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5.2《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word学案-地理知识点总结
- 格式:doc
- 大小:62.77 KB
- 文档页数:5
必修二第五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第二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学习目标:1、理解交通运输条件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发展速度的影响2、理解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区位选择的影响重、难点:重点:1、交通运输布局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2、交通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难点: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课堂流程第一步:尝试练习(2009·广东高考)某特大城市一专营多种高档商品的大型商厦位于远离商业中心的城郊地带,经营却获得了成功。
从区位因素看,主要是由于(双选) ( )A.地价便宜B.人流量大 C.接近货源地 D.道路通达性好第二步:考点扫描考点一:考点二:第三步:填写并理解记忆知识点知识点一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1.交通条件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的表现(1)新的交通方式发展会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如嘉兴市。
(2)某种交通方式的也会影响聚落空间形态的演变,如沿运河城市。
2.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及其对聚落空间的影响(1)变化:形成。
(2)影响:聚落空间形态往往沿扩展,这些交通干线成为聚落的。
知识点二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读山区和平原商业网点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上面两图中代表山区商业网点分布的是,其密度平原商业网点密度,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中的影响至关重要。
(2)图中商业网点分布的位置体现了原则。
(3)集镇是在交通要道上发展起来的,的改变也常会引起集镇的繁荣或衰落第四步:变式训练例1、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所示地区属于北温带季风气候区。
当冷空气缓慢进入并滞留于图中某些地区时,气温下降致使水汽过度饱和会产生浓雾,并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影响。
(1)甲、乙两段多发浓雾,试说明其原因。
两路段中哪一段受浓雾影响频次更多,时间更长,为什么?(2)随着人口的增加,丙村要扩建居民点。
若只考虑沿着山前公路扩建,试比较说明在丙村东北方向和南偏西方向建设民居条件的差异。
第五步:解惑答疑我的疑惑:我的收获:第六步:构建网络第七步:当堂检测 一个地区主要交通线发生变化,会引起该地区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
5. 2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课标要求与解析】课标要求:“结合实例,解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课标解析:这条标准,其中包含的详尽要求以下:1、学习应该落实到对典型例子的分析上,经过对实例的解析,提炼出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2、解析以典型的表示图为载体,经过比较观察聚落形态的时空变化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地址,揭穿现象背后的本质原因——交通运输布局的时空变化。
【教材解析】自然资源分布和地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不同样地域之间产生了人和物交流的需要。
交通运输是实现人和物位移的主要手段,而交通运输线路的布局,会直接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会产生哪些影响呢?课文主要从两部分表达:(1)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2)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教材的着眼点是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重申一个“变”字,表现两个“影响”。
教材文字虽少,但内容与我们生活的环境亲近相关。
本节配置了好多的“活动”和“案例”,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中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经过围绕相关的“活动”设计活动内容,重视的是依据教教案例如何睁开好学生的课外活动,做好报告检查或平面图绘制。
既可调动学生积极思想,使学生主动参加学习和活动过程,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主研究能力。
【授课目的】知识与技术1、认识交通运输对聚落形态的影响。
2、认识商业网点的含义。
3、认识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密度、地址、兴衰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经过详尽的案例,解析交通运输对聚落形态的影响。
2、经过详尽的案例,解析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3、经过检查活动的形式,认识聚落的形态、商业网点的布局及形成的条件。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经过解析交通运输布局对聚落和商业网点的影响,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培养对周围事物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问题研究的能力。
【授课重点】结合实例,解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人教版地理高中必修二《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知识和技艺〔1〕了解交通运输对聚落形状的影响。
〔2〕了解商业网点的含义。
