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具课件
- 格式:doc
- 大小:770.50 KB
- 文档页数:120
第一章基本定义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切削运动与切削用量第三节刀具的组成第四节刀具的几何参数第五节刀具的工作角度第六节刀具标注角度的换算第七节切削层参数与切削方式第二章刀具材料第一节刀具材料应具备的性能第二节工具钢第三节硬质合金第四节涂层刀具第五节其它材料相关资料相关介绍:硬度硬度表示材料抵抗硬物体压入其表面的能力。
它是金属材料的重要性能指标之一。
一般硬度越高,耐磨性越好。
常用的硬度指标有布氏硬度、洛氏硬度和维氏硬度。
1.布氏硬度(HB)以一定的载荷(一般3000kg)把一定大小(直径一般为10mm)的淬硬钢球压入材料表面,保持一段时间,去载后,负荷与其压痕面积之比值,即为布氏硬度值(HB),单位为公斤力/mm2 (N/mm2)。
2.洛氏硬度(HR)当HB>450或者试样过小时,不能采用布氏硬度试验而改用洛氏硬度计量。
它是用一个顶角120°的金刚石圆锥体或直径为1.59、3.18mm的钢球,在一定载荷下压入被测材料表面,由压痕的深度求出材料的硬度。
根据试验材料硬度的不同,分三种不同的标度来表示:HRA:是采用60kg载荷和钻石锥压入器求得的硬度,用于硬度极高的材料(如硬质合金等)。
HRB:是采用100kg载荷和直径1.58mm淬硬的钢球,求得的硬度,用于硬度较低的材料(如退火钢、铸铁等)。
HRC:是采用150kg载荷和钻石锥压入器求得的硬度,用于硬度很高的材料(如淬火钢等)。
3 维氏硬度(HV)以120kg以内的载荷和顶角为136°的金刚石方形锥压入器压入材料表面,用材料压痕凹坑的表面积除以载荷值,即为维氏硬度HV值(kgf/mm2)相关资料:高性能高速钢在20世纪后期,逐步出现了许多高性能高速钢。
高性能高速钢是在普通高速钢基础上,通过调整基本化学成分并添加其他合金元素,使其常温和高温机械性能得到显著提高。
附表中列出了国内外有代表性的高性能高速钢的化学成分和机械性能,现分述其特点于下:1 高碳高速钢在W18Cr4V 基础上。
增加0.2%含碳量,形成95W18Cr4V。
根据化学平衡碳理论,可在淬火加热时增加高速钢奥氏体中的含碳量,加强回火时的弥散硬化作用,从而提高了常温和高温硬度。
与W18Cr4V相比,95W18Cr4V的耐磨性和刀具耐用度都有所提高,刃磨性能相当。
这个钢种的切削性能虽不及高钴、高钒高速钢,但价格便宜,切削刃可以磨得很锋利,故有应用价值。
同样,还有100W6Mo5Cr4V2(CM2)高碳高速钢。
2 高钴高速钢在高速钢中加钴,可以促进回火时从马氏体中析出钨、钼碳化物,提高弥散硬化效果,并提高热稳定性,故能提高常温、高温硬度及耐磨性。
增加含钴量还可改善钢的导热性,降低刀具、工件间的摩擦系数。
M42是美国这方面的代表性钢种,其综合性能甚为优越。
瑞典的HSP-15也是这一类的钢种,但其含钒量为3%,刃磨加工性不如M42。
钴含量高、价格昂贵,不适合中国国情。
我国研制成功的低钴含硅高速钢Co5Si,性能优越,价格低于M42和HSP-15,但 Co5Si含钒量亦达3%,刃磨加工性亦较差,故不宜用其制造刃形复杂的刀具。
3 高钒高速钢高钒高速钢(如 B201、B211、B212)的钒含量为3%~5%,同时加大碳含量,形成VC与V4C3,使高速钢得到高的硬度和耐磨性。
高钒高速钢的耐热性也好,但高钒高速钢的刃磨加工性差,导热性也不好,冲击韧性较低,故不宜用于复杂刀具。
