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创新大赛
- 格式:ppt
- 大小:151.00 KB
- 文档页数:11
初中物理科技创新大赛作品科技的快速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而物理科技创新则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
初中物理科技创新大赛作品旨在鼓励学生利用物理知识和科技手段进行探索与创新,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与创造能力。
本文将介绍几个优秀的初中物理科技创新大赛作品,以展示学生在物理科技创新方面的潜力和才华。
第一个作品是由初中生小明设计的“智能家居系统”。
小明通过物理学中有关电路和传感器的知识,结合计算机编程技术,设计了一套能够自动化控制家居设备的系统。
在他的作品中,家居设备如灯光、空调和窗帘等都通过传感器和电路与主控制器相连接。
主控制器可以根据环境参数的变化自动调节设备的运行状态,实现智能化的控制。
这套智能家居系统不仅可以提高生活的便捷性和舒适度,还可以节约能源,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第二个作品是初中生小红制作的“可折叠太阳能充电器”。
小红通过学习太阳能转化原理和材料科学知识,创新性地设计了一种可以折叠的太阳能充电器。
她利用可折叠的太阳能电池板和储能装置,实现了太阳能的有效利用和储存。
这款充电器可以方便携带,适用于户外活动和紧急情况下的电力补给。
小红的作品不仅解决了人们在户外活动中缺乏电力供应的问题,还起到了环保节能的作用。
第三个作品是初中生小杰设计的“磁悬浮列车模型”。
小杰运用物理学中关于磁力和电磁感应的原理,构建了一套模拟磁悬浮列车的模型。
他利用磁悬浮技术,使列车在磁力作用下悬浮并前进,实现了高速、低摩擦的运行状态。
小杰的模型展示了磁悬浮技术在交通运输中的应用潜力,也为他未来的科学研究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些初中物理科技创新大赛作品既展示了学生在物理知识应用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优秀表现,也表明了他们对科学探索的热情和兴趣。
通过参与这样的科技创新大赛,学生们能够培养问题解决和创新思维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和科学探索的兴趣。
学校和社会应积极支持和鼓励学生参与物理科技创新,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展示和实践平台,激发他们的科学创新潜能。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物理实验创新大赛的组织与评价一、引言初中物理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实验能力的重要阶段。
为了进一步推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发展,提高教师的实验教学水平,激发教师进行实验教学的创新精神,特举办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物理实验创新大赛。
本文将重点介绍大赛的组织与评价过程,以期为今后的实验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大赛组织1.组织单位本次大赛由教育部门、学校、教师协会等共同组织,旨在为教师提供一个展示和交流实验教学创新成果的平台。
2.参赛对象本次大赛面向全国初中物理教师,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共同推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发展。
3.大赛流程(1)报名阶段:各学校组织教师报名,填写报名表,提交相关材料。
(2)初赛:组织专家评审团对参赛作品进行评审,筛选出优秀作品进入决赛。
(3)决赛:组织现场比赛,对参赛作品进行现场展示和答辩。
(4)颁奖:对获奖作品和个人进行表彰和颁奖。
4.评审标准(1)创新性:实验设计是否有新的思路和方法,是否具有新颖性和实用性。
(2)科学性:实验原理是否正确,实验操作是否符合科学原则。
(3)可行性:实验材料是否易得,实验操作是否简便,实验结果是否可靠。
(4)教育价值:实验是否具有教育意义,能否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验能力。
三、大赛评价1.评价方式本次大赛采用专家评审团评价和观众投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专家评审团由教育部门、学校、教师协会等领域的专家组成,负责对参赛作品进行专业评价;观众投票则通过线上和线下的方式进行,以评估实验的受欢迎程度和影响力。
2.评价结果根据专家评审团和观众投票的结果,最终确定获奖名单。
大赛设立一、二、三等奖及优秀组织奖等多个奖项,以表彰在实验创新方面表现突出的教师和个人。
获奖作品将在大赛结束后进行公开展示和推广,以促进实验教学资源的共享和交流。
3.评价反馈在评价过程中,专家评审团会与参赛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反馈评价结果和建议,帮助教师进一步提高实验教学水平。
同时,教育部门也会对大赛的举办情况进行总结和反思,不断完善比赛机制和流程,为今后的实验教学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大赛作品
作品名称:太阳能发电车
作品简介:
我们的作品是一辆太阳能发电车,利用太阳能进行发电,通过电能驱动车轮运动。
这不仅环保,而且能够节省能源,是一种非常实用和创新的交通工具。
作品原理:
太阳能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然后电能经过电池储存起来,供给电动马达驱动车轮加速前行。
这样车辆就可以直接利用太阳能进行发电和运动。
主要实验过程:
1. 搭建车架结构和安装车轮:使用有机玻璃制作车架,安装轮子,确保车辆的稳定性和可移动性。
