通过对实验的创新设计、实施和评价,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实验创新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实验创新的设计思路和方法。
3. 实验创新的实施步骤和技巧。
4. 实验创新的评价标准和方法。
5. 实验创新案例分析和学习。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实验创新的基本概念、原则和设计思路。
2. 演示法:展示实验创新的方法和技巧。
3. 实践法: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创新的设计、实施和评价。
4.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实验创新案例,分享经验和成果。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室设备:实验仪器、材料和工具。
2. 教学资源:实验创新案例、评价标准和方法。
3. 教学材料:实验指导书、笔记纸、评价表等。
五、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实验创新过程中的表现,如创新设计、实施和评价等。
2. 成果评价:评价学生实验创新成果的创意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等。
3. 学生互评:学生之间互相评价,促进团队合作和交流。
4. 教师评价:对学生的实验创新成果和表现进行综合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六、教学进程:1. 课程导入:介绍实验创新的意义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理论学习:讲解实验创新的基本概念、原则和设计思路。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验创新案例,学习其方法和技巧。
4.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创新设计和思路。
5.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创新的设计和实施。
七、教学活动:1. 实验设计: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创新思路,设计实验方案。
2. 实验实施:学生按照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3. 实验评价:学生对实验成果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4. 成果展示:学生展示实验创新成果,分享经验和收获。
八、教学拓展:1. 邀请科学家、工程师等进行讲座,分享实验创新的经验和故事。
小学科学实验创新大赛教案设计一、教案设计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小学科学实验创新大赛的形式,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在比赛中,学生将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进行实验设计和实践操作,展示自己的科学探究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进行实验设计和实践操作,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合作、探究、实践等方式,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自信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科学实验基本原理和方法2. 科学实验创新设计与实践3. 科学实验结果分析与评价5. 科学实验创新大赛规则与评分标准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科学实验基本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实验基础。
2. 实践操作法:学生动手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实践能力。
3. 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设计和实践,培养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4. 讨论法:学生进行实验结果分析和评价,培养科学思维。
1. 学生实验操作的正确性和规范性2. 学生实验设计的创新性和实用性3. 学生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4. 学生实验报告的质量及其展示效果5. 学生参与比赛的态度和合作精神六、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准备各种实验器材和材料,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2. 教学资源:收集相关的科学实验知识和案例,供学生参考。
3. 比赛场地:布置比赛场地,确保比赛环境的安全和舒适。
4. 评分标准:制定科学的评分标准,确保评价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七、教学进程1. 导言:引导学生了解科学实验创新大赛的目的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实验原理讲解:讲解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实验基础。
3. 实验设计指导: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创新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4. 实验操作实践:学生动手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实践能力。
5. 实验结果分析与评价:学生进行实验结果分析和评价,培养科学思维。
小学科学教师实验创新大赛教案第一章:大赛概述与目的一、大赛背景1. 介绍我国对科学教育的重视程度。