〔3〕了解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密度、位置、兴衰的影响。
2.进程和方法〔1〕经过详细的案例,剖析交通运输对聚落形状的影响。
〔2〕经过详细的案例,剖析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散布的影响。
〔3〕经过调查活动的方式,了解聚落的形状、商业网点的规划及构成的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过火析交通运输规划对聚落和商业网点的影响,培育先生的人地协调观;培育对周围事物的观察才干、实际才干、效果探求的才干。
【教学重点】运用案例教学,剖析交通运输规划对聚落和商业网点的影响。
【教学进程】〔课前预备〕将教材P86的活动提早,活动中两个标题区分适用于城市和乡村的先生。
把先生分红两组〔甲组是寓居在城市的先生、乙组是寓居在乡村的先生〕,课前一周内停止活动调查。
1.甲组:调查柯桥轻纺城商贸中心的规划,画好地图,课上展现。
2.乙组:调查本镇的集贸市场的散布,并列出乡镇赶集日的时间表格。
〔温习引入〕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依据地域经济的开展和人们活动的需求,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结合,各种交通运输线、点交织,构成了不同方式和层次的交通运输网。
交通运输线和点的规划要遭到诸多要素的影响,且随着社会、经济、技术条件的开展,处在不时的开展变化之中。
那么,交通运输规划变化带来哪些影响呢?〔进入新课〕一、对聚落空间形状的影响〔1〕交通条件对聚落空间形状的影响展现〝株洲城市略图〞〝日本筑波略图〞〔经过两幅图,协助先生了解〝聚落空间形状沿交通线扩展〞的含义〕〔看图说明〕株洲市是沿着铁路途开展起来的,是个典型的〝火车拉来的城市〞;日本筑波科技城,城市是沿着一条长达9千米的中轴路而开展的。
〔总结〕聚落空间形状往往沿交通支线扩展,交通支线成为聚落的主要开展轴。
可以看出,交通条件对聚落空间形状的影响很大。
〔阅读资料〕案例2«嘉兴聚落形状的变化»,剖析说明嘉兴在不同时期,其聚落空间形状沿交通线而扩展。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5第二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阻碍【教学目标】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交通运输对聚落形状的阻碍。
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分布的阻碍。
了解聚落的形状、商业网点的布局及形成的条件。
通过分析交通运输布局对聚落和商业网点的阻碍,培养学生的人地和谐观;培养对周围事物的观看能力、实践能力、咨询题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阻碍交通布局变化的因素,交通运输方式对聚落形状、商业网点布局的阻碍;难点: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对聚落空间形状和商业网点布局的阻碍理由及应计策略。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讨论法、展现法、讲授法、练习法【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1、大伙儿来猜个谜语:火车拉来的都市(打一中国都市)(石家庄)。
那个谜语侧面反映出石家庄是因为铁路的修建而兴起进展的。
这讲明了交通运输的布局变化会对聚落产生阻碍。
具体是如何阻碍的呢?且听分解!2、展现学习目标;二、自主学习一、交通条件对聚落空间形状的阻碍1、交通条件对聚落空间形状的阻碍表现:聚落空间形状往往, 为聚落的要紧进展轴。
2、交通线的进展会带动聚落空间形状的变化一个地区要紧交通线发生变化,会引起该地区聚落空间形状的变化。
扬州济宁等运河都市衰落的缘故是二、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分布的阻碍:1、交通运输方式与商业网点的形成沿江沿海地区、铁路和公路及水陆交通便利的枢纽地带大多进展成商业中心。
2、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与商业网点的进展结论:商业网点由都市中心向都市边缘交通位置优越的地点进展,传统中心商业区显现衰落。
山区和平原的商业网点比较表类不山区平原项目形成密度效益组织形式三、小组讨论讨论自主学习中的3、4题。
四、展现交流1、学生展现;2、老师讲解【当堂练习】1、下列都市中被称为“火车拉来的都市”的是( )A. 大同鹤岗抚顺开滦B. 大庆玉门邯郸包头C. 宝鸡株洲石家庄蚌埠D. 鞍山包头马鞍山攀枝花2、扬州、济宁等都市的兴衰反映了( )A. 自然资源对都市区位的阻碍B. 交通对都市区位的阻碍C. 军事、政治对都市区位的阻碍D. 宗教活动对都市区位的阻碍2.形成商业中心最要紧的条件有()A.交通便利,便于商品集散B.社会进展,有一定政治历史地位C.环境优美,可进展购物旅行D.经济欠发达、人口稀疏4.关于阻碍聚落空间形状和分布的因素,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资源的分布决定着聚落空间形状B.军事因素对现代都市分布的阻碍在加大C.交通因素对都市区位的阻碍依旧专门大D.政治因素对聚落空间形状起决定作用2.扬州、济宁从古代繁荣的商业贸易都市到后来的逐步衰落,表明()①古代河运是要紧的交通运输方式②现代都市布局中,沿江设市已毫无吸引力③交通方式的改变,对沿线都市的分布及进展会产生专门大的阻碍④沿高速公路的都市轴线已完全取代了沿江设市的布局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3.山区的下列地区最适宜商业网点布局的是()A.河岸B.鞍部C.山丘D.河岸的居民点4.都市人口猛增,导致交通拥挤,下面是人们对解决大都市交通拥挤发表的观点,你认为正确的是()①在市中心建环行道路,建设大量停车场拉动内需,鼓舞私人购买小汽车,减少公共汽车的压力②禁止大货车白天驶进市中心区,在市中心区小汽车实行单双日行驶制③鼓舞市民使用公共汽车等公共交通工具④将生活区和工业区连在一起,减少上下班居民流淌量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7.读“我国A都市区位示意图”,回答:(1)图中A都市为,其优势区位是。
“第二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2.理解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比较、观察同类地图的读图方法,培养阅读地图和分析地图的能力,学会分析说明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的变化,对城市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2.通过乡土案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3.通过实地调查,了解漳州市浦头港的兴衰对漳州市城市发展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和商业网点的影响,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以及用发展和变化的观点来认识问题、分析问题。