2. 安装太阳能板:将太阳能板固定在车身上方,确保能够吸收到足够的太阳能。
3. 连接电池和电动马达:将太阳能板通过电线连接到电池,再将电池连接到电动马达,确保发电和运动的顺利进行。
4. 进行发电和运动测试:将车辆放在太阳下,观察并记录太阳能板转化为电能的效果,测试车辆是否能够正常驱动。
作品特点:
1. 环保节能:通过利用太阳能进行发电,减少了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2. 创新性:将太阳能和交通工具相结合,提供一种全新的移动
方式,具有很高的创新性和实用性。
3. 实践性:通过搭建和测试太阳能发电车,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太阳能的应用,并锻炼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预期效果:
通过这个实验项目,我们希望能够增强同学们对太阳能的了解与认识,提高他们对环保和节能的意识,同时培养他们动手实践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这个作品可以在学校或社区内展示,吸引更多人关注太阳能的应用和环保问题。
关于举办第七届全国中学物理教学改革创新大赛石河子地区选拔赛的通知石河子各初级中学:依据兵团教育学会、新疆教育学会分别下发的《关于举办第七届全国中学物理教学改革创新大赛的通知》和《关于举办自治区中学物理优秀论文、教学设计和录像课展评的通知》文件精神(见二、三),石河子初中物理教育学会决定举办第七届全国中学物理教学改革创新大赛石河子地区选拔赛活动。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1。
报名条件:在职中学物理教师,年龄40岁以下。
2。
选拔赛时间:2013年5月14日3。
选拔赛地点:石河子第八中学4.选拔赛内容:课堂教学设计方案和演示文稿(10分)——课堂教学(60分)-—现场评课(30分)5.参赛教师须知:①参赛课题自选。
②需填写报名表(一)发送到邮箱,报名截止时间:2013年5月8日.③参赛教师于2013年5月13日上午10点整至石河子第八中学实验楼二楼物理实验室抽签决定比赛顺序、提交课堂教学设计7份、调试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
6。
参赛联系人:梁丽娟电话:实验器材准备联系人:丁鹏电话:石河子初中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2013年5月3日一:第七届全国中学物理教学改革创新大赛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学会兵教学会函[2013]9号关于举办第七届全国中学物理教学改革创新大赛的通知各师XX教研室、教育学会,各直属中学,222团教育科: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初步定于2013年8月在宁夏银川市举办第七届全国中学物理教学改革创新大赛,主题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一、创新大赛的活动内容1.课堂教学设计方案和演示文稿(本项满分10分)教学设计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课题、设计者单位和姓名、教学设计思路、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资源、教学流程图、教学过程等.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师生活动及相应教学资源的安排等要清晰具体,其他教师根据该方案的描述能够借鉴操作。
教学方案表现的格式不限,可以用表格形式,也可以不用表格形式。
八年级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一、实验目的1.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
2.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要求标明各仪器的规格型号)弹簧测力计2个(规格相同),钩码2个,铁架台。
三、实验步骤或内容:1.检查实验器材。
2.测量手的拉力。
3.测量钩码所受的重力。
4.测两个弹簧测力计相互作用的拉力。
5.整理器材。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1.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刻线。
实验名称: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一、实验目的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要求标明各仪器的规格型号)弹簧测力计,铁架台,相同的钩码5个(质量已知),铅笔,刻度尺。
三、实验步骤或内容:要求步骤或内容简单明了(1)检查器材: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到零刻度线。
(2)将弹簧测力计悬挂在支架上。
(3)将钩码逐个加挂在弹簧测力计上。
(4)将5次的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5)整理器材。
四、实验记录与结论1.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为 N,分度值为 N。
实验结论: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的关系是。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一、实验目的探究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对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要求标明各仪器的规格型号)木块,砝码,弹簧测力计,毛巾。