2. 强调实验在科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二、大赛目的1. 提升小学科学教师实验教学能力。
2. 激发教师创新实验教学的热情。
3. 促进科学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三、参赛对象1. 全国各地小学科学教师。
2. 热爱科学实验教学,具备一定实验教学经验。
四、大赛形式与评价标准1. 大赛分为初赛、复赛和决赛三个阶段。
2. 初赛:提交实验教学设计方案。
3. 复赛:现场演示实验教学。
4. 决赛:综合评价实验教学效果和选手综合素质。
五、大赛时间与地点1. 初赛时间:2024年4月-5月。
2. 复赛时间:2024年6月。
3. 决赛时间:2024年7月。
4. 比赛地点:待定。
第二章:实验教学设计一、实验主题选择1. 结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选择具有教育意义的实验主题。
2. 注重实验主题的趣味性和创新性。
二、实验教学目标1. 明确实验教学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
2. 确保实验教学目标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评估性。
三、实验教学内容1. 梳理实验主题相关知识点,形成系统化的教学内容。
2. 注重实验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严谨性和逻辑性。
四、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1. 运用启发式、探究式、合作式等教学方法。
2.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网络等。
五、实验教学评价1. 设计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2. 注重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和科学性。
后续章节待您提供要求后,我将为您编写。
六章:实验教学准备一、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和材料1. 根据实验主题,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和材料。
2. 确保实验器材和材料的质量,保证实验安全。
二、实验教学场地与环境布置1. 选择宽敞、安全的实验教学场地。
三、实验教学PPT制作1. 制作简洁、生动的实验教学PPT,辅助教学。
2. 结合实验主题,设计实验教学PPT的排版和内容。
四、编写实验教学指导手册1. 编写详细的实验教学指导手册,方便学生学习。
实验创新大赛策划书3篇篇一实验创新大赛策划书一、大赛主题“创新实验,创造未来”二、大赛目的本大赛旨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才华的平台。
三、参赛对象全体在校学生四、大赛时间及地点1. 报名时间:[具体时间]2. 比赛时间:[具体时间]3. 比赛地点:[具体地点]五、大赛流程1. 报名阶段(1)参赛团队或个人填写报名表,并在规定时间内提交至大赛组委会。
(2)大赛组委会对报名材料进行审核,确定参赛团队或个人名单。
2. 培训阶段(1)大赛组委会组织参赛团队或个人参加培训,邀请专家进行实验创新方面的培训和指导。
(2)参赛团队或个人根据培训内容,进行实验设计和准备。
3. 初赛阶段(1)参赛团队或个人提交实验设计方案和实验报告。
(2)大赛组委会组织专家对实验设计方案和实验报告进行评审,评选出进入决赛的团队或个人名单。
4. 决赛阶段(1)进入决赛的团队或个人进行现场实验演示和答辩。
(2)大赛评委根据实验演示和答辩情况,评选出获奖团队或个人名单。
5. 颁奖仪式(1)举行颁奖仪式,对获奖团队或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
(2)获奖团队或个人发表感言,分享实验创新经验和心得。
六、大赛奖项设置1. 一等奖[X]名2. 二等奖[X]名3. 三等奖[X]名4. 优秀奖若干名七、大赛组织与安排1. 大赛设立组委会,负责大赛的组织和协调工作。
2. 大赛设立评审委员会,负责参赛作品的评审工作。
3. 大赛设立秘书处,负责大赛的日常事务工作。
八、大赛宣传1. 制作大赛宣传海报,在学校宣传栏张贴。
2. 利用学校网站、公众号等平台进行宣传。
3. 组织参赛团队或个人进行现场宣传和演示。
九、大赛经费预算1. 奖金及奖品费用:[X]元2. 培训费用:[X]元3. 宣传费用:[X]元4. 其他费用:[X]元十、注意事项1. 参赛作品必须为原创,不得抄袭他人作品。
2. 参赛作品应具有创新性、实用性和可行性。
七年级生物实验创新大赛作品哎呀,大家好啊!今天咱们来聊聊七年级生物实验创新大赛的那些事儿,真是激动得不行呢。
想当年,我也是个充满好奇的小学生,对生物这门学科就像小猫咪对毛线团一样,心痒痒的。
要知道,生物可不仅仅是教科书里的那些冷冰冰的知识,它还藏着大自然的秘密,像一块五光十色的宝石,闪闪发光。
咱们得明白,这个创新大赛可不是个轻松的活儿哦!要想在比赛中脱颖而出,得用心去琢磨,像个小侦探似的,找寻那些别人没注意到的小细节。
有的小伙伴可能会想,“生物实验创新,听起来挺高大上的。
”简单的道具就能创造出精彩的效果,就像用简单的鸡蛋做个实验,看看它怎么能变成液态,哇,真是太神奇了。
就说这个“鸡蛋变水”实验吧,只需要一个鸡蛋和一些醋,结果鸡蛋就变得像个透明的球,简直就是变魔术嘛,太酷了。
说到创新嘛,那得提提创意。
创意就像调料,少了可不行。
要想让自己的实验更有趣,得在平常的基础上多加点“火花”。
比如说,你可以设计一个植物生长的实验,不光是简单浇水,还可以尝试不同的光源,看看植物在不同的条件下会有什么变化。
就像给植物“换个环境”,它们会“心情大好”,结果长得更快更健康,真是让人惊喜连连呢。
实验过程中可得注意安全哦!这一点像是给你一把安全锁,不然结果就会让人捧心口。
比如在做化学反应的时候,千万别把鼻子凑太近,搞不好就成了“闻香识味”,这可不是我们想要的效果。
每次实验前,最好先做好准备工作,像一个小厨师一样,把材料都准备齐全。
这样一来,实验过程中就不会手忙脚乱了,顺顺利利就像开车上高速,畅通无阻。
在这个创新大赛中,团队合作也是个不可忽视的大块头。
大家齐心协力,才能把实验做得更好。
想象一下,四五个小伙伴一起讨论,像在开小会,各种创意冒出来,真是脑洞大开。
大家一起动手,互相帮助,彼此鼓励,那个气氛可真是热闹得很。
搞不好一不小心就产生了新的想法,甚至还会让比赛的结果出乎意料,真是“一石二鸟”呢。
咱们得说说展示环节。