2培养学生对周围事物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问题探究能力,增强学生对本乡土的认识和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结合案例,分析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难点:理解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教学手段和主要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调查法、合作与探究
教学过程
【总结】:
行实地调查及相关史料的查阅,课上展示。
八、板书设计
第二节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
位置
密度。
“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教学设计设计的依据[课程标准分析]这是课程标准中“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这一条标准的要求。
分析这条标准,其中包含的具体要求如下:1、学习应该落实到对典型例子的分析上,通过对实例的分析,提炼出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2、分析以典型的示意图为载体,通过对比观察聚落形态的时空变化和商业网点布局的位置,揭示现象背后的本质原因——交通运输布局的时空变化。
[教材分析]教材给出了大量图文资料:株洲市和日本筑波市的略图、案例2“嘉兴聚落形态的变化”、山区和平原商业网点示意、沈大高速公路边的服装市场、案例3“不同时期北京商业中心与交通的发展变化”、陕西省勉县的长林镇商业的繁荣和衰落,说明了交通运输条件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深刻揭示了交通运输线路的布局会直接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学生基础分析]我们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生活在江南水乡——无锡,对无锡的交通布局、商业网点的分布比较熟悉。
[乡土材料分析]无锡自古就形成的“以水不以陆”的交通特点,也是我国古运河唯一穿城而过的城市。
内河航船曾经是早期米市、布码头流通运输的基本载体。
城市形态也沿着运河流发展。
在告别了“水运经济时代”后,陆路交通的通畅决定了地区的开发前景。
无锡的公路、铁路快速发展,城市形态也因此而改变。
是一个能说明“交通运输布局的时空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影响”的很典型的例子。
仓储式超市麦德龙无锡店坐落在锡沪路边上、沪宁高速公路无锡东出口处,也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以交通最优替代市场最优布局原则”的例子。
类似的例子还有锡澄果菜副食品交易市场、无锡市水产批发市场华东装饰城、华东建材市场。
甘露镇是一个紧靠河道,扼守太湖、运河要冲的集镇,在“水运经济”时代是经济繁荣的区域中心。
经济发展盛极一时。
素有“金甘露,银荡口”之称。
清末明初已是苏南粮油茧丝、工商市肆名镇之一。
必修二《5.2 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学案(理科)【学习目标】1. 结合案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2. 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发现和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教学过程】 基础梳理自学导引一、 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1.主要交通线的影响(1) 表现(2) 典型2.(1)表现○1聚落空间形态沿交通 扩展,交通干线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
○2 的形成,促使多个城市相互连接,形成沿 分布的大城市。
(3) 典型1.影响商业网点的密度2.影响商业网点分布的位置(1)交通最优:商业网点多建立在市区________或市区边缘的__________沿线。
(2)商业中心:大城市中商业中心的形成和布局,与_____的发展和变化密切相关。
3.对集镇的影响:集镇是在___________上发展起来的,交通线路的改变也常会引起集镇的______________。
疑难剖析一、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对聚落的影响(1)交通条件对聚落空间位置的影响主要运输方式聚落位置举例古代北方陆路交通陆路干、道附近丝绸之路上的城市、邯郸南方水路交通临水分布扬州、苏州现代铁路铁路沿线郑州、石家庄、徐州、日照公路公路沿线海运沿海港口(2)交通线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交通条件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发展速度的影响,如下图所示。
二、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1.交通运输影响商业网点分布的密度地区不同点相同点自然环境交通人口商业网点密度山区较差闭塞稀少小都分布在人口稠密、交通相对便利的地区平原好便方较稠密大2.交通运输影响商业网点分布位置商业网点的分布一般是遵循市场最优原则,分布在城市的几何中心处,但更多是遵循交通最优原则,建立在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
3.交通运输对商业中心形成与发展的影响1.下列属于典型的“火车拉来的城市”的是( C )A.北京 B.武汉 C.株洲 D.杭州2.重要的铁路干线布局时力求从城市边缘通过,最主要的目的是( A )A.促进城市建设,适应城市发展B.分流通过枢纽的客、货流C.使中小城市扩展成为大城市D.节约交通线路建设费用人们从事商业活动,都要在一定的地点、一定的场合进行,这些地点和场合称为商业中心或商业网点。
5.1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学习目标:1.理解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2.理解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重点:结合实例,说明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及其变化对聚落、商业网点的影响。
难点:结合实例,说明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及其变化对聚落、商业网点的影响。
【导】(3分钟)扬州地处江苏省中部,南临长江,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至今已有2 500多年的历史。