在高钒高速钢中也可加入适当的钴,成为高钒含钴高速钢。
我国研制的高钒含氮 高速钢V3N ,价格便宜,切削性能也好,唯刃磨较难。
后来又研制出低钴含氮高速钢Co3N(W12Mo3Cr4VCo3N),切削性能很好,刃磨性能亦 佳,但价格高于V3N 。
4 含铝高速钢我国研制出无钴、价廉的含铝高性能高速钢501。
其中铝含量约为1%。
铝能提 高钨、钼在钢中的溶解度,而产生固溶强化,由于铝化合物在钢中能起“钉扎”作用,故钢的常温、高温硬度和耐磨性均得以提高,强度和韧性也都比较高,切削性 能与M42相当。
501的钒含量为2%,刃磨性能稍逊于M42。
5F6也是含铝1%的高性能高速钢,B201、B211、B212中也含铝。
含铝高速钢是 中国的一个独创。
501在国内得到广泛应用,在国外也得到应用;其他含铝高速钢的应用不如501广泛。
相关资料:粉末冶金高速钢普通高速钢和高性能高速钢都是用熔炼方法制造的,它们经过冶炼、铸锭和锻轧等工艺制成刀具,熔炼高速钢容易出现的严重问题是碳化物偏析。
硬而脆的碳化物在高速钢中分布不均匀,且晶粒粗大(可达几十个微米),对高速钢刀具的耐磨性、韧性及切削性能产生不利影响。
粉末冶金高速钢的制造过程是:将高频感应炉熔炼出的钢液,用高压气体(氩气或氮气)喷射使之雾化,再急冷而得到细小均匀的结晶组织(粉末)。
上述过程亦可用高压水水喷雾化形成粉末。
再将所得的粉末在高温(约1100℃)、高压(约100MPa)下压制成刀坯,或先制成钢坯再经过锻造、轧制成刀具形状。
粉末冶金高速钢的优点粉末冶金高速钢没有碳化物偏析的缺陷,不论刀具截面尺寸有多大,其碳化物分布均为1级,碳化物晶粒尺寸在2~3μm 以下。
因此,粉末冶金高速钢的抗弯强度与韧性得以提高,一般比熔炼高速钢高出20~50%。
它适用于制造承受冲击载荷的刀具,如铣刀、插齿刀、刨刀以及小截面、薄刃刀具。
在化学成分相同的情况下,与熔炼高速钢相比,粉末冶金高速钢的常温硬度能提高1~1.5HRC ,高温硬度(550℃~600℃)提高尤为显著,故粉末冶金高速钢刀具的耐用度较高。
由于碳化物细小均匀,粉末冶金高速钢的可磨削性能较好,含钒5%时其可磨削性能相当于含钒2%的熔炼高速钢,故粉冶高速钢中允许适当提高钒含量,且便于制造刃型复杂的刀具。
粉冶高速钢的热处理变形亦较小。
相关资料:硬质合金硬质合金应该是发明在1919年前后。
首先被发明的是钨钴类硬质合金。
据说在当时,德国的威迪亚(Widia)和瓦尔特(Walter)两家公司为争夺硬质 合金的专利斗争了不少时间。
应该说,两个公司的科学家几乎是同时地,互相独立地钨钴类硬质合金 (用于加工铸铁和有色金属)钨钴钛类硬质合金 (用于加工钢件)各自完成了自己的发明,都具备获得该技术专利的必要条件,但遗憾的是专利只能归于一家。
最后这一专利归于威地亚,而瓦尔特则在其它方面获得一些补偿。
迄今为止,钨钴类硬质合金依然是硬质合金中最重要的分支之一,主要用于加工铸铁件和铝合金、铜合金等非铁材料。
在这类硬质合金中,碳化钨作为硬质相,而钴作为粘结相,各自发挥着自己的作用。
一般说来,在颗粒大小等其实条件相等的条件下,碳化钨的含量百分比越高,硬质合金所表现出的硬度就越高,这意味着它的耐磨性更高。
但同时也意味着它的钴的含量百分比较低,表现为韧性较低,耐冲击性较低。
就目前的技术来说,颗粒细化、涂层、梯度合金(主要指富钴层)等一些技术可以在维持原有韧性的同时适当提高一些耐磨性,但就同样采用了这些技术的产品来说,基本规律并没有变化。
1938年,肯纳金属的创始人菲利普²迈克肯纳发明了现代硬质合金的另一个重要分支——钨钴钛类硬质合金。