实验做得再好,不展示出来那就跟没有发生一样。
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创意作品近年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已经成为了各个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为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许多学校和科研机构都举办了各种各样的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
这些比赛不仅为青少年提供了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同时也为科学研究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创新实验赛:创新实验赛是指学生根据自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自主设计并完成的一项科学实验。
这类比赛通常分为初中组和高中组,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实验,并完成相关的实验报告。
常见的创新实验包括但不限于:1. 电磁实验:学生设计一系列的电磁实验,探究电磁学的基本原理。
2. 光学实验:学生设计一系列的光学实验,探究光的传播规律和特性。
3. 化学实验:学生设计一系列的化学实验,探究化学物质的变化规律。
4. 生物实验:学生设计一系列的生物实验,探究生物生长和变化的规律。
二、作品大赛:作品大赛是指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完成的一项科技作品或者科学研究成果。
与创新实验赛不同的是,作品大赛更加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常见的作品包括但不限于:1. 科学小发明:学生自主设计并制作的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物品,例如节能灯、太阳能热水器等。
2. 科学研究成果:学生在某一特定领域进行科学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例如探索新的物质或者发现新的规律。
3. 科普宣传作品:学生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向大众普及某一科学知识或者科技成果。
在这些比赛中,学生不仅可以展示自己的才华,还可以通过交流和竞争,学习到更多的科学知识和研究方法,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三、比赛的意义:1.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通过参加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多的科学知识和实践,从而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2.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比赛中,学生需要自主设计实验或者作品,这要求他们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通过比赛,学生可以逐渐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全国青少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比赛方案嘿,小伙伴们!今天我要给大家聊聊一个超级棒的比赛——全国青少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这个比赛可是咱们国家的一大盛事,每年都吸引着无数有才华的小伙伴们参加。
那这个比赛到底是个啥样子呢?别着急,我给大家慢慢道来。
咱们要明确这个比赛的目的。
它可不是为了让大家争名夺利,而是为了鼓励我们这些小伙伴们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关注科学、关注环保、关注社会,为建设美好的未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所以,参加这个比赛的小伙伴们,千万不要抱着“我要拿奖”的心态去参赛,而是要把它当作一个锻炼自己、提升自己的平台。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比赛的流程。
整个比赛分为三个环节:报名、初赛和决赛。
报名的时候,大家要准备好自己的个人信息和作品介绍,然后在网上提交。
初赛阶段,组委会会从报名的作品中挑选出一部分进入复赛。
复赛的时候,小伙伴们需要现场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现场答辩。
通过复赛的小伙伴们会进入决赛,争夺最后的冠军。
在比赛过程中,小伙伴们要注意以下几点:1. 选题要有趣。
比赛的主题是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所以大家在选题的时候要尽量选择那些既有趣又有意义的题目。
这样才能吸引评委和观众的眼球,也更容易让自己在比赛中脱颖而出。
2. 创新要大胆。
这个比赛的目的就是鼓励我们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所以在创作过程中,大家要敢于尝试新的方法、新的思路,不要拘泥于传统的框架。
只有这样,才能做出独一无二的作品。
3. 实践要认真。
比赛不仅是一场脑力的较量,更是一场实践的检验。
所以在准备作品的过程中,大家要认真研究理论知识,亲自动手实践,确保自己的作品能够真正解决问题。
4. 团队合作很重要。
虽然这个比赛是个人参赛,但实际上很多作品都是需要团队合作完成的。
所以在参加比赛的过程中,大家要学会与队友沟通、协作,共同进步。
好了,关于全国青少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的介绍就到这里啦!希望大家都能在这个比赛中取得好成绩,为自己加油,也为咱们国家的科技事业添砖加瓦!。
《嘿,初中生物创新实验大赛作品》哎呀呀,咱学校举办了个初中生物创新实验大赛,那可真是热闹非凡呐。
我和几个小伙伴一听说有这比赛,那叫一个兴奋。
“嘿,咱也得参加,说不定能拿个奖啥的。
” 我说。
小伙伴们纷纷点头:“对呀,咱赶紧想想做啥实验。