自隋炀帝开凿大运河以来,古代扬州几度繁荣,曾有“淮左名都”“富甲天下”的美誉。
自清代中叶以后,随着大运河的淤塞,以及社会经济环境的改变,扬州城市发展缓慢,甚至停滞。
21世纪随着宁启铁路和润扬长江公路大桥的贯通,扬州地区的交通运输状况得到了改善,扬州再次崛起成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城市。
【思】(11分钟)阅读课本82-86页,并回答下列问题。
一、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1.2.(1)聚落空间形态沿交通干线扩展,交通干线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株洲市沿铁路发展,武汉市沿江分布。
(2)交通运输网的形成,促使多个城市相互连接,形成沿交通网分布的大城市带:波士顿—纽约—华盛顿大城市带。
由主要高速公路和铁路等运输干线相连。
微思考交通对城市区位有哪些影响?提示交通条件是城市发展的重要保证,它不仅能影响城市空间形态,而且交通的发展能消除城市发展的各种局限与不足,如能源不足、市场狭小等,因此世界上的城市,尤其是大城市,一般都是建在主要交通线上。
(1)运河是早期城市形成的主要因素,随着航运技术,特别是海运的发展,河口港城市向下游入海口方向推移,如广州→黄埔、天津→塘沽、上海→宝山等。
(2)铁路是现代、快速、大量运输的主要方式,铁路的修筑,可以促使沿线城市的诞生(如石家庄),也可能带动另一些城市的发展与变化(如株洲)。
二、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1.2.(1)交通最优原则:商业网点多建立在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
(2)商业中心:大城市中商业中心的形成和布局,与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变化密切相关。
5.2 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目标要求】1.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2.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巩固教材-稳扎稳打】1.下列城市中被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是()A.大同鹤岗抚顺开滦B.大庆玉门邯郸包头C.宝鸡株洲石家庄蚌埠D.鞍山包头马鞍山攀枝花2.扬州、济宁等城市的兴衰反映了()A.自然资源对城市区位的影响B.交通对城市区位的影响C.军事、政治对城市区位的影响D.宗教活动对城市区位的影响3.下列关于嘉兴市城市形态变迁的说法正确的是()A.明清时期,由于城区河流频繁淤塞,城市沿环城河道向东、西两个方向发展B.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沪杭铁路通车,城市沿铁路迅速发展C.70年代后期,公路运输的快速发展,城市沿四条对外公路及大运河伸展演变成星状D.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水陆交通的大发展,城市向外扩散成松散状4.许多城市都提倡“公交优先”。
其目的是()A.扶持国有企业,突出“以公有制为主”B.提高公共汽车公司的经济效益C.改善城市交通拥挤状况D.抑制汽车工业的迅速膨胀5.以交通最优为原则的商业街应建在()A.城市的几何中心处B.居民住宅区内C.城市的行政中心处D.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6.关于交通线对陕西勉县的长林镇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A.过去曾因为是水运的终点而商业繁盛,发展为集市B.现在因为上游险滩被排除,航道向前延伸,商业衰落,集镇退化为居民点C.过去因地处汉中经褒河去甘肃、四川的必经之路,商业繁盛,发展为集市D.现在因为铁路改线,集镇逐渐衰落,退化为居民点【重难突破—重拳出击】1.下列城市的迅速发展与京广线有关的是()A.石家庄郑州株洲B.石家庄郑州宝鸡C.郑州株洲宝鸡D.阜阳株洲武汉2.扬州、济宁从古代繁荣的商业贸易城市到后来的逐渐衰落,这表明()①古代河运是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②现代城市布局中,沿江设市已毫无吸引力③交通方式的改变,对沿线城市的分布及发展会产生很大的影响④沿高速公路的城市轴线已完全取代了沿江设市的布局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3.山区的下列地区最适宜商业网点布局的是()A.河岸B.鞍部C.山丘D.河岸的居民点4.形成商业中心的主要条件是()A.在社会发展中有一定的政治历史地位B.环境优美,名胜古迹多C.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商品的储存D.交通便利,便于商品集散5.有关我国交通与与城市区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古代南方城市沿河设城是一般规律B.古代北方城市大都位于大道汇合处,而不与河道相临C.阿拉山口是作为铁路的边境口岸而兴起来的D.京九铁路的建成,必将促进沿线地区城市的形成和发展6.城市人口猛增,导致交通拥挤,下面是人们对解决大城市交通拥挤发表的观点,你认为正确的是()①在市中心建环行道路,建设大量停车场拉动内需,鼓励私人购买小汽车,减少公共汽车的压力②禁止大货车白天驶进市中心区,在市中心区小汽车实行单双日行驶制③鼓励市民使用公共汽车等公共交通工具④将生活区和工业区连在一起,减少上下班居民流动量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7.河流对城市的影响很大,通常属于不利于城市建设和发展的位置是()A.两条河流汇合处B.河流发源地C.过河点位置D.河口位置8.下列有关城市兴衰变化连线正确的是()A.筑波----作为政治中心而兴起B.嘉兴----因大运河河道淤塞,航运不畅而衰落C.株洲----因铁路枢纽而发展D.郑州----因当地石油产业的发展而兴起【巩固提高—登峰揽月】1.读“山区(林区)与平原(水稻产区)商业网点示意图”,并回答下列问题:(1)山区聚落的分布特点是,形成原因。
5.2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学习目标:结合案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学习重点:1、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2、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学习难点:用实际案例分析交通线的兴起衰落对聚落空间形态的演变。
课前预习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预习教材,按要求完成预习自测。
教材助读:1、 交通线的发展影响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例如运河沿岸城市的兴衰、京九铁路沿线小城市的崛起;2、 交通运输技术的变革对人的生活方式、活动空间具有重大的影响,同时,各种经济活动的布局也会随着交通方式的演变重新组织。