三、实验步骤或内容:要求步骤或内容简单明了(1)检查器材: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指针是否指在零刻线处。
(2)当木块在水平桌面上运动,测出压力F=G木块时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
(3)改变压力,将砝码放在木块上,测出木块压力F>G木块时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
(4)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将毛巾平铺在水平桌面上,测出压力F=G木块时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
(5)整理器材。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1)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为0-5N,分度值为0.2N。
(3)实验结论:在接触面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在压力相等的情况下,接触表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第六届全国中学物理教学改革创新大赛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
非常感谢领导能给我们这样一个机会,与大家进行交流与学习。
借此机会,非常感谢省、市、区物理教研员对我们的大力支持和真诚的帮助。
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参加赛课已经习以为常了,但全国性质的大赛课还是第一次参加,感触颇多。
有了荣誉上的收获,但与同行高手过招时,有了更多知识理念上的收获,下面我把大赛前前后后的片段介绍给大家,愿相互共勉。
在参加全国大赛之前,第一场比赛是参加2011年8月份举行的黑龙江省初中物理教师教学技能大赛。
这时,大赛就拉开了序幕。
教师先进行理论考试,然后进行团队说课比赛,两项赛事的总分作为团队或个人的成绩,再进行评比。
比赛异常的激烈和困难。
我校出两个团队,由于人多,召集略有困难,因此在比赛前,我们的成员就在赛场附近找个地方进行备战。
直到比赛的前一天,洪铁老师亲自到我们的团队进行一一指导,备战到深夜。
由于物理组老师扎实的专业水平和充分的准备,最后我校物理组被纳入“黑龙江省中学物理优秀团队”资源库,物理组教师被纳入“黑龙江省优秀中学物理教师”资源库。
很荣幸的是,我获得了黑龙江省中学物理教师技能大赛(笔试说课)两项一等奖。
经过大赛的选拔,最后很荣幸能代表黑龙江省参加2011年11月份在广东省中山市举行的第六届全国中学物理教学改革创新大赛,并获得大赛的一等奖。
照片本次大赛仍然采用打分制,满分100分。
课堂教学实录60分,教学设计10分,现场评课30分。
先谈一下关于课堂教学的准备过程。
(1)选课课题自选,但必须要符合大赛的主题要求: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突出物理知识与学生生活的联系,突出物理知识在技术、社会领域的应用,突出物理知识形成和应用过程中的科学方法。
但这节课一定要适应于你自身的教育、教学的特点。
因为这样的课可以有很多的不足,但一定不能出现错误。
记得我在选课时,征求洪老师的意见,他没有犹豫的就选择了“光的折射规律”这一课。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大赛作品
在初中物理创新实验大赛中,学生们展示了他们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他们通过设计和实施各种有趣的实验,探索了物理学的奥秘。
其中一个获奖作品是一个基于电磁感应原理的发电机。
学生们利用铜线、磁铁和电池制作了一个小型发电机。
当铜线在磁场中运动时,就会产生电流。
这个实验不仅让学生们了解了电磁感应的原理,还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
另一个获奖作品是一个基于光的折射原理的光学仪器。
学生们利用透明塑料板、三棱镜和水制作了一个简易的望远镜。
当光线经过三棱镜时,会发生折射,使远处的物体看起来更近。
这个实验让学生们了解了光的折射原理,并锻炼了他们的观察能力。
这些优秀的作品充分展示了初中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热情。
它们不仅丰富了学生们的课余生活,还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期待着更多优秀的作品在未来的物理创新实验大赛中诞生!。
初中物理教师试验教学技能大赛笔试试题一、试验基本知识考察(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2分)1、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原则指出,物理试验一般包括 演示试验 和 分组试验 等。
2、物理试验离不开对物理量旳测量,测量总会有误差。
由于人为原因所导致旳误差,包括误读、误算和视差等,这样旳误差叫做 偶尔误差 误差;由于量具、措施或环境原因所导致旳误差,叫做系统误差误差。
3、小明、小刚、小芳和小夏分别用皮卷尺对教室旳宽度进行了一次测量,成果分别是7.62m 、7.58m 、7.66m 、7.6m,假如有一位同学旳记录有问题,他旳问题是有效数字读取不对(或没读出估计值),小芳测量旳绝对误差为0.04m ,相对误差是 0.005或0.5%或0.52% 。
4、电学测量中所用旳测量仪器重要是电流表和电压表,它们都是由具有一定电阻旳小量程敏捷电流计经改装构成。
某敏捷电流计,其电阻为75欧,最大可测电流为1毫安,若把它改装成量程为3安培旳电流表需将其并 联 0.025Ω 欧姆旳电阻器。
由于串联电路中电流强度到处相等,因此电流表测某段电路中旳电流时,要和该段电路 串 联。
5、试验室中,常用托盘天平来测物体旳 质量 。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旳特点”试验中,采用透光平板玻璃作为平面镜。
6、在焦距为5厘米、10厘米或15厘米旳凸透镜中选择一种放置于光具座旳A 点处,如图1所示。