”我们几个凑在一起,开始头脑风暴。
“要不咱研究研究植物咋生长的?” 一个小伙伴提议。
“哎呀,那太普通了吧。
” 另一个小伙伴说。
“那研究动物行为咋样?” 又一个小伙伴说。
我们讨论来讨论去,也没个定论。
这时候,生物老师路过,看到我们愁眉苦脸的样子,就过来问:“你们咋啦?” 我们把参加比赛的事儿跟老师说了。
老师笑着说:“别着急,创新实验嘛,得有点不一样的想法。
你们想想平时生活中有啥有趣的生物现象可以研究的。
”老师这么一说,我们好像有点灵感了。
突然,我想到一个点子:“咱研究研究水果为啥会变色咋样?” 小伙伴们眼睛一亮:“这个好,这个有意思。
”说干就干,我们开始准备实验材料。
去买了各种水果,苹果、香蕉、梨啥的。
还借了一些实验器材。
“哎呀,这可费了咱不少劲呢。
” 一个小伙伴说。
实验过程中也遇到不少问题。
比如说,水果变色的速度不一样,不好观察。
“这可咋办呀?” 我们都有点着急。
后来我们想了个办法,用相机定时拍照,这样就能记录下水果变色的过程了。
“嘿嘿,咱还挺聪明的嘛。
” 我得意地说。
经过一番努力,我们的实验终于有了结果。
我们把实验过程和结果整理成报告,还做了个漂亮的展板。
“哇,咱这作品看着还挺不错呢。
” 小伙伴们都很开心。
到了比赛那天,我们带着作品去参赛。
看到其他同学的作品也都很有创意。
“哎呀,竞争好激烈呀。
” 我们心里有点紧张。
不过,我们还是很有信心的。
在展示作品的时候,我们讲得头头是道。
“咱这实验可都是自己动手做的,绝对真实。
” 我对评委老师说。
评委老师听了,点了点头。
最后,比赛结果出来了,我们的作品得了个二等奖。
“哇,太棒啦!” 我们高兴得跳了起来。
哎呀,这次初中生物创新实验大赛可真是让我们收获满满。
科普创新实验作品大赛服务组织机构详细介绍大家好,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个非常有趣的活动——科普创新实验作品大赛。
这个大赛可是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小朋友们都踊跃参加呢!那么,这个大赛的组织机构究竟是怎么样的呢?别着急,我马上就给大家一一道来。
我们要了解的是大赛的主办单位。
这个大赛是由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协、教育部等国家级别的机构共同主办的。
这些机构可都是国内顶级的学术机构,所以说,这个大赛的含金量可是相当高的哦!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大赛的承办单位。
这个大赛是由全国各大高校和科研机构共同承办的。
比如说,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等,这些都是国内顶尖的高校和科研机构。
有了这些实力派的单位来承办,相信这个大赛一定会办得有声有色!那么,大赛的具体组织结构是怎样的呢?其实,大赛的组织结构还是比较简单的。
整个大赛分为三个阶段:报名阶段、初赛阶段和决赛阶段。
在报名阶段,全国各地的小朋友们可以通过指定的渠道报名参加比赛;在初赛阶段,通过初赛的选拔,优秀的小选手们会被选入到全国范围内的复赛;在决赛阶段,经过层层选拔,最终会决出一、二、三等奖获得者。
除了这些基本的组织结构之外,大赛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那就是评审团。
评审团由来自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组成,他们会对参赛作品进行严格的评审。
这些评审团成员可都是业内的权威人士,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对于参赛选手来说可是至关重要的哦!当然了,一个好的大赛离不开志愿者们的辛勤付出。
在这次科普创新实验作品大赛中,也有大量的志愿者为比赛提供了各种支持。
他们负责现场布置、接待嘉宾、协助参赛选手等工作,为比赛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这里,我要向所有的志愿者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我想说的是,科普创新实验作品大赛不仅是一个展示孩子们才华的舞台,更是一个培养孩子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平台。
希望通过这个大赛,能够激发更多的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为我国的科技事业培养更多的人才!科普创新实验作品大赛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和参与的活动。
小学科学教师实验创新大赛教案第一章:科学探究基本方法1.1 观察法:引导学生学会用肉眼和工具观察现象,记录观察结果。
1.2 实验法: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收集实验数据。
1.3 调查法:教授学生如何制定调查计划,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
1.4 分类法:教导学生掌握生物分类的基本方法,对实验对象进行合理分类。
第二章:常用实验仪器与操作2.1 认识实验仪器:介绍常用的实验仪器及其作用。
2.2 实验仪器操作:演示如何正确使用实验仪器进行实验。
2.3 实验仪器维护:教导学生了解实验仪器的保养和维护方法。
2.4 实验安全常识:强调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安全问题。
第三章:生活中的科学现象3.1 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分析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
3.2 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化学变化,理解化学原理。
3.3 生活中的生物现象:观察身边的生物,教授学生了解生物的特征和规律。
3.4 生活中的自然现象:探讨自然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
第四章:科学实验设计与创新4.1 实验设计原则:讲解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4.2 实验创新方法:引导学生发挥创意,对实验方法、实验过程进行改进和创新。
4.3 实验评价与反思:教授学生如何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与反思。