预习自测:一、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1.主要交通线的影响(1)表现⎩⎪⎨⎪⎧ 新的交通方式发展会 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交通方式的 影响聚落空间形态的演变(2)典例⎩⎪⎨⎪⎧ 嘉兴市:随 和 运输的发展而变化大运河沿岸城市:因清末大运河的淤塞、海上运输的发展和京沪铁路建成,发展缓慢2.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1)表现 ①聚落空间形态沿________扩展,________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
②________的形成,促使多个城市相互连接,形成沿________分布的大城市带。
株洲:沿发展(2)典例 武汉:沿江分布波士顿—纽约—华盛顿大城市带:由主要高速公路和铁路等运输干线相连二、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1.对商业网点密度的影响2.影响商业网点分布的位置(1)交通最优:商业网点位于市区________或市区边缘的________沿线。
(2)商业中心:大城市中商业中心的形成和布局与______的发展和变化密切有关。
3.交通运输布局和变化对集镇的影响集镇是在________上发展起来,交通线路的改变也常会引起集镇的繁荣或________。
我的疑问:请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待课堂解决。
课内探究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1. 阅读案例2分析:嘉兴市聚落形态变化说明了什么?学始于疑:我们周边城市的发展变化和交通线的变化有哪些密切关系?◆展示提升取长补短(各组派学生代表上台展示上述“探究成果”,其他组学生可以就发言者的观点提问、质疑,发言者应回答质疑;确实完成不了的教师协助启发、点拨、回答)『构建知识体系』(学生自主完成)。
5.2 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一、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交通运输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2.了解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过程与方法:案例分析法;自学讨论法;合作与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事物之间普遍联系额观点二、教学重点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的影响三、教学难点: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的影响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一、交通运输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1)建在交通线上的聚落展示:《中国交通图》或手绘我国部分地区铁路示意图,主要让学生了解在铁路枢纽上兴起的城市及其形态。
提问:说出下列城市分别建在哪些铁路线或是哪几条铁路的枢纽站?(石家庄、郑州、宝鸡、株洲、怀化、兰州、蚌埠等。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建在铁路枢纽上的城市,被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如湖南的株洲市,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承转:不同的交通运输时代,城市的区位有所不同。
随着交通线的变化,城市也会发生兴衰。
(2)交通线的变化对聚落的影响展示:“京杭大运河”示意图,教师简单介绍大运河的地理概况、历史作用,并在图中指出扬州、济宁两城市的位置及京沪铁路线,(说明:由于京杭大运河北段的淤塞、海上运输的发展和京沪铁路的建成,扬州、济宁这些历史名城发展缓慢,而京沪铁路沿线和沿海城市迅速发展。
)教师还可结合历史材料做补充说明:如乾隆皇帝下江南、康熙微服私访曾几下扬州。
又如,地处山西高原中部的平遥、祁县几个县城,晋商的兴起时是重要的驿站,是南来北往的必经之地,当时山西的票号也驰名全国。
后来,由于陇海线、京广线的建成通车和晋商的日趋衰落,这些城市发展也很缓慢。
二.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教师:商业网点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人们可以通过商业网点满足日常的生活需要;商业网点也尽可能多地吸引购物者,以提高商品流通的经济效益。
由于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在不同的地形区,商业网点的形成条件、密度、效益和组织形式是不同的。
新人教版地理必修2《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word教案5.2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阻碍【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结合案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状和商业网点布局的阻碍。
2.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发觉和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案例分析法。
2.自学讨论法。
3.合作与探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观点。
【教学重点】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状和商业网点布局的阻碍。
【教学难点】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状和商业网点布局的阻碍。
【教学设计】一.对聚落空间形状的阻碍1.交通对聚落空间形状的阻碍交通条件对聚落形状的阻碍,表现在聚落空间形状往往沿交通干线(铁路、公路、河道等)扩展,这些交通干线也成为聚落的要紧进展轴。
P82 教材图表图5。
5 株洲市株洲市沿京广线、湘黔线扩展的特点,是在铁路枢纽上进展起来的,是个典型的“火车拉来的都市”。
图5。
6 日本筑波市日本筑波市南北狭长的带状形状,受限于南北公路的布局,说明了都市空间形状往往沿交通干线扩展。
位于东京东北50千米处(距国际机场40千米),北依筑波山,东临日本第二大湖霞浦。
科学城南北长18千米,东西宽6千米,总面积为27平方千米。
围绕科学城外围技术园开发区占地258。
5平方千米。
在爱护良好自然环境和农业用地的前提下,民间高技术企业及其研究所进展十分迅速。
到1990年4月,筑波科学城人口已达16。
6万人,其中本科生和研究生约1万人,教学与研究人员1万人,研究所工作人员5000人,留学生及国外研究人员及其家属2000多人。