钨钴钛类硬质合金是在钨钴类硬质合金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一些钛化物。
钛化物的硬度比碳化钨更高,耐磨性也更好。
这些特性使它在切削钢材等长切屑材料时的表现更为优越。
类似与高速钢中碳化钨机理对硬质合金发明的奠基性贡献,同样地,我也认为钛化物的机理对于金属陶瓷(学名应为钛基硬质合金)的发明具有奠基性贡献。
而今天,我们把钨钴类硬质合金和钨钴钛类硬质合金合称为钨基硬质合金(俗称“钨钢”),它在目前是现代金属切削刀具的不可动摇的主力。
相比高速钢(也称“风钢”或“锋钢”),被称为“钨钢”的硬质合金的锋利性要稍差一些,也就是说它很难达到高速钢可以达到的锋利程度,因此高速钢又有了“锋钢”的美名。
其实比起碳素工具钢、合金工具钢而言,高速钢并不锋利,只是由于碳素工具钢、合金工具钢红硬性太差,已经退出了机械工具的领域而只应用于手工工具的领域,人们不把它们与高速钢比较而已。
相关介绍:涂层高速钢刀具1 概述在高速钢刀具的基体上,用物理气相沉积方法(PVD),涂覆耐磨材料薄层,可以大幅度地提高高速钢刀具的使用性能。
—般,涂层材料用TiN、TiC等,但多采用TiN。
涂层后,刀具表面呈金黄色。
涂层厚度为5~10µm。
涂层高速钢刀具约在1980年出现在国际市场。
发展极为迅速,20年来,它已在高速钢刀具中占有一定比重。
在美国、日本、德国,近一半的齿轮加工刀具及立铣刀、钻头等采用涂层,提高了切削效率,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我国对涂层高速钢刀具的研究从80年代开始。
近十年中,刀具制造行业已从美国、日本引进了近 10套PVD涂层设备,已出售各种涂层高速钢刀具产品。
在各地区和各部门,拥有数量众多的国内制造的涂层设备,所用的物理气相沉积方法不同,有电弧发生等离子体气相沉积法、等离子枪发射电子束离子镀法、中空阴极枪发射电子束离子镀法、e 形枪发射电子束离子镀法等,各有特色和优缺点,涂层产品质量亦有差异,电弧发生等离子体气相沉积法用得最多。
2 涂层高速钢刀具的优点TiN的硬度为HV1800~2000,密度为5.44g/cm2,热导率为29.31W/(m²℃),线膨胀系数为(9.31~9.39)³10-6/℃。
而高速钢基体的硬度仅为HV800~850。
故涂层后的高速钢刀具,表面有硬层,耐磨性好,与被加工材料之间的摩擦系数小,基体材料的韧性不降低。
实用情况表明,与未涂层的高速钢刀具相比,涂层后高速钢刀具的切削力可降低5~10%,由于涂层材料有热屏障作用,刀具基体切削部分的切削温度也有所降低;工件已加工表面粗糙度减小;刀具使用寿命显著提高。
3 切削实验数据用W18Cr4V或W6Mo5Cr4V2高速钢车刀与涂层后的刀具进行切削实验对比,主要对比它们的刀具磨损与使用寿命。
图1 涂层与未涂层高速钢车刀的磨损曲线工件材料:60Si2Mn(调质,HRC40)。
车刀几何角度:g o=16°,a o=8°,k r=45°,l e=-4°,b e=0.5mm。
切削用量:a p=0.5mm,f=0.2lmm/r,ν=25m/min干切削。
图2 涂层与未涂层高速钢车刀的磨损曲线工件材料:60Si2Mn(调质,HRC40)车刀几何角度:g o=10°,a o=8°,k r=45°,l e=0°,b e=0.5mm。
切削用量:a p=O.5mm,f=0.21mm/r,ν=25m/min,干切削。
图3 涂层与未涂层高速钢车刀的T-v曲线工件材料:38CrNi3MoVA(调质,HRC36~40)。