4.4 实验成果展示:指导学生如何有效地展示实验成果,分享实验心得。
第五章:科学实验教学策略5.1 实验教学目标制定:明确实验教学的目标和内容。
5.2 实验教学方法选择: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5.3 实验教学评价:设计评价方法,检验实验教学效果。
5.4 实验教学反思与改进:总结实验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优化教学过程。
第六章:力学实验教学6.1 力学基本概念:介绍力、质量、速度等基本概念。
6.2 力学实验操作:演示弹簧测力计、天平等力学实验仪器的使用。
6.3 力学现象探究:引导学生进行滑轮、浮力等力学现象的实验探究。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大赛作品
在初中物理创新实验大赛中,学生们展示了他们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他们通过设计和实施各种有趣的实验,探索了物理学的奥秘。
其中一个获奖作品是一个基于电磁感应原理的发电机。
学生们利用铜线、磁铁和电池制作了一个小型发电机。
当铜线在磁场中运动时,就会产生电流。
这个实验不仅让学生们了解了电磁感应的原理,还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
另一个获奖作品是一个基于光的折射原理的光学仪器。
学生们利用透明塑料板、三棱镜和水制作了一个简易的望远镜。
当光线经过三棱镜时,会发生折射,使远处的物体看起来更近。
这个实验让学生们了解了光的折射原理,并锻炼了他们的观察能力。
这些优秀的作品充分展示了初中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热情。
它们不仅丰富了学生们的课余生活,还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期待着更多优秀的作品在未来的物理创新实验大赛中诞生!。
初中生物教学与生物实验创新大赛一、引言初中生物教学是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阶段,而生物实验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
通过生物实验,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学的基本原理,掌握实验技能,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为了进一步提高初中生物教学质量,推动生物实验教学的创新发展,我校特举办初中生物教学与生物实验创新大赛。
二、大赛背景与目标本次大赛旨在鼓励教师们创新教学方法,优化实验教学设计,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和探究能力。
同时,大赛也将为教师们提供一个交流和学习的平台,共同探讨生物实验教学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三、参赛对象与要求1.参赛对象:全体初中生物教师;2.参赛要求:教师需提交一份生物实验教学设计方案(包括实验名称、目的、原理、步骤、注意事项等),并展示一个生物实验创新作品(可以是实验器材、实验方法、实验设计等方面的创新)。
四、比赛流程与评分标准1.初赛:教师提交实验教学设计方案和实验创新作品,由专家评审团进行评选,选拔出优秀作品进入决赛;2.决赛:入围教师进行现场实验教学展示,并接受专家评委提问和打分。
评分标准包括:实验设计科学性、创新性(占30%);实验教学实施效果(占40%);教师讲解、互动效果(占20%);实验安全、环保意识(占5%)。
五、大赛亮点1.创新实验器材展示:教师们可以展示自己设计的生物实验器材,如新型显微镜、自动培养箱等,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和质量;2.实验教学理念分享:教师们可以分享自己在生物实验教学方面的经验和心得,相互学习,共同进步;3.专家点评与互动:决赛现场,专家评委将针对教师的实验教学和实验创新作品进行点评,并与教师们进行互动交流,提供专业指导。
六、结语本次初中生物教学与生物实验创新大赛是我校生物教学工作的一大亮点,也是推动生物实验教学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
我们相信,通过这次大赛,教师们将更加深入地理解生物实验教学的意义,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一步提高初中生物教学质量,培养更多具有生物科学素养的优秀人才。
小学科学实验创新大赛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学实验创新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 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原理和实验技能。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科学实验创新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实验器材的选择和使用方法。
3. 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
5. 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科学实验创新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
2. 演示法:展示实验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实验操作。
3. 实践法: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培养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实验中的问题和改进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科学实验创新的意义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科学实验创新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
3. 演示:展示实验过程,让学生了解实验操作。