2.交通线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状的阻碍一个地区要紧交通线发生变化,会引起该地区聚落空间形状的变化。
交通线的进展会带动聚落空间形状的变化。
同时,交通线的衰落也会阻碍聚落空间形状的演变。
P83 教材图表图5。
7时刻都市形状及变化特点变化缘故唐宋时期团块状地域形状初始状态明清时期沿环城河道向东、北两个方向舒展城区河流频繁淤塞,不能通行漕运大船1909年沿铁路迅速延展沪杭铁路通车新中国成立初期仍以沿河舒展为主陆路交通进展缓慢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向外扩张都市外围建立了许多工厂70年代后期以老城区为中心,沿四条对外公路及大运河舒展公路运输迅速进展都市形状逐步演变成星状图5。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响》word教案课题:第二节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阻碍课型:新课【教学目标】1.结合案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状和对商业网点布局的阻碍。
2.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发觉和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及解决方法】重点: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状和商业网点布局的阻碍。
难点:培养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把握知识的技能。
解决方法:案例分析法合作与探究对比法【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缺勤登记:【板书设计】第二节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阻碍第二节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阻碍一、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状的阻碍1.交通干线对聚落空间形状阻碍2.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状的阻碍二、交通运输布局对商业网点分布的阻碍1.对商业网点密度的阻碍2.对商业网点分布位置的阻碍。
3.交通线路的改变与集镇的繁荣或衰落。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复习5.1节重要内容导入新课。
分析图5.5和图5.6,引导学生得出交通对都市聚落空间形状的阻碍。
一、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状的阻碍 1.交通干线对聚落空间形状阻碍多沿交通干线(铁路、公路、河道等)扩展,交通干线成为聚落的要紧进展轴。
如,“火车拉来的都市”——株洲市。
都市南北狭长的带状形状——如筑波市。
2.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状的阻碍 ⑴要紧交通线的变化和进展,会引起该地区聚落空间形状的变化。
如:浙江省嘉兴市的都市形状,是随着水路和陆路运输的进展而变化的。
⑵交通线的衰落也会阻碍聚落空间形状的演变。
例:扬州、济宁等运河都市进展的历史。
案例2、通过那个案例,应把握以下问题了解嘉兴城在不同时期,其“聚落空间形状沿交通线扩展”的状况,真正明白得嘉兴聚落形状的变化的缘故,培养学生学以至用的能力和综合分析和探究的能力。
二、交通运输布局对商业网点分布的阻碍 1.对商业网点密度的阻碍从教材84页图5.8及图5.9可看出:山区商业网点密度要少于平原地区。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教课方案【教课目的】1.知识和技术(1)认识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形态的影响。
(2)认识商业网点的含义。
( 3)认识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2.过程和方法(1)经过嘉兴市、扬州市株洲市、阜阳市的事例,剖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形态的影响。
(2)经过素描模拟图和北京市商业布局图,剖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商业网点散布的影响。
(3)经过检查活动的形式,认识根河市的形态变化、商业网点布局的变化。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经过剖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和商业网点的影响,培育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和发展观。
培育对四周事物的察看能力、实践能力、问题研究的能力,培育学生关注国家和社会的主人翁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教课要点与难点】1.教课要点联合实例,剖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2.教课难点联合详细事例剖析问题。
【教课策略】采纳直观教课法、事例教课法、启迪指引、议论等方法。
【课时安排】 1 课时【整体思路】导入新课(以各样交通运输方式图和歌曲导入新课,惹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学习主题一: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经过事例剖析,认识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怎样影响聚落的空间形态)学习主题二:对商业网点散布的影响(经过事例剖析和模拟地图剖析,认识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怎样影响商业网点的散布)讲堂反应、小结(总结本课主要内容,经过练习题进行反应和稳固)【教课过程与方法】教课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企图导入新课出示嘉兴市里图察看交通运输的以事例的形式直接变化引入课题承转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会带来哪学生打开教材第些影响呢?五章第二节进入新课板书籍课标题出示两张图片:农村聚落和城市聚落说出聚落的名称回首聚落的含义出示事例:嘉兴市空间形态的演变过阅读教材内容,讨培育学生阅读剖析程。
指导学生从“期间、形态“、”原论嘉兴市空间形资料的能力。
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一、预习内容二、学习过程(一)重点难点1.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对聚落形态的影响。