将蜡烛、光屏分置于光具座上透镜旳两侧,调整透镜和光屏旳中心,使其大体与烛焰旳中心在同一高度。
先后两次将蜡烛放置在距B 点5厘米处,保持透镜在A 点位置不变,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大小不一样旳两个像。
比较两次所成旳像,当蜡烛置于光具座上35厘米刻度处时,所成旳像较大;试验中所用透镜旳焦距也许是 10 厘米。
7、小红和小华讨论盛有液体旳容器在放入物体前、后容器底部所受液体压强旳增长量液p 与哪些原因有关时,有了两种不一样旳猜测,并分别进行了试验。
① 小红猜测:液p ∆与放入旳物体所受重力G 有关,于是选择所受重力不一样、体积相似旳三个物体A B C 、、,先后放入盛有某种液体旳同一容器中,并测得液p ∆。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物理实验创新设计大赛一、背景初中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提高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然而,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方式存在一些问题,如实验器材老化、实验方法单一、实验效果不理想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质量,我们举办了一场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物理实验创新设计大赛。
二、大赛目的1.激发教师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2.推广优秀的物理实验教学经验和方法;3.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果;4.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大赛内容1.参赛对象:初中物理教师;2.比赛形式:现场比赛;3.比赛时间:xx月xx日至xx月xx日;4.比赛地点:xx中学;5.比赛内容:(1)实验设计:参赛教师根据初中物理教学内容,设计一项具有创新性的实验方案,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等方面;(2)实验操作:参赛教师按照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际操作,完成实验;(3)实验讲解:参赛教师对完成的实验进行讲解,包括实验原理、实验操作过程、实验结果分析等方面;(4)答辩环节:评委针对参赛教师的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提问,参赛教师进行回答。
6.评分标准:(1)实验目的明确,实验方案合理,具有创新性,符合初中物理教学要求;(2)实验器材简单实用,操作方便,安全可靠;(3)实验步骤清晰,实验数据记录完整准确;(4)实验结果分析透彻,能够得出正确结论;(5)讲解语言清晰,表达准确,具有逻辑性;(6)回答问题正确。
四、大赛流程1.报名阶段(xx月xx日至xx月xx日):参赛教师填写报名表,并将报名表发送至大赛组委会邮箱;2.初选阶段(xx月xx日至xx月xx日):大赛组委会对参赛教师提交的实验方案进行初选,选出优秀的实验方案进入决赛;3.决赛阶段(xx月xx日至xx月xx日):进入决赛的参赛教师按照比赛要求进行现场比赛,评委打分;4.颁奖阶段:大赛组委会根据比赛成绩颁发一、二、三等奖和优秀组织奖。
初中物理教具制作大赛获奖作品一、背景介绍光的反射与折射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但仅依靠书本知识来理解这些概念,对于学生来说往往难以形象化地理解和记忆。
因此,我们团队根据教学需要,设计制作了这款《光的反射与折射实验装置》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二、装置概述该装置主要由一个长方形透明塑料箱体和几个附件组成。
箱体上有三个小孔,分别位于箱体的两端和中间位置。
附件包括两面倾斜的镜子、玻璃棱镜、放大镜等。
通过调整附件的位置,学生可以进行光的反射和折射实验。
三、装置使用及实验操作1.反射实验将装置平放,在箱体的一端插入光源,即可观察到光的反射现象。
学生可以调整箱体的角度,观察光线在镜子上的反射角度的变化情况,并记录下实验结果。
这样,学生就可以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光的反射定律以及入射角、反射角的关系。
2.折射实验将玻璃棱镜置于箱体中央的小孔上,然后从箱体一端插入光源。
当光线通过玻璃棱镜折射时,学生可以观察到光线的折射、偏折现象,并记录下实验结果。
这样,学生就可以通过实验来理解折射定律,并能够进一步探究光线的传播路径以及出射角、入射角、折射率之间的关系。
3.其他实验此外,通过调整附件的位置,学生还可以进行其他有关光的实验,如焦点实验、图像放大等。
这些实验都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光的性质和规律。
四、装置使用效果及意义该装置的制作目的是为了帮助初中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光的反射和折射知识。
与传统的黑板讲解相比,该装置能够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具体化,并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光的属性及其规律。
经过实际应用,我们发现学生们在使用这个装置进行实验时,更加积极主动,他们能够直观地观察到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进而更好地理解相关概念和定律。
这种形象化的实验装置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同时,装置的制作也增强了学生们对于科学原理的理解力和动手能力。
因此,该《光的反射与折射实验装置》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