4.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5.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实验中的问题和改进方法。
6. 总结:总结实验创新的经验,提出改进措施。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3.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
4. 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六、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试管、烧杯、量筒、滴定管等基本实验器材。
2. 教学课件:科学实验创新的相关课件和实验视频。
3. 参考资料:科学实验创新的案例和经验。
4. 网络资源:科学实验创新的在线教程和讨论区。
七、教学环境1. 实验室:具备实验所需的仪器设备和实验空间。
2. 教室:具备投影仪和白板等教学设施。
3. 网络环境:具备上网条件,方便学生查阅资料和进行在线交流。
八、教学安全1. 学生必须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按照实验规程操作。
2. 教师要加强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指导,预防意外事故的发生。
3. 实验室应配备必要的急救器材和药品。
九、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加学校或社区的科普活动,展示实验创新成果。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物理实验创新设计大赛一、背景初中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提高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然而,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方式存在一些问题,如实验器材老化、实验方法单一、实验效果不理想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质量,我们举办了一场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物理实验创新设计大赛。
二、大赛目的1.激发教师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2.推广优秀的物理实验教学经验和方法;3.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果;4.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大赛内容1.参赛对象:初中物理教师;2.比赛形式:现场比赛;3.比赛时间:xx月xx日至xx月xx日;4.比赛地点:xx中学;5.比赛内容:(1)实验设计:参赛教师根据初中物理教学内容,设计一项具有创新性的实验方案,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等方面;(2)实验操作:参赛教师按照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际操作,完成实验;(3)实验讲解:参赛教师对完成的实验进行讲解,包括实验原理、实验操作过程、实验结果分析等方面;(4)答辩环节:评委针对参赛教师的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提问,参赛教师进行回答。
6.评分标准:(1)实验目的明确,实验方案合理,具有创新性,符合初中物理教学要求;(2)实验器材简单实用,操作方便,安全可靠;(3)实验步骤清晰,实验数据记录完整准确;(4)实验结果分析透彻,能够得出正确结论;(5)讲解语言清晰,表达准确,具有逻辑性;(6)回答问题正确。
四、大赛流程1.报名阶段(xx月xx日至xx月xx日):参赛教师填写报名表,并将报名表发送至大赛组委会邮箱;2.初选阶段(xx月xx日至xx月xx日):大赛组委会对参赛教师提交的实验方案进行初选,选出优秀的实验方案进入决赛;3.决赛阶段(xx月xx日至xx月xx日):进入决赛的参赛教师按照比赛要求进行现场比赛,评委打分;4.颁奖阶段:大赛组委会根据比赛成绩颁发一、二、三等奖和优秀组织奖。
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地理实验创新大赛一、背景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强、涉及面广的学科,需要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思考等多种方式来理解和掌握。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实验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
然而,传统的地理实验教学往往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实验内容单一、实验方法陈旧、实验效果不佳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初中地理实验教学的质量,我们决定举办一场地理实验创新大赛。
二、大赛目的1.激发学生对地理实验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2.展示学生在地理实验方面的能力和成果,为今后的教育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3.推动初中地理实验教学的发展和提高,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
三、参赛对象初中地理教师、实验员及相关人员均可报名参赛。
四、比赛形式1.比赛分为初赛和决赛两个阶段;2.初赛以提交实验设计方案和实验报告的形式进行,评委根据方案和报告的质量进行评分;3.决赛以现场操作和答辩的形式进行,评委根据学生的实验操作水平、问题解决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进行评分。