要联系你所居住或熟悉的城镇的发展进行理解。
要特别关注“交通干线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交通线的发展会带动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
2.商业网点的区位分析。
一般而言商业网点的位置要求有便捷的交通,所以交通运输的发展变化与商业中心和商业网点的区位密切相关。
要联系实际,学会分析二者的关系。
(二)课内探究交通运输建设对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是本节的一个重要考点。
要善于用联系的观点分析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作用和影响。
例题如图所示,铁路A沿线经济发达,铁路B沿线经济欠发达,G湖农业发达,水灾频繁,新建铁路C(E—H—J),全长300千米。
铁路C的社会经济影响有(从下列选项中选出四个正确项,将其代号填入空格)。
;;;。
(2000年广东高考题)(1)可将I地矿产运至D城发展大型冶金工业。
(2)铁路A运量不变,铁路B运量增加。
(3)J城和E城成为新的铁路枢纽。
(4)K城经济腹地扩大,窗口作用加强。
(5)可调节G湖入湖径流量。
(6)可扩大F地土特产和I地矿产的外运量。
(7)H城的经济区位明显改善,成为新的铁路枢纽。
(8)有利于G湖区的抗洪救灾和农业发展。
答案 3、4、6、8解析本题是一道判断选择题,考查学生对区域发展的综合分析能力。
关键要结合我国经济建设实际,理解一条铁路对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力,综合分析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练习与提高一、单项选择题1.全国商品零售额占第一、二位的城市是 ( ) 1.BA.广州、上海 B.上海、北京 C.重庆、上海D.上海、天津2.从上海乘火车到西安,沿途依次经过的交通中心是 ( ) 2.AA.南京、徐州、郑州、洛阳 B.南京、徐州、济南、兰州C.合肥、武汉、郑州、兰州 D.杭州、南昌、商丘、郑州3.贯穿我国南北的铁路大动脉中,将首先修建高速铁路的是 ( ) 3.BA.京广线 B.京沪线 C.京九线 D.宝成线4.大宗笨重的货物远距离运输时,应尽可能地利用 ( ) 4.AA.水运或铁路运输 B.公路或铁路运输 C.航空或水运 D.水运或公路运输下表中人口数、GDP、铁路长度为1999年资料。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5.2《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word精品教案第五章交通运输及其影响第二节交通布局及其影响【教材分析】自然资源分布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不平衡导致不同区域之间需要进行人力和物力交流。
交通是实现人与物位移的主要手段,交通线路的布局将直接影响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交通布局的变化会产生什么影响?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论述:(1)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2)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教材的重点是交通布局变化的影响,强调一个“变化”,反映两个“影响”。
教材文字虽少,但内容与我们生活的环境密切相关。
本节配置了许多的“活动”和“案例”,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中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通过围绕相关的“活动”设计活动内容,重视的是依据教学案例如何开展好学生的课外活动,做好报告调查或平面图绘制。
既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活动过程,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1)了解交通运输对聚落形态的影响。
(2)了解商业网点的含义。
(3)了解交通对商业网点密度、位置和兴衰的影响。
2.过程和方法(1)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交通运输对聚落形态的影响。
(2)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3)通过调查活动的形式,了解聚落的形式、商业网点的布局及其形成的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交通布局对住区和商业网络的影响,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念;培养观察、实践和探索周围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点】使用案例教学分析交通布局对定居点和商业网点的影响。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将教材p86的活动提前,活动中两个题目分别适用于城市和农村的学生。
把学生分成两组(甲组是居住在城市的学生、乙组是居住在乡村的学生),课前一周内进行活动调查。
1.A组:调查柯桥纺织城商务中心的布局,绘制地图并在课堂上展示。
2.B组: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和人们活动的需要,调查乡镇集市的分布情况,列出特定地理范围内乡镇集市日的时间表,多种运输方式相结合,各种运输线路和运输点相互交织,形成不同形式和层次的运输网络。
....課時計劃課題:第二節交通運輸佈局變化的影響課型:新課【教學目標】1.結合案例,分析交通運輸方式佈局變化對聚落空間形態和對商業網點佈局的影響。
2.理論聯繫實際,培養學生用所學的地理知識發現和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及解決辦法】重點:交通運輸方式和佈局的變化對聚落空間形態和商業網點佈局的影響。
難點:培養學生通過案例分析掌握知識的技能。
解決方法:案例分析法合作與探究對比法【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缺勤登記:【板書設計】第二節交通運輸佈局變化的影響第二節交通運輸佈局變化的影響一、交通運輸佈局變化對聚落空間形態的影響1.交通幹線對聚落空間形態影響2.交通運輸佈局變化..對聚落空間形態的影響二、交通運輸佈局對商業網點分佈的影響1.對商業網點密度的影響2.對商業網點分佈位置的影響。
3.交通線路的改變與集鎮的繁榮或衰落。
....教學過程:【新課導入】復習5.1節重要內容導入新課。
分析圖5.5和圖5.6,引導學生得出交通對城市聚落空間形態的影響。
一、交通運輸佈局變化對聚落空間形態的影響1.交通幹線對聚落空間形態影響多沿交通幹線(鐵路、公路、河道等)擴展,交通幹線成為聚落的主要發展軸。
如,“火車拉來的城市”——株洲市。
城市南北狹長的帶狀形態——如築波市。
2.交通運輸佈局變化..對聚落空間形態的影響⑴主要交通線的變化和發展,會引起該地區聚落空間形態的變化。