五、实验内容及要求1.实验内容:本次大赛的实验内容涵盖地球与地图、气候、人口与城市、自然资源与环境等初中地理的主要知识点;2.实验要求:实验过程要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实验方法要具有创新性和可行性,实验结果要有说服力和实用性;3.实验难度:实验难度适中,适合初中学生完成,教师可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六、评分标准1.实验设计方案和报告质量(30分):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方法、步骤、结果分析等方面;2.实验操作水平(30分):包括实验器材的准备、操作熟练程度、实验结果的准确性等方面;3.问题解决能力(20分):包括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法和能力;4.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10分):包括实验方法的创新性、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等方面。
七、比赛流程1.报名阶段:参赛者需提交报名表和实验设计方案或报告;2.初赛评审阶段:评委对提交的实验设计方案或报告进行评审,选出优秀作品进入决赛;3.决赛准备阶段:参赛者根据决赛要求进行现场操作和答辩的准备;4.决赛现场操作和答辩阶段:评委对参赛者的现场操作和答辩进行评分,最终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及优秀组织奖等荣誉奖项。
动手制作植物细胞模型作者:李之彤 尚店中学初一二班 临清市 邮编:252662一、创新实验目的:1、为了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2、利用身边的材料,动手制作植物细胞模型,加深学生对植物细胞结构的认识,培养对生物学科的兴趣,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二、 实验仪器及用品: 空果冻盒一个,白色果冻两个,粉色果冻一个,杏仁核一颗,绿豆10粒,透明塑料纸一块,挖勺一把。
三、 实验装置图及说明:四、 实验操作:a) 取出空果冻盒和透明塑料纸,将透明塑料纸平铺在空果冻盒内。
b) 用挖勺将白色果冻取出放入铺有透明塑料纸的空果冻盒内,并用挖勺将其捣碎。
(果冻不要装得太满)c) 用挖勺从粉色果冻中挖出一块形似圆形或橘子瓣形状的果冻。
挖勺白色果冻绿豆粉色果冻杏仁核d) 将杏仁核放在白色果冻的一边,另一边放上刚才挖出来的粉色果冻,周围放7-8粒绿豆。
五、图解说明六、 实验创新点及其意义1、本实验改进了初一生物课本中“制作动物细胞模型”的实验,用较为常见的材料制作了植物细胞模型,用果冻代替了琼脂,使材料更易得、更易操作,且可食用。
本实验以果冻盒作为细胞壁,透明塑料纸作为细胞膜,杏仁核作为细胞核,捣碎的白色果冻作为细胞质,绿豆作为叶绿体,橘子瓣形状的粉色果冻作为液泡,形象直观,具有较高的相似性。
2、实验用具及材料的常见化,使实验可行性提高。
通过动手做实验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植物细胞的结构,并增强学习生物的兴趣。
一、创新实验名称 :动物的绕道取食杜静云 临清市民族实验中学(北校) 临清 252600二、创新实验目的:不同动物学习能力不同三、实验仪器及用品 : 叶绿体 液泡细胞壁细胞膜 细胞核 细胞质小鸡 小狗 小米 狗粮 绳子(长度2米左右) 两个木棒四、实验装置图及说明五、实验操作1、实验前,对小鸡和小狗进行饿处理。
(饿1——2天)2、小组合作,依照图示插两个木棒(标号A 棒 B 棒),两木棒间的距离为1米。
(模型展示)3、在A 木棒上栓绳子,绳子另一端栓小鸡或小狗并绕过B 木棒。
(模型展示)4、在两木棒正前方放置小鸡和小狗的食物,食物距离两木棒中间1.5米。
(模型展示)5、先依照图示对小鸡进行实验,记录小鸡经过多少次尝试后,能够直接绕过木棒获取食物。
(人尽量远离,避免人为影响)6、再依照图示对小狗进行实验,记录小狗经过多少次尝试后,能够直接绕过木棒获取食物。
(人尽量远离,避免人为影响)7、经过多组同学实验,交流汇总,小狗的学习能力比小鸡要强。
六、实验创新点及其意义教材中提到了动物有学习行为,而且不同的动物学习能力有不同,教材中只是给了小鸡的绕道取食探究提示,没有设计对照,不足以说明问题,为了证明不同动物学习能力不同,我想对实验进行改进,在对小鸡进行实验的基础上,增添了一组小狗的实验,形成对照。
使同学们更能理解不同动物学习能力不同,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
通过学生对小鸡、小狗的管理探究,增加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爱护动物的思想情感。
一、创新实验名称 自己动手制作植物细胞模型康庄镇第一中学 初一五班 于洋 指导教师 舒高甫二、创新实验目的1、为了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2、改进课本的实验并进行延伸,利用身边的材料更方便地进行实验。
小米 狗粮狗粮3、加深对植物细胞结构的认识,培养对生物学科的兴趣,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三、实验仪器及用品桔子一个,新鲜桂圆一个,果冻10个,绿豆6-7粒,透明塑料袋一个,山楂一枚裁纸刀,挖勺、剪刀、250ML烧杯一只、50ML一只、玻璃棒一根。
四、实验装置图及说明五、实验操作1、向250ml烧杯中加入200ml开水,将50ml的烧杯放入加开水250ml的烧杯中,再向50ml的烧杯中放入8个果冻,用玻璃棒搅拌均匀,备用。
2、用裁纸刀将桔子顶部划开一个直径约3cm的口。
3、用挖勺将桔子的果肉小心地掏空。
4、将透明塑料袋底部裁成合适的大小,塞入桔子,让其贴在桔子的内壁。
将果冻液倒入塑料袋,大约一半满。
5、放入盛冷水200ml的烧杯中,冷冻。
6、待其凝固成胶状,将山楂放在胶状物中央,旁边放一枚剥好的桂圆,周围放6-7枚绿豆。
7、将剩余果冻液倒入(若已经凝固可略微加热),倒满。
塑料袋用绳扎紧口,放入冷水中。
8、完成剖面图六、、实验创新点及意义。
1、本实验改进了初一生物课本中“制作动物细胞模型”的实验,并改进为更为复杂的植物细胞模型制作,用较为常见的果冻代替了琼脂,使材料更易得、更廉价、更易操作,且可食用,利用桔子的圆形外皮作为细胞壁,以塑料袋作为细胞膜,以山楂作为细胞核,桂圆作为液泡,绿豆作为叶绿体,形象直观,具有较高的相似性。
2、实验用具的常见化,使实验可行性提高,使实验可以在家中进行,可以父母与孩子共同操作,享受亲子合作探究的乐趣。