如:浙江省嘉興市的城市形態,是隨著水路和陸路運輸的發展而變化的。
⑵交通線的衰落也會影響聚落空間形態的演變。
學生學、思過程設計例:揚州、濟寧等運河城市發展的歷史。
案例2、通過這個案例,應掌握以下問題瞭解嘉興城在不同時期,其“聚落空間形態沿交通線擴展”的狀況,真正理解嘉興聚落形態的變化的原因,培養學生學以至用的能力和綜合分析和探究的能力。
二、交通運輸佈局對商業網點分佈的影響1.對商業網點密度的影響從教材84頁圖5.8及圖5.9可看出:山區商業網點密度要少於平原地區。
必修二《5.2 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学案(理科)
【学习目标】
1. 结合案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2. 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发现和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教学过程】 基础梳理自学导引
一、 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1.主要交通线的影响
(1) 表现
(2) 典型
2.(1)表现
○
1聚落空间形态沿交通 扩展,交通干线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
○2 的形成,促使多个城市相互连接,形成沿 分布的大城市。
(3) 典型
1.影响商业网点的密度
2.影响商业网点分布的位置
(1)交通最优:商业网点多建立在市区________或市区边缘的__________沿线。
(2)商业中心:大城市中商业中心的形成和布局,与_____的发展和变化密切相关。
3.对集镇的影响:集镇是在___________上发展起来的,交通线路的改变也常会引起集镇的______________。
疑难剖析
一、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对聚落的影响
(1)交通条件对聚落空间位置的影响
主要运输方式聚落位置举例
古
代
北方陆路交通陆路干、道附近丝绸之路上的城市、邯郸
南方水路交通临水分布扬州、苏州
现代铁路铁路沿线郑州、石家庄、
徐州、日照
公路公路沿线
海运沿海港口
(2)交通线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交通条件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发展速度的影响,如下图所示。
二、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1.交通运输影响商业网点分布的密度
地区不同点相同点自然环境交通人口商业网点密度
山区较差闭塞稀少小都分布在人口稠密、交通
相对便利的地区
平原好便方较稠密大
2.交通运输影响商业网点分布位置
商业网点的分布一般是遵循市场最优原则,分布在城市的几何中心处,但更多是遵循交通最优原则,建立在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
3.交通运输对商业中心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1.下列属于典型的“火车拉来的城市”的是( C )
A.北京 B.武汉 C.株洲 D.杭州
2.重要的铁路干线布局时力求从城市边缘通过,最主要的目的是( A )
A.促进城市建设,适应城市发展
B.分流通过枢纽的客、货流
C.使中小城市扩展成为大城市
D.节约交通线路建设费用
人们从事商业活动,都要在一定的地点、一定的场合进行,这些地点和场合称为商业中心或商业网点。
据此回答
3.关于商业中心的正确叙述是( C )
A.一座城市只有一个商业中心 B.商业街应该建在城市居民区内
C.城市中心商业街以市场最优为原则 D.城市边缘商业街以货源最优为原则
4.关于商业网点的叙述( B )
A.山区应比平原多设固定商业网点,以保证偏僻地区居民的生活所需
B.两个地区间的商品若能互补,有利于商业网点的形成
C.瓶装啤酒向远距离的商业网点销售,能提高经济效益
D.商业活动一定要走出家门,在公共场合进行
5.今天,一个全球性企业可以把它的研究开发部、加工基地、销售总部分设在世界各地,而这些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就像在同一座办公楼一样方便,这有赖于( C )
A.交通运输网B.邮政网络 C.电信网络 D.商业网点
6.上海的南京路是上海市的商业中心,它的布局是以( A )
A.市场为最优原则 B.交通为最优原则
C.自然条件为最优原则 D.人流量最大为最优原则
7.下列城市的迅速发展与京广线有关的
是(A)A.石家庄郑州株洲B.石家庄郑州宝鸡
C.郑州株洲宝鸡D.阜阳株洲武汉
8.扬州、济宁从古代繁荣的商业贸易城市到后来的逐渐衰落,这表
明( B )
①古代河运是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②现代城市布局中,沿江设市已毫无吸引力③交通方式的改变,对沿线城市的分布及发展会产生很大的影响④沿高速公路的城市轴线已完全取代了沿江设市的布局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9.山区的下列地区最适宜商业网点布局的
是(D)A.河岸B.鞍部C.山丘 D.河岸的居民点
10.形成商业中心的主要条件
是
( D )
A.在社会发展中有一定的政治历史地位 B.环境优美,名胜古迹多
C.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商品的储存 D.交通便利,便于商品集散
11.有关我国交通与城市区位的叙述,不正确的
是( B )
A.古代南方城市沿河设城是一般规律 B.古代北方城市大都与河道相临
C.阿拉山口是作为铁路的边境口岸而兴起来的
D.京九铁路的建成,必将促进沿线地区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12.城市人口猛增,导致交通拥挤,下面是人们对解决大城市交通拥挤发表的观点,你认为正确的
是
( B )
①在市中心建环行道路,建设大量停车场拉动内需,鼓励私人购买小汽车,减少公共汽车的压力②禁止大货车白天驶进市中心区,在市中心区小汽车实行单双日行驶制③鼓励市民使用公共汽车等公共交通工具④将生活区和工业区连在一起,减少上下班居民流动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3.河流对城市的影响很大,通常属于不利于城市建设和发展的位置
是(B)
A.两条河流汇合处 B.河流发源地 C.过河点位置 D.河口位置14.下列有关城市兴衰变化连线正确的
是( C )
A.筑波----作为政治中心而兴起
B.嘉兴----因大运河河道淤塞,航运不畅而衰落
C.株洲----因铁路枢纽而发展 D.郑州----因当地石油产业的发展而兴起
15.下列城市中被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
是( C )
A.大同鹤岗抚顺开滦 B.大庆玉门邯郸包头 C.宝鸡株洲石家庄蚌埠 D.鞍山包头马鞍山攀枝花16.扬州、济宁等城市的兴衰反映了( B )
A.自然资源对城市区位的影响 B.交通对城市区位的影响
C.军事、政治对城市区位的影响 D.宗教活动对城市区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