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魏湾镇中学邢立华指导教师丁红霞一、创新实验目的利用简易的材料了解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二、实验仪器及用品不透明的长方形包装纸盒一个,一本书,鼠妇十只,手电筒。
三、实验设计给鼠妇提供明亮和阴暗两种环境,观察鼠妇对环境的选择。
四、实验操作1、在纸盒中铺一层湿润的沙土2、在沙土中央放上相同数目的鼠妇3、在纸盒的一边盖上一本书,使书的内缘正对纸盒的中线,在盒内制造明亮和阴暗两种环境,如果外界光线暗,可用手电筒照明。
4、静止几分钟,观察鼠妇在何种明亮和阴暗两面的分布情况。
五、实验创新点及其意义这个实验的亮点就在于就地取材,操作方便,对于农村中学来说,实验条件相对较差,而做好实验既能使我们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又提高了我们的动手能力,还有利于激发我们对生物学习的兴趣,这个实验的材料很简易,每个同学在家都能做,还有利于对鼠妇就地放生,我认为值得大家动手一试!比较馒头与方便面淀粉含量的高低刘瑞琪王赟松林镇中学邮编252652实验目的:比较馒头与方便面的营养价值实验仪器:两支试管、一个小烧杯、一瓶碘液、一支滴管、一杯生理盐水、一块卫生棉絮、一包方便面、一个馒头、一把药匙实验说明:切碎的方便面末和馒头沫用药匙取等量分别倒入两支试管内,取等量的唾液分别滴入两支试管,振荡。
用滴管吸取碘夜向两支试管中各滴入2滴,摇匀,观察颜色变化。
等试管内颜色变白后,再滴入碘夜,观察变化,直至不变色为止。
记录滴碘夜的次数。
实验操作:1、将方便面和馒头切成碎末;2、用药匙分别取等量的方便面末和馒头末装入两支试管;3、取等量唾液液分别注入两支试管中;4、用滴管吸取一些碘夜,各滴两滴到试管,振荡、观察;5、等试管内褪色后,继续滴入碘夜,直到滴加碘夜不变色为止;6、记录滴加碘夜的次数,并比较,得出结论。
实验意义:通过实验,可以得出方便面中含有的淀粉不如馒头中的含量高。
以此来提醒喜欢吃方便面的同学:不要以方便面为主食,还应该以馒头为主食。
一、创新实验名称观察植物细胞京华中学八年级六班贾宜凡十七班张珂指导教师:山东临清市京华中学 252600孙东梅张春杰二、创新实验目的:见附图一的“目的要求”部分。
强调:能科学观察到液泡、细胞膜的存在三、实验仪器及用品:新鲜紫色洋葱鳞片叶,新鲜的黄瓜,清水,稀碘液,4%的食盐溶液,镊子,刀片,滴管,纱布,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说明:详见附图一的“材料用具”部分和附图五四、实验装置图及说明:详见附图六五、实验操作:详见附图二、三。
六、实验创新点及其意义1、选材独特。
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可见清晰的液泡,即较透明的紫色部分。
理由:课本45页(详见附图三、四)关于液泡的描述:“细胞质里有液泡,液泡内的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
西瓜之所以甘甜可口,主要是因为西瓜的细胞液中含有大量的糖分。
”但在44页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图片中,液泡的界面不明显,45页虽给出了液泡界面,但是模式图,不是实际观察到的!信度不强。
意义:植物细胞的液泡中含有有机酸、生物碱、葡萄糖、色素、水等物质,具有调节细胞内的渗透压、PH,并且植物细胞的颜色除了绿色,其他的颜色都是由液泡内的色素显现出来的,也能为植物细胞提供能量物质。
本实验便于直观认识液泡。
2、改进实验过程。
用滴加2%的食盐溶液与滴加清水作对照,可见清晰的细胞膜边界,即细胞壁内的一圈较暗部分。
理由:课本45页(详见附图三、四)关于细胞膜的描述:“紧贴细胞壁内侧的一层膜,非常薄,在光学显微镜下不容易看清楚,叫做细胞膜。
”按教材原先设计的实验要求做,确实看不到细胞膜!意义:细胞膜的发现17世纪中叶以后的2个世纪中,细胞学说的发展史已经大体完成。
但是唯独对细胞膜的认识还要推迟两个世纪。
到1925年,戈特(E.Gorter)和格伦德尔(F.Grendel)提出脂质膜具有双分子层的概念为止,学者们对膜的状况的认识都还是假设,他们都未能观察到细胞膜。
虽然这个时期组织标本的固定和染色方法有了进展,甚至出现相差显微镜和干涉显微镜,但仍分辨不出细胞膜来。
即使最好的光学显微镜也无法达到这个目的。
1930—1950年,随着电子显微镜技术的发展,当应用这项技术来研究细胞时,才发现细胞的边界膜是一个固体结构的实体,从而证实了细胞膜的存在。
实际上,细胞膜的厚度通常为7~8nm,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在我们实验室里平常使用的光学显微镜下是看不到的。
本实验可看到细胞膜的清晰边界。
总之,本实验可以简便直观的让同学认识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内有液泡、叶绿体等)、细胞核探究橙汁饮料中维生素C的含量张敏松林镇中学邮编252652实验目的:果汁饮料和水果中的维生素C含量的比较实验仪器:2支试管、2个小烧杯、一瓶高锰酸钾溶液、一支滴管、一杯清水、一块纱布、一瓶果汁、一个新鲜的水果实验说明:取等量的高锰酸钾溶液分别滴入2支试管内,将果汁饮料和压制的水果汁分别倒入2个小烧杯,用同一滴管分别吸取果汁饮料和水果汁逐滴滴入2支装有高锰酸钾溶液的试管内,边滴边观察,记录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时的滴数,并进行比较。
实验操作:1、将水果压制出汁倒入小烧杯;2、将水果饮料倒入另一个小烧杯;3、取等量高锰酸钾溶液分别注入两支试管中;4、用滴管吸取一些水果饮料逐滴滴入一支试管,振荡、观察,记录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时的滴数。
5、清洗滴管,吸取水果汁按上一步骤进行操作;6、比较两次记录的数据,得出结论。
实验意义:通过实验,可以得出水果饮料中含有的维生素C不如水果中的含量高。
以此来提醒喜欢喝饮料的同学:应多吃水果,少喝饮料。
一、创新实验名称探究萌发的种子分解有机物会产生什么临清市京华中学 252600 指导教师相焕香张友平实验学生卞维丽汪清旭二、创新实验目的本创新实验的目的使实验的器材更简洁、安全、环保。
实验的操作更简单,现象更明显。
设计了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更具说服力。
三、实验仪器及用品实验仪器:烧杯带橡皮塞的玻璃管止水夹橡皮管矿泉水瓶实验用品:澄清的石灰水大豆(煮熟的萌发的)四、实验装置图及说明两个矿泉水瓶中分别放入煮熟的大豆50粒正在萌发的大豆种